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都行2009

HD

主演:拉里·戴维,派翠西娅·克拉克森,亨利·卡维尔,埃文·蕾切尔·伍德,莱勒·坎诺斯,亚当·布鲁克斯,迈克尔·麦基恩,克利福德·李·迪克森,尤隆达·罗斯,卡罗琳·麦柯米克,萨曼莎·比,康勒斯·希尔,马西娅·德波尼斯,小约翰·加拉赫,薇拉·卡思雷尔,妮可·帕翠克,奥莱克·克鲁帕,小艾德·博格里,克里斯托弗·埃文·韦尔奇,杰西卡·赫特,琳赛·米歇尔·纳德,阿曼德·舒尔茨,史蒂夫·安托努奇,Dan Burkarth,阿曼达·瑞,昆西·罗丝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1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2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3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4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5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6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13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14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15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16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17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18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19怎样都行200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怎样都行200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芝加哥大学毕业的物理学家鲍里斯(拉里•戴维 Larry David 饰)自认天才,对世界及人性均极度悲观,在莫名其妙与妻子分手后跳楼自杀未遂,辞去工作搬到纽约曼哈顿城中,靠教小孩象棋为生。某晚在家门口发现了从密西西比州离家出走的天真少女美乐蒂(埃文•雷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饰)。美乐蒂请求鲍里斯收留,极不情愿的鲍里斯只答应让她暂住一晚,却没想到美乐蒂不仅对他的天才极度尊敬,在同龄朋友面前大加赞扬,并对自己渐生爱意。尽管有着四十多岁的年龄差异,二人仍决定结婚。不久美乐蒂的母亲玛丽埃塔(帕特里西娅•克拉克森 Patricia Clarkson 饰)被丈夫抛弃后从密西西比来访,与鲍里斯的朋友凯文(亚当•布鲁克斯  Adam Brooks 饰)一见钟情。凯文帮助玛丽埃塔成为了摄影师,但对鲍里斯不满的玛丽埃塔却想尽办法拆散他与美乐蒂……我恨你的十件事1999最佳爱情国语中国合伙人2德州巴黎303月球2023黄金花(粤语版)红楼梦1944就这样 第二季极品老妈第二季别跟狗较劲萨布丽娜的惊心冒险第一季蜡笔小新:风起云涌!我的宇宙公主沙滩兄弟贱男特警武动乾坤 精华版伶工学社亲爱的试用期女友性福演算法第一季阿拉姜色占据昔日英雄黑海夺金国语汉江刑警底特律记忆提取蓝色霹雳火编剧工坊吸血莱恩繁花 普通话特别有种:特警使命奥莉维娅重生2015亲爱的,我把孩子放大了新乌龙山剿匪记星际迷航:发现号 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怎样都行,何必追求永恒

所谓的一见钟情的婚姻,无关乎年龄家庭教育背景的爱情,都不过是人类思想成熟过程中为婚姻为爱情标榜出的理想的模样罢了。

所以时光荏苒,感情会淡,关系中的两人也可能不再和从前一样离不开对方。人们开始相互嫌弃伤害攻击,将一切怪罪于婚姻爱情。

却不知,错的既不在婚姻也不再你我。变化的世界承载着变化的你我,情感本不该一成不变,哪里谈论的了永恒与对错呢。

Melodie找到了绅士帅气的Randy离开了高智商却时刻碎碎念的Boris,Marietta从并不幸福的“完美妻子”摇身一变成了放纵爱情与两个男人同居的“艺术家”,John和与观众对话的Boris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看似是大团圆好结局?当下的这一刻,一定是的。可未来,又有谁知道呢?

所以说, ‘whatever works’ only works at the very moment, nothing lasts forever.

But why do we even need to think about ‘forever’? We all will vanish one day anyway. Seize the day, treasure every moment, then just live the life to the fullest.

