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

第12集

主演:齐纳吾·英塔拉库辛,查侬·散顶腾古,纳塔朋·迪洛那瓦立,吉拉迪·库立亚古,派泰·普洛伊米卡,齐提沙努彭·萨坤楠提帕,Boss,Daranpope,Charmpoonod,飘瓦琳·可西里薇拉浓,蒂蒂卡亚·奇

类型:泰剧地区:泰国语言:泰语年份:202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郊游 剧照 NO.1郊游 剧照 NO.2郊游 剧照 NO.3郊游 剧照 NO.4郊游 剧照 NO.5郊游 剧照 NO.6郊游 剧照 NO.13郊游 剧照 NO.14郊游 剧照 NO.15郊游 剧照 NO.16郊游 剧照 NO.17郊游 剧照 NO.18郊游 剧照 NO.19郊游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有事没事的时候,看看月亮。

昨天去听了蔡导的电影课, 他真的是个蛮有意思的人, 细腻却不阴霾。以下是记录昨天采访他的内容, 只记得个大概, 想起来再补充。 我拍的是一部关于废墟的电影, 住在废墟里的人,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废墟。我的电影讲的都是我自己的东西, 这对我来说是很私密的。首先,我认识到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电影亦不能。拍电影对我来说是我的一种使命, 是我必须做的事。电影市场是自由的, 但内容题材形式却始终受到限制。我的电影在亚洲并不卖座, 但还是有人会给我投资, 虽然钱也不多。反战题材的电影拍了很多, 可是依然无法阻止战争的爆发。可好的电影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 值得去看,例如 1957年的金棕榈。 没有人对未来有信心。有人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吗?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是看看月亮。再来就是时间。有人觉得我的电影很无聊,几十分钟过去了还是那个画面。那我只能说他不懂 “看”。虽然是同一个画面,但其中却发生了很多事情。长镜头并不是刻意拉长,只是还原了原本的时间而已。 我希望观众能恢复 “看” 的能力。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失去了看的能力。去博物馆看画,就只是拿出手机,拍照,代替了“看”。如果你真的懂得看,就算花上几个小时也是不够的。情感的爆发需要时间。什么是时间?长镜头会告诉你。镜头的长短是我决定的,或长或短都有它的必要性。也有人问我很多奇怪的问题,我都无法回答,或者质问我为什么要拍一些大家看不懂的电影。我想说,如果你经常看月亮,你就能看懂我的电影。 李康生是我最喜欢的演员,我不会拍一部没有他的电影。他的脸雕刻了时间,我们能看到时间走过的痕迹。我还拍了一部关于他走路的短片,8分钟,只是拍他走路。不要觉得我疯了,你确定你知道或是仔细看过人是怎么走路的吗?教会人们去看,我想,这才是发明电影的人的意图;也是我拍电影的意图。 构图和画面的美感也很重要。如果一部电影构图不好看,请问观众要怎么看下去?所以我有一个合作了二十多年的摄像师,还有我的灯光师,只有他们知道我要什么。

 2 ) 生活只有生存和孩子

郊游是我看过蔡明亮导演的第三部作品,之前是“青少年哪吒”“爱情万岁”用的演员是一个人。台词只有几句话,基本上靠的是演员表达的故事内容。

郊游的的一开始,女人看着两个孩子沉睡,若有所思的样子,仿佛要做出某种选择。直到故事结尾我都在怀疑女人是不是母亲。因为孩子只是叫了爸爸,而没有叫妈妈。

镜头到了男人抽烟的背影,他划起双桨,艰难的穿出丛林。醒来后的孩子饶了一个大树来到一个通道口。这三段都是寓意,他们始终没有划出去,却隐约的看到了希望。

孩子的父亲就是那个在马路上举着牌子的人,牌子上是为房地产打的广告,1388万起豪宅出售。他在嘈杂的马路上,行走的人和开车的人很难去观察到他和他的广告牌,他们只在乎自己下一个目的地。

男人偶尔带孩子出来玩,他是一个沉默的父亲,只有这对兄妹之间追赶打闹,你看不出来他的眼睛是投放在孩子身上,他只是盯着一条河水,呆呆的看着河水的目光和在马路上举牌时一样面无表情。

