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巷

HD国语版

主演:陆小芬,庹宗华,周华健,任达华,李志希,林秀玲,李淑桢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8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桂花巷 剧照 NO.1桂花巷 剧照 NO.2桂花巷 剧照 NO.3桂花巷 剧照 NO.4桂花巷 剧照 NO.5桂花巷 剧照 NO.6桂花巷 剧照 NO.13桂花巷 剧照 NO.14桂花巷 剧照 NO.15桂花巷 剧照 NO.16桂花巷 剧照 NO.17桂花巷 剧照 NO.18桂花巷 剧照 NO.19桂花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桂花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高剔红(陆小芬 饰)十二岁便失去了父母,十六岁弟弟亦死于意外,悲惨的童年经历让高剔红早早就看透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她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她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离开了深爱的渔夫秦江海(任达华 饰),高剔红卯足了劲,想方设法终于嫁入豪门,然而,厄运紧跟其后,几年之后,高剔红带着年仅五岁的儿子成为了寡妇。然而,命运并没有将高剔红打垮,她和天斗和地斗和人斗,终于成为了一家之主,可是,手中所掌握的金钱和权利无法填满她空虚的心灵,就在此时,家中一位长工的出现吸引了她的注意,因为这位长工有着和秦江海极为相似的容貌,令高剔红情不自禁。巾帼悲歌无耻之徒(美版)第八季拜托了!姐姐中间人2I Am Ground遥控刑警一见未钟情沙漠追匪记好男好女图书馆战争:记忆之书双雄(粤语)安迪·沃霍尔:时代日记南行年轻一代第五季威尔森夫人薄樱鬼70年代秀 第八季赎命曾经快乐老友记绰头状元碧海蓝天巴特克里克浮沉向上猴子(国语版)大国建造艾米丽的困扰爱填满空白 第二季有兽焉第三季山菊废柴兄弟 第二季深夜姐妹会黄金战士老猫第三波2017梦想的面具剑网3·侠肝义胆沈剑心第一季美国黑骇客海战水手第一季靓足100分与麦子师父甜蜜十六岁粤语版铁路少年

 长篇影评

 1 ) 电影分享/恩怨如烟皆当散,往事何必回头看

电影片名:《桂花巷》

播放渠道:优酷

豆瓣评分:7.6

推荐指数:🌟🌟🌟🌟

相关分类:台湾电影/吴念真/女性/1987/苦难/苦情/爱情/忧愁/人生/人性/欲望

获得奖项:

第24届台北金马影展

* 最佳剧情片(提名)

* 最佳女配角(提名)

* 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推荐理由:

* 女主角阿红除了微笑的时候,其他都是忧愁的脸。断掌的女人,克双亲、克丈夫、克子孙注定一生命运坎坷不平,孤苦一生。

* 从阿红自己给自己缠脚,就看出来她是一个狠角色

* 无依无靠,靠父母靠,靠弟弟,靠抚恤,靠儿子

* 人性/人欲这个东西呀,只能说寂寞的阿红也抵不过,又曾狠心、清晰的送走年轻男仆

* 最近看悲情电影有点上脑呀

* 阿红哭大伯丧这段戏真的是绝了,其实毫无悲伤,只是人生如戏,登上戏台即可咿呀咿呀

* 新月第二次给阿红拿青芒的眼神真的是意犹未尽,两次青芒的出现,讽刺意味明显

* 想我一生的命运,就像风筝断线,水风漂泊,无依无靠,这山飘浪过彼山,一旦落土低头看,只存枝骨,身已烂,花朵再坏只开一次,偏偏春风等不来,只要根茎还原在,不怕枝叶受台风,谁知花等人摘,已经霜降日落西,风吹身体桂花命,如果想起身就痛,恩怨如烟皆当散,祸福当作天注定,往事何必回头看,把他当作梦一般

标签:高分/好电影/情爱/爱情/高评分/青春/人性/豆瓣高分/老电影

关于我

读书/电影/美食/旅居

Hi,我在这里等你呀~

 2 ) 甲依当作梦一般

甲依当作梦一般
 
一、嘿,听我来唱那首歌
 
      第一次接触《桂花巷》这首歌是在04年,当时一听就着迷,并整天想着为此写点什么,经常酝酿,可就是一直动不了笔。我知道,歌里那种深遂的空间感是历经世事才有的沧桑,这让当年24岁的我很无力,那不是那个年纪所能了解和承受的。
 
