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之下

第24集完结

主演:郑合惠子,黄圣池,胡文喆,台雅雯,郑妙,李殿尊,闫露娢,顾天逸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剧照

皮囊之下 剧照 NO.1皮囊之下 剧照 NO.2皮囊之下 剧照 NO.3皮囊之下 剧照 NO.4皮囊之下 剧照 NO.5皮囊之下 剧照 NO.6皮囊之下 剧照 NO.13皮囊之下 剧照 NO.14皮囊之下 剧照 NO.15皮囊之下 剧照 NO.16皮囊之下 剧照 NO.17皮囊之下 剧照 NO.18皮囊之下 剧照 NO.19皮囊之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皮囊之下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因一场意外,萧暮应姐姐姚梦归要求假扮“姚梦归”,从一个外卖员摇身一变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员。发现疑点的陈默决定为了挖掘猛料并调查真相,便以执行经纪人的身份潜伏在萧暮身边。在调查过程中,陈默终于发现了萧暮和姚梦归的秘密,陈默萧暮两人也因此这一段“冒牌”际遇,开启了各自蜕变人生的故事。就在萧暮逐渐适应艺人生活,与男主陈默渐生情愫之时,姐姐姚梦归意外回归。最终发现谜底的陈默是选择揭发还是保护爱人?萧暮会继续依靠皮囊成为姐姐的影子吗?而这背后真正的操纵者又是谁?我们是兄弟世界很坏我不坏第一季审判像兄妹一样手拉手孤独的死亡之所红楼梦第三部:凤姐泼醋最后的话侬本多情乡里彩虹城里雨玛丽·居里露丝和亚历克斯神探可伦坡第二季床上的故事第六感1999一周的朋友2017祖宗十九代魔笛也让我有点小执着游龙戏凤(1957)灭门 滅門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女子美味汉堡部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战(普通话)张灯结彩1982风流才子俏佳人相信我:被诱拐的丽莎·麦克维百慕迷踪坏电影2012天赋异禀 第二季龙之家族第一季营盘镇警事水手服与机关枪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粤语数学荒岛历险记第二部爆裂警察2017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诸神的黄昏第一季真的要去航海 第二季百分百感觉2003爱情零距离第一季前任的诱惑

 长篇影评

 1 ) 2014年最佳惊悚/恐怖片 个人年度十五佳!

