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HD

主演:鲍勃·迪伦,艾伦·金斯堡,帕蒂·史密斯,琼·贝兹,罗杰·麦吉恩,山姆·夏普德,安·瓦尔德曼,罗尼·布莱克利,乔尼·米切尔,鲁宾·哈里肯·卡特,迈克尔·墨菲,克劳迪娅·利维,彼得·奥尔洛夫斯基,T-本恩·本内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2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3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4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5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6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3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4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5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6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7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8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19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记录片段

1.和我聊聊巡演的精神吧。如果你唱了一首新歌而很多观众希望听老歌。 哦拉索这是第一条法则,预期的基本法则,如果你有很高的期望就会失望,所以不能有任何预期。 但是人们有预期,人们有预想。 那就是他们的预期了,拉索,我们不能对所有人负责的你懂吗,所有那些期待很高的人,谁他妈在乎? 2.我觉得挺压抑的,人们居然会排两天的队去见一个人,这就证明,他们有这种需要某些东西或某些人带来救赎之类的东西。 3.琼贝兹和我什么都能唱,我们睡着了都可以合唱,事实上,我经常在睡梦中听到她的声音。 4.一秒钟后我听见,“嘿,沙朗”,有一台非常破旧的钢琴被推到了一边,鲍勃钢琴旁弓着腰,给了我那样一个眼神,他说:“我写了一首关于你的歌”。 然后他唱到了那句歌词“她做爱就像一个女人,但他崩溃时就像个小女孩”。我就开始嚎啕大哭,后来有人告诉我,那首歌有十年了。

5.当我看到鲍勃唱歌时,我就会原谅一切,他的魅力我从没在别人身上看到过。

6.不开心你自说自话就结婚了。/你也自说自话就结婚了还没告诉我。/是的但是./你应该告诉我的/但是我娶了我爱的女人/我知道这是真的,我嫁了一个我以为我爱的男人/这就是思考的错,思考会让你倒大霉/你说的对,我同意/所以要用心不是要用脑子

7.现代的年代没有很多的美第奇家族,而且不管你是和很多人巡演,或者是拍电影,或者任何需要资源的创意性的行为,都需要钱。你需要去找那些相信能赚回本钱也许还能多赚一点的人。所以没错,艺术和商业之间总是有这种天然的张力的。

8.我们早上去的,出来的时候天都黑了。我意识到他的哲学,和我的哲学是一路的。而且,很少遇到这样的人,你知道你们在思想上是一路的。

9.“现在所有穿着外套,打着领带的罪犯,都可以自由地和马天尼酒看着太阳升起。与此同时,鲁宾像佛祖一样坐在三平米的牢房里,人间炼狱中的一个无辜的人。”

9.1975年12月4日,加拿大蒙特利尔,滚雷巡演的最后一场计划内演出,我们这些灵魂集结在一起,滚雷巡演的最后一站,我们开始这段旅程是为了找回美国,我们发现了一些自己的真相,本以为爱意已经消失的老朋友,得以重聚,并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对着电子麦克风合唱以取悦年轻的向往者们。他们一直在寻找某种联盟和社区,在那里看到了社区的形象。

10.巡演成功吗?

完全是场灾难。

我告诉他说我们应该去两万人的场地演出,但他们却想在小场地演出,台上16到18个人演出,还有15个舞台助理和工程师。要付巴士、酒店、餐饮的钱,但只去三千人的场馆表演,所以肯定会亏钱,还没上路就已经亏损了。

11.巡演成功吗?