      《桂花巷》是台湾闺秀文学家萧丽红的代表作之一,她的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品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和《白水湖春梦》。《千江》一书大陆早有出版,在我的那个时代之前应该是比较流行的。《桂花巷》一直不曾有耳闻,知道它还是在听了歌以后。
      哦,原来这首歌是电影《桂花巷》里的曲子来着。我产生了看电影的想法……
      哦,原来这是一个叫萧丽红的作家写的书。我更加兴趣了……
      哦,原来就是那个传说中《千江》的作者。为此我找到了一直未曾阅读的《千江》和《白水湖春梦》。(我到现在都还没找到《桂花巷》,哪怕是电子版本……)
 
      电影《桂花巷》由陈坤厚导演、陈扬配乐。那首如诗一样的词是吴念真写的。吴念真,以前一直不知道,直到在为写本文的不经意的查询中我才发现电影《搭错车》、《一一》、《太平天国》、《杀夫》、《情定威尼斯》、《鲁冰花》、《阿呆》、《多桑》、《海峡两岸》还有侯孝贤导的《儿子的大玩偶》、《戏梦人生》、《恋恋风尘》以及张曼玉、陆小芬主演的《客途秋恨》中居然都有这个名字。原来……现在才知道多少次的不经意插身过,“原来那个人是他”。(我没敢查找这个的人资料,怕过度的惊吓。不过,应该不久,我会专门去发现哪个人,而且还会有篇东西是他……)
      编曲陈扬是个奇才,他以现代的手法处理古老的情感,正如他说的“从古典出发,永远带着现代色彩,却仍是古典情怀。”他用现代的乐效和技巧使用传统的乐器如古筝、琵琶、笛子,整个编曲又从单纯的动机发展,尽量单纯,去掉多余的乐器声音,呈现较为宽广的音色及视野,表现出特有的时间性、地方性和情绪。陈扬回忆说:“为了《桂花巷》,我到澎湖去住了三天,带着相机东照西照,骑着机车到处跑。那三天里,我感受到海风的味道,太阳、海、中午沙滩的炎热。回到录音室里,我突然发现那种炎热本身的可爱,那种它和身体结合的快感。写《桂花巷》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告诉别人,一个人在大自然中的那种无奈和渺小,剩下的……其实就是一首歌嘛!”
 
      电影由陆小芬主演,描写的是一个叫剔红的女子。电影和书我都没得机会看,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辛苦找到的资料是这样简介的:剔红的命运似乎出生就注定了,一如她的断掌纹。十二岁父母双亡,十六岁时相依为命的弟弟也葬身鱼腹。那年,她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发誓遗忘曾挨过的贫穷、无依,以及秦江海——那个第一次闯入她心底的年轻渔夫。她凭着一双出了名的绣花巧手以及一对硬绑出来的三寸金莲入嫁富豪之家。命运并未改变。她二十三岁守寡,那年儿子才五岁。三十岁那年,她终于击败所有蛮横的亲长,成为一家之主,在自己的王国里坐拥一切。但是她没有击败自己心中蛰伏的爱欲和对命运的怨嗟,那年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对方竟是贴身男仆,只因为他有一张和秦江海近似的脸孔,这是她第二次面临命运的挑战,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没有逃避,她强硬的面对,然后,她赢了。这个女人活了七十五岁,直到她死,她才知道这一生的孤单的命运似乎出生就注定了,一如她的断掌纹……
      这部1987年的电影我至今没能看。种种原因,了解我的朋友知道我是不大方便上网的,不过已经拜托朋友了,当你看到这点文字的时候,如果且能相信我这个小孩的说的话还有几分可信,那我真的建议你不妨把《桂花巷》找来看看。
      
      据说陈盈洁、林姗、潘越云、孙建平、孙淑媚、信乐团都有唱过《桂花巷》。我最初听的是信乐团的那个版本(我听的那个版本好象没唱全三段词),那时候把歌放在手机上,天天听,很是一番陶醉啊。电影原声碟是后来又去找的,潘越云演唱。相比较,男声版声音沙哑低沉,如若在街坊高明的说书人向你嘶声道来一个女子的传奇故事,顿挫的音调间把你牵进那个故事。女声版则若是挣扎于人情敦厚、保守古老的社会里,在困厄的环境中追求生命尊严的女子“剔红”亲自唱来一般。你知道,她把故事唱活了。
      嘿,听我来唱这支《桂花巷》……
 
