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2008

HD

主演:河井青叶,冈本龙汰,占部房子,冈部尚,涩川清彦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激情2008 剧照 NO.1激情2008 剧照 NO.2激情2008 剧照 NO.3激情2008 剧照 NO.4激情2008 剧照 NO.5激情2008 剧照 NO.6激情2008 剧照 NO.13激情2008 剧照 NO.14激情2008 剧照 NO.15

 长篇影评

 1 ) 处女作生猛

滨口龙介30岁时交出的电影专业研究生毕业作品、电影长片处女作。三男三女六个主角,刚开始看着有点蒙逼,等情景铺陈得差不多了,影片开始拉升戏剧张力。两男一女的“真心话”游戏直接让影片绝地起飞。之后几场戏都看得人血脉贲张。滨口龙介是现代都市男女关系的观察大师,借助两性关系这个载体,深剖人性的弱点。他的电影依靠优质的文本驱动。影像只是文本的载体。所以,滨口龙介如果不拍电影而写小说的话,他大概也会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这个片子我非常喜欢里面两座大烟囱中间一男一女街上对谈的长镜头。这个镜头的移动与高度,又显出了滨口不凡的影像理解力。作为处女作,真的生猛。目前此片与后来的《夜以继日》是我最喜欢的两部。今年的《驾驶我的车》是相对不喜欢的一部。将近5个半小时的《欢乐时光》充满了创新精神,是一部探索性力作,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但我知道它牛在哪儿。滨口喜欢拍超长的电影,一部5个半小时的一部4个半小时的,一部3小时的。我最喜欢的两部,篇幅反而最短。哦,还有三个短篇集合成的《偶然与想象》,我也挺喜欢,三个短片当中的第二个,也称得上最喜欢。

 2 ) 记录| 滨口龙介南京《激情》映后交流

昨晚是滨口龙介影展南京站的第一场,放映导演处女作电影《激情》(2008),放映完毕,导演亲临现场和大家做映后交流。

120人的观众席位全满,观影秩序和剧场氛围不错,看片过程中大家时不时发出笑声,结尾鼓了两次掌。许多人通过《夜以继日》喜爱导演,入围戛纳电影节之后,这部电影被影迷们反复观看。我和同行的朋友Rita看过三遍,而《激情》没有网络片源,大家基本上是第一次看到。北京站和成都站放映之后,这部片子的豆瓣评分从7分左右上升到8.1分。作为研究生作品,《激情》不落俗套,有很多惊喜,主题还是导演一贯处理的都市男女恋爱关系。

映后交流很难得,这是滨口龙介第二次来中国。主持人提醒大家珍惜提问机会,不要抒发个人感受,言简意赅地整理问题。这次的观众提问总的来说挺有水平,不仅仅局限于一部电影,让导演的回答呈现广度。因此才能让我们了解影片的创作缘由,演员调教之道,导演深受影响的电影,对暴力和爱的看法,以及电影中猫的设置……

现场的翻译受时间限制,会有模糊之处,加上我个人的整理,只能尽可能地切达本意。请关心的影迷先睹为快吧。现场照片均由Rita拍摄。

主持人暖场提问:从2008年拍《激情》到2018年拍《夜以继日》,你觉得这十年来日本创作环境有什么变化?

滨口龙介:《激情》是我在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学校提供200万日元(约13万) 的资金,用10天的时间来完成。我是东京艺术大学电影方向第二届研究生,师从黑泽清、北野武。日本大学里开设的电影专业很少,艺术大学的研究生专业很像制片厂,学摄影、剪辑、灯光、制片等等的都有。欢迎大家报考东京艺术大学(大家笑),这次在北京,有两位志愿者女生,也是从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回来。

读研究生的目的是想走向商业电影。我的导演生涯从此开始。《夜以继日》是我第一部商业电影,中间花了十年的时间。十年里我在做什么?拍了《亲密》和《欢乐时光》。

|以下是观众提问和导演回答

Q1:听说导演非常喜欢卡萨维蒂的电影,请问《激情》有没有受卡萨维蒂的影响。演员在即兴表演时是根据拍摄现场的氛围,还是你鼓励演员去做?

