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师

HD中字

主演:提姆·卡尔克霍夫,莎拉·阿德勒,罗伊·米勒,佐贺·史塔斯,桑德拉·萨德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蛋糕师 剧照 NO.1蛋糕师 剧照 NO.2蛋糕师 剧照 NO.3蛋糕师 剧照 NO.4蛋糕师 剧照 NO.5蛋糕师 剧照 NO.6蛋糕师 剧照 NO.13蛋糕师 剧照 NO.14蛋糕师 剧照 NO.15蛋糕师 剧照 NO.16蛋糕师 剧照 NO.17蛋糕师 剧照 NO.18蛋糕师 剧照 NO.19蛋糕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蛋糕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汤马斯(提姆·卡尔克霍夫 Tim Kalkhof 饰)是一名年轻的蛋糕师傅,某日,他邂逅了英俊帅气的欧伦(罗伊·米勒 Roy Miller 饰),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实际上,欧伦在耶路撒冷已有家室,只是和妻子聚少离多。  一天,汤马斯意外的收到了欧伦的死讯,心碎欲绝的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前往耶路撒冷去探访欧伦的妻子。在那里,汤马斯见到了这个同样伤心的女人安娜(莎拉·埃德勒 Sarah Adler 饰)。汤马斯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留在了安娜所经营的咖啡店里打工,哪知道他做甜品的手艺很快就获得了当地居民们的喜爱,安娜也对这个男人日渐亲近起来。天使格斗之王医妃难囚第三季逃家千金策划专家第2季恶魔之手祈祷落幕时寅次郎的故事10:寅次郎美梦成真苦果午夜心跳三个爸爸一个妈妈甜心女孩2021难道不浪漫谨慎2017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05平克顿小姐不死之魔我和我的他们对你的爱很美弯刀百年的遗产出人头地奇异小子2019小丑回魂1990罚罪拉里·柯恩的狂野世界国家行动海贼王真人版第一季尚格·云顿你眼中的世界2014兄弟闯天涯将界夺金营救人民的战士王者联盟之神秘病毒纽约夜月情AKB恐怖夜肾上腺素之夜再死一次黑道女霸王摩登家庭 第四季寻找神话之岛鏖兵天府绝对底线

 长篇影评

 1 )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re all just human

偶然在QAF站上看到了电影简介,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观看过程十分顺畅,情绪随故事有起有伏,虽谈不上是大制作,影片也不是十全十美,但也算得上是最近难得感触颇深的电影了。IMDB和豆瓣评分都在7以上,表现不错。影片获得2018年Ophir Award最佳影片(以色列版本奥斯卡),并代表以色列推选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未能获得提名。我避免去看其他评论,趁着刚看完情绪上头,做一些搜索功课,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理一理。

整体影片格局并不大,故事谈不上新颖,但人物设定却让小故事有了发挥空间。有妻有子、事业有成的以色列犹太人Oren经常到德国出差,在柏林一家烘焙店邂逅了烘焙师Thomas。两人断断续续勾搭了一年多,直到Oren在一次意外车祸中去世。得知噩耗的Thomas后赶往耶路撒冷,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场车祸的信息和Oren的另一半生活,却深深卷入了Oren妻子Anat的生活。


关于电影风格

除后半段插入一段回忆,影片其余部分都是顺叙。整体叙事风格十分克制精简,对话不多,但特意留了近景镜头捕捉人物的眼神和动作(导演Ofir Graizer表示他喜欢采用近景镜头表现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容易发现的细节)。场景设置和演员表演都很真实,整体画面色调较暗,背景音乐采用了大量的钢琴曲,给影片整体节奏一种舒缓却有丝忧伤的感觉。同时,影片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设置不断释放出更多新信息,填补整个故事,控制着剧情的起伏,如同河流下的暗涌,我想这也是影片吸引我的一大原因。


关于人物

想要说一个好故事脱离不开鲜活立体的人物角色。剥去外壳,影片最核心的故事在于Oren、Thomas及Anat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整片台词对话并不多,导演把心思花在了一些近景捕捉和细节设置上。

-Oren

Oren无疑是整个影片连接人物关系的重要枢纽。影片开场10分钟简洁地描绘了他和Thomas的相遇及之后的一年多生活状态,另外影片后半段回忆补充了更多他和Thomas一起时的细节,除此之外他都没有出镜。与拼图一般,观众随着剧情的推进,与Thomas一起慢慢地拼凑出了具有双面人生的Oren真实面貌。

Oren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精通五门语言,在德国以色列合资的铁路建筑公司工作,待遇不错(可以支持妻子开一家咖啡厅),坚持慢跑锻炼,进入中年却依然身材匀称、长相俊俏。如此外表光鲜的他却有着双面人生,一边扮演好丈夫好父亲角色,一边与Thomas维持了模糊不清的炮友关系。这样的人设并不稀有,在现实生活中迫于各种原因游走在双面人生的人一抓一大把。Oren与Thomas相遇时是Oren主动找借口试探,Thomas在游泳馆男更衣室内属于Oren的柜子中找到未过期的避孕套(我特别注意了有效期是2014/10-2019/10)坐实了Oren拈花惹草的过去。当然,Oren私生活有多乱,是否在遇到Thomas之后就改邪归正无从得知。可以肯定的是,在遇见Thomas后Oren与Anat婚姻生活并不美满,Oren最后甚至提出了离开妻子搬到柏林,就是这样最后一笔让这个角色丰富了一层。Oren是挣扎的,他疲倦于双面人生。毫无疑问,他深爱自己的妻儿,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面对自己的内心。或许曾经背着妻子拈花惹草的他在Thomas身上终于找到了归属,并勇敢做出选择想要重新开始,却不料在追随自我的途中丢了性命。