 
二、花蕊卡歹嘛开一摆
      想我一生的运命,就像风筝打断线。
      台语很有意思,管“命运”叫“运命”。 “风筝断了线”被他们表述成“风筝打断线”,“开一次”叫作“开一摆”……
      这样把词颠倒起来唱,凭空添些许味道。仔细想来,十二分的有趣。在外漂泊常常遇见这种地方特色的语言,说话人从不觉得有何不妥,并每每感觉非如此不可,好事的异乡人听来则会为发现说不完道不尽的乐趣而高兴异彩。
      
      我迷恋“风筝打断线”的意境,也许是因为我常自比为风筝的原因(从孤独的《城市里放风筝》、想飞的《二十五岁的风筝》,到矫情香艳的 “杏花、少妇、纸风筝”。风筝不断的在博客里出现)。
在我还小的时候有首关于风筝的歌,歌里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那个时候(现在也是)我的愿望是放风筝,在那个河边草地上放一次自己的风筝,不拘太高,不在乎要有多漂亮,只要放一个自己的风筝。可是,可是没人给我做风筝,也没人领我去那片草地对我说“走,放风筝去”。记的当年放学后我常绕道上河堤去看他们和家人一起放风筝,他们好神气,而我只有孤孤胆单一个人,也不会放风筝。那时候,我可以在河堤乱走好长的时间,不必急着回家,回去了家里也只有我一个人。读书的时候喜欢开小差,黑板看着看着就想着窗外天空那些有趣的事情去了,我喜欢给自己编故事,从出生到未来。
      在我的故事中,婴儿们未出生前都在天空和白云堆上玩耍并等待妈妈的召唤,“儿呀儿呀”母亲召唤,于是一干小天使们纷纷从天而下转世投胎。他们降临的方式各不相同,有骑麒麟的、有变莲花的、有的搭乘闪电、有的带红光而来……每个小孩都有一个故事,我出生的哪天正逢三月初三,漫天都是风筝,我唱着歌,顺着风筝搭成的梯子,从白云上,跳格子,跳、跳、跳,蹦下来。这就是我咯……
      其实,我有放过风筝。是在不久前,放飞的季节,一个人在河边草地上溜达碰见熟悉的人,他们鼓励,还把风筝借给我。我很笨的于是我拉着线、仰着头、使劲兜圈乱跑。风筝最终没起来,倒是我奔跑了一段高兴飞彩,要见要掉了就使劲跑使劲跑,然后等它,然后又跑……
 
      有个瘸子,五十多岁,不下雨的时候他就到河边放风筝。他放风筝的技术极高,即便坐在轮椅上也操作自如。他还做得极好看的风筝,几次熟悉了后,我管叫他师傅,要他教我做风筝。师傅叫了好多次,手艺却一直没得机会学,过去这么几年了做风筝需要的材料我一直没找得来……
      回想起那个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故事,我们只是在静静的看风、看云,看着很远的地方……只记得一次河边人很多,一个三角翼纠缠上师傅的蜻蜓,一时解不开,“三角翼”急得乱转,眼看就要双双坠下,师傅拿了另一个煞是好看的风筝跟“三角翼”换来一对“纠缠”,然后一剪子剪断线。“送福”师傅说,“孩子大了就该飞在自己的天空……”。我用了很久才明白师傅的意思。
      后来用了很久我才知道,二个风筝缠在一起是代表他们想挣断线,想没有操控,想离家,想随风挣扎,想这山飘浪过彼山,那怕明知终将没有依靠,也许再难飞得更高,也许再难不需努力,也许很快就会“零落成尘”,“只存枝骨身已烂”。有好事的人会剪断线,让它们自己去飞,名曰“送福”。我想第一个取这个名字做这样优雅事的人,一定是只可怜的“风筝”,一生被人线绑,想挣也挣不掉……
      拜了师傅没多久,因为工作关系我去了远的地方,我依然喜欢看空看云看风吹。后来我回来,再没有遇见师傅,也没问了他的故事,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放风筝,他为什么瘸了腿,他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写到这里,我想我想到了什么。找出日记本,果然,04年04月20日,我生日的前一天,我是这样写的:
                  走吧!牵挂的风筝
                  承载太多的心
                  太多的泪 只想
                  有一天,断了线
                  可以
                  越飞 越高
 
      花蕊卡歹嘛开一摆。哪怕再差的花也要开一次,可是有的风筝却从来没自己飞一次。
 
      《桂花巷》的歌词是这样的:
1、想我一生的运命 就像风筝打断线
     随风浮沉没依靠 这山飘浪过彼山
     一旦落土低头看 只存枝骨身已烂
2、花蕊卡歹嘛开一摆 偏偏春风等不来
     只要根茎犹还在 不怕枝叶爱台风
     谁知花啊等人摘 已经霜降日落西
3、风吹身躯桂花命 如果想起心就痛
     恩怨如烟皆当散 祸福当作天注定
     往事何必回头看 把他当作梦一般
 
