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天2015

HD

主演:高友良,黄孝慈,梁再冰,刘兆安,陈光斗,徐华江,陈炳靖,都凯牧,李继贤,夏庆华,金英,韦宪文,高丽良,高耀汉,陈文宽,赵伟庭,刘兆德,罗德隆,金士杰,张艾嘉,蔡灿得,贾静雯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冲天2015 剧照 NO.1冲天2015 剧照 NO.2冲天2015 剧照 NO.3冲天2015 剧照 NO.4冲天2015 剧照 NO.5冲天2015 剧照 NO.6冲天2015 剧照 NO.13冲天2015 剧照 NO.14冲天2015 剧照 NO.15冲天2015 剧照 NO.16冲天2015 剧照 NO.17冲天2015 剧照 NO.18冲天2015 剧照 NO.19冲天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冲天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必须无所畏惧,但也无所遁逃。他们是螺旋桨时代的最后一批战斗机飞行员,他们所面对的敌人,以及生死,都在目视可及的范围内,一如十九世纪的贵族决斗。  纪实电影《冲天》以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全面战争为大背景,来呈现这群年轻人的爱恋、荣耀与存亡。千日的约定幸福密码2020假如爱有天意2020中二也无妨记住2015其实男人最辛苦唱出恋爱的苦恼两个人的芭蕾末日深眠荒原杀手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 第四季禁断动画19歃血姐妹碰撞搜查线小Q粤语版咖啡之恋新巴巴爸爸幽灵女孩天命2013生命之轮天降爱情天涯热土暴雨狂云哈兰·科本的庇护所第一季哈拉猛男秀2:欧洲种马摧花狂魔再一次闪耀最好的时代庙街十三妹我心所愿楚乔传国务卿女士 第三季拳霸癫凤狂龙为什么猫都叫不来死亡通知 第一季热血高校超级蜱人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电影】17046[9.2]《冲天》

未曾想,呢部追忆抗战先烈嘅纪录片竟以一个爱情故事开始,女音嘅旁白将电影一瞬间带离咗硝烟弥漫嘅战争年代,停咗係果个草木蓊茏嘅夏日杭州。“对飞行员来说,死亡来的时候是一瞬间,爱情来的时候也是一瞬间。”罕有咁,我係华语银幕上睇倒咗一个牵挂住儿女情长嘅军人形象,佢哋唔係冷若冰霜嘅战争机器,係刚毅嘅脸庞背后,同样有沉浸係幸福中嘅欢笑,同样有倾诉不尽嘅柔情同牵挂。

但战场上嘅军人们没有过去同未来,佢哋只能把握当下,为所爱之人嘅未来而放弃自己嘅未来。

随住娓娓道来嘅书信、旁白,我竟比剧情片更真切咁回到咗80年前嘅历史中。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呢句篆刻係中央航校嘅标语係年仅25岁嘅中华民国面对敌人发出嘅吼声。至抗战胜利,1700人从中央航校走出,冲上天际,其中绝大多数化作流星,殒命战场,中华民国就係咁,以其无量鲜血捍卫住民族独立。时至今日,仍闻之怆然。

从上海,到南京,到杭州,到武汉、衡阳、重庆、昆明,战线在不断后退,但空军却从未放弃抵抗。当民国空军被日本零式打得大败,1141万平方公里制空权眼看就要彻底沦丧嘅时候,係某个不知名嘅战场,一架漆住青天白日国徽嘅双翼飞机英勇咁孤身冲入日军机群,“是谁?是谁给了他这样的勇气?!”连金士杰嘅旁白都充满咗惊讶,却令观众心中涌动起无法平复嘅震撼同振奋。“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呢句中央航校毕业典礼上嘅标语无论放之何时代,都充满悲壮,果啲照片上年轻俊朗嘅笑脸,想必係踏入校门嘅一刻起,就已经抱定为国捐躯嘅决心。

“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在人类最大的战争当中成长,别无选择。因此他们对飞行的热爱,对天空的憧憬,还有那些国仇家恨,纵横捭阖,儿女情长,都必须化成命运的音符,飘扬在云间。”

