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1983

HD

主演:安东尼奥·加德斯,劳拉·德尔·索尔,帕科·德·卢西亚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其它年份:198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卡门1983 剧照 NO.1卡门1983 剧照 NO.2卡门1983 剧照 NO.3卡门1983 剧照 NO.4卡门1983 剧照 NO.5卡门1983 剧照 NO.6卡门1983 剧照 NO.13卡门1983 剧照 NO.14卡门1983 剧照 NO.15卡门1983 剧照 NO.16卡门1983 剧照 NO.17卡门1983 剧照 NO.18卡门1983 剧照 NO.19卡门198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卡门198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舞蹈明星兼编导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加德斯 Antonio Gades饰)正在筹拍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名剧《卡门》。痴迷悲剧《卡门》的安东尼奥,一直在寻找女主角卡门的合适人选。直到一个也叫做卡门的女舞蹈演员卡门(劳拉·德尔·索尔 Laura del Sol饰)出现,安东尼奥立刻决定由她来担任女主角。安东尼奥被年轻性感的卡门身上独特的气质所深深吸引,费尽心血培养她成为真正优秀的“卡门”。在排练中他渐渐对卡门产生了欲罢不能的爱欲,然而自由奔放的卡门却不愿受到约束而爱上他人。爱与死的纠缠渐渐模糊了戏剧与现实的界限,两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由西班牙著名导演卡洛斯·绍拉执导的爱情歌剧电影《卡门》,与他导演的《血婚》、《魔恋》并称为弗拉明戈舞剧三部曲。本片荣获1984年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1983年第36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最佳外语片奖、最佳艺术贡献奖等多项大奖。儿子、孙子和种子向梦想奔跑3年辰班 极主夫老师从前有个笨蛋1915厨霸江湖狂奔蚂蚁非亲兄弟奔腾年代 第一季犴达罕新超人第一季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下)星之梦水长流小妖在人间杀人狂追梦2016荣誉谋杀邪密满屋:印度家族集体死亡案天堂岛疑云第三季铁血战士4光,光,光港湾 第二季冒牌大贼恋爱大作战呼叫助产士第十季我们的世界美式大餐:非裔美国人的饮食如何改变了美国 第一季梦醒血未停梦断影都八月桂花遍地开暴走财神安珀·布朗 第一季工作狂第二季跨跃彩虹爱在十字路口她很漂亮物极必反1998蓝天使1930苏联挽歌纯情漫画亚希2理智派生活浪漫风暴2021僵尸家族人蛇欲血战之与蛇共舞补偿

 长篇影评

 1 ) 自说自话——prenom carmen

   “当无辜者在一方,而罪人们在另一方时,这叫作什么?”
    “我不知道,小姐。”
    “动动脑筋,傻瓜。”
    “我不知道,小姐。”
    “如果人们将一切毁灭,一切都已失去,但太阳还在升起,空气仍旧清新……”

————
镜头停止,字幕上升,有人站起来,椅子作响,还有些人继续在黑黢黢的房间里傻坐着,发晕。
戈达尔的芳名卡门,放完时就是这付德行。撑完全场的寥寥无几,一头雾水,更多的中途退场,有意思的是都是男生,估计被那些个赤裸裸的长镜头吓的^^

我看完也晕了,被四重奏和火车、海浪搅晕了,回宿舍做懵懂状,直到躺在被窝里回味起来,才有种吃了橄榄或浓茶,后味无穷的感觉。于是越想越妙,恨不能坐起来吼一声,真他娘的好!

老神仙蛰伏了些年头回归人间的作品,改的梅里美名著,那种手法,好像真是从天上俯瞰人间那种无动于衷的漠然和凶恶(?)。说来我真喜欢他选的卡门,黑发那么浓,眉毛粗黑,斜飞入鬓,嘴唇和衣服一味的红,虽然没有我心中那个跳舞的红衣女郎妩媚,却有肃杀的味道,和这部片子的基调狂衬。男主角么——真遗憾,忘记了,就好像看小说没人看重唐何赛,和叫卡门的女人在一起,男人注定是一个朦胧的虚镜头。

片子乍看很乱,其实就像天神安排宿命一样,一切皆有征兆,一切皆是命定。咣铛作响的火车亮着灯互相交错,然后背道而驰;荒凉的礁石与徒劳的海浪,一下下的拍击,哗啦,哗啦,近乎黑色的水面一片破碎的白色泡沫,看,虚无,徒劳。四重奏无处不在——似乎是贝多芬那个号称最艰难的作品?我比较乐盲的,只记得以前看过评论,说贝多芬的音乐不一定悦耳,却符合审美,符合审美上体积上巨大的量与‘崇高’这一要求。那种音乐的美感在于一种挑战、征服,就像攀登高峰的感觉(……这么说倒有点像纳粹美学了,但诚实说纳粹的美感是很不错的,比如瓦格纳;又想起瑞芬舒丹,她不是以高山片崛起的么,果然……),反正落实到片里,拉琴的姑娘一直神色凝重。专业影评在音乐结构与影片结构上大作文章,那我就算了,看看别人的成果就够了。

