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HD

主演:松田龙平,冈部崇,中村友理,奈绪,金世佳,任洛敏,邱必昌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1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2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3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4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5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6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13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14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15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16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17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18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19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个日本人的文化苦旅

“最先下车的村田君给了车夫几文钱,但车夫看起来好像对那点钱很不满足的样子,并不轻易地把伸出的手缩回去,不仅如此,还一直唾沫横飞、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之后再次回过头去看时,那车夫已经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恬然地坐在驾驶座上。既然如此,当初又何必那样吵闹呢?”
“在我们的旁边不知从何时起,那个卖花的老太太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一边像个乞丐一样朝我们伸着手。老太太在得到了我们的银币之后,好像还期待着我们再一次慷慨解囊。我不禁为这个贪婪的老太太所卖的美丽的玫瑰而感到惋惜。这个纠缠不休的老太太,还有白天乘坐的马车的车夫,——这不仅是我对上海的第一瞥,遗憾的是,这同时也是我对中国的第一瞥。”

被疾病折磨的芥川,站在上海街头,估计心情也不会很好。在《中国游记》中,作家本人也明确表达了自己更喜欢北京。同样的,来到中国的芥川,在期待中也夹杂着不少失望,但是他又用一个有中国文化沉淀的外人的视角,对亲眼看到的中国做出了自己的刨析,尽管这段历史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中国人来说也是有点陌生而又感觉有些黑暗的。

在片子里和在书中,芥川都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拜,在这个角度上来看,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的确是发自肺腑的,但是现实总会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台上刚唱完《玉堂春》的白牡丹,带着苏三的扮相在台下熟练的用手擤鼻涕。

“他扭过头去,忽然挽起那大红底儿绣着银线的美丽的袖子,利落地往地板上擤了一下鼻涕。”

惯常的戏谑笔法,形象跃然纸上。还有他讲到比日本餐馆更可口的上海馆子,小便竟然是在后厨的水槽解决,厨子也不背人,算是给他示范了。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大量引用了《上海游记》中的描写,同时插入另外两个短篇《火神阿耆尼》和《湖南的扇子》的内容。书中《南国美人》分成了三个章节,和片子一样,也占了不小的篇幅。我们一提到妓院,脑海中马上冒出来的就是浓妆艳抹的女子和花花绿绿的陈设。但是逛妓院这件事,在芥川的笔下,有了日本文学的独特色彩,收起了轻浮,没有劝妓女从良的道德高地,在这一段描写中,仿佛略施粉黛一般让几个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片中三段拜访名人的戏码是很有意思的,分别是代表了民国的章炳麟,代表了晚清也就是传统中国文化的郑孝胥,和代表新青年革命力量的李人杰(李汉俊)。作为游记而言,芥川并没有结论性的语言,但是作为一个新锐作家,他的情绪都透过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出来。在章炳麟这段,拿出了他标志性的戏谑,章说了一堆空话,到了芥川这除了冷,着墨最多的就是悬挂在墙上的鳄鱼了。

到了郑孝胥这里,面对代表他向往的传统中国文化的代表,芥川仿佛化身一个学生,包括还在沿用的大清帝国的说法,都侧面的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关于点烟的描写很有意思:

“在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我每每刚一叼起香烟,郑先生就会马上站起来为我点火,令我颇为诚惶诚恐。同时不禁感叹在待客方面,与邻国的君子相比,要数日本人最为拙劣了。”

真正有问有答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的李人杰这里,如果说郑老先生是师长,那李人杰作为同龄人,也是芥川的读者,无疑应该是最佳的交谈对象,这一章节,芥川没有再用春秋笔法,而是直接引用了自己写下的备忘录。和片子里一样,李人杰日语很好,而且有很好的语言逻辑,以至于芥川都感叹在深入浅出表述道理方面,李人杰的日语可能比自己还要好。

希望——这是李人杰不同于之前两位的最大区别,信仰的力量,透过文字穿越而来,百年之后,感慨犹存。

“种子就在手中,唯恐力所不及,不能解救万里的荒芜。吾人的身体能否耐得住如此的劳顿,也甚堪忧。”