 2 ) 如何识别一个潜在的国际化愤渣

首先,为什么要强调“国际化”呢,因为“愤”也跟诸如某权,某主一样,在中国就有了和谐高雅的特色,跟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以美帝国主义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发达国家——都不一样,是以有中国特色的“愤青”不在此列。

其次何谓“愤”,就是“愤世嫉俗”的简称,对于“愤”一般英语里必须会用到两个形容词:cynical和sarcastic,简单的说就是看啥都不顺眼,外加嘴还特别的贱,比如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愤”Mr.Darcy(顺便说C.Firth本人也是个愤)

最后“愤”也有一个成长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一般分为“愤青”(再次特别注明:有中国特色的不在此列),“愤中”和最高级别的“愤渣”。本片中Larry David饰演的Boris就是一个典型的愤渣。

“ 愤”注定了是跟美好的中产阶级生活格格不入的,他们往往BS且不擅长社交(这里用“且”是因为BS与“不擅长”之间有因果、果因、并列等等几种关系,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连词表示,以下同),不在乎且没有积蓄,对以婚姻为联系的家庭体制乃至建立在此之上的社会体制嗤之以鼻且往往会孤独终老,自以为比别人都聪明都透彻且对其他人类带有从怜悯到鄙夷到仇视等等的“俯视”感。

所以很明显,“愤”不是一天变成的。“愤青”和“愤中”还有可能脱“愤”,“愤渣”则是“赤(果果的)愤”,世界上八成心智健康的女/男性都不会想要这样一个伴侣,可是“愤渣”也不全是由“愤青”的老年进级版组成的,那要如何来识别一个潜在的“愤渣”呢?

第一、潜在愤渣必然声称伊喜欢贝多芬和舒伯特。这里要注意两点:是“声称”还有是“和”。伊是不是真的喜欢不重要,伊只要作过此种坚定的表示就足够了。是否讨厌肖邦和莫扎特是因人而异的,但喜欢贝多芬和舒伯特必须缺一不可。贝多芬中又以喜欢五号和九号的居多(喜欢七号的一般是小资或者文青),舒伯特则必然是“鳟鱼”和“死亡与少女”(个人强烈推荐)

第二、潜在的愤渣一般不看电视节目,甚至家里没有电视机,并且强烈bs喜爱看电视节目的人。即使他们有电视机也不会是很好的设置,往往只用来看古早的文艺片——注意必须是“文艺片”,或者discovery和“国家地理”,而且后两者通常会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一边号称他们在欺骗观众。

第三、潜在的愤渣通常爱看哲学类书籍,但对经院哲学不怎么感兴趣,甚至强烈bs之。伊拉一定都读过以下这几本书:《资本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纯粹理性批判》和《存在与虚无》(近期的可能还会喜欢《结构与符号》之类的)。伊拉对宗教有一定的了解,但必然是坚定的无神论者,bs所有虔诚的信徒,觉得这是智商低的体现,并且希望“帮助”他们摆脱迷信。

第四、潜在的愤渣喜欢发表“阴谋论”和“性本恶论”。厌恶一切的社交活动,尤其是有着装code的舞会。不喜欢参加户外运动,尤其是有对抗性的团体运动。而且伊拉往往讨厌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画作。同理也讨厌流行音乐,尤其是电子舞曲。伊拉会喜欢蒙克的《呐喊》,重摇滚,还有某些经典的电影配乐。

如果满足以上所有条件,而那个人又正巧是你在考虑的结婚对象的话,那么请三思,伊很有可能在结婚二十年后突然有一条从窗户跳出去自杀——当然是未遂,然后不计一切代价地跟你离婚,那么你“找个老伴好过冬”的计划就必然会落空。

其实吧,据某个专业机构的统计说现在法国的离婚率维持在1/2,美国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成以上,中国大陆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曾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的80后升到正午婚姻的破碎率步步高升有希望在五年内实现翻一番在十年内赶英超美。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会喜欢问“现代人是怎么了”,不过作为一个曾经的有中国特色的“愤青”,我的习惯则是问“是不是现行的婚姻制度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了?共产共妻也许正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也说不定呢”。

圣经里有亚当和夏娃,所以西方人始终坚持一夫一妻制,包括太阳王同学这样可以拉去实验室研究一下生殖能力的种马级品种也只能养情妇,别说皇帝了,就是连中国当时富贵一点的乡绅都赶不上。其实如果真的去研究一下中西方婚姻体制的不同的话,我相信是跟优生学有关的,还是那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使用这样的婚姻体制,西方使用那样的婚姻体制,同样把耶和华当成神的穆斯林和摩门教至今保持着一夫多妻的体制,都是跟自己的社会情况相联系,保持物种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繁衍所形成的社会习俗——或者叫做社会公约。可是时代如果一日千里的发展,是不是这个沿用了千年的习俗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既然那么多人无法维持传统的婚姻关系,那需要改变的也许并不是人,而是这种体制,人没有理由自己织个套子钻进去然后就不肯出来了。“可行的”才是“合理的”,“适应的”才是 “道德的”

