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2011

HD

主演:赵文瑄,成龙,李冰冰,胡歌,孙淳,姜武,陈冲,余少群,宁静,房祖名,杜宇航,梅婷,陶泽如,邢佳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2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3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4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5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6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3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4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5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6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7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8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9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辛亥革命201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气数将近,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以孙中山(赵文瑄 饰)为首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他们组成一个个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无数革命者流血牺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来与落后的封建体制作斗争,终于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此期间,黄兴(成龙 饰)、黎元洪(姜武 饰)、隆裕太后(陈冲 饰)、袁世凯(孙淳 饰)、汪精卫(余少群 饰)、宋教仁(邢桂栋 饰)、秋瑾(宁静 饰)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加勒比海盗1:黑珍珠号的诅咒闪灵双煞中华兵王之警戒时刻变奏梦幻婚礼鬼剑奇兵致命安全仁川登陆作战国语绝夜潜行第一季恐怖血尸骨极限17羽你同行生灵奇旅玩命杀手厚望1988破冰(2022)恐怖极限游戏大同寻找女神·娇阿依高蒂传双面甜心超越坂上之云第一部追忆往事电梯男孩十二宫英语贩卖人口狐妖小红娘剧场版:千颜纹身女友因为有你清潭洞丑闻韦科: 余波第一季小西天狄道传奇绯闻女孩 第二季不日成婚2 普通话神枪手美男子摩登保镖国语医道乌龙记者我在人间当阎罗同床异梦

 长篇影评

 1 ) 《辛亥革命》:华彩者,孙淳也!