妹妹叫妹狗,哥哥叫李奕成。妹妹和哥哥在超市喝免费的饮品吃免费的荞麦面,哥哥在厕所方便后拿了许多公共用纸巾,生活上很节俭。妹妹没有上学,哥哥没有行踪。他们晚上会聚在一起。

男人抽完烟回到了马路上继续举牌,他唱到:“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头望,仰天长啸,状杯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哥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揭饮匈奴血,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靴。”他的情况是要养活两个孩子,为了下一顿饭今天必须要出去干活,他的隐忍和不甘在生活的时时刻刻表现出。

镜头接着拍到超市职员,这个女人有洁癖,手拿饭菜之后要洗手。这个女人是结尾中和男人一起生活的人,男人邋遢,她怎么能跟他住在一个屋檐下 ,或者她一边这样住着,一边反感着这里的一切。

晚餐的时候爸爸,两个孩子一家人吃盒饭,小女孩买了一颗包菜我起初是以为她想暗示爸爸在家里吃饭,盒饭已经吃腻了,但后来包菜又意味着别的意义,包菜被小女孩当成布偶想抱在身边。

吃盒饭的时候爸爸跟孩子上交打工费给哥哥,这是哥哥照顾自己照顾妹妹的钱,我想起深圳三合市场的工作者,基本上日结,没有自己的身份,做一天养活自己一天。

他们住的地方在一个报废的房子里,墙面没有油漆,地板是水泥,楼梯没有栏杆,有一个隐秘的天台有一些流浪狗。

孩子的父亲不会照顾孩子,自己洗完的毛巾洗干净再跟自己的孩子洗脸,三个人很快的在一个厕所里面完成洗漱。他们住的地方没有衣柜,都是用透明袋子装着所有的衣服,换好睡衣后,一家三口挤在一张床上,有时候哥哥要半夜出去方便,都要喊醒爸爸。我想起大部分中国的农民工上城打工,住在最差条件下的房子里面,有时候一些越南人偷渡住进来,一些黑人也住进去。生活大部分的常态我们很少遇到。

镜头转到女人来到这个房子里面,看着石头后面的火山,出现了资本家的海报在地上,我以为暗示着资本的理想乐园,而这里的人们却生活在阴沟里。女人想越过这火山,但是她走不出去。

女人见到小女孩跟她洗头发,好像是要把肮脏的味道,生活的环境统统甩掉一样。

哥哥跟妹妹玩游戏的时候,开玩笑跟用衣服摆出来的布偶取名为—李大奶。男孩的青春期开始了。

男人和女人的共同点就是在孩子们熟睡的时候看着他们沉思,父母是否要放弃孩子?孩子是否是他们的孩子?

父亲总是孤寂的背影,他在刮台风来到一个房子里,等待着台风的离开,却在床上睡着隐喻着生活的疲惫不堪,晚上回到家哥哥找他要钱,不然就要离家出走,他只好同意。

他离不开烟酒,半醉半醒的来到床上,孩子们睡着了,他隐约看到了布娃娃用包菜做的,他先是亲吻了包菜,再用枕头要包菜窒息,最后崩溃吃了半颗包菜。他的情绪不对孩子身上,而是对着一颗包菜。

镜头到了男人和女人抢孩子的一幕,她们是在策划着什么而最后有分歧了吗?时间回到了很久以前,孩子们跟爸爸唱生日快乐歌。女人教孩子写作文,题目是郊游。孩子问女人为什么这个房子这么丑,女人说因为房子和人一样,会生病,生病就会哭。

结尾男人和女人来到火山这副画面前,男人好像安慰女人,女人哭了之后走了暗示着生活还在继续,前面没有希望,但也要活下去。

而男人一个人看着这幅画,我觉得他就像一个小男孩,长大之后再也没有谁来安慰他,他身上的重负很多,他只能前行。

 3 ) 这是一首没有词的咏叹调

Movie2019No.111《郊游》极其压抑厚重的感觉,上一次同感是初中暑假一个阴郁欲雨的傍晚,我刚看完张爱玲的小说。这部电影没有故事,它拍摄的是一种进行时态的生活状态,几乎每一幕都按1:1等时同步剪辑,观众被迫把步伐调慢,因此会产生两种情绪:极强烈的代入感或者极强的焦虑感(就像下面第二张图)。当你产生了第一种状态时,恭喜,时间没有浪费。因为只有产生了代入感,才能深刻的理解这个片子。