唉总之我喜欢这片子,喜欢那股冷漠苍凉的调子,那些零碎的细节,那些冷静截绝的台词,回头看开头引的那段话,忽然想起梦浮桥的文——世界上最郁闷的书名是什么?——太阳依旧升起
冷漠呀,自己死去,世界依旧。轻于鸿毛,就是这样。

 2 ) 一场注定的爱情悲剧

1.间离效果

这个概念是由布莱希特创造的。传统的戏剧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沉浸其中,从而感同身受,理解角色的主观体验。追求戏剧性、制造幻觉。而间离效果是要让观众脱离戏剧,认识到一切不是现实,客观的去审视戏剧,追求陌生化、破坏幻觉。

影片最大的间离效果是通过突然切换到小提琴演奏以及海浪来实现的。在正戏冲突最激烈的同时,突然切换到小提琴演奏或者海浪,让观众意识到这是电影,从而从电影中脱离而出。当画面切回正戏,小提琴演奏有时还在继续,成为了背景音乐,起到烘托氛围和传达人物感情的作用。

第二个就是两场强劫的枪戏,第一场是抢银行,第二场是在酒店强劫富豪。第一场中的会计还在计算,看报纸的人还在看报纸,人物中弹会退出屏幕,保洁阿姨悠闲的清理血迹。第二场中修灯的工人依然修灯,侍者也不受干扰。他们好像独立于电影之外,知道这是一场电影。戈达尔通过这种方法提示观众,这是电影,不要入戏太深。

2.作者的独白

这是戈达尔政治传单电影时期之后,他已经阔别影坛已久的回归之作。他开始不理解这个世界,他觉得自己疯了,所以女主去找他的时候,他在精神病院,并自己问自己:我身在何处?

他对女主说:年轻人都有病,他们能记住所有事情,却把一切都忘记,他们都住在黑洞里。68年5月风暴已经过去多年,年轻人记得那段历史,却忘记了那段历史的意义。仿佛住在黑洞里,一切都被吞噬。

在餐馆是他说:主席说,要时刻记住数字,大家都忘记了主席,他是个好厨子,他喂活了整个中国。虽然时隔多年,当代年轻人已经将一切忘记,但是戈达尔依然记得茅主义,并歌颂着他的丰功伟绩。

接着他说:如今的年轻人都是垃圾,既没有发明香烟,又没有发明牛仔裤,一事无成。他们没有发明失业,因为不是他们自找的。相比于批判现代青年一事无成,不敢对这个社会发起反抗,更多的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青年的失业浪潮。

后面作为年轻人的约瑟夫和卡门回答了这句话:垃圾的不是我们,是这个世界。

戈达尔接着说:现代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创造了该死的经济,制造垃圾。典型的资本主义的目标,是生产最好的货品。现在这个世界,人毫无用处,机器却是万能的,机器开始生产没人需要的商品。戈达尔向我们阐释了现代社会危机的本质: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造成生产过剩,生产出众多人类不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变成了垃圾,便会污染环境。机械化的发展完成了人毫无用处,增加了失业率。

最后再酒店里,小提琴乐队对戈达尔说:我们从不演奏流行音乐,时代对于我们这种傻瓜来说是无情的。这是喜爱古典音乐的戈达尔对古典音乐的惋惜,以及对这个浮躁时代音乐走向通俗化的批判。

3.注定悲剧的爱情

从男主的角度:他作为警察在第一次女主抢银行时,将女主抓住,却因为女主的美丽爱上了她。

女主让男主绑上她,男主说:我绑住你才显得可疑。

女主:如果我爱上你,你愿意解开吗?

男主:那将是我被束缚住。

已经暗示了男主因为女主的美丽爱上了她,并且成为了他的一种束缚。

抓捕他的警察说:警察为社会,个人为梦想。作为警察,男主应该心系社会,将女主绳之以法。但男主却选择了作为个人去追逐梦想,女主就是他的梦想。

当女友克莱尔问他的时候,他回答说:奇怪的感觉,像魔咒一样,一股力量将我推向她,就像潮水涌向岸边无法抗拒。这是本能的力量,是情欲的力量。所以克莱尔安慰他:潮水也会褪去,我可以帮你。但是当卡门的红玫瑰送来时,他仍然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她身边。

