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赛车

HD

主演:黄渤,戎祥,九孔,徐峥,王双宝,巴多,董立范,高捷,马少骅,王迅,刘刚,Worapoj Thuantanon,赵奔,李麒麟,姜志刚,王鹭,宁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青岛话,年份:200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2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3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4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5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6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3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4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5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6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7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8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19疯狂的赛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疯狂的赛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次全国自行车锦标赛上,倒霉的职业车手耿浩(黄渤 饰)以0.01秒的微弱差距败给撞到狗屎运的对手,屈居亚军,随后他又遭奸商李法拉(九孔 饰)算计,因药检呈阳性而被终身禁赛,他的教练(马少骅 饰)因此气倒。  多年后,耿浩靠开车运送水产为生,养活中风的教练,而当年的骗子李法拉则依靠其推销的补品“肾白银”大发其财。李嫌弃彪悍魁梧的老婆,因此雇用两个业余杀手(王双宝 & 巴多 饰)杀妻,结果杀手反被老婆买通;耿浩的教练急火攻心,一命呜呼,耿浩遵照师傅遗愿前去找李法拉讨说法,谁知反中了李的奸计;东海(戎祥 饰)所率领的台湾黑帮来到内地和泰国毒贩(Worapoj Thuantanon 饰)做生意,但耿浩和李法拉的争执引来了警车,也搅了他们的好事。原本不相干的几组人马,由于偶然的机缘而上演了连串好戏……乡味记第二季貂女盗杯同盟第一季舞伎家的料理人2023处女情缘第二季体验(2019)血战纳尔维克水母的食堂戏命师之飞天神兽绝对控制亲爱的第一季长安诡事传萤火虫之恋2013开膛手杰克断肠相思神出鬼没午夜凶铃2卧虎藏龙:青冥宝剑保镖美丽的叛逆合法入侵转场追忆:艾伦·卡尔的80年代第一季仲夏满天心深宅大院乐游原儿女情长疯狂创客在一起2013冰血暴第四季火锅传奇肚脐月上江南北极大冒险(原声版)小淘气镜之孤城新闻记者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魔女老板烈血狂沙杀狼花双虎屠龙垫底联盟鹰眼2009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第一季神探娇娃原声带2

 长篇影评

 1 ) 疯狂的赛车

这是一个由四条线交织出的荒诞故事。黄渤饰演的自行车车手耿浩,因为0.01秒落败,成为银牌车手,这是一条线;第二条线是大贼二贼,他们阴差阳错成了贼,最后还绑票伤人;第三条线是台湾来的黑帮四人组,他们意图在内地做笔大买卖;第四条线就是两位警察,他们立功心切,却一心认定银牌车手是贼。不法商人李法拉,雇凶暗杀老婆,杀手却被收买;台湾黑社会大哥东海带着两个小弟贩卖毒品;车手耿浩和张挺在比赛中分获前两名,得银牌的耿浩很失望……几组人又阴差阳错地因一个神秘的箱子走到一起。与此同时,两个警察误以为耿浩是坏人。在他们紧紧盯住耿浩时,坏人却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电影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对笑料包袱的运用,对影迷智商和注意力的挑战都是异常出色的,即有趣又高端,看过心中为之一爽,而这些精妙的设计和布局让人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也有种想要感谢导演和编剧煞费苦心的冲动。