小康带着孩子辗转于废墟之间,所结交的女子也都是废墟之人,所以当在一片废墟之中看到了一幅完整的壁画,却又毫无违和的和四周的废墟景象融合延展为一体,他们的感情是不可置信震惊的。在这种冲击力下,很容易产生出人生不过尔尔,所有都是空的,人和人的联系也是空的。所以会流泪,会毫无眷恋的离去。

小康也会恨,很多底层的人,已经被迫接受了生活的种种不公,在趋于麻木的表面下只是隐忍着一切,暴风雨之前都是平静的海面,所以会有怒啃高丽菜,他把生活的不公、身边女人的背叛种种产生的恨意都发泄在这颗“枕边菜”上。但我不认同他接下来的嚎哭,在孩子身边,最大程度的发泄应该到啃完菜就戛然而止了,始终会因为怕把孩子吵醒目睹自己的失控会有控制,这样失态的哭嚎应该只发生在单独一人的时候。

大雨之夜的船后面的发展,可能是臆想或者死后,但如果做此解释,似乎又与蔡导的减法原则相违背,我宁愿相信这就是一个片段,不代表任何剧情的进展,只是描绘的一种状态。

这是对我来说很特别的一部影片,我不能说喜欢或者讨厌,它会让我在看的时候焦虑、疑惑、压抑,并不是很好的观影感受,但它确实能让我共情,它没有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痕迹,但在情感上刻下了重重一笔。

 4 ) 全程32倍速不影响观感

烂出奇迹...从此再不看湾派装逼型。

反正名气大了,就得得高分,你就得夸我是吧,呸,什么名堂,面子得是挣来的,自嗨也麻烦尊重下别人的时间好吧。

拉长时间就叫做引发思考了是吧,那怎么不回家盯着滚筒洗衣机几个小时,思考一下?

故事没有,构图没有,灯光没有,调度也没有,变焦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其实意思就是导演说拍腻了给观众爽的片,这次让你们都不爽一下,看你们什么反应,结果底下一片说爽的,不停解读意淫跪舔,导演乐了,中。

为什么就没人讲真话?这世界怎么了?烂都没人敢说了?能负分吗?

 5 ) 蔡明亮与《郊游》的背后


   “没有什么故事好说的,影片的主角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故事的人,他为了生活举着广告牌,抽烟,沿街撒尿。他生活中的唯一的人类就是他的两个孩子。他们在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换衣服。他们的住所没有水、没有电,每天都睡在大白菜上,但是他们会紧紧地抱住对方。整个城市就是他们的住所——供丧家之犬生活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们的这个父亲,决定带孩子开始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导演阐述《郊游》

 

  十年前我在台北街头看到一名男子在路边举牌卖旅游行程,那一刹那很震惊。在红灯前的几十秒的问号……他到底要站多久?多少酬劳?他去哪里上厕所?会遇到亲戚朋友吗?会羞耻吗?他在想什么?

  他像一根电线杆、一面墙、一棵树……没有人理他,他也不理人。

  不久,这个行业如雨后春笋,房地产的举牌人布满街头,失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的是时间,但他们的时间不值钱,都去举牌卖房子了。

  我当时兴起一个念头,要让小康来演这个角色。

  三年前,接到一个关于中年失业、家暴的剧本,又想起那位站在街头的举牌人。

  那些举牌人,每50分钟可休息10分钟,小便、喝水。一天要站八小时,只能举牌什么也不能做。我观察到他们有些喃喃自语,不知道在说什么。我就请小康唱《满江红》。这是宋朝抗金名将岳飞作的诗词,抒发对国家的满腔热血与壮志未酬的愤慨。四十几岁以上的台湾人,几乎都读过这首词,我曾听小康唱过。

  西化的亚洲城市,让我感觉似乎处于无地基的浮动状态,有一种长时间焦躁不安的氛围。我们好像永远生活在工地里,房屋、马路、捷运不停翻修拆建之中,有更多开发,也有更多遗弃。