Whatever works准确的译法是“怎么合适怎么来”,这是Boris的口头禅,意思就是不需要太过约束自己的需要而去适应社会的规则,因为那没有道理,社会的规则本来就是人类制定的,而且人类本身就是“堕落的物种”,自然制定出来的也是“狗屁规则”。一妻多夫也好,变心离婚也罢,活了一辈子才发现自己是gay也可以,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跟“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式生活做“合适”的事情有着“合适”的期许,这样起码自己的人生会快乐,自己过得会舒服,不会半夜里做梦叫着“可怕可怕”然后又跳窗去自杀。至于人家怎么看,人家怎么想,人家怎么说——嘛,用Boris的话说,那些人都是些头脑简单的蠢货,他们根本没有看到本质,所以不用搭理他们。

Woody Allen大概是美国最“话痨”的编剧了,是不是最“愤”的咱还不好说,但他对“性”啊“死”啊的话题显然有一种超常的兴趣,而且更明显的是:他显然觉得自己智商很高,看得很透彻。换则言之他一直是在“俯视”观众的。这其实没什么问题——如果是在三十年前的话,可是现在观众已经长大了,已经由“愤青”开始往“愤中”乃至“愤渣”发展了,他作为“愤渣”却没有更早的阶段可“愤”,再想要“俯视”未免就需要在底下垫个上标“看不见我”的箱子才可以。

笑点其实有,故事也不错,老实说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我看得蛮开心的。可是作为WA的电影来说,不能讲他退步了,应该是说如果想要一直“俯视”这个时代的话,你就要一直比时代走得远。现在已经不是七十年代了,虽然我知道美国还有不少虔诚的基督徒,但跟一个南部上来的女生讨论黑奴的问题那显然就跟我老爹想告诉我抗战当中真正重要的战役是一样的意思——该知道的我早知道了,他们的资讯和思维方式已经过时了,而他们以那种过时的方式来打量和定位年轻一辈的人这种做法就更过时。
Melody显然就是这种过时眼光下制造出来的角色,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所以想嫁给一个看起来很聪明的人——这显然是性解放之前才会有的想法,美国是否有这么封闭我不知道,但毕竟坐在电影院里啃爆米花的主要观众群还是像我这样小学时候就看到过麦姐的MV的人啊,如果要用Melody作为当成某种人群的“代表”的话,在这个时代恐怕是很难有观众会有共鸣了——我老妈都未必有这么委曲求全的想法。虽然像我这样上限是到Anthony Hopkins(就是大我四十多岁)的是比较极品,但对于婚姻中的年龄差距这种话题这几年实在观众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如果要搞另类的话女大男小可能还比较有效果。
至于伊老妈Marietta就当是和我妈一样大好了,那伊青春期的时候应该是七十年代,美国的七十年代在闹什么事mina都很了,所以我只能说WA的这个剧本,至少这几个人物设定肯定不是在本世纪完成的,不然就是他得了记忆功能性障碍。
Melody的爸爸反而要代表性强一点(除了那个宗教狂的症状之外),大概是男人几十年来都没什么改变的缘故吧,不过当他坐在酒吧里,突然跟一个男人搭上讪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下文了,所以这一段毫无惊喜可言,在后《断背山》时代,这个梗太旧了。
至于说到“三人行”(搞笑的是Mariette非要使用法语说这个词,搞到电影院里笑翻)甚至“一妻多夫制”是我不久前才跟人讨论过的问题,社会学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一妻多夫制既可以解决人口负担,又能够保证家庭的经济稳定,还可以防止家庭暴力(除非几个老公联手起来打老婆,不过考虑到雄性的竞争本性,这种可能性蛮低的),还可以协调男女比例(尤其是考虑到显性的gay比显性的les多四倍)从而减少光棍的数量降低犯罪率(暴力罪犯八成是男性,连环杀手基本上全是男的,而其犯罪原因有八成是因为“性”),是很值得考虑一下的。而“正视自己的性取向”是十年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吧,多少中年男一夜come out啊,这都已经不新鲜了。

所以这部是还蛮好笑的,但你就是说它是九十年代甚至是八十年代拍的我也会相信的——可是它偏偏讨论的是“时代问题”,就有些不搭调的感觉。Larry David演得很好,Henry Cavill很帅,里面出现过的电影插曲我都认得,以上。

 3 ) 『情深所至,男女消失,攻守当道』

1. 按柏拉图《盛宴》中阿里斯托芬的说法,远古神话世界有三种人:“古时候,世界不是有男和女,而是由男男、男女、女女构成的。就是说,一个人用的是今天两个人的材料。大家对此心满意足,相安无事地生活。岂料,神用利刃将所有人一劈两半,劈得利利索索。结果,世上只有男和女,为了寻找本应有的另一半,人们开始左顾右盼,惶惶不可终日。”