A:明显受卡萨维蒂影响,我20多岁看卡萨维蒂的《夫君》,那个时候决定拍一部电影,过了九年的时间,我自己有些变化。为了拍那部电影,就要回到那时。《激情》最像卡萨维蒂《面孔》之处是主人公都在两个地方来回。(《激情》的男主人公在未婚妻和暧昧对象家,辗转来回)我拍摄时考虑最多的,是卡萨维蒂对电影的做法,信任演员,尽量让演员自己发挥。我以前拍(短片)有固定机位,不太给演员自由。拍《激情》时,我想让演员自己呈现感情。只给演员剧本,很少指导表演。

Q2:把暴力的讨论拉到片子中来,请问是什么考虑?女教师跑出教室,是逃避了暴力问题吗?导演怎么看?

A:《激情》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不一样,相机和画质不同。学校的戏夹在中间。我当时在想给导师黑泽清看的话,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电影。他电影的世界充满了暴力,在暴力世界中发生了很多事情。虽然《激情》是关于恋爱的电影,但不只是恋爱,人物生活在充斥暴力的真实世界里。老师跑掉了,她试图解决暴力问题,但发现大家一直活在暴力世界里,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她并非逃跑,她无法回避暴力的存在。

Q3:这部片子里有几处宗教色彩。比如女教师让学生原谅、宽恕暴力,很像马太福音里“爱你的仇敌,如果他打你脸,就把另一边脸给他”。最后男主人公回来跪下请求原谅,体现了忏悔和和解。《夜以继日》的结尾却并没有达成真正的和解。想问导演这十年来电影中宗教色彩的变化?

A:这个作品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解读,你怎么想都可以。但是我本人没有考虑那么多。其实导演也没考虑那么清楚(大家笑)。我写剧本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些人物会说这样的话的,原来他们是这样说话的。所以对我来说,在寻找过程发现新的、我没有想到的东西,很振奋人心。

Q4:请问导演是怎么挑选演员的,怎么跟演员相处?

A:写完了剧本,百分之八十的工作完成了。拍摄的时候我对演员没任何要求。我一般会跟备选的演员聊半小时,听他们随意读剧本。聊的比较好的,我选择可能很大。我选的演员都是我比较喜欢的,相处很开心的人,我不想跟不太好沟通的人工作,不想透过摄影镜头看讨厌的人。

Q5:《夜以继日》多处出现了猫,我看过一篇影评中说是“薛定谔的猫”。《激情》中也有猫,叫拉比的猫去世了。两部电影都有猫的出现,想问导演这是独特的考虑吗?还是导演很爱猫?

A:日本人养猫的还是挺多的。《夜以继日》中的猫是我在修改剧本时加进去的,原作(柴崎友香的原小说)中没有。猫不听话,和狗不一样。这很重要,给现场带来很大影响。副导演问过我,能不能把猫换成狗,我说不行。因为猫有偶然性,给我的电影带来变化。我不太想完全按照拍摄计划进行,猫还能改变电影的气氛。

Q6:《激情》中段落之间用城市的空镜衔接,在健一郎表白时背景也是城市工业场景,想问导演设置现代意义的空间有何独特的想法和表达?

A:城市的空镜是剪辑中加入的,我同学的想法。他不太喜欢这些人物(大家笑),理解不了这些人的情感,想保持一些距离,所以加入了很多空镜。把它变成了一个城市里人与人的感觉,他们是城市的一部分。看《激情》时有些地方观众笑,是和人物有距离,从外面观察的效果。

Q7:施暴和被施暴与爱和被爱之间是否有关系,想问导演对爱和被爱的关系认知有变化吗?

A:片中的人物都是单相思的关系,片名Passion,除了激情,还有基督教里受难的意思。人物不是自己主动的,是被动的,他们都没有被爱,没有被爱才不得不行动。我对爱情的看法会有变化,请看明天的《夜以继日》。

Q8:导演是有对爱的困惑才拍《激情》吗,还是当时有了确定的答案?

