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

完结

主演:文兴宇,宋丹丹,杨立新,梁天,关凌,赵明明,沈羽倩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北京话年份:1993

 剧照

我爱我家 剧照 NO.1我爱我家 剧照 NO.2我爱我家 剧照 NO.3我爱我家 剧照 NO.4我爱我家 剧照 NO.5我爱我家 剧照 NO.6我爱我家 剧照 NO.13我爱我家 剧照 NO.14我爱我家 剧照 NO.15我爱我家 剧照 NO.16我爱我家 剧照 NO.17我爱我家 剧照 NO.18我爱我家 剧照 NO.19我爱我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爱我家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90年代,在老北京的一片普通生活区内,住着平凡的老贾一家。一家之主傅明老人(文兴宇 饰)是参加过革命的老干部,退休之后依然官腔不减,但在商品社会抬头的今天,他的言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和可笑起来。某机关任职的长子贾志国(杨立新 饰)和在曲艺团工作的妻子和平(宋丹丹 饰)共同抚养着可爱的女儿圆圆(关凌 饰),加上不务正业的二儿子志新(梁天 饰)和时常搞出状况的小保姆(沈畅 饰),令这个人热闹的大家庭内上演着一段有一段爆笑可爱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平常可见,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古老大地上的国人真实的倒影……  本剧为中国首部情景喜剧。笼困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水后读心人第二季水晶之恋致我们渴望的人生第一季贝鲁特幽灵摧花狂魔凶宅处理专员第二季叶问白骨夫人大战狼妖around 14红樱桃爱情宝典电锯惊魂3无人生还2012告密者2013六指琴魔幽蓝幻境消失的西德尼·豪尔纸人东方唐国强版当年树梢高高挂的时候忠烈杨家将小贾回家奇石斑马人2:斑马城的反攻误区血鲨2020爱情上上签孤独的吉姆潘多拉之战春潮人生典当行之三世乾坤兵临城下家乡的消息美食总动员无迹可寻神秘悬河南太平洋七天丧期世界之战第二季动物性本能纯真年代1993

 长篇影评

 1 ) 《我爱我家》空前绝后的原因

以下文字发表在“我爱我家痴网”http://www.3xia.com/bbs/
作者是北男,特此转发



早就想动笔写“家”了,可就是懒。
这两天论坛改版,新版主上任,
俺梦里都惦记着的绵羊美眉和小晴表妹当上了品评区的领导,
俺要是再不写点东西,那可就无颜见佳人了。

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爱我家-英达的以及中国的第一部情景喜剧-能够一出手就达到了空前绝后成就?
看了论坛里的很多帖子在分析我爱我家的精彩之处,却似乎还没看到有人分析它空前绝后的原因的。
且不说别人拍的情景喜剧无法超越我爱我家,就连英达自己后来拍的且
仍然是由梁左担任文学师的那些情景喜剧也都无法再创辉煌。
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刚好就在“英达梁左自己都无法超越自己”这一点上。从这里切入,就可以直指问题的核心。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我爱我家跟后来英、梁的喜剧之间有些什么样的根本差异?
是编剧吗?当然不是,我现在说的就是梁左继续担任文学师的戏。
是导演马?当然不是,我现在说的就是英达继续担任导演的戏。
是演员吗?不是。他们后来的戏还是用了不少我爱我家的演员。而且就算是新找来的演员,也都是很会演戏的。

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整部戏的人物关系结构以及故事背景这两方面。
“中国餐馆”是最失败的作品,虽然那是英达投入最多心血而且抱最大希望的戏。
这部戏的失败是英达活该,也是他才华有限这一事实的铁证。
整个主题跟广大中国人民的生活经验完全无关,完全是在炫耀他的留美背景,
那么这种脱离群众的作品怎么可能引起共鸣呢?
(我经常跟你们说:艺术嘛,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候车大厅”也不能称之为成功,
整个主题框架就是几个火车站候车室里头的员工彼此之间
以及和旅客之间的鸡毛蒜皮无中生有的故事。
诸位家痴们要说没坐过飞机我信,
但要说没坐过火车那我还真有点怀疑;
你们大家说说,回想一下,满中国的火车站,
哪里会有铁路员工对乘客那么好那么上心的?
这根本就脱离实际嘛,于是当然也就没有说服力了。