  一直以来我的影片,从不避开这些景象,那些正在搭建的水泥工地,或是惨败的楼房废墟,只不过是再再展示出现代文明开发的疯狂特质和荒谬的丑陋代价。

  《郊游》里描述一个单亲家庭,没有妈妈的角色,其实也没有“家”,“家”变成了废墟,父子女在一个又一个的废墟里移动。影片里我所拍摄的废墟,它们仿佛在那里苦苦地等着我,那些场景我视它如同一个个活生生的角色。我找到它们,同时聆听它们诉说自己的故事。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在一面墙遇到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很震撼。这幅画是这个寂寞城市的一个表情吗?还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的虚幻或实相?画的人不知是谁,我决定要拍它。我要求剧组保护它,没有人有办法,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废墟,我只有祈祷。

  直到后制的时候,才查询到这位艺术家叫高俊宏,近年来开始在废墟做绘画创作。有趣的是,他跟我说他没有所谓展出的形式,只是希望这个作品被人遇到。所以,我们相遇了。

  更有意思的是,俊宏其实画的是一张老照片,1871年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生拍下了台湾南部一处山水风景,是100多年前的原始地景。照片左角原本有两个平埔族小孩,俊宏没有画上去。

  很巧,在我的影片里,也有两个小孩在废墟里游荡。

  剧本里原来只有一个女人的角色,她介入小康的单亲家庭夺取他的小孩。原本属意陆弈静来演,后来我身体很不好,总觉得自己随时会死掉,很可能《郊游》是我最后的一部电影,恐怕没有机会再跟杨贵媚、陈湘琪合作,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找三个女人来演同一个角色?后来拍出来,她们是不是在演同一个角色,好像也不重要了。如果这是我的谢幕,我很高兴,我喜欢的演员都在我的身边。他们一直都在我的身边,不管角色大小,我很感激。

  我也感谢我的干儿子和干女儿,我看着他们出生和长大。他们是小康的侄子,都不怎么喜欢演戏,哥哥李奕三岁就演《不散》,五岁演《是梦》,每次都是半夜把他摇醒上戏,现在他是国中生了,勉强再来演一次。七岁的李奕婕,开始根本不肯演。结果一上戏,精彩极了。

  要不是小康,我也不会拍这部电影吧。

  对电影我已倦怠,近代电影所谓的娱乐属性、市场机制、大众口味,令我反感。我不觉得我要一直拍电影,更直接地说,我不觉得我还要拍那种在院线等着观众来买票的电影。我总是在问,电影是什么?为什么要拍电影?我在为谁服务?大众是谁?是看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那些人吗?老实说,我一点兴趣都没有。

  在2011年,我跟小康合作一个舞台剧,排戏时他一个慢走的表演让我震动,我脱口而出:“康,原来我们合作了20年,就在等待这一刻。”

  剧场朝生暮死,演完就没了,我又升起了拍片的冲动,于是开始了小康《慢走长征》的短片拍摄计划,我在想,我还要再拍小康那张脸,而且放大。

  漫长的20年,这张脸在摄影机的注视之下变成了什么?或者显现了什么意义?《郊游》的拍摄计划,其实只是一个手段,从剧本到拍摄到剪接,历经三年,我最大的功课,就是去故事,去情节,去叙事,去结构,甚至去角色。就只是这张脸,在某一段行为之下的一张脸的完全呈现,其中一个镜头,我给了小康一颗高丽菜叫他吃掉,然后开机,我不记得给了他什么指示,或许我什么都没说,我看着他,从容的、安静的、怜惜的、感伤的、怨悔的、寂寞的、满足的、酸楚的、爆裂的……啃、咬、塞、咀嚼、生吞活剥、爱恨交错……我看着他,用他人生的20年吃掉那颗高丽菜,他哭,我也哭。

  从1991到2012,最终我还是要说,他的脸,就是我的电影。

 

                                                            导演:蔡明亮(第50届金马奖最佳导演)

                                                            主演:李康生(第50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6 ) “是环保片”

这部比《脸》更应该叫做《脸》,或者是:(还有什么新鲜的呢?)小康的脸。因为这次用了数位摄影机,全无浪费胶卷之虞,想拍多久就多久。片头题字李康生,制作人李康生,歌曲演唱李康生(这次他不是对嘴了),男主角李康生。如果不是爱,我不知道还是别的什么。