 
三、寻找于小鱼
 
      在梦想和稳定安逸的未来之间作出抉择。
      前不久,家族继续安排催促,对方是个用他们话来说是“很能持家”的女孩。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现在我还那么年轻可以追寻自己的时候,被要求必须趁现在把朋友的事情解决掉。用家族的安排,和那个他们很满意的女孩(有很强势的背景),用那么二年恋爱,然后结婚,很快有个小孩(族亲说:“这样好遂了母亲的心愿啊!”),这个时候我大慨也结束了现在的工作,回家给安排在一家公司上班,三四年小孩长大了,读这个幼儿园,小学安排在这里,中学是那个,然后大学,然后……
      多么美丽幸福的生活。我知道,然后,然后就这样了。
      我知道家族的安排会是我很稳定安逸的一生,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可是我不想多年后,当我回想起往事的时候,也就这样了。
      象他们设想我的后代一样,我人生的前二十年也是那样早早的就给铺好了,每一段都得按他们的设想行走,不准爬树,不准游泳,不准上山,不准吹口哨,不准有其他心思,放风筝?算了吧,多用点心在功课上。我想当年母亲也许就是那样,就那样匆匆和父亲,于是我的二十年被决定,而母亲每日辛苦,为她的儿子,为……为……就是没有一样为自己。有时我在想,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母亲还会那样选择吗?还会和父亲,还会有我吗?其实我真的就是想母亲做一回自己,不要挣了那么多的钱,却不知道给自己买身衣服做顿可口的饭菜。
      我的生我无法决定,我在想连我的死都无法自己决定。
 
      《桂花巷》中剔红没有逃避,最终她选择了强硬的面对。
      梦想和稳定安逸,这是《桂花巷》的主题,也是我想问你的,我想知道的答案。从没想过自己也会遇上这种很电影的东西好似也变成主角,电影的故事早就背得烂熟,要么就那么白了头偶尔回忆当年的错过然后日落西,要么等不到年少轻狂的结束就乱舞风华一番零落或成就。不管是那种故事当观众在电影屏幕前看来都那么美。对了,那部影片叫什么来着?是父辈的名字,还是你自己的?
      我的人生长片,我想用自己的名字。我的片子叫“于小鱼”。
      于小鱼?于小鱼是谁?
      我就是那个叫作于小鱼的。因为工作关系,我绝少使用网络,用这个网名也才三年多,可是真的就象是我自己。从那个时候我开始醒了,开始知道原来自己也会做很多事情,而且做得不比很多人差,不是他们从小说的我。你知道吗?在远离家人的地方,在这里有时我甚至是个传奇。其实没有什么,只是现在我活着,而很多人还没开始活,或者早就死了。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这是余华的《活着》里的句子。那本书里被我抄在日记本上的还有那么一段: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确实遇到了许多像福贵那样的老人,他们穿得和福贵一样的衣裤,裤裆都快耷拉到膝盖了。他们脸上的皱纹里积满了阳光和泥土,他们向我微笑时,我看到空洞的嘴里牙齿所剩无几。他们时常流出混浊的眼泪,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时常悲伤,他们在高兴时甚至是在什么事都没有的平静时刻,也会泪流而出,然后举起和乡间泥路一样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泪,如同弹去身上的稻草。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在日记中我写:
      是么?多年后我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将十八岁以来的光阴够抛在一个并不是心愿的职业中,在很长的时间内甚至忘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还有梦。还好现在开始醒过来,开始重拾那个在别人听来很嗤之以鼻的简单梦。可是,可是我真的仅仅想做一个图书馆理员呀,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无法忘怀的东西呀!这是我活着必须做的事情呀!

      感叹、无奈、悲观……
    《桂花巷》,每个人心中的桂花巷……
                                                                             2006.07.23初于崇州

 3 ) 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只剩秋凉

看完《桂花巷》,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当然我对《桂花巷》的认识来源于潘越云的同名歌曲,以前只知道这是一首蛮苦命的闽南语歌曲,很好听。中秋时大家提起桂花,突然就想到这部电影,桂花巷虽然和桂花本身无关,但也蛮适合现在看的。

高剔红经历了父母早亡、弟弟遇海难死亡、丈夫因病去世之后,内心逐渐变得强大,开始了坚强独立的人生。虽然没有看过萧丽红的原著和电视剧的版本,但看了简介,相比还是更喜欢电影的编排。

