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鱼

HD中字

主演:韩石圭,沈惠珍,文成根,明桂南,郑镇荣,吴智慧,宋康昊,李文植,郑在咏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绿鱼 剧照 NO.1绿鱼 剧照 NO.2绿鱼 剧照 NO.3绿鱼 剧照 NO.4绿鱼 剧照 NO.5绿鱼 剧照 NO.6绿鱼 剧照 NO.13绿鱼 剧照 NO.14绿鱼 剧照 NO.15绿鱼 剧照 NO.16绿鱼 剧照 NO.17绿鱼 剧照 NO.18绿鱼 剧照 NO.19绿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绿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刚服完兵役的莫东(韩石圭 饰)坐火车回家的路上认识了美爱(沈惠珍 饰)。不知为何,莫东感觉自己以后的生活都会跟美爱有牵连。回家后的莫东正找工作,他再次遇到了美爱,美爱是在夜总会唱歌的,更是黑帮老大(文成根 饰)的女友。莫东也因为美爱的关系加入了黑社会。  忠心耿耿的莫东对美爱却有一丝丝的好感,而美爱冷酷的外表后面是一颗炽热的心。没想到,他们的组织面临解散,莫东打算付出自己的所有以及心爱的女人,他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兰桐花开奇门斗法狂野之河家族纽带第二季天赐第三季狂暴巨蜥五十米之恋狱中丽人孤独的美食家第九季荣归波普兰南方之子自由之缰第二季华门儿媳疯狂父母刑事档案还魂靓太意式风味第一季父母的婚事(戏曲豫剧)泰山归来:险战丛林鬼面具:伤痕彗星来的那一夜2019曲线难题死小子们无神请你微笑肉搏战前进,人民贝尔戈维亚:下一章第一季喷火美人鱼欢愉金发野兽不屈不挠大秦帝国之纵横心的归属危情追踪街舞新曲等你回家2020夺帅迷城之正义对决

 长篇影评

 1 ) 记一下

一.火车的延伸
我对被线条分割的画面很偏爱 一面是绿色的围墙,一面是自然世界,中间的桥是紫红色的美延.
二.丝巾
风带来的丝巾我倒并不太喜欢,莫东拿着它寻找美延我也不太喜欢,就跟古时候的小姐故意落下的手绢一个性质.但是它湿透了粘在莫东脸上时很有意思.莫东成了紫红色的蒙面怪物,他的脸不再被人看见,但是我们知道它湿漉漉的.他对美延的幻想和我们对他的脸的幻想同时产生.
丝巾最后的命运是作为莫东对美延感情的象征被火烧掉,燃烧在他的墨镜上,虚幻,无法触摸.
三.迷失的男人
美延让莫东坐丢了回家的火车,在这个变得陌生的社会里寻找回去的路
四.大哥的目光
等待莫东的大哥傻傻的盯着每一辆路过的车,镜头追随大哥的目光,跟着一辆面包车运动.车退出画面,车后的莫东突然出现在大哥的身边
五.兄弟
认为自己是个“不错的男人”的莫东对着镜子打量自己,大哥从镜子旁探出头来傻笑.兄弟俩在同一个画面中,却在不同的平面,距离遥远.男人照镜子总是在对自我男性气质无限意淫,不知为何每次我都觉得特别好玩 哈哈.
六.莫东向前的一步
环顾四周的莫东在镜头追随他目光的时候向前迈了一步,镜头回来时成为了特写.
六.白车靠右
说的很多,社会腐坏,莫东当兵时被压抑的个性的解放.用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方式.一,我们需要一个权力代表来承受莫东从军队压制中解放后的发泄,同时它要具备及时的压制性和易接近性来预示莫东即将踏入的社会的压制,那就是警察了.二,我们需要一个相同的压制手段以产生戏剧性趣味性,那就是对讲机.三,我们需要一个推助莫东完成心理过渡的人,那就是三哥.所以最后三哥成了一个卖鲜鸡蛋的人了 哈哈~
七.牧师的阳具
牧师的阳具因有罪而受到炙烤,牧师的阳具使他受苦,但火烤的疼痛同时也带来快感,尿和射精都是液体排出,受苦的牧师是处男莫东的化身.
八.美延的火车
美延坐着火车一次次离开培太昆又一次次回到培太昆,他们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培太昆的控制与美延的依赖使美延的火车的终点站永远是培太昆.至于莫东,只是一个比美延干净漂亮却同样无法摆脱培太昆赋予他们的命运的存在,与其说他们是恋人不如说是同样的病人.
美延的塑造很成功,导演和演员都功不可没.同样是黑社会老大的女人,同样是外表冷傲个性倔强的类型,李沧东对美延的塑造比前几天看的姜文对米兰的处理好得多.美延的冷傲跟着几分男人的豪气表现出来,美延的强烈个性依托着剧情,美延的神秘由导演的娓娓道出衬托,而姜文在这几个方面对米兰的处理却只是一律苍白地选择拒绝或者依靠语言.
九.旋转
终于如莫东的向往相聚的家人之间爆发了巨大的矛盾,莫东开着车围绕扭打在一起的家人打转.此时莫东是被孤立的个体,拼命想要全家团聚的莫东却成为了家庭中最疏离的成员.
十.扭曲的脸
莫东看到车中的美延后内心扭曲的外现.
十一.杀鸡
莫东在家庭社会情感压力下被抹杀,成为了滋补美延和培太昆的营养汤
十二.绿鱼
莫东梦想全家一起开一家家庭食堂,也许一切都可以从他赚到足够的钱开始,然而为了绿鱼迷失的莫东最后沉到了河底.培太昆要他杀人时说的话时骗人的,却真的应验了.莫东没有得到绿鱼,河底的绿鱼却被家人打捞莫东尸体的网捕获,被家人吃进了肚子.
十三.黑
李沧东的诗是一片的明亮,这种明亮直到绿鱼的末尾才出现.绿鱼是黑色的故事,美延是黑色包裹的女人,只要莫东不完全沉到黑暗的河底,画面就永远不会明亮,美延就永远不会穿上白纱.个人的牺牲永远是时代变革的必定产物.
绿鱼充满初生牛犊的挑衅和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诗的故意淡化而产生的诗意对比强烈.碰巧黑白都是我的最爱.