蔡导打算专注影像装置艺术,预告就是结尾处一刻钟陈湘琪的一动不动,连对话都不习惯出现沉默的美国人看着,尴尬的空气升起来变成一个越变越大无限接近爆炸的泡,很奇怪的,当屏幕上没人动的时候(小康在后景里喝酒,动作也有限),观众会产生一种自己应该要做些什么的感觉,好像导演把“动”的接力棒交到观众手里,要么咳嗽以示抱怨,要么和周围的人互看,如果不是在戏院,观众则可选择按快进。从看电影变成了看自己。终于小康“动”了,从后面抱住陈湘琪的肩膀,影院马上蔓延一股“我们熬过来了”的轻松气氛,简直要和邻座相拥庆贺了。

有点无奈的是,挑战观众忍耐极限的凝视镜头之后,角色往往只能流泪。小康哭了不止一次之外,陈湘琪也哭,从《爱情万岁》的结尾到这里,简直是蔡明亮自己的俗套了。

让人动容的却是小康平静贪婪地啃食鸡腿扒饭。还有带着一双儿女吃丰盛的便当。没有哭,好像得到食物的流浪猫狗,暂时忘记生存的辛苦暂时活着。流离失所的故事我们在是枝裕和那里看过,但《无人知晓》里的孩子起码在进行原始人类的劳动,而《郊游》里的父子则人间失格降为兽,是全片最让我难过的地方。

二十多年过去,蔡的镜头已经可以放心地让小康的脸占据,由小康主导电影要往哪里去,这已经不是一个素人演员能够做到的。虽然是马后炮,但其实看回《青少年哪吒》,已经可以发现李康生从来不怕镜头,涣散和放空的路人感后面有一种淡静的凝练,所以镜头从来都在很近的位置捕捉他,等待有一天这张镜头里的脸反过来告诉导演往哪里走。

陈湘琪小康当然都可能继续陪蔡导弄video art,陆弈静则不一定,可能太戏剧化。她与生俱来冷面笑匠的气质,给蔡明亮的黑暗世界提供干涩的笑点。那幕她从小康处抢来孩子,还一脚蹬上他肩头踢走他,真是台语连续剧极了,又竟然还设计成大雨夜!

电影散场,亚洲观众在厕所被截住询问观感,仿佛肯定你有什么内幕消息,能帮助他们一扫腹中疑云。更有号称从九十年代就一路追看蔡明亮的人拍大腿表示懂了:啊废墟里的风景画,是环保片!

 7 ) 织毛衣食物链

蔡明亮对李康生真是爱的好深。拍了二十年电影都是拍他一个人,妈蛋真的好好奇他和小康女朋友的关系啊,太好奇了。
之前观众抱怨镜头太长受不了,蔡导还有气无力反驳两句什么喜欢看月亮的人都会喜欢我的电影啦你们要有耐心啦不拉不拉。我现在觉得他已经完全放开啦!完全不care啦!整个电影充斥着那种“爱看不看不看滚”的气质。
现在说服室友跟我一块儿看蔡明亮的理由已经从“画面很美丽的”变成了“我查过了电影院有wifi的你把手机带上咱们坐在最后一排大不了你可以玩手游嘛”
镜头到底有多长呢?
“中间去上了个厕所,回来的时候是一毛一样的画面”
“我低头打个游戏都已经通关啦!抬头的时候发现剧情一点儿没拉下呢”

意外的是这回attendance还挺好,大概勉强坐了一半人这个样子吧,I house老爷爷激动的快结巴了,说他放了好多年的蔡明亮了,一放蔡明亮他睡都睡不着,倒不是激动,主要是担心空场一毛钱成本也收不回来……真的空场过。他说有次放《天桥不见了》,一直等啊一直等,一直到电影放了一半了,一个观众也没见着。“我想着,总会来一个的吧,只是迟到了而已吧,马上就有人来了,这样一直想着,到电影放完。”“就像《不散》里面一样。”接着他非常得意地说,“他们这回还不让我放,我还是放了,你看今天多少人。”
思之简直悲壮的令人流泪。蔡导给小康织毛衣,蔡导的影迷给蔡导织毛衣,织的此起彼伏的。这样看来小康必须得和影迷睡一发,世界就能量守恒了。

 8 ) 寧願去吹吹風似《流浪狗》

影片前半部有大量綠色,郊外的自然環境鏡頭,而後半部則是大量的黑暗,昏暗,殘舊,破爛的室內空間,形成巨大反差,書寫出一段感情的走向,鮮綠明黃到殘亂暗昏,通過對比手法營造出那種悲涼,哀傷氛圍。