先说几句张黎。
如果要在中国的电视剧导演中找到一个我最喜欢甚至是唯一喜欢的,那无疑就是张黎。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拍出了《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这样让我百看不厌的作品,纵然之后他的“招安”之作《人间正道是沧桑》,也是看得我数度热血沸腾。张黎为中国的电视剧树立了一个其他电视剧导演难以企及的高度,就是因为他,使我觉得中国荧屏上的连续剧尽皆糟粕。
这是我期待《辛亥革命》的理由之一。
接着就说说孙淳。
《走向共和》之前,中国荧屏(荧幕)之上没有袁世凯,《走向共和》之后,中国荧屏(荧幕)之上只有一个袁世凯,那就是孙淳的袁世凯。《走向共和》若无孙淳的袁世凯,魅力立减三分,也因为《走向共和》,孙淳也成了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日后我之所以观看《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为张黎,二为孙淳。
这就是我期待《辛亥革命》的理由之二。
仅此两点,没有之三。
可以说,若没有此二人,一部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的影片是不一定会有让我掏钱的理由。今年辛亥百年,其敏感不亚于60大庆和90寿庆,因此可以想象的是,《辛亥革命》的过审必然艰辛,更何况,这部影片的导演还是个有案底的。鉴于当下中国,有着在荧幕上美化历史的传统,在看到《辛亥革命》之前,我很担心,这会成为又一部大型献礼片。适逢之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坊间传闻,说导演版《辛亥革命》和公映版《辛亥革命》几乎是两部电影,一贯善于恶意揣测有关部门的我,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逐渐对这部影片所承载的历史元素失去了兴趣。而当看到电影成品之时,我不由得不相信那所谓的坊间传闻,也不得不继续怀着恶意揣测有关部门。
尽管我喜欢张黎,但我仍然觉得,在电影院里看到的这部《辛亥革命》实在难堪佳作。
在近两个小时的片长里,这部电影几乎一步一个脚印,印证着我对剧情的猜想。《辛亥革命》在以幻灯片的形式,快速地将我们庙堂愿意告诉我们的“辛亥”,也是我们熟悉的“辛亥”一一展现。因此,我们在胶片中,理所当然地看到了毫无私心的孙文、野心膨胀的袁世凯、英勇的烈士、狡猾的洋人以及无能的朝廷众官——这些一部以庙堂意愿的主旋律方式来表现“辛亥革命”电影的元素,一个都没少,而且都在恰当的时刻用恰当地出现。可以说,除了黎元洪被强拉下水的那个桥段让我颇有点意外之外,其他和历史有关的桥段,大多都在我的意料之内——平淡而无惊喜。
所以在我看来,《辛亥革命》的剧情是平庸的——这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革命电影所应该有的剧本。倘若你希望在《辛亥革命》中感受到如《走向共和》般的思考,那无疑是失望的,从目前的电影来看,或许同样有思考,只是已经被剪刀剪得支离破碎。因此我宁可相信,《辛亥革命》中的所谓思考,是庙堂的思考,而不是张黎的思考。
缺乏足够尖锐的视角,让《辛亥革命》这部用正序讲述故事的影片就像一个流水账。正如我前文所说那样,这部影片的情节递进方式是幻灯片式的。诚然,这段庞大的历史确实无法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说清楚,更何况,战争戏以及情感戏这两大卖点又占据了一定的片长,留给“历史”的胶片并不长,因此涉及到孙文、黄兴、袁世凯等主角的剧情是边删边说,和主人公无关但可能有用的剧情则能不说就不说。这直接后果就是,影片中各段剧情的衔接方式居然采用了我最不喜欢字幕介绍方式,相同的手法曾在《山楂树之恋》和《建国大业》中出现,而《辛亥革命》比前二者显得负责任的地方在于,张黎还是为字幕所介绍的剧情配备了几个简单的镜头。而在片末,更是出现了我所预料的字幕,这和内地版《走向共和》的末集片尾的滚动字幕,一样让人觉得如此地格格不入——正可谓,片头字幕抖一抖抖出了电影,片中字幕走一走走出了剧情,片尾字幕吼一吼吼出了关键。
如果说《辛亥革命》算是《走向共和》的电影版,那无疑也是阉割阉割再阉割后的。如果看过《走向共和》,那看完《辛亥革命》之后难免会开始怀念,因为前者中的角色都是人,而在《辛亥革命》中又逐渐变成了神。影片的末尾,同完整版《走向共和》一样,用一段孙文的演讲来结束影片,只是这段长长的台词,却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震撼。
高大全的主角,选择性跳跃的剧情,让这部其片长本无力承载这段历史的影片,竟让我觉得有点漫长,而促使我看下去的,正是演员的精彩表演。而同影片中革命方那充满主旋律气场的表演相比,袁世凯以及清廷官僚这些所谓反面角色的戏,成了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当孙淳扮演的袁世凯出场之后,《辛亥革命》就几乎成了戏骨们的狂欢。张黎的《辛亥革命》多少让我有点失望,而孙淳则完全达出了我的预期,遗憾影片并没有给袁世凯这个枭雄更多的片长以及更多的刻画,我明白,这是庙堂使然,审核使然。尽管束缚重重,孙淳依然是《辛亥革命》中最具光彩的一个演员,孙淳的袁世凯所迸发出的气场,是无论往赵文瑄和成龙身上打上多少的灯光,给了他们多少极具气势的姿势和镜头都无法达到的。有意思的是,这部革命党尽皆挺胸昂首的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孙淳跪在殿内的戏,他和陈冲的对戏,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反复观摩的桥段。确实如有人所说那样,《辛亥革命》只要看孙淳的表演,就值回票价,而对我而言,则更为极端——《辛亥革命》中只有孙淳,倘若无他,此片充其量只是平庸之作。
本文最后纠正一个网络上一个流传并不太广的揣测。预告片中有个成龙抱着马克辛冲锋的镜头,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质疑,说《辛亥革命》乱来,把马克辛当冲锋枪了。在此我要为张黎说句公道话,《辛亥革命》的“硬件”还是相当过硬的,摄影师出身的张黎是不会在大胶片上留下任何破坏美感的瑕疵,因此《辛亥革命》的服装道具布景等元素不可谓不精致,而战争场面更是达到了国产电影的一流水准,因此他不会在马克辛这样著名的重机枪身上犯下低级错误。看过电影的都知道,此处成龙抱着马克辛冲锋不假,但他没把这样的重机枪当冲锋枪用,而是抱着他冲到下一个战壕,然后重新架起扫射,片中还特意点到了马克辛发热量大的特点,解决的方法就是对着枪管撒尿。

