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老兵彭国臣

HD

主演:彭国臣,彭松柏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1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2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3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4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5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6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13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14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15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16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17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18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19川军老兵彭国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川军老兵彭国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蒋能杰导演发起的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中的一部,另外还有2015年的纪录片《龙老》,还有一部正在后期制作中的《将军的卫士》。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记录曾参加抗战和内战的川军百岁老兵彭国臣晚年(2012-2 017年)的生活状况。彭老抗战身份一直不被认同,终身未娶,晚年与侄孙彭松柏一家过活,生活不能自理时,全靠侄孙彭松柏照料。侄孙彭松柏也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而彭老的高龄补贴、精准扶贫款等惠民政策,当地迟迟未予落实。2017年102岁的彭老离开人世,侄孙负债举行体面的葬礼。该片主要探讨日益严峻的中国养老问题。最后的诗句皇家刺青深水区2016我的秘密花园1绿翼 第二季霍林顿大道我的充气恋人魔盒:隐喻法网1987哈姆雷特1996洋妞到我家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趣冒险爱情迷踪复仇游戏象牙塔鲨滩双面身份小村民日记双重赔偿阿牛出狱记吸血惊情开封府未删减版暗流 2023金色太阳英雄本诈雪之断章闻香识爱变异九头蛇为你歌唱亚美尼亚大地震通往火星之路六福喜事(粤语版)契妈不易做国语版沂蒙颂湄公河2023东京食尸鬼真人版2古惑仔2之猛龙过江饿虎狂龙突然有一天之第四层闺蜜嫁到特别的爸爸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奇志复仇新娘 A玉女添丁(粤语版)心思思

 长篇影评

 1 ) 川军老兵彭国臣

影片主要讲的是川军老兵彭国臣参兵回家乡后,无妻无子,只有侄孙可以依靠,最后百岁离世的故事。片子开头大多是介绍彭国臣生活环境的长空镜头,缺少对话,略微让人看着有点犯困,之后的主要便是侄孙照顾彭国臣的内容。也许是和我爷爷的经历很相似,都是因为病痛缠身,变得像小孩子一样固执、不理解别人。看着影片中的画面,真的就像看着自己爷爷当初的样子。

还有影片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川军老兵彭国臣躺在床上痛苦的样子,画外音却播放着电视机里军队招兵的宣传语。电视上说着加入军队是多么光明的前途,多么好的福利,然而川军老兵彭国臣却过着如此的生活,通过这样的强烈对比,极度讽刺着社会的不公平。抗日的共产党士兵是英雄,一起抗日的国民党士兵就不被国家承认,被国家抛弃。

最后我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类的纪录片,了解这个国家和社会,并为此做出力所能及的帮助!

 2 ) 与现实对话:光辉政策下的肮脏

初次看蒋导的作品,同时也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独立纪录片之一。扶贫亦或是乡村,病痛亦或是死亡,对我而言,都还算山高水远。少年不知愁滋味,在此,也就算是欲赋新词强说愁罢。

扶贫的政策光芒下,是肮脏的现实,与我一同观看的德国姐姐,看罢后,只有三个字的评价,“很震惊。”农村的现实,和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现代想象格格不入,宛如逐日的夸父忽然变成了遁地的土行孙。

虚伪的官员像是故宫的檐牙,引人注目又高不可攀。村民更像是被绳子挂着的赤裸的鸡和鱼,单纯又“愚蠢”,秘密又魔幻地沦为官员彰显功绩的正大光明的工具。鸡和鱼来自土地--村民赖以生存的空间,而它们的鲜血,又分明是一个个人肉包子。当村民接受鸡和鱼的一刹那,先前看似狂风骤雨的对庙堂的冲击就暴露出制度内的小打小闹的“挠痒”本质,再一次陷入被迫自我榨干、衰竭的死循环。

当难堪耻辱的晚年生活衍生出暂时的“欢愉”,观众的一片笑声中难掩铭心的仇恨。当媒体平台的喜讯与现实惨状构成强烈对比,晚年生活的孤苦形成了对政治层面的一种反叛洪流。当阅兵仪式盛满“面子工程”的极大讽刺,峥嵘岁月的深情回眸中多了一份触碰到现实高压电缆的真实剧痛。当愤怒的村民像燃烧的仓房般任人阉割,又有谁来给予老人一家鲜红的,哪怕是草绿的,老人口中不断赞美的领袖的祈福纸?而对老人精神勋章的承认,更是遥不可及。

