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玫瑰

HD中字

主演:米娅·法罗,伍迪·艾伦,尼克·阿波罗·福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丹尼玫瑰 剧照 NO.1丹尼玫瑰 剧照 NO.2丹尼玫瑰 剧照 NO.3丹尼玫瑰 剧照 NO.4丹尼玫瑰 剧照 NO.5丹尼玫瑰 剧照 NO.6丹尼玫瑰 剧照 NO.13丹尼玫瑰 剧照 NO.14丹尼玫瑰 剧照 NO.15丹尼玫瑰 剧照 NO.16丹尼玫瑰 剧照 NO.17丹尼玫瑰 剧照 NO.18丹尼玫瑰 剧照 NO.19丹尼玫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丹尼玫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Danny Rose(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曾经是一个演员,后来成了一个百老汇的演出经纪人。他挖掘过不少有潜力的新人,但这些人后来都离开了他。最近,他又在力捧一个已婚的男歌手Lou Canova(Nick Apollo Forte 饰)。Lou和一个叫Tina(米亚·法罗 Mia Farrow 饰)有着婚外情。Danny帮Lou争取到了一次在Milton Berle面前的机会,这能够让Lou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十分紧张的Lou要求Tina到时必须在场,并让Danny去把Tina带来并且伪装成Tina的男朋友。Danny找到Tina,却卷入了Tina和她的前男友的纠纷中。前男友认定是Danny抢走了Tina,于是让他的两个当打手的兄弟去报复Danny。Danny和Tina经过重重磨难终于到达演出现场,Lou的演出也十分成功。然而,Lou却在Tina的怂恿下准备离开Danny,投靠另一个经纪人......李洛夫奇案(粤语)吃货拯救世界塘鹅暗杀令英语阿凡提之奇缘历险冰与火的青春盗兵符 盜兵符疯狂希莉娅天外来菌天选之人第一季黎明墙案发现场边地疑城大脚马皇后异形猎手海洋巨兽热血狙击妖猫传我只在乎你为歌而赞第二季双面神探2021时光之尘我的长征泰版来自星星的你欢乐神仙窝大步向前走第一季我是学校唯一的人类超变战陀爱德华大夫通灵若你说出愿望迷情杀机:卷土重来分歧者3:忠诚世界卡拉的抉择初恋2009囧村逃亡圣诞再临嬉皮克星

 长篇影评

 1 ) 两句比较喜欢的台词

1.You know what my philosophy of life is? That it's important to have some laughs, no question about it, but you gotta suffer a little too' because, otherwise you miss the whole point to life. And that's how I feel.

2. Just let me say one thing. My uncle Sidney - lovely uncle, dead, completely - used to say three things. He used to say: Acceptance, forgiveness and love. And *that* is a philosophy of life: Acceptance, forgiveness and love.

 2 ) 伍迪·艾伦那朵最艳的玫瑰

说起小老头,从《安妮·霍尔》(Annie Hall,1977)完成电影艺术上的飞跃之后,整个80-90年代佳作频出,每隔几年就要出一部影史经典。小老头拍的电影太多,所以也有不少慢慢被人遗忘,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比如1984年的《丹尼玫瑰》(Broadway Danny Rose),又译《百老汇的丹尼罗斯》,就是被低估的伍迪·艾伦影片之一。

影片很难归类,可以当做普通的情节喜剧,或伪人物传记片,或爱情片。讲的是一个演艺经纪人的往事。开头和结尾是不同时间的同一场景。开头,几个中年人在餐厅里谈论这位经纪人丹尼·罗斯(自然是由伍迪·艾伦扮演)的趣事,所以影片的主体部分由数个大段闪回构成,旁白则来源于其中一人的讲述。