 2 ) 不装B却牛B得要死的电影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突然想到《蝙蝠侠》里小丑的一句话,干嘛这么严肃啊?(why are you so serious?)是啊,陈凯歌和梅葆玖你们干嘛这么严肃啊?冯小刚你干嘛这么严肃啊?叶伟信你干嘛那么严肃啊?张艺谋同志不严肃不行,那可是奥运……
也许人到中年真的就得严肃严肃,宁浩用不着严肃,用很豆瓣的语气说就是用不着那么装逼,《疯狂的赛车》还是那么疯狂,尽管我还是喜欢《银牌车手》这个名字。
其实这还是一部延续盖里奇风格的电影,听说盖里奇已然不行了,这个问题我还得看看《摇滚黑帮》证实一下,宁浩可以说是继承并发展了盖里奇,把他的风格打上了中国平民的烙印,相比盖里奇,宁浩更加草根,盖里奇还喜欢让一群老少酷哥穿着风衣装傻,但是你不能否认他们都很专业很酷。可两部《疯狂》除了一个香港大盗和一个泰国杀手没一个酷的,还有这两个酷的基本也没啥牛逼的,都是在小人物手里翻船,哈哈,他俩为啥那么严肃啊?片子的主角都是小人物,小得就像是你下班路上道边的民工,小得就像是你老爸和他的同事,小得就像是你昨晚一起喝醉的哥们,小得就像是你……和我……这些小人物没啥大志气,无非就是讨口饭吃,命运让他们颠沛流离,但是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尊严,《石头》中的保安队长包世宏,道哥三人组。《赛车》中的耿浩,两个山寨杀手。我们能说他们不认真吗?我们能说他们不努力吗?我们能说他们没有尊严吗?
宁浩貌似很不喜欢房地产开发商,我也不喜欢,这把他拿卖墓地的开涮……貌似他也不喜欢成功学的那些人,我也不喜欢……貌似他还不喜欢电视广告,我也不喜欢……别人我不知道,但是这是第一个导演拿我这么不喜欢的东西开涮,我觉得很解气……
宁浩的这部片子就像是一部都市奇谈,但又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除了雕琢气太重。我觉得宁浩不会再拍这样的电影了,倒不是我们审美疲劳,我觉得他自己肯定是不想重复别人或者自己的风格了。
看过一节目,好像是梁文道说的,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么快,好像所有人都生活在魔幻世界一样,很多导演根本不用刻意编造什么题材,你随随便便找一个人拍一拍拿到国际上准能获奖……
宁浩的片子就是有这么一种魔幻的效果,尽管这部片子挺刻意,我可不是批评,就是因为刻意,才显得看好。
想来宁浩也挺不容易,广电总局这个不让那个不让的,时不时就把电影阉割一下,一些导演也把装b当艺术,或者把观众当弱智,很多电影也没有社会现实,好像就没人挨饿一样,充满着滥情……
但是这部电影还是让人振奋,导演也让人高兴,至少导演不怀疑观众的智商,而且导演也非常有诚意,是,干嘛那么严肃啊?不用装B照样牛B!!!

 3 ) 青岛方言的搞笑价值

在《疯狂的赛车》里,黄渤说的依然是正宗的青岛话,据说还是西镇那边的腔调。从前西镇是青岛的贫民窟,拉洋车的、妓女之类的底层人物都住在那里,现在也不是有钱人的去处。在其他区域的青岛人耳朵里,西镇口音就很不高贵。虽然我觉得昔日的湛山村、今日的CBD的居民讲话调调儿也一样充满了蛤蜊味儿。单论高贵程度,也就是三分钱和五分钱的差别。

可惜黄渤这一回虽然做了主角,但没有了《疯狂的石头》里那么多琅琅上口的台词儿。“牌子,班尼路!”“我都不稀说你,你这纯属道德问题!”“嫩娘!”

我不是青岛人。刚来青岛时,领教青岛话的魅力,是从两位大妈那里,她们如同超女一样,竞赛嗓门,在台东的夜市上进行热情奔放的PK。看样子她们不似同性恋,但向对方的母亲都表达了殷切的爱慕和占有之意。说实在的,话里的含义虽然不甚雅驯,但语音铿锵,富于节奏感,听起来十分有趣。我欣赏了一会儿,因为有事情,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去。

我想起了王小波是这么形容京片子的:“我曾在美国华文报纸上读到一篇华裔教授的大陆游记,说到他遭服务小姐数落的情形:只听得一串京片子,又急又快,字字清楚,就想起了《老残游记》里大明湖上黑妞说书,不禁目瞪口呆,连人家说什么都没有去想——我们北京人的语音就有如此的魅力。当然,教授愣完了,开始想那些话,就臊得老脸通红。过去,我们北京的某些小姐在粗话的词汇量方面,确实不亚于门头沟的老矿工——这不要紧,语音还是我们高贵。”

青岛话的语音比较京片子,更有搞笑效果。可惜我不是导演,没办法用到电影里去。看到《疯狂的石头》之后,真是倍感欣慰。无数外地人以为,春晚小品里出现的胶东腔儿,才是最正宗的。典型代表就是魏积安的那口烟台腔,大着嗓门喊:“伙计——”说实在的,听到这个,我就脸红,为自己是个山东人。我恨不能上台踢他两脚。估计一个上海男人,看到巩汉林在舞台上用一口上海普通话哼哼唧唧,也会有同样的感想。