情深所至,一切回归神话,男女消失,攻守当道。


2. 《whatever works》里的鲍里斯也许深受此道,所以当20岁的少女埃文找上门来试图跨越四十岁的障碍携手前行的时候,鲍里斯怎么都行;所以当埃文的母亲找上门来被这对老夫少妻吓晕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迅雷之势和鲍里斯的两只老友一起幸福3P的时候,鲍里斯怎么都行;所以当埃文的老爸寻亲被3P雷晕之后嘴念着圣经去酒吧消愁却和一个男同搞上之后,鲍里斯怎么都行;所以当埃文厌烦了和天才生活一起一边自怨自艾一边为小三找伟哥一边无辜的去找鲍里斯坦诚的时候,鲍里斯怎么都行。


这个世界会好吗?鲍里斯在结尾给出了答案:“我刚好讨厌新年的庆典,每个人都渴望快乐,试图用一些可怜琐碎的方法去庆祝,庆祝什么?庆祝离坟墓又近了一步?那就是为什么我不能说太多。不管你可以获取或给予多少爱,不管你可以获取或提供多少幸福,每一种优雅的临时举措,怎么都行。还有不要自欺欺人,这一点都不取决于人类的聪明才智,比你聪明的要多,你大部分的生活靠的是运气。上帝,你知道你父亲的一个精子的几率吗?数十亿中的一个寻找一个卵子创造你?不要去想了,否则你就要恐慌了...


3. 经典攻守对白:

——你遇到别人了?
——嗯哼
——你想我们像你妈那样来个三人行?
——鲍里斯,当我们相遇时,我还非常年轻
——你仍然非常年轻
——但是,但是我长大了,我长大了很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
——是的,这是事实,我一直对你惊人的无知十分有耐心
——不管任何事情你仍然可以依靠我,我只是,我想我已经在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年纪了,我也,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你不需要说得很好
——我希望这样
——我完全能够理解,真的,这并没有违背我的信念,爱情的关系总是短暂的
——即使他们是对的,我也不认为这是真的,
——真的?你有自己的看法了?
——就如一对情侣,你知道,他们感情不是很深厚,但,生活虽然残酷,可我想去参与这个世界,我甚至想念人类,甚至是白痴和傻逼,因为我真不认为他们不好,我想他们只是害怕
——我认为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鲍里斯......
——我真的这样认为的,我是个见解深刻和敏感的对人类状态具有敏感把握的灵魂,不可避免的,你最终会对这种不相称感到厌倦,和伟大一起生活是不容易的,即便是智力正常的人
——你心烦了,我不指望你能理解,你怎么能?
——相信我,如果我能够理解量子理论,我当然能够理解精神指挥棒的思维过程
——鲍里斯......
——没关系
——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我真的预见了,宇宙都会有尽头,我们何尝不是呢?


4. 找着神用利刃劈之前的本应有的另一半,概率也许比你爸爸数十亿的精子找你妈妈的卵子还要小.

 4 ) Don't you just love Boris?


Here are those funny quotes from Whatever Works which I enjoyed:

Boris:
"oh, If only I brought that stork"
"oh, if only I purchase that house couple of years ago"
"oh, if only I had made a move on that woman"
like my mon said,"If my grandmother have a wheels, she'll be a trolley car,my mother didn't have wheels, she had varicose veins.


Boris:
'In America they have summer camps for everything. Rich kids, basketball camp, magic camp, tennis camp, movie director camp -- they should have a concentration camp. Two weeks mandatory for all kids growing up so that they could finally understand what the human race is capable of.'


Melodie:
 "Oh wait, I always carry some Viagra with me."
James:
" It's ok, I eat a lot of red meat"


Child's mom:
"did you throw a chessboard at him?"
Boris:
"i didn't throw it at him, i picked up the board and dumped pieces on his head."


Melodie's Dad:
"you're who?"
Boris:
"I'm her husband, you want to pass out here or go to the living room?"

Melodie's Dad:
"you said your mother was with someone?what does he like?"
Boris:
"he got four arms & two nose....."