不,没有成功。

如果用获利来衡量的话肯定不算成功,但在冒险的层面上是成功的。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成功的。

12.你们所有看到了片段和瞬间的人,以我们为例,吸取一些教训,试着重新振作起来,改正你的行为,找到属于你的圈子,做一些对于你自己的意识的救赎行为。更在意你的朋友,你自己的作品,你自己的冥想,你自己的艺术,和你自己的美,迈出去,将之变为你自己的永恒。

 2 ) 无题

飓风说鲍勃一直在寻找,他在寻找什么?迪伦说他在寻找圣杯,圣杯是什么?我不知道。只好往他寻找过程中留下的东西去挖掘,以前为海蒂·卡罗尔而歌,一个被丈夫杀死的女人,丈夫最后被判刑六个月,现在为鲁宾·飓风·卡特而歌,一个被陷害入狱的黑人,被诬陷杀了三个人。片中谈到了国家的救赎,滚雷巡演是在为此而行吗?迪伦口中圣杯的一块? 艾伦·金斯堡在巡演最后一场时说:“我们这些灵魂集结在滚雷巡演的最后一站,我们开始这段旅程是为了找回美国,我们发现了一些自己的真相,本以为爱意已经消失的老朋友,得以重聚,并能够真诚地面对彼此,对着电子麦克风合唱,以取悦无数的年轻的向往者们,他们一直在寻找某种联盟和社区,在那里看到了社区的形象,你们所有看到了片段和瞬间的人,以我们为例,吸取一些教训,试着重新振作起来,改正你的行为,找到属于你的社区,做一些对于你自己的意识的所谓的救赎行为,更在意你的朋友、你自己的作品、你自己的冥想、你自己的艺术,和你自己的美,迈出去,将之变为你自己的永恒。”

 3 ) 伊迪-塞奇维克

鲍勃迪伦老了以后这样形容琼贝兹:

她从来没有变,像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是随着流星雨降落地球的精灵。

琼贝兹老了以后这样形容鲍勃迪伦:

看到他演唱的时候,他的一切都可以原谅。

他们都又活了很久

没有人记得伊迪 那个宛如赫本和梦露合体的绝代美人 她走得太早

#东西对峙 南北相持

果然还是🀄️土最好

 4 ) diamond and rust

老马拍片从来不走寻常路,一部虚与实、戏剧虚构与历史片段结合的“纪录片”,一不留神就会混淆。虚构的人以逼真的面目出现,代表着那个时代与那样的传奇人物会发生的合理性。譬如莎朗斯通的少女。最有意思莫过于重温了鲍勃迪伦和joan baez相知故事,重温了joan为鲍勃迪伦而写的diamond and rust,祭奠他们曾有过的爱情和眷恋。

 5 ) 那个时代的音乐

这部电影我是跳着看完的,说实话,用现在人的眼光,有点难以欣赏这样的唱法和曲风。

瞄了眼演唱的时代背景,我似乎又能理解了这种音乐曲风。当时是美国与前苏联的冷战时期,美国的经济不振,需要鼓舞,而鲍勃唱歌的时候那种嘶吼,加上令人亢奋的歌词,着实像在给跌倒在地的人打气,听着有一股继续向前冲的劲在里头。

以我目前的经历对这种精神还不能有深刻理解,我想等年过四十知天命的时候再后来看看这部片子,没准就懂得了更多。

等待14年······鲍勃,我还会回来的!

 6 ) "Bob, You are beautiful!"

关于马丁斯科塞斯

一上来便能感受到马丁斯科塞斯深不见底的功力,对电影这一语言形式精准的操纵。

先以美国二百周年庆典开篇,接着是尼克松的电视演讲,再切换到迪伦的访谈。接着再将《Mr Tambourine Man》和二百周年庆典游行做切换。当鲍勃唱到“Into my own parade”时,画面切换到庆典游行。接着,参与了那次巡演的诗人艾伦金斯堡说道:“1975年夏天,纽约出现了奇怪的景象,不同寻常。所谓的民谣时代,是已经过去了还是没有呢?随后传言四起,人们说迪伦回来了,他的势力全部纠集在一起……”在他的叙述中,迪伦和琼恩登上舞台,开始演唱。

我还能想象到比这更好的开局吗?就像迪伦无数叙述歌的开头,我想象不到。这就是我爱马丁斯科塞斯的原因。他趋近完美的电影结构,他对电影节奏的精准操纵。他的电影让我感觉他在建筑宫殿、庙宇,就像米开朗基罗雕琢西斯廷宫廷的拱顶。而让我产生这种强烈感觉的导演只有两个:马丁斯科塞斯和库布里克。