-Anat

Anat并非传统的家庭妇女。她在丈夫去世后选择坚强,打理咖啡厅、照顾儿子;她本人并不是虔诚的犹太教徒,却尊重儿子想要遵守教条的选择(和儿子一起餐前诵读祷告);她个性鲜明,不惧顶撞Oren的哥哥,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她的店是不是犹太洁食;她敢于主动向Thomas表达爱意等等。影片中Anat经历了多个情感阶段:从一开始亡夫的悲痛,到Thomas出现后重新感受爱的脆弱,再到发现真相后的愤怒,及最终再见Thomas时的释怀。这一个个情感转折正是故事的一个个转折点,而其中几个Anat的场景让这个人物真实度和故事感染力提升不少,十分值得聊一聊:

1.Anat邀请Thomas来家里吃晚餐,儿子Itai用希伯来语问Thomas的妈妈和爸爸呢?Anat只翻译了Thomas的妈妈很早去世的话,却避开了爸爸这个话题。这样的小细节很好体现了一个聪明细腻、并且爱护儿子的母亲形象。

2.Anat和Thomas两人在厨房赶工制作糕点时的第一次亲密互动。Anat首先叹气并把头埋在Thomas肩上,接着主动迎上去亲吻他。第一次Thomas躲开了,但她没有放弃,第二次迎了上去,开始亲吻他的嘴唇并用额头触碰他的脸颊(相比起来Thomas十分被动)。对比之前Anat摆出一副能够打理好生活一切的状态,这里的她将自己极具疲惫想要依靠、不怕显示脆弱和被爱渴望的一面完全展现了出来。影片通过一个远景和一个近景就拍摄完成了如此细腻的互动,让人记忆深刻。

3.影片后半段,Anat一个人坐在家里看着窗外,眼中含泪自己笑出声来。这几秒的笑中带泪的表演可谓精彩。毫无疑问,Anat始终爱着Oren,这个时候的她刚经历过亡夫,却在Thomas这样一个完全外来人的身上,第一次重新感受到了被爱与照顾。她在笑她因为她又感受到了一丝幸福,她在笑她人生的戏剧性,她在笑曾经那么悲痛现在却竟然可以这样继续自己的生活,她在笑自己曾经深爱过的男人好似就可以这样过去了。

-Thomas

在起初Thomas与Oren勾搭的一年多的时间内,两人之间似乎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聊天,吃饭,做爱。Thomas每次询问Oren下一次来的时间,Oren向Thomas展示自己儿子和妻子的照片,两人甚至将Oren与妻子Anat的房事细节纳入每次相见的谈话内容之中(Thomas可能甚至享受这种刺激感)。这样的关系说是外遇偷情都不太合适,因为这太过平静和谐,甚至有一丝家的感觉。

全片Thomas都没有过多的面部表情,甚至在一些地方显得过于平面。他少言少语,安静礼貌,好似随遇而安却有一丝琢磨不透。导演曾表示Thomas之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稍显木讷甚至面无表情是因为他还在处于悲痛和震惊之中,正在努力消化Oren的死讯。不过我想Thomas应该就是这样一个温顺的人,而这正是促成他与Oren之间那种微妙平衡关系的重要原因。影片只言片语提及过Thomas的背景:他从小没有妈妈,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在柏林郊外一个小村庄开一家面包店,Thomas应该跟着奶奶学不少烘焙技巧。他从小缺少陪伴,做烘焙是他表达自己的方式,奶奶教他“要对拥有的要心怀感恩”。他安静善良,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好经营着。影片中他唯一一次敞开心扉对Oren说的那段话让人心疼,“我不孤单,我有我的工作、我的家、我有你,尽管是一个两月才见一次。有些人什么都没有,他们孤零零地出生,孤零零地死去。”

这样看似淡然的Thomas实际却不是那么无所谓,从开始他站在阳台目送Oren离开时的眼神就看得出他其实已深陷其中,以至于当得知深爱之人的死讯时,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最终选择来到了耶路撒冷。他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化解他的思念与悲痛,他去Oren去过的地方,穿Oren穿过的衣服,像Oren一样在街道上慢跑,甚至在Anat做爱的时候回想Oren以前给自己描述和Anat的房事细节。他将自己当做Oren,一点点回味爱人的气息。

相比Anat的情感变化,Thomas的心路历程让我更感兴趣。作为这样见不得光的小三,他没有资格向妻子一样去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悲痛,没有人懂得他和Oren曾经拥有的时光,也不会有人给他送去悼念和支持。他将所有情绪都藏起来,像是埋在地层深处的岩浆,炙热滚烫,却被他活生生压制下去,直到最终喷发。不过正是因为Thomas全程面瘫,才让后面两场“情感喷发”的戏显得十分珍贵,张力十足,也让我对扮演Thomas的演员Tim Kalkhof印象深刻。