 2 ) 生活的意义


前些日子看了电影《辛亥革命》。看完后有许多话想说。遂将话语付之于纸上。

   一、林觉民。少年。

年幼时,就曾看过林觉民写的《与妻书》。彼时不知这书信的背景,故而无法深会其意。而今看过此电影,又翻出此文细细品读,读至一段便已满面泪流。他有自己可爱的孩子他有深爱着的妻子。他与他的妻子如此相爱却不得不生死相别。只是因为他心中的理想与信仰。

我们现在的幸福美满的日子是我们的祖先用血与生命换来的。广州起义,除却他,还有许许多多个革命烈士。他们有些家境优越,有些满腹才华,他们大可以选择安逸的生活,他们可以对革命置之不理。可他们没有,他们不能,他们不愿苟且偷生地活着,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他们的后人创造一个幸福的坏境。

片头秋瑾说,我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是啊,她是为了所有的孩子而死。林觉民也是为所有的孩子而死。所有的革命烈士都是为了孩子。
 
孩子,孩子。他们口中的孩子便是我们。他们为我们而死。


电影里林觉民说,我虽然死了,可是我依旧是少年;你虽然苟活,但你已经是腐朽不堪。记得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有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啊,我们的国家都靠少年。从前的少年为了救治自己的民族,他们革命,他们流血,他们牺牲。他们有勇气与决心。有理想与信仰。哪怕明知是一死也无所畏惧。我想他们死时一定笑了,因为他们已经尽力了。
 
而今的少年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整日忧伤颓废。心中空白无信仰,只会捱日度过此生。
 
试问我们的国家如何兴?何如盛?我们的名族如何强?如何大?


二、革命是什么?无私。

革命究竟是什么。一百年以后还会有人问革命是什么。

孙中山说,革命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的人活得更好。

林觉民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秋瑾说,革命是给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

他们的革命成功了。他们为我们创造了如今一个安逸的生活。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的确还有许多不完美,可比起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清朝的压迫中,生活在战争的烟火中。他们无力抵抗。我们这点不完美又算得了什么呢?

你在悲伤什么?你在抱怨什么?你又在愤怒什么?请你在有这些情绪的时候,想想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中。

革命成功了。革命却又还未成功。


电影里袁世凯大笑孙中山说,“无私的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人!”是,我相信而今已没有无私的人了。这世上之人千千万万,可真正无私的人又有几人?人人自私自利,如今的社会早已千疮百孔。

可我无比坚信在那时除了孙中山还有那些为了革命牺牲的人,他们都是无私的人。正因为他们的无私,所以秋瑾死了,所以林觉民死了,所以无数的革命烈士死了。

他们抛家弃子仅仅是为了我们能获取安逸的生活。

我们怀念纪念悼念他们。更应该对他们充满感激。感激他们为了我们而今的生活做出了这样的牺牲。我们已没有什么可以作为报答,唯有愉悦的幸福的生活才对得起他们的血与命。因为他们正是希望我们能过幸福的生活。

此后,我将心存感激,微笑幸福的生活。若这世间真有鬼神之说,我想他们看见也该心存安慰,因为他们要的只是我们能幸福。

什么是好的电影。我以为,好的电影便是看完后给人以深深地启示。而这部电影便是如此,它让许多人了解了历史,了解了革命,更了解了生活的意义。

 3 ) 看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辛亥百年的前夕看《辛亥革命》,是个应景的事儿。

    在观影之前,我就断定这部影片在内容上是会超越那两部“大业”的,首先因为这段历史给了这部电影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其次因为导演是张黎,如果你看过《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你看过《大明1566》,尤其是如果你看过《走向共和》,你会同意我的看法。导演还有成龙,但我们都清楚,他是带头大哥。

    当然这仍会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因此您也别把期待放得太高,该高大的仍然要高大。不过韩三平用两部“大业”教会我们,曾经的反面角色却不必再渺小了,不但不能再渺小,还要高大起来,鲜活起来,丰满起来,票房全指着这些反角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史上最强袁世凯,看到了隆裕太后那凄切的悲伤。历史不想去谈,情节不便透露,不妨谈谈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不记得这是赵文瑄第几次饰演孙中山了,他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型演员。也许是他演得次数太多,也许是主旋律的要求,这个角色并不出彩。倪匡曾经点评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其中有那么一类是“伪人”。郭靖就是个“伪人”。倪匡说:郭靖是一个完人,但是太完美了,变成了一个伪人。电影中的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太完美了,以至于像一个神,就像影片中袁世凯所言:世上怎么会有无私的人?所以这个角色僵硬了,我们也只能“无可置评”。