人的情绪和苦难像平静的水面下的暗潮,冲不开现实的密闭铁笼,就只能涌入宗教的绿色出口,去寻求透明。幸好,这种地方腐败,只是阳光下的一角阴影,民间力量的觉醒,也成为当国家机器无法缝合创伤时的必要的良药。尽管,这种“必要”,本可以是“无需”。

彭国臣弯曲的双腿,在葬礼--他生命中难得的光荣时刻终于放平了。而不完善的制度和漏洞百出的地方执行的阻碍奔跑的双腿,何时能够放平呢?

 3 ) 一位中国老人之死

《川军老兵彭国臣》频繁地使用画外音,声音甜美的主持人播报着种种国富民强的新闻,而镜头始终对准了彭国臣那张布满沟壑、看不出表情的脸。这种声画组合的方法未必称得上高明,但画外音与镜头中的内容形成鲜明反差时,仍让人不由得思考起独立纪录片在当今电影市场上的存在意义:它触及了主流媒体无法关照的缝隙,从这个缝隙往下望,才知道那里是如此幽深,如此暗淡。

片子的影像风格粗粝,但表现手法并非没有经过细心琢磨,导演蒋能杰十分克制地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纪录片影像具有了一种复义性。电影开头,摄制组一行人驶进崎岖山路,打探抗日老兵彭国臣的下落,几番问询,才终于找到了老人的住所。如此开场,大抵已是一种隐喻——以彭国臣为代表的群体需要被寻找和挖掘,并纳入到主流的目光和话语之中。

彭国臣年近百岁,参加过抗日战争,但由于隶属国民党,身份始终得不到新中国认可。终身未婚,和侄孙彭松柏一家住在一起。导演拍下了彭国臣及其家人从2012年到2017年的生活状态,时间跨度长达六年之久。然而这六年的时间并未平均分布在影片中,2016年之前的素材仅占据全片时长的四分之一,2016年彭家的生活成为影片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彭国臣虽衰老,但身体状况良好,有时甚至能做些家务;2016年之后,他完全瘫在床上,成为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影片中时间已经不再是一种客观且精确的维度,它透过人物的心理而产生了变形——身心越煎熬,时间就变得越漫长。

从题材与立意上看,导演显然怀揣悲悯之心,把镜头对准了那些被经济发展列车甩在后面的人。但2016年之后的影像,又无时无刻不让人觉得有些残忍。画面过于直白地展示着彭国臣老人晚年的状态,病骨支离,气息奄奄,毫无尊严。他的双腿因肌肉萎缩不能伸直,只能一直弯曲着。他怕冷,怕双腿被触碰的疼痛,因此宁可皮肉溃烂也不肯洗澡。除了肉体上的痛苦,更难以承受的是精神上的煎熬,他怕拖家人后腿,但更怕被家人放弃,被这两种对立的情绪撕扯着,他越发像个任性的孩子,折磨家人,也折磨自己。

久病床前无孝子。彭松柏屡次不耐烦地冲彭国臣发火。老人瑟缩着,边哭边苦苦哀求。如果是故事片,观众尚可安慰自己这不过是虚构的情节,但纪录片的体裁让人不得不直面这既尴尬又熟悉的真实——这是多少贫病家庭每天都会上演的场景。至此,影片的主题扩容了,它表述的已经不再只是国民党抗战老兵的身份认同问题,甚至不是老兵晚年的生活境况,导演试图通过彭国臣一人,牵扯出中国当下仍旧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贫穷和养老,而这两个议题通常又可以合并为一个。

影片叙事并无太多起伏,多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但导演很好地设置了悬念,两个疑问从一开始就牢牢揪着观众的心。国家的扶贫补贴到底能不能到达彭国臣的户头?彭松柏会不会身心俱疲最终放弃彭国臣?而这两个悬念归根结底仍是探讨底层的贫穷与养老问题。