我的一个女同事普通话是一级甲等,青岛话因为从娘胎里就听,想必也是非常地道。她的神奇在于能够在两种语言之间实行神速的转换。工作时用标准的普通话:“亲爱的听众朋友,你好。”骂人时用青岛话:“你说些劈柴?你待死?”未曾观摩过她的恋爱表演,她到底用何种语言谈恋爱委实是个难解之谜。我便采访了她一下。她犹豫了半天,小心地透露:“心情好时,和他说普通话,不好时,便讲青岛话了。”我很赞赏这种审时度势的态度。

身在青岛,我自然也学会了几句方言,通常在光顾地摊上买东西时运用,以防被宰。另外,在与别人对骂时也运用过几次,的确是比较有力量,一点都不吃亏。用普通话骂人呢,感觉非常孤立、缥缈、微弱,说不响嘴。用方言骂人时,我会感觉和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好像希腊神话里的那个泰坦巨人,从地母的怀抱里获得了充沛的能量,当一大把的闪亮的、尖锐的、火爆的动词与名词以及形容词,从我的嘴里呼啸而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不是!




 4 ) 宁浩电影的复调叙事结构

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首次将“复调”的概念从音乐理论引入到小说理论中,是用来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相对于“独白型(单旋律)”叙事的“多声部、对位以及对话”的叙事特点。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运用并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提出“文本的复调”,在探讨小说的新发展以及可能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与实践空间。显然,昆德拉认为在对复调的运用上,赫尔曼·布洛赫无疑比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得更远:“在布洛赫那里,五条线索的种类彻底不同:小说、短篇小说、报道、诗歌、随笔。这一在小说复调中引入非小说文学种类的做法是布洛赫革命性的创新。”(指布洛赫的小说《梦游人》)然而,在昆德拉看来,从艺术的角度讲,布洛赫的《梦游人》仍旧没有真正实现复调的意图。但是,让小说的归小说,我们说回电影。

电影创作中对复调叙事的运用,同样会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相对于《爱情呼叫转移》《桃花运》甚至《命运呼叫转移》之类的简单拼凑,宁浩的“疯狂两部曲”已经是一种有强烈“复调叙事”意识的电影试验。如果说《疯狂的石头》中各叙事线索还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几乎所有人物、事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所有情节都围绕一个中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引发的“疯狂”——展开),那么《疯狂的赛车》中这种内在的联系已不复存在(至少变成一种异质的联系):把所有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不再是决定他们最终命运的必然性,所有事件即使仍旧在同一时间与空间下发生,也不一定要围绕同一个中心——简单地说,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为着不同的目的(赛车手一心安葬师傅的骨灰,毒贩子为完成一笔毒品交易,杀手则是执行一次杀人任务,他们的命运互不相交),在一个个偶在的当下巧遇,他们的命运也最终纠结到一起:善恶到头终有报。说到底,世界最终还是归于平衡——这就为电影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生活说话。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复调叙事,不论它看起来有多么荒谬,有多么不可理解,但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有时候可以解释,但大多时候无法解释,不能解释的生活,或许更能代表生活的本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理想的生活;好人不长寿,祸害遗万年,是现实的生活。)我们往往把生活比作一部交响乐,而电影对现实的这种复调式叙述恰恰说明:世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其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离奇的搞笑之作。或者说:我们的世界充满着黑色幽默。但是电影终究要把理想的生活展示给人看,因为这更符合人们的想象。

《疯狂的赛车》把不同人物的命运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下,在故事的结尾又让所有元素偶然相遇——我们毋宁说是世界的可能性促成了这最终的相遇——可以说,导演至少是在形式上完成了电影的复调叙事。只是,电影本身作为对存在之可能性的揭示,对宁浩来说是否是有意识的?或者是我们强加于他的?电影究竟应该更多地展示理想生活,还是现实生活?——我们看到,电影评论陷入荒谬的境地:悖论无处不在。不过我们应当相信,在良莠不齐的中国电影作品里,近两年异军突起宁浩式黑色幽默,以及其复调的电影叙事结构,已经走在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先锋行列。

