宣言2015

HD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Erika Bauer,Ruby Bustamante,Carl Dietrich,Marie Borkowski Foedrowitz,Ea-Ja Kim,Marina Michael,Hannelore Ohlendorf,Ottokar Sachse,Ralf Tempel,Jimmy Trash,Andrew Upton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宣言2015 剧照 NO.1宣言2015 剧照 NO.2宣言2015 剧照 NO.3宣言2015 剧照 NO.4宣言2015 剧照 NO.5宣言2015 剧照 NO.6宣言2015 剧照 NO.13宣言2015 剧照 NO.14宣言2015 剧照 NO.15宣言2015 剧照 NO.16宣言2015 剧照 NO.17宣言2015 剧照 NO.18宣言2015 剧照 NO.19宣言2015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些不算宣言的宣言

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让艺术成为我们抵抗世界的武器。

北影节放映《宣言》,片尾黑屏到结束时,现场出现了几秒钟的沉默,然后观众很犹豫地抬起手,稀稀拉拉断断续续鼓掌,不像别的电影散场时可以听到干脆整齐的掌声。多少能看出一些不情愿的成分。

可以理解,纵然全程是凯特女神的独角戏,但是依然无法排解此片的晦涩难懂。先锋的戏剧结构让很多人都云蒸雾罩不知所云,大段大段的让人费解的艺术宣言,以及歇斯底里的梦幻独白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说文德斯的电影太文艺晦涩,那么好吧,看看《宣言》,这部电影会告诉你,究竟什么才是充斥着哲学性独白的实验电影,或者先锋艺术。

北影节上,有两部奇怪的电影看的让人有些懵圈,一部是阿巴斯的《24帧》,此片由24张照片特效合成一部电影,放映现场一大部分人对着会动的照片昏昏欲睡;另一部大概就是这部《宣言》,我想主创也许并没有打算让所有人看懂,只要你能听懂只言片语,或者无意间被某句宣言击中从而引发精神世界的山洪海啸,那么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下面是我看完后的一些凌乱总结,算不上宣言,因为不成系统,斗胆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艺术不必全部真实,但是应该讲真话,应该揭露真相。
艺术反对逻辑、理性、限制,崇尚抽象、感性、自由。
艺术不是剽窃、复制、模仿,而是发现、孕育、原创。
艺术应该关照敏感灵动的柔软内心,而不是物欲横流的冰冷外界。
艺术是个人自我革命的武器,而不是被社会政党或者某个集体利用的工具。
艺术家不光是某个具体领域的匠人,更应该成为那个更好世界发生的先知。
艺术不是死去的过去,或者被过度想象的虚幻未来,而是现在的每一个存在瞬间。

艺术不是某个阶层的专属,不是达官贵人的庸俗消遣,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创造,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不是绘画音乐某个领域独有的边界性概念,而是一种无限的流动的不断生长的生存状态,一种激越的毁灭的又创造的存在瞬间。
艺术需要剥离芜杂世界的无聊表象,凿开一成不变的坚硬外壳,直接深入事物最初的本质,让本真的灵魂成为艺术源源不断的源泉。
艺术应该蔑视权威反对体制,反对一切冠冕堂皇的口号或者束缚教条。艺术不应该有任何界限,无论是政治压迫、经济封锁,或者是僵化的文化体制束缚。
艺术纯粹又不纯粹,艺术伟大又不伟大,艺术存在于在社会人群之中,并且,艺术塑造着人的性格更引领社会发展。
艺术不是金钱的奴隶,不是速度的人质,让利欲熏心的商人和研制脑残发明的科学家去死吧。

艺术应该倡导一种新的价值观引领人类的未来,而不是在小圈子里自说自话孤芳自赏。
艺术不是好莱坞商人的赚钱工具,而是惊世骇俗的法国新浪潮电影。
艺术是酣畅淋漓的做爱,但艺术不仅仅是做爱。
艺术不是冷漠狭隘,不是恐同直男癌,不是铜臭的金钱,不是歧视弱势群体,不是耍酷搞婚外恋,不是装逼的学院派,不是法西斯统治,不是花边新闻明星八卦,不是学者名人胡说八道,不是被强奸的网络,不是犬儒主义,不是带着镣铐舞蹈……艺术只是艺术。
艺术没有程式化的标准,也没有商业与文艺之分,可以流行,可以风趣,可以性感,也可以恶搞,说是一坨光鲜亮丽的屎也行。
艺术从来不介意自己是不是一坨屎,就算它是一坨无人问津的臭狗屎,我们也应该把这坨屎变成一坨五彩缤纷的充满希望的屎。