而无论是他们彼此之间或是跟旅客之间,
其实哪里可能会有很多好笑的事情发生嘛。
再加上旅客来来去去,造成一种混乱的视觉效果,
让人看着心不定。
既然“候车大厅”这样的地点人物背景已经注定了给人一种
躁动不安、疏离冷漠的感觉,那么它也就很难形成什么戏剧张力了。

每当要讲述一个旅客的故事时,
单单烘托出人物背景和故事缘由就得花上不少篇幅;
不像我爱我家,每个主角的形象都已经深入人心了,
哪里还需要再费唇舌,通常都是三两句话就把某一集的主题点出来了。

比方说,小晴表妹的那一集,一句“志兴的表妹”就一切都清楚了。
那个文姨,老傅一句“我中学时候的老同学”就解释清楚了。

再说“新72家房客”,这也是非常失败的作品,
也显示出导演英达的才华有限。
编剧小组明明全都是北京胡同或是大院里头培养出来的京油子,
那么你把故事背景放在上海,然后找一帮上海滑稽剧团的演员来扛,
他们/她们能扛得起来吗?

明明很好笑的台词,用带着上海特色的普通话说出来,
那笑果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了。
我看那部戏的感觉就有点像在看中国人演莎士比亚,
那种文化隔阂就好像葛优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呢。
反正我看那部戏是没有笑过,即使里面有不少抄袭我爱我家的情节和台词。

这三部戏的失败我们或许可以归因为主要人物关系结构上
跟我爱我家完全不一样,所以产生不了那么多好玩好笑的故事。
但还有一部戏就不能这么解释了。

“东北一家人”,这应该算是在人物关系结构上最模仿我爱我家的了,
也是一大家子人,多了个老妈,把大哥大嫂改成大姐大姐夫(已离婚),
贾小凡改成二女儿,贾圆圆改成小儿子,然后也有个邻居老头儿
是父亲的老同事和老对头。


我的看法,东北一家人和我爱我家即使都是讲的“家”,但两部戏的“一家之长”决定了两部戏的各自命运。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两位家长的演技有高下之分,主要还是在于两位家长的身份决定了一切。

东北家长是个退休的工厂普通工人,北京家长是个退休的老干部,局长,老同志,1945年就参加了革命。这两种身份能相提并论吗?一个是领导,一个是群众;一个是参加革命的,一个是被解放的;一个形象高大,一个谈不上什么形象。

都是领导干部,如果是个台湾的或美国的领导干部,那也就不会引发那么多的笑料;关键还是在于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局级领导干部,这下子就完全两码事了。

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塑造成神的形象,把自己塑造成罗马教廷的形象,把老干部塑造成神父的形象。
神父代表了忠贞、纯洁、无私、奉献,这些老傅嘴里的自己都具备;
但老傅(文老爷子)还具备了一项优点:身材高大,这下子就更加衬托出共产党所标榜的高大形象了。

但后来问题出来了,文革和之前一次次的“运动”,
让现在的人怎么看都觉着是笑话,尽管是血泪凝成的笑话;
改革开放后,干部们的徇私枉法,贪渎腐败
又让毛泽东时期干部的“神父”形象成为笑话。

这里就可以总结出【我爱我家】剧情结构所独具的两方面优势:
1,一次次历史事件所隐含的血泪凝成的笑话;
2,老傅那高大光辉的高干老同志形象所隐含的笑话。

比方说,老胡搬到老傅家对门后,老傅连着对家人骂了他好几天,
其中一句就是:“当年要不是我,早就把他给,,,错划成右派了”。
这句话就很好笑,即使很血泪。

比方说,圆圆讲的“白天让我上学,晚上回家让我上山下乡,这还让不让我活啦”、“听说文化大革命那会儿也没这么迫害知识分子的呀”。

比方说,闹鬼那集,孟朝阳拿着放大镜找鬼,照到圆圆小桂时她们都很害怕,照到老傅时,老傅把右胳臂往胸前一横,把左手往身后一甩,抬头挺胸,脸上摆出浩然正气,这动作就足以把人笑翻了,因为这是文革期间的样板动作。