 2 ) 因为我们太怀旧

几乎是倒着的顺序看完了李沧东所有的电影,最后一部就是其处女座绿鱼。李沧东用黑帮类型片的外壳讲述了当时迅速变化的韩国社会所带来的人格和传统价值观的沦丧,一如当今的中国社会。相比其之后平淡写意的作品,这种类型片的方式还是略显逊色。但也同样诠释了李沧东由其处女作一步步走向登峰造极。
李沧东的主角总是在片中处于一种突兀的异于他人的非正常状态。绿鱼中的退伍军人,绿洲中刚出狱的犯人,薄荷糖中精神崩溃的主角。。。他们身上有统一的符号特征,跟社会脱节,无法适应新的社会规则,以至于沦为大家眼中的另类。无论是绿鱼中的哥哥还是绿洲中的恭洙,患有脑瘫的人都成了李沧东的天使。当我们都觉得一个人有病的时候,也许是我们都已经病入膏肓,这就是李沧东的讽刺。李沧东的讽刺是残酷的尖锐的,但也同时是悲观的。所以他的主角最后都会落以悲惨的境地。想起三峡好人里“小小马哥”说的一句话:这个社会已经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这看似是一句耍酷吹牛逼的闹话,但又何尝不是像李沧东和贾樟柯这一类人发自肺腑的哀吼。
如今物欲横流,人情世故,看看莫东,小武,树先生,你是不是也看到了本真的自己?唉,那是因为你太怀旧。

 3 ) 末东走向了死亡

三者权力结构里培社长处于最高级。对于培社长来说,处理末东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直接处理掉末东,会消解培社长的自尊和自我形象,同时会使美延的有较大的抗拒心理,所以接纳末东并寻找间接借口处理掉末东是更好的选择,为之后利用末东坑骗开发商、刺杀金杨济等一切扩大自身权力的谋划埋下伏笔。迷茫无知的末东位于权力下阶,与培社长之间有较大的信息差,加之末东对理想和美延的追求,心理、情绪、动机无时无刻不被培社长控制着,当他身处这一个权力结构中,他离死亡就不远了,他被培社长杀害是必然的。

