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未来

HD

主演:杨子姗,尹昉,李勤勤,王婷,娜仁花,周波,陈雨锶,周云蓬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路过未来 剧照 NO.1路过未来 剧照 NO.2路过未来 剧照 NO.3路过未来 剧照 NO.4路过未来 剧照 NO.5路过未来 剧照 NO.6路过未来 剧照 NO.13路过未来 剧照 NO.14路过未来 剧照 NO.15路过未来 剧照 NO.16路过未来 剧照 NO.17路过未来 剧照 NO.18路过未来 剧照 NO.19路过未来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路过未来,就是没有未来

这一次,李睿珺太想讲现实了,以至于失去了对人物的塑造力,主角和人物关系有些难让人喜欢上,但是也正如导演所愿,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出身就注定了的无力感。

我的感觉是,导演要集中全部气力去突出社会问题,反而弱化了人物感情。其实我很想看到女主对父母、对妹妹、对朋友、对工友、对网友、对潜在恋人、对售楼男子,都表现出多一点点的温度和情绪。是想说,她因为身体原因或生存压力,已经自顾不暇了吗,KTV里的崩溃来的太靠后了一点,仅那一哭很难成为“扎心”的高潮点。

之前的我,可能也会站在创作者的一边,说,为什么说扎心,为什么不能克制、平淡的表达呢?如果这就是导演的风格的话。

可是现在我觉得,如果他不止满足于自我表达,而是要面对市场、面对不再对年轻导演多一分善意和宽容的观众时,就要拿出足够吸引人的作品来。而这个时代,要让人记住,要么刺激感官,要么一剑戳心。你到底是虐肉还是虐心。

可能,李导还是善良的,也有可能,太大牌的演员限制了他。

不恰当地做个对比

正好昨晚跟戛纳回来的两位导演聊天,M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他们俩的剧本存在的问题,在一个平淡无事的大环境下,你要怎么讲故事才能产生剧情上的波动。永远不要因为太想涉及现实题材,而变成一则新闻,或一本小说。怎么能吸引大家看两个小时,要清晰地勾勒出轮廓来,而不能一味追求淡淡的风格或感觉。

是枝裕和很多电影也来自于社会问题,为什么让人觉得除了展现问题,还有牢牢记住的点呢?大概就在于,他展现的还是生活本身,即使是被遗弃的孩子们,还是一分一秒在生活着,而不是为了剧情发展而做某些特定的举动,外界和他人的刺激当然必要,但最重要的是看得到人物应对这些刺激的变化。

是枝裕和的电影里并不乏死亡,但是死亡会带给在世的人思考以及成长,在《路过未来》里,我不知道耀婷为什么必须要死,死了又能留下什么。

不喜欢本片剧照的调色

但是我还是愿意推荐朋友去看看《路过未来》,可能就像是是枝裕和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只要可以引发我们对当下这个时代的思考、关注到自身之外的他人的存在的片子,都应当被鼓励。

中国让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 是枝裕和:我想知道,当城市高速发展,人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得到和失去,我对这一点非常感兴趣。在日本曾经的经济高速发展期,那时候的人们每天都在抬头看着上面的生活,却失去了很多很多脚下的东西。我在日本拍的电视纪录片题材,很大一部分都在探讨这种迷失——在城市快速发展中,我们失去了什么?抛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我很想知道这个问题在中国的答案。

 2 ) 城市空间中的运动及《路过未来》中隐藏的自然

《路过未来》很显著的一个问题是动作速率的问题,片中所有人物均以异常慢的速率进行动作。可能唯一例外是整容的女孩,她也是全片最有真实感的一个角色。这一动作速率其实跟李睿珺前几作类似,但移植到城市时既显拖沓,也无抒情效果。究其原因,人在自然环境下的沉默或慢速动作其实不仅仅是延宕,是包含着“聆听”和“等待”的综合动作。聆听动物的声音,聆听风声,等待因自然阻隔而不能马上到达的人。所以沉默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而在《路过未来》当中,环境声效被不恰当地减弱,并且也并未调动城市中无处不在的音乐或手机音效等元素,此时沉默就仅仅作为停滞状态呈现。这种停滞在洪尚秀那里被处理为尴尬,李睿珺却无意做任何讽刺处理,因而失真。蔡明亮也呈现这种停滞,但是李康生的缓慢而细微的情感运动会对抗停滞。