历史嘅意义除咗教会人们战争嘅残酷,更应该告知后人先辈们嘅英勇,你若问我他们如何死去,我先告诉你他们如何活着。

南京係一座屈辱嘅城市,但佢更係一座奋勇抵抗嘅城市,一座英雄嘅城市。

完全迴异嘅角度,诉说咗好多不为人知嘅往事,真心不错,推荐,考虑收藏。

 2 ) 国之骄傲

推荐一部纪录片

一部影片,两行清泪。

一部以全球国人的视角所拍摄的关于在抗日战场上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飞行勇士的故事。在爱情与收复国家的抉择中,飞行勇士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为国奉献,而他们的另一半以及家人更值得尊敬,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中,做伴侣坚强的后盾,其中有一名家属的话,让我为之动容。

齐邦媛:“你说那天夜里回航,从云堆中出来,蓦地看到月亮又大又亮的就在眼前,飞机似乎要撞上去了,如果你真的撞上月亮,李白都要妒忌你了。”

林徽因,梁思成一家人与一群优秀飞行员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然而最终他们也没有陪林徽因一家走到最后,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徽因在抗战期间,每隔段日子都会收到一个有一个弟弟的遗物,这让林徽因哀恸不已,之后写下了《哭三弟恒》这篇沉重的诗,摘选了其中的一些片段:

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

你相信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头,

比自己要紧;

那不朽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至今读起来仍然让人心痛。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是多么响亮的口号啊,在外来入侵者侵犯中华大地之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3 ) 废墟上的花朵

CNEX纪录片展,今年的主题叫做“忐忑流年”。在影展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才看到张钊维导演的这部纪录片《冲天》。

影片选取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中一部分飞行员的故事,讲述曾经翱翔蓝天那些年轻的生命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好与思考,他们对抗战胜利的贡献。与以往的文献纪录片不同,《冲天》里更强调每个曾经精彩的生命个体的故事,努力还原了每个主人公生命中重要时刻的细节,讲述了他们的爱情、亲情和内心的独白,加上金士杰老师的旁白,张艾嘉、贾静雯的配音,让那段历史生动呈现,以至于能够感受到主人公们说的每个字的分量和每个笑容的珍贵。一个平均年龄在23岁的飞行员团队,一个个可爱、固执、热血、儒雅、勇敢和深沉的形象,触手可及。

在我座位前后,有很多媒体的记者、独立的纪录片导演以及大学的学生和老师,很多熟悉的面孔。但这一场不同,走道都被坐满的这一场展映,其中好多白发苍苍的老人,片中动情处,他们眼中盈泪。片子结束,灯光打开后的久久一段时间,我还能听到前后排隐隐的抽泣。

对于我,这部影片的意义不是纪录片摄制的某些技巧的学习也不是为年轻的飞行员们感到无奈和不值而无法释怀,而是这部片子再一次打开了我对自己内心的问询。

影片结束后,一位西装革履,穿得非常正式的中年男性把手举得高高的,向工作人员要了话筒并主动跑上台去,向导演鞠躬后,哽咽着讲述自己的故事——他的祖父就是这些飞行员中的一员,父亲是遗腹子,祖父阵亡时,父亲在祖母的肚子里不过一个多月。这些年,他一直想知道当年的真相,四处寻找,大多数人却已经遗忘。

此刻,看到这部影片他再也抑制不了情绪,冲向台的他问所有观众一个问题——“在崇拜成功,金钱至上的时代,到底什么样才是精英?什么样的人是民族的栋梁?” 台下老人们鼓起掌声,我泪目。

据统计,当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这些中央航校的年轻人,家境都还不错,其中有些事名门望族、有些是出过国的华侨、有些是名校的大学生弃笔从戎。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选择牺牲自己报销国家。

我内心并没有那么博大且厚重的情感,甚至活在如今的社会,诗和远方也变得浮躁和功利。

我想起萝卜做的一个梦,我和他一直拿这个梦作为段子谈。梦境大体是萝卜和一群中国的技术人员被当年的日本人绑架,因为每个人都不能被利用,日本人决定处理掉包括萝卜在内的一行人。处决前,让萝卜和自己的朋友们在一张纸条上写一句话,萝卜写的是 “终于能为国家做点事情了”。萝卜第一次讲这个梦给我听的时候,我笑的前仰后合,因为那张懦弱得像汉奸的脸和多么荒诞的情境。