比方说,大家都很喜欢的“失落的记忆”,那里头真是笑话不断。
不用我再细说,咱们新版主绵羊美眉早就已经总结得很好了:
以下是引用房东大绵羊在2005-11-29 21:59:43的发言:
我认为最好的一集《失落的记忆》
 理由:
 1、通过失去记忆这一独特视角,回顾了从文革到改革开发以来二十年的历史,堪称一部小而精的编年体史诗。从大快人心事,揪!揪!揪。。。到南巡讲话,一一娓娓道来
 2、笑声中包含着对历史的反思,幽默中令人感到辛酸。“现在可正追查这个呢。。。谁问我,我都说我没听见。。。”
 3、细节表现精彩,化妆,服装、道具全部真实可信,台词句句出彩。“等我这儿粉碎了四人帮,你就把三中全会开喽!” 三毛八一斤的带鱼,半两芝麻酱,迎宾迎西哈努克亲王
  



特别经典的一个镜头就是圆圆换了身旧衣服,老大不情愿地,治国就说:“我早说了这活动你和小桂就别参加了,不是那个时代的人,装也装不像。”在他说最后一句的时候,他也摆了一个上述老傅的那种“样板pose”,笑果也特别好。我觉得这镜头真是经典里的经典呀!

由于老傅在抗日战争末期参加了共产党部队,于是梁左把老郑的身份安排为前国民党高级军官,这样一来两人之间就自然隐含了很多笑料可供发挥。比方说,在戒烟戒酒那一集的后段,老傅和老郑互相坦白交心,诉说了自己戒烟戒酒所产生的痛苦,那里头就使用了国共战争的素材。

老郑搬走后,梁左安排新邻居老胡是个留美博士,于是老傅那土八路出身的封闭排外反美反帝思路跟老胡的新潮开放博学小资形象形成了格格不入的鲜明对比,矛盾和笑料也由此源源不绝地产生出来。

再说到老傅那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老干部语气、用词、动作、派头、气焰,那更可说是一举手一投足都令人发笑。尤其是当他一次次说话做事内容跟他所代表的“高大光辉的党员干部形象”不符合时,当他一再显露出与群众相比毫不逊色的大量缺点时,当他赤裸裸地显示出党员干部和一般群众其实都是“凡人”不是“神父”时,笑料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

可以这么说,梁左其实是在拿老傅当作整个共产党和党员干部的“样板”,然后尽情地挖掘挖苦讽刺嘲弄那“形象”与“真相”间的巨大反差,而笑料也就自然从中产生了。另外就是大量地随时地直接或者间接地引用重大历史事件,用当年的血泪教训转化为今日带着酸楚的笑料。

大家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我爱我家】会造成空前绝后的局面了,这是因为梁左有才情,有历练,有胆识,有机敏,举重若轻,化简驭繁,隔山打虎,笑里藏泪,让一部民族伤痕史浴火重生,转化为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情景喜剧。其它的情景喜剧,甚至是梁左、英达之后合作的几部喜剧,都无法达到【我爱我家】的高度,因为它们都缺少了那最重要的成功元素。

回头再看【东北一家人】我们就明白了,它空有与【我爱我家】类似的一个家庭结构,却少了傅明同志这样一个关键性人物和他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而且它也不大触及那段民族伤痕史。纯粹为了让人笑而制造笑料,那就很难避免流于庸俗。

另外,从这篇文章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武林外传】不该拿来跟【我爱我家】相提并论了。前者的成功源于两个因素,一是紧跟流行,二是时空错愕(用武林背景演绎今日的流行事物)。它可以在商业上很成功,但是在艺术上文学上却没有我爱我家的那种份量与深度。这就是为什么喜爱前者的通常还很年轻(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大学生),后者的粉丝(fans)则多数是二十多岁以上年纪的人了。

谨以此文献给 梁左先生
并在此感谢【我爱我家痴网】创办人为我们这些家痴们所做的一切。

 2 ) 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

为一句无声的诺言
默默地跟着你这么多年
当你累了倦了或是寂寞难言
总是全心全意地出现在你面前
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
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光阴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
当明天成为昨天
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
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
向天空大声地呼喊
用心地试过了这么多年
当你热情迸发或是痛苦难言
谁的诺言会真地实现在你身边
爱是一个浪漫的诺言
快乐的内容每天都在变换
人心在飞转谁能让你我停留
当相逢成为再见
再见成为遥远的思念
泪水与笑脸都不是永远
==========
每当电视上重播 我都不会错过
年少时的欢笑 长大后的回忆
成为片段
我不想用更为深刻的思维来纠结这是不是部好的情景喜剧
我只怀念当初带来的那一丝丝触动
一直很喜欢片尾曲
我们都只是俗人 我们都只在生活
不必去纠结
内心的平安才是永远
靠谱的活
爱是长久的诺言
无论是亲人 爱人 还是朋友
这是一个持久战
踏踏实实的过一辈子 足矣 足矣~