艺术是一次次潜意识活动的结果,艺术应该改造人的灵魂塑造美的心灵。每件艺术品都是一场伟大的人类创造,在心灵掀起天翻地覆的革命。
艺术是夜空的星星,不是地上的高楼大厦;艺术是孩子手中的蜡笔,不是商人赚不完的钞票;艺术是情人间的低声细语,不是无止境的工作上不完的班。艺术是对抗黑暗现实的武器,是治愈世道人心的良药。
艺术不能没有想象力,正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突破现实界限御风飞行,抵达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艺术属于每个新生儿,在孩子的眼里,世界尚未被物质侵蚀,所以美丽如彩虹,天空没有被残暴污染,所以永远湛蓝动人。
艺术终将带我们穿越现实的束缚,突破生命的界限,走过死亡的深渊,直抵自由之境。自由,我们永远向往的天堂。
生活中处处是艺术,一切都是艺术,艺术没有边界,宇宙即艺术,所有可以拿来用的,你用心创造出的,都可以称之为艺术。
世界已然无可救药,但是幸好还有艺术。

过去的一切已经死去,过去的艺术限制着艺术的前进,需要抛弃所有虚伪的僵死的束缚的旧艺术,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美学,让新的艺术诞生于世,多样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艺术要进步,必须抛弃一切愚蠢的腐朽的教条,义无反顾地向着人类心灵大胆进军。同时,要敢于破旧立新冒犯权威,哪怕贝多芬、歌德、莎士比亚、波莱德尔、马尔克斯,也不是永远正确永远不可冒犯,大胆踩着他们过去,去创造一种全新的现代感艺术。
艺术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由内而外,从形式到内容,从精神到肉体。
艺术应该革命,因为艺术已经堕落腐朽沉沦,已经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否则,艺术将死无葬身之地,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拥有这么多改变的无限可能,也从来没有一段历史像现在这样,艺术贬值得如此厉害,在物质和强权面前一文不值。艺术错位如此严重,所以需要让艺术回到正轨,让艺术重新获得新生。因此,艺术需要一纸宣言,去正视艺术的尊严与价值。

波普主义、达达主义、激浪主义、未来主义……都是一次次人类艺术史上的伟大尝试,他们不拘一格天马行空,勇敢地踏过人类精神的废墟,在新的战场上插上艺术革新的大旗,即使失败也虽败犹荣。

而现在这个时代,看起来物质丰沛资讯发达,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资本化,处处都是所谓冠冕堂皇的发展进步。但实际上只是资本的进步强权的进步,这样的时代不需要完整独立强大的个人,不需要标新立异的精神,以及天马行空超然物外的艺术,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个廉价劳动力,螺丝钉电灯泡一般可有可无,一生被无聊的重复耗尽,鲜活的生命最终沦为毫无存在感的劳动力。而碎片化的网络时代究竟是在解放个体成全艺术,还是在限制个体毁灭艺术,尚且是一个待解之谜。

所谓艺术宣言,就是破旧立新的先声,开启一场自发的精神革命。

就像《宣言》里说的那样,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艺术家,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浪迹他乡居无定所,用自己的艺术抵抗世界的剥削,从自己身上努力克服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傻B时代做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从自己的身上开启自我革命模式,让每个人都成为真正的自己,让艺术成为最原初的样子,就像我们儿时想象的那样。只有我们的努力坚持,这个世界才不会永远是一坨狗屎,而会变成一片“精神至上”“艺术至上”的人间乐土。

你的宣言,你的选择。你可以的。

(一些零散的感想,难免有不成熟之处,欢迎补充交流)

 2 ) 引用到的宣言

补充阅读吧

Prologue
Karl Marx & Friedrich Engels, 1848,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ristan Tzara, 1918, Dada Manifesto;
Philippe Souplault, 1920, Littérature and the Rest;

Situationism
Lucio Fontana, 1946, White Manifesto;
John Reed Clubs, 1932, Draft Manifesto;
Constant Nieuwenhuys, 1948, Manifesto;
Aleksandr Rodchenko, 1919, Manifesto of Suprematists and Non-Objective Painter;
Guy Debord, 1960, Situationist Manifesto;

Futurism
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 1909, The Foundation and Manifesto of Futurism;
Umberto Boccioni & Carlo Carrà & Luigi Russolo & Giacomo Balla &Gino Severini, 1910, Manifesto of the Futurist Painters;
Guillaume Apollinaire, 1913, The Futurist Antitradition;
Dziga Vertov, 1922, WE: Variant of a Manifesto;