最后卡门对他的控制逐渐加深,所以他觉得自己住进了监狱,他对卡门说:我终于明白监狱为什么被称作深渊了。

他想要反抗,想要加入强劫的队伍,想要摆脱卡门的控制。他对卡门说:他感到羞耻,身为女人的卡门冲锋陷阵,自己只能在酒店等待,对于身为男人的他是一种羞辱。卡门说他不是羞耻,是害怕,是对被卡门控制的害怕。

最后卡门要和他分手,他终于爆发了:如果你离开我,我就杀了你。

从卡门的角度:片头是卡门的独白:1.我虽然无知,但我也知道世界并非由无辜者掌握。这里的无辜者指被控制之人,而有罪者就是控制他人之人,这个世界是由控制他人之人掌握,换句话说就是男人。

2.如果可能,我便继续前行,我不是害怕,只是因为从来不能,也不知道如何投入其中。我还要赶路,再见。卡门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但她不知道如何做,因为从来没有人做过,但是她决定前行。

3.我是不应该名为卡门的女孩。说明本片的卡门不应该被理解为一个人名,而应该是敢于反抗的女孩的代称。

她对约瑟夫说:我一生中想要什么?想要人们看到女人和男人如何相处。不是对男人说什么,而是做什么。说明卡门想要用自己的一生去改变男人掌控一切的现状,不是只是嘴上功夫,而是身体力行,让世界看到原来女人可以这样和男人相处。

所以她在和约瑟夫相恋的时候,她会掌控一切。当约瑟夫感受到压力想要反抗时候,她提出拒绝,甚至和他分手。因为她不是强劫的策划者,如果约瑟夫加入强劫的队伍,便不再受她掌控。这也是她为什么对约瑟夫说:如果我爱上你,你的末日就到了。因为她的爱是强势的,是男性化的,会掌控他的一切。

最后两人倒在浴池外,卡门说:你让我恶心。约瑟夫说:你也是。这句话似乎让我想到了《随心所欲》最后男主对女主说的话。卡门说这句话是因为男人对她只有性欲,所以之后她说:男人为什么存在。约瑟夫这么说是因为卡门对她的掌控,让他感觉恶心。

卡门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拉提琴的美少女,男主的女友卡莱尔说:命运施展你的威力吧,我们并非自己的主宰,已经被决定的事,一定会发生。这句话由同样是女性的卡莱尔说出暗示着女性的命运是注定的,无论如何反抗,最终也不会改变。

最终卡门像其他戈达尔电影里的女主一样被约瑟夫杀死,变成了反抗这种命运的牺牲品。

有罪者在一边,无辜者在一边。无论男女,想要控制对方时,你就是有罪之人,你就现在了无辜者的对立面。

 3 ) 也可以不叫芳名卡门

看完很轻松,但看得不容易。像是吃完一整块带筋的牛排,卡在嗓子眼,没有水,这84分钟里,诱人的牛排让舌头分泌出大量的口水,到了最后一分钟,蓄势待发的口水连带着哽人的食物一起到了胃里。比喝了瀑布都畅快。

但一个朋友显然觉得这不是一部好理解的片子,看完就问我:“你看懂了吗?”在我看来,它就是一起抢劫、一起绑架、海、乐团、不漂亮的戈达尔、卡门的眼睛。片子搞得很花哨,所以没有很掏心掏肺的感动。它最有看头的地方不是爱情、不是讽刺。要说讽刺,那也是戈达尔本人对自己的那一小小调谑,让片子像“虚构的纪录片”。

最让人如此舒展的是欢乐的结局。准确来说,是答案。

“无辜者在一边,有罪者在另一边,这叫什么?一切都消失了,但太阳照常升起,人也还在呼吸,这叫什么?”

我,未经世事,认为,这叫“不幸”。

戈达尔,秃了头,认为,这叫“日出”。

这之前,我一直以为一部好的电影是不会给观众答案的,到这一刻我才意识到,一部好且狡猾的电影是不介意给观众答案的。“日出”这个答案不死,它不会推翻,不会在意料之中,不会破环你的答案,也不会让你停止思考。

其次,它对性爱部分的处理也延续了这种“给,但不给你第一时间想要的”的作风。色情片执着于器官与呻吟的放大,很多情色片也总是把过程拍得明明白白,没有意淫,只是满足了观众对“做”这个行为的好奇。意料之中,全都是意料之中,谁都猜得到两个裸体亲吻完的下一步。反倒是戈达尔的处理:用海潮去代替肉体抚摸。当温柔的浪迭起、落下、迭起,观众还在被上一组镜头的荷尔蒙所支配,恰到好处的岔开话题挠得人心痒,不忍对运动的海浪与岩石发情,觉得其中必有暧昧的隐喻。