 3 ) 《我爱我家》里的北京方言

作者:神圣午睡

微博://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61892049413851

美国的影视剧里是没有所谓普通话的,每个人都说着符合角色身份的方言。我上戏剧课时,老师也提到方言是角色塑造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揭示了人物的成长背景和性格。方言使用得当,角色会更生动。巩俐在《秋菊打官司》中,那句陕西腔的“额奏是要讨个削法”,如果换了普通话,人物的力量就会削弱很多。

在以北京话为主的影视作品中,《我爱我家》就是这样一部方言运用到位的佳作。

提到《我爱我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宋丹丹饰演的和平女士。和平女士的人设是出身于曲艺世家的大鼓演员。这部戏拍摄于九十年代,和平女士已经是剧团演员。但在旧社会,曲艺艺人在艺人里属于底层,文化素质不高。于是在剧中,和平母亲的北京腔是最贫民口音的,其特点为有说话闭口音多,也就是我前几天在微博上说的“说话不张嘴”。

和平母亲有一句很著名的台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母们母们母们!”母们是典型北京下层贫民口音标志之一,实际上高级一点的地方,也是清清楚楚地说“我们”的。比如居委会的于大妈,就是典型北京普通市民的口音:绵软,放松,透着一股亲热劲儿。因为是居委会的干事,所以用词也要讲究一点,不会像和平妈妈那么胡同腔。

和平女士的丈夫贾志国也是标准的北京话,但他的北京方言显然与和平女士截然不同。贾志国是副处级干部,他说话字清晰,中速,有明显的北京音,偶用土语,是明显的北京籍机关干部特点。如果大家注意观察,会发现贾志国连儿化音的使用频率都不是很高。因为只是副处级干部,所以贾志国的官腔里没有报告腔,只是一种“区别于群众”的体面感。

与贾志国的口音形成对比是他的弟弟贾志新。贾志新的人设是北京混子,每天无所事事,有时候折腾点小买卖,后来还下海去了海南。贾志新说话就慵懒的多,经常有拖腔和吞音,是一种介乎胡同串子和小痞子之间的口音。最精彩的是,当贾志新南下之后,他说话时经常带了一点南方口音,像足了那时候北京第一批倒爷。

妹妹贾晓凡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后来又去美国留学,属于新时代的优等生。她的口音和两个哥哥就又不同。贾晓凡的京腔已经比较淡,基本上一直都使用带北京口音的普通话,也很少用土语。

贾圆圆这个角色大约是北京最典型的小女孩了,相貌可爱但并不是美人,长得有点机灵,微胖。符合老北京人喜欢胖乎乎的女儿的审美观。圆圆的北京话带着北京三好学生的范儿,字正腔圆,吐字清晰,经常和爷爷一老一小使用书面语和高级词汇进行对话。

傅明老人的人设大约是局级干部,算是高干,但在高干里又属于入门级,何况还退了休,影响力又下降一层。如同一切留恋官场的老干部一样,傅明老人总是一口官腔,拖着尾音,使用着大量冠冕堂皇,仿佛摘自人民日报的词汇,仿佛随时在为下属做报告,搞思想工作。

剧中傅明老人的老相识兼对头,英若诚饰演的老胡人设是留学美国的上一代海归。老胡的北京口音就带有明显的旧社会上流社会色彩:有轻微的关外味。因为满清皇上一家是从东北来的,所以满族人的北京话略带关外口音。溥仪的影像资料中,他的口音就是北京话带关外音。