A:我那时快到三十对爱很困惑。导演对演员的要求与爱情的表达有些相似,先肯定他们,我一直要跟他们表达信任和支持,但在他们表演不对的时候,也要有否定的勇气。如果没有否定的可能性,就没有意义。这是我拍摄过程发现的事情。

 3 ) 爱情与暴力

我也很想端详我所爱之人的面孔,在夕阳下告诉她为何我爱她;本片主要探讨两个议题,暴力和爱情,甚至最后将二者结合起来。看的时候脑子抛出一堆疑问,导演估计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关于爱情,第三者是否应该被爱情所接受和容忍?肉欲是否能和爱情撇清关系?爱为何不会消逝只会转移?那是否是真正的爱情?爱是索求还是外貌?

关于暴力,为何抵抗暴力的唯一方法是接受暴力?为了防止以暴制暴的无限循环,我们甚至应该失去生命,将其视作为宽恕而选择原谅暴力,因为杀戮剥夺了一切可能。而不应该对人进行教育以及对法律进行加强和维护?法律也被视作隐形的暴力。

这种看似可笑的观点恰恰证明了人对社会的无力,对爱情的无力。以及对生命的怅然,对自我毁灭的追求,对自我反思的推脱。对善良感到奢侈。

不使用暴力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想善待别人;老师提出了暴力的两种类型,我以为是被迫抵抗的暴力和没有理由的暴力。

确实喜欢真心话和教室那两段,教室里学生们给老师上了一课,让老师感受到了自己的理论与现实碰撞后道德底线遭到撼动的苦痛,于是想要辞职。但浴室那一段接受暴力真的做到了抵抗暴力吗?还是反之助长了美化了暴力?男人在听到女人哭泣后的回跪中和了导演呈现的荒谬,女人在爱情当中为何总是以极其卑微的姿态出现?

 4 ) 本片人物关系图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滨口龙介的狗血故事永远不会让我失望,观影体验简直叹为观止,一万头草泥马的激情澎湃都无法表达我对他的钦佩之情。

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能够更好地捋清楚片中的人物关系,我自己看完后也特地捋了一下,一下子就对人物关系清楚了许多。

艺术作品果然都是粗看毁三观,细看正三观。

滨口龙介YYDS。

 5 ) 这绝非是滨口龙介导演又一部狗血之作

作为滨口龙介导演目前长片电影中唯一一部有源无字的影片,《激情》远比想象中要优秀,虽然是导演的硕士毕业作品,但是从台词对白和主题开拓上,甚至可以说比得过黑泽清附体、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超现实爱情电影《夜以继日》。由于没有看过导演长达4-5小时的长篇巨制《欢乐时光》《亲密》等影片和前后为继的短片,仅能聚焦《激情》呈现出的文本主题和风格摄影进行评价,不当之处待补全导演的电影之后再一一改正。

很多观众指责《夜以继日》编剧的狗血,其实是失去了故事发生的语境所指,但也正是因为所指的丧失才让影片在能指意义上拥有了更多的张力和主题意义的开拔。然而《激情》则是集中于当下年轻人的爱情母题,即使几乎没有社会环境的呈现,生活场景的高度浓缩也确实赋予了影片一种现实意义的指涉,正是在现实意义的指涉之上,这绝非是滨口龙介导演又一部狗血之作,其对于恋爱和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强悍无比的台词功力简直不能再强大。

影片有一个极其混乱的爱情圈,炮女(忘角色名)爱着健一郎,健一郎(备胎)爱着果步(女神),果步爱着渣男(忘角色名),渣男还想征服炮女。

炮女性爱分离,有性无爱,或者说她分不清爱与不爱,以及如何去爱,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深夜里她的房子可以容纳多个不同的异性谈天喝酒。在室内真实游戏环节,我们能从炮女真实性话语中了解到相比要渣男,他对于健一郎是有真实的爱存在,之所以还与渣男暧昧不清,大概是由于渣男身上具有的性魅力,至于说爱与否,一点都没有。