一是当Anat向他透露Oren在出车祸前坦白在柏林有人并想离开家人重新开始时,他双眼快速闪烁,青筋微微突显,嘴唇死死紧闭,那种震惊、感动与悲痛混杂着快要击溃心理防线却又极力控制不让Anat看出来的状态在这样一个近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便是最后真相大白时,得知Anat不愿见他并让他立即离开耶路撒冷时的全片唯一哭戏。此时Thomas情绪崩溃,眼中泪水再也止不住大颗大颗从眼角顺着鼻梁流下来,他从开始啜泣到慢慢地哭出了声,嘴唇微张并不停抖动,低头手中还在不停揉着面团。他低声的呜咽声混着背景钢琴,活像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此时他将失去爱人的痛苦,假装坚强的疲惫,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委屈,对自己所做的悔恨和对Anat的歉意,都融在这哭声中。


关于影片的Ultimate Message

尽管影片中反映出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性取向、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等,剥去这些所谓的外壳与标签,个人认为影片最想要说的是——不管取向、文化、宗教有多么不一样,失去挚爱之人的悲痛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因为最终我们都只是人而已。At the end of the day, we're all just human.

导演Ofir在访谈中被问及“影片是否有Ultimate Message”时,他回答他想表达的就是简单的这几个人之间的故事而已。他认为定义一个人应该跨越所谓的外在标签,而用最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去定义。Thomas对Oren的爱与思念与Anat没有本质区别,不管Oren生前是个怎样的人,做过什么事。他们对这个人的爱与共处的那些时光不会改变,所以两人心中失去挚爱之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是相同的,也正是这样相同的伤痛将两个人的人生联系起来。

即使故事发生在一个与我的人生阅历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这部影片在某些部分依然能够戳中我,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导演将故事和人物放到第一位去展现他们的真实性,回归到最纯粹的情感之中,那种深爱、悲痛、悼念与释怀。


关于犹太文化

故事主体设定在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为故事点缀了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影片只展现了零碎的一些耶鲁撒冷的街道画面,并没有过多去捕捉这座城市的宗教氛围,但片中多次提及到了安息日(Shabbat)和犹太洁食(Kosher),这两个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息日是犹太教每周一天的休息日,纪念神创世六日后休息的第七日。安息日从每周星期五的黄昏开始,到次日周六的黄昏结束。每周五下午大家提前下班,为安息日做准备。在耶路撒冷,每当安息日到来时,全城拉响警报(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提醒犹太人进入安息日。犹太教规定安息日当天禁止烹调,所以安息日三餐(周五晚餐,周六早午餐及安息日结束餐)需要提前准备好。大家问好的时候说安息日好(Shabbat Salom)等等。这些细节都能在影片中切身感受到。

犹太洁食是指符合犹太教规定的食物,含“洁净、完整、无瑕”之意。除了规定可以食用的食物种类以外,屠宰和烹调方式也有要求,十分苛刻。追溯这些规定的原因除了卫生还有教义伦理方面:比如屠夫必须一刀割断喉管,以减少动物死亡前的痛苦;再如片中提到的乳制品和肉类分开烹饪(“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另外,烹调时加热用火需要由犹太教徒进行操作,不然属于违反洁食规定。因此Thomas第一次用了咖啡厅里的烤箱才会引起那么大反应,这也成为故事中Thomas一个外来者进入Anat生活中引起冲突的象征。


关于犹太文化下的LGBTQ文化

犹太教经典著作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中利末记20:13节记载:“If a man lies with a man as one lies with a woman, both of them have committed an abomination; they shall surely be put to death; their blood shall be upon them.”——这是文字层面对于Homosexuality的态度。但是文字始终是文字,各方解读各有不同,而且这段话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对Lesbianism和Transgender没有评价,对abomination程度没有界定,还有一些观点指出这段话针对的是行为本身,并没有说同性想法是错的或是针对某一个群体。

当然,探讨LGBTQ文化不是该影片的主体,片中甚至没有任何涉及同性的对话。唯一算得上有关的场景只有两处。一是Thomas在游泳馆时的所见。在此他发现了Oren柜子里的避孕套,这个游泳馆里,身材走样的中年大叔,身材健硕的安全员,更衣室里的年轻犹太青年,这些都有可能是Oren之前厮混的对象。另外一处便是Thomas跑步时与公园长椅上的绿衣男子的眼神对视。我几乎可以确定那种持续长时间的带着侵略挑逗性的对视(Gaze)就是同类发出的信号。这两处从侧面微微折射出这样大环境下的那种禁忌、谨慎甚至有一丝诱惑的气息。

过去几十年以色列的LGBTQ群体运动发展十分迅速。以色列是亚洲第一个承认同性伴侣之间未注册同居的国家(1994年)。特拉维夫作为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经常被评为全世界对同性恋最友好的城市之一,特拉维夫的年度骄傲游行(以色列中东唯一有骄傲游行的国家)和同性恋海滩已经成为该城市的一张名牌,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即使这样,与一些就算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一样,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对LGBTQ群体开放友好,犹太教三大派别(正统派、保守派和改革派)对此也有自己的不同观点。