但是将这场巡演和The Spirt联系在一起,在我看来似乎是一个多余的艺术动作。

诚然加上这个手段,时代感扑面而来。

关于鲍勃迪伦

我注意到这部电影里有个字眼——美丽。

艾伦金斯堡说:“这是在鲍勃头脑中存系的一个想法……他想通过展示他的美丽,他想通过展示我们的美丽,去展示某种特殊的团体演出的美丽。”

电影中有个片段,当鲍勃迪伦退场时,后排的观众说道:“鲍勃,你好美丽。”

近乎所有关迪伦的电影都在尝试探索一个问题:鲍勃迪伦究竟为何物?

滚雷巡演1975-1976。在此期间,美国200岁,迪伦35岁。

此前的岁月,1966年迪伦遭遇的车祸是个重大转折点。在车祸前,他发行了《Blonde On Blonde》专辑。让我们在往前推移一点,1965年他和莎拉结婚了。用迪伦自己的话说:“我娶了我所挚爱的女人。”

而下一张专辑则发生在近10年后的滚雷巡演之前。《Blood On The Tracks》发行于1975年初。迪伦的儿子杰克布说:“放佛是我的父母在讲话搬,遍布着伤痕。”

Blonde和Blood,迪伦很巧妙地操作词汇。尽管他从未承认过《Blood On The Tracks》和自己婚姻生活的关联,但这之间似乎并不存在辩解的余地。Blonde和Blood,在我看来就是two sides of Dylan。

1976年1月,第二场滚雷巡演之前,迪伦发行了《Desire》,专辑的尽头以一首《Sara》作为结束。值得一提的是,在滚雷巡演中,几乎所有歌曲都经过重新编曲,但这首《Sara》却保持专辑里的模样。

《Blonde On Blonde》《Blood On The Tracks》《Desire》这三张专辑,即使第一张和第二张之间间隔了十年,但是我仍然讲它们视作三部曲,视作迪伦作为个人非常非常重要的生命阶段的变迁。Blonde是轻盈飘逸的,Blood是歇斯底里的,而Desire是对以上两个阶段的中和、让步。

让我们再回到滚雷巡演的舞台上,迪伦将自己扮做小丑、巫师、食尸鬼。很多年后老去的他对此说道:“我们带上面具……因为当人带上面具时才肯说真话。”不要从字面上去捕捉他的意思。

在舞台上的表演,迪伦进入了一种马戏团似的、戏剧式的表演,放佛他这一个人的存在是通过他的演唱而出现在此时此刻的。在他演唱之前,他这一个体并不存在。在他演唱之后,他这一个体也不存在。他是他的演唱物,他用表演创造自己。

同时,能明显感受到迪伦在舞台上的那种善变、愤怒以及阴暗,以及那些编曲放佛都是为了迎合他的情绪。但同时,他不再是一个年轻人了,他已经35岁,有相处10年的妻子和4个孩子。

这时候的迪伦,在我眼里是非常美丽的。1965年之前的迪伦是划过天际撕裂时代的陨石流星。但在1965年之后,特别是滚雷巡演之际,他是彻头彻尾的有血有肉的个体,不再是一个符号、一个隐喻。尽管这一阶段有不乏《hurricane》和《The lonesome Death》这样的社会层面的关心,但是相比《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Blowing In The Wind》《The Hard Rain’s A-Gonna Fall》等歌曲,这两首歌更像是处于个体视觉对社会的关注。

在这一阶段,他仍然持有巨大的绵延不绝的才华。而作为一个个体,他开始收敛自己,驾驶蒸汽机船航向更内心更深邃的海域。与此同时,他以一个男人的姿态,去承受孤独、痛苦,和他的阴暗(他的阴暗也是光明正大)。

正是这样的他,35岁的年龄(再早一点太年轻气盛了,再晚一点又怕会迟钝衰老了),踏上了巡演之路。

 短评

今年是netflix纪录片/音乐现场完全发力的一年,我对小霉霉,逼样死,dylan基本上都没有兴趣,但这三部片子单从拍摄水准来讲彻底让netflix脱离网媒这个概念,期待今年年底有人来写一篇2019年netxflix解谜的文章。(没想到从1975到2018年dylan年年都有巡演,年年在路上。。。。)