导演详细记录了彭松柏照顾彭国臣的过程,同时也把他对老人的责备一并保留在正片中。观众数次看到彭松柏大声斥责甚至辱骂老人的画面,却很难对他产生一丝道德谴责,影片对彭家境况的铺陈足以让观众对彭松柏有了强烈的同理心。三十岁的青年无法去外省打工赚钱,被迫困于病床前,数年如一日地照料那个并非直系血亲的老人。此时观众和摄影机在理解叙事上达成了高度默契,影片并非冷静克制没有道德指责,而是所有的指责都在指向景框之外难以言说的某处——那是一群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错综复杂的体制,那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庞然大物。

电影画外音不止一次播报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新闻,但彭家的扶贫款,却成了永远等不来的戈多。在处理人物对白时,导演有意保留了那些含有精确数字的信息,让素材变得更加真实,具备普遍的参考意义。“低保一年800块。”“补贴从每月55元涨到75元。”“现在的物资太贵了,肉都要十几块一斤了。”如果说这些数字只是印证了彭家经济上的困境,那么之后出现的数字就更显荒诞和悲哀。结对扶贫的口号喊了五六年,彭家始终没见到一分扶贫基金,也没见过所谓的“扶贫责任人”,然而村支部寄来的表格上清楚地写着已经医疗救助3000元。

贫穷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它并不是限制人的想象力,而是把你的头按进水里,恶狠狠地告诉你,不要想象,不要憧憬,要用尽全身力气去解决今天的一碗饭,一根柴。身陷井底的人们只能另外寻找精神上的出路,于是彭松柏的母亲虔诚地念佛,彭国臣则忠心耿耿地信赖党和国家。全片最令人唏嘘的场景无非是彭国臣收看抗战胜利70周年北京大阅兵,电视画面上抗战老兵胸前挂满勋章,在天安门前接受全国人民的注目礼;电视外同为抗战老兵的彭国臣,嘴角微微抽动,藏住了所有的情绪。

彭国臣终于死了,这个结局早已在观众的预期之中,但导演处理死亡的手法却出乎意料。上一个镜头,彭松柏还在喂彭国臣水果,老人认真咀嚼,一切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随后画面渐隐,下一个镜头,老人已经躺在地上,没有了呼吸。彭松柏从容地为来老人整理仪容,盖好被子。导演略去了老人去世前后的骚乱场面,甚至没留给观众一个释放情绪的出口。这一场死亡如此平静,平静得令人措手不及。

画外音说,我们已经实现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之路。而彭国臣老人因为双腿肌肉萎缩,到死都没能从病床上站起来。那双无法伸直的腿无数次地占据着画面,它们已经变成了一个意象,一则隐喻,而不再只是一种令人难堪的病征。

 4 ) 蒋能杰导演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之《川军老兵彭国臣》下载资源发布!

出品:南京沙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棉花沙影像工作室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湖南湘南当地方言

年份:2018年

片长:86min

主海报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简介

本片是蒋能杰导演2012年发起的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中的一部,另外还有纪录片《龙老》、《战魂》,还有一部是正在后期制作的《将军的卫士》。本片记录曾参加抗战和内战的川军百岁老兵彭国臣晚年(2012-2017年)的生活状况。彭老抗战身份一直不被认同,终身未娶,晚年与侄孙彭松柏一家过活,生活不能自理时,全靠侄孙彭松柏照料。侄孙彭松柏也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2017年102岁的彭老离开人世,侄孙负债举行体面的葬礼。本片2018年在大陆主要城市有展映,这是首次网络公开,主要探讨中国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预告片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预告片_腾讯视频

欢迎打赏票钱支持蒋导创作(请备注姓名)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百度网盘高清剧照、海报、预告片、正片下载链接:

//pan.baidu.com/s/1XTYTtmeT7NSdCU0etWirZQ 提取码 : 05g2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剧照海报

导演简介

独立制片人,纪录片工作者,导演。2009年成立“棉花沙影像工作室”,曾拍摄纪录片「留守儿童三部曲」:《路》、《村小的孩子》、《加一》,其中《村小的孩子》荣获德国法兰克福影展一等奖、第三届凤凰纪录片大奖等;纪录片「抗战老兵三部曲」:《川军老兵彭国臣》、《龙老》、《战魂》。电影《矮婆》曾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华沙国际电影节探索单元等。