I could only remember these after one take

please add your favorite line after this one~~~

 5 ) 我或许更愿意做这样一个老头

看完了这部电影,完全找不到感觉也理不清头绪,准备将它归为自己无法理解的老外的电影的行列来着,这时想起了豆瓣,身边越来越多人给我推荐的地方,上来找了半天,还是没有看到满意的影评,不过倒是启动了我的思考。
一头倒在床上,不知不觉开始想着自己最近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并开始总结。不时也换着想想刚才电影里的情节。
其实我似乎在现实里确实扮演过这个老头的角色,那时候我和我的前女友在一起,那时我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获得了许多认可和尊敬,我常常以此告诉她我是个天生的英雄人物;我常常用比较愤青的口吻告诉她现实的残酷,让她小心翼翼的生活;认识她的时候,我也那么一个人孤单的生活;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懂得一切,看明白了生活甚至看明白了人生;并常常把这些大道理说给她听。她也和里面的金发美女一样美丽;她也很爱听我发愤;她也觉得找到了生活的老师,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我变得更聪明;她离开我的时候也告诉我,她觉得她自己错过了很多,她不应该拥有这样的大学生活。
真是越想越像。
这些特点总结起来,可以用“愤青”这个词来形容,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愤青无非两种原因,第一,受到了伤害;第二,看到了这样的受到过伤害的人觉得他们行为很酷或觉得他们思想很酷,这种酷必定给自己带来些什么,于是模仿。
我是个巨蟹男,一直挺温的性格,而且看生活里的什么都觉得美好,为什么那两年我会那么愤青?是的,我受到了伤害。我从更之前的那段失败的感情里走不出来,即使已经过去了三年,我其实还是没有好起来。直到我遇见她,前面提到的我的前女友。
当时选择和她在一起,就好像电影里的老头,觉得只是一个意外,只是一个生活的不速之客,玩乐了之。但就像老头老赞美姑娘美丽一样,我其实也在意着她表现出来的所有东西。电影里漂亮的姑娘觉得老头潇洒可爱,只有这个老头和别人不一样。现实里我的她也是这样看待的。她有次对我说,我觉得你这两年活得真潇洒。她们看不到的,是光鲜外表下曾经受到的伤害。愤是一种保护,一种认为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人自我心灵保护的体现。
整部电影里,美丽姑娘的背叛的那一段是让我觉得很难受的。边看边心里在念叨,你怎么能这样你怎么能这样,早已知道情节将会如何发展,但还是一次次的期待那女孩潇洒的对那帅哥说:“滚!"谁知她说的是,我随身带着伟哥。老天,让年轻气盛的大帅哥吃伟哥?她想要怎样的fuck!
当影片进行到,知道如何选择轻松的人们都在享受快乐,而老头一个人在洗着手唱着祝自己生日快乐的画面的时候,我觉得我难受得想死掉。谁知这时老头就破窗跳楼了。
所以我的理解是,老头因为自己的妻子的背叛而受到伤害然后成了一个愤青,最终还是逃开了爱人逃开了他们的房子,逃开了一切自己孤独的生活。
而我的感慨是,你们可以选择跟谁上床,你们可以选择自己跟几个人上床,你们还可以选择跟异性还是同性上床,你们都可以理解成这是自我解放,这是发现真我,甚至是在寻求生活的救赎,因为你们确实很辛苦,你们生活得不容易,你们需要换着方法体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反正需要的是道德的,你们爱怎么说都行。我都接受,我都认可,我甚至都尊重你们,你们想在过年的时候到我家聚会都没问题。但是我坚持我的认为对的东西,即便是全世界都认为是错的种族主义。只要我觉得是对的,我就要坚持,我相信爱情,我渴望《一切为了她》里面的那种爱,我相信一定有一个女人会在我落下的时候用身体接住我,即使早知自己受到伤害也在所不惜。我相信这些你们觉得根本不值一提的甚至是狗屁的东西,这就是我,我始终要做我自己的,成了一个愤青的招人讨厌的没有任何情调的独自生活的老人也在所不惜。
与其那些看似获得了快乐的人,我或许更愿意做这样一个老头。

 6 ) 《怎样都行》的后现代生活简化指南

重新生活,当意义和现代同时终结

——《怎样都行》与后现代生活

文=空语因明

现代是个迷信进步的时代,也是科学横行的时代,以进步和科学的名义宣告了很多终结。宗教(基督教)应该终结,因为它是愚昧和疯狂的;哲学(形而上学)应该终结,因为它争论不休,让理论消磨着实践。从而,恰如“现代”所标示的,历史也应该在这里终结。无论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自由还是终结于共产主义的和谐,科学都是其中的轴心。