然而也就是在真实游戏这一环节,虽然规则和游戏由渣男制定与开启,但他其实也是一个规则的破坏者和利用规则者,他根本不在乎目前涩川清彦老师的爱情处境,他更希望据此来从炮女口中套话以此来实现他的征服欲,所以他的关注点在炮女与健一郎之间是否有真实的爱情发生,关注点在炮女是否对他除了性,还动了爱情的念头,他的征服不仅是肉体意义的性征服,而且是爱情意义的征服。这也是他与果步之间的关系,他自己并未真心爱果步,从传飞碟一场戏可以看出他对果步更多的来自于外表与肉体,而非内在与品质,他对于果步的征服,来自于同居的肉体关系,还有果步对她一往无前和一如既往的无私无回报的爱。但也正是这样一个满是性诱惑的自信外表下,却包裹着一颗极具脆弱的心,他从炮女那里索爱全是虚妄之后,以为要树立起爱情自尊,誓言与果步分手夺回真爱,却发现因为自己的懦弱和脆弱,根本不能失去果步这样一个真心付出爱自己的完美女神。

从滨口龙介导演的选角可以看出,渣男与健一郎是有意为之做对比,健一郎无法通过外表获得果步的爱,只能一直充当备胎,定场戏健一郎对果步说,如果你与渣男离婚我就娶你的类似话,可谓是真心实意死心塌地,所以他是个不成熟的少年,气冲冲地从炮女房子离开就去找果步告诉她你男人今晚在另一个女人房里过夜不会回来了,在烟囱戏的长镜头里,健一郎自以为获得果步爱情,他发泄地多彻底,被拒绝地就有多绝望,摄影将长镜头对准果步的背影,而远处的画面音以及健一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模糊画面,共同又精准地呈现出此时此刻角色内心一念癫狂一念绝望的心理状态,每一个观众仿佛是随着健一郎坐上了过山车。

片中借由果步的教师身份探讨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导演本意或许更像借此触及的是果步的爱情观,当你遭遇暴力时,一定不要还手,而要选择宽容,即是在说,当男友背叛了你们的爱情时,你不能背叛或还击,而是要包容和接纳一个背叛的他。同居房内的调度场景中当渣男诉说背叛果步的爱情时,果步的反应竟然是她还不够好没有让渣男完全地爱上他,因为这就是她的爱情信条,无条件的付出与无休止的爱,哪怕没有丝毫的回报,也依然会爱的死去活来。我很能理解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渣男选择重回果步身边,也更能理解果步对曾经的背叛选择彻底的无视。

涩川清彦老师则是爱情来得太多就像龙卷风,早已爱情麻木只剩亲情的内心被重新闪烁出爱的火苗,花婶即是这星星之火,即使是天性使然,也依然可成燎原之势。当你建立起稳定的家庭时,随之而来的恐怕不是爱情的保鲜,而是无休止的家庭责任。

如果结尾处渣男一去不复返,那马上接上的就是《夜以继日》了。

2020.4.10更新

TLF更新中文字幕

 6 ) love and violence

很多人说,滨口龙介的这部处女作看起来像侯麦,对此我不以为然。共通的地方或许只有对话方式上,充满了思辨性。但滨口龙介是用“暴力”的方式,侯麦是用“道德”。女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说,如果我们受到了暴力,因该接受它,因为用暴力抵抗暴力是无法消除暴力的。婚姻里很多暴力并不是可见的,而是隐形的冷暴力。横滨之夜这场戏是采用对称蒙太奇的方式拍摄的,一方面是卧室内景夜谈,主要是谈不喜欢对方的地方,是一次关于诚实的游戏,与此同时,另外两人的外景谈的是关于喜欢对方的地方。内景是关于内心的,外景时诉诸于倾诉的是向外的。一个是激烈交锋甚至最后用暴力解决了矛盾,一个是含情脉脉最后却温和地离开。婚姻就是一个互相折磨的游戏,爱是无法支撑多久的,生活里鸡毛蒜皮的事情比相爱更加有意义,或许只有合适才是最好的结果,但合适也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才能让彼此有一个相对舒适的sweet zone。婚姻就是妥协,精神出轨只是暂时的逃避。有趣的是表白的男人和另一个唇枪舌战的丈夫对同一个女人用了同一套说辞,可见在说谎这件事上,男人都有同样的模板,或许这套模板在说出口那一刻是诚实的,但它的出发点或许还是谎言,是一时激情,激情是本能,本能是不会骗人的,编织过的言语可能才是糖衣炮弹。

“给我三分钟,让我告诉你,我喜欢你什么:

你漂亮的眼睛,你的刘海,你美丽的下吧,你的耳朵,耳朵是如此可爱,有点像猴子。我一直喜欢你长长的手指和指甲,飘逸的头发,它现在藏起来了,但是你的脖子很漂亮,你是个善良的女人。你闻起来很香,你可能不知道。你的鼻子怪怪的,和别人不一样,但我真的喜欢。薄薄的嘴唇,但是,当你微笑的时候会变得很宽。”

女人被这番话感动了,但他依旧是理性的,没有被冲昏头脑。她回家后如实跟丈夫交代了刚刚发生的一切。正如短发女人说的,我跟你上床可能只是欣赏你,而男人上床更多是目的性的得到和获取,男人是喜欢占有的,一旦没用就弃之,女人是感性的,猫也要举行葬礼的,她们跟更希望得到陪伴。

 7 ) 我们所见或似见的一切 都不过是一场梦中之梦。

天啦!洪常秀浓度超标!《等待戈多》内核:人们为了一时的激情到底要用多少谎言、面具、伪装去维护后续的假象?而绝对理性却要求人们躺倒。

虽然滨口的哲学观幼稚、浅白甚至有点可笑(对暴力概念的探究颇出乖卖丑),但其电影语言与剧作结构却是可圈可点。

在结尾滨口并没有给出救赎之道因为任何人压根也给不出救赎之道,我们可以看到:未婚夫妻拥吻——离开——留下空无一人的沙发——二人的自我再度缺席——我们知道新的欺骗与自欺又开始了;暗恋者与被爱者坐上了同一班公交一起沉睡——逃避自我依旧徒劳出发寻找;已婚者走在只有自我的无人通道上。

应把生活当作绝对的游戏与绝对的战争来对待,其间不存在第三条路。面对游戏应保持绝对的玩世不恭,面对战争应献出自己的生命。游戏常以逃逸和隐蔽的模样在人们尚未意识到它来临时已然出逃,而未被认识的在自我这个纬度上也即是非存在——这正是奇迹的飘忽不定与不可知;绝对的战争下人们的失败或许只有一个缘由——未以献出整个生命的决心去搏斗。面对人生的完全失败常源于试图在游戏与战争选择一条中庸之路,而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意识到面前的场景到底是需要用游戏还是用战争的策略去应对。而现代社会在经历了以尼采为首的一批伟人的洗礼后神圣崇高的真理观、价值观藉已解构消散,人类在《等待戈多》式的疯癫行为之镜中反照出了自我的疯癫,疯人院的疯癫与理性实现了真正的两级反转,疯癫吹响号角要在理性的领域夺权并洗去由来已久的污名——人们意识到似乎自我的崇高行为并不符合绝对理性的要求,人们真正栽在一片沙漠之中。而正是在这种绝对游戏绝对谎言的环境之中,堂吉诃德式的疯癫更凸显其行为的荣光——追求自我心中的理想,与想象的风车的搏斗才是一个正常人真正的写照。理性和真实该在一些场景隐身,不然人们该如何存活?

在后现代社会,应牢记两个伟人的教诲:尼采——没有价值,只有立场;波德莱尔——与影子的搏斗是真正的搏斗。

 短评

硕毕作品实在厉害,映后分享段谈及镜头的介入和控制的尺度,说深受黑沢清影响,也看得出淋漓精致的用力所学和对导师的爱意(笑),可真好啊。“电影是讲述变化的,镜头的变化和事件变化,甚至是导演暴力控制的变化” “时断时续的徘徊最后又回到原点,(爱是这样)我也最后回到电影身边.......” 变化引发变化,自我纠葛胶着的同时又和外部事件相互串联,丝丝缕缕逐渐汇聚,混沌中显示出异常清晰细腻的剖析力。一种向内生长不需要为外界暴力所干扰的真诚。10天拍摄背后凝聚着庞杂精致的文本构思,置景预算有限于是着重突出大段对白,恰好映衬出言语的苍白“无声”,让表演力和调度也更为自由惊人,“哑口无言”的美感。结尾清晨非常像《夜以继日》,带着温度和潮湿光线和放下恐惧合乎情理的内心。果然是同个摄影兼灯光,滨口提示说可以关注下十年变化哈哈