关于烘焙

故事当然避不开烘焙这个话题。影片中有很多制作和品尝糕点的近景,挑逗观众的视觉和味觉。在访谈中,导演多次回答了为什么选择烘焙来作为讲述故事的途径。他说在踏入电影行业之前,他在餐厅工作了很多年,自己就是一个吃货。对他而言,食物是生命最基本的东西,简单烘焙的面包加上橄榄油就可以很好吃。除美味之外,烘焙对于他来说具有情感功能,食物的味道总是联系着自己的某段回忆(比如小时候家里妈妈做的糕点),联系着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寄托。最后他还提到了烘焙的过程总是带有一种情色和性感的意味。因此他选择了烘焙这个途径,采用电影艺术的方式去阐述他的故事。


关于导演

作为本片的导演、编剧及制片人的Ofir Raul Graizer于1981年出生于以色列(Ra'anana, Israel),他本人就是犹太人,已出柜多年。他在以色列修读电影专业时参与交流项目到了柏林,他完成学业后就到了柏林寻求电影发展事业,并选择在那定居。这部电影不是他处女座,在这之前他也拍摄过同性题材电影。

根据他的访谈,这部电影从构思到完成大概花了近八年的时间。虽然并不是大制作电影,主要场景和演员并不多,但花费这么长时间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故事源自于他认识的一对朋友,这对朋友结婚成家并有三个孩子过着美满的生活,直到丈夫因病去世,妻子发现了丈夫生前竟然和其他男人有过情史。他最初构思想想写一个关于这个妻子的故事,一个发现去世丈夫生前过着双面人生的妻子的故事。而除了这三个人物关系框架以外,Ofir将其他属于自己的元素放入电影之中(柏林、耶路撒冷、犹太教、烘焙等等)。在深入了解Ofir的背景后,你会发现电影中很多设定简直如Ofir自传一般:

Ofir的父亲家庭是来自波兰的犹太教徒,母亲是保加利亚、希腊及意大利混血的非犹太教徒,正如同Oren和Anat组成的家庭一般。Ofir在访谈中提及,小时候他总是接受的教育是传统和世俗混合的(tradition and secular)。他小时候并不能很好地接受宗教,幼年的他认为宗教总是和很多规定、制度、机构及钱财关系联系起来,直到成年后他才慢慢找回了自己与犹太教的联系(connection),他认为宗教应该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而不是外在的各种定义,而他可以采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地与犹太教联系,同时做真实的自己。他坦白耶路撒冷是他最喜爱的城市,其次便是柏林。


影片遗留的问题

- Thomas和Oren的性取向

的确,人物的性取向并不是影片想要探讨的问题,相反,导演想要尽可能抹掉这些所谓标签去讲述故事,因此影片是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

开篇Oren和Thomas谈及自己儿子Itai时他眼中带光,嘴上挂着微笑,而谈及妻子Anat时语气中更多的是疲惫与愧疚;Thomas在男更衣室的柜子里找到的避孕套揭开了Oren拈花惹草的过去;最终Oren愿意选择离开妻子到柏林重新开始生活。就这几点让我更愿意相信Oren是活在保守社区压抑自我的同志,迫于自己心中对于家庭的传统渴望或是文化背景的压力,他结婚生子,但依然控制不住内心的自我。

就Thomas而言,影片对他的描述不多,我眼中的他似乎是一片白纸,对于他这样淡然的性格来说可能这个问题都不重要。Anat和他第一次亲密接触时他迟钝被动的反应让我觉得他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女人,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不是双性恋,至于之后他有没有真的爱上Anat就另当别论了。

那如果这个故事里Thomas是一个女人,结局又会怎样呢?

- Oren的妈妈知道吗?

Oren的妈妈与Thomas见过两次面。第一次她问,“你认识我儿子吗?”当Thomas回答不认识的时候,她的眼神意味深长。第二次她邀请Thomas去家里吃饭,这次她开门见山地说,“你想到他房间里看看吗?门没锁。”最后还慈爱地抚摸了Thomas的脸颊。

如果说第一次见面Oren妈妈只是猜测与试探,那第二次便是十拿九稳了。作为这样老一辈的传统之人,她依然能够如此理解并接受Thomas这一点让人感动。导演在访谈中回答过观众这个问题,的确,Oren的妈妈至少是有自己的猜测和怀疑的,他说想给予Oren妈妈这个角色一丝慈爱与怜悯之心。Mom always knows better, right?

- 为什么Anat最终要去柏林

Anat需要给自己一个完结。她必须亲眼见到那个只在照片上见过的蛋糕店。在此之前,这个蛋糕店代表的一切是Oren刻意向她隐瞒的另一半生活,是她心中难以跨越的坎,她想要跨过这道坎就必须回到那个地方去面对现实。虽然影片留白不谈Anat和Thomas是否和好,但可以肯定的是:Anat需要自己原谅Thomas,而在影片最后她看见Thomas从那间蛋糕店里出来骑着自行车离开时,她望向天空的那个微笑就说明了她已释怀,接下来的就只是看她选择如何继续自己的人生。


关于电影的一些Trivia

1.Thomas扮演者Tim学习了大概六个月的烘焙(Tim的爸爸就是烘焙师);