蔡明饰演的艳红,贾志新的发小,则是胡同大妞的代表人物。小时候和男孩子一起疯疯癫癫,外号老玉米。但大了以后自有一股野蛮生长的魅力,自己开咖啡店折腾人生倒也活得洒脱。艳红说话口音有点赖,又有点垮,符合她小市民普通人家女儿的口气。与女大学生贾晓凡的口音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爱我家》之所以经典,与其人物优秀细腻的塑造能力是分不开的。而在人物塑造中,每个人的口音都非常到位,让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很多喜剧会刻意使用浓重的方言,让人物显得可笑,如《武林外史》。这种喜剧手法类似于相声中的“倒口”,属于较为表面化的做法。而《我爱我家》口音的呈现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是较为高级的戏剧表现手法。

需要说明的是,剧中很多演员都极为出色敬业,他们的口音都是演技的一部分,因拿捏准确而活灵活现。比如宋丹丹在生活中,并不是和平女士那样的口音。而和平母亲韩影女士虽然确实是曲艺演员出身,在《渴望》中饰演刘慧芳的母亲时,就完全没有和平妈妈那一嘴的垮腔调。

剧中有一集是贾圆圆追星,喜欢上了张国荣。和平指着张国荣的海报对贾志国说:“快瞧瞧吧,你闺女爱上这个人啦!”贾志国推着眼镜仔细端详海报上的张国荣后,说:“长得还不错么,就是年纪大了点。”

有趣的是,影片《霸王别姬》也是93年拍摄,与《我爱我家》属于同时期作品。贾志国的饰演者杨立新在霸王别姬中担任张国荣的配音,大家可以听一听,虽然听得出是杨立新的声线,也依然是京腔,但和贾志国的说法方式,又完全不同了。

在情景喜剧这个领域内,《我爱我家》虽然是二三十年前的作品了,但其在细节和艺术上达到的高度,迄今为止还后无来者。毕竟一部好的作品要云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经典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4 ) 快二十年了,那一家人,还好吗?

      今年是2013年,傅老要是健在的话,已经86高龄,这位老革命是“旧社会吃过糠,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负过伤,抗美援朝渡过江”,当然是带有夸大的成分,朝鲜战场那会儿老傅应该是没参加,但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是事实。纵观这位老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壮阔的一生,1927年出生,17岁参加抗、日,随后又参加内战,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又经历了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晚年退休后和大部分老干部一样,在家安度晚年,傅老身上既有老一辈长者严肃认真的一面,又有老顽童的一面。在50年前的初恋女友文怡找他要批文的时候,他进行了极为复杂的思想斗争,最后宁可让文怡恨他一辈子,也不愿意利用职务以权谋私,算是体现了一个老干部的高风亮节。社区竞选健康老人,老傅因为戒烟的事儿装疯卖傻让人忍俊不禁,志国夫妻俩出差时,这位60多岁的爷爷又跟10多岁的小孙女较上了劲儿,因为觉得志国一家不关心自己,他又独自在家玩起了儿童玩具,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爱跟老胡打打嘴仗,怎么看都是个老顽童形象。不过傅老身上也带有一定的官、僚、主、义,喜欢搞面子工程(大兴土木搞房屋装修,未经大家允许就招来好几拨包工队,弄得鸡飞狗跳,最后志新拿着饭勺一个打七个才把他们赶跑),爱听奉承话(被车子撞伤了后,被几个肇事者轮番拍马屁拍得飘飘然,最后连赔款也不要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贪大求洋,好大喜功”。这位性格特征鲜明,集正气凛然的老同志和搞笑搞怪的邻家大爷形象于一身的老人是《我家》灵魂人物。多年以后的《圆圆》里,中年发福的志新用略沙哑的声音跟圆圆说:爷爷已经不在了,想对你好也没那份力啊。听到这句话时,不禁鼻子一酸。还好圆圆家已经重新装修了,如果还是二十年前那个布局,看到老傅经常坐的那个沙发空荡荡的,我一定会忍不住流泪的。没有了傅老,这家就好像少了灵魂一样。斯人已去,只能在此缅怀一下故人,愿傅老(及扮演者)在天堂一切都好。