电影里的剔红是一个十分立体的形象,她人生历经坎坷,生存环境迂腐迷信,从影片开头辛家老太太夸赞她有一双巧手注定富贵开始,到同乡玩伴议论她断掌克夫克亲人,她的一生似乎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宿命。每当重拾心情生活归于平静时,现实又会给她一记闷棍。

弟弟出海打渔遇到海难无人施救,剔红开始意识到打渔没有前途,她放弃了默默喜欢她的渔夫江海,嫁入桂花巷大户辛家,丈夫对自己格外体贴却没料到只共同度过了几年好时光。

饰演辛家少爷的周华健有点可爱,虽然他老吐槽自己演技,但我也看了好几部他客串的电影,可惜这个角色在一场大雨之后感染了肺炎之后很快领盒饭了。

剔红是一个有血有肉并不那么完美的人。她沉迷于听戏,儿子被大伯接走才意识到问题严重,立刻找理由辞退了账房先生,架空了伯父权利,将儿子送到日本留学;她有欲望,丈夫死后寂寞难耐吸食鸦片,和点烟的年轻男仆春树一夜春宵怀了孕,她看到春树在辛家越来越膨胀,便借偷盗之由,让警察带走了春树。

在相对封建的环境中,一个没有丈夫娘家支持无依无靠的女人,想要支撑起整个家必须果断甚至狠心,她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剔红对儿子惠池的教育多少有些不讲道理,只因长工教儿子吹箫,让她夜不能寐便打了惠池,辞退了长工。惠池被培养的孝顺却少了主见,从不责怪母亲。

之所以觉得电影情节更好,是因为惠池留学中途回来发现母亲怀了孕没有过问便找理由接母亲去日本生下了孩子,给了母亲足够的空间。

据说在小说里(不确定)剔红对儿子有比较强的控制欲,苛责儿媳,是个恶婆婆,自己经历过的苦无人能责备,所有的不如意全都压在力量不如自己的儿媳身上了,就很无话可说。

多年之后,已是老妪的剔红守着大院,坐在椅子上回顾起自己孤独的一生。她看到了曾经喜欢自己的江海已成为西装革履的商人,只是时过境迁,大家都老去了。

吴念真厉害就厉害在将一整部电影压缩在《桂花巷》一首歌里,歌曲搭配电影画面一幕幕闪过,高剔红的一生也跟着这些画面回顾了一遍。

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只剩秋凉。

是啊,往事何必回头看,把他当做梦一般。

 4 ) 桂花巷里的大女人

高剔红女士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看电影《桂花巷》,我找到了当年看《一一》的那种感觉,就是从台湾文艺片所特有的平和清新之中体会生活的张力,整部片子慢慢悠悠,向观众娓娓道出高剔红的平凡的不停地与命运抗争的一生。也使我忽然之间就爱上了高剔红这样的女人,纯属钦佩与崇敬的热爱!

高剔红从父亲因打渔沉船丧命之日起,就注定要一生与波澜为伴,母亲逝世之后,寄居舅舅篱下,从此之后更是磨练了她隐忍的性格。对弟弟高剔江她是关怀备至,虽只年长两岁,却像母亲一样给他温暖;对亲人恩人舅舅一家她是孝敬有加;对邻里长者她是礼数周全;对心底的他——渔夫秦江海,她却从不表露心声,虽然秦江海的音容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撩动她少女的心扉。有人说她是断掌,注定会克夫克子,她开始注意到命运可能在捉弄她,她的生活不会这样一直平静。果然,即使她努力工作,凭纤纤细手绣花养活家人,即使她强忍痛苦裹脚缠足,做传统的女人典范,命运的玩笑还是来了,大户家族辛家来提亲,这本是她脱离穷苦生活躲避命运的苦难雨点最好的机会,她却以弟弟尚年幼需要照料为由婉拒,其实秦江海的影子一直盘旋在她的心房,弟弟步父亲后尘死于海难,她便只有把秦江海深埋心底,渔夫?渔夫会有着怎样的命运呢?正如后来高剔红的舅母所说。假使当初一开始便答应辛家的提亲,说不定高剔江也不会死于非命。于是,她嫁入辛家,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看到这里,电影刚放了三分之一,眼见剔红过得如此甜蜜,我心中却有隐忧,影片朴实的画面和“清淡”的配乐会给你这种感觉,人生就是一幕朴实清淡的戏码,会让我们来不及回味幸福的甜蜜滋味,就会转入另一个弯道,长久、曲折的路,还要继续走。高剔红后来丧夫,她艰辛的育子惠池、持家、包戏子、吸食鸦片、与男仆偷情,虽早有预料情节会曲折发展,但我还是不忍心在高剔红身上看到污点,我只能说演员陆小芬的表演真的没的说,她的举止、表情真的会抓住观众的心,她的出场是完美的,但是并不代表以后的路仍然完美,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看到这样的一个女人在默默地对抗着命运,你不会因为这些错误而从心里瞧不起她,相反,你会产生一点点怜悯、一点点钦佩、一点点默许。她把儿子惠池教育成才,她把辛家这个大家庭操持的井井有条,她可以不再痴迷戏子,她可以戒大烟,她可以向儿子坦诚她有身孕,走过了弯路,她仍然是一个完美的女子。若干年后当她看到每年都会回桂花巷看望她高剔红的老宅的已成富商的秦江海时,也许心中仅仅会有一丝涟漪而已,其实命运就像天气,阴晴不定,有雨有雪,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躲雨,但是谁没有淋过雨呢?高剔红与命运抗争了八十年,秦江海又何尝不是呢?穷苦的生活不会一辈子,舒服的生活也只是一阵子一阵子。