6分钟前
  • redhousepainter
  • 还行

虚与实,真与假,纯粹热爱真的能让音乐爆发出燃烧一切的力量。这场伟大的巡演,这场对当时深陷各种泥潭的Bob Dylan来说(官司缠身,婚姻告急版权纠纷)也是一种里程碑式的伟大巡演,就这样被混乱不堪且窘迫百出的呈现出来,你很难不被其中的自说自话所感动。这独一无二的魅力会让人彼此欣赏,会让人意识到你的哲学与我的哲学是相同的......一个有着如此巨大才华的的男人,在愤怒,阴暗,自我挣扎中表演着自我,剖析着自我,最终陨落……如此耀眼,如此让人难过。

7分钟前
  • WellIgotone
  • 力荐

网飞啥时候大发善心把Renaldo & Clara整个修复了我就不黑你了

12分钟前
  • Qtn
  • 推荐

我觉得他(Bob)做过最棒的一件事,就是将一群积极性很高、又充满抱负的人聚在一起,上火车,完全不管他们。让他们成为自己最极致的版本。

16分钟前
  • DOCO热纪录
  • 力荐

当严肃纪录片看就是上了老马的贼船了,请了一堆演员把一场真实的巡演真的编成了马戏…也是够聪明,这雾里看花的拍法反而最能反应迪伦。看完才明白desire这张砖何以叫desire,动荡不安的七十年代中,歌手功名成就,庞大巡演队伍一呼百应,疾风暴雨的创作和青年共同体。个人而言最惊讶的是Joni Mitchell也加入过这次巡演还有一段迪伦合奏Coyote…一直以为她很不喜欢迪伦的来着,大概是竞争者意识…Joan Baez的出场都觉得很虐心,尤其这巡演就在diamond and rust创作的一年后…最末尾的巡演场次编年表找到了我看过的那两次哈哈

17分钟前
  • Rhodesia
  • 力荐

- 以乔治·梅里爱的短片开场,为全片定下一个魔术般的基调:绝非真实的、时代的闪回,虚构的演绎片段旋即入侵。又以短片收尾,戴上神秘的面具,观众欢呼响起,字幕亮出 特别出演:Bob Dylan。

21分钟前
  • 德卡的羊
  • 力荐

当时迪伦就是太难了,深陷版权纠纷泥潭,加上婚姻危机和官司缠身,滚雷巡演无非是一次“逃避”而已。毕竟老马对迪伦是真爱,主角光环必须放大。不过75年滚雷第一部分巡演确实是巅峰,高清修复的现场部分看的很爽。

25分钟前
  • tata
  • 推荐

3星半。喜欢开头迪伦的话(人生不是用来发现自己的,而是是用来创造自己的)和结尾金斯堡的话(振作起来,去寻找自己的社群,捡起一些能救赎自己精神世界的事情,更用心地对待朋友、工作、属于自己的合适的冥想、属于自己的合适的艺术、属于你的美。用这些去创造你自己的永恒。),还喜欢Hurricane的故事、Joni Mitchell的歌。其余的真真假假故作神秘还是有很多无感甚至不适,所以是分三次看完的。

29分钟前
  • eighthday
  • 推荐

越是了解迪伦,越是感觉到他的伟大。印象最深的还是patti近乎梦呓般的言语和艾伦金斯堡独特的存在。"你们所有看见这些片段的人,要以我们为例,吸取经验,试着重新振作起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找到属于自己的园地,做一些对自我意识的救赎。更加关心你的朋友,关心你的工作,思想,艺术,关注自己的美。走出去,让这些成为属于你的永恒。"尽管颓废堕落,虚无荒诞的思想充斥着二十世纪,但文学与艺术终究还是在关怀人生。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某种意义上看,迪伦的文学奖也是对"垮掉的一代"的价值与地位的肯定。迪伦的作品极具个人色彩,然而本质上却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回声。