2009年2月27日

 5 ) 请给《疯狂的赛车》一个挨骂的机会

        2009年1月9日晚上8点半,提前公映期11天看了《疯狂的赛车》。
        2009年1月11日晚上7点到9点,陪同专访了导演宁浩。
        
        第一次可以在广大人民前头看到公映影片并与导演亲切接触,这种待遇让我很是兴奋。如果有点阴暗龌龊小鬼脑筋,我该回来立即整出一个剧透版才是。这样在后面一片骂娘的声音中,可能会收获点先知先觉的优越感。
        可是……可是,即使抓破了头,我也想不出来我可以从哪里入手进行剧透。6组人物,4条线索,这是一部异常复杂的电影。我想不出我透露了哪个情节能造成剧透的效果:根本没有关键的情节,因为每一处基本都是关键的情节。整部电影就像一条一环咬着一环的链条一样,每一个情节都与下一个镜头紧密衔接。

        所以,
        这部电影严重不推荐给老年朋友们看,因为很有可能会有跟不上节奏的感觉。
        这部电影严重不推荐给想放松的朋友看,因为从头到尾节奏都太紧凑,太累了。
        
        但是,frankly这是2008年下半年至今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国产片,远比六角恋爱的《梅兰芳》好看,也远比剽窃各种创意的《非诚勿扰》强。虽然还很算喜欢《女人不坏》,但我不得不承认,与《疯狂的赛车》相比,它还是差远了。
        我如此高调地推荐这部电影,不是因为负责企宣的二爷是我的朋友。不是,绝对不是。而是因为他全程陪同我们看完电影,这是他第七遍看这部片子。但是他仍然笑得很开心。
        我如此盛赞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我采访了宁浩。绝对不是,因为那个有点闷的导演实在与我的预想差得太多。说实话他根本不是我喜欢的受访者类型,更何况接受我们采访时他刚下飞机,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疲惫、非常没有精神。
        我如此喜爱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我是Guy Ritchie的铁杆。我喜欢看日剧,喜欢中岛哲也,喜欢库司徒里卡,喜欢伍迪艾伦,也喜欢欧容。老天证明我是一个口味多么庞杂的人啊!没有过多的怜悯,没有多余的镜头废话,没有煽情的铺陈,这部快到爆的电影也让人看完只有一个感觉:爽。它带来的快感与Snatch几乎没有差别。而Snatch有万人迷大叔Brad Pitt压阵,在《疯狂的赛车》中,根本挑不出一个帅哥。如果你硬要说黄渤帅我也真就没办法了。
        
        写这些字的时候我特地去google了一下2年多前虞晓毅的那篇文章。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当时会去看这部小制作完全是因为这篇文章。一千余字,我当时只是草草扫了一眼,读后的第一感觉是太上纲上线了。虽然也看了《疯狂的石头》,但说句实话我并不喜欢。媒体都说这部片子是盖里奇的衣钵传人,然而300万小制作的出品让它显得很是粗糙,根本没法让我与《两杆大烟枪》进行联想。山城风情+各地方言的把戏宁浩的山西老乡贾樟柯也早就玩过了。除了没心没肝笑了几次,让我记住了那个傻傻的黄渤,这部片子没有哪个地方让我觉得值得大书特书。
        但是2年之后,重读虞晓毅的《请给中国电影一次机会 ——致全国电影观众和影院经理的一封信》,我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实在是具有先知先觉的洞察力,文章中写的完全是我观毕《赛车》的感触。一篇文章,竟然穿越了2年的时空,穿透了2部作品,在09年年初有了心有戚戚焉的回音。
        
        “我相信,那些中国城市底层的人情风貌,是在好莱坞电影里看不到的。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看好看的中国电影的。而如果《疯狂的石头》能够卖座,中国电影大概会在健康的方向——重视编剧、好好讲故事——上多一点希望,而不是绝望。 ”
        

        Keyword1:中国风情
        看完《疯狂的赛车》,让我最怨念的是夏天未能成行的厦门之行。厦门,厦门!在片中没有鼓浪屿,没有奶茶店,没有绿棕榈蔚蓝海岸的临海美景。电影中呈现的厦门反而有点破败有点落后,但是一切都很亲切。邻家的早餐铺,被撞翻的水果摊,它说的就是最日常的生活场景。
        采访时,宁浩说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暗藏着最大的荒谬。他还爆料说《疯狂的石头》里只穿着内裤被锁在阳台上就是本人亲身经历的映射。所以,将一个荒唐的、荒谬的甚至荒诞的故事放在一个市井的环境中,倒有一种mix的风味。
        我热爱伦敦腔,我偏爱在电影上捕捉查理斯大桥的轮廓。但是这种异域的雄伟壮丽无法代替本土的城市风光。没有乡土哀愁,也不涉及风俗人情。但是人物偶尔蹦出的闽南字眼,大街小巷的海鲜排挡,还有环鹭岛自行车赛,让人不由的对这个南端的小城产生一种向往,对这部本土的电影产生一种源于心底的亲切。
        其实今年徐克也玩了一样的小伎俩。《女人不坏》里的西内广场“三口棺材”、SOHO现代城还有我们最最熟悉的五道口13club都为这部片子打上了北京的地标。与这种logo化的处理不同的是宁浩的取景很低调,在每一个小城可能都会有似曾相识的风貌。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本土的印记。
        