电影《桂花巷》拍于1986年,那一年,高剔红陆小芬30岁,秦江海任达华31岁,这是演员们刚刚褪去青涩面孔的年纪,所以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忍让的幸福与不幸的高剔红,看到了高大的意气风发的没有渔夫气质的秦江海。导演陈坤厚,摄影出身,我看过他摄影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和《小城故事》,色彩风格确实比较独特,这部《桂花巷》传承了前两部佳片的风格,温和、婉转,看到电影里的蓝天碧海和深宅大院,你会感觉自己仿佛也走了进去。这是一部好电影,值得珍藏!

 5 ) 恩怨如烟皆当散,寂寞《桂花巷》

很老的片子了,也是很早以前看过的。
也算是,流金岁月了。

◎原著:萧丽紅
◎编剧:吴念真、丁亚民
◎导演:陈坤厚
◎演員:陆小芬、林秀玲、任达华、周华健、庾宗华、李志希

第二十四届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奖(陈扬、吴念真)
第三十三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陆小芬)

相书上所言,断掌的女人,克双亲、克丈夫、克子孙,注定一声命运坎坷。
她生就一双巧手,偏偏却又是断掌。

十二岁,父母双亡,棺木入土时,她与弟弟撕心裂肺的哭喊,也再换不回双亲的慈祥容颜。
姐弟二人,蒙了舅舅一家的照顾,艰苦度日。

谁道人生苦匆匆,时光穿梭,她成了十六岁的清秀少女,一双描龙绣凤的巧手,一对精致秀气的三寸金莲。静时巧笑嫣然,动时弱柳扶风。就连豪富大户的老太太都对她赞不绝口,遣人来提亲。只是她决心拉扯弟弟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再来打算自己的终身大事。于是,终于放下了少女情怀。

无奈,命运弄人,老天无情,一场风暴中,相依为命的弟弟撒手人世。飞来横祸,她呆了,傻了,随后也清醒了。

出海打渔,再怎样,也不能出人头地,还把一条命栓在了风浪尖上,她不要再过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