2014年的惊悚/恐怖片实在是乏善可陈,但直到我看了《皮囊之下》,最佳恐怖片实至名归!本片也提前进入我个人心目中的2014电影年度Top 15名单中(还有不少电影待补)~ 首先,本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实在是诡异莫名:豆瓣评分6.1、IMDB评分6.2,但却入选了多家专业媒体的年度十佳榜单,影评人也是给出了几乎众口一词的好评,如此悬殊的反差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仅仅是因为影片比较晦涩吗?我还没有找到让人信服的答案,不过这一现象却再一次验证了imdb与豆瓣评分并不能真正反映影片质量、票房及影评人的看法。 (关于这一点,详情可以参看凡影的《观众评分如何反映票房》一文:http://www.duliyu.com/focus/4253.html) 进入正题吧,话说这是楼主第一次在豆瓣发表影评(以前都是短评,长文也就在个人空间里写写),如有错漏或不同意见恳请海涵和赐教~ 【友情提醒:本影评含有严重剧透,请观影后再往下浏览!】 从形式上看,《皮囊之下》的画面和配乐最为出彩。 画面方面,大量近似抽象的空间几何体及形状、让人汗毛倒竖的黑屋场景和苏格兰高地的各种风光远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极大地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的同时,又使得节奏张弛有度,在超现实的惊悚场面过后,欣赏这些舒缓美景的同时,我们还得到了充分的思考与消化的时间。 另外,片中插入了许多苏格兰(大部分是格拉斯哥)的街景,除了模拟外星人观察人类社会的视角外,也为其逐步认识人类本身作了铺垫。不过感觉铺垫的时间有点长,这也是全片节奏较缓慢的一个原因...... 片头的黑幕和特效画面让我不禁想起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从虚无中诞生的亮点逐渐膨胀,直到近似星球运转、眼睛观察的视觉效果,实际上暗示了全片的背景(外星智慧生命造访地球)、主题(外星人对地球人从零开始逐渐丰富的理解和领会)和感情基调(第三者窥视,冷静、好奇)。 《皮囊之下》最让观众感到惊奇和震悚的当属在黑屋中的镜头了吧:诡异而空灵的胶质地板如同镜面般映照出了人和衣物,纯净而浓厚的黑色笼罩了一切,掠食者与猎物毫不踌躇地走向不可知的黑暗深处,脱光了的男人陷入地下并被逐渐抽干,仅存的完整人皮在胶质世界里慢慢皱缩,骨肉和精血之河流向让人战栗的红色空间里去...... 更妙的是,这个黑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Scarlett Johansson逐渐“人化”的过程中,黑屋从纯黑的抽象符号转变成了具备实体感、如同人类普通陋室般的存在,甚至还有楼梯和镜子! 另一个使我印象深刻的视效是Scarlett Johansson在捕猎人类的过程中观察众生相的画面——街景和人流的浩转流变在女主眼中不断复合,形成动态叠像,最终过渡到对双眼的特写镜头。这一场景简洁有力,让人血脉偾张! 最后,不能忽略女主在卧室中第一次仔细观察和欣赏自己身体的镜头,以及随后与好心男尝试发生关系中发现尴尬,猛然惊醒并一把抓起台灯检查私处的镜头,只要没被剧透,大部分观众在这里都应该是一头雾水吧,到结尾才会领悟到个中缘由,此处真的不啻是最让人回味无穷、在哂笑之余又不无酸楚之感的桥段了...... 配乐和音效方面,本片做到了极致,几乎没有舒缓悠扬的音乐,在惊悚的场面(如几段黑屋狩猎戏、高潮部分护林员的性侵犯戏份)佐以让人紧张脸红心跳的配乐,但相比于不少恐怖片千篇一律式的吓人音效来说,多首曲子风格不尽相同,不仅最大程度渲染了气氛,更使OST本身也成为了别具一格的音乐佳品。与此同时,在紧张感并不明显的场景中,配乐和合成声效则干脆选择了缺席,这又是导演节奏控制力的体现,毕竟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嘛。 演技方面,Scarlett Johansson还真是适合演这个角色,毕竟寡姐本身气质就高冷,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外星人转变后的演绎还不够,几乎从头面瘫到尾了。难道是外星人学不会将感情外露到神态和表情的技能?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是本片最大的缺点,虽然加重了电影的冷峻、肃杀和阴暗刚,但也使得观众的代入感大大降低,甚至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从内容上看,全片主题是表现外星智慧生命逐步认识理解人类、产生人类的感情,并尝试融入人类成员之中的过程。根据IMDB上的解释,导演基本出发点就是刻画生命从懵懂无知只具有本能的婴孩成长为认识到具有身体意识和感情的青年这一过程。 有人说可以解读为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比较讽刺了,肉体和灵魂/精神的悖论关系:用肉体成功征服和狩猎男人,但当改变自我认同,想以精神/灵魂来贴近男人时却反而换来悲剧性的结局.....这究竟是女权还是反女权主义呢?),或者异族、少数派、个性卓然独立之人试图融入主流群体的故事,好像都可以说得通,不过也许你想得比导演还要深入哦~ 尽管剧情并不复杂(不像《盗梦空间》《记忆碎片》《内陆帝国》等烧脑悬疑片),但由于全片节奏较慢,且场景跳跃性较大,主要剧情均以白描的极简主义方式呈现给观众,毫无细节解释与背景说明,再加上Scarlett Johansson的面瘫和种种超现实主义的设置,观众产生理解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即使看不懂也不用急着打低分啊,本片在毫无剧透并初次观看时更大意义上是以体验为主的,第二遍才是完全融入并细致琢磨的最佳时机。另外,Scarlett Johansson首次全-裸出镜,毫无水分,还出现在三次长镜头中,这还不够弥补那些不幸仙逝的脑细胞吗? 话说回来,楼主也是在影片接近结尾时才恍然大悟,脱离懵懂迷茫状态的,但是这也正是《皮囊之下》的特有魅力之处:当你真正理解了主题和Scarlett Johansson的成长与转变时,那种爽快感是不言自明的~ 而这一历程不正是影片所要反映的外星人的蜕变历程吗?我们观影者也是外星人,或者说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外星人,在时间的洗礼中我们才逐渐融入到人类社会中去~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看,结局令人心碎,Scarlett Johansson身为外星人,终归无法融入人类社会。从黑森林蛋糕的难以下咽,到旁人目光的芒刺在背,从体验人类爱欲失败的灰心丧气,再到沦为人类欲望牺牲品的怒不可遏,从对人类皮囊的恋恋不舍,再到屈从宿命的绝望与痛苦......她的结局在放走畸面人、放弃驱车狩猎的那一刻便已经注定,如同杀手Leon对Mathilda产生感情的命运一般。不知摩托男在望着升腾的烽烟时,内心是否有所触动?我只知道,Scarlett静静地躺在雪地里迎接死亡时,感受着从无际的天宇中撒向自己的漫天飞雪,心中一定是有感情的。 (导演特地用了雪地中90度仰视天空飘雪的视角,正是为了激发我们的同理心吧) 以上,个人评分:9.0/10~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更多电影推介、精彩评论与相关分享,请关注公众号:冰红深蓝电影

 2 ) 皮囊之下即欲望,欲望即弱点,有弱点便成被狩猎对象



电影《皮囊之下》讲述的是一个外星女如何由狩猎者变成被狩猎者的故事。造成外星女这种转变的肇因便是她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欲望。

为证明这点,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转变过程稍作描述。外星女必须披着人类的皮囊才能和人类进行简单接触,接触的目的是为了狩猎人类,而狩猎人类是为了获得生存的营养。她一开始把人类当成猎物看待的,虽然她以色相来引诱男人,但她从不对被引诱的男人主动调情,能被她引到死亡小屋的内的人,都是对她肉体有着强烈欲望的人,那些对她没有表现出这种欲望,或有其他事情要做的人并不是她狩猎的对象。而且,每次狩猎成功之后,她的面部是毫无表情的,这也证明她根本就不具备任何人性;此外,她对最能引起人们伦理情感变化的救人者的行为也很木然,对这样的人类下手她依然毫不留情,似乎也是她不具备人性的证明。