棉花沙影像工作室 简介

棉花沙影像工作室是一家以电影,纪录片,公益项目,图片摄影,广告制作,后期剪辑、包装等多元素为发展方向的综合性工作室。 工作室创立于2009年,以工作室创始人蒋能杰的出生地命名,秉承着对历史的虔诚,对未来的瞻望,始终用影像对时代思考和记录。   在物质消费、商业甚嚣尘上的现代,棉花沙影像工作室坚信影像的力量,有着自己的文化使命与价值承担,用独特的眼光去打量这个时代。梦想用影像的方式表达自己、传承价值、记录时代,为后世留下时代的记忆。 工作室也乐于寻求有共同价值诉求的合作伙伴,将表达自己、记录时代、与自身价值观有机结合,共同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时代而记录,以影像思考时代。力图在对参与时代的记录中传承文化,用影像熔铸理想,以思考洞见未来。

 5 )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内容简介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内容简介 (500字版)

Brief Introduction of documentary The Sichuan Army Veteran PENG Guochen

本片是蒋能杰导演发起的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中的一部。记录曾参加抗战和内战的川军百岁老兵彭国臣晚年(2012-2017年)的生活状况。以彭老和侄孙彭松柏日常生活为主线,探讨日益严峻的中国养老问题。

彭老参军九年,曾抵御日寇,却因国军身份,解甲归田后,反成“四类分子”,常遭受异样的眼光。终身未婚的彭老跟侄孙彭松柏一起过活,晚年的彭国臣身体越来越差,渐渐没了赚钱的能力。政府发放的每月55元的微薄养老金难以支撑日益增长的生活开支,而彭老的高龄补贴也迟迟没有领到。

2013年国家民政部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列入抚恤对象,但彭老一直没有尝到政策的甜头。直到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政府关怀突然到来,一波一波来了又走了,彭老生活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2016年彭老开始卧床不起,生活起居全靠侄孙彭松柏照料,对侄孙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彭松柏同样面临上有老下有下的经济压力,在希望与放弃之间徘徊,在离开与陪伴之间纠结。

村里常广播精准扶贫工作,由于上级领导检查,彭松柏家突然收到一本册子,才明白彭老早已属扶贫对象,门上也悄悄挂了牌子。只是上面写的不小数目扶贫款却从未收到。彭松柏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几经折腾扶贫款依然没有领到。

2017年彭老离开人世,彭老的高龄补贴和扶贫款也不了了之。侄孙彭松柏继续承担养老送终之责任,负债举行了体面的葬礼。

Peng Guochen joined the army for nine years and fou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before, but because he belonged to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after his coming back to hometown, he was treated unfairly as four kinds of elements. He wasn’t married in the whole life and lived with grandnephew family. His health condition is worse and worse in later life, also lost ability of earning money gradually. Old aged pension RMB55 per month paid by government is too little to pay for ever-increasing living expenses. He never received the old age allowance even if he should.

In 2013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treated KMT Anti-Japanese War veterans as entitled groups, but Peng Guochen didn’t taste the sweetness of this policy. Until 2015 that is 70th anniversary of Chinese people Anti-Japanese War, government cared for them suddenly, they paid visits many times, however his life didn’t get real better.

In 2016 Peng Guochen was bedridden, grandnephew took care of his everything, he relied on his grandnephew more and more. Peng Songbai faced economic pressures because he is sandwich generation, he was hesitated between hope and disappointment, also between leaving or staying.

Village broadcast usually reports the news of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to help people lift themselves out of poverty. This family suddenly received a notebook because of high-level leader inspection, from that notebook they knew their family belonged to those living below the poverty line, even there was also a sign on the door and showing much poverty relief funds, they never received money. Peng Songbai checked with the relate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many times, but finally got nothing.

This is one of Anti-Japanese War veteran documentary series directed by Jiang Nengjie. It shows the later life (2012-2017) of centenarian Sichuan veteran Peng Guochen. The main line is daily life of Peng Guochen and his grandnephew Peng Songbai, in order to discuss abou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supporting elder people.