本科快毕业的时候,萝卜刚好在上海读硕士,他说,等我毕业的时候,两人一起去报名参加同济大学组织的“彩虹支教”去青海一带,就当做我们的毕业旅行了。我满心感动,期待这个特别的毕业旅行,后来因为我找工作的不顺利,考研计划的失败,这个毕业旅行,再也没有被提起。

再后来,生活越来越现实,很多当初很多计划,付之一笑,自己竟也觉得天真和幼稚。 讲着的诗和远方,成了消费、拖延和懈怠享受的理由。

我记得高三毕业的时候,同桌二猪头问我人生意义,我说,“能够影响周围的人,让一些不好的人因为我有好的转变”。我一直记得这个事情,可是如今,如果再有人问我,我会回答什么我也不太确定,甚至,我是否会确切去思考这个问题或者对曾经的回答会不会觉得可笑,我都不确定。

废墟上也要有花朵,何况现在的生活并不糟糕,需要诗意生活。

前几天去看《谁的青春不迷茫》,田甜哭着说自己的梦想是做一个优秀的家庭主妇,怕同学笑话没有说出口,高翔以自己的方式反抗 “老师,我想飞!”……嘿,我好想回到高中,最青春的时候,我们爱憎分明,有着后来难再持续的天真和真正的诗意生活,有着比天重的海誓山盟,有着微不足道的爱情和日记里反复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冲天》的主人公们不过二十出头,理想是报国,确定后再也没有改变。我们不在那个时代,不知道每一次战后还需要冷静下来继续准备是怎样的心境。可是,我们这个时代也不是好到我们可以把祖国安危置于脑后,在恰当的时候,还需要问问自己,记得自己曾经做过些什么,要为别人留下些什么,要为周围做出怎样的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

不想林徽因在《哭三弟恒》中的某些话成为现实,不想忘记。

 4 ) 『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

又是一部优秀的不能引进中国大陆的纪录片。中华民国空军是民国部队里派系倾轧最少,平均素质最高,待遇也相对较好的部队,飞行员大多会讲英语包括清华的毕业生。可惜在缴共时缺乏轰炸机及对地作战经验,并且实际上早期的中共也缺乏值得轰炸的目标,炸的东西不如子弹贵…最终只让陆军留下了“拉兄弟一把”的笑柄…说回本片,金世杰等众多演员的配音旁白,结合史实照片视频资料+水彩简笔画+油画风格的过场,沉重又生动。抗战初期第一代飞行员平均年龄23岁,相持阶段驾着落后的苏制伊式战斗机飞向日本零式机群……诚如片中引用丘吉尔所说的“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5 ) 【转载】不一样的天空 by 王伟忠

不一样的天空

撰文 / 王偉忠;出處 / 今周刊992期
(2015/12/24)

《星際大戰》的片頭音樂,喚醒影迷的記憶;《沖天》的空襲警報聲,則是記錄時代的回憶。 同樣是在空中打仗,《星際大戰》卻看不見《沖天》情感。
最近看了兩部在空中打來打去的電影,一部是《星際大戰》,另一部是記錄二次大戰時期空軍的紀錄片《沖天》。

問家中女孩們要不要一起看《沖天》?她們默不作聲,其實身為空軍第三代,該看《沖天》,但我還是陪他們先看了《星戰》。

去電影院的路上,身為唯一看過一九七七年版本的資深代表,我有責任與義務說明這系列作品,於是從「那年我大二…」開始講解當年科技特效以及光劍與日本武士道的關聯,結論是,同年代的《ET》與《第三類接觸》都比這絕地武士好看。

進了戲院、坐定位,片頭音樂與片名標準字一出來,奇怪,一堆影迷開始極度興奮,看到某些呼應首集的畫面,深覺必須即席解說好讓他們知道原委,才開口,卻得到我家三個女人拋來六枚白眼以及三聲「嘖!」「嘖!」「嘖!」,大有叫我閉嘴之意,不能給點空間講講歷史嗎?