    今年,1950年代初出生的志国61岁了,和平也快年近花甲了,这对共和国下成长的一代,从解放初期“祖国的花朵”到文、革时候相知相爱,经历了改革开放,生下了圆圆这个80后独生子女,目睹了90年代初经商下海大潮,也遭遇了单位倒闭下岗在家的困境,依然是相濡以沫,算是一对典型的中国式夫妻了。志国因为看到当年的发小一个个升官发财、名利双收,心里很不平衡,也曾想辞掉工作另谋出路,在经历了搞绘画将白纸涂成了黑纸、做根雕将树根劈成了柴禾、卖包子让大家避之唯恐不及之后,终于看明白了一些事情,不再好高骛远,安心做回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和平呢,因为一次机遇跟一些大腕儿演员同台演出,沾了他们的光,也开始自我感觉良好,琢磨着自己独立走穴搞场演出,结果在经历了惨淡的票房纪录后亏损了两万块,让一家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这些事情反映了那个年代下很多小人物不安于现状,想逆袭而又无望的经历。虽然在《圆圆》里,志国当上了局长,和平成了知名演员,但总觉得这是为了配合和谐小康的主旋律而给设的剧情,有点狗尾续貂的意思。我心中的志国依然是那个穷酸却又有点清高的上班族形象,和平依然是那个没见过啥世面却善良有时还爱贫嘴的大鼓演员,这些小人物所具备的本质才能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大时代作背景、小人物来演绎,这就是《我家》的独特之处。
        
    今年,1963年出生的志新50岁了,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这位曾经吊儿郎当、袜子上破洞懒得补的年轻人,算是那个年代较早下海的一帮人。做生意的人三朝富、五朝穷,失意时,他被志国夫妇挤兑,说他“文不能测字,武不能卖拳”,得意时,他带着一家子花5000块吃了一顿大餐,让志国夫妇羡慕嫉妒恨。虽然做生意也没赚啥钱,生活总是起起落落,但比起中规中矩的志国,他的生活要精彩得多,尽管“待业在家三年”却依然“花钱如海”,志国拎个人造革的皮包去上班的时候,他也许一身西装革履,头发梳得锃亮,装模作样做起了皮包公司的“假总经理”,当志国夫妇晚上没啥活动只能看电视的时候,他也许在跟胡三儿在“玩拱猪”,当志国周末在家写就职报告的时候,他也许跟溜达姑娘在约会,也许跟艳红在打情骂俏...不过,尽管生活上比志国精彩,但是感情上却遭受了不少挫折。尽管跟艳红青梅竹马,彼此心里也都有那么点意思,可是俩人都不愿意说出来,而且还喜欢对着干,成了一对欢喜冤家。志新谈了各种类型(猪马羊猴鱼)的女青年,都被艳红一一搅局或吓跑,好不容易勾搭上一个溜达姑娘,又是个犯罪分子。看上了富有江南气息、小家碧玉的小晴表妹吧,却又牵出一个不愿意接受的真相。另一头,艳红对风流倜傥的阿文一见钟情,随即双飞去了海南,这一下让志新觉得心里被掏空了一样。实际上,对于志新,我一直比较关注他的个人问题,如今年过半百的志新,是否还是单身一人呢?最后是跟张总结为秦晋,还是跟艳红再续前缘,从头再来?--恐怕只有茶餐厅里的那个西装革履的中年贾总自己知道了。

    今年,70后的小凡也44岁左右了,那个曾经青春靓丽的90年代女大学生,那个曾经对自己导师产生懵懂情怀的美丽少女,如今应该是一位美丽依旧又不乏知性的美籍华人女性了吧。我大概能想象出,在美国的别墅里,小凡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儿女们在草坪上玩耍的场景;或是周末跟先生一起开车前往百老汇看歌剧的情景;抑或夫妻俩在学校里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孩子参加橄榄球比赛的场面。一直觉得,小凡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是比较适合生活在国外,换做家里其他人都不适合。根正苗红的老傅自不必说,志国和平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男女,加上深受傅家的革、命思想影响,也许对国外生活存在一定的向往,却又有很多的顾虑,志新身上特有的市井味儿和老北京气息,注定剧情只能安排他创业,不可能安排他出国。只有小凡,那个年代具有新潮思想的大学生,敢想敢做,敢于面对面跟固执的老傅叫板,大胆说出自己要去美国的想法,并在志国和孟老师的帮助下争取到出国的机会,尽管当年说“一定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不过还是被老傅给不幸言中:“放你出去,你还回得来吗?”“美国那是什么地方?凶杀贩*毒,卖银漂昌,一贯的歧视有色人种,白天让我们戴着手铐脚链,晚上还把我们关在汤姆叔叔的小屋里...”可惜老革命老傅口中那洪水猛兽一般的美帝国实在吸引力太大,不仅是对门“假洋鬼子”老胡年轻时留学的地方,也是他姐姐贾淑芬跟随国、民、档丈夫晚年定居的地方,至今依然吸引着不少中国人移民到那里。