李康生工作是站在路中做著無聊的舉牌動作,背景是城市的喧囂和煩躁,在長鏡頭下更是融入深切,而郊外的遊玩更是無聊的釋放,《滿江紅》也是站到情感的宣泄,演技張力十足,有種無所事事到郁郁不得誌,憤恨難平,無奈心酸感。

小男孩女孩也是李康生的情感寄托,是生命的聯系紐帶,小女孩的奇思妙想一直是影片唯一散發的歡樂,暖感。

英文名 Stray Dogs,李康生和孩子,超市經理都是一條條流浪狗,如同片中的流浪狗聚在中沒人問候的廢墟中,是一群無助,孤立,疏離,被排斥的社會邊緣者。經理照顧一堆流浪狗,對應片尾挽起和擁抱著孩子,也暗示出她雖則也是 Stray Dogs之一,但還是擁有著人情之暖,如幫小女孩洗頭,(清洗內心塵垢)用風筒給她暖氣。

李康生弄那個高麗菜是隱喻出夫對妻的感情象征表現,先是用枕頭焗死她,然後插她雙眼嘴巴,啃吃,擁在懷裏痛哭,那是夫妻情感關系走向衰敗時一個個感情階段的過渡,這段戲表現可以拍得上之前念誦《滿江紅》,抽離,壓抑,痛苦,憎恨。

片尾陳湘琪出現,在殘破,頹垣敗瓦的黑漆漆屋子裏,隱喻著這個家庭關系。李康生吹熄蠟燭,僅剩余的一點光,一片黑暗,如同吹熄那快樂、溫馨、美滿的家庭。女兒講述著黑暗的童話故事,母親給小女兒講解屋子的變化過程,屋子的變化也如情感,長時間的居住下,出現裂痕皺紋,經過雨夜滲進過後,留下黑色的淚痕,無法修補。

有一個鏡頭李康生被黑漆漆房間包圍著,只有一小角的的框架顯露出他,他在沈溺酒精,而妻子走過,後來進入到那連光線都昏暗的黑色空間裏,墻上是一幅黑色的風景,夫,妻長時間站立著,妻前(左)夫後(右),一直無言,只有間鐘夫飲酒,妻留下一道淚痕,沈默著,夫妻占據畫面大部分空間,卻完完全全失語,後有丈夫擁抱一剎,但很快隨即分離,只剩下李康生在黑暗中呆企,他走後,仍是只剩下空間給你黑暗,壓抑,頹喪,絕望的感覺。

這裏導演用了15分鐘的長鏡頭讓觀者全身心去感受夫妻極度疏離關系,真是神來之筆,而之後那七分鐘鏡頭更是不留喘息余地,將絕望的境地推上一層,狠!

引用夕爺歌詞做標題,因爲李康生在郊外郊游時就像一條流浪狗咁,很落魄,但做條吹吹風流浪狗卻比【 局在瓮中渐变抑郁走兽 】更加快活,【瓮】字也猶如蔡明亮構築的家庭四口相處的那所房間。儅然夫妻的關係也可以是【叫你我也很狗】,這裏【狗】是很形容詞,很狗本性(你就像: 如你對狗好,狗反咬你一口,有種背叛感,無奈感。我:舔狗 ),長期這樣表現之下也可以是很鄙視這樣的感覺,因爲前面一句是男主【恒久這樣地忠心親厚乖巧馴服】的表現,所以就將影片與《 困兽.28》裏面的婚姻感悟作互文對比,去聽,去感受也是可以的。

 短评

感觉蔡明亮这一回给了李康生充分发挥演技的空间,唱岳飞的《满江红》,半夜床头啃高丽菜和最后那个超长的醉酒长镜头,这三场戏里小康表演的层次感足够让任何动态摄影变成电影,化腐朽为神奇,他在表演上的控制力让同场戏的女演员表演瞬间扁平成一张白纸,能拿金马,他确实不输章子怡。★★★

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李康生演得太棒了。从头到尾都是长镜头,看得出蔡明亮的构思和设计。最后一个镜头尤其漂亮,完成度很高。

13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演技 摄影加起来一星 其他的 滚NMB的艺术

16分钟前
  • 沈半仙Errrr
  • 很差

意义与叙事被抽离到了近乎零的状态,身体被投射到或荒诞或废墟或地狱或末世一般的空间中,在严酷时间的挤压之下变形。我不知道在影院或者博物馆看这样一部没有idea的影像作品会有啥不同的效果,在电脑前看非常痛苦,饱受煎熬。