 4 ) 绿鱼

电影伊始,我还以为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电影,可随着剧情的推动,才发现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糅合了宿命,亲情,江湖义气,背叛,旨在表明一个小角色面对选择时的无能为力。石圭是善良正义的,可这并不能让他过的稍微好些,阴差阳错踏入了黑道,身边的环境迫使他改变,甚至铸下大错。可他最后的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他的天真与整部电影本身的冷色调就奠定了悲剧结尾.
Mak-dong的单纯使他看不到人际关系背后那张错综复杂的阴暗的利益之脸。这样的人究竟是珍稀物种呢?还是注定要被强势弱肉的现实社会所吞噬,所淘汰掉的过时物件儿?道德与利益的博弈在一个又一个被工业和物质催生起来的城市中上演,被摧毁的人们迷惑而无助,而因为这场游戏强盛起来的人们却开始背离人性,逐渐走向残酷自私的兽性。这究竟是进步呢?还是远离与衰落?李沧东导演把这个问题的论断丢给了观者。风和日丽,儿童嬉戏,阳光照旧普照大地。

 5 ) 悲伤的李沧东



    历来,凡人变大师,最重要的都是境界的提升。入魔的修行者并非无法武力制胜,只是隐者已经老成了仙,拳打脚踢之流都是玩剩下的,要论输赢咱先摆盘棋试试。

    拍《绿鱼》的时候李沧东显然还不是大师,虽然有了些形状,但毕竟是第一部长篇作品,想说的话有些多,着眼点时大时小,拿捏不准。

    如木卫二老师在影评中提到的,片中“老房子对面不远处矗立着成片的高楼新城……有些人一度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却没有他们的份,如同无处可去、找不到位置的莫东”。关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个体归属感是导演在这些情节中所欲探讨的,但从整体来看,黑帮事件线和莫东的情感线都没有再次触及这个问题,说白了,《绿鱼》中的黑帮和所有之前之后的黑帮片大致相同,以一种既务实又稳妥的姿态存在。夜总会歌女,官僚斗争,势力的背叛与更替,这些情节点刻上纹身就可以在纽约的任何一条街区上演。即便是在片中多次出现的拆迁工地,最后莫东葬身的重要场景,意义也仅仅是作为大哥论及抱负时拿来炫耀的战利品。

    但李沧东毕竟流淌的是诗人的血液,即使未成型,也流露出傲人风骨。对于人性的思考是“诗意电影”中必备的材料,在这一点上,李沧东饱含了足够的情感。

    在莫东退伍的途中,他被美延飘落的围巾蒙住了脸,随后在流氓的脑袋上砸碎了自己的奖章碑,这些都宣告了他必将走上的,是一条不再顺着轨道发展的歧路。这一场景最后的镜头也正是如此预示的,莫东追赶不上远去的火车,和流氓们撕打着,跑向了镜头的另外一侧,直到消失不见。

    这样一来,莫东犹如被净身。虽然说是回家,但一切都已经改变了,连“以前这里有好多槐树”都不再是新鲜的话题。这样的塑造应该是最便捷最通畅的,首先将人物透明,简洁化,然后再代入遭遇中,才更能展现莫东命运的悲剧色彩。

    在李沧东随后的影片中,都有智障类型的角色出现,《绿洲》更是把女病人作为主角谈了一场恋爱。但本片中莫东大哥的智障戏份却不多,只是作为这个家庭悲剧的实体存在。莫东退伍归来时,大哥在肢体的扭曲中表现出由衷的开心,但在家人团聚却又大闹矛盾时,肢体的扭曲再度复发,这时便是在暗示这个家庭扭曲的氛围了。在最后抓鸡的场景中,智障表现出更胜于常人的敏捷和力量,紧紧的把鸡抓牢在怀里,讽刺和颠覆了正常与非正常的概念。

    在与大哥的情感建立中,莫东一直处在接受的位置,以至于引发宋康昊饰演的小弟不满,从而背叛。所以莫东才会在最后选择去杀死刚出狱的大佬,为了保全自己“恩人”大哥的位置。另一原因也基于美延的关系,莫东显得有些无力操控又愧于大哥,于情于理自己都亏欠,此时不报,更待何时呢?

    于是导演对人性最失望的情绪就在这里流露,大哥在得知莫东杀死大佬之后,担心的是会引火上身,便毫不犹豫的解决了莫东。在观众看来,以德报怨之后的以怨报德是最值得同情的,剧情反之,怜悯悲怆之情则油然而生。这里的“冷暴力”成为之后韩片对于流血场面的一贯处理方式,带有旁观和自然的色彩,生生死死都发生在最平常的生活中,那么为什么说李沧东是个诗人呢,正是因为他太悲观了。

    我们都知道其实悲观和乐观只有一字之隔,某些人看来最可笑的事情也许就是另一些人看来最悲惨的事情。李沧东的《绿鱼》之所以不是大师之作,就是因为所带情绪太多太杂,悲观和乐观之情甚重,不免显得浮躁。阿巴斯想拍人们的情绪,就直接把镜头对准每一个人的脸,全部记录下来就是一部影片;布列松说最美的是恰好出现的瞬息光影,这种“决定性瞬间”说法追求的是各得其所中显露出非比寻常的意义和美。

    如此看来有时最腥红的血液不如一片枯叶煽情,一张泪痕汹涌的脸,也并不如没有表情来的悲伤。











 6 ) FIFF21丨DAY1圆桌《绿鱼》:我说“戏拟”,你说“蛤?”