音乐,音乐的使用方式是最先锋的。来得莫名其妙、来得又极富层次。一个场景可以由白噪马上切到交响,最后万籁俱寂,但感官上又极为统一。好像是戈达尔早已经录完了这85分钟的所有音乐,存进了收音机里,电影放映时再在荧幕后面调试、播放。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正缓缓扭动着按钮,伴随着有些迟钝的电波产生了一种精妙的质感。在卡点上并不精确,但却准确地在最有韵味时刻不紧不慢地出场。

“芳名卡门”,其实不像是在拍一个美人,也不止在拍一群年轻人。它既不个体化,也不群体化。它像是戈达尔的眼睛所及,像是站在那座海边房子里所望见的风景。很平静地看着大学生与乐队、爱人与浪潮。偶尔一阵风吹过,心里很舒服,写写脑子里幻想的故事,看一场夕阳。最后,在日出前把写下的故事拍成一部片子。空无一物、充满怪诞、风景很美,剩下的就是观众和生活的事儿了。

“要闭上眼,而不是睁开。”

 4 ) 我们都是卡门的裙下之臣

《芳名卡门》是戈达尔在八十年代的重返大银幕之作。获金狮奖。之前的时间他由于读到毛泽东理论而痴狂于政治。可谓法国极左分子,不是么?

回正题,这里我分几个问题来试图说说这部戈达尔备受争议的电影。

 

    一 戈达尔(也就是导演,作者)怎样在我们的观影过程中消失(或者他压根从头到尾就没想露脸,虽然他在片中实际性的露脸了。)

 

在演奏四重奏的画面中我们发现,构图具有随意性,失焦状态的人经常挡住焦点处的人。即使光线充足导演也没有考虑全景深,而是一实一虚,这里顺便提一下光,在演奏部分的拍摄导演倾向自然光,而在酒店内的那部分则由于窗户经常被窗帘挡住而不得不使用人工照明。还有那个俯拍镜头,四个正在演奏的人没有一个是完整出现在画面中的,甚至没有一个人的一个完整区域出现在画面中。我想这是创作者试图淡化摄影机在观众眼中的注意,这是导演不愿意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我们在看电影,他希望我们或许以为自己在回忆,或是自我想象,怎样都好,只是不要以为我们在看一出冒傻气排演出来的电影!戈达尔不仅仅从摄影以及用光方面将导演痕迹降到最低,在剪接上采用同样的思路。他绝不会平平稳稳按照我们绝大多数匠气十足的电影创作者那样按故事发展线索来剪,那样显得太人工化,他像是顺手拈来般捣鼓出了这么个东西。戈达尔的这个理念是新浪潮的重要标志,但也有很多很优秀的电影导演对此并不在意,现在一时能想到的有格林纳威(《绘图时的合约》)和大卫林奇(《穆赫兰道》)。他们的片子就特意突出了戏剧感。格林维纳的构图,简直好得不得了。林奇的《穆赫兰道》里则直接有场戏就拍摄一个剧院,女歌手拉开帷幕,讲到真实的话题。这些例子分明是在提醒观众,你在看的是我们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好好体会!

 

二 戈达尔怎样淡化故事情节与戏剧冲突。加强情绪与内涵的表达

 

两场枪战,无关人员依旧在做他们的本职工作,清洁工在清理血迹,修理工在修灯。似乎这极大的突然性冲击对他们毫无影响。这是为了不让这场枪战显得过分真实,从而使我们把握错误观影的方向。摄影机的机位选择也十分不寻常,导演似乎故意不让我们从我们想要看到的角度和视野来观察这样刺激性的场面。演员的表演则和摄影机持不同情绪,他们具有夸张,激动的表演:男女主角在酒店里疯狂追逐,在抢劫现场激情亲吻,互相用门窗撞击对方,在浴室粗暴交合(并未成功)。男女主角的身体接触传达出了他们之间紧张又不稳定的关系状况。 卡门的叔叔行为举止则更加怪异,他一个人在病房里神经质的拍打摆设,对护士出言不逊,拖鞋时将鞋扔到不同地方。这样做是为了强调出演员所饰演的人物之性格,这种手法我记得最清楚的要数安东尼奥尼在《放大》中塑造摄影师时对演员所做的要求。卡门叔叔这个角色在片中有着重要地位,但由于戏份不多,容易被忽略,于是也就忽略了解开这部电影深意的钥匙。他似乎是个布道者,救世者(他讲:现代人不会随心而为,我口讲我心。不管何时何地,经典永远让人着迷。年轻人真疯狂,他们好记性,却忘记一切。我们该闭上眼,而非睁开眼。现代的年轻人是窝囊废,没人发明牛仔裤或香烟,什么也没有。今时今日,无所不能的机器制造着我们不需要的产品,从原子弹到塑胶杯,没人需要原子弹和塑胶杯。美丽,是足以承受的恐惧之始。)他把自己一所公寓的租金付到了2000年,一个值得寻味的年份。顺便提一下,我们可以把戈达尔对演员表演的要求和布列松,塔可夫斯基对于演员的使用作对比。以此看出,优秀导演总有一套他自己的最佳表达途径,不同的审美原则却可以达到相同的共鸣,这便是艺术。