丹尼原先是搞笑艺人,后来当了经纪人,影片讲的是给一个叫卢·卡诺瓦的歌手当经纪人的故事。但看着看着你会发现,要讲的其实是他的爱情故事。

整部影片洋溢着欢乐的意大利风情,卡诺瓦红过,丹尼要把他再次捧红,把他介绍给业界大牛一个叫米尔顿的人,安排了一场演出让米尔顿来听。这场表演至关重要,能不能红全靠它了,因此卡诺瓦非常紧张。他有一个情人叫蒂娜,米娅·法罗(Mia Farrow)饰演,刚开始一直带着墨镜,打扮很古怪,几乎认不出来。卡诺瓦一定要让蒂娜来看演出,给他精神上的鼓励。为了瞒住妻子,让丹尼假装是她的男伴。

然而当丹尼去接她时却发现他俩正在电话中吵架,这就尴尬了。蒂娜绝尘而去,跑去参加一场意大利人的婚礼,丹尼也追去了。高潮来了,这里有个意大利人正在追求蒂娜,得知蒂娜还另有恋人后打算自杀,并且把丹尼当做了她的恋人。当然是没死成,他的两个黑手党弟弟打算杀掉丹尼,为兄报仇!从这往后高潮一轮又一轮。先是在餐厅外发现了追杀者,两人跑路。丹尼表示自己是陆上希伯来人,无法坐船。在船上蒂娜回忆起她给卡诺瓦另外找了个经纪人的事,这个人也会来看当晚的演出。

在短暂的安全过后,俩人还是被黑手党抓到了,逼丹尼说出蒂娜真正的情人是谁,于是丹尼说出了一个名字……但是他说的是一个口吃的喜剧艺人的名字!他以为这人正在巡回演出,不在本地。但丹尼和蒂娜还被绑在那里,以一种滑稽的方式……丹尼突发奇想,模仿逃脱大师,以“扭扭”的方式挣脱绳索。到底他们是如何扭的,想象一下便能体会……果然成功逃脱!后来还有一场华丽的历险,就不多说了,太可笑。

总之,他们赶到了演出现场,卡诺瓦演唱大成功,丹尼也得知蒂娜和卡诺瓦计划要把自己换掉。失落的丹尼去看望了那位代替自己被暴揍的口吃艺人。

整部影片高潮迭起,笑料不断,只可惜小老头给自己安了个差强人意的美满结尾。蒂娜整日失魂落魄,意识到自己爱上了丹尼,而丹尼也对蒂娜念念不忘,于是她们在一起了。看看他们在街上说话的那一幕,像不像《安妮·霍尔》的结尾?

丹尼·罗斯显然有小老头自己的影子。伍迪·艾伦自小就有搞笑天才,15岁时就开始在一些报纸专栏上写段子,后来给广播电台写段子。中学毕业后,为电视节目编写脚本。1961年,正式成为一名喜剧演员,在格林威治村的小酒馆、夜总会和小剧场里演出,一时名声鹊起。后来开始编写舞台剧,在百老汇大获成功,之后正式走向电影,直至今日。

《丹尼玫瑰》获得奥卡斯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提名,米娅·法罗凭此片获得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提名。之后此片就再没掀起什么波澜,成为伍迪·艾伦众多优秀影片的点缀。

公众号:电影套盒(laodianyinghualang)

 3 ) [Film Review] Zelig (1983) and Broadway Danny Rose (1984)

Allen’s ‘80s black-and-white features x 2, ZELIG is a gimmick film, a mockumentary germinated from the inventive idea of a “human chameleon”, but the real star is DP Gordon Willis’ Promethean genius of inserting characters into archival footag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ndering the newly shot footage a ’20’s archival veneer, to the astonishing effect of total harmony and verisimilitude (although the one with Hitler is a bust, the actor’s resemblance is wide of the mark), and to that purpose, ZELIG is an exceptional specimen of cinematic alchemy.

Structure-wise, the whole pseudo-documentary format is devised with the full treatment, like Bob Fosse’s raw and edgy biopic LENNY (1974). Apart from punctiliously coaxed archival footage, retro-style home videos, Allen also uses real-life personages and actors (who play the fictional characters) to give their candid interviews of the subject, you almost believe what they say if the words are spoken from Susan Sontag or Saul Bellow, among other authority figures.