主持人 @鲍勃粥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一天,我是本场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讨论的电影是李沧东导演的《绿鱼》,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作为选片人代表,我觉得《绿鱼》在本届主竞赛强手如云的处子作行列中是可以占有一席之地的,抛去李沧东的招牌,电影给人以轻灵婉转悠扬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为处子作的《萌之朱雀》,也符合本选片人心中惊人首作的标准。

场刊嘉宾 @Not Here

《绿鱼》我打了1星,感觉比较无聊,在强者如云的这一届显得很普通,这个故事的动机也很苍白。放眼望去这部作品唯一让我可以勉强挑出的优点大概是叙事给人一种充盈的感觉。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场刊我给《绿鱼》打了2星,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人物的痕迹太重了,以至于整个电影有点失衡,所以我打了两星。

场刊嘉宾 @脏脏豆

《绿鱼》我场刊给的3颗星,这部电影有好几个有趣的桥段和镜头,我特别喜欢那段对警察的戏谑,一场通过「戏拟」的方式来解构一些东西;开头那一段丝巾结的情缘,就会狠偏好这种类似magic一样的相遇方式哇,近似爱情的发生。还有一些事与愿违的遗憾,总之,感觉是充满情绪的电影,最后用男主的天堂视角来收束,感到一阵忧伤呢。

主持人 @鲍勃粥

能稍微解释一下所说的戏拟是哪段,以及是什么意思吗?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就是他们学着警察的方式让警车靠右那段,有一种身份倒置的滑稽感,也许就能产生让人思考社会地位与话语权的关系的效果。

我主要是联想到霍米巴巴的「文化混杂」,指的是一些被殖民国家通过一种「模仿-颠覆」的方式来学习殖民国家,这样边缘就成了中心;电影里卖鸡蛋的哥俩无疑是社会底层,但是面对权威的代表,通过一种无伤害的学习,看似滑稽,但是令人思考背后的权力与话语关系

主持人 @鲍勃粥

那看到大家都有提到动机、人物这些关键词,我们就从叙事或人物塑造上先简单切入,第一个话题是,《绿鱼》作为李沧东的处女作,同样也塑造了类似脑瘫哥哥这样独特的社会边缘形象或“创伤”形象,而这一类型也在李沧东后来的作品中反复出现,譬如《诗》中的失忆老人、《密阳》中的丧子母亲等等。大家对这一形象有什么观点或想法?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好像李曾经是一个专业的写作者吧,细腻的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精神都是为什么能成为写作者的最好说明。

场刊嘉宾 @Not Here

残障人士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形象塑造在影视作品中是很重要的,大部分人很少能接触到他们,而影视作品正是了解他们的钥匙。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是,李沧东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社会性的导演。但不同于《诗》或《密阳》中的角色,《绿鱼》中的哥哥是非常生硬地被嵌进了剧本之中。男主回家后见到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代表了一个社会批判的方向,这显然是将人物过度符号化的恶果。而这样的问题在前者之间并未出现。

场刊嘉宾 @Not Here

李沧东多次描写这一类形象,必然是因为对他们有着别样的关注,才会一直提及。但这只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处女作中的使用可能不会太掌握火候。

主持人 @鲍勃粥

那说到社会性方面,《绿鱼》中城市的建设(“新都市”)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无论大家对这一历史事件是否熟悉,都可以简单聊一聊。或者说,城市化这件事情对于像《绿鱼》中描绘的家庭是什么意义?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我很喜欢城市中的“废墟”被很好地拍摄了下来。《绿鱼》显然是一部略显怀旧的电影,而我认为承载怀旧的正是有意无意出现在片中被拍摄下来的那些被废弃的楼房。包括男主最后在废弃的楼房前被捅死,以及最后一个镜头的俯瞰,男主家环境的变化以及远景处新涌现的大楼。