2.Tim为扮演这个Thomas角色增重约8kg;

3.导演Ofir本人是素食主义者,他最喜欢的食材是茄子(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中Oren的妈妈给了Thomas一盒茄子的原因);

4.最后Oren妈妈和Thomas做的菜Crockpot Israeli-Style Stuffed Peppers也是导演小时候经常会吃到的一道菜;

5. Ofir的奶奶来自东欧,口音与Oren妈妈的演员(罗马尼亚人)相似;

6. 类似的电影还不少:法国/德国片:弗兰兹 Frantz (2016) //movie.douban.com/subject/26616719/ ; 意大利/法国片:他的秘密生活 Le Fate ignoranti (2001) //movie.douban.com/subject/1979074/


结语

不敢相信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惊讶自己的第一篇长文竟然不是Marco Berger的电影。其实写着到一半的时候那种刚看完时上头的情绪都慢慢散了,但是有点不忍心就这么抛弃都已经做了那么多功课呀(还有感谢Teddy一直鼓励我写)。也算假期没有白过吧。哎,想吃黑森林。

最后一问:能这样裸着上身揉面团给你做糕点,并以这样眼神看着你的伴侣,在哪里有卖?

-12/30/2018

-K

 2 ) 《蛋糕师》:挺壮一男的,还会做好吃的,难怪丈夫和妻子,都爱上了他!

一位犹太裔的已婚男士欧伦到柏林出差,在咖啡店遇到一位壮硕的蛋糕师托马斯,两人一见钟情。

一年后,欧伦和托马斯依然保持着秘密情人关系,每个月欧伦都会到柏林出差,与托马斯相会。

但是这一次突然的来访却成为最后一次的相见。

欧伦把钥匙落在托马斯家中,托马斯想要归还,不停的打电话找欧伦,但杳无音讯。

无奈之下,托马斯只得找到欧伦的公司,才得知欧伦就在离开那天出了车祸去世了。

深沉的思念,将托马斯带到欧伦所在的城市,他来到欧伦妻子的咖啡店,并意外的被雇佣为洗碗工。

在欧伦儿子生日那天,托马斯为其烤制饼干,却被欧伦的哥哥斥责,原来犹太人对于烤箱的使用是有限制的。

也许是出于对男友的想念,或者想要多去了解男友的过往。

托马斯与欧伦家人的关系越走越近,为欧伦妻子做了很多事情,甚至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咖啡店里卖起了糕点。

在一次赶制蛋糕的过程中,男友的妻子忽然对托马斯撒起娇来,妻子主动亲吻,托马斯先是躲避,然后长时间的对视,一点点的接受、回吻,两人激烈拥吻,水乳交融,这一段拍得非常细腻。

在与男友妻子交往的过程中,托马斯也回想起他和男友的甜蜜日常。欧伦每次和他欢爱的时候都会讲他和妻子亲密的细节,所以托马斯和妻子云雨,也是在寻找男友的气息。

女人都是敏感的,妻子也逐渐察觉出蛛丝马迹,她向托马斯问起丈夫常去的咖啡店,托马斯谎称不知道,妻子说起欧伦在外面有个情人,想要搬到柏林,不要这个家,之后就出了车祸。

最终当妻子发现托马斯的真实身份之后,那种打击可想而知。

饰演蛋糕师的演员,挺壮一男的,虽然不是很帅,还略显笨拙,却是一个善良淳朴的大男孩,尤其是那眼神特别的纯粹干净。

虽然这是一个“蛋糕师睡了男友,再睡男友妻子”的奇情故事,但这位壮汉蛋糕师的出发点是那么的简单与美好。他爱那个男人,甚至不惜远赴他乡,无私的去照顾他的女人和孩子,而这一切其实只是为了能离这个已经逝去的男人更近一点。

作者:蓝雨星城

 3 ) 《蛋糕师》:对你的爱,是贪婪亦是克制

本文首发于QAF中文站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冷涩的冬季柏林,火车缓缓驶过,街边的咖啡馆进来了一位帅气熟男欧文,他说他很喜欢吃这里的饼干和蛋糕,每逢到柏林出差都必定会先冲过来。只是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蛋糕,还是年轻帅气的蛋糕师托马斯。

一年以来,托马斯每个月都在等待着来柏林出差的欧文,每次甜蜜过后,欧文都会带一份托马斯所做的饼干给妻子。唯独这次,托马斯已经近两个月联系不上欧文,来到欧文的公司,得知欧文意外去世的消息。伤心过后,托马斯收拾好了行装,只身一人来到了欧文的家乡——耶路撒冷。心碎的安娜心不在焉的经营着冷淡的咖啡馆,丈夫的意外死亡给了她"沉重"的一击,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她雇佣了来自德国的年轻小伙子。没曾想,托马斯的饼干和蛋糕让咖啡馆生意开始有了人气,安娜的心也开始有了希望。

欧文的母亲怜惜的看着托马斯,她大概明白,一个年轻的德国男人只身来到人生地疏的耶路撒冷是为了什么,她也明白,一个优秀的蛋糕师为何只想留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咖啡馆。她面对着托马斯,不知该说什么,抬头挤出了一句:“你想看看他的房间吗?”。