再来谈谈镜头的运动,影片中出现了大量失败的横移或弧形运动。以某个在工厂的镜头为例,镜头横移过一排排的机器,最后聚焦于工作中的杨子姗。首先,这个镜头的光线和景别并没有塑造出禁锢和无聊之感,其次,镜头运动本身也并未加强复叠或漫长的感觉。原因是什么?我们再来看另两个李睿珺的镜头。其一是《路过未来》最后一镜,杨子姗闭上眼时,镜头穿过车窗看见沙漠上杨子姗追着那个已死的整容女孩。且不论幻境的设计是否高妙,但这个镜头运动是有效的。镜头突破物理障碍以表现主观意识。其二是《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当中,孙子埋爷爷的镜头,镜头环绕土坑中的爷爷,一圈接一圈地转,这个镜头是非常有效的。首先,镜头运动的反复充分表明了动作的漫长,也比拟了念咒的感觉(由配乐强化),其次,这个机械的匀速的运动与周遭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它因此获得了强大的渲染能力。回到工厂的镜头,这一横移运动的问题是它与环境中机器的运动太相似了,因而没有半点主观性,镜头成了工厂的合谋。这也是为什么大量企业宣传片喜欢使用这一类镜头。

最后,另一个细节也体现了李睿珺对城市理解的偏颇。片中包含大量男女主角互发微信段落。微信没有音效,也没有对话框,仅仅以普通字幕显示。显然,导演仍将微信处理为“对话”,人物的表情成为唯一实在,与文本信息没有分隔。这显然与现实不符,现实中,我们发绝大多数消息时是面无表情的。表情与信息应当被分离,这是现代通讯的实质。这方面,商业片中以弹出微信对话框的动画处理,都是一种更好的形式。Miguel Gomes在《一千零一夜》中使用放在屏幕正中的大号字幕,并配合字符表情和缩写,不失为一种合理形式。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非常希望大家走进影院,去看看这一部影片。

 3 ) #电光幻影# 《路过未来》

#电光幻影# 《路过未来》,灰蒙蒙的天埋下生活的尘埃,不停留的故事里,未来正摇摇欲坠。

从未被要求出生的人们,用数十年的时间感受这一生的叙写,是什么样的色彩流转在最后的记忆里,总是在结局那一刻才明晓。我们以为的甜,会从浓烈化成清淡,我们感到的苦,会从冲击变作细腻,我们以为的种种情绪,都会在不可复制的记忆里刻下独有的纹路,而我们自己却成为了纹路的合作品,在宇宙里销声匿迹。留下过的所谓的痕迹,也许可以化作各种意义留存,但是我们自己再也不晓得了,再也不会晓得了。

生活的味道最终是什么样的呢,大概很难用一种方向去叙述,感受得多了,遇见得久了,到了最后也就形容不上来了。抿抿味道,是浑浊的,不可定义的。

《路过未来》被渲染的是一部很有力度的影片,但是真正上映后,平淡的感觉几乎辗转住了各种口碑。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一次,却有点形容不上来那种情绪,像是真正的浑浊,带着焦虑,染过一点悲伤,留恋的是记忆里的一抹甜,还有柔柔的麦子香,可是被淡淡焦灼的气息覆盖住了原本的一切,仿佛知道点什么,又仿佛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在徘徊着,有目标无目的的流浪着。

没有太多歇斯底里的剧情,大哭与大笑都极少出现,情绪最激动的那一回,大概是在医院里的躁动,在逝去的人面前的爆发,像是一支窗口,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压抑着安静去生活的日子,只得了那么一个借口,终于可以冲着外面并不美好的风景,暴喊出来宣泄一下,继而又是沉默的一切,不是不出声,只是再没有力气,也没有意义,去大声的出声了。

很多人生,只会苦上加苦,不想麻木,但也没有更多的意外和惊喜了。人生到了最后,就是一部等待残旧的书目,晃晃荡荡,但求平安。

看得很压抑的一部电影,但是意外的满意,当人生的十字交叉走到悲哀的时候,一切平静如初。或者平静是最好的感受喜悦,也是最好的消化痛苦,不必选择。

路过未来,之后呢,未来去了哪里。

作者:小佛搞特

 4 ) 异乡人

影片主要勾勒的是“异乡人”在大城市的生活状态。

身为异乡人的我很有感触,影片里展现着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却在描绘着我和我周围的人的样子。最为感触的莫过于电影中耀婷和李倩两个女工的价值观,一个想通过不断的改头换面,嫁给本地人改变命运。一个想通过双手打拼羸得一纸房产证。 而我周围的人他们拼命努力着想在这所城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子女能在这里读书上学成家,而我想拥有自己的店。

当杨子姗在KTV里唱着李健的歌曲《异乡人》“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 我哽咽了

“不知不觉把他乡,当作了故乡” “故乡却已成他乡,偶尔你才敢回望”

 5 ) 连“家”都回不去的他们,上哪里去寻找“未来”?