 

三 戈达尔怎样运用隐喻

 

片中多次出现海浪撞击礁石的画面,这是彻头彻尾的欲望在激荡。

卡门这个形象,似乎有种女权的味道。她控制着男主角,并使他最终以杀死她的方式来夺回不管是在爱情里还是在两个人的社会关系中应有的男性权力。

 

四 戈达尔怎样革新电影视听语言

大多数导演在处理一场环境较为复杂的戏时,会采用双机甚至是多机拍摄,在不会穿帮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的机位获取演员的表演,然后在剪辑时取各个不同机位不同时间的画面连为一个完成的时空逻辑。在本片中,戈达尔并没有这样做,他会把不同机位在相同时间内拍摄到的画面剪到一起,这样就有点重放的味道,类似范桑特《大象》的时空点重复。

片中有时声道会被剪掉。与影像不符的声音会突兀的插进来。比如在抢劫银行的影像中插入四重奏排练的声音。一段对话,也许只有几句是有声音的,琐碎的细节被删除。

戈达尔拒绝大量的煽情效果,他冷静,简练,创新。新浪潮十分伟大,一句话,颠覆传统。让我们能够看到百花齐放的电影,而不只是让人腻烦的那种片子。

   

戈达尔通过无与伦比的才华讲述了他的思想。狭义看,影片始终在展现男女在恋爱中的状况,他们幸福又痛苦,可以欢畅的做爱,也会哀叹世界上为什么要有男(女)人。女权的意思似乎也有,从导演对卡门的塑造以及她和男主角的对比可以看出。再从蔓布全篇的冷漠,厌世的基调来看,戈达尔也趁此机会对现代社会的弊病做了思考,并试图指出重生的道路。他亲自出镜扮演的导演,是一个被现代年轻人利用的牺牲对象,他以大量社会评论带出了自己警世,献世的身份。

    戈达尔不会忘记新浪潮,在电影最后黑屏时出现一行字:向小制作的电影致敬。


PS:我写的又乱又不完整……唉凑合看吧

 5 ) 戈达尔的孤独

男人:女人为何存在?
女人:我们无话可说。

人生归根到底还是孤独,是厌倦,是疲惫,是无可奈何,戈达尔用自己的镜头咒骂着该死的资本主义,却又无可奈何的看着世界在颤抖。戈达尔镜头中的卡门,最终只能听着疲惫的四重奏,顺从命运的安排。在戈达尔诸多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见他打乱了传统的电影叙事模式,然而《芳名卡门》这部电影虽然属于传统叙事的范畴,但是采用了双线的结构,而这两条线,恰好代表了戈达尔对于电影,对于人生的两种质疑。虽然有两条线索,但是这并不是双线叙事,最终,两线合一,给我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满满的寂寞。

梅里美笔下的《卡门》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电影中,每个导演心中都有一个卡门,而戈尔达的卡门融入了更多的元素,时而伤感,时而疏离,时而狂暴,时而静谧。演奏音乐的身体是高雅而安静的,亲密抚摸的身体是性感而温柔的,激烈冲撞的身体是澎湃而炙热的,而这些身体却又生命的象征,除开这些表象,生命大都充满了哀伤寂寞的气息。

影片中有大量裸露的镜头有些迎合商业的妥协感,但是戈达尔营造出的冷冰冰的气息,给予这些镜头更深层的意义。都市生活的寂寞在激情的掩盖之下逐渐被埋葬,高潮过后,灵魂的空虚却无法得到最合适的弥补。

卡门对荷西说,如果我爱上你,你的死期就到了。

其实,孤独的根源是对某种情感的不信任,戈达尔的不信任来源于那个时代,也来源于自身对电影的探索。在很多电影中,他总是酣畅淋漓的阐述自己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观点还是变成了历史中的一粒尘埃,并没有改变什么。他一直笃定的认为,自己是在改变这个世界,然而,他还是被这个世界所改变,或许,这就是戈达尔孤独的根源。

卡门的故事在本片中并没有得到直接性的呈现,而是通过间接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如果我爱上你,你的死期就到了。”对于爱情来说,这是一种想的而不可得的悲哀,对于戈达尔来说,这却是另一种悲剧命运的模式。卡门在爱情和面包之间选择了面包,而这也是物质社会不可忽略的事实。当爱情变的奢侈,在繁华的背后,我们所能拥有的也只是昏黄灯光下的形单影只。