當我獨自一人看《沖天》時,遇到另一老人家覺得某段畫面太重要、必須即席講解,便大聲地談起筧橋精神,音量大到讓我這空軍子弟深覺遇到知音。

記得小時候很忌妒空勤的孩子,他們是貴族、住大房子,爸爸薪水又多,我們地勤則像貧民窟。看了紀錄片才能體會當他們的爸爸不回來時,就是回不來了;而我們的爸爸沒回家,若不是加班、就是喝醉了!原來他們也忌妒著我們的安穩。

一樣在空中打仗,《星際大戰》的天空看不到《沖天》的感情。片中有個女孩,空襲警報時,大家都躲進防空洞,她卻在自家陽台仰首天際,她能清楚看見機身編號,知道先生劉粹剛正與日本戰機纏鬥而緊張到雙手幾乎捏壞了欄杆。

另一個女孩陳難則寄信給敵機駕駛的太太,告訴她自己哥哥與她的丈夫在空中相撞墜江,她看到日本飛官遺體口袋中的信件寫著美惠子,便寫信來,告訴她兩人的心情一樣悲痛與無奈。

時代不同、天空不同、戰場也不同,當年女孩在陽台上揪心看著二十四歲的愛人開著飛機與敵人纏鬥;現在的女孩則在車上尖叫、看著男友為了擦撞這些小事與陌生人互毆,而且新聞還大篇幅報導。兩相對照,令人感慨。

至於《星戰》好看嗎?三十八年之後,與公主、路克再相逢,公主變成太后、天行者恐怕不良於行,讓我大嚇兩跳,想起大陸《羅輯思維》主持人所說,「未來不疑、當時不雜、過往不戀」,有時候歲月如梭,感謝影迷卻不一定要出來謝客,做明星的過往不戀,確實是關鍵。

(稿費捐贈聯合勸募協會)