直到一天,她获得一枝带血玫瑰,沾上人类的血液之后,人性开始在她皮囊之下生长。她开始认真观察人类,以前对她来说的“色即是空”的花花世界开始变得绚丽夺目,五彩缤纷。她的眼睛开始变得更美丽、嘴唇也变得更好看了,对猎物给予她的赞美开始报以“微笑”,狩猎成功后,她还不忘涂抹口红,说明她对人类的赞美开始有了情感反应。然而,她的人性成长,被她那面死亡小屋门后的镜子监视了下来,她受到摩托男(应是她的上司)的严厉警告(他们不用人类语言交流的,她和摩托男对峙的那一幕应当可想象得出),这不仅没有让她“悬崖勒马”,反而让她的人性加速成长。在对待面部畸形的丑男(丑男对她不敢有非份之想,在以前应不是她的猎物,这一安排正好说明了她人性的增长)这一幕,她开始对丑男主动调情,她利用肌肤之亲主动引起猎物的情欲。对丑男狩猎成功后,她突然观察到镜中的一切,她的人性增长似乎在“严重警告”的惩罚之外了,此时她看到困在玻璃后的飞蝇,她有了人类最重要的情感:怜悯。她放走了丑男。这一切当然逃不过摩托男的监视镜,于是,她开始逃亡。

她不敢再驾车,她也不愿再狩猎人类,她开始思考如何在地球生活,她尝试以地球人类的食品充饥,可无法下咽;她以为人类都是善良的(她跌倒有人扶,还有以前她看到的救人者),是安全的,开始接受地球人的帮助,尝试和人类交往,但在无法和好心男享受云雨之欢后,她不好再栖身于他家,只好独自漫步于森林。然而,有了人性的她远没有想到的是人类还有恶的一面,终于,她也成了人类“狩猎”的对象。

人类的基本需要就是过一种群居生活,得有亲人和朋友,然而,她的这种人性需要得不到满足,她又无法回归她以前的群体,她有了像人类一样落漠情绪,也就说,想和人类交往而非猎杀人类的欲望成为了她致命的弱点;而且,当森林男问她是否一人时,她如实相告,完全暴露了她的可怜的处境,没有像人类那样知道伪装,用皮囊遮掩自己的弱点,这很容易让她的美貌引起森林男的歹意。当她被森林男侵犯被迫褪下人类的皮囊时,她彻底地成了一个弱者。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人类在他们的皮囊之下是充满着欲望的,只要这种欲望被表现出来,那就成了弱点,这种弱点一旦被狩猎者利用,它就是致命的。皮囊对于人类而言,是欲望的遮羞布,更是自我防卫的武器,褪下“皮囊”,人类也会成为弱者。

披着人类皮囊的外星女的悲烈结局似乎还可以引起我们以下思考:

(1) 仅有“人性”,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这里的“人性”当然是指“善”的方面。对于外星女来说,她只了解人类善良的一面,她皮囊之下增长人性也仅限于此。然而,她不知道人类某些最人性的基本需要往往是无关善恶的,或者说不受道德评判的,比如人性安全需要。在人类的价值序列中,安全的价值似乎总是高高在上的,只要安全需要受到威胁,其他为达到安全目的的行为,无论是善行还是恶举都已无足轻重了。所以,当外星女露出异类的真面目时,她就必死无疑。因为人类在安全方面的经验是,来自于同类的威胁程度远远小于异类的,所以,基于安全需要,人类必然会“党同伐异”,消灭掉异类的外星人就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对于人类而言,如果仅有“善”的人性,而没有或不了解“恶”的人性,基于“党同伐异”的人性安全原则,同样他也难以在这个世界生存,至少他的生存会非常艰难吧。
(2) 如果影片再作些拓展,外星女逃脱了森林男的追捕,她继续和人类周旋,她不断地增进对人性恶的了解,影片应当还可以更深地展现如下命题:她越了解人,她就会越害怕人。留给我们的思索是,人类真不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如果你只有善良,不会作恶,或者,如果你只了解善良人性,而不具备甚至不了解恶劣人性,那么,你越了解“人”,你就会越害怕“人”,至少你会越讨厌“人”,这也许就是罗兰夫人临死之前留给世人那句箴言的真义所在:“我见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文/石板栽花 2015-04-01)

 3 ) 圆桌 | 2023戛纳补课·第1周:乔纳森·格雷泽《皮囊之下》

2023戛纳补课圆桌系列

第76届戛纳电影节将于2023年5月下旬举行。该系列圆桌遴选了戛纳不同单元的部分导演前作,以每周1期、每期1~2部电影的频率进行补课和讨论。

第1期:乔纳森·格雷泽 Jonathan Glazer

格雷泽新作《兴趣之地》(The Zone of Interest)入选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本次补课片目为其上一作《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 2013),曾入选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电影手册》杂志的10年代十佳榜单上位列第九。