That said, ZELIG’s technical extraordinariness (include half a dozen coined Zelig-themed songs penned by Dick Hyman, that can surely widen your smile) cannot belie the script’s prevailing plainness and archness, it is a missed opportunity for Allen not to fully satirize and assess Zelig’s rise-and-fall in relation to the American society at large and elicit more heady reverberations.

Allen plays Leonard Zelig, a mousy, anonymous guy who can transform his appearance according to his surroundings (Allen is not equipped to show you an actu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 what you get is the simple outcome, he can be black, oriental, Hebrew or corpulent, in correspondent with those who are near him), and becomes a national sensation for his inexplicable “super power”, a cash cow for his instant family, but as an individual, he is miserable and neglect, eventually Zelig’s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is cured by psychiatrist Dr. Eudora Nesbitt Fletcher (Farrow), through quite a lot psychobabble and mesmerism.

When the story heads to a romantic direction, it betrays Allen’s own limits, not everything ought to be nailed down with a man making a conquest of a woman’s heart. Plus the final trans-Atlantic aviation exploit is so far-fetched that he doesn’t even care to arrange any visual stunt to validate that cockamamie bilge. With its succinct length (79 minutes), ZELIG soars high but crash-lands with a whimper.

BROADWAY DANNY ROSE, released one year after, is about another Allenesque character, Danny Rose (Allen), a talent agent touts unpopular entertainers (balloon formers, a musician working with glasses, a stuttering ventriloquist, just to name a few). When one of his clients, a washed-up lounge singer Lou Canova (Forte, a hearty fellow) has a career revival due to the nostalgic fad, Danny needs to act as a beard of Lou’s mistress Tina Vitale (Farrow), so he can bring her to attend Lou’s big gig in the presence of Milton Berle (as himself), it could be a real breakthrough.

But Tina is not a meek kitten, and this innocuous act backfires, after unwisely go to a party of her ex-Italian lover, Tina and Danny soon are on the run from mafia hitmen. As a self-proclaimed landlocked Jew, Danny is foisted to go aboard a ship (how atrocious!), and later, he and Tina must wiggle their way out of being tied up together (who can stand the torture of upward-and-downward close movements?). But there is another hammer blow awaits Danny when they're out of harm's way, does anyone wonder why he always scrapes the barrel?

Allen is his usual gabby alter ego, you might feel amused or scream “shut up” for his persistent quotes of his Jewish relatives and his penchant for “asking permission to interject”. Against her type, Farrow smartly plays this superstitious Italian broad with forcefulness and ambivalence, plus a layer of her uncharacteristic va-va-voom. Tina is a shallow woman, in the same sense that Lou is a shallow man, but after encountering Danny, she is transformed, even sublimed by his immanent kindness and sophistication (and being the high priest of sapio-sexuality, Allen actually put the exact words into Tina’s mouth), her guilt conscience overcomes the temptation of life on easy street, she becomes a fuller human and Danny’s equal.

Here, the frame device is a gathering of several comedians (Jackie Gayle, Morty Gunty, Corbett Monica, among others) lunching at New York's Carnegie Deli, and Danny’s story is recounted as an anecdotal divertissement, Allen always has a knack of such trimmings (remember the Greek chorus in MIGHT APHRODITE, 1995), and both ZELIG and BROADWAY DANNY ROSE has style, scale, wit and profuse amity and gags in offer, they are among Allen’s most innovative works and can put you under a nostalgic spell of the halcyon days.

referential entries: Allen’s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 8.2/10); BULLETS OVER BROADWAY (1994, 8.1/10); Bob Fosse’s LENNY (1974, 8.6/10).