梅里美笔下的卡门曾经说过,我们并不是自己的主宰,已经被决定的事情,一旦发生,就必须让它发生。所谓的被决定的事情,便是我们不可以逆转和把握的人生,而在《芳名卡门》中,被决定的事情,则是戈达尔安排好的剧情,卡门一旦被赋予卡门这个名字,就必须完成卡门的使命,这便是卡门的命运。

戈尔达是一位具有争议性的导演,因为在他的电影叙述构架中,故事往往非常隐晦,所以大多数电影看起来拼凑感极强,在这部影片中,卡门为了拍电影而去抢劫,卡门和叔叔谈论拍电影,两条线索相得益彰,从而也使的卡门抢劫的真实性得到质疑。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叙事上的特点意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就是电影音乐,戈尔达用蒙太奇的方式穿插了很多片段,四重奏便是其一,在在这段音乐中,最主要的乐器就是大提琴,这些流动的乐曲更像是意识深处的意念。如果要说本片中音乐的巧妙之处,那么就是它对悲剧的弱化,让卡门的悲剧拥有一种滑稽的讽刺。

音乐,台词,剧情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是不和谐的,但是这恰好是戈达尔的风格,也就是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才让戈达尔的电影妙趣横生,这种妙趣不是针对电影本身,而是在于戈达尔对于电影的理解和看法。

 6 ) 没看懂

本片是戈达尔在八十年代的重返大银幕之作。获40届威尼斯金狮奖。至于之前的时间他更痴狂于政治,可谓法国极左分子。

片中导演怎样在我们的观影过程中消失(或者他压根从头到尾就没想露脸,虽然他在片中实际性的露脸了。)

在演奏四重奏的画面中我们发现,构图具有随意性,失焦状态的人经常挡住焦点处的人。即使光线充足导演也没有考虑全景深,而是一实一虚,这里顺便提一下光,在演奏部分的拍摄导演倾向自然光,而在酒店内的那部分则由于窗户经常被窗帘挡住而不得不使用人工照明。还有那个俯拍镜头,四个正在演奏的人没有一个是完整出现在画面中的,甚至没有一个人的一个完整区域出现在画面中。我想这是创作者试图淡化摄影机在观众眼中的注意,这是导演不愿意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我们在看电影,他希望我们或许以为自己在回忆,或是自我想象,怎样都好,只是不要以为我们在看一出冒傻的电影!他不仅仅从摄影以及用光方面将导演痕迹降到最低,在剪接上采用同样的思路。他绝不会平平稳稳按照我们绝大多数匠气十足的电影创作者那样按故事发展线索来剪,那样显得太人工化,他像是顺手拈来般捣鼓出了这么个东西。戈达尔的这个理念是新浪潮的重要标志,但也有很多很优秀的电影导演对此并不在意,现在一时能想到的有格林纳威《绘图时的合约》和大卫·林奇《穆赫兰道》。他们的片子就特意突出了戏剧感。格林维纳的构图,简直好得不得了。《穆赫兰道》里则直接有场戏就拍摄一个剧院,女歌手拉开帷幕,讲到真实的话题。这些例子分明是在提醒观众,你在看的是我们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好好体会!

片中的两场枪战,无关人员依旧在做他们的本职工作,清洁工在清理血迹,修理工在修灯。似乎这极大的突然性冲击对他们毫无影响。这是为了不让这场枪战显得过分真实,从而使我们把握错误观影的方向。摄影机的机位选择也十分不寻常,导演似乎故意不让我们从我们想要看到的角度和视野来观察这样刺激性的场面。演员的表演则和摄影机持不同情绪,他们具有夸张,激动的表演:男女主角在酒店里疯狂追逐,在抢劫现场激情亲吻,互相用门窗撞击对方,在浴室里……男女主的身体接触传达出了他们之间紧张又不稳定的关系状况。 卡门的叔叔行为举止则更加怪异,他一个人在病房里神经质的拍打摆设,对护士出言不逊,拖鞋时将鞋扔到不同地方。这样做是为了强调出演员所饰演的人物之性格。卡门叔叔这个角色在片中有着重要地位,但由于戏份不多,容易被忽略,于是也就忽略了解开这部电影深意的钥匙。他似乎是个布道者,(他讲:现代人不会随心而为,我口讲我心。不管何时何地,经典永远让人着迷。年轻人真疯狂,他们好记性,却忘记一切。我们该闭上眼,而非睁开眼。现代的年轻人是窝囊废,没人发明牛仔裤或香烟,什么也没有。今时今日,无所不能的机器制造着我们不需要的产品,从原子弹到塑胶杯,没人需要原子弹和塑胶杯。美丽,是足以承受的恐惧之始。)他把自己一所公寓的租金付到了2000年,一个值得寻味的年份。顺便提一下,我们可以把戈达尔对演员表演的要求和布列松、塔可夫斯基对于演员的使用作对比。以此看出,优秀导演总有一套他自己的最佳表达途径,不同的审美原则却可以达到相同的共鸣,这便是艺术吧。