参与人:柜子 伯劳 夏萝 秋曳子 Sum Anni 举办日期:2023/4/16

全文约5000字 阅读需要13分钟


Anni

《皮囊之下》的影像上,或者说感官体验上——对于此片,这两者的所指几乎是一致的——最值得注意的也许是它对黑(黑夜、黑屋)的表现;很少在电影中见到如此纯粹的黑,更不用说一部美国电影,后者总是十分擅长于用打光来制造一个假的、亮的“黑暗”。

类似地,格雷泽的前作《重生》在调度、音乐方面非常古典,唯一可称之为颠覆性的方面就是对黑的大胆运用,人脸、空间常常完全笼罩在黑夜之中。

Birth, 2004

不过《重生》是胶片拍摄,《皮囊之下》的影像则充满数字质感,二者还是有诸多不一样之处。此外,这部电影中的日景——通常发生在街道、商场等日常空间——就完全是另一种感觉,朴素、干净,没有多余打光调色,甚至可以说有一种纪录片的质感。

Sum

的确,这种黑色相当纯粹,几乎可以称为一种形式;但特别的是,它依然是色彩,具体的色彩。这一点非常吸引我的注意,在看完之后我最初意识到的是“纯”形式的反向转化,但这种转化如何可能?我觉得安妮的说法很有启发性,我更倾向于将这种纯黑色当成一种矛盾的存在,一种具体的形式(也许是对传统的形质论的一种反对),这种形式区分于同样场景中的另一种,在这另一种形式里,我们实际上是在打光下“理解”黑暗,这相对来说是形式里“保守”的一种。

Anni

确实,一般电影中的“黑”可能就是“没有光”,即使塞拉和格朗德里厄的强调黑夜的电影也很大程度上仅仅是这样;但《皮囊之下》的黑感觉是一种色彩,为什么会如此,可能和颜色的纯度有关,也可能和电影在影像和色彩运用上展现出的精致的雕琢感有关。

Sum说的有关形式和内容的讨论我没有看懂,可以再详细讲讲吗?

秋曳子

Sum是说传统的打光方式里的暗部(它和周围的环境是交融的)其实也是以打光而实现的,而不是像《皮囊之下》里有如色彩一般“纯”的黑?

Sum

“另一种形式”,主要指的就是异人的女主角在小屋中一步步引诱男性冻结自己身体的段落。它同样是高度抽象的,我们仅能看到人物的身体、水及随附的镜面,当然还有光(不止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更是要让我们直接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里被我们把握到的同样也是黑,但对这种黑的塑造却并不让人陌生,在数字影像下它甚至更多让我联想到NWR的电影,一种“时尚的”形式感。当然更为核心的是,与最初提到的那种纯黑相比,这里所谈及的形式依然在一种传统的范畴内,原因也许正是在于,它始终无法让我意识到它具体性的一面。

前半部分那种饱受诟病的空洞之所以能够完成朝向具体的转变,也许正是因为它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那种空洞,而是一种极化的空洞;这种极空恰恰与具体保持着极其亲密的关系(我不敢轻易断定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体验也许和德勒兹对安东尼奥尼某部电影的评价是同义的,尽管对于那部电影来说我无法感受到这样一种转化,但《皮囊之下》却给了我很强的这样一种感受。

夏萝

在前半段硬朗的锐利影像中,整个声音的设计也遵循着重复和序列的模式不断递进,因此言语和意图都能够被纯粹地简化,浓缩到色彩上便是纯粹的形式的黑。但随着身体性的不断介入,高对比度的黑也逐渐变得浑浊,才对比产生一种跌入人世的肮脏的“彩”。

Anni

有趣的是,影片最后其实结束于“白”——一种与“黑”截然相反,但同样纯净的颜色。对此格雷泽绝对是有意识构思的。

夏萝

不过在诞生之初她所处的环境也是一片纯白,这个意义上结尾只不过是回到事件起点,而并非是走向“黑”的反面,或者说,只剩铅灰色天空中的污点标记了过往。

影片从一只眼睛开始,便诞生了不断迫近的凝视,这个用碎片言语所拼凑出的空壳,正是以形式性的黑、纯粹的“表层”宣示了她的绝对权力,不断穿过人类肉身这层薄膜,以瘆人的冷漠向外吞没。然而,摄影机的凝视随着幽暗中观察自身赤身裸体的时刻开始转移,纯粹的“表层”(黑)变得不清晰,“表层”的反面——“身体性”绵延并积累到完全颠覆的时刻。

但在被侵犯过程中所感知到机械与肉身间断裂的刺点,唤醒了最原初性的排异,因此哪怕在最后一刻她所摘下的面孔仍在眨眼(仿佛在尝试唤起连结),这种悬横其间的差异终究是难以弥合的。