1927年12月,也就是芥川自杀几个月之后,李人杰在武汉被军阀杀害。

露露是片中原创的角色,算是呼应了李人杰种子说,沾血的饼干来自于《湖南的扇子》,在书中真的就和《药》是一样的,片子里做了处理,变成了某种更具象征意义的东西。

片子以外,之后芥川到了北京,见到了胡适和辜鸿铭,错过了周作人。但是我想提一下周作人的兄弟——周树人也就是鲁迅先生,芥川龙之介和鲁迅,这两位文豪,竟然也有交集。回忆那个年代,我列出几个代表性的时间点:

1915年9月,《新青年》创刊,同年11月,芥川龙之介于《帝国文学》上发表其代表作《罗生门》;

1918年4月,鲁迅创作完成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次月在《新青年》发表;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3月—7月,芥川龙之介游历中国;

1923年,鲁迅翻译完成并发表芥川龙之介的两篇最著名的小说《罗生门》和《鼻子》;

1927年7月24日,芥川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是鲁迅回忆散文《藤野先生》的开篇。

——部分内容节选自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

 2 ) 《异乡人》里的旧上海烟花场往事

“芥川先生觉得中国女人怎么样呢?”“很美。”“哪里美呢?”“怎么说呢。耳朵最美,日本女人自古就把耳朵藏在抹了油的鬓发后面。而中国女人的耳朵,一直都任凭春风吹拂。还有爱美人士戴上镶有宝石的耳环,天生漂亮。”

“真是个有趣的人呢。”席间的女人听闻都拿着手帕捂嘴嘤嘤笑着又这般叹到。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在所写《上海游记》里,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用“南国美人”几个字形容他在上海所遇的“花界”女子们。所谓“花界”,当时的时髦词,说的是烟花场。

中国读者认识芥川龙之介,大概常常是从黑泽明的那部[罗生门]开始,但芥川和中国的渊源更早。

1921年,芥川龙之介以《大阪每日新闻》海外观察员的身份,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在上海待了数月,后又辗转前往南京、长沙、北京、天津等地游历,见证了当时民国的风云飘摇、混乱时局,将所见、所思、所感写入了《上海游记》

2019年12月,日本NHK改编《上海游记》拍摄的两集电视剧[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播出(两集合并时常约80分钟,体量接近一部电影),由松田龙平饰演芥川,从他抵达上海后下船讲起,用极精致的8K摄影展现了一幅百年前的上海全景画卷。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吃油条、看《新青年》的芥川

街上黄包车夫们大声吆喝,河上挤满了驳船,柏油路上洋人和中国人行色匆匆,公共租界中舞厅华丽、觥筹交错。来自世界各国的人,都云集在此时的上海。

“上海是一座大都市”,芥川这么写,而同时期另一个日本作家村松梢风则直接以《魔都》为其命名(后“魔都”一词便出自此书)。

无愧“魔都”之魔幻现实之名,20年代的上海,一面是纸醉金迷的奢华,另一面也是腐败、混乱与贫穷。街头的乞丐、往河中撒尿的醉汉、门口卖花的老女人,和被打死的学生,组成了另一幅交织画卷。

而在[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中,用场所勾连起故事和主线的是“花界”。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芥川劝诫露露读书救国

文雅清秀的男娼露露、身世特别的湖南女子玉兰,还有那成为了芥川睡梦中“妖婆”的林黛玉,让电影有了别样[海上花]的味道。

01

侯孝贤的[海上花],说的便是那旧上海“花界”的故事。改编自《海上花列传》,被鲁迅称之为 “实写妓家” 的开创之作。

旧上海的“花界”实有一定的分区,还有明确的等级。比如[海上花]里的长三书院,又叫长三书寓。“书寓”便是近代前期最高档次的妓家院,以弹唱说书经营起家,又称“卖艺不卖身”。

到了后来,有了比书寓低一等级的“长三”,有了留宿业务。因出局陪席、留宿的价格均为三银元而得名,院中女子皆被尊称为“先生”

只不过从鸦片战争之后,海上通商以来,书寓、长三便被糊涂混淆在一起了,实际便没了区分,总之说的都是那最头等欢场。

[海上花]的故事场地就是在上海英租界内的长三书寓,当红的书寓先生们各自心有盘算,有的想要和某个男人建立起一段稳定的长久关系,有的和多个男人斡旋,手握恩客为她赎身,有的则看透欢场,再无欲无求。

©[海上花]里的书寓先生

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欢场女人们各凭本事,在狎妓男人间进退周旋。羽田美智子、刘嘉玲、李嘉欣分别扮演了这些书寓先生们。