In 2017 Peng Guochen passed away, there was no more updated news for old age allowance and poverty relief funds. Peng Songbai borrowed money and was in debt to give him an honorable burial.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内容简介 (200字版)

Brief Introduction of documentary The Sichuan Army Veteran PENG Guochen

本片是蒋能杰导演发起的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中的一部。记录曾参加抗战和内战的川军百岁老兵彭国臣晚年(2012-2017年)的生活状况。彭老抗战身份一直不被认同,终身未娶,晚年与侄孙彭松柏一家过活,生活不能自理时,全靠侄孙彭松柏照料。侄孙彭松柏也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而彭老的高龄补贴、精准扶贫款等惠民政策,当地迟迟未予落实。虽有反映和上访,但始终没有结果。2017年102岁的彭老离开人世,侄孙负债举行体面的葬礼。该片主要探讨日益严峻的中国养老问题。

This is one of Anti-Japanese War veteran documentary series directed by Jiang Nengjie. It shows the later life (2012-2017) of centenarian Sichuan veteran Peng Guochen. He wasn’t admitted as Anti-Japanese War veteran, and wasn’t married in the whole life. He lived with grandnephew Peng Songbai family in later life, when he couldn’t take care of himself on his own, grandnephew took care of him. But Peng Songbai faced economic pressures since he is sandwich generation. Their local government didn’t pay old age allowance and poverty relief funds to them, even if they appealed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 for help but got nothing finally. In 2017 Peng Guochen was 102 years old and passed away, Peng Songbai borrowed money and was in debt to give him an honorable burial. This documentary mainly discusses abou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supporting elder people.

 6 )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主创阐述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主创阐述

Directo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Sichuan Army Veteran PENG Guochen

我是2012年返乡的,那会正在寻找新的纪录片题材。可能出于对历史感兴趣,加上那会民间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湖南是抗战期间重要的兵源地。据统计,抗战期间湖南兵源数额达210万,占全国征募总数的15% 。

直至现在,老家湖南还有不少健在的抗战老兵。本着抢救历史,我们团队陆陆续续拍摄了一百多位抗战老兵,大多是视频版口述史。真正跟拍的抗战老兵纪录片除了2015年的《龙老》,还有就是《川军老兵彭国臣》,还有一部就是正在后期中的《将军的卫士》。

由于我们跟拍二战老兵纪录片时间跨度比较长,跟拍到后面,抗战老兵只是我们纪录片里主人公的一个身份而已。虽然也牵涉到抗战老兵身份认可问题,片子更主要的是探讨中国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

我们有个传统就是养儿防老,只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乡村空心化,乡村劳动力大多已外出务工,留下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老人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老人的孤独寂寞比物质上的匮乏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

纪录片《川军老兵彭国臣》前半部分主要呈现伦理道德,就是晚辈对老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片子后半部分牵涉到社会的养老体系,比如医疗等社会保障福利,其实百姓跟政府要福利的意识也不强。我出生乡村,2012年返乡的,直到2017年08月份才来城市,主要也是因为我孩子教育问题。我和很多人一样逃离了乡村,主要因为乡村医疗教育太落后。社会资源分配很成问题,包括政策的落实一样存在严重的问题。

在乡村,我见过太多老人老无所依,这值得我们反思的。为什么中华民族发展到现在,国家号称很强大,为什么社会保障这么落后,尊老爱幼本是传统美德,为什么当今太多老人老无所依。

每个人都会老去,包括我也是一样,我希望到了那一天,我能有尊重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

I went back to hometown in 2012 and looked for new documentary subject. Because I’m interested in history, and the civil public benefit activities for Anti-Japanese War veteran are very good, I paid attention to these veterans. Hunan is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troop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data,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the number of soldier is up to two million and one hundred thousand, they are 15% of the countrywide soldiery.

Till now there are still many Anti-Japanese War veterans are alive in Hunan. We shot over one hundred veterans for history salvage, most are oral history by video. For documentaries those we following shot, we finish Anti-Japanese War Veteran in 2015, The Sichuan Army Veteran PENG Guochen, also with another one that is in post production.

Because we spent too much time in following shooting Anti-Japanese War veterans, their identity is just one side shown in our documentary. Our documentary mainly discusses abou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supporting elder people even if it also shows the problem of identity acceptance.

Raising children to provide against old age is Chinese tradit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st of labor force leave the villages and go outside to work, just the old and children stay in villages. For the old, material depriva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but what’s worse, they are too lonely, also are ignored too easily.