所以,她放弃了默默喜欢着她的渔夫阿海,埋葬了少女初动的春心,嫁入豪门为人妇。成了桂花巷中辛家的尊贵少奶奶。

她并不贪心,一个无依无靠的穷人家孤女,如今诚惶诚恐走进富贵人家,不料丈夫又是如此温柔体贴,两情缱绻。一颦一笑间,都揉进了万般的柔情蜜意。

十月怀胎,生下一子,聪明伶俐,她原以为就这般相夫教子,平淡幸福过完一生。却不料上天只给了她几年的好时光,便不肯再将好运多多眷顾。

忽地一个晴天霹雳刺喇喇打下来,一场大雨的夜里,丈夫急病去世,年纪轻轻的她成了寡妇。真真是令人唏嘘感叹。

偌大的家业要打理,幼小的儿子要拉扯。长夜漫漫,情何以堪。

寂寞和孤独是会让人发疯的,她赶走了长工阿柱,责令他永不能进辛家的大门,只因为他教小少爷惠池弄萧做曲,那声音,让她夜不能寐,心意惶惶。

她,毕竟是一个年轻的女人。

她曾经眷恋戏班,沉迷于同那唱小生的女戏子聊天说笑,那戏子在台上的时候,活脱脱一个年轻俊俏的美男子,那时的她,是她的梦境。

她并不是无心计的,却也有糊涂的时候,只因了那一分幻境中的温柔,若这一切能永久,不曾有叠起的风波该多好。

只是,世事常难随人愿。

贴身侍女新月一语点醒梦中人。她沉醉于戏梦人生之时,大伯却来悄悄蚕食她的家产,她心里又有恨亦有怨,恨大伯不放她们孤儿寡母在眼里,怨自己忘记了现实命运惨淡。

换了面孔,收起风流,她也可以言语间暗含机锋,一句一句将大伯的心思顶了回去。换了帐房重新打点家财,送儿子远渡重洋读书,一步一步,走得清晰又狠心。

雨打风吹去,桂花飘香里,她成了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

只有无人时,她才对新月哀哀道,这一辈子命不好,不知年幼儿子能否了解她的一番苦心。守着偌大一份家业,孤灯下的她,是这般的凄清寂寥。

真真是,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

那一日,老仆来报,大伯死了。她一身黑衣,前去哭丧,灵前长跪,哀哭痛嚎,其实心中却并不半点悲意。人生戏台上,不得已罢了,人情世故,她早不是懂得一星半点。

那一日,她在大伯家里学会了抽大烟,一并收了曾经伺候大伯的年轻男仆。他低眉顺眼,清清秀秀,一如他的名字春树。
她半躺烟榻上,与他头脸相近,一来二去,情愫暗生。

其实,也许无情,只是有意,寂寞如她,却也敌不过爱欲的折磨。
一夜风流,她豁了出去,哪怕天塌了去,火烧了去。她也要做一次自己。

只是,她是不能走错一步的。

有了这一夜,他开始轻佻。以为抓住了她,他便可以招摇人上。
有了这一夜,她开始后悔。若是纵容了他,她便再无宁日。
于是,不知是他真的贪心偷窃还是她的借口,总之,她狠心赶了他走。这一刻,她有着前所未有的绝情与冷硬。

谁料造化弄人,一夕欢娱,珠胎暗结,她怀了他的孩子。她恨,却又无奈,一匝一匝的白布恶狠狠的缠在腰间,她不想要这个它呵。

为难间,祸不单行,儿子从日本归来,她心里惶然不安,几乎乱了分寸。

使女新月对外称她戒烟胃不舒服,可儿子不再是毛头小子,他懂了母亲的难言心事。

这一日,他极温顺的对她说,带她去日本走一走。
她满眼惊疑与感激。儿子是孝顺的。

她在日本生下一女,随即被送了他人,异国他乡,从此永无相见之日。她躲在屏风背后,心如刀绞。

回了桂花巷,新月也要嫁了人去,来迎娶的,赫然正是当年被她赶出辛家大门的阿柱。新月是有福气的,起码,有这么一个人,等了自己这么多年。

她望着她登车离去,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是灿烂的悲凉。

十年一梦凄凉,红颜弹指老。转眼间,她已白发苍苍。

儿子已经娶妻生子,忙碌于人前人后,她依然独自一人,守着空宅大院儿,寂寞如初。

那一日,她不经意间,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江海。那不就是当年曾经痴心喜欢过她的渔夫阿海么。回头去,他西服革履,风度翩翩,只是,也已苍苍老矣.

回想今昔彼昔,前尘往事历历在目。

翻开手心,断掌纹赫然,原来,命运真的注定她,孤独一生。
一如她的名字,剔红,果真是剔透红颜薄命,几番伤春暮,已是秋凉。
 

 6 ) 隽永

影片风格很是隽永,女主运气不错,遇见很多善心人:舅舅一家,丈夫,情同姐妹的侍女,包容的儿子……她能一次次直面风雨,自身性格也是比较强大的,印象很深的是那个少爷是周华健扮演的哈哈。此片难能可贵的是体现了女性对爱欲的渴望,过分纯情化女性反而会让我不适,电影版比电视剧好太多了。桂花巷是女主出生的地方,女主的命运应该也是桂花巷出生的人挣到的改名了

 短评

很像《怨女》风格,少奶奶的一生

4分钟前
  • 春三十
  • 还行

拍出了些许“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的意境,但整体还是过于寡淡和跳脱,换个更有风格和操控力的导演,效果该会好很多。吴念真还是更擅乡土和男性题材啊,剧本台词是软肋,还有就是台湾的年代剧的老问题,演员一说国语就露怯。

7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过去的电影就是这样,缓缓的古意,洗练而沉静,岁月悠长也不过白马过隙,断掌女人的一生,好命还是苦命,只怕当事人欲语泪先流。亮闪闪的一众黄金配角,不愧是姆妈喜欢的老电影。

9分钟前
  • ofelia11
  • 推荐

神奇的片子,还有任达华!