Title: Zelig
Year: 1983
Country: USA
Language: English, German
Genre: Comedy
Director/Screenwriter: Woody Allen
Music: Dick Hyman
Cinematography: Gordon Willis
Editing: Susan E. Morse
Cast:
Woody Allen
Mia Farrow
Deborah Rush
Mary Louise Wilson
John Rothman
Susan Sontag
Saul Bellow
Peter McRobbie
Rating: 7.4/10

Title: Broadway Danny Rose
Year: 1984
Country: USA
Language: English
Genre: Comedy
Director/Screenwriter: Woody Allen
Music: Dick Hyman
Cinematography: Gordon Willis
Editing: Susan E. Morse
Cast:
Woody Allen
Mia Farrow
Nick Apollo Forte
Edwin Bordo
Paul Greco
Frank Renzulli
Gina DeAngeles
Herb Reynolds
Sandy Richman
Gerald Schoenfeld
Olga Barbato
David Kieserman
Sandy Baron
Corbett Monica
Jackie Gayle
Morty Gunty
Will Jordan
Howard Storm
Jack Rollins
Milton Berle
Rating: 7.5/10

 4 ) 这是伍迪给孤独患者的一首诗

看完《丹尼玫瑰》,我想起了杨德昌的一句话,电影让人类的生命长度变成了原来的三倍。

电影虽然可能只有短短的90分钟,但对观众的影响,却是在这90分钟之外,更可能是900分钟。

这句话用在《丹尼玫瑰》上,真的太贴切了。

看完电影之后,我陷入了一种情绪之中。

但同时觉得可笑的是,我是一个从小到大都学理科的人,文字之流对于我来说其实并不擅长,而本应理性的我,却偏偏喜欢上了用感性去发言。

我觉得,《丹尼玫瑰》是伍迪少有的感性代表之佳作,我打心底里给这片五星。

伍迪的电影,基本看了一大半了,主题大多都是在爱情和道德之间游走,而且总是充斥着大量的讨论和思考。但在《丹尼玫瑰》中,我却看见伍迪少有的回归到了一种非常朴素单纯的感性表达之中。

如果说其他作品的伍迪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那《丹尼玫瑰》里的伍迪,可能更像是一片温柔克制的湖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柔情似水的伍迪,或者说,跟伍迪那永远不变的碎碎念比起来,里面的老头更可能是一个孤独的人。

用电影里的情节来说的话,大概就是:

作为经纪人的danny总是在倾尽自己的所有去捧红别人,最后却总是一无所获,被人弃之而去;

danny捧红了无数的名人,最后感恩节却还是只能和一群我们称之为无名之辈的路人演员过着孤独的感恩节;

哪怕danny最后成为了百老汇里最出名的经纪人,却也依然只是上流社会茶余饭后的有趣谈资。

明明这是一个关于孤独患者的悲情故事啊,但是却被别人形容为最有趣的事情。

电影里的danny,他也已经习惯了身边人的不停离去,习惯了没有朋友,习惯了独自一人。

哪怕tina最后跟他道歉并希望成为朋友时,他也觉得现在的自己真实倒霉透了,不敢接受这一份道歉和友谊。

还好,在电影的最后,一个飘着零星小雪的冬天,伍迪温柔的让danny勇敢的跑出门外,追上了tina,并邀请她一起度过感恩节,此情此景,给这会儿的冬天带来了一丝暖意。

最后伍迪和米亚法罗的这一幕,也让我想起了《安妮霍尔》里的最后一幕,艾维虽然失去了安妮,但他在自己的剧本里为相似的两人角色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这些类似的结局的处理,让我坚信无论如何碎碎念,无论如何吐槽讽刺,伍迪还是那个有着赤子之心的柔情之人。

然后,剧情仅仅如此的话,《丹尼玫瑰》还不一定能值得五星。

伍迪很聪明的使用黑白画面,更是让电影具有一种非常耐人寻味和意味悠长的质感。很多画面的构图非常有美感和诗意。

更重要的是,电影的画音结合,配合着温柔的剧情发展,达到了一种非常和谐的默契。伍迪的很多作品里,其实是有点喧嚣的,甚少安静平和。但在这里,很多画面,很多配乐,都在传递着一种“遗世而独立”的美感,一些人物的特写,让人物内心跃然而现。