场刊嘉宾 @Not Here

我觉得当时看的时候,城市的建设似乎带给了他们希望,但他们心中也没有真的找到希望。

主持人 @鲍勃粥

没错,的确是一种空心的希望。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就像电影的标题《绿鱼》所指,男主在杀人后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追忆童年捕捉绿鱼的快乐时光。绿鱼代表的是一种逝去的、无法被追回的快乐,正如同那些已然废弃的楼房,变更的环境。

场刊嘉宾 @脏脏豆

而且后面的镜头都是阳光灿烂的感觉,当黑帮的时候都比较暗。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恰好男主的身份是一名服完兵役的士兵,本身就具有一种与社会环境脱节的特征,包括他又在电影里时不时地向女主提到,这周围的环境以前不是这样的、这原本有颗树,等等。

场刊嘉宾 @脏脏豆

难怪给人一种老派的感觉,男主也是对爱恋有着传统向往,对以前的生活和快乐都一直流连忘返。

主持人 @鲍勃粥

关于《绿鱼》大家最后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我觉得《绿鱼》当然不是一部糟糕的作品,但此时的李沧东或许是因为作家的身份?以及自身带有的社会批判属性?导致他在剧本方面有点太僵硬了,其它还是有真诚的部分的!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我觉得《绿鱼》的不确定性是这部电影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即使这个黑帮新人很弱很菜鸡但是你看的时候依然会以希望他能打倒黑帮老大,但是最后肯定事与愿违,李沧东仅仅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弱肉强食的故事,但是非常的令人难以忘怀。

#FIFF21#DAY1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短评

李沧东在看完侯孝贤的电影后,说“他怎么知道我的秘密?”于是就拍了这部处女作。讲的依然是小人物迷失在大时代的生存法则下步步走错的人生,虽然黑帮情节略无趣,但火车、KTV、树枝都成了他日后电影的标志符号,萨克斯配乐有几个瞬间竟然恍惚穿越到了《出租车司机》。 3.5

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李沧东处女作。冷冽的诗意写实主义初露端倪:长镜头,无画外配乐,含蓄克制的叙事,省略暴力及戏剧性场面。可惜与韩国特定时代社会问题的联系不够紧密,未真正跳出黑帮类型片框架。退伍军人,火车,镜子,野餐,驾车转圈等意象在[薄荷糖][密阳]中复现。多处横摇与甩镜代替剪辑,团圆结尾与杀鸡隐喻。(8.5/10)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感觉宋康昊的花衬衫简直太浮夸了!某些地方颇有北野武的调调,但是言而总之这个故事蛮普通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做得比较深刻,偶尔会想起杨德昌。酒吧里有个妹子唱歌的180°复合长运动镜头简直帅呆了!

1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李沧东控。把一个小混混拍得纯粹真切。在火车上和女主角玩猜瓶子的无聊游戏,理想是和家人一起开一间餐馆。杀人后,惊慌失措,却给哥哥打电话说起了关于钓绿鱼的童年趣事,用一件趣事来缓和和过渡严峻的剧情,还有什么比这处理更让人惊喜的呢?每个诞生在李沧东电影里的边缘人,都是永垂不朽的。

14分钟前
  • 泽帆
  • 力荐

虽然剧情有点脱线,但是李沧东的东西永远那么高级,一方面是每一场戏的情绪铺陈都非常稳健,另一方面是用光的精到。嘴贴在车玻璃上一口一口呼气的镜头设计真是绝了。李东俊的音乐很好听。

19分钟前
  • 小A
  • 推荐

越往后越喜欢这个不急不缓、小起小伏的如诗般的故事。老屋与高楼并置,高速的城市化逐渐让我们远离了绿鱼那样的生活,却又因它的不完善,生活并不能稳妥。韩石圭太善良、忠诚、专注,注定了他的追逐只能像片头赶不上列车一样,独自消亡。最怕喜宴变成闹剧,结尾的安宁略微让人缓心。

23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李沧东处女作的首个场景里,女人飘落的纱巾蒙住了男主角的双眼,李作品中常见的迷离感和主体在世界中无处可存的Weltschmerz便这样得以开宗明义地呈现。《绿鱼》主角的悲剧在于在两个“家庭”之间失去了方向感,为了在原生家庭里实现平凡渺小的开餐厅愿望,他被卷入了另一个家庭里,其中的兄弟情谊建立在更赤裸裸的权力关系上。最终两个家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见面,男主角则有如那只被捕杀的鸡,把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却难逃被吃掉兑现的命运。李一出手就展现了纯熟的导演技巧,特别是能在不过度戏剧和风格化的前提下拍出个人气质来。但早期李的重手痕迹非常明显,本片显然是先有的主题架构再进行的人物创作。而其中粘合剂作用的女性角色则非常弱,在剧情逻辑和主题进行两方面都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地位。