4分钟前
  • deeralice
  • 力荐

觀眾應該怎麼去面對電影裡的角色呢?怎麼去期待他們的未來呢?他/她們總有著複雜的情感關係,常心靈出軌(聽聞日本人覺得肉體出軌可被原諒,心靈則無法),常為此說謊。而當謊言被自己真誠地拆穿,觀眾真的就認為這些愛人們未來會相愛一輩子嗎?導演沒有回答,但他在悲觀裡表現出樂觀。

7分钟前
  • 雨果
  • 还行

两性间的道德问题,夜以继日。

12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有卡萨维茨和侯麦的影子。感觉做游戏那段有点用力过猛,不是文本太长,是台词写得太白。很喜欢烟囱那场戏,以及结尾电车上两个人都睡着了,一切像一场大梦。

14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还行

太有意思了!好几段的表演和对白真实度和自然度相当高。看的时候想起侯麦。无论是爱/不爱都跟老师跟学生所解释的暴力一样,唯有默默接受和化解。我爱你却不能反过来要求你同样爱我,我不爱你当然也不能阻止你爱我。尤其喜欢片中的几次三人场景,无论是飞镖或真话游戏,情绪随飞镖或言语在流转。

15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看完之后和女朋友视频,她照例让我说十句夸她的话,通常我都会嫌她无聊,但今天我灵机一动,将片中那几句赞美词说给了她听,她很满意。那短短几分钟内,手机屏幕仿佛化身为真理之泉,眼睛经过泉面反射形成倒影,话语像极了信徒投入泉中用以祈福的银币,真假虚实又有什么所谓。

18分钟前
  • 推荐

【A-】滨口龙介的校园毕业作,毫无生涩质感,反倒给了我不输《夜以继日》的观影体验。以“理性”彰显姿态,到最后却又总被“感性”击溃。女主在课堂上对暴力的呼唤,男主提出的诚实游戏,皆是这般发展,角色定位确实匹配。在这之后,电影还需要一个核心场景来走向收尾,又该如何拍摄男女二人的对话戏?滨口龙介给了我一个震撼的答案:由剪切生成烟囱空镜头的错觉,辅以画外音,在某个时刻镜头下移,只是缓慢变化焦距跟随二人移动。当景别来到近景,长焦镜头便发挥其作用,那辆红色卡车真是神来之笔,利用透视压缩的错觉创造了女主出画的最好时机,除了“电影之神附体”也想不出其他解释了。结局呢?看看滨口龙介是如何利用调度来引出演员字幕的,无需多言,观众自己便能得到答案。

21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哈哈没想到滨口龙介的调度方式还蛮学院派的,通过两个聚会几个中景和演员的眼神迅速建立起丰富暧昧的人物关系,为接下来展开实验般的论文式对话作准备,飞盘和真话游戏的调节调度方式算是很老练。不过里边每一句对话都透露出无用的苍白感,毕竟“暴力”尚且还算伦理学的理性探讨范畴,然而感情却又是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的感性体验了,当女主角关于“暴力”大发言论之后面对近乎全班的站立难道不也一瞬间感性无法接受而崩溃了吗?所以这片子所存的那点“思辨性”大家越当真反而越容易被人物们下一秒做出的感性反应所推翻,爱情或许并不存在形而上学吧。

23分钟前
  • 花地
  • 还行

《欢乐时光》的预热版,取景方式接近,固定长镜头相似,轮舞式群像结构以及与学生谈论暴力都明显更有设计感,的确有侯麦和里维特的影子;大量对谈彰显剧本和调度之功,并无枯燥感,机锋处处,极具思辨性,人性的软弱和彷徨,情感的动态激荡,都在言谈间流淌。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A+#“真的相信有很甜蜜的关系存在吗?”滨口把问题抛回给观众。

33分钟前
  • マツハラ
  • 力荐

貴圈真亂

38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濱口竜介对于日常琐碎中「剧」的发现与表现能力太惊人,一部几乎由对话堆砌展开的多角恋烂俗爱情剧居然被描绘得如此生动,不论是对人性还是爱情的本质思考都不乏亮点。每个事件的发生都对导火索进行了深思熟虑的设计,绝不生硬(比如用真心游戏自然地引出两男一女间的对峙与碰撞),细节设置也很精妙。