在[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中,则是男娼露露、民国名妓林黛玉这些人。

露露虽口不能言,看似一个苍白少年,却最终死在街头学生运动中,让芥川内心深受触动。露露的角色很重要,却是片方原创的,而露露一直跟随着的林黛玉则确有其人,还是“花界”名人。

林黛玉是为“花名”,自然出自《红楼梦》,她是当时长三书寓红得发紫的名妓之一,曾和胡宝玉、赛金花并称“沪上花界三杰”,又和金小宝、陆兰芬、张书玉并称“花界四大金刚”

©“花界四大金刚”林黛玉、张书玉、金小宝、陆兰芬

当时,有文人曾这样赞美过林黛玉的美貌:

十七八岁年纪,烫着头发,戴着耳环,眉毛粉黛,一双大眼水波流动,鹅蛋秀脸,红唇性感,身着粉红绸缎旗袍,三曲身材,下褂高开,一双玉腿秀长健美,白皙诱人。

还有闲人们为上海滩的风月女神们排过花榜,共有16美人入选。林黛玉排在第四,评语是“蓄意缠绵,含情绵邈,嫣然一笑,神在箇中,以韵胜。”

她还有一著名奇事:一生嫁人从良了19次,又复出19次。据说林黛玉嗜赌,但凡欠下巨债,就嫁一次人(多是富商)。搞到钱还清赌债,就再复出做回她的书寓先生。可谓潇洒至极,还每每有人买账。

芥川到上海游历的20年代,林黛玉已经是无数次从良又重操旧业的名人。

彼时她已经58岁,但在芥川笔下,她看上去“顶多四十,特别是她的手,竟像小孩子一样”,而又“身材丰满,那双丹凤眼中浮现的柔美娇艳,能让人联想到她往年的美丽”。

林黛玉还成为过象征当时上海滩风月场最高荣誉的“花国大总统”,也就是[一步之遥]里那场花国大选的原型,也由此可见当时沪上花业的高度繁荣。

©[一步之遥]里的花国大选

[一步之遥]改编的是当时轰动一时的“阎瑞生案”,阎瑞生为偿还巨债,抢劫杀害了另一位名叫王连英的“花国大总统”,也就是舒淇这个角色的原型。

据说,其实阎瑞生当时的本来目标是林黛玉来着,奈何林黛玉实在太难约了。

02

在[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和[海上花]里,都有大量的吃饭场景,大半故事都围绕着饭桌发生。谈情说爱、议事说事、喝酒欢娱,都在宴席间。

写“花界”,就不能不写宴席。

因为宴席是当时有闲阶级一个重要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伴随着西式生活的渗入和夜生活的兴盛而发展起来。

当时一本小说这样描写旧上海夜生活说:“但见电灯赛月,地火冲霄,往来的人车水马龙,比着日间更甚热闹”。

©[海上花]里的宴席

而在大大小小各处的宴席间,座上的“花界”女人们是别样的点缀。对于“书寓先生”来说,出局反而是最主要的业务活动,也是她们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所谓的“局”,是说当时的交际场,男人们组织宴席,喝茶、吃饭,往往会叫来几个当红“花界”女人,或装点门面,或弹唱助兴。一般分为酒局、花局、装干湿、牌局、戏局等,陪过夜的话,就叫住局。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叫局还需写好局票,没有门路介绍是约不到当红书寓先生的

当时的文人墨客、士人商贾,皆以此为乐,十分流行。胡适在他的日记里就曾记载了自己年轻时多次叫局“打茶围”的往事。

他写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1910年在喝完花酒,叫局“打茶围”之后,醉酒而归,半路耍酒疯向巡捕寻衅,被罚款5元。这事对他触动很大,引发了一次“精神上的大转机”。

在芥川龙之介的《上海游记》描写里,这些女人出局很快,但即便是席间献艺,也很快就走了。刚刚在一个宴席间见到,很快就出现在另一个宴席间,也很常见,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里的宴席

而女人们也常常不能拒绝出局安排。《海上花列传》原著里就写到长三书寓最小的一个女孩,才十二三岁,因为天真可爱、眉目如画格外受喜爱,经常被叫局,连晚上睡觉都不得安宁,经常已经睡熟了还要叫起来,被迫出局。

当时的上海,狎妓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时代文化。南京有秦淮河,北京有八大胡同,上海那就有四马路(今福州路一带)。