Sum

在前半部分中,那些自然主义的段落,很多时候都会匹配到她的目光上。就像男人们被“吸引”进纯粹的黑色空间中那样,似乎也有某些东西被她的目光所吸取。而前后的转变似乎发生在她的目光识取到的是其“自身”(很难说这是否真的是其自身,因为涉及到复杂的身心问题)的时候。在此之后我似乎不再经常能够注意到她的目光,如果除去再一次端详镜中的“自己”,以及结尾在森林中的视点镜头的话。这也许和夏老师说的眨眼有某种联系,但我可能不太认为眼睛对身心弥合而言是完全徒劳无用的。

需要补充的是,我虽然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关于眼睛的电影,但这里提到的眼睛却并不是完全概念化的,像前面提到的那种具体性的不断摄入,是我认为它非常迷人的一点。

Anni

对于夏萝之前的说法,我有一个疑问:身体性真的随着剧情展开而逐渐介入了吗?因为最后女主角把皮囊脱下似乎恰恰是一种对身体的否定,令我想起空白岸对《不》的形容:人的身体好像都不是具象的物质,而是“和充气玩偶没有什么两样”,黑屋段落突然炸掉的人体也是这种感觉。

伯劳

对身体的否定,是指并未真正穿越、触碰、感觉而仅是作为概念地经过人间吗?

Anni

“身体性”,当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我指的并不是影像对身体地拍摄有多长或多亲密,而是指影像是否能唤起我们对于身体的知觉经验(在这层意义上,《太空生活》拥有身体性,而《尽管黑夜》之流则不)。在《皮囊之下》中,女主角以及其它“异人”的肢体语言和体态与其说是传递了一些熟悉的、可共鸣的身体经验,不如说更在于表现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陌生感,尤其是在黑屋段落,身体在纯色的背景和奇诡的音乐中几乎成为一种恐怖谷式的对象,而男人们沉入深渊之后的变形和奇怪音效也在增添这种感觉。更进一步地,当女主角从皮囊中脱出,我们此前对她的身体建立的一点点经验性认识也被完全破坏了。

伯劳

这点很同意,本片更是概念性地描述身体而不具备触觉;但作为一个对电影没有系统的人,又觉得有必要和《霓虹恶魔》这样强烈的概念电影做区分。《霓虹恶魔》不断在场景内部进行仪式积蓄力量;而《皮囊之下》里很多场景的恐怖似乎基于其强烈的吸引力,每一个场景都是直觉的,陌异的气质非常直观。大家谈了很多色彩,但这些纯色不正具备强烈的物质性吗?屋内的纯黑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成为切实的深渊,正如片头的纯白也是凸显了人的异质。

Anni

我觉得这很难说是“物质性”;这个词对我来说和“身体性”一样,并不关乎表面上拍了什么,而关乎影像——总是在与声音、叙事、情境等等发生化合反应后——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经验。在《皮囊之下》中,至少在其黑夜的部分,一切事物(色彩、身体、物候…)都很陌生,我们不再能从经验上把握任何东西,这种感觉令人毛骨悚然——你可以说,这种恐惧正是电影的主题;换言之,《皮囊之下》是一部“恐怖片”。

与之相比,NWR的电影,尤其是《霓虹恶魔》,也许可以被视为色情片的一种,观看的时候会清晰地察觉到摄影机视线中包含的那种对于光线、色彩、形状和质感的近乎色情的痴迷(一种“恋物癖”),因此实际上他的电影是充满了物质性的——只不过不是布列松意义上的物质性,而是一种被消费主义统治的拟像社会中的物质性。

The Neon Demon, 2016

但是《皮囊之下》完全相反,摄影机的视线里没有爱,只有一种赤裸的暴力。这一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剪辑,镜头之间总是——连同各自的同步声——被骤然的切断、切换,剪辑前后的景别也总是对比强烈(例如长焦大远景和特写)。这样的剪辑不仅在电影体验层面上是对观众的操纵,而且在叙事层面上,它的出现也总是伴随着暴力:比如女主角上一秒还和受害者说话,下一秒就已经只剩她一个人,在这里,剪辑不仅隐藏了杀戮,而且其自身本身也成为了杀戮的一种隐喻。当然,这个手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编剧层面(延后黑屋段落,制造悬念),但它同时也是女主角的“非人”性在电影感官层面的一种具象化。

后半段剪辑其实稍微软化了一些——可能也对应女主角逐渐获得自我意识的过程——但也仅仅是相对的,实际上依然非常暴力,比如每一次摩托车镜头的巨大噪音每一次都击碎了此前场景的一点点温存。但与同样喜欢“硬”剪辑的哈内克相反,《皮囊之下》在影像层面的暴力没有表现为对感官的拒绝(如哈内克那样的枯燥的“冷峻”),而是变成了一种与感官共振的激情,似乎越是暴力、越是异陌、越是恐惧的东西,越是能震颤我们的感官,令人兴奋;但这种激情不是一种迷恋的激情,而是一种死亡的激情。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它为什么是一部恐怖片。很多恐怖片即是由这种死亡的激情驱动,《克莉丝汀魅力》是其中极致,它和《皮囊之下》相反,展示了一个人变为异人的过程。