Architecture
Bruno Taut, 1920, Down with Seriousism!
Bruno Taut, 1921, Daybreak;
Antonio Sant’Elia, 1914, Manifesto of Futurist Architecture;
Coop Himmelb(l)au, 1980, Architecture Must Blaze;
Robert Venturi, 1966, Non-Straight-forward Architecture: A Gentle Manifesto;

Vorticism/ Blue Rider/ Abstract Expressionism
Vasily Kandinsky & Franz Marc, 1912, Preface to the Blue Rider Almanac;
Barnett Newman, 1948, The Sublime is Now;
Wyndham Lewis, 1914, Manifesto;

Stridentism/ Creationism
Manuel Maples Arce, 1921, A Strident Prescription;
Vicente Huidobreo, 1922, We Must Create;
Naum Gabo & Anton Pevzner, 1920, The Realistic Manifesto;

Suprematism/ Constructivism
Naum Gabo & Anton Pevzner, 1920, The Realistic Manifesto;
Kazimir Malevich, 1916, Suprematist Manifesto;
Olga Rozanova, 1917, Cubism, Futurism, Suprematism;
Aleksandr Rodchenko, 1919, Manifesto of Suprematists and Non-Objective Painters;

Dadaism
Tristan Tzara, 1918, Dada Manifesto;
Tristan Tzara, 1920, Manifesto of Monsieur Aa the Antiphilosopher;
Francis Picabia, 1920, Dada Cannibalistic Manifesto;
Georges Ribemont-Dessaignes, 1920, The Pleasures of Dada;
Georges Ribemont-Dessaignes, 1920, To the Public;
Paul Éluard, 1920, Five Ways to Dada Shortage or two Words of Explanation;
Louis Aragon, 1920, Dada Manifesto;
Richard Huelsenbeck, 1918, First German Dada Manifesto;

Surrealism/ Spatialism
André Breton, 1924, Manifesto of Surrealism;
André Breton, 1929, Second Manifesto of Surrealism;
Lucio Fontana, 1946, White Manifesto;

Pop Art
Claes Oldenburg, 1961, I am for an Art…;

Fluxus/ Merz/ Performance
Yvonne Rainer, 1965, No Manifesto;
George Maciunas, 1963, Fluxus Manifesto;
Merle Laderman Ukeles, 1969, Maintenance Art Manifesto;
Kurt Schwitters, 1919, The Merz Stage;

Conceptual Art/ Minimalism
Sol LeWitt, 1967, 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
Sol LeWitt, 1969, Sentences on Conceptual Art;
Elaine Sturtevant, 1999, Shifting Mental Structures;
Elaine Sturtevant, 2004, Man is Double Man is Copy Man is Clone;
Adrain Piper, 1969, Idea, Form, Context;

Film
Stan Brakhage, 1963, Metaphors on Vision;
Jim Jarmusch, 2002, Golden Rules of Filmmaking;
Lars von Trier & Thomas Vinterberg, 1995, Dogma 95;
Werner Herzog, 1999, Minnesota Declaration;

Epilogue
Lebbeus Woods, 1993, Manifesto.

 3 ) 看完笑了你就快懂艺术了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电影,因为这电影没有剧情。它更接近展览上的一个影像作品,12个不相关的分格里,13个角色用不同的艺术主义的宣言演绎了12段影片。这部片子爱的人应该会爱的,不爱的大概看的要睡觉了。

从艺术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影响实验作品。首先它的视效非常吸引人,可以说各种场景的设定和装置感都很厉害。因为没有剧情,于是很显然视觉就是片子非常主要的一个部分。我最爱代表建筑的工人和化工员的建构主义,当然本来我自己也很喜欢这个艺术风格。整体的安排,镜头,就是艺术作品就对了。

除了艺术就是表演。凯特布兰切特不愧是大魔王本王,13个角色,就是13个人,不跳戏,不突兀,配合服化简直牛逼!如果你仔细听,每个角色的语调,口音,节奏都会略有不同,就是一个炸裂。结尾12个人一起说话的镜头头皮发麻,很难不佩服这个演员,也很难想象还有没有人能这样展现这些角色,毕竟没有剧情,台词全是晦涩的宣言!