片中多次出现海浪撞击礁石的画面,这是欲望的体现。

卡门这个形象,似乎有种女权的味道。她控制着男主角,并使他最终以杀死她的方式来夺回不管是在爱情里还是在两个人的社会关系中应有的男性权力。

视听语言上,大多数导演在处理一场环境较为复杂的戏时,会采用双机甚至是多机拍摄,在不会穿帮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的机位获取演员的表演,然后在剪辑时取各个不同机位不同时间的画面连为一个完成的时空逻辑。在本片中,戈达尔并没有这样做,他会把不同机位在相同时间内拍摄到的画面剪到一起,这样就有点重放的味道。

片中有时声道会被剪掉。与影像不符的声音会突兀的插进来。比如在抢劫银行的影像中插入四重奏排练的声音。一段对话,也许只有几句是有声音的,琐碎的细节被删除。

戈达尔拒绝大量的煽情效果,他冷静,简练,创新。新浪潮十分伟大,一句话,颠覆传统。让我们能够看到百花齐放的电影,而不只是让人腻烦的那种片子。通过无与伦比的才华讲述了他的思想。影片始终在展现男女在恋爱中的状况,他们幸福又痛苦,可以欢畅,也会哀叹世界上为什么要有男女。女权的意思似乎也有,从导演对卡门的塑造以及她和男主的对比可以看出。再从蔓布全篇的冷漠,厌世的基调来看,戈达尔也趁此机会对现代社会的弊病做了思考,并试图指出重生的道路。他亲自出镜扮演的导演,是一个被现代年轻人利用的牺牲对象,他以大量社会评论带出了自己警世,献世的身份。

戈达尔不会忘记新浪潮,在电影最后黑屏时出现一行字:向小制作的电影致敬。

 短评

“要是我爱上你,你便完蛋。”平行剪辑的十几个海浪空镜头,像是对男女主人公爱恨纠缠的呼应,也像是欲望的激荡,或许又只是戈达尔所说的“噪音”。电影对声音的处理着实迷人,浪潮声、列车擦肩而过的声音、夜晚的虫鸣,世界是一座噪音的花园。构图精妙,遮掩的光线、夹缝里的肢体律动,令人难忘。

7分钟前
  • 凉水
  • 力荐

这才叫改编!强烈的个人风格为那部风情的歌剧增加了智性,同时保留了肉体。深化了两性的存在问题——谁无辜谁有罪。女权立场——不是言语而是行动,正如他习惯在台词里直接吐槽资本主义那样,同时增加电影和大众文化一脉,又有了现代感。只会默念的小提琴手是卡门的反面。还得看下梅里美的原著。

12分钟前
  • 57
  • 推荐

"毛是个好厨子,他喂饱了整个中国."

16分钟前
  • 路可可
  • 还行

我虽无知,但我知道世界并未由无辜者掌控。如若可能,我们便继续前行。我不是害怕,只是因为我从来不能。亦不知如何。投入其中。

17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戈达尔生涯第三期的杰作,获威尼斯金狮奖与技术大奖。1.将[卡门]题材与强盗类型片融合,呈现爱情中狂烈的占有欲与攻击性(一如多次将门、窗推撞在对方身上),爱与死最终合一。2.对声响与声画关系作了极致的实验与探索:海浪画面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分别作为“支线”时而穿插进来,但4位小提琴手始终只露一部分,海浪始终是画外音,乐声则时而作为画外伴奏,时而入画(如结尾饭店场景中的乐队),时而与人物对话声互相打断,抑或猝然中止。这种乍看散碎的声响拼贴与声画分离,实而却与人物情绪、故事氛围融贯贴合,一如复调音乐般丰富鲜活。4.高达在病房里东敲西拍,体验声响;手拿录音机,敲击声、钢琴声、轰炸声与叙境内的谈话声交织起伏。5.“疯导演”疙瘩负责口头批判机器生产与无用消费。6.清洁工面对尸体只管拖去血迹,荒诞又讽刺。(9.0/10)

2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也算补標也算新看』在医院第一眼就看着像导演,再看介绍『果不其然』就是导演本尊电影的混乱成就了所谓的『新浪潮』反正我就是当看美女了,不多不少还有两大美女助阵这样的艺术電影(片长按现在来说不算太长,法国🇫🇷艺术電影的标准长度)我曾经把抢劫当成一次排演节目。这样的经典现在就是烂片