        Keyword2:编剧
        我很佩服《疯狂的赛车》的编剧们,算上宁浩是8个。套用Tizzy bac一首歌的歌名可以说是“编剧的辛劳谁人知”。这么多编剧,总共写了10个月才把剧本做出来——因为故事太复杂了。这是一部很认真在讲故事的电影。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纰漏,没有什么bug可以抓。
        爆点料吧,采访的时候宁浩笑说自己是处女座,最龟毛的那种人。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是同情那些个编剧。这种龟毛+事事较真求完美的人要求自然是极高,那些编剧不拼命写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可能也因为他的吹毛求疵才使电影的故事非常完整,可以说滴水不漏。
        其实不止是编剧,我想演员的日子可能也不好过。黄渤在片中基本上就没有一个舒服的镜头。据说各种受罪场面已经被咔嚓了很多了,所以可以想象那一个月的拍摄他过的都是怎样的生活。他在片中演一个很傻很倒霉的小人物,处处受暗算老天爷特别不照顾他。虽然最后没有什么大的结果,但他的结局算是不错的了。
        又想起了宁浩的话:“要让观众看到善恶有报,要做好人。”整部片子没有任何的宏大教育,也没有大的抱负,到最后如果硬要纳个中心思想,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了。
        
        Keyword3:喜感
        如果喜欢看《全民大闷锅》的话,那们看《赛车》会很惊喜——因为九孔出现在电影里。个人认为,台湾的几个演员片中的表现都很出彩。九孔的表现很好,高捷的冷很酷,胖子戎祥简直太赞了。而且台湾黑帮甫一出场,有三拍子的闽南老歌调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开始以为是台湾老歌,后来被告知是原创音乐,而且就是戎祥自己写出来。后面的一首类似老上海歌曲的音乐竟然也是原创,这也是让我没有想到的。除了这些,快速剪切时的摇滚乐和赛车开始时急促的吉他拨弦,都非常到位。
        话题扯回来。几个台湾演员的表现都非常好。几个内地演员也不输。徐峥很吸引人眼球,但他其实只是一个大龙套。和他搭戏的小姑娘演得特别好。两个土鳖杀手不用说是专门安排的笑料人物。幸好黄渤没有演其中一个,要不就又重蹈了老路子。首次被扶正担当男主,虽然累点但是面对成果应该也是值得的。
        谷德昭说拍喜剧是掌握一种喜感,喜感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说实话我和宁浩面对面,一丁点的喜感都没有嗅出来,但是他居然能把整部电影拍得这么有喜感,真令人肃然起敬。最高的境界不是拍出了《无极》这样的大片然后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的,而是存心拍一部喜剧片让人笑出来。对不起,我拿陈大导演说事儿了。。
        
        
        有些东西,可能杂志的报道上永远不可能写,那我就都po出来吧,虽然是些很不足道的小八卦:
        最初的电影是3个小时,然后剪成了现在2个小时不到。节奏也越剪越快。(这是好事)
        叫《疯狂的赛车》是发片方的意思,觉得会借《疯狂的石头》的名头。(但是个人认为赛车比石头好太多了,各种层面上的。)
        宁浩就是处心积虑要拍观众喜欢的商业电影,他的处女作《香火》是为了获得国际电影节肯定,第二步《绿草地》是为了体验电影运作流程,获得投资《疯狂的石头》成名。他没有任何悲天悯人的情怀,也不存在对电影的高尚的热爱和理想主义。可以说他很现实,也可以说他很功利(虽然他自己也批驳当下的功利主义),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清楚他每一部该做什么,这也许是他每一步都不失算的原因。
        采访的时候我问他介不介意别人说他学习了盖里奇。他说不介意,但是顿时又很不耐烦。他说:“我就是学了盖里奇怎么着,我就是学了昆汀怎么着,我还学了莫里哀怎么着!”他认为模仿不是问题,电影都是在不停模仿前者,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树立自己的风格。他说最看不惯那些人自己不行还老指责别人,拿模仿说事儿。
        下一步电影是西部片,叫《无人区》。宁浩觉得他已经搞清楚了多线索电影。他争取每一部电影都弄清楚一个问题:这一部是讲故事,下一部是人物刻画。于是下一部西部片,他要单线索老老实实讲故事,刻画人物的心理。
        08年初,《疯狂的赛车》就制作完毕,然后送审。如果宁浩认定自己龟毛,那审电影的地方肯定会让他自叹弗如。前后一年的审查时间终于才尘埃落定。宣传中很多内容还需要避讳不能提及。所以在宣传片里,我们看到的胖子戎祥旁边打出的字幕是“乌龙帮派”。其实一出场大家就都明白他们就是一个“黑帮”。因为有台湾阵容,有毒品,有黑帮,所以这又成了敏感题材。所以拖拖拉拉一年时间才上映。到确定上映日期的时候,宣传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
        《女人不坏》投资三千万,最后的票房才两千三百万。而它的宣传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徐克的名字,周迅、桂纶镁都没能阻止它亏本。
        