    今年,80后的圆圆31岁了,已经步入而立之年,应该已经结婚有了孩子。就像那个曾经套着红袖箍爱管闲事而今满脸皱纹的余奶奶回到杨柳北里说的那句话一样,“圆圆长大了,出息了,可惜老傅同志看不到了”。其实自己也是个80后,圆圆的生活似乎是所有80后的缩影,小时候也爱顽皮捣蛋,但总归是中规中矩的一代,那一代开始大多是独生子女,曾被父母老师们称为“小皇帝、小公主”,“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主人”,“未来四化建设的接班人”,那一代人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毕业,开始踏上社会,然后一个特殊的现象出现了:这是两极分化的一代人,一部分80后已经早早婚嫁生子,孩子都已经上学了。另一部分80后依然单身,90后结婚了他们依旧单身,00后开始恋爱了他们照样单身。也许是物质原因,也许是观念原因,这些人一直单着,于是当年小张口中的“大龄男女青年的个人问题”演变成了“剩男剩女”这个社会问题。圆圆自然是不属于后面那部分人,也不必担心这些问题。和很多80后一样,放下了当年想当航海家、科学家的雄心壮志,全身心投入了到事业和家庭中。白天为事业拼搏,晚上在家理享受天伦,平凡而幸福,这也是很多80后向往的生活。
        
    时间总会流淌,人生总会有聚散离合,那个客厅里不可能永远会有那么一家人坐在那里温馨地看电视。一晃快二十年了,那一家子,你们还好吗?

 5 ) 我爱我家经典台词

《健康老人》那集 一家人都在劝老傅戒烟时,老傅(很为难的):“唉呀~~~~~这个问题就要慎重了,你们知道,我17岁就参加了革命,在严酷的对敌斗争中学会了抽烟。那时侯的条件都很恶劣,经常连饭都吃不饱,搞烟就更困难了,真可以说是少年壮志无烟抽啊。” 志新:“那您把烟戒了不就得了”? 老傅:“(得意的笑了)怎么?向困难低头吗?不,我们是用特殊材料制出来的人就能够抽用特殊材料制出来的烟,这么说吧,凡是点燃能够冒烟的,除了导火索以外我都抽过”。 (老傅戒烟时回忆起困难时期的烟草) 老傅:香烟质量是差一点,人称“紧嘬牌”,必须“背着风,就着灯,儿子叫爸不敢应”——可也聊胜于无嘛! (和平走穴尝到甜头,回家以后) 圆圆:妈!今天演出都谁去了?全是大腕儿吧? 和平:也没什么,也就是阿敏阿玉阿英,阿东阿欢阿庆,还有说相声的阿昆阿巩阿文,演小品的阿宏阿山阿丹,唱大鼓最大的腕儿就数我啦!(喝水)怎么这么烫?再给我兑点儿凉的! 圆圆:妈!您现在跟他们……都认识啦? 和平:反正他们让我签名儿我都给他们签了,我这人从来不爱摆架子,特别是跟阿巩一块儿说相声那阿群还集邮,弄了二十多个首日封让我给签,累得我腰酸手疼! (歹徒行凶,志国被吓倒,警察来取证,一一调查) 傅明:案情是严重地,啊,性质是恶劣地!究竟恶劣到什么程度,我没有深入调查,也不好随便定性。 男警:我……这个……我们不是请您给案子定性,那、那是法院的事儿。 傅明:哦对对对对,总而言之啊,在光天化日之下,啊,发生这起持刀伤人的案件…… 男警:老、老同志,案件发生的时间是晚上。 傅明:哦……对,是晚上;晚上,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不管白天晚上,都要遵纪守法。啊,不要以为是晚上,就可以随便杀人哪!啊,同志,我这个话说得对不对呀? 男警:对对,您这话没错;不过……说不说都成。 —— 傅明(退休前要转任妇联主任):我刚进去就见个女工,跟办公室几个人嘀嘀咕,嘀嘀咕,我让她有话摆到桌面上说,她说这话不让我听,只能说给妇联同志她们娘家人听……什么娘家婆家,都是一统天下一家人嘛! 后来说是她丈夫打她,胸口抓得青一道紫一道,“要不是您这儿坐着个大老爷们儿不方便,俺就脱下来让您瞧瞧……” 妇联那几个女的说话也是欠妥,“没事儿的大姐,老傅咱副局长也不是外人……”你们猜那女工怎么说?“别说是副局长,就是副总理俺们也不能随便让他瞧!”你说你那个鬼样子嘛!哪个副总理愿意瞧你呀! (圆圆有一次也在背地数落志新) 圆圆:我二叔啊,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如果还有比躺着更舒服的姿势,我估计她也不躺着了! 志新说:“二混子!” 葛优说:“你怎么知道我笔名!” —— (葛优演的骗子春生正赶上吃饺子,自己进了厨房,马上又出来了) 春生:大姐,我这样吃心里不塌实。 和平:有什么不塌实的,别客气,你就吃吧。 春生:不是客气,您这儿有醋吗? —— 有一集里,老傅被自行车撞了,刘大妈回来报信“我今儿早上去菜市场买猪肉,我听说那早上的猪肉是新宰的,可我还没到宰猪的地方呢就听见你爸叫唤了” 有一集和平失忆,刘大妈形容和平口吐白沫“志国,你见过那刚上岸的河螃蟹吗?” —— 贾志国冒充心理医生,结果来了个具丑无比的老姑娘 她进门就说“我就不明白了,你说,这人要是长的好看了,生活,它怎么就那么难呢!” 贾志国说:“别人的事儿那您就别操心了” —— 《就职演说》一集,贾志国给家人念就职演说词: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今天我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忆往昔、看今朝、想将来”,“满圆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祖国跨上千里马,改革春风扑面来”,“问取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和平:你来吧,我走了 ! —— 《死去活来》那集,和平死过去以后,家人为她写的挽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为有牺牲多壮志,你用真情换此生”~