12分钟前
  • 🌊🌈♐
  • 推荐

看似平靜下盡是曲折,沒有流於搧情苦情戲,而是相當克制的無奈。陸小芬由少至老,演技出色。

13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桂花巷里茕茕影,雨打风吹去,人生苦匆匆,世事难随愿。十年一梦凄凉,红颜弹指老。断掌纹赫然,剔透红颜薄命,几番伤春暮,已是秋凉。思怨如烟皆当散,祸福当作天注定,往事何必回头看,把他当作梦一般。

14分钟前
  • 清影照心
  • 推荐

通过几个简洁干净的镜头转换交代了一个女人寂寞孤苦的一生,近乎白描;女性若自立自强,即使孤独终老,也是不完美中的完美。

1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先听了多年的ost,早已听出了想象中的一番风景。待看到电影,竟然觉得相似。我喜欢这篇电影散文,把能撒几十集狗血连续剧的情节,就这般娓娓道来,两个小时,不必事事交待前因后果,也不计岁月如梭,更忽略了大时代的血与火,因为凡是懂得的观者,大抵都能想象的出罢,这莫非也是台湾电影的幸运和不幸

17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非常平淡朴实的剧情但却张力十足。其中有周华健,任达华出境,周华健真的很青涩

22分钟前
  • duanjf
  • 推荐

一个女人的史诗。民国范和台湾风的完美结合,果然是吴念真,果然是陈坤厚。陆小芬的演绎温婉动人,不输她在《客途秋恨》中的表现。任达华在影片中客串演出,他在八十年代似乎有一段在台湾发展,演出过《阴间响马》等影片。

27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本以为是那种一味苦情的煽情戏码,却是有血有肉的人生....她也曾试着学做呼风唤雨的狠角色,无奈不是那块料...她能做的只有凭直觉走路,不免常常走错,连自己都吓到,这一切都好真实(许多若干年后才看得清对错的抉择,只源于当时的一念之差,有几个人慧觉如此,会选得对呢).....她还有个百年难遇的好儿

31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天注定式戏剧冲突和观点,非常的符合华语传统旧文化的语境,也是很贴合当时的深受其影响的女性传统思维。剧本转化成影像后再来看,其实内容即便是横跨几十年光景,也还是有些单薄,有些戏份可以多给点信息和人物刻画的。PS.演职人员里的周华健在哪里???

32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噗,竟然有周华健任达华。。。。。

35分钟前
  • 阿瞒冲起来
  • 推荐

桂花巷意味着这是剔红改变人生的一条新的道路,是剔红这位古文化培养下的传统女性与自身命运斗争的象征。在这桂花巷里,或许选择,或许注定。影片的戏剧张力不足,略闷。直到最后的6分钟,彻底把我看呆了。那是一个女性一生的浮光掠影,却充斥着悲伤和无奈,快乐是那么的短暂。她,会后悔她的选择吗?

4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3.6 幾場戲控制的都挺好的。但總體還是斷啊.......李志希太像英九哥了

44分钟前
  • 大佑
  • 还行

非常含蓄内敛,暗里血泪无数挣扎煎熬,家人亲人爱人朋友一个个离去,只有自己走到最后。往事不必回首,回首无益。秋月真是心亮心善始终如一,哪里都有她的容身之地。

47分钟前
  • Hildy at beach
  • 推荐

想我一生的运命 就像风筝打断线 随风浮沉没依靠 这山飘浪过彼山 一旦落土低头看 只存枝骨身已烂 啊…… 只存枝骨身已烂 花朵再坏 也开一次 偏偏春风等不来 只要根茎还原在 不怕枝叶爱台风 谁知花等人摘 已经霜降日落西 啊…… 已经霜降日落西 风吹身躯桂花命 如果想起心就痛 思怨如烟皆当散 祸福当作天注定 往事何必回头看 把他当作梦一般 啊…… 把他当作梦一般

49分钟前
  • 加可木南
  • 推荐

高门富户的女人,最难是一生孤独,堪如断掌纹。凭着一双巧手与三寸金莲,嫁入富贵人家,回头看这一生,时光流水一样的过去,却只映出了她一人的寂寞倒影,甲伊当作梦一般。任达华周华健那时都好青葱。

50分钟前
  • Odair
  • 推荐

断掌纹和媳妇熬成婆的故事

52分钟前
  • 曼特宁
  • 推荐

吴念真太会讲故事了。 2011.02.16 自己@燕窝

55分钟前
  • 燕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