四马路是长三书寓的地盘。“天下数上海租界最繁华,上海租界又数四马路最热闹。”这样的天然“广告语”在民间广为流传。《沪江商业市景词》里写四马路风光:四马路中人最多,两旁书寓野鸡窝。戏园茶馆兼番菜,游客忘归半入魔。

有趣的是,四马路这样的头等欢场里,比起惯常的叫局、出局活动,性关系反倒成了“一种特殊的优待”。对当红书寓先生而言,一段时期内往往只有一位“相好”,算得上是得了恩宠才有的关系。

也正因此,才有了[海上花]里沈小红和王莲生那样缱绻纠结的爱情。就如张爱玲所说,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当时,反而只有这脏乱的风月场角落里,才有了那么点恋爱的滋味。

©[海上花]沈小红和王莲生

十里洋场,花事之盛,堪称美谈。芥川从上海回到日本,带走了一些中国的做衣布料,几年后,据说他服药自杀时所穿的浴衣,便是用那布料做的。

“我拾起了那朵枯萎的白兰花,举起嗅上一嗅,香味已经不在,花瓣变成了褐色,‘白兰花,白兰花’这叫卖声曾几何时也成了追忆而已。凝望这花儿在南国美人的胸前飘溢芳香,如今也恍若梦境。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这是芥川龙之介《上海游记》的收尾,那是他初见“南国美人”时胸前的白兰花。

-

作者/卷卷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pocier)】

 3 ) 松田龙平的演技是个谜

龙平这次演绎乱世文豪,真的是非常合适。每次他一演这种看似天然呆,实则像只猫一样是一只心中有数,你都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他马上要做什么的旁观者的角色,我就觉得真牛逼只有他能演出来。NHK拍摄手法太棒了,认认真真还原了芥川笔下1921年混乱、糟糕、绝望的旧中国。在当下激情澎湃的爱国主旋律已经无法打动丧文化流行的当代青年之时,这部剧真的挑动了我的神经。百年以前的中国竟然是这副模样,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得来太不易了,不仅要好好珍惜,还必须努力保持不能退步。这里面大文豪和男妓露露用纸笔对话那一段,真是别样的浪漫,不是怜悯也不是可惜,文豪就那样做了他会去做的事而已—唤醒一个、拯救一个还没有完全堕落的会写字的年轻人,是一个文化人内心深处的焦躁不安驱动着他做了这样的事吧。

 4 ) 芥川的中国

真正的文人在读书时,若是手里有油,宁愿揩在袖子上也不会沾染在书上。这样的芥川龙之介来到中国。

他以为看见美——台上风华绝代的绿牡丹,台下随意擤着鼻涕。

他以为看见抱负——“安贫乐道”的政治家住在三层洋楼,却在等英雄降世拯救这个国家。

他收获质问——桃太郎带着三位随从进军鬼岛四处砍杀,是浪漫的传奇还是侵略的耻辱?

他遇见真挚——沦落相公的少年,写一笔清秀的好字,终于死在抗争的现场。

这里满是鲜血,满是喧哗,满是痛惜。卖儿卖女赚得几顿饭钱,乞丐不是神仙的化身是最后的挣扎。一切都走向堕落,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可有人不甘,有人把希望的种子握在手里。无数人流血牺牲,无数人奋勇抗敌。盖世英雄从来都是这片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