他们买了一张看不到终点的单程车票

李睿珺导演的新作,《路过未来》,一直比较关注。因为导演之前的两部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和《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个人是非常喜欢的(还有一部《老驴头》没有看过)。

不过这部《路过未来》貌似跟之前作品的题材不同,上述两部作品,一部是描写老人,另一部是关注儿童,且都是留守群体。但本片描述的却是大城市打工族的故事,倒是跟前两部的主题正好互补。

不过该片这个评分有些堪忧啊,才6.5,比预想的低不少。其实本片主题和内涵还是很优秀的,只不过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且偏偏这样的题材,片中涉及到的元素受限的地方也很多,所以电影在表面上呈现出来的观感有些温吞水,但其主题我是喜欢的。

其实该片与李睿珺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其实都是在关注时代变化下容易被忽视掉的群体的生活状态,从留守老人、儿童,再到大城市的打工族。

说道打工族,其实很多现实类题材都在描述都市打工族,漂泊一族的生存状态,思想情绪等等,题材故事方面也是大多雷同。但个人感觉,《路过未来》有两点是同类题材没有涉及到的。

其一就是在时代变革下,都市打工族面临新的生存状态;其二就是城市和故乡,到底哪个才算真正的“家”。


制造业的转移

电影对时代变革的渲染还是很明确的。杨子姗饰演的耀婷,与其父亲一样,都面临着当下时代打工族新的生存问题。

电影的场景发生在深圳,前提的大背景就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这里有着大量私企、外企等加工厂,所以才有了无数打工族。但电影中所描述的事实就是,如今的环境下,制造业纷纷转移外出,将加工厂设在了人力更加廉价的南亚和东南亚。

电影中有个细节,杨子姗所在的工厂停工,很多机器设备被拉去了国外(好像是印度?),这就是当下打工族面临新的生存危机。以往都是打工艰辛、生存不易,如今则变成了,连工都没得打了,打工族都要面临“下岗”。

没有活儿干,怎么办?电影中杨子姗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家人老小返回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但此时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在城市呆久了,故乡还是那个可以回去的“家”吗?


哪里才是“家”

“家”,就是一家人一起生活起居的场所。但对于在外漂泊的打工族来说,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异乡人”。在大城市生活惯了,觉得只是为了工作,出租屋是一个让人休息的地方,故乡的家,则变成了每年过年回家聚会的场所,比如《后来的我们》就是如此(不过本片比后者强太多了)。

所以,在异乡人眼中,他们对“故乡”的理解也出现了变化。电影中杨子姗一家回到家乡,却发现这里才是陌生的地方

故乡熟悉的人也不再接待他们,曾经的农活也不再适合他们,失去了真正的亲属间的亲密感,距离拉远了。电影中,回到城市的杨子姗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妹妹也在家乡学校待不下去了,想回到城市打工,这就是故乡的疏离感

在巨大的社会迁徙中,不仅仅是工人,而是所有打工族,他们来到大城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和生存,更多的人,更长远的目标,他们是从外地来城市寻找未来的。

所以,杨子姗饰演的耀婷又回到了深圳,她的目标很简单,努力赚钱,买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因为她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自己的未来,就在这座城市。


不敢触碰的爱情

但是,想要留在城市,谈何容易?上述的问题又循环了一遍,工厂停工、赚不到钱,买不起房子,形成了死结。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耀婷只能寻找别的活儿干,所以就遇到了尹昉饰演的新民。

这个吊儿郎当、油嘴滑舌的小青年,其实跟耀婷是同一类人。反而在这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世界里,两人才会产生那莫名的好感和互动。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些含蓄,他们是不是爱情关系,想必观众心中也会有着不同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两个人互有好感,但耀婷从来没有说过爱、给过承诺。耀婷新民之间是及其含糊的关系,是爱情,但是不敢承认这是爱情,很简单,在这样的环境下,耀婷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生存都是问题,何谈爱情?