 6 ) 如果没有明天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惟物论FM。那里有更多内容等着你~

如果没有明天,我们是否依然会坚持自己今天的选择? 这是我观看纪录片《冲天》后,抛给自己内心的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其实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留给自己的问题远不止这一个,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部影片吧。 《冲天》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张钊维老师,除纪录片导演这个身份以外,他也是海峡两岸公认的台湾现代民歌研究者。台湾民歌发展的三条主线即是由他整理并通过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成为研究台湾现代民歌的重要资料之一。 半年前,我开始筹备第一期杂志书《遇见台湾》的内容,由于我们将这一期的主题定为台湾音乐,自然免不了要做一些纪念台湾现代民歌40周年的文章,由此我结识了张钊维老师,并很幸运地邀请到他为我们撰文。 在与张钊维老师聊天时,得知他当时正在忙于一部新片的制作,内容则是有关民国时期空军飞行员抗战的故事。我可算是纪录片爱好者,聊起纪录片来,丝毫不亚于当时接触最多的台湾音乐。也正是那次聊天我才知道,之前自己看过并非常喜爱的《不老骑士》《父亲》等纪录片,均是出自他们的机构——CNEX。 如今半年过去,这部纪录片终于诞生。在看过一个五分钟的片花之后,我隐约感觉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至少它应该符合我的口味。因为在记录战争之余,这部片子讲述更多的则是处于战争中的人。我不是军事迷,不喜欢研究历史上的各种战争,但我却愿意关注在大历史背景下生存的人与人性,及其在纪录片中的表达。或许这也才是张钊维老师做这部纪录片真正的意义所在。 在清华大学的一个放映厅里,我满怀期待地观看了这部影片。影片伊始,简单的旁白介绍了民国时期杭州笕桥航校及飞行学员的基本历史背景,而我记住的只是那些飞行员在空战中有去无回的惨烈经历。还来不及回味什么,影片画风一转,讲起了一位名叫刘粹刚的明星空军飞行员与一大家闺秀许希麟女士的爱情故事。从他们相识、相恋、结婚,讲到刘粹刚牺牲。中间穿插讲述着高志航等其他飞行员英勇抗敌的故事。 这些当时所谓的明星战斗英雄,他们被人敬仰的背后,却是另一种残酷的现实。战斗机的轰鸣便是他们直面死亡的号角,每一次升空作战都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有去无回,这在当时太正常不过了。但这些年纪仅有二十出头的空军飞行员,明明早已知道自己人生的最终结局,为什么依然会有这样的选择?而他们的家眷,也明知道自己的至亲随时都会撒手人寰,为什么依然选择与他们建立家庭?哪怕这个家庭是那样的短暂。 难道仅仅是因为爱国与爱情吗? 人之所以对死亡产生恐惧,除痛苦以外最大的原因则是对于死亡的未知。而更大的恐惧,也许则是关于更多其他的未知。如果连明天都是未知的,我无法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我们在今天的种种选择,无一例外是为了拥有更好的明天。假如连明天都是不存在的,我们是否依然会坚持自己今天的选择呢? 我把思绪拉回到影片当中,继续聆听那些悲壮的故事。下一段令我记忆深刻的故事则来自飞行员陈怀民。他在一次与日军的空战中,在飞机中弹的情况下,选择用机身撞击敌机,与之同归于尽。这种行为可谓是敌军那种崇尚“祈战死”的武士精神的另一个翻版。这本是一个俗套的中国传统战斗英雄的故事,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战争中人性的体现。当陈怀民与日军飞行员遗体双双被发现的时候,人们发现日军飞行员竟然贴身带着一封日本未婚妻寄来的家书,信中对其关怀之切与其最终结局形成强烈对比。虽是敌对者,但仍不免让我鼻子一酸。这一瞬间,那个恶魔般的日本鬼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凄美的人间烟火。原来他们也有爱情。 战争总能使人分裂掉,或者说战争总能将人性的多样化刻画得淋漓尽致。记得曾经了解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军人的故事,那些在战场上与集中营里近乎魔鬼一般的冷酷杀手,当他们回归家庭的时候,总会化身成为好丈夫、好父亲。人性总是相通的,那位阵亡的日军飞行员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分裂?我们的飞行员也概莫如此。影片中接受采访的那些早已牺牲的空军飞行员的子女,谈及父执辈,他们讲述起的不是父辈们作战时候如何地英勇,而全部都在回忆两代人于家庭中短暂的亲情。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重人格的存在,一旦条件改变,我们都会化身成为另一个自己。或许邪恶,或许天真,或许连自己都会产生怀疑:做这件事的人真的是我吗?索性就当它是一个梦好了。然而这种潜在的多重人格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事情,没有人十恶不赦,更没有人天真无邪。人性的复杂即在于此。只不过在战争年代里,大概人们分裂得会更加彻底一些罢。 影片继续播放,故事继续上演,当美国人陈纳德协助中国培训空军飞行员后,外加日军自身的原因,战局开始慢慢扭转,我们对于制空权也逐渐掌握了主动。空军飞行员张大飞回忆,当他驾机升空时,看见日军飞行员坐在机舱中满脸惶恐,但战争里不可能存在同情,若不主动歼敌,一定会被敌军干掉。他将那架敌机击落,日军飞行员随着敌机一同快速下坠,而下坠中那位日军飞行员惊恐的脸却令他终生难忘。 这是一个不容易被人们注意的细节,但恰恰是这个细节,让人们知道了在战争中存在的不仅是无情,也有无奈。两国交战,各为其主,战场上容不得半点怜悯。但我们假想一下,如果这两位中日两位飞行员穿越到现今的和平年代相遇,会是怎样的结局?把酒言欢也是说不定的事情。人性总有柔软的一面,当战争的残酷遇见人性的柔软,这种历史下的无奈便被表现得毫无保留。 影片中当然还夹杂着其他更多的史料、信息与细节,然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只有这三个地方。就如同读书一般。这些年来我读过的书不少,但大部分都被我忘掉了,能记住的只是书中各别能够引起我思考的地方,于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影片结束后是一个自由的交流活动,很多观众纷纷提出了自己对于影片的看法与问题,但也只有其中一位观众的提问引起了的兴趣。那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她的儿子来北京旅游,恰逢《冲天》这场首映,便欣然来看。她在观影的时候问及她的儿子,那些飞行员是否英勇,得到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然而再问及她的儿子假如回到战争年代,是否愿意去做空军飞行员的时候,她儿子给出的答案是不愿意。 听到这个答案后,那位母亲甚至怀疑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要知道当年那些战死疆场的空军飞行员大多是名门望族之后,其中不乏林徽因的弟弟,蒋中正的亲属等人。更有大量留学归来的学子弃笔从戎,却最终血洒长空。换做今天,谁家的富公子愿意有这样的选择呢? 没有人愿意为不确定的明天买单。回到我抛给自己的那个问题,如果没有明天,我们是否依然会坚持自己今天的选择?大概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吧。 撇开战争,撇开那些关乎生死的极端案例,我们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同理。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明知希望只有百分之一,还会不会去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这些事情小到个人升学、工作,大到推动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太多时候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我给不出答案,而且人们都有选择自己未来道路的自由,如何选择都是合乎情理的。就像那位小朋友不想参加空军一样,现世代的和平环境下,任何假设都是苍白的,更何况如何选择是那位小朋友的自由。不只是小朋友,我们任何人都需要自由。但我相信,无论哪个年代,总会有一群倔强的人,愿意为未知的明天做出今天的选择。如果一个民族所有的人都彻底失去了倔强与血性,我不知道它的未来会怎样。 活动全部结束后,一位年轻的姑娘拉着张钊维老师闲聊。张钊维老师直言台湾的年轻人对这样题材的纪录片其实并不如大陆年轻人感兴趣,而他拍这部片子,也觉得应由当年故事的发生地来播放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而那位姑娘则问,为什么台湾的年轻人看这部片子与我们的感受竟会不一样?张钊维老师一时语塞,便打趣说让她读读我们做的《遇见台湾》吧。 二战时期的台湾还属于日本的统治范围,那个年代的历史很复杂,日本与台湾两方民众的情感更加复杂,如果不去看一些当年的资料,许多人恐怕都无法理解的。另外大陆与台湾的本省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共同的历史记忆,对日本侵华的仇恨也大多限于仅占台湾人口不足20%的外省人。而今那些第一代迁台的外省人大多往生,他们的第三代早已长大成人,就像我们这代人一样,那段历史早已是印在纸上的东西,和平年代里没有太多人愿意关心这些了。只不过两岸的区别还在于,我们整天被抗日神剧包围,有意无意地总会记住那段被人欺负的日子;而台湾同胞的关注点向来都在别处,加之他们与日本之间的种种过往,对抗战不太关注是很自然的事情。 历史终究只是历史,历史需要铭记,但我们的眼睛也该往前面看看了。 由于一些原因,《冲天》这部在我看来并不犯什么政治禁忌的纪录片暂时还无法在大陆的电影院线公映,这似乎也是大多纪录片共同的命运。然而张钊维老师对于纪录片的态度却令我非常敬佩,这样的态度其实也是我之所以选择出版这个穷行当所坚持的一份理想。 把现世代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传播出去,并留于后世,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变得更好。这便是我对出版的理解与态度,简单说来即是与CNEX不谋而合的一句标志性宣传语:留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 如果没有明天,我依然会坚持自己今天的选择。