可是,“落后的”宗教和哲学试图冒用科学的名义,恰似异端试图冒用正统的名义。为了确保科学的正统性,科学哲学寻找标准,来区分真科学和伪科学。但是这更加导致现代科学取代神谕,成了更有力的新神谕,而科学家则成为现代巫师。对此,费耶阿本德用“怎样都行”的反标准来讽刺那些划界哲学家的过度自信。“怎样都行”——更确切地说是“行得通就行”——由此被贴上了后现代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标签。

这大致就是电影《怎样都行》的标题来源。观众可以把《怎样都行》看作后现代主义生活的简化指南。在这里,观众应该暂时抛开那些标签的诽谤——非理性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来看看导演伍迪·艾伦在这里展示的知识分子式的宽容——当然,如果不想摆脱动物直觉,把它看成知识分子式的狭隘也行。行得通就行。

1 “怎样都不行”——称作现代主义的精神疾病

《怎样都行》的主角是个物理学教授,有钱有家,有事业有文化。从动物性生存的层面来看,他生活得很顺利,他应该热爱生活。但是,他想去死。原因很明确:生活毫无意义。现代性让生活走向虚无。可以说,男主角之所以那么想,是因为他得了那种被称作现代主义的精神疾病。只不过,在世界层面,现代主义宣告的是神秘性和历史的终结,在个人层面,现代主义宣告的是人生的终结。

现代科学的内核是“反生命性的”,它让世界变成了机器,生存者也成了机器。或者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说法,现代科学以世界的祛魅为前提,又强化了这种祛魅——超然的神被终结了,也没有终极目标。一切屈服于物理学法则。生命只是假相,实质上只是物质的机械构成。物理学家在寻找物质的终极构成,很多人认为弦理论就能够给出解答。弦理论也是《怎样都行》中主角的研究主题。

无论物理学的终极理论是什么,人类的情感和感觉只是动物欲望的表现,终究看来只是基因机器的远端操作。“基因控制”的生物欲望,让人去追求快乐,为此忍受痛苦——结婚生育就是如此。

《怎样都行》里的老教授是这样说的:那种荒谬的舞艺(性行为),就像缝纫机一样,上上下下,上上下下。目的是什么呢?生育很多孩子吗?不停繁衍,究竟为了什么呢?……几千年前的古代人,古埃及人,古罗马人,玛雅人,就像我们一样走路回家。他们讨论该去哪里吃饭或者闲聊(比如在哪里买房了,吃什么更健康,怎么教育孩子),到现在有什么意义呢?毫无价值。但是当时他们认为那很重要。

现代工业基本上采用的是机械化的复制和销毁,来衡量经济的所谓发展。由结婚生育所营造出来的人生发展,在本质上也属于这种机械复制和毁灭过程。没有任何神秘,没有什么终极目标的世界就是如此。

《怎样都行》里的老教授说到:人人都夸夸其谈,充斥着错误信息。道德,科学,宗教,政治,体育,爱情,儿女,健康——各种健康检查——无论如何,总有一天会死。然后,愚蠢的下一代继续重复如此。…新闻充斥着恐惧,贪污,愚昧和贫穷,种族灭绝,全球变暖和恐怖主义… 对此你能如何呢?你看到苏丹发生的屠杀或者某个校车爆炸的新闻,你会说,“天啊!太恐怖了!”然后,继续看报纸。你无能为力。…

对现代科学和现代化进程的批评看起来并非单纯属于后现代的领悟,几百年前的浪漫主义已经做了类似的批评。只是到了现在,人们能更加直观地体会到那种“进步的反讽”。那个应许了文明进步的科学和现代化进程,在带来庞大希望的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恐惧。科学进步,人们现在终于有能力毁灭地球了——不止是通过战争,被诱导的自私消费也能导致地球的毁灭。作恶的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加显著了。

2 行却不行——对现代主义的诊断

《怎样都行》大致上是从围绕现代主义的简要诊断开始的。在电影开篇,男主角批评基督教信仰和共产乌托邦信仰,这类批评也适用于现代主义。

他说的意思是,基督教信仰和共产乌托邦信仰的基本表述,听起来都非常好。它们都主张人人平等,由人民来治理社会。但是它们都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认为人民基本上是正派的。这个前提是错误的,因为人类整体上是个失败的物种。

他的表述很简单,而且批评得就像是在夸耀一样。他不说那些信仰辜负了信徒的善意,而说信仰的善意被有缺陷的物种给辜负了。不过那个意思基本上是对的,同时可能也是错的。对错无谓,起码他的态度是有效的。