    有人说成龙是把双刃剑,这话不假,他能带来投资和票房,但他本身却可能毁掉一部电影的整体性。因为他是成龙,仿佛任何角色的名字都压不住他自己的名字,黄兴也不行,于是我们总是出戏,总是期盼他以一当十,最终他真的满足了我们的愿望。

    有些人,是为某些角色而生的,比如王刚之于和珅,比如孙淳之于袁世凯。袁世凯的跋扈、草莽、阴险,被孙淳演绎得淋漓尽致,孙淳堪称浑身是戏,气场磅礴。演员刘佩琦的老师曾跟他说:你要成名,得四十开外,因为形象限制了你的发展。貌丑有这样的悲催,谁料貌美也有这样的悲催,在女性普遍崇拜高仓健式硬汉的年代,唐国强、孙淳这样的奶油小生们生不逢时,孙淳的演艺生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他人到中年“遇到了”袁世凯。因为孙淳的演绎,你都会忍不住崇拜这个乱世枭雄。

    和范冰冰塑造的花瓶太后不同,陈冲让我们看到了隆裕太后这个软弱女子的内心之苦,她茫然无助,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荣禄和李鸿章,放眼望去,围绕身边的都是些蠢猪和虎狼,当她让袁世凯走近身前的时候,我真期望她能用自己的金指甲给袁大头破了相,然而她忍了,她不是慈禧。陈冲把这一层一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如层峦叠嶂,因此当她喊出“退位”的时候,我恍然以为这是来自一百年前的声音,这声音分明在倾诉:我做错了什么?凭什么这江山就断送在我的手里?!

    说到花瓶,影片中有两个大大的花瓶,余少群扮演的汪精卫和胡歌扮演的林觉民。

    这个汪精卫让人很不满意,就像处理其他一些争议人物一样,汪精卫还是有被丑化的嫌疑,和袁世凯见面以及对孙中山有不同意见就不必说了,有一个镜头,孙中山遇刺,汪精卫躲在桌子底下,神情惊恐。这是那个为刺杀载沣不惜一死的汪精卫吗?这是那个面对杀头怡然不惧的汪精卫吗?这是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吗?无论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有怎样的争议和质疑,但你不能在人格上侮辱他,尤其是他的青年时代。白乐天有句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汪精卫在抗战之前就死去的话,那他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无出其右。无论如何,面对这样的人物,我们可以不褒不贬,客观评述,任何的主观塑造都让影片落了下乘。

    看照片林觉民并不如何英俊,但也许是当时照相技术太差,也许是一个人的魅力非一张面孔所能涵盖,作为林徽因的大伯,我们不难想象他当年的丰姿。林觉民的美审讯他的两广总督张鸣岐可以作证:“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料想张鸣岐没有读过《与妻书》,否则断断说不出肝肠如铁,那文字,那情怀,直让人肝肠寸断。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我们回首那一百年前发生的一切,无论这之后又有多少失败和反复,那些仁人志士们的功绩都将彪炳千古,那场革命都值得我们去纪念、去赞扬。这场革命的意义何在?也许感性的表达比理性的分析更能让我们去感悟,不妨去听听李建复演唱的《意映卿卿》: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然而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万万千千。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青云贯天。梦里遥望,低低切切,千百年后的三月,我也无悔,我也无怨。”

 4 ) 记那朵硝烟中的山茶花

影片的开头,是女英雄秋瑾英勇就义的场景,望着道路两旁前来观看行刑的老百姓,秋瑾淡然微笑。手拿自己两个孩子的照片,秋瑾说,她是为了所有的孩子。
 
孩子……
 
影片中,孙中山先生亦唤他作“孩子”。他说,这个孩子,就快当父亲了。可是,那一天,永远等不到了……
 
那一群孩子,他们个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他们在海边狂欢的镜头,让人觉得生命这般美好,这般令人留恋和向往。他们何尝没有生存的权利,但他们选择革命,就是选择了舞蹈着奔赴死亡。谁人不想安逸快乐地生活、谁人不愿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谁会选择在生命刚刚开始的时候慷慨赴死?
 