Christine, 1983

柜子

《皮囊之下》的大篇幅黑暗场景的氛围营造中,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封闭暗室内引诱猎物的那段Main Theme音乐会让我想到《2001太空漫游》,因为闷音节奏带来的固定脉冲像是宇宙的信号,又像影片中拖动后退的步伐,一步步将人吸入情境。当然它要更现代,用压缩处理过的半音化的合成管弦乐嗡鸣传达着恐怖的非人感。

Sum

在我印象中,后半部分的配乐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却是机车的声音。基于对前半部分明显的异人感的把握,我会更倾向于认为,后半段中机车频繁的追赶并不只出于情节的考量,而更像是为了凸显出其异质的存在,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夜景中甚至看不到机车本身的形状,它如果不是被抽象化为两个车灯(如同一双眼睛),就是完全消失不见,因此我更倾向于将它当作是非人之物,它从外部保持着对主角本质的一种确认。

Anni

开头卡车中换衣的那个场景也很有趣,声音系统一反常态地完全没有底噪和回响,种种动作声的碰撞声不像是发生在声场中,而像是在真空中悬浮着。这和这个场景的视觉——人像悬浮在完全纯色的空间中——是同步的。就技术层面而言,这种体验似乎完全是21世纪式的,因为以前的收音技术和放映技术都不可能营造这么极端的声音系统。

柜子

我看很多友邻有谈到这部和《霓虹恶魔》的联系,大家有没有想法。

秋曳子

《霓虹恶魔》的所有场景更给我的是一种“人造感”,所有场景都有相应的刻意打光和音乐,不仅仅在凹人物造型,也在凹场景“造型”。

The Neon Demon, 2016

而《皮囊之下》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白天驾驶段落几乎完全是自然主义的(如同Anni说的),室内戏的“黑”也是纯粹的,不依赖于多色的光(Sum说的),且其音乐的主题像柜子说的那样是沉闷的、内收的(这点似乎与《霓虹恶魔》相对)。要说相似感的来源?对我来说更加来源于文本上从单纯/机械向觉醒的转变,以及异质的氛围的塑造。

Sum

数字影像、色彩与构图(尤其是形状,模型动画——作为这部的序——所强调的图形的确也会让我想到《霓虹恶魔》,当然在后者中显目的形状是三角形)以及配乐等元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强烈的形式感,这些最表层的知觉都很容易让我将这两部电影放入联想关系中。

The Neon Demon, 2016

夏萝

它们的共同点显然集中于近乎神秘主义的极简叙事、对于皮囊/身体的痴迷、直观呈现的暴力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恐怖显然呈现出不同的取径。《皮囊之下》是将影片的氛围不断延宕于诡异离奇的谜底下,要求我们跟随 “异人”的视点(纪录片影像)对现实进行入侵,在模糊和神秘的黑暗中探寻机械体的意图——因而这种恐怖内生于观者对于人性的矛盾。而NWR早已大张旗鼓地透露了全片的意图,《霓虹恶魔》镜头下的演员们反倒因全然背离情感,呈现出了更偏离现实、更“外星”的症候,由感官体验所展露的恐怖仅仅成为了一种供观者消遣的、时髦的景观。

Anni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皮囊之下》的主题对我来说相对比较无聊,后半段之所以观感不好也是因为它开始奋力在这个主题上建立起一段实际上相当没有说服力的“人物弧光”。最后的强奸戏也有点太想当然了。但是,那个“梦见了森林”的镜头和结尾的雪非常美。

Sum

同意。单看主题本身确实无聊,可能从主角那一次面向镜子的“自反”开始就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滑向无趣的一端了。但它只是其中一个面向,或者说,片中的能量变化持久地吸引着我,以至于我几乎忽略了文本主题等其他方面的无趣。


评分表

*四星制评分,最高★★★★,×代表零分。

往期推荐

访谈翻译 | “一切都已死去但引擎仍在运转”:阿尔伯特·塞拉访谈

长评 | 伪-伪纪录片

评论翻译 | 《出局》及其替身


 4 ) 色,戒

    《皮囊之下》是根据荷兰米歇尔法柏的同名惊悚小说改编,讲述一个披着人皮的外星人,在地球四处猎杀地球人的故事。但猎杀这个词显然为电影增添太多商业电影中的硬科幻色彩,所以当影片用诡谲的方式从宇宙炫光慢慢放大到瞳孔时就已经让部分期待的观众一头雾水了。而电影在前半段散漫且不厌其烦的描述斯嘉丽约翰逊如何观察以及勾搭男人也是在挑战观众的忍耐力,直到他们对电影的期待值只剩一睹斯嘉丽约翰逊的全裸。

    不过这也恰恰映照了影片中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人皮外星人色诱地球男人的情节,为什么色欲会成为被外星人所利用的诱饵?也许当下绝大部分观众抱着看斯嘉丽约翰逊女生妖娆果体来欣赏《皮囊之下》的现状算是有心无意的做了一次解答,他们仿佛在观影的某个时刻所散发的色欲便成为了外星人的猎物,同时片中的那些男人并不是单一的角色,而是象征一个种类一个性格的男性群体。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斯嘉丽约翰逊拍的三部片都是R级电影,另两部分别是《唐璜》和人畜无害的《她》。当然比起前两部显然是《皮囊之下》更能去考验斯嘉丽约翰逊自身魅力和演技空间。电影中在表现人皮外星人猎杀地球人的过程主要运用到了三个步骤:观察,沟通,色诱。