……和基督教信仰相似,现代主义的毛病就是乐观的专断,喜欢构造单向度的历史。似乎,勇士能够战胜恶魔,从此不再有恶魔。当初,基督教信仰也是以真理的名义,宣告要战胜其它恶魔。可是后来呢,它会成为恶魔。

与其说那些美好的设想把人类看得太正派了,不如说它们只看到了抽象的“正派”,或者说“抽象的善”,从而让实际上的不正派混入其中。按照建设性后现代批评的说法,现代科学主义的错误在于“误置具体性”。这个错误也是现代主义和那些美好设想所具有的。

现代科学对世界的认识采用的是“简化(还原)”的方式,得出抽象的和机械化的知识。但是,它却把抽象的图景当成完美的地图,期望以此来约束生活世界。结果呢,时间只是假相,意义还未开始,就已经终结了。

3 行得通就行——后现代主义生活原则

《怎样都行》,恰似这个标题标示的,目标不是展示现代主义的绝望,而是后现代主义生活的希望。男主角——那个物理学老教授——在这个电影里自杀了两次,第一次自杀之后,他遭遇了“传统”(或者说是“传统”的绝望),第二次自杀时,他遭遇了非科学的“迷信”。这些遭遇让他领悟到“行得通就行”的“后现代主义生活准则”。

第一次自杀之后,男主角陆续遭遇了来自密西西比州的一个保守派家庭的成员,基督教是这个家庭的信仰。这个家庭中的母亲不觉得文化有什么用处,就让女儿参加各种选美比赛,期待将来能够嫁给特朗普那样的富豪。这个母亲会认为,“堕胎相当于谋杀”。这是典型的保守派想法,最近,保守派还通过了禁止堕胎的法案。对于这个保守派母亲而言,利用美貌去嫁给富豪,这样的人生规划看起来是相当合理的。可是女儿厌倦了这种安排,于是离家出走,来到纽约,落魄地遇到了男主角——那个悲观厌世的老男人。

然后,这个二十来岁的女青年坚持要嫁给那个六十来岁的老男人。原因,可以有不同角度来看,可以从言情的幻想来看——这是超然于年龄的单纯爱意;可以从世故的讽刺来看——这是那个啥,比如她被那些知识分子的扯淡给忽悠了。或者以本片的主题来看,这是两种人生观的绝望的相遇:传统的和现代的。

女青年的母亲在女儿离家出走,丈夫出轨之后,来到纽约找女儿。结果,她竟然发现,女儿不但没有嫁给类似特朗普那样的富豪,还嫁给了一个“观念怪异”的老男人。她也是够绝望的。不过,她很快就遇到了希望,从此过上了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的“艺术家式先锋生活”。

女青年的父亲想要与女青年的母亲复合,结果却发现,曾经保守的妻子,竟然过上了两男一女的“艺术家式先锋生活”。他也是够绝望的。不过,他很快就遇到了希望,竟然偶遇同性恋伴侣,从此过上了性取向改变的生活。

嫁给男主角的女青年,则遇到了年龄相仿的新伴侣。就这样,原本一个保守的家庭的三个成员,在短暂的绝望之后,“抛开偏见”,找到了自己从未想过的新生活。而且,这些似乎都行得通。

可是,男主角——那个厌世的老男人——却更加悲观了。他的“精神疾病”并没有被治疗,于是他再次自杀。这次跳楼的他,砸伤了路人,一个女性灵媒。他又没有死掉,而且更加幸运的是,他砸伤的路人有治疗他的“药方”。

正如之前陈述到的,现代主义的“虚无”之伤,在于祛魅,或对神秘性的抛弃。《怎样都行》的男主角就患有如此的“精神疾病”,从抽象的层面看,现代生活无非是古代生活的机械复制,而且生活之中也是由机械复制来驱动的。

如今,他遇到了以神秘性体验为职业的女人。为什么非要用现代科学的抽象去看待生活呢?它看起来挺实在,但却非常虚浮。现代科学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混杂了欲望的自私,以及很多偶然的因素。生活也是如此,所谓理性实际上并非充足的理性,也不会多么纯粹。

行得通就行,只要不伤害别人。这样的生活原则看起来相当简洁,但并非意味着意思就那么直白。歪斜的解释总可能会有的。要明确理解它,需要明白它被说出来的后现代语境,需要明白它对历史的领会。若非如此,那么它也会成为抽象的教条,成为被生物欲望所讽刺的标语。