 短评

夜里失眠,起看此片,然后,哭得稀里哗啦,为英雄壮烈,为历史悲情,也为发泄自己的情绪。

4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边看边抹泪,向那些冲天的少年致敬!(建议配合《一把青》服用)

5分钟前
  • 零度白茶
  • 力荐

当年那些家境富裕,受过高等教育,前途光明的年轻人,那些真正的精英阶级,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果断弃文从军,投入到抗战最危险的斗争中,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仅有23岁。真正的贵族精神,不该是吃山珍海味穿名牌开豪车,而是在该承担责任的时候责无旁贷,敢于肩负家国兴亡的重任,甚至舍身取义。

10分钟前
  • 不想说话的狗
  • 力荐

想起武汉的陈怀民路

12分钟前
  • Jasper
  • 力荐

齐邦媛:“你说那天夜里回航,从云堆中出来,蓦地看到月亮又大又亮的就在眼前,飞机似乎要撞上去了,如果你真的撞上月亮,李白都要妒忌你了。”

14分钟前
  • edie
  • 推荐

最后动画里,齐邦媛的话让我眼泪刷刷掉下来。驾着飞机,突然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日本投降消息传来的那晚,重庆前所未有的热闹了起来,到处都是欢呼。我却突然不能忍受这人声鼎沸的喧嚣了。那一刻,我感到万声俱灭。我跑回家中,在漫天的欢呼里,失声痛哭了一整晚。”可是,谁来把战争带进坟墓呢?