这部片子在我的片单里有一段时间了,加入的时候是准备当教科书看的,也确实有效果。现当代艺术进入了一个“定义艺术”的时代,任何一种新想法都可以称为一个新流派,只要你有名字有作品。万物皆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于是信息爆炸,流派满天飞。不断的提出的疑问就是,什么是艺术?而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就像是开篇导演就说的“一个人怎么能将无尽无形的混沌秩序化,就凭人?”那么人又凭什么去定义统一艺术观点或者审美呢?而这些来自不断冲击艺术边界,刷新艺术定义,提出新的艺术风格的人们,就正好在试图秩序化的时候丰富了艺术本身的无序,多有趣又多有哲理呢。

“现代艺术都是假的”我想这就是导演最大的中心思想,给你看看,到底什么是现代艺术。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从文本出发,为文本和视觉安排了一个落脚点,我们不讨论艺术家,不讨论流派作品,我们就讨论这宣言从谁的嘴里在哪里说出来最具讽刺。我强烈建议大家进行搜索后再观看一次,有趣的很!

如果艺术没有边界,电影也没有,所以这部片子也是电影,也是艺术。

 4 ) 好电影是上好的食材,而你则是这道菜的料理师

[爱心]我认为的好的电影本身就应该是艺术品,应该对你具备基本的尊重,也可能只是给到你一个灵活/无拘的框架与精选的元素,这有点像美食给到你上好的食材,而料理本身,留给你自己操作的空间结合自己毕生至今的感想与理解,发生完全的与不完全的化学交互/反应,而你,可以被认为是这部电影的“料理师”.是的,你沉浸认真的为自己料理这道菜。_Maskin

 5 ) 不错的影像作品

因为是凯特加一星,否则词汇量这么大的独白可能都看不下去。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想起孟京辉也是爱用这样的音乐,解释名词的概念,全靠演员演技和台词功底撑起来的作品。观众肯定没法认同这宣言,因为它就在做着自己所否认的事,可以认为导演是在呼吁艺术家做更多真诚、灵性的作品,批判那些为了赚钱,自命不凡,自己都不知所云的伪艺术家。比起电影确实是适合放在展厅里的“影像垃圾”,但不妨作为一场行为艺术来看,比起没看下去的《歌声不绝》强很多,可以看出拍摄剪辑功力,观众看得懂,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作品。我理解的是每个角色的转换都代表着语境,有象征寓言意味,即这话的口吻放在这人在某时的场景很合适,但也不能否认是为了拯救电影冗长单调的内核。就是不知道大魔王为什么要模仿印度口音有点好笑,以及那个捡破烂的直接演个疯女人就好了,声音实在是不符合老头。有些台词还是很好的,尤其是字幕组翻译后。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大魔王说的话=正确的话)

 6 ) Menifesto

Menifesto:all the solid melts in the air,to put out a menifesto,you must want A,B,C,to formated against 1,2,3.To fly or rage,to shapen ur wings to conquer and seminate little abc or big ABC. To sign,shout,swear,to prove ur no plus outro,to organize pros to form an absolute and irrefutable evidence. I am against action. I am for continuous contradiction and affirmation too . I am neither for nor against. I do not explain,because I hate common sense. I am writing a menifesto,because I have nothing to say. I speak only of myself and since I do not wish to convince.I have no right to drag others into my river. I am olidged no one to follow me. And everyone practice his art in his own way.if he knows the joys to rise like an arrow to extra layers or other joys to goes down to mine of corpos flowers,fertil basels. and Does anyone think they find psychic base common for all man kind. How can anyone expect to put order into chaos to constitute that infinite shape of variation?MAN

 短评

观念先行,有病呻吟。

6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全程感觉是导演请大魔王把他对艺术的看法和吐槽对着观众狂喷了九十分钟,关键是也没说出啥道道来啊,开始还行吧,听到最后变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佳诠释“有喜欢的演员照样看不下去”的电影是啥样。不是形式的问题,是说的东西撑不起来啊,在博物馆看反而应该会更糟心因为门票更贵

10分钟前
  • 米粒
  • 较差

现代艺术史名词解释合集。重新分条看了一遍,每个词条先维基下再观看,有了点背景了解就不觉得晦涩了。其实就是Julian Rosefeldt对20世纪先锋艺术各流派的注解(德国本身就是先锋派大本营),选个子高挑演技百变的电影演员来表现也选得好(赢了《天使在美国》里的梅姨)。

15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这部电影告诉我, 有些电影书读的不多是没法看的。由此产生的逼格焦虑需要看十遍葫芦娃才能平复

16分钟前
  • TimberNord
  • 还行

1.片段表演对于凯特完全没有难度,11天的拍摄期完成到这种影像程度确实依赖成熟高效制作团队;2. 形式上更适合装置而非电影;3. 宣言者成为宣言唯一可信/可欺媒介。3.5