政治是否低于艺术?文学能否脱离政治?中国太广阔了,一切小问题都可以放大,一切大问题都可以缩小。

二十三岁就写出《罗生门》的作家,三十五岁选择的结束,大约比人们臆测得更加谨慎吧。

 5 ) 电影与现实中的芥川对中国态度简述

读了芥川先生的《中国游记》,再看《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似乎都能找到一一对应。 看了下豆瓣的影评,很多人觉得影片中的芥川过于明亮,对中国太多温情和期盼,真实的芥川对中国只有失望。 以下摘抄一些有关于此的书信文章,足以证明芥川龙之介对中国并没有傲慢与偏见。 “那天夜里,我在唐家花园的露台上与西村并排坐在藤椅里,大讲现代中国的坏话,那模样简直到了荒谬可笑的地步。现代中国有什么?政治、学问、经济、艺术,不是全在堕落吗?特别是,要说到文学艺术,嘉庆、道光以来,有一部可以引以为豪的作品吗?而且,国民不分老少,尽在讴歌太平。是的,在年轻的国民之中,也许出现了一点儿活力。然而事实却是,他们的呼声还缺少巨大的热情,以至于还不能震撼全中国国民的心。我已经不爱中国。我即使想爱她也爱不成。当目睹中国全国性的腐败之后,仍能爱上中国的人,恐怕要么是颓唐至极的感伤主义者,要么是憧憬中国趣味的浅薄之人。唉,即便是中国人自己,只要还没有心灵昏聩,想必比起我一介游客,怕是更要深感嫌恶的吧。” 江口涣回忆录《我的文学半生记》里记录的芥川对中国民众反日的态度: 五四运动后,中国反日情绪高涨。女学生们在教室里、在家里都坚决不使用日货。钢笔、笔架、墨水、笔记本统统不用。…她们忍受着种种不便,坚持抵抗。……芥川说,他亲眼看见女学生们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斗志时,感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说,“中国人是个了不起的民族。你看着吧,中国将来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国家。” 鲁迅有关于此的评论: “我记得“拳乱”时候(庚子)的外人,多说中国坏,现在却常昕到他们赞赏中国的古文明。中国成为他们恣意享乐的乐土的时候,似乎快要临头了;我深憎恶那些赞赏。” “但是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人们多起来了,加之以外国人。我常常想,凡有来到中国的,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捧献我的感谢,因为他一定是不愿意吃中国人的肉的!……所以倘有外国的谁,到了已有赴宴的资格的现在,而还替我们诅骂中国的现状者,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 “芥川写的游记中讲了很多中国的坏话,在中国评价很不好。但那是介绍者(翻译者)的作法不当,本来是不该急切地介绍那些东西的。我想让中国的青年更多读芥川的作品,所以打算今后再译一些。” 芥川根据中国革命家章炳麟(p2)所论述的“桃太郎是侵略者”创作了小说《桃太郎》,改编成了桃太郎侵略鬼岛,烧杀抢掠,最后鬼岛青年谋求独立,积极斗争的故事。 芥川龙之介对中国的态度更多的其实是恨铁不成钢罢了。 这么一个腐朽没落、残害百姓的民国,除了既得利益者阶级,谁又爱呢。

 6 ) 谁在关心仙台的鲁迅

看完就想买《中国游记》。虽然不算完美,但是很有内容和心思,居然不是来自于本国,应该羞愧。NHK三观正得不得了,除了一些神叨叨总体很自然,细节也很棒,友邻对我们的关心简直有些无微不至。

如果有仙台的鲁迅,要么味同嚼蜡无人愿看,要么指令一出山呼海啸。好的宣传是怎样的画面?边吃油条边读新青年是也。

为了能拥有评论标题就必须凑到140字

 短评

中日现在真是蜜月期,证明就是NHK拍了这个。

6分钟前
  • parachute
  • 推荐

音乐满分,龙平满分,反思满分,没有还原那个让芥川失望的旧中国,而是把视角投向“救中国”,真中日友好一家亲…

9分钟前
  • 阿鱼
  • 推荐

这个角色是不适合龙平的。龙平的底色有一种天真、慵懒、散淡的疏漠感,游离在世俗世事之外,骨子里散发不出那份沉沦时代里,堪破了人间众相的苍凉与绝望,我没法相信这是将在四年后自杀的芥川。龙平的气质类型,简称天然呆,找不到黑暗面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气质,他跟任何女优都没有CP感,船戏什么的就更违和了,像硬着头皮过家家。但龙平处理文学性念白的功力太强了,我想这是选角时很大的决定因素。NHK 的电视单本剧,时代还原做得真严谨。龙平啊,你为什么要偷偷来上海?

13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很还原且抱以希望,还有金世佳出现在这里毫无违和感,日语真棒

17分钟前
  • 膠片時代
  • 推荐

松田龙平好像在哪部剧都和女人没有cp感 最有cp感的居然是和露露……将中国之绝望和芥川龙之介最后的死作串联,很感性了

22分钟前
  • 麦子麦子酱
  • 推荐

从具体的人和事出发,芥川在走访观察中逐步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内里。他热心为露露挑选启蒙书籍,希冀中国青年可以挽救国家。当他吃下象征着延续革命者血脉的饼干时,我想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深处泥沼中的探索者所致以的最大敬意。

24分钟前
  • 言弹
  • 力荐

NHK可真会拍,也是真温柔。绿牡丹甩鼻涕那段才真正还原了芥川龙之介刻薄吐槽的妙趣,被疾病摧残的文人,漂洋过海,却没看到诗意的中国,只有满目疮痍的土地与人民。P.S.松田龙平果然跟女人没什么cp感(除了宫崎葵)。