19分钟前
  • 奈良球球子
  • 推荐

第一次看以台湾人的视角拍的抗战纪录片,第一次知道中华民国的空军,很受触动,很多地方和自己当年受到的教育有所出入,从拍摄的方式到思考的角度都很独到,动画部分也做的很好,金老师的配音大大为影片加分,只是其他人配音的台湾腔让人有点想笑。整部影片以女性的视角叙述的很柔软,却让人深思。

23分钟前
  • 某某
  • 力荐

在北京77看的。民国军队作战,又是空军,平时太难了解到。最触动的部分,是那位阵亡空军的妹妹,给她哥哥撞上的日本空军的未婚妻,写了那样关切的一封信。人性可以如此壮烈令你敬畏,人性可以如此柔软让你流泪。导演在现场说:两个标准判断该片的成功——女生会拽另一半来看;卖面子的会想来合作。

26分钟前
  • 花剌子模的邮差
  • 力荐

纪录片的基础是事实,二次创作不宜过多。影片故事过于凌乱衔接也显匆忙。而煽情的部分使得片子更像是政治宣传片。

30分钟前
  • 伊斯特伍德
  • 很差

可能那个时代的空军确实也是出自中上阶层居多,再加上用了林徽因、齐邦媛这些知识分子来穿针引线,整个片子的格调偏精英系,情感表达也很细腻,在渲染一种年轻壮烈的noble spirit。

32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一段被尘封的中华民国空军的历史。家国情怀。

35分钟前
  • 奶奶徐
  • 推荐

不刻意煽情的战争回忆录,中国式永远的零。金士杰力赞

40分钟前
  • Wendy
  • 力荐

感动。仍然在世的第一代飞行员金英,这样回忆他殉国的战友:「同学们在一起,每天吃啊住啊,什么都在一起的,和自己家里兄弟一样。结果到12月1号一看,147个人只剩下3个人。」

41分钟前
  • 什么不值得玩
  • 力荐

为什么非要强调台湾视角,难道这不是中华民族曾经面对的民族浩劫吗?这段耐人寻味的历史背后,埋没的英雄要不是通过这样的纪录片,至今又有几人知晓。无论是早有听说牺牲在武汉上空的陈怀民,还是齐邦媛《巨流河》里书写的张大飞,还有其他的抗战飞行员们都是我心目中的国家英雄。

46分钟前
  • 枫林挽秋
  • 力荐

不为我们知道的历史,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

50分钟前
  • 狐狸
  • 力荐

“中国无被俘之空军”——看了不到二十分钟,哭得泪流满面。

55分钟前
  • 最后一代
  • 力荐

张艾嘉给林徽因的配音太好了。没想到飞行员们跟林徽因 齐邦媛都有着故事。历史上,从没有一大群人对一小群人有着这样的亏欠。“那一刻 我感到万声具灭”

58分钟前
  • 爱吃茶叶蛋
  • 推荐

台湾如今的喜剧片让人难以下咽,没想到连纪录片也这么的不合口味。

6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回不来就不要回来了回得来就回来了。照片中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孩子抱着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的决心无限接近死神。林徽因的诗齐邦媛的信、那架1:32冲击敌阵的教练机:“我的学生都死了,该我这个老师上了!”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多恩情。该去完结一把青了!

1小时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力荐

希麟女士,初遇城站,獲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且似与余曾相似者!初余之注意女士,而女士或未之觉也。车至笕桥,匆促而别,然未识谁家闺秀,如是风姿,意不复见,耿耿此心,望断双眸!

1小时前
  • 雨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