 短评

我突然明白伍迪艾伦想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无论你怎么折腾,愤世嫉俗,你都拿生活没办法。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听凭命运安排,毕竟,怎么都行。

7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愤世嫉俗的犹太老年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结构化意淫。伍迪艾伦几十年如一日、毫无任何进化的萝莉情结。继中年危机后是老年焦虑,那些长篇大论、唠逼叨的人生感悟,似乎唯有在自动送上门来的各种花痴萝莉们的仰视下才能得以畅所欲言,而永无自信、亦无兴趣从心智成熟、阅历丰富的同龄女性那里获得认同。

10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就控這種IQ超高的臭屁老頭~

13分钟前
  • motongg
  • 推荐

Woody Allen高举旗帜,领导愤青,走向虚无。

17分钟前
  • ZCPlayer
  • 力荐

伍迪艾伦和杨振宁合体了。看到老男人搂着绝色的马子,真让人抓狂。人家才是萝莉控,我是什么嘛,呜呜呜,我是箩筐控。

22分钟前
  • 叶子风
  • 还行

开头boring了一些,然则后面着实欢乐。本片虽然是个老本子,但仍可看做是《午夜巴萨》主题的延续和变奏,密集吐槽。当然此片的自反很重要,所谓“打破第四面墙”。本片可获“noble prize best picture”,哈哈。如果我第一部伍迪艾伦看的是这部,我一定会爱死它的……

2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伍迪拍片无非就是把他那些个招牌元素重复100遍,只是每次都会用不同的路数排列组合,这次呢,全然是TBBT+love actually嘛,小高潮不断啊笑点冰冰冷。可是从bigger picture来看整部的节奏又很妥帖,笑翻打滚继而生出的许多唏嘘与感慨,最是叫人若有所思。

27分钟前
  • woodyallen
  • 推荐

世界是由无意义的盲目机会组成的。连宇宙都正在瓦解,我们怎会永不分离?

28分钟前
  • 亚比煞
  • 还行

哈。“你妈妈是女人么?”不得不说,这种老男人非常吸引我。

30分钟前
  • mixmilian
  • 推荐

Everyone is in the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through love, divorce, suicide and marriage with strange people. Whatever works.

31分钟前
  • 乔阿酥
  • 还行

越来越反感伍迪艾伦电影里那个自命不凡废话连篇的老头。这部电影更甚,没点无奈的自省,反倒拼了老命想教育观众。一个劲冲镜头作演讲,说的全是陈词滥调。伍迪艾伦电影里最有趣的是他的自嘲和自省,是手忙脚乱的细微触动,可惜这部电影是一次处心积虑的反击,意图太明显,而且自负得只剩下说教。

33分钟前
  • 艾弗砷
  • 较差

原来英语世界词汇这么多的……

38分钟前
  • 邹小樱
  • 力荐

胆小的人暗自神伤,懦弱的人牢骚满腹,NB的人敢对整个世界泄愤喷口水,这个人就是Woody Allen

41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女猪脚搔头弄姿,故作清纯,让人看了真难受。

43分钟前
  • 苏更生
  • 力荐

我要给五星!!!Woody再次用他独有的哲学观深深地讽刺了全宇宙中那最复杂的“爱情世界”,人们始终都不了解自己的爱情观终为哪般…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好像是两个伍迪·艾伦疯狂地争吵,最后却以炽热的舌吻终结,然后舔了舔嘴唇还装出一副不情愿的模样。

5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whatever woody allen's

51分钟前
  • noiseinside
  • 力荐

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嫁给了拥有诺贝尔级大脑的老头,你会发现自己有搞艺术和同时与两个男人睡觉的潜力,你会发现自己是个同性恋……去纽约吧……

56分钟前
  • 珊瑚
  • 推荐

爱情本就是一念之过,可以无责任地归咎于荷尔蒙的过激反应,难以持久又总是刻意在乎对错,年龄性别时间都是横贯其中的阻碍;可是也不要忘了,爱情也总是怀有过分的包容性,在质疑左右都有爱人相拥、“她”变成“他”的同时,也可以尽情沉醉于自杀未遂遇上真爱的今宵纵乐,不如豪赌一把,反正怎样都行。

57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1.生活不是理论,所以生活存在着许多的运气和偶然。2.人们过着世俗的人生,妥协、屈服、逃避等等都有源于对生活的恐惧和对自身天性懦弱的自知。3.畸恋、同性恋、3P恋、婚外恋什么“恋”都具备了。4.还是絮絮叨叨,笑死我了。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