 6 ) 无法超越的经典

回忆系列。当年说全民观看不为过吧。每天期待着新的一集,至今所有主要演员历历在目,后来看到他们演的别的剧,都很难摆脱当年的形象。
    主要演员都是话剧功底,台词、舞台表演都极具功力,客串的明星大腕之多,经常带来惊喜。葛优客串的那两集,现在还出表情包。
    反映的社会现实也特别贴近实际,金句频出,两三集反应一个社会问题,有尖锐的,有温情的,还满满正能量。编剧也是大手。
    后来的情景喜剧,已无法超越。

 短评

望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母们母们母们!

7分钟前
  • 普通美
  • 还行

这一家子人就是陪着我成长的一家人,有感情。

8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他们有老友记,他们有请回答1988,我们有我爱我家。

9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大陆情景喜剧的最高峰,120集遭遇大量的意外却仍然坚持下来。英达英诺诚父子最广为流传和受好评的作品,可惜收尾偏弱

14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100星

1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中国最好的情景喜剧

21分钟前
  • 自燃,风月同天
  • 力荐

那时他俩还在一起~

2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很小很小的时候电视总播这个

29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从《我爱我家》到《爱情公寓》,这是个怎样的倒退过程啊???

31分钟前
  • 力荐

确实一看就巨想家

32分钟前
  • 晚晚
  • 力荐

你是我记忆中忘不了的温存 你是我一生都解不开的疑问

33分钟前
  • 南桥下午睡
  • 力荐

我说我看过会不会暴露年龄。。。

38分钟前
  • shield
  • 还行

最好的情景喜剧。可惜文兴宇老爷爷已经去了。

40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力荐

很早的喜剧电视剧,宋丹丹演技真好,特别是喜剧演得自然流畅!

42分钟前
  • 婷婷爱八卦
  • 推荐

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光阴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

43分钟前
  • 少数豪
  • 力荐

比内什么家有儿女档次高多了 起码嘎们的笑声都是真心的 八是配音!

47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有多少星打多少星

51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力荐

欣赏不了大多数情景喜剧,这个东西我没刻意看过,但是在各个地方被动的看过,简直是我最讨厌的背景了..其他所有被我评低分的情景喜剧理由同.

55分钟前
  • 球宝宝
  • 较差

伴随我成长

57分钟前
  • 器官坏死
  • 还行

这就是我的圣经,思想启蒙之作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