当李冰冰饰演的徐宗汉从那一群年轻人的衣物中发现一封封绝命书的时候,她哭了。这一群孩子,在生命之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写下这些句子,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那么清楚地知道,自己此行,便是诀别。那些年轻的心,面对死亡,不害怕么?
 
战场上的林觉民,一袭白衣,恰似一朵盛开的山茶花。这是林觉民的饰演者胡歌对角色的诠释,在我看来,也是最好的诠释。山茶花,“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导演有意安排胡歌身着白衣参加起义,为的是表现一种诗意,美好的生命在革命事业中牺牲的凄美。起义的枪声一响,白衣顷刻间染成了血色,这一朵山茶花,终究是要向着它的仰望,壮丽地凋亡。
 
被捕受审的林觉民,应该是胡歌的主要戏份,那一段慷慨陈词,振聋发聩。面对敌人,不是仇恨,而是戏谑的眼神。
 
一身是血,满目皆伤的林觉民,原本是被押坐在椅子上的,可是面对腐朽的清廷官员,他竭力起身,用最挺拔的身姿,回应对方。
 
“张鸣岐,你为什么躲在暗处,你怕什么?”
“你怕我的年轻,我选择了死,可是我依然年轻。你虽然苟活,可是你已经老了。”
 
镜头中出现的林觉民的脚,带着脚镣,却用尽全力地踮着,鲜红的血液滴落在地板上,令人心酸。
 
林觉民的义正言辞,让张鸣岐无话可说:“怎么变成了你审我?”
 
“因为你对我无从审起!”
 
林觉民是有才华的,面对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没有人忍心将他置于死地,抹杀这样的生命。可是他说,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他相信他所相信的,为了他的信任、信念、信仰,他毅然走向死亡,生命虽是归于虚无,精神却获得了重生。
 
“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只此一句,掷地有声!年仅24岁的林觉民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相信自己的牺牲是有价值的,相信自己以及其他义士的血能唤醒麻木的中国民众,相信终有一天,民主共和之风会吹遍整个神州大地,所有的中国人不再遭受奴役和屈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胡歌的角色虽小,戏份虽少,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他用发自肺腑的动容与崇敬、用情真意切的表演方式诠释了“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林觉民。
 
硝烟中的山茶花,其形虽已凋零,其意却依旧与世长存,流芳百世!

 5 ) 向革命先辈致敬

一百年前,中国湖北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辛亥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腐败无能清政府。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寂静充满了整个电影院,电影开始了。序幕讲述了中国在清政府的黑暗、腐败统治下,受到外国的欺凌,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革命者鉴湖女侠——秋瑾,她为了天下的孩子,为了中国人民早日觉醒,不惜让自己的孩子失去母亲,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她拖着脚镣,一步一步走向断头台时,我的眼泪不禁冲出眼眶。   在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领导下,大批热血青年,他们个个才华横溢,但他们离开了富裕的家庭,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抛头颅、洒热血,战死在沙场上,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努力。终于,辛亥革命在 1911 年 10 月 10 日发动了,推翻了清朝,迎来了中国的新纪元,从此翻开历史新的一页。   看完了《辛亥革命》,再看看我们如今的中国:科技突飞猛进,近期,"天宫"一号在太空遨游,以及"蛟龙"入海 7000 米,标志我们祖国走进了世界的前沿,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有学上。当然,在享受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流过血,做过牺牲的勇敢革命者,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坚定的信念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欢笑。可是我们有些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学习,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用于上网和享受上了。   