伍迪和米亚在车里相顾无言,跟《花样年华》的经典一幕非常相似

若有所思的米亚,也是不知道该跟伍迪说什么

最后伍迪看到米亚的时候,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主角三人被安排在了右下角,左方的人群和此时被抛弃的伍迪形成了强烈对比

伍迪独自一人去看望刚被他坑完的朋友,然后从医院里缓缓走出的一幕,天空正在下雨,伍迪从远方缓缓走来,诉说着愧疚和无奈

电影结局,伍迪追上了米亚,并邀请共度感恩节,此时远景构图,天空正在下雪,路上行色匆匆,凸显了一种意味深长的寂寥,同时也让人感觉这个下雪的冬天有着一丝暖意

可能因为我也是跟danny类似的人吧,所以看到这样的片,感觉就像是在看自己的故事,也是在直面自己的内心,然后,也就更容易地陷入到一种不可言状的情绪之中。

这部《丹尼玫瑰》,我觉得是伍迪献给孤独患者的一首诗。

 5 ) 亭子间的三明治传说

在《奇招尽出》中,伍迪·艾伦让丹尼·德维托饰演一名“死抱着由其亲自捧红的作家大腿不放”的经纪人,并对其竭尽嘲讽之能。所以,当看到他本人在《百老汇的丹尼·罗斯》里以一个“落魄演员经纪人”的形象出现时,难免会感到有些不适。


这个名叫丹尼·罗斯的经纪人简直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他为旗下的艺人争取表演机会;他教他们如何更好地取悦观众;他为他们的利益挺身而出;他替他们打马虎眼;他甚至还会为他们做心理辅导……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信奉着“接受、宽恕和爱”的人生哲学,将向上攀爬的过程看做是一种享受,并且,他坚信在生活中,欢笑和苦难缺一不可。


人们把丹尼·罗斯视作是“百老汇活着的传奇”,他在片中最豪迈的一句台词是:“作为你的经纪人,我不得不说你的问题很严重,但如果这就是你想要的,那么我就为你操办吧。”电影的重点,是丹尼和他手下一位意大利歌手卡诺瓦之间的轶事,而有关丹尼·罗斯的抱负和情怀,大多是通过他与蒂娜之间的对话交代的(蒂娜是卡诺瓦的情妇),作为一个由伍迪·艾伦亲自扮演的角色,丹尼·罗斯的积极乐观和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悲观的神经质知识分子”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为了安抚卡诺瓦的心绪,丹尼·罗斯答应替他去劝蒂娜出席卡诺瓦的演出。丹尼·罗斯甩着手里的车钥匙三步并两步向车子走去并前往蒂娜的住处,此时节奏明快的配乐像极了尼诺·罗塔在某部费里尼电影里的小曲,给人一种略带滑稽又满怀憧憬的体验。
  

在一场闹剧之后,电影也因为卡瓦诺的摊牌由轻松变得沉重起来。一个多次被艺人“抛弃”的经纪人,又一次遭遇遗弃,但这样的日子他早已习惯,他有自己的理论:“人们害怕自己开始的样子,所以他们选择离开。”一个屡败屡战的男人出现在这里,多少让习惯伍迪·艾伦的人有些无所适从,这部电影无论是配乐还是人物遭遇都有一种《卡比利亚之夜》的感觉,只是主角从天真的妓女,变成了一个“老好人”式的经纪人(两者还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
 

当蒂娜出现在丹尼的门前,伍迪·艾伦做了个让人永世难忘的表情,印象中,伍迪·艾伦以这种表情出现在电影里是少之又少,印象中在《罪与错》最后的宴会上面对那个“很有野心”的女记者也出现过同样的表情。而两次的对象,很巧,都是米亚·法罗。
 

电影最最出彩的地方,当属结尾,音画结合极佳,愧疚与宽恕,于此终于完成对话。老伍迪一直可以把电影的结局拍得很暖很甜,但是从来不腻。


2014.02
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746751/

 6 ) 经纪人的工作就是让自己失业。

《丹尼玫瑰》

《丹尼玫瑰》讲述的是喜剧明星和其经纪人的故事。伍迪在电影中扮演热心的喜剧经纪人丹尼·玫瑰,他与落魄的喜剧明星们相依为命,照料他们,安排他们工作。可当这些喜剧明星开始走红的时候,他们常常把最初帮助他们的经纪人换掉了。