26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一个好人的死亡解决了所有问题——典型的黑色电影命题。很遗憾,电影没能把普遍的后现代问题准确嵌入韩国的风景之中,但那抹杀不了李沧东所达到的高度。

28分钟前
  • godannar
  • 推荐

绿鱼指儿时记忆,是人的潜意识中对于美好的定义,是永远回不去的童年往事,在时间的推移中,绿鱼指向人生中所有美好却又实现不了的事情,如静静燃烧的红色爱情,这团火小到只能燃烧自己,注定不能同爱人一起燃烧,绿鱼还指向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未来,李沧东一直在进行着一种如薄荷糖一样回溯的人生。

29分钟前
  • 炯之
  • 推荐

黑社会。李沧东偏儒,北野武偏法,吴宇森偏侠,贾樟柯偏道。

3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节奏慢到看不下去,韩国当过兵的都那么怂,黑帮也那么软,真不知道跆拳道是怎么发展的。

31分钟前
  • 较差

1.沾湿的红色丝巾蒙住的脸、被刀捅之后倒在挡风玻璃上的脸,开始与结束的呼吸困难;2.黑帮除了我们经常在影视里看到的忠与义,还有冷血的背叛、利用与残酷;3.逃窜的鸡与一家人的热烈欢迎是一组很伤感的对比;4.韩石圭和沈慧珍都演得很好。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智障的大哥,黑道的大哥,大哥的大哥。憨小弟三燃打火机,智障哥抓住了那只鸡,兄弟们总掏小鸡鸡。自照镜里闪过痴呆的脸,挡风玻璃抵蹭着扭曲的脸,墨镜里的纱巾灰飞烟灭,黑暗中的火苗微光转瞬。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后来我用一张相片留住了记忆留住了最后一点真。

37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李沧东是调动情绪的大师。蒙住脸的丝巾,叫嚣警车靠边停,火车上的初吻,杀人后给哥哥打电话时的痛苦掩饰,墨镜里烧成灰烬的丝巾…配合萨克斯曲调,没有出路的悲凉爬上心头。开始和告别,冷漠与利用,结尾的欢乐氛围像一张可怖的大网,令观者窒息。PS观影时总想起贾樟柯的《小武》。

40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推荐

小武。。。这是李沧东风格初成的少年,他是个内容和形式上都重复探讨和实施的导演,只不过越来越稳健。绿洲和薄荷糖是青春的巅峰,密阳是少言寡语却有力道的中年,可到《诗》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无太多惊喜的完美老绅士了。准确而诗意,稳定但陈旧。

41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还行

8分,正如短评区里所说的,这电影的剧情很普通啦,但很富有生活气息,偏文艺向的黑帮片?作为97年的老电影要求我也不会放的太高了。厕所中杀人的镜头会不会被《卑劣的街头》借鉴了?这两部电影也有相通之处。

42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推荐

权力关系全部反转:交警怕司机、混子变老大、士兵成手下……经济发展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卷入其中。女性角色虽然是附庸,但这不正是韩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很像黑帮电影,但又完全不是。结尾镜头稍稍抬起,远处就是成排的楼房,里面不知道还有多少血色。

44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李沧东总是这样.让看完后的观众的心,总是揪的紧紧的.莫东是个傻汉,善良多情又忠诚.可这样的人注定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的.就像肮脏的深海中一尾青色稚嫩的幼鱼般,不能存活下来.

48分钟前
  • joanne
  • 推荐

恍惚间还以为李沧东学着吴宇森或是北野武拍了一部黑帮片,但最有意思的(非主线)其实是男主报完仇想追火车却没追上、让警察靠边却没了下文,像男主这样睚眦必报且处境艰难的小人物贯穿了李沧东之后的每一部电影(《绿洲》中的禁爱、《密阳》中的苦难),他冷眼旁观、如实记录,尖刀永远对准韩国社会。

50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C / 城市化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悲欢,散文般的节奏注定使得情绪的呈现比题旨的挖掘更到位。偶尔有几个镜头太突兀(包括那个旋转镜头),但整体已经把握得十分沉郁稳健。结尾高楼崛起中的家庭世外桃源与突如其来的心碎重逢都仿佛梦境。电话亭里的那段,韩石圭的表演可真是太震撼了。

5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