The front part of Sichuan Army Veteran PENG Guochen is to show the younger generation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lder generation. The latter part shows more about our social pension system, also with medical security. Many common people don’t know how to get welfare from government clearly. I was born in village and return to hometown in 2012, I went to city in 2017 August, that’s mainly because I need to provide better education for my son, because the education and medical treatment are not developing in village. The soci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s unfair, centr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faces serious problem.

I have seen too many old men have no dependence in villages, we need to rethink about this situation. Why our country is stronger but the social security is not developing? Respect the old and love the young is our traditional virtue, why now so many the old are in such a poor situation.

Everyone gets old including me, I wish when I’m old, I can live and die with dignity.

蒋能杰 Jiang Nengjie

2018-01-03

 短评

感谢中国还有这样一群记录的人

3分钟前
  • 小志
  • 力荐

你活一天也要活啊。

8分钟前
  • 郭锅儿
  • 推荐

导演以时间为基奠,死亡为落脚的结尾,不时用广播和现实对比的风格,很现实,而该片老兵的悲剧是历史问题,是国民党没得到天下,就人民斗人民的问题,很难想象他悲剧色彩的一生,wg被批斗,老来无子女,低保金被剥削,但幸运的是他有个侄孙,而那些和他有相同境遇的其他老人会怎么样,我不敢想……

11分钟前
  • 木兮
  • 还行

中國老人真是太慘了,不是苦,不是難,是慘,當然不包括那些躺在別人血汗之上老不死的魔鬼野獸。唉。有人說沒有把老兵的題材發揮好,我不認同。相比較抗日的故事,戰爭打贏了,結果呢?當今環境下,能說什麼?又還能說什麼?老人當兵至32歲回到家鄉,102去世,這70年的經歷無法想像也無法描述,晚景才是最真實的,最觸動人心的。

13分钟前
  • 景太懒
  • 推荐

频繁地使用画外音,声音甜美的主持人播报着种种国富民强的新闻,而镜头始终对准了彭国臣那张布满沟壑、看不出表情的脸。这种声画组合的方法未必称得上高明,但画外音与镜头中的内容形成鲜明反差时,仍让人不由得思考起独立纪录片在当今电影市场上的存在意义:它触及了主流媒体无法关照的缝隙,从这个缝隙往下望,才知道那里是如此幽深,如此暗淡。

15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这种纪录片我是不会看第二遍了。一是因为这是我的家乡话,我每次听到总会被一种力量拉到我生长的那片土地,这让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情绪。再是因为相比死,我更畏惧老,老而无尊严,老而病痛,瘫痪,什么都没法做。抛开片中人物国军老兵的身份,这片子更想讨论的是养老问题和扶贫上的各种踢皮球,新闻里国富民强的新闻报道与片外形成一种微妙的对比,也有讽刺。而当国军老兵看着电视里阅兵时的八路老兵颇为荣耀的样子时,这部片子政治意味最浓的一刻到了。

16分钟前
  • 易思棠
  • 推荐

从2012到2017,漫长的时间跨度让彭国臣彻底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也让纪录的主体产生了自然而然的改变,从一位川军老兵的家庭生活变成诸多贫困地区高龄人群的某种缩影:他们与家人的关系与其说是一种亲情体现(当然有亲情维系),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各有苦衷地互相折磨,镜头下的他们因此显得身心俱疲与狼狈不堪;永远收不到的扶贫基金、在一分钟内假借“探望”之名作秀走过场的官员,与电视、播报中的“国富民强”“落到实处”形成了一种再精妙不过的反讽,主流媒体的聚光灯永远照不到的角落,恰恰是那些幽暗晦深之地。前一秒还在吃水果,下一秒一个漆黑的转场,生命由风烛残年静默地走向死亡,人生无常,借用导演在阐述中的一句话表露心迹:每个人都会老去,我希望到了那一天,我能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

20分钟前
  • 豆友180035471
  • 推荐

湖南省新宁县马江村,1915年出生,身份证写的是1917年。1938年从军,改名为彭永保,所以后来找不到彭国臣。属于76军135师404团,从湖南走四十多天到成都,每天训练,每周演习。和侄孙一家住一起,时常惦记田土有没有好好种,八十多岁还下田。补贴老兵的事情,民政部说要统战部认可,统战部说还没有政策。门上贴的“医疗救助解决若干元”“社会救助解决若干元”和村干部的扶贫救助记录真是能把人气死。显然不只是一个关于养老的问题,而是善良总被辜负的恒久的悲剧。