 6 ) 《辛亥革命》:从小说看电影的五大败笔

我也算一个历史发烧友了,口碑好点、炒作多点的历史剧和历史书一般都不放过,从《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到最近的《辛亥革命》,一个不拉。最近看了《辛亥革命》电影,感觉不过瘾,朋友推荐说编剧写的书比电影更好看,就找了《辛亥革命》电影的小说完整版来看。看过书之后,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朋友圈子里有个共识:中国电影,差就差在剧本。这句话的第一层含义是说,中国电影圈里的好编剧、好剧本是凤毛翎角,比三条腿的蛤蟆多不了几个;我还要引申出这句话的第二层含义:即使偶尔有了好编剧、好剧本,导演和投资方也不会去尊重,改剧本是家常便饭,甚至是必备流程,似乎不改一下剧本,显不出导演的水平有多高,最终剧本惨遭蹂躏,面目全非。
业界传言,一大导演陈某,早年拍出几部片子反响平平,一时有找不到片子拍的危险。此时,某投资人找来一个剧本给陈某拍。陈某看过之后,大放厥词,说剧本写得真TM烂,自己决定先改剧本,提高三个档次,然后开机拍摄,定能票房大卖,口碑绝佳。不料,投资人竟冷冰冰回了一句:想拍就拍,不拍就走。陈某此时正处于事业的低谷(这一点很重要,若非处于事业低谷,以陈某的个性必然不接拍,或者坚持改剧本),只好忍气吞声接下了这部片子,结果拍出了一部著名大片,斩获“金棕榈”等多项大奖,也成为陈某迄今最为成功的电影,也是陈某一直想超越却永远无法超越的作品。
这个故事可以作为一个正面教材,告诉我们:给剧本以应有的尊重,是可以出好作品的,遇到好剧本更应尊重。
《辛亥革命》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导演乱改剧本,硬生生将一部好电影拉低了几个档次。看过电影的朋友已经总结出了,这部电影支离破碎,故事不连贯、没有细节,不符合历史真实,个别之处不合逻辑、一味催泪,等等,这些我就不多说了,仅谈谈从小说来看电影发现的五大败笔,也就是改剧本改出的五大失误:
败笔之一,黄兴成了预言帝,预言袁世凯要复辟。稍微懂点辛亥历史的人都知道,黄兴与汪精卫是主张让临时大总统位与袁世凯最力者,黄兴甚至给袁世凯写过信,称袁世凯为中国第一位华盛顿。书中也是这么写的,但电影中黄兴却成了反对袁世凯最力者。历史怎能随意篡改?一部历史正剧,就这样被搞成了戏说意淫剧,喜欢历史剧的朋友们伤不起啊!
败笔之二,选举临时大总统的那场戏,孙中山在门口蹲着,三位候选人只有孙中山一人蹲在门口,这不是逼着里边的议员选举你自己么?导演是不是还可以在门口加几名荷枪实弹的士兵,这样才更有效果?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这场戏非常弱智,看书的时候才发现又是乱改的,书中是黄兴提出自己去南京劝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这样更符合历史,也体现了黄兴功成不居、宁静持身(蔡锷语)的人格。
败笔之三,袁世凯编了一段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被杀的故事,就吓得隆裕太后退了位。单纯看电影,这场戏倒也没什么不好,但看了小说,我才大为震动:书中写清帝退位,一方面是袁世凯威胁,另一方面也是感受到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如退位诏书中所说的“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这虽然有场面话的嫌疑,却也是实情,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辛亥革命的主题——民主共和,乃是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与小说的情节比起来,电影中没有了民主共和精神的辛亥革命,只能算一段狗血剧情的古装戏罢了。
败笔之四,阳夏保卫战明明是失败了,黄兴去南京说是为了夺取更大的胜利,而黄兴在轮船上与徐宗汉对话时,又承认说是失败了,自相矛盾,看得我一头雾水。后来看书,发现是黄兴认为武昌不可守,与武昌革命者闹矛盾,主张撤退到南京,张振武等人主张坚守武昌,后来黄兴才失落地离开。这才是历史真相,编剧没有因为塑造黄兴形象的需要而篡改历史,但最终在电影中还是被改了。
败笔之五,多处精彩戏被删,一部好剧惨遭自宫。黄花岗起义时黄兴、黄一欧父子血战,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彭家珍舍身炸良弼震慑宗社党,最早秘密北上与袁世凯展开和谈的秘使朱芾皇,冯国璋与袁世凯的矛盾与斗争,袁世凯决心逼宫时与唐绍仪的精彩对话,也被删没了,可惜啊,这简直就是自宫,阉割了的东西还有个什么劲!
看了《辛亥革命》的书,我才理解了为什么编剧王兴东要痛批导演张黎乱改剧本了。一个好剧本改成这副模样,编剧换做是你,你受得了吗?