伍迪本人也是这么做的,在拍摄《傻瓜入狱记》时,他还要参考制片人的想法,但随着他的信心逐渐增长,他不再依赖他们的看法了。“杰克·罗林思常常说,经纪人这一职业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的工作越成功,他的客户就越不需要他。起初的时候客户就像刚出生的小鸡一样不知所措,但当他逐渐强壮,声名鹊起,工作邀约不断,等到他经验丰富起来,对艺术越来越自信,就不再需要经纪人了。经纪人的工作就是让自己失业,在演艺圈,经纪人被解雇是很常见的事情。”—伍迪·艾伦

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伍迪的电影时长都非常短。(文章结尾附录电影时长表)对此,伍迪认为这和导演天生的生理节奏有关,每个人感受事物的节奏是不同的。“对于我来说1小时40分钟就已经很长了,一旦超过了那个时间,我就没东西可讲。导演的作品反映着他的节奏以及新陈代谢。”《丹尼玫瑰》整个故事非常简短,只有84分钟,一个小时多一点就讲完了整个故事。电影小巧、聪明,非常流畅。镜头从一家餐厅开始,由聚餐的一群喜剧人讲述传奇喜剧明星经纪人丹尼·罗斯的故事。气氛愉快而轻松,就像每一个我们在饭桌上兴致勃勃谈起的有趣故事一样。《丹尼·玫瑰》是一部简短、有趣、完整的电影。可惜伍迪坚决走了故事片的路子,不再在电影中拍那些让人兴奋的无厘头喜剧小段子。此时的伍迪更渴望一个完整的故事,他不希望用间歇性的无厘头喜剧段子破坏故事剧情的流畅性,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

伍迪第1部导演作品《傻瓜入狱记》时长:85分钟

伍迪第2部导演作品《香蕉》时长:82分钟

伍迪第3部导演作品《性爱宝典》时长:88分钟

伍迪第4部导演作品《傻瓜大闹科学城》时长:89分钟

伍迪第5部导演作品《爱与死》时长:85分钟

伍迪第6部导演作品《安妮·霍尔》时长:93分钟

伍迪第7部导演作品《我心深处》时长:93分钟

伍迪第8部导演作品《曼哈顿》时长:96分钟

伍迪第9部导演作品《星尘往事》时长:89分钟

伍迪第10部导演作品《仲夏夜性喜剧》时长:88分钟

伍迪第11部导演作品《西力传》时长:79分钟

伍迪第12部导演作品《丹尼玫瑰》时长:84分钟

 短评

黑白画质更显唯美与自然,细节设计上的处理依旧那么完美,现场演唱的片段活力感十足,每一句台词都蕴含着不咸不淡的幽默感,而最具观赏性的还是在于老爷子的精彩表演;他不仅仅是一位知名的导演,更是一名优秀的演员,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无辜的表情配上絮絮叨叨的台词,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就这么被塑造了出来,看伍迪·艾伦的表演真就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6分钟前
  • 三色堇紫
  • 还行

3.5;伍迪老头说他最爱下雨,在雨色苍茫中踽踽独行,在飞舞的雪花中勇敢地追上去,在一次次失败中拾起自己的人生,无论怎样失意,总有一个人突然就懂得了你的全世界并心心念念。再次讲述一个小人物故事,结构很棒,每个人提供的“段子”拼凑成一个并不真实的Danny Rose,却最终成为传奇。上台前3S:“star、smile、strong”。

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最亮笑点:“我叔叔是布鲁克林有名的糖尿病患者。”

10分钟前
  • Raindog
  • 推荐

温吞苦逼小清新

15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套用里边某角色对伍迪说的话“Will you shut up!” 心水的是那最后奔向Mia Farrow的一幕

20分钟前
  • SundanceKid🌈
  • 较差

总有些人或事会打乱你的生活 尽情的拥抱他们吧!