33分钟前
  • Kryten
  • 力荐

What America used to be like

36分钟前
  • closer
  • 力荐

巡演乐队里的小提琴手,是一个随身带着剑的女士,名叫Scarlet Rivera。

40分钟前
  • 少年高
  • 力荐

马丁·斯科塞斯这部纪录片把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脉络清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不太熟悉鲍勃迪伦的人也能被感染

42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超长片里纳多与克拉拉素材重剪结合建国两百年尼克松卡特交迭大背景,热闹一场。老马丁采访力不错引出迪伦哲学言论:40年前的巡演你让我说啥?啥也没留下都成灰了!批评别人时呢也很含蓄地嘲。看后一查其他好几个采访居然都是演员演的:根本不存在原片导演、意裔演出promoter是派拉蒙的CEO演的,参议员是罗伯特奥特曼虚构竞选片主公人Tanner,哇给他加一星,算秉承原片精神?有Sam Shepard访谈!迪伦叫他来合作的虽说按他剧本拍的段子都不在本片里。金斯堡最终沦为打下手的依然很开心?live剪得棒。然鹅除人美琴亮的女小提琴手Scarlet Rivera外伴奏乐队仿佛不是人,通片不提Mick Ronson和T-Bone幕后也几乎没有他们的影像,我还想看看MR一个英国人咋趟的这趟浑水..

46分钟前
  • paradiso
  • 力荐

热泪盈眶,主线是记录鲍勃迪伦传奇生涯的又一个传奇巡演,集结了一大批民谣/摇滚歌手环游北美,随心所欲的演出;暗线是对70年代美国的记录(性解放,反战主义,尼克松,种族歧视)一首首音乐的穿插将观众带回带回过去,见证这时代落幕前最后的疯狂。Joan baez谈及bob dylan依旧含情脉脉,她实在是太好了!(想到一部分剧情是虚构的,愈发觉得老马丁的牛逼了)

47分钟前
  • KID Y
  • 力荐

“看到这一切的你们,或者看到回顾和片段的人,将我们的经历当作例子,试图振作打起精神,振奋精神,寻找属于你的圈子,想办法为你自己的意识进行救赎,更加用心对待你的朋友,对待你的工作,你自己的静坐冥想,你自己的艺术,你自己的美丽,勇敢踏出去,创造自己的永恒”🙏

52分钟前
  • 空能花
  • 力荐

传奇巡演与虚实结合的叙述,看得开心,甚至没有意识到Scorsese也在悄悄探索纪录片的边界。

53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把迪伦导演的那部近5个小时的云山雾罩巡演纪录片Renaldo&Clara有逻辑的缩编再配上近两年的采访再形式上虚构一下就是这部了,一星给75那确实伟大的巡演,一星给历史素材通过技术实现的高清复原

54分钟前
  • WiTS
  • 推荐

补标6月。

56分钟前
  • 三十
  • 推荐

白日的时光静寂缓慢,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时光静寂流逝,永不复返。——鲍勃·迪伦

60分钟前
  • 康报虹
  • 力荐

虽然‘情怀’一词当下有些烂俗,但打五⭐仍旧是情怀使然,常常越是不可及越是心心念,那个黄金时代毕竟离我已太遥远了。// 主题是音乐,不可避免融入许多政治元素(从歌词翻译看国内过审无望了),一场巡演管中窥豹美国彼时的社会运动,但毕竟已成历史,抽离开再回顾,也只有音乐和热爱音乐的人始终不会褪色。/ 马丁·斯科塞斯还是厉害的,素材梳理得非常清晰,影片节奏感一流,极具观赏性,且Live现场音质上佳(话说那时迪伦的唱法并没有明显公鸭嗓);另外这类纪录片一贯福利就是主人公的大咖朋友圈,看着年轻的帕蒂·史密斯、琼·贝兹和一众艺术家,但凡有点情怀谁能不热泪盈眶呢?// 鲍勃·迪伦的荣誉会随着年纪渐长越来越多,但或许唯有好音乐可以跨越一切隔阂流传下去。

1小时前
  • GIVIN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