19分钟前
  • Meng
  • 还行

这就是个贫瘠的时代无需再问,出现这样的电影本身就是个证明。凯特布兰切特真是可以拉黑了…

23分钟前
  • Rhodesia
  • 较差

人生第一次去深圳看电影——刚开业的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各行各业中的每一位都有离经叛道的艺术宣言,仿佛在看一场个人现场演出的大型装置艺术秀。台词、构图、布景均深得我心,德国这些光怪陆离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实在太适合作为此片的背景陪衬。Cate Blanchett每一句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的台词念读舒心无比,十分适合当英语听力及朗读材料使用。大魔王一人分饰十三人,不同角色和不同形象切换,连口音都不尽相同。最爱酒吧一段酷帅朋克摇滚范的大魔王。

27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片,不是读艺术史、哲学史、思想史这些的别费劲了,不信中国大学有好好让学生讨论过现代西方(不只是艺术)思潮。台词翻成中文你都不知道哪段是共产党宣言,哪段是戈达尔说的,里面致敬的恐怖片都不一定看出来是哪部。

29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推荐

艺术最忌讳说教,反艺术更加不应该说教,从头到尾的口号宣言,实在让人无法忍受。相比之下,后半程会好于前半程。更何况在我看来,电影这样一门光影艺术,独白是画面苍白的无力拯救,不可能因为一个人分饰十几个角色就有好转。别的不说,在电影院的观感,实在有点糟心。

33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一人演了12个角色,演什么是什么

35分钟前
  • 玛雅頭骨
  • 力荐

前年在ACMI看到这个展览感觉很羞耻就没进去,结果证明是明智的。女王用13个角色加全程尬聊向观众展示现代艺术的无病呻吟,简直是在逗我笑。导演赶紧回您的行为艺术小天地玩耍吧,别来祸害电影~~~~~~~~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如果作为实验话剧或者最早的装置艺术来进行观赏会很不一样。就电影来说我可能更希望看到一个有叙事有引导的过程,而非赤裸裸地反叛以及dada, dada, dada……

41分钟前
  • 大 蜹 蜹
  • 还行

我的艺术积累真的无法很好地评价这个collection,相对于电影节,这组短片确实更适合艺术展,各个艺术学派地宣言。在展览看,一个黑暗空间里同时放3个短片,同一个点Cate的角色同时读一段长宣言,surreal。Cate可能是少数几个能这么演的人。NSW Art Gallery展出到一月吧

43分钟前
  • Karo
  • 力荐

还真有这条目……本来对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片(?)没报什么希望,然而真正震惊到我的是布兰切特一人分饰12角的自如与传神。化妆也细致,甚至每个角色的牙齿都不太一样。十二个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屏幕上,又突然在同一时刻看住镜头唱(?)出了充满仪式感的“宣言”。出艺术中心时我已怀孕。

48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股票市场马克思宣言,葬礼现场达达主义,废物处理建筑美学,人偶复制超现实对视,新闻直播概念艺术,餐桌礼仪流行文化独角戏,小学课堂dogma95……将艺术史哲学史上的数十种宣言搭配情景独角戏展现,开心愉快

53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13 reasons why...Cate Blanchett ROCKS!!! 满天满地各种聊,关于新闻生态、艺术史还有政治文化隐喻...有字幕了还要再看一遍!餐桌前的祷告,葬礼的悼唁,课堂上的演讲,Cate女王沉稳的声音让每段“好像很无聊”的台词都变得如此有力量。少颗星是因为无缘看到展览,所以必须承认改成电影形式上的不足。

5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意外地还挺喜欢,大概可以看作上世纪各种艺术宣言的拼贴画,内容涵盖了从达达主义到波普艺术等多个流派,致敬了包括雷内·克莱尔以及吉姆·贾木许在内的多位电影导演。饭桌上那段貌似是凯特老公和三个孩子友情出演,真·献身艺术。以及,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大魔王每次化完妆后对着镜子狂笑不止的样子…

60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豆瓣居然还有这个!走到里面的厅十二个屏幕一起说“宣言”的时候还挺震撼的。其次就是一进去全部是Cate的声音,又都是独白,像是carol一直在念信😂大多声音重合了实际上多的好多话都没怎么听清,不过这主题一直在讨论艺术是什么,我只想知道没有cate一人分饰12角的噱头,还有人看吗?

1小时前
  • 蕭查某
  • 推荐

又一次被演技折服,然而,是更适合在博物馆里放的镜像。

1小时前
  • toska
  • 推荐

了不起 信息量巨大内容繁杂 戈达尔 贾木许 库布里克和dogma95 莎士比亚和歌德 虚无的达达主义 past and future is life, but present is art @Museum für Gegenwart Berlin

1小时前
  • 乔治洗衣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