21分钟前
  • Joey的第34任女友
  • 推荐

老头从头说到尾,没功劳也有苦劳吧

26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像是做了两场梦,前一场是明知道目的地触手可及却始终到不达的遗憾,后一场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人只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

29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呀!这个结尾。跟四百击一样跑,跟《曼哈顿》一样“要给他人一点信心”。不过这个甚至更好一些。似乎在这里伍迪艾伦还是相信“善恶有报”的,到了之后《罪与错》甚至之后的《赛末点》就完全不是回事儿了。看一个人作品的变化,揣测他当时创作的心境,真是很有趣。

3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看他第二次为一个女人在大街上像个刚恋爱的年轻小伙一样奔跑,这次的这个女人跟他同居了十年。剧本设定太简单了,感觉好像是预算不够了故意减下来的。米亚终于演了一个跟以前的她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

36分钟前
  • Shin
  • 还行

相比于前作《西力传》的深刻炫技,丹尼玫瑰显然只能算作一部小品,但餐桌谈资,能这般随性自如,依然算是保持水准之作。此外,从上部对爱的大肆褒赞,到这部的温情脉脉,没法不让人猜测,这一切应该和米亚·法罗有关。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尖酸刻薄玩腻了,也该换换路子了。

39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汇集了前期的搞笑和之后的探讨,其实从《仲夏夜性喜剧》就有兆头,开始走向小品风格了,特别是结尾,让我想到了《安妮霍尔》和《曼哈顿》不过最后却是圆满结局。接受,宽恕,爱。——《丹尼玫瑰》

40分钟前
  • 小程同学
  • 还行

黑白片。结构甚美。老头创作鼎盛期水准一贯很高。《甜蜜与卑微》可以看做这部片子的变奏,而伍迪艾伦扮演的经纪人式的人物再度于《独家新闻》中出现,他们讲着同样的口头语。

4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伍迪·艾伦难得塑造了一个除了聒噪之外还十分诚恳的人物。米娅·法罗则几乎全程带着墨镜,所以观众很难判断她的情感转折,这也是全片最神秘莫测的地方。

44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那年伍迪心里定然满是幸福,他都不拿死亡说事儿了!居然说起爱跟宽恕了!当然这样的时候他还不忘给自己个老好人当当

47分钟前
  • 生活万岁F小二
  • 还行

小人物的悲喜剧,最后一场戏一群“注定不会成功的艺人”与这个啰嗦的经纪人坐在一起过感恩节的时候,不止是蒂娜,还有我,我看到了什么?一种难以言状的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胜过《曼哈顿》的结尾给我的感动。艾伦和米亚法罗还愿意想起这场戏吗?

50分钟前
  • 日灼
  • 推荐

早期的纯喜剧作品之一,虽然不像他的代表作那么Woody-Alleny,但是非常轻松搞笑,而且是我看过他演出较精彩的一部,因为演的是一个不是他(纽约上东区的知识分子)但是他却很熟悉(Woody曾一度在comedy club演出)的角色,大量的手势加三板斧的笑话再配上他最熟悉的Brooklyn Jewish accent,活灵活现。

52分钟前
  • 像一句广告
  • 推荐

对于表露柔情这件事,伍迪·艾伦总是十分谨慎。他几乎不会喜欢上他电影中的任何角色,常常见缝插针地在台词和动作中讽刺他们。然而正因如此,在满是嘲讽的语境之下,偶尔的一点温情不仅不落俗套,反而显得格外温暖感人。那一点温存,仿佛是一个与生活搏斗之人疲倦后,一瞬间的妥协与和解。

57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居然完全没有认出米娅法罗,太颠覆了~

1小时前
  • RIC
  • 推荐

如果我能让世界上的一个人永生,那就是woody,我希望有生之日每年都能看到他的一部电影,他之前的作品被我看完啦

1小时前
  • 有猫万事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