所以电影中杨子姗与尹昉,大部分时间一直在微信陌生人对话框里聊天,都没有加好友。这样看似浪漫的情感交流,实际上是完全与浪漫绝缘的。尤其是当虚拟和现实打破的时候,两人的关系依旧没有进一步,因为杨子姗发现,自己的未来都是未知的,更无法背负起另一个未来。

尹昉饰演的那位小混混一般角色,也是面冷心热的存在。相比之下,他的比杨子姗更加迷茫。因为他从小疏离了亲情(台词中有描述他的童年),混在大城市,物质需求成为他唯一的目标,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干。直到他遇到了杨子姗,电影中不止一次的表示,新民觉得耀婷很特殊,对她有好感。这里不仅仅是单纯的爱情,更有一种同情和认同。因为他看到了杨子姗身上的责任感和对目标的坚持。

最终,新民不再担任药托儿,老老实实的来到工地干体力活,也可能是他被老板开除(因为试药的杨子姗出了问题),也可能是被耀婷所影响,有了新的责任感。


未来在哪里?

《路过未来》其实关注了两代打工族的困境,二者的对比,现实意义明显。因为他们的未来目标是一致的,结尾也是类似的。

杨子姗的父亲,代表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打工的第一批来到城市的打工族,他们也是满怀着各自的淘金梦来到城市。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目标实现了吗?没有。因为杨子姗一家依然住在狭小的出租屋,忍受着窗外快轨火车的噪音,但此时父母已经老了,这些人大部分没接受高等教育,靠出卖体力赚钱。当他们老了之后,就已经被这个城市所淘汰。就像父亲自嘲所言:“只有没本事的人,才回家种地。

杨子姗呢?也是如此啊!她正在重复着父母年轻时候的脚步,但更严重的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成本更大,单纯的出卖劳动力会更加生存困难。父母好歹在城市打工中,还有余力去养活一个家庭。但杨子姗呢?摆在其面前的爱情,她都不敢轻易接受,她怕担负不起沉重的未来。为了挣钱,她不得不提前消耗着自己的身体。

最终,她还没有变老,就已经被这个城市所淘汰了。

这部《路过未来》涉及到了不少敏感的社会话题,制造业转移、房价、试药等等,可以想象的到,拍摄起来应该比较束手束脚。所以乍一看电影的风格和叙事似乎比较平淡。但了解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其实是有些细思极恐的,两代打工族的生活困境,那么相似,却又更加严苛。

结尾,杨子姗与尹昉,坐在回到故乡的列车上,远处连绵的沙丘,一位少女骑着白马远去,这是少女的灵魂。这个看似相濡以沫的结局,竟无限伤感。


首发于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6 ) 假如可以不止路过

综分7.5,三星~三星半(半星给李倩和新民)

电影从异乡打拼的底层年轻人角度切入,落下乡愁的笔墨、现实的留白。光看简介会觉得这是一部很“丧”很“致郁”的片子,但无论是小姐妹之间还是男女主之间,那种漂泊的相依尽管无奈无望却又透出最温暖的坚守之情。

全片没有太多配乐,歌曲的挑选看得出导演的用意。主色调偏淡,长镜头如同女主长期压抑的心境,有着沙砾感。最喜欢的画面出现在男女主站在安全通道门后的那几幕,无论是色彩、构图还是欲言又止的站位。

影片的优缺点还是较为明显的,就我个人而言,影片前半节奏慢,叙事上有冗余之处,对故事的发展、戏剧冲突的铺陈不够精炼有效。从耀婷坐在医院长椅上哭泣那一段开始渐入佳境,几幕重头戏不算完美但都很有冲击感。镜头再次放缓后节奏又遭遇了一点损失,直到影片在小段充满暗示的极其文艺的镜头里拉下帷幕。片中最可爱生动的角色当属李倩,前后期心理变化最大的则属男主角新民。

整体而言,是一部基调不算明快、关注点既主流又边缘、演员表演在线、质量有一定保证的真.文艺片。

 短评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新一代异乡人在深圳的生活。

8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推荐

就算有再生之恩,吃不起饭也要买房,卖掉健康也要买房,这种孝顺逻辑让人害怕。

13分钟前
  • Mumu
  • 还行

看这部影片有种特别的疏离感:你觉得离他们很远,但其实又很近,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背井离乡,在他乡又难以落脚,他们如候鸟,成为故乡和他乡的双重陌生人。当然,也有酸甜苦辣。导演用影像呈现了当下冒着气儿的现实中国:对整容的执念、农村土地流转、试药以及社会物化下的情感凉薄。3.5

14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不下雪的城市竖起了铁塔,没通过的好友想回到故乡。一座城市像这个国家的浮萍,两个人和这座城市一样无根。是为了生存孜孜不倦的工蚁,是向往美丽慕光而生的飞蝇。平地起高楼,攀到顶端却不是主人;奉献大半生,买到了墓地才算安家。造楼却住不起楼,生病且看不起病,走马过沙漠,那里没有雪只有沉默。