28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芥川眼中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挣扎在混乱的边缘。但总有一丝希望,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萌芽。现实和幻想的交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其实是芥川在路边摊吃油条读《新青年》。

30分钟前
  • 夏草
  • 力荐

二十年代的上海仍然还是可以入诗的,那时的人总还对未来抱有一点浪漫的憧憬。评论里口口声声那个年代的中国那个年代的上海如何不堪,是真的相信当今的太平盛世吗。。另外,我是真的喜欢看一个男人对一个男妓所怀抱的平等/尊重甚至引为知己的感情,这比很多小说里男作者赞美妓女的文笔让我感动多了(不需要我讲理由了吧)

31分钟前
  • 冉笛
  • 推荐

应该是非常珍贵的记录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景。我感觉所谓的五千年文明,其实那些辉煌大多是指的顶层阶级的生活,底层一直那样卑贱的存在。脏、乱、差的活着吧。2020年,我要把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看完。

33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人民放弃了学习和思考,仅存的贤明处于失望或只在等待奇迹,这种巨大的混沌。” 现代的在地人去看现代的异乡人演绎历史的异乡人对历史在地的观察,这其中已有至少四重lost in translation,但这种让主体成为客体被审视的体验,以及真正观察主体对于客体矛盾内核的精准认知,或许唯有邻国才会慷慨给予。

38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当代日本的视角对中国太温柔了。中国游记里的芥川只有失望,因为对古典中国的想象太过美好,没有对彼时旧中国的同情。人血饼干的意象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鲁迅的影响,意义却完全走向了人血馒头的反面。浪漫。

42分钟前
  • 別にいいけど
  • 推荐

如果没看过芥川的《中国游记》观影体验是绝对大打折扣的。非常有意思地把一些小细节都表现了出来,卖玫瑰的老妇人、“不要不要”、罗曼蒂克的乞丐、绿牡丹的擤鼻涕、章炳麟的鳄鱼标本、郑孝胥的点烟、中日女子耳朵的区别,加的露露和人血饼干(致敬鲁迅?)的戏很妙。龙平真是看起来太虚了……怪不得想逃脱女人

47分钟前
  • 十六
  • 推荐

很少有近代史背景的片子感动我,但这部片子做到了,中国最深的矛盾,士大夫躲在高墙后清静儒雅高谈救国,普通人在肮脏拥挤泥泞的街市中挣扎,现在不是也如此,不知不觉就哭了

52分钟前
  • 梧桐那么伤
  • 力荐

布景化妆服装摄影,硬件方面挺好的,但是大部分时候感觉被文本本身所束缚,显得有种走马观花的零散(而且这个双重旁白我也是懵了)。人血桃酥什么的,太奇观了吧,有点脱离。金世佳挺好,起码日语认真练了。(松田龙平的发型倒是完美还原芥川

53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此片应该颇做了一番调研:肯定参考了侯孝贤的海上花,还有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还有鲁迅人血馒头这个梗,此片从头至尾都像片里的芥川先生一样,有点水土不服,中国就是这样大繁闹,龙平演的不轻松啊,他小可爱太久了

55分钟前
  • Fiona和平
  • 力荐

探訪過了四馬路的書寓和戲院還採訪了前革命家和失意政客。

58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虚实相生,中日交融,金世佳与松田龙平打破次元壁,拍得却是严肃认真

59分钟前
  • MY BMM
  • 推荐

以一个日本记者的视角来解读旧中国,一面是锣鼓喧天的奢华一面贫穷交织破旧惨淡,现实而又魔幻。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

1.全片8K摄影,果然影像质感绝佳。2.芥川在中国的四个月,在上海和湖南的所见所闻,想来也不过是浮光掠影,他是如何看待当时的中国呢,是“混乱”与“堕落”,也是在黑暗中等待“奇迹”的出现。对于并不关心政治的他而言,有生之年没有目睹中日开战也许不失为一件幸事。3.露露,玉兰和李人杰都是某一方面典型的悲剧人物,是当时不幸民众的缩影。4.金世佳日语真好~5.奈绪只有一个镜头的酱油有必要吗😓6.为什么要让龙平拍船戏,太残忍(尴尬)了😂

1小时前
  • 颜落寒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