19分钟前
  • LOOK
  • 还行

最后一个画面,人物(运动)首先退出,几分钟后声音退出,最后光也消失了。好悲伤。

20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每一个细节都包含整体,每一个瞬间都是永恒。每一颗灰尘里有整个宇宙,每一滴泪水里是悲伤的海洋。每一张脸上都能看到全部的人类。

2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他(她)们是这样郊游的(最后一镜),仅此点就值五星。

24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对于这种电影能坚持看完就算胜利了。相比其他电影,蔡明亮的作品静得如同一幅画,然后要你盯着这幅画看两个小时。而对于这幅画,有两种看法:言之有物或者言之无物。若觉言之无物就荒废两小时,若觉言之有物则需过分解读,可是能解读出什么呢?另外,总觉得蔡明亮发现个什么奇葩点子,就让李康生去试。

25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尊重导演的美学和态度,决心好好地呆在他的世界外。

28分钟前
  • 文文周
  • 还行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裡或許是小康在蔡明亮電影裡面流浪了二十載的盡頭,三位一體的女演員也怕再無聚首之日。被啃咬得慘不忍睹的高麗菜是否在為艱難人世而悲傷,在廢墟裡悄然存在的1982年台灣風貌壁畫是否能喚醒人心的溫柔與神性。願苦苦掙扎的人們早日尋到容身的彼岸。

31分钟前
  • 貓頭一
  • 力荐

其实换个角度,不再以传统的讲故事的剧情片来理解就好了。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尼玛2个人干站着十几分钟,走了一个剩下那个再站10分钟,最后人都走了留下墙壁还有6分钟。

38分钟前
  • 格蕾曦的艾爾西
  • 推荐

蔡明亮真是不负期待。有些场景较震撼,比如生日歌、李康生边唱边流泪、生吃圆白菜等。这种影片真不宜多,就让蔡明亮把自己慢慢耗尽吧。我尊重喜欢陪他耗时间的影迷,不过我必须强烈质疑这种东西存在的意义。我只能说,既然你已经选择了对观众彻底地放弃,也请允许我对你的作品的最最诚恳的唾弃。

42分钟前
  • 心生
  • 较差

best TIFF film so far. SUPER slow, but at least zhuang13 finally zhuangde successfully le...Orz It's surprisingly touching too, almost teared up during the part where Daddy ate Miss. Cabbage...T_T

43分钟前
  • やま
  • 推荐

蔡明亮的电影,越来越冷寂,越来越荒凉,已经到了不能再荒凉、不能再黑暗的地步,他电影里的人生,也已经落无可落。所以,他选择戛然而止。让这狗粮人生,停在最惨淡处,定格在他的远遁之前。

46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前半段像是风格化的《偷自行车的人》,长镜头和碎片化的边缘生活状态,运用得十分成熟。后半段是更抽象的梦游状态,哭泣的房子和长时间的凝视等熟悉元素在此升华。烂尾楼的画被影片的时空赋予了十足的力度,将观众引入无穷的冥想,久久不散。

47分钟前
  • 怪盗巴金斯
  • 力荐

绝不沉闷。是很好懂的一个简单故事,边缘人物对生活的挣扎和相互取暖,两个孩子的角色和李康生倾尽心力的出演让它更加分外感人。许多镜头非常漂亮。是什么让我们这么匆忙,连慢下来两个小时在电影里看时间流逝的心境都没有了呢?这是一部能让人看见时间脚步的电影⋯(呃,几个女演员,有点像。)

5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ENDING处15min的长镜头……爆表片、梦游片,都市畸零人,丧家之犬,亦有哀愁。不难懂,蔡明亮对李康生是真爱啊。

57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世界已经不是那个世界,蔡明亮还是蔡明亮。瞌睡了一小会儿醒过来,一个长镜头还没完就算了,居然连演员在这个场景里都一动没动过。

58分钟前
  • 无非
  • 还行

蔡明亮近年的电影开始有走火入魔的趋势了:离生活越来越近,但离观众却越来越远了。这种未提炼过的原生活还不如做成真人秀,让观众直接去过那些生活…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