随着了解的深入,安娜渐渐从托马斯的身上发现了一股熟悉的气息,包括蛋糕的味道以及做爱的方式……相互依偎的静溺,肉体的交织,渐渐愈合的心理创伤,安娜深陷其中。当她发现托马斯的真实身份后,两人又该何去何从……

本片有点类似《你好丨再见》,为爱情注入了更多的思考关于爱情的过程一笔掠过,着重讨论爱情过后的生活。是与他人抱团取暖?还是静待缘分与救赎?有的人伤痛过后能马上重新起航,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沉浸在伤痛之中,而本片男主是去到已故爱人的家乡,去触碰他曾经触碰过的纷杂世界,去感受他曾经感受到的美好苦涩,去体验他曾经经历过的幸福生活。有关对方的一切都让这世界看起来更有意义,似精神鸦片,无法自拔。

片中的画面延续了欧洲导演对画面的精致追求,电影节奏充满了东方味道,配乐中的钢琴曲坚毅动听,这些都给电影加了很多分。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电影剧情有待打磨,男主演技青涩。其中有一段正对女主的平视标准机位长镜头,用脸部表情的变化,体现人物心态的内心挣扎和改变,真是逼女主撑起整部电影的演技,好在完成得还不错。《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小偷家族》等都有使用过这样的手法,演员拿奖拿到手软。作为一个从纺织到美食工作多年才开始学习电影的导演来说,本片已经完成得不错,里面的蛋糕看起来让人很有食欲……

 4 ) 伤感的甜

当你有一家精致的小甜品咖啡店,每天亲手做各种甜点,对自己简单的生活满意。

谁知手艺太好,俘获了一个外国男人的味蕾和心,但那个男人有妻有儿,还住在一个宗教习俗浓厚的国家,而且还意外身亡。

不知该说是幸福来的太突然,还是悲伤来得太彻底。

从柏林到耶路撒冷,他通过一串钥匙,找到异国男友生前的妻子、家人、住所。

在他妻子的咖啡馆消费、打工、变成明星甜点师;见到他的儿子、母亲;甚至在他的妻子试图接近时,也没有拒绝...

这种匿名渗透,细思其实有点吓人。但从爱情的角度,又有种奇怪的浪漫。

从我个人的日常经验来看,做甜点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但男主角不丰富的表情、缓慢的节奏、忧郁的颜色和克制的对白,处处都显得不是那么快乐。

失去爱人,当然不是件快乐的事。

触摸到他曾经生活的地方,找到他的家人,甚至和他们在一起,是能抚平伤痛还是能忘却曾经?可能男主也不知道,他就是伴着复杂的心情,迷茫地去到了那个地方吧。

如果故事变成,那个男人没有遇到车祸,按计划离开了耶路撒冷,搬到了柏林和他生活在了一起。他的妻子,或许带着孩子,或许是难以接受自己儿子抛妻弃子的母亲,到柏林找到他们...完全可以变成中年出柜喜剧,和甜点更配。

可这电影就是要用甜配上生活中的悲伤,还是静静地、渗透式的冲撞。

看完的感觉就是,能为爱人跑那么远,在陌生的地方执着地生活那么久,有点感动。

另外就是,我也会做饼干,就缺一个爱吃的男友了。

 5 ) 爱像黑森林

先说题外话,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上写影评,希望能慢慢坚持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是国外某个电影节的开幕片(记得是),更因为它是我偏爱的bl标签片。原本对剧情是没有多大兴趣的,但是这部戏的演员把所有的细节都表现得很好,使剧情上升了一个等级。

男主的拿手糕点是黑森林,入口的巧克力是苦的,然而却又有奶油在调剂,使得人欲罢不能。埃文一开始是不想在家里出柜的,但是,从后来他妻子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他已经迷恋上这种黑森林之爱了。我知道,伊斯兰教对同性恋的态度是十分鄙夷的,这苦,他想要坚持熬过去。

当埃文死后,男主去寻找他的足迹,一点一点进入他的生活,帮助他的妻子摆托困境,以他的角度与他的妻子在一起(真的这一段拍得最好)(有点像ciao的结尾,两个人最后融为一体)。两个相似的人才会互相吸引。虽然隐瞒了一切,但在最后,被赶走时,也意识到这样做是对他妻子的另一种伤害。不管怎样他带给妻子过甜,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过。(话说,我有点佩服男主坚持只在一家店找工作的精神,虽然这是套路)

女主有点悲剧色彩,刚开始以为丈夫是出轨了,结果是要出柜了。好不容易找到丈夫的替代人(还在某方面那么像),结果人家爱的是你的老公(哇,越想越可怜),好不容易生意有起事,就被停了证书(我觉得那个派证书的对女主有意思,才这样报复)。不过,女主是软弱的,她在知道丈夫在外面有人后也只是让他走,在他去世后也不敢看遗物,听语音信箱,对自己不相信的宗教不敢反抗,这才会有悲剧。

 6 ) 这是一部把男同掰直的电影? 这是一部把男同掰直的电影?