43分钟前
  • 防寒对策
  • 还行

烟囱那个镜头也太棒了,毁灭和重建,时光似乎一下子拨到了未来。第一段用Cassavetes式镜语逼视众人的脸。此段过后镜语趋于平和。脸的印象成为一种幽灵,一直悬在影片上空。这是对无神论的Cassavetes的一种创造性误读。

47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和《亲密》一样,早期的作品都太过依赖对话了,《欢乐时光》虽有五个多小时却明显收敛节制了,至于《夜以继日》已经不适合放在一个维度比较了。最厉害的地方是,粗糙的制作下,依然每一帧都是“电影”的。说像卡萨维茨/侯麦/黑泽清都可以,别提洪尚秀,不配。

51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8.2 【TPM】红色卡车调头,一刹那间似要撞向二人,却最终与女主一同离画,后知后觉这竟然是一个长镜头啊,有点美妙。几个突然的近景想起《现代离婚故事》,又确实和《面孔》有点像,不过卡萨维蒂这部全程张扬,《激情》的几段戏倒是稍感用力,但是好看啊,就是好看。

54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13万RMB,10天时间的毕业作品。预算不足的缺陷,带来的场景局限一眼可见。然而在接飞盘、清晨烟囱对话几场,不断诠释着可以用很少的钱拍出有趣电影之理念。即便是做游戏的室内戏,也通过天台抽烟等方式,把场景做足了反差感和纵深度。看上去像是会霸凌同学的滨口龙介,执著地探讨校园霸凌,无非是说到了一个很杨德昌的结论:每个人都可能是恐怖分子——尤其是在情感中。滨口龙介与杨德昌无关,但开头出现的瓦斯球罐与城市景象,都无限靠近那个戳穿带着面具而活,假得就像真的一样的现代社会。

56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四星半,游弋在松弛与紧绷间。尾声被女主角的表演所拖累(似未进入语境。导演对单场戏的掌控力从欢乐时光中不难看出,相较下,这出处女作段落间的轮转甚至更自如些

58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力荐

嘴上说着要原谅暴力,却又被无情的情感暴力打的落花流水。表面说着要玩个游戏,却又被潮湿的激情游戏吓的落荒而逃。凌空盛开的一朵花在全体起立的瞬间枯萎,悄然而至的几个吻在浓烟升起的时刻凋零。大家煞有介事的坐在一起讨论真实与真爱,但是似乎每个人都害怕真爱,所以最后只能去伤害或者远远逃开。首先烟筒那场戏确实牛逼,突如其来的卡车掉头,正如爱情急转直下的情感曲线,还来不及狂喜,又陷入巨大的失落当中。爱情遭遇冷落后散发的屎臭味,虽然看不见,但是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那一夜交谈引发的奇迹与分离,如同化学反应一般,散发出大量的烟雾,让人困惑。但是,教室那场戏突兀的像是《告白》片场串过来的,多角恋生活变奏曲,学人家洪尚秀拍喝酒,结果喝到嘴里是白开水,一点余味都没有,甚至不能称之为故事。爱情辩论赛?拍的真几把难看。

1小时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还行

含洪量太高,已经突破阈值了,自然也完全超出我的理解范围,个人有限的经验仿佛是一口枯井。冲突的密度和强度都超乎想象,像一片怎么进入都会引爆的地雷区。当那些微妙的情绪错位被「真实之泉」不留情面地撕开,所谓暴力就彻底介入影像了。你相信用忍耐去原谅的信条吗?观众放声大笑乃至鼓掌欢呼的时候,滨口应当是很严肃的,没有戏谑的态度,他对情感这件事完全地不信任。对我的启发则是,如何去写一些你讨厌的(不认可的)人物。虚无的人们浪费着一个又一个夜晚,但是找不到任何答案。激情到最后是一地鸡毛。

1小时前
  • 晚不安
  • 推荐

猫咪的坟墓,公交上的两人,岳母眼中感受不到真诚,墨西哥真话泉对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功效不一,让你连翻跟斗的吻对她毫无意义;从校园暴凌逻辑到两性情感暴力——此话题直接搬运到了导演后作《亲密》,不过也属于导演每部作品的某种伦常观点?

1小时前
  • kylegu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