25分钟前
  • 两次晕倒在厕所
  • 力荐

贫困老人的晚年 准备瓶毒药 一分钟作秀呕吐

30分钟前
  • 唱唱反调
  • 推荐

太真实了…太讽刺了,谢谢导演持续几年的拍摄,看的人五味杂陈。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外婆,太讽刺了,直接反应底劳动人民生活的辛酸和无奈。某官员肥头大耳,大腹便便进门不想多待一秒,和卧床不起,饱受皮肉腐烂之苦,骨瘦嶙峋的老人一比真是太讽刺了,丑恶腐败

31分钟前
  • 江湖马扁子🌾
  • 力荐

又是一部压抑的纪录片……窒息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32分钟前
  • 沈凡
  • 力荐

没有对波澜壮阔或颠沛流离人生的几分钟回忆,就迅速转为对人之将死痛苦折磨的无情直视。当然,摄像机背后始终能感到温情的观察存在,哪怕镜头前那些相互辱骂的一个个时刻,也能因这就是社会哪怕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而被观众充分理解和谅解吧。属于中国乡下养老的问题,也是实打实被揭示出来的,至于怎么解决,就远不是纪录片作者职责和能力所在了。在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却依旧韭菜遍地的时代,不要认为这些邵阳乡下的孤寡老人,是雨女无瓜的个体,让自己对未来也心惊胆战可能才是超越恐怖片的效果吧。

37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片子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就是普通老人的凄凉晚年,看到了养老问题政府方面的缺席,和大部分家庭一样,就靠儿孙辈在撑,难免遇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状况。只是年近百岁川军老兵这样的身份让这件事格外凄凉,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青春,却因国军身份度过了毫无质量孑然一身的一生,岂止是晚景凄凉,这是一生凄凉。

41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记录得相当原生态,也真实到有些压抑,虽然他的身份是川军抗战老兵,但更是一个普通农村老人,他们最青春热血的时代被历史掩埋,而垂垂暮年也被现实生活所腐蚀。

43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一个百岁老人的最后几年。「抗战老兵」是老人32岁前的9年身份,如今看到年近百岁的「现在进行时」,很少提及中间70年的「过去时」。影片后半大部分在呈现彭国臣的衰老苦境,和社会养老问题,可能和预期稍稍有些偏差。

47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还行

一个百岁老兵的凄惨晚年,我老的不能动了就选择安乐死吧

51分钟前
  • 棘阳故人
  • 推荐

少时替国军抗日结果一步错步步错,到年老总算因为高龄而享受到了某些福利却也在「全民脱贫」浪潮中先为浮萍后成为人造的样板,不过因为还有后辈照顾也算体面退场,在非常冷静的旁观中却也蕴含着纪录片应该有的态度,明眼人一看即知。

53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蒋能杰的两部作品都以一场邵阳地方葬礼收场。晚景的凄凉,着实让人难过。

55分钟前
  • AlterEgo🦙
  • 推荐

信任、依赖、顺从,是老人对于侄孙的感情。在角落洗澡的大红盆里,在床上弯着腿的爷爷多次反驳说“我真的做不到(伸直腿)呀” 。而侄孙却只能理解为爷爷不愿意努力,只能慢慢变瘫痪。同理心或许只能存在于有着相同处境的人身上。让后辈理解老辈,让健康人理解病人,或许只能依靠一种理念层面的“孝顺”。但是长时间的话,健康人、年轻人必然会被“我为什么要被你拴住”的念头所困,变得不耐烦。目前看了蒋导的三个纪录片,都是葬礼结尾。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层面,人们重视葬礼的体面,是要让大家知道自己是重孝道、有道德的。当然,这个纪录片里的侄孙确实做得挺好的了,也让人看到了养老上真正普遍的感情是关爱与厌烦共存的。

58分钟前
  • Lui吉豆
  • 力荐

老有所养,天下才能大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底层官员没良心,形式主义大于探访意义。如果我们连功臣都忘记了,那我们还能记住什么。

1小时前
  • 王兆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