   “观察”在片子里出现的比重极高,你会经常看到镜头里的斯嘉丽约翰逊从车内往四周环境观望,然后就会从客观视角转到眼睛的第一视角,镜头便不停的对准来往的路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以此来表现外星人搜寻和观察的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觉得电影意识流的原因,一般的情节电影里的人物和画面都是带有信息的,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关于角色的动机以及后续剧情的的伏笔,而《皮囊之下》里这些对准路人的类似新闻里的偷拍镜头显然是不具备这类媒介效果。但这并不代表这些镜头是完全空白没有意义的,这些画面完全是在表现外星人的日常以及她行为的程序化。

   “沟通”是影片中最稀有的东西,有对话的几场戏寥寥无几,而且发生的对话都是在车上。当然这是属于导演的有意为之,因为他在某个程度上是把片子做成了公路片,他迷恋苏格兰阴郁冷感的风景,他想通过角色的行程来捕捉苏格兰的遗世独立。影片中斯嘉丽扮演的约翰逊在车上接触过四位男性,有耐心的,年轻的,丑陋的,紧张的,但是你会发现他们对谈的内容永远都是一致的。千篇一律询问家庭信息和工作情况,最后借用女朋友的话题来勾起角色的性欲,这里同样是为了表现外星人的机械化工作模式,同时也是为了点出这几个男人上钩完全是因为外星人那漂亮的皮囊,仅此而已。

   “色诱”是影片中最能与科幻二字相互勾连的。斯嘉丽约翰逊成功勾引男子之后会带领他们来到一个镜面构造的完全黑暗的封闭空间,随着斯嘉丽的衣裳一件件的剥离,男子也随之跟循加脱衣服直至陷入窒息的液体层,最后肉体和皮肤的分崩离析构成了影片最具邪典Cult味道的画面。影片的色诱表现回到最简单的肉体吸引,想必这也是为什么要选择斯嘉丽约翰逊的原因,但影片的呈现上是属于慢炖的,节奏上属于梯级递进的,这也是影片区分“色情”概念的重点所在。第一位男性只是到了封闭空间,第二次则是让我们看到了走入液体层的画面,第三次才让我们看到了液体层里血腥的一幕,而且每一次的色诱都是属于美艳但不色情低俗,这当然与导演的艺术美学有关,包括全片的低照明,大量小景别画面,控制着影片冷峻神秘的氛围,大大的消弭了情欲主题一直引导给人的低俗之感。

    但观察,沟通和色诱只是影片的前戏,当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外星人被面相丑陋的男人激发了人性欲之后,她开始尝试吃人类的食物,甚至开始审视自己的这副美丽皮相并去思考皮囊之下人类的内心到底想要拥有什么。她天真的以为皮囊可以用来报答善良的人,却万万没想到也会糟来杀身之祸。一个伐木工人对其强奸未遂之后意外破坏了她的皮囊,外星人身份暴露之后他归西于一片火焰之中。其实影片之前对色欲的立场是很中立的,男性的欲望来自本能,外星人的谋杀是任务模式的,所以到了最后这个关于男性对“皮囊”的拷问终究还是以男性的暴力行为来作反面描写而告终。

 5 ) A Sensory Play

I can not say this is not a 'good' movie. It certainly was hard to enjoy, with thin plot and camera takes that seemed to stretch infinitely without any stimulation on the horizon.

But there is no sloppiness or pretentiousness going on here. The story and the delivery are both sharp and clean cut. The uneasy and uncomfortable feeling from watching the film was struck up intentionally to symbolize the state of residing in an alien body and walking an alien land.

The cacophonous sound track, I have to say, is a very smart move. By abrading the audience's nerve endings, it literally put us under the skin of the heroine, not passively counting on our imaginations to take on the task, but actively forcing our sensory into the play.

 6 ) 关于开头女主的理解好多都错啦

我觉得开头被扒衣服的裸女是上一位用来色诱地球人的外星女一号,因为有了人类的感情所以被斯嘉丽接替色诱工作,并不是什么斯嘉丽用来换皮囊的地球人,电影开头看完如果你不理解的话,看完电影结尾看到斯嘉丽逐渐人化的过程总该理解了吧。
        首先看电影开头:摩托男从一个桥下拉上来一个女的,注意大卡车是停在路边的(这个大卡车里没有人,因为司机就是这个女的),我觉得这才是摩托男找到这个女的主要原因,然后摩托男把女的装上了车,接下来电影就切换到了斯嘉丽去换衣服的镜头,他们穿的是同样的衣服(你可以理解为这是色诱的工作服),卡车是她们的作案工具,换完衣服后,有个特写是裸女流出眼泪的镜头,特写镜头肯定是导演给的重点暗示,如果你看到现在认为这个女的是一个普通的地球人的话,继续往下看,
电影后面,斯嘉丽从畸形男的丑陋皮囊得到了启示,终于认识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披着皮囊的外星生物,然后抛弃了大卡车,开始想要变成一个人类,然后去了一个餐厅,学人类那样吃饭,被一个陌生男小心爱护,然后产生了人类的感情,电影这时候也在同步播放摩托男到处疯狂寻找斯嘉丽,这说明什么?就是产生人类感情肯定会被外星同族不可原谅,就此立即下岗被下一位“斯嘉丽”接替工作,这就是一个女主不断更替的循环,所以也就解释了开头那位裸女流出眼泪的镜头用意,因为她作为一个外星族人,已经人化了,所以就要下岗了,并且她身体上的那只小蚂蚁,也在暗示裸女已经成为地球上的生物这一点。并且在斯嘉丽完成换装后的下一个镜头是,摩托男把自己的摩托车从卡车后面推了出来(看下图),说明装着外星女一号的那辆卡车是摩托男开回来的,也就侧面说明了刚开始那辆卡车是外星女一号开到桥边的。