1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3.5 这部片子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表演僵硬、节奏拖沓、符号化严重、场面调度滞涩…不一而足。但让人意识到电影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意识到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如此令人心酸的现实。有些问题三年就能改,有些三十年也变不了,李睿君这部显然属于前者,值得鼓励。

2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还行

别人都说艺术片难拍,票房又低……等等一些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导演有信心去现实题材,那确实不容易,加上观众对影片的见解争执不一,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也要去保障片子的质量。说实话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类似的片子,像这类似艺术就应推荐推荐,希望大家多去电影院观看。

27分钟前
  • @追风筝的人
  • 推荐

深圳打工妹の焦虑日常:父母退休,妹妹上学,急需凑齐首付,身体又亮红灯…打工,发传单,有偿药性测试,温饱线打工族白描图;打工者进退两难的生存境况,医院挂号难看病贵,房价攀升,底层社会现实写照。日子虽然艰苦,人间尚有真情。不贩卖苦难,不施加同情,也不指明结局出路,只提供客观平实视角

3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最饱满的是甘肃部分,城市空间拍的极其单薄,女性角色的动机都十分模糊。少了之前的灵气,多了三分刻意七分匠气。基本发展下去李睿珺可以去拍二线台的上星婆妈剧了

36分钟前
  • 💛
  • 较差

你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部相当糟糕的作品 情节设置尴尬 表演牵强 甚至人物也不够可信 前段糟糕的让我坐立不安 但我还是对这部作品抱有极大的同情 李睿珺选择的是这样一个群体 一个我们随时可能因为生活无常而滑落至的群体 至少让我起了共鸣

39分钟前
  • 番茄杀手
  • 推荐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看不见的未来。聚焦8090这一代的城市漂泊青年迷茫、焦虑,李睿珺这一次极度写实,因此也放弃了艺术取舍,所以影片过于冗长,观影过程很难熬。

41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2.5 宛如低配版的赵德胤拍了顾长卫的《微爱》。片子假装现实主义,实则空中楼阁。其实李的前两部也生硬刻意,只是城市背景更易暴露问题。不过,如果不拿“戛纳眼界”看,倒勉强算国内华语片环境下的诚意作品。罗列社会问题虽集中且套路(医院、工厂、看房、KTV 大排挡),但比起《暴裂无声》那种还是要对路些,至少传达出了如今普通年轻人“缓慢死亡的未来”。

4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内容刻意,追求现实性而没有艺术性,无法超越审美上是阶级属性。

46分钟前
  • 猜火车司机
  • 较差

明明是年度最佳表演+直击社会现实的唯一入选戛纳华语片(2017),在这里却跟《前任3》一个评分,也真是很迷了🤔

51分钟前
  • Riri
  • 推荐

导演有点想当然,很多东西都过于表面化符号化,故事和人物都缺乏打动人的地方。我不应该看完#每分钟120击#之后去看这部电影,都是写面临生活困境的年轻人,一对比真的感觉伤不起

54分钟前
  • Upup haha
  • 较差

毁在了一点都不生活上。

5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难得在影院看到有这样贴近普通人生活的影片,所以加一星。人在困境中,绝望之水慢慢从脚淹到头,无力的挣扎到影片结束都没有解决。拍得很节制,不好融入,像是一个旁观者。KTV唱歌是一个情绪的爆发点。结尾的梦境让沉重的现实飞了起来,这点好。

60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整体感觉比较旧,支持下小众导演吧,非常勉强三星。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李睿珺这次拍得是年轻人,其实都是时代变化下容易被忽视掉的群体的生活状态。杨子姗与尹昉,在外漂泊追寻未来的异乡人身上,制造业转移,打工族新的生存危机。房价、试药等社会话题,束手束脚的情况下拍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城市与故乡哪里才是“家”?窗外大大的世界,内心割不断的迷茫

1小时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起码三次我都以为片子要结束了,结果又演了起来。

1小时前
  • 人気小圆头🔒
  • 还行

李睿珺作者化的东西是甘肃,骆驼,马和沙漠,一种对家乡的追根溯源。思想内核和人为关怀有了,很遗憾影像上没有给人好感。这部其实也不错,大城市务工人员且活当下,在大气候稍一改变情况下随即便吞没的渺小感处理的很好。还有他拍出了房子、建筑工地对中国底层人的压榨,素材就很让人敬佩。[B]

1小时前
  • 帕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