一个专注同志电影、同志圈正能量的暖心公众号:李澈学长 ID:CheLeeboys

耶路撒冷的已婚男子欧伦前往柏林出差,因购买甜点与蛋糕店的师傅托马斯相识,两人遂相爱。

同性爱情萌起,欧伦每次出差柏林便与托马斯同居,感情与日俱增。

某日,欧伦返回家乡,托马斯多次联系对方皆无回应。

托马斯熬不过内心的思念,只身前往耶路撒冷寻找欧伦。

在欧伦的家乡,托马斯得知男友意外身亡。

为了缅怀逝去的真爱,托马斯尝试着进入欧伦离世前的生活。

他主动认识欧伦的妻子安娜,隐瞒身份后在安娜的咖啡店工作。

因为能制作出色的蛋糕,托马斯长久地留在了安娜身边。

漫长的陪伴中,安娜对托马斯心生怜爱。

在托马斯决心与安娜开展异性恋情时,安娜暗中通过欧伦生前留下的种种线索,察觉到托马斯与亡夫的恋人关系。

托马斯和安娜如何抉择?

《蛋糕师》从主题上讲,并非是一部完全讨论性少数的电影,但同性情节贯穿整部电影始末。

该电影代表以色列推选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整部电影格局不大,故事新颖,结构设计精巧,区别于多数电影讲述完整的同性爱情故事,《蛋糕师》则将视角从同性恋情慢慢过渡到异性恋情。

特别喜欢这张海报

电影画面干净整洁,构图简单,叙事风格十分克制精简,节奏舒缓,人物对话不多,背景音乐采用了大量的钢琴曲,给影片平添一丝忧伤之感。

抛弃掉英俊得不可方物的年轻男孩,《蛋糕师》里的演员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中年人,那模样,那穿着,那走路的姿态,就像是我们在十字路口,一眼望去即见的路人一般。

澈澈向来厌恶在同性电影里刻意渗透政治元素。简单明了地讲个爱情故事就好,硬要塞入政治故作高深。

《蛋糕师》里全然没有这样的感觉。

电影中,宗教和政治在影片中有着推动剧情的作用。

在男主角的第一段同性爱情里,耶路撒冷的宗教成了爱情的推动力;在第二段异性恋情里,又成了阻力。

《蛋糕师》最被澈澈赞赏的,便是整部电影里欲言又止的细节处理。

影片通过对细节的精心设置,使得影片在省去剧情支线,精简电影时长的前提下,又释放出许多有有趣的、值得玩味的新信息。

比如托马斯在欧伦的游泳柜里发现了避孕套,比如托马斯慢跑时与公园长椅上的绿衣男子眼神对视,凡此种种细节,即丰富了牵动全剧的角色欧伦,又折射出不同社会、不同宗教对于同性恋的态度。

特别是对欧伦妈妈这一角色的处理,尤为称赞。

妈妈与托马斯第一次相见,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托马斯,温柔地追忆自己的儿子。

第二次,妈妈请托马斯参观欧文生前的房间,慈爱地抚摸着托马斯的脸颊。

影片没有直接道明妈妈知道儿子与托马斯的同志恋人关系,但种种细节都有所暗示。这种暗示之后,我们能猜想欧伦与母亲之间,曾有过一次关于性取向的坦白。

我们常常会想,爱一个人最深的方式是什么?

是“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相伴,还是“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的相思?

山盟海誓、生死相随,至死方休。

其实,还有另一种深入骨髓的爱,那便是我爱你,我成为你。

就如歌里唱的: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追逐着你的追逐

《蛋糕师》里的托马斯在爱人逝去后,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思念和伤痛。他走爱人走过的路,看爱人看过的风景,穿爱人穿过的衣服,去爱人常去的游泳馆游泳。

托马斯甚至进入欧伦的家庭,以半个父亲的角色疼爱他的孩子,用欧伦惯用的体位和技巧与他的妻子行房事。

他把自己当作欧伦,他活着,欧伦就活着。

这种爱到深处成为对方的经历,在其他的作品中亦有过相同的表达。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原著里,Elio写道:“直到他说,用你的名字呼唤我,我也用我的名字呼唤你。我这辈子,从来没做过这种事,就在我把我的名当他的名来呼唤时,我进入了一种无论过去或些后,我从未与任何人共享的境界。“

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中给李银河写信道:你和我说话像对你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

爱到极致,才愿意与对方互置身份。

一个专注同志电影、同志圈正能量的暖心公众号:李澈学长 ID:CheLeeboys

近期

我妈妈是同性恋,我爸爸性侵······

小蓝不哭,同志软件不背锅!

2019年,如何在Gay圈搭建人脉?

历史

《我的军中情人》| 同性恋如何更自由?