 短评

李冰冰真美!(片子就那样,大家都懂得)战地护士们真美!!!个人觉得这部片子女人比男人抢戏,隆裕入木三分了

6分钟前
  • 饭饭、龙
  • 还行

可叹国父之理想,至今不但未实现,还被沦落为立牌坊的工具。

8分钟前
  • 巴喆
  • 较差

还是袁大总统的戏最好啊哈哈哈哈

13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然后,一百年过去了,那些“同志们”还在努力⋯⋯

14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几千年来,每次彻底的变法都需要流血!

15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推荐

导演拍摄还挺用心挺文艺的 孙淳姜武和陈冲确实不错 其实林觉民这线挺好 小人物之前的欢乐 中途的无畏 等来的幸福 只是胡同学无畏的表情怎么有点痞样 | 二刷星光四人一起看的

19分钟前
  • 匹咔咘
  • 推荐

看完这部电影 略有震撼 这里的演员演技在线 更让我看到清王朝的腐败与不堪 看到革命所必须 看到那些臣子的愚忠 我们能够生活在现在这样的年代 一定要感谢这些为革命不屈的先辈👍

21分钟前
  • 不将就。
  • 还行

一百年前,这群优雅高贵的年轻人,他们过着的是富二代、官二代的好日子,有知书达理的美女老婆。然而,他们缺愿意冒血肉横飞之险,慷慨赴死,为的只是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文忠先生说,鄙俗的现在的我们,真正有这样前辈吗?我们的血管里,真正还留着这样悲壮凛然的血液吗?

23分钟前
  • meromer
  • 力荐

主旋律拍的再好也有喷子

24分钟前
  • 月迷风影
  • 推荐

有刺客,黄兴一秒变成龙……

29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100个青年死了72个,就想推翻清朝,如果清朝不是摇摇欲坠加上北方军阀的算计。根本不可能革命成功。中国的革命,只有青年有热血。问题真的愿意以命相争的,还真不多。我很佩服这些人。比后来的革命者更纯粹。坚持民主的意味更浓烈。后来,在复杂苛刻没饭吃的环境中。很多所谓的“革命”已经变成一种

33分钟前
  • 水墨画眉
  • 推荐

几次想在电影院里振臂高呼发动起义

34分钟前
  • 鸟三
  • 还行

“没什么可审的了,他没跟我们活在一个世界里” ——黄兴(成龙),这句很不一般

39分钟前
  • 王敖
  • 还行

看的时候很激动,为了那股子情怀,里面的每个主演都很不错,一开始不知道里面有胡歌,不过看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那个白衣青年满身血痕撑着木椅说出的那句“大清取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的是全片非常大的亮点,各人觉得称为最大亮点也不为过!

44分钟前
  • 默默的蘑菇
  • 推荐

从《建国大业》开始,中国开创了一种拍历史片的新方法:无需连续的剧情,只用大段的文字注释和事件片段就能堆砌出一部所谓“宏大叙事”的片子。

47分钟前
  • 安东
  • 较差

张黎的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尊重史料,当然21年之前的历史也不必有什么隐晦。所以你看到了一个不太懂政治的苏文,一个半吊子军事家的黄兴,一个聪明绝顶的袁世凯和一个深知内情却无力改变的隆裕太后。

48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谈不上精彩,但也值得一看。赵蜀黍有点面瘫,发挥不佳。陈冲和孙淳演技超霸气,演技高手果然一直在朝廷!

50分钟前
  • 让十三灰
  • 推荐

张黎不容易,主旋律能拍成这样不错了。

51分钟前
  • sophycai
  • 推荐

一部由当年公开对媒体说中国人就是需要被管的戏子来投资导演和演绎的电影,是对当年的革命人士对民主的莫大讽刺。

55分钟前
  • 懒猫
  • 还行

这才是所有中国人、华人应该铭记的伟大革命。

57分钟前
  • lc回憶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