        这部电影节奏很慢,但是导演传递的道理却是那么珍贵又那么容易忽视,皮囊之下是什么?是人性,是情感。然而人类是如此地容易迷恋皮囊,忽视人性和情感,最终走向了毁灭。正是我觉得最后那个陌生男一开始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并没有多看重斯嘉丽的美貌,而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她,所以最后打动了斯嘉丽,心甘情愿做出了回报,也让人化后的斯嘉丽走向了自我毁灭。
        影片超现实的配乐融合充满生活气息的街景,导演不断地让我们从斯嘉丽这个外星女的视角去打量和思考着地球人的世界,去思考皮囊之下的人性,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电影,

 短评

她终于对着镜子抚摸自己的身体,不再是为了吞噬他人的欲望,而是从心底里接纳自己的躯壳。那一瞬间就动容了。她褪下皮囊,依依捧着自己的脸庞,女神又一次奉上最性感演出。冷而诡异。这个星球上最后一场雪,碰上那个星球的最后一场火。

6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分了四次终于看完~~~就算有女神的三点全露,对着这片也完全硬不起来啊~~~

10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以前你是妖,人们就怕你;现在你是人,人们就杀你。只披了人皮,不懂得人心还是不行的。配乐大加分,女神全裸大加分,故事角度果真奇特,并且虽然情节虽然简陋,但还是撑起来了片子。前后两半过于直白的明暗,强弱的对比,显得太简单了。

1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欲望是食物,皮囊算什么

15分钟前
  • 雄一样霸天下
  • 还行

学会成为人。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小斯终于要脱了,我可等好几年了。。。。

17分钟前
  • 思想起
  • 较差

看到女神穿貂也像熊我就放心惹(不过还是好好看的熊T-T

21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好cult好喜欢啊!格雷泽大胆地利用极简的光影呈现自己对外星生物的想象,后半段加上女性/人类意识的觉醒(同时光也变了),不用任何台词也能呈现深刻的情感,非常酷。整体感觉很库布里克(开头、音效像太空漫游,中段水下像闪灵),女神果照流出后索性大胆出演了,粉丝们看着办吧!

2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除了斯嘉丽,没看点,别提什么人性,现在几乎每部电影都会说自己在表达人性,都快成生活必需品了

27分钟前
  • 较差

鄙视那些在短评里剧透的

29分钟前
  • 暗夜天使
  • 较差

电影剧本的断裂直接将一部逼格绝高的电影拉到二逼片。一部异形的自我认知,拍的出来你就是库布里克,拍不出来就是暴胗天物。

33分钟前
  • 幸运儿与脱身术
  • 还行

白骨精西游记,导演一定很葱白库布里克吧

34分钟前
  • Mumu
  • 较差

搞不懂黑寡妇为什么要牺牲皮囊出演一部既不很商业也不很艺术,甚至有点二逼的普通电影

37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较差

做人还是有点难的。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1. 2046地球漫游 2. “我不是不行,是没有” 3. 人长得丑连外星人都不想拿来当披风(just kidding) 4. 符号是点睛还是冗余要看个人喜恶了 5. 苏格兰英语才是外星语,谢谢。

41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很不愉快的一次购物经历,好不容易省吃俭用货比三家买了个充气娃娃,老板居然忘记发重要零件,差评,差评,差评!!!

44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还行

get 不到

47分钟前
  • LoVe
  • 还行

如果你只想一览女神的酮体,拿张剧照就可以打道回府了。扯意识流扯性欲的都属意淫,倒不如一个移居英格兰的外星人的自我认知来得直接。保持神秘却没有揭开神秘的节奏,斯嘉丽成了唯一坚持的理由。喜欢结尾。如果给主角起个名,"黑寡妇"再适合不过。

50分钟前
  • Ocap
  • 还行

酷毙了!走进黑屋那几场戏看得我下巴都不见了好吗!诡魅迷人的观影体验,年度十佳无疑,配乐碉堡了!!!

5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其实这个真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前段是斯嘉丽猎捕男子,后半段是斯嘉丽摇身变成无知少女被追猎。 但是被脑残的导演加了很多人为障碍让观众觉得挫折,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展示自己的高明之处。 另外,哥能吐槽斯嘉丽的身材实在没看头好吗...

53分钟前
  • 文西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