《闪亮的日子》| 盘点2018 |爱情精华

男同关注度高?|《色扮演》 |裸身油画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欢请设置星标,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gay

某天李澈消失了,记得来这里👇找澈澈。

(请提前关注小澈澈)

 短评

故事背景与人物结合得非常好,除却情爱这一层的因素,电影所传递的情感令人信服。男主的表演丝丝入扣,细腻而准确。

7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最深的爱,莫过于把自己活成你的样子。

8分钟前
  • 道格维尔
  • 力荐

他说他愿为你抛子弃家,你说你如何不把他一生牵挂。

9分钟前
  • Notroy
  • 推荐

同妻和她的丈夫都爱上了蛋糕师,而蛋糕师自己确一直是最孤独的那一个,这三个人就像是一团面团却不能粘合,最后各自散落一地。生活很复杂,选择很重要,珍惜吧~

10分钟前
  • 橘衫、橘衫
  • 力荐

我对这种电影完全没有抵抗力。复杂的感情,未出口的话语,突然逝去的爱人,因为爱而想要接近对方的方方面面,互相说着我爱你却不曾到达对方耳边。你无法进行道德审判,看到的只是每个人的苦。而在这所有的点滴感情中,降下一块德国和以色列的历史幕布;出现一条宗教和爱情的分岔口。

15分钟前
  • Cirilla Elen
  • 推荐

有些愛就像托馬斯手中的麵糰,經過溫柔的揉捏、適時的發酵、耐心的烘焙,形成一種美食所具有的特質,能超越民族和性別,讓身心倍感溫暖和愉悅。每次看到男主揉麵就覺得會下廚的男人真性感。整部作品的配樂和色調也都很美,非常喜歡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緩緩節奏感。

18分钟前
  • 力荐

蛋糕

20分钟前
  • 大大大星呀
  • 力荐

虽然故事不新了但这温柔的叙事很喜欢,drama再多人们也可以温柔以待不是吗

2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四星半。在utb看到好几次预告,剧情其实蛮简单,看了预告就能猜个七七八八。不是特别有吸引力,但是完成度很高,情感非常细腻。角色非常立体,包括留下两个烂摊子的渣男。议题很圆融地与故事相切,没有任何刻意或者刻奇,值得推荐。

26分钟前
  • 恶隐息烙
  • 力荐

让人想起《好久不见》的歌词:“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想像着/没我的日子/你是怎样的孤独”;剧情已经不是Call me by your name了,而是要感受你的一切:你穿过的衣服、你跑过的街道、你拥抱的风、你沉浸的水、你从小吃到大的食谱、你的母亲、你的爱人……最终替你成为你。PS电影音乐和色调非常棒 PPS男主德国人完全不适合穿衣服,穿了衣服土气傻大冒似的,还是不穿衣服比较好看和可爱✧*。٩(ˊᗜˋ*)و✧*。

31分钟前
  • FilipKsu
  • 推荐

经典

35分钟前
  • 强迫症患者
  • 力荐

我喜欢把蛋糕抹在对方身上。然后~

3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男二渣男该死。但故事似乎又感觉很真实吧!男主的悲伤,全写在这张沉静的白色脸蛋上和制作甜点的认真里。感情很深,看的压抑,好在男主最后有哭泣。镜头运用和钢琴配乐,太完美了。陈奕迅的《好久不见》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38分钟前
  • 黑色漩涡0309
  • 力荐

以为是个同性故事,但其实,更多在以一种性向的流动,来诠释那难以自持的深情。但每个人之间,竟然都充满着残缺与不当,再加上一些犹太元素的限制,一举一动都是这般危如累卵。三个主角身上,居然都有种奇妙的性感。开头两人的感情跳跃得太快,略是不足。而在那段代入的床戏中结束,未必不可。20171210

39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白白胖胖的沉默男子,甜蜜的蛋糕和爱情,悲伤就是悲伤,失去就是失去,最好永不回头。

44分钟前
  • 小熊QQ
  • 还行

拍攝技巧和配樂很不錯,配合演員演技,多數場景頗具渲染力,可是就敗在情節不夠好。感覺想講兩人同時失去愛人的徬徨無措與猶疑無力,卻又互睡,又一起猜忌死去的歐倫其實另有戀人,整個過程像是補償慰藉,卻又像是混亂無力,跳脫不出對歐倫的複雜心結,這樣的心結有愛有恨、有喜有怨,終是無法放手。

49分钟前
  • Finn
  • 还行

用德国小哥的视角展开故事,耶路撒冷的部分只停留在一家咖啡厅内,故事倒是处理的含蓄简单了,但也有点浪费了大好题材的感觉。不过我很喜欢男主角和女主角在性上的处理,让男主角和死去男二号之间的感情变得更有力量。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看起来挺美味的糕点们都没怎么引起我的食欲,果然,比起吃货,我还是更适合当影迷。—— 我想他很常去这个地方,一间叫奎丹兹的咖啡馆,……,他想要搬过去,搬到柏林,他在那边有了别人,他亲口跟我说的,他想要离开我和伊泰去柏林展开新生活,我不要他待在家里,我叫他走,他正要去旅馆租房,一辆车撞上了他,就在他去旅馆的路上……

5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烤箱里的饼干都需要犹太认证,却没人能认证我们秘密的爱情。面粉里的酵母都知道改变味道,却没人能改变你已离开的事实。做蛋糕,如何调配比例是重点。做情人,如何掌握分寸是关键。来到你的城市,贪婪嗅你的味道,我是没有认证的秘密,是发酵爱情的酵母,是不能拥有你便取代你的恶人,这是我爱的方式。

5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非常非常不讨巧的选题,加上首播预告爆雷,被我无情搁置了快两年。如今借着突然的思绪看完,唯有感慨导演叙事功力的深厚,如刀尖起舞一般,将这个稍有差池便万劫不复的故事刻入了情感深处,告慰着爱人已经揉碎的心。PS:时隔五年又见zohar shtrauss,恍如隔世

57分钟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