22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王家卫和范桑特基本未能超出此片

25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戈达尔的电影都有荒诞气质,里正常思维好远,开头结尾的枪战戏尤其如此,但看得很有感觉。本片竟然用了好多空镜,基本都是潮水,情欲的张力就如同潮水一般汹涌澎湃,这掌控力太强大。

27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7.5/6.5 导演表现出强烈的厌倦感,仿佛他宁愿听贝多芬四重奏,也不是很愿意拍电影。影片显示出他对电影手段的娴熟以及对电影兴趣的丧失,然而,他依然能让观众目不转睛。---宝琳·凯尔

30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平行时空处理得不够风骚,不过这对情人还是挺有意思,比戈达尔早期探讨的爱情关系也有了更出新的东西。

32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桑塔格说:艺术是诱惑,不是强奸。像是本片的双重注脚。它呈现着一个过程,而非目的与结果。(戈达尔电影往往排除接吻与性爱的结果,而只表现事发之前后)这里的诱惑不是指浑浊的欲望,在间离效果作用下,那些裸露的身体,让人感觉不到猥亵。戈达尔电影始终是透明的。

36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表面上是爱与死、力与毁灭交相辉映的狂欢,内里却被难以磨灭的“理性”的窗棂规约,无论是影像外延上的声画设计,还是内涵层面上藉由主人公表露的思而无果的困惑与恼羞成怒(自然也要考虑到六八之后戈达尔的某种来去匆匆的政治惶惑),都可以看到戈达尔相当刻意地想营造一种理性插入感知性的秩序——越是混乱,越是在经营秩序。而这种秩序的终极指向是什么?戈达尔绝不是一个实在论者,其必然转向胡塞尔式的纯粹—虚空,我也懒得讨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声画设计上,外叙境声音的插入,除了形成了爱森斯坦意义上的碰撞(海浪—爱的激流—贝多芬),同时造就的是由时空重叠引发的叙事延宕,巴赞评《偷自行车的人》时所期待的“电影(情节)”的消失在此走向了极端。另外戈达尔实在是营造不适感的大师,譬如厕所里的贪食者,和那只抚摸荧幕/观众的黑手。

37分钟前
  • peter panic
  • 还行

混乱而无序的影像、对白与音轨构成了全片。在枪战中看报的男人、安静清理血迹的女人、从厮打到相拥的警与匪,这种“布努埃尔式”的讽刺无处不在。让-吕克·戈达尔饰演的疯老头儿更像是他本人——“厌恶”电影,“亵渎”电影,仿佛只有变幻莫测的海浪和跌宕起伏的贝多芬四重奏才是戈达尔真正想拍的。

40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女一竟然原定是伊莎贝尔·阿佳妮。。。Colin MacCabe说,戈达尔在1982年拍《受难记》,美学上登峰造极,但是票房扑街,戈达尔因此和资方(大公司)交恶,他坚决以小制作电影作出回击,就有了这部《芳名卡门》。小制作电影的规模有多小?拍摄第一天阿佳妮到片场时,摄影组和声效组,两组人只坐一辆车,而阿佳妮的化妆造型和助手就坐了两辆车...到达片场以后,库塔尔开始调灯,竟然要阿佳妮现场做灯光助理的工作,阿佳妮愤然离场,退出剧组,戈达尔只能另觅人选,卡门一角最终花落玛鲁施卡•迪特马斯 Maruschka Detmers 。。。

42分钟前
  • 水水
  • 推荐

某種程度在補償缺席了二十幾年的女人形象?

46分钟前
  • Amushi
  • 推荐

86/100 两代人之间,两个时代之间,两性之间。音乐性的探索,海浪的蒙太奇:海浪、乐团与爱的场景,由剪辑成为三重叠加效果。俏皮又正经,赏心悦目的一部。疙瘩演的是乐队疯指挥,在临近结尾的酒店戏中,拍拍肩膀致谢了每位乐手。

49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戈达尔梳了梳他稀少的头发,他还能讽刺自己。我看了下自己的秃头,想哭。

51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当镜头转向戈达尔 迷茫矛盾痛苦与厌倦溢出屏幕//又一次创造性地音画运用和有趣的平行叙事//相当努力地制造全新的电影语法 但“全新”太难定义了//要对电影有多深刻的理解才会由衷地“厌恶”电影//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迷人的本质

52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不要问人们为何需要相爱,也不要问人们为何需要分开。就当这一切是现代神话,哪怕多一点的解释也会使我们落入俗套。

57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我雖無知,但我知道世界並未由無辜者掌控。如若可能,我們便繼續前行。我不是害怕,只是因為我從來不能。亦不知如何。投入其中。 ++ 看过留脚印。卡门,漂亮。

1小时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