        现在问题是,谁会愿意掏钱去看《疯狂的赛车》?
        可能有些人看到名字,觉得这是《疯狂的石头》的续篇,于是就不去看了;
        可能有些人看到cast,没有找到星光耀眼的明星,于是就不去看了;
        可能有些人会冲着陈凯歌看《梅兰芳》,出来把这部片子骂一通,但是都不会给《疯狂的赛车》一个挨骂的机会。
        
        两年后,没有另外一个影评人在媒体上撰写文章说“请再给中国电影一次机会”。那么我得说:请给《疯狂的赛车》一个挨骂的机会。如果两个小时后,看过、笑过、哭过、感动过,还能找到一个骂的理由。那么我向您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6 ) 专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

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在电影结束放字幕的时候,靠边的观众起身离场以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向出口,临近门的时候,一段花絮从字幕里挤了出来,观众惊奇地停下来又开始看屏幕。没多久字幕又粉墨登场,又有坐着的观众按捺不住,起身准备离开,第二段花絮在这个时候来了。

事情以这样的节奏发生了三次。我想说的是,一个连观众退场心理都研究的导演是可怕的,把其这样一种态度放到电影作品里,影片自然无可挑剔。《疯狂的赛车》是本年度内地的最佳影片,毫无疑问。抛开才能天赋、题材类型、客观条件不谈,作为一名观众,我在这部片子里感受到了最够分量的尊重。

把拍电影比如成写程序,在业内其他同行连单核单线程的程序都写得磕磕绊绊的时候,宁浩已经在多核多线程并发的开发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短评

不如《石头》。可是尝骨灰的那段还是让我笑翻了~~~

5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宁浩会讲故事。

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满嘴顺口溜 你想考研啊!

1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黄渤和徐峥的电影好搞笑,他俩的电影我一般都看了,这才是喜剧

14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多线叙事的黑色幽默在《疯狂的赛车》中再一次为人见证了宁浩对电影出色的驾驭功底,这部作品所带给人的不仅是那依旧“疯狂”笑料的捧腹,更是一种缜密逻辑下扣人心弦的酣畅,动作、悬疑、幽默三者间的绝佳契合,锻造了这场难能可贵能胜于剧情的喜剧经典。

16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比疯狂的石头更上一个台阶..除了黑色幽默外,还看到了一些更带内涵的东西..宁浩的风格已经日趋成熟了.期待下一部作品. 银牌车手最终成为金牌,竟然是通过这样复杂的途径,虽然最后线收得有些散,但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就像是中国电影在一直以来的疲软中,突然出现世界级的佳作一般,不错。

20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真没想到中国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21分钟前
  • 斯童
  • 力荐

我就知道豆瓣上的人喜欢这种型,我就知道,就知道,知道,道…

2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我要做宁浩的死粉丝!!!

27分钟前
  • Charlie
  • 推荐

最后,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

28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Sorry Sir, 我已经说过了他真的不在loom. 抱歉, 我们的酒店非常international, 我们要保护客人的xicret.

32分钟前
  • 账号已注销
  • 力荐

机心繁构,交足功课,80分以上

34分钟前
  • boks
  • 力荐

原来是徐峥,我一直以为是汪涵......

36分钟前
  • 米亚嘟嘟
  • 推荐

黄渤其实很帅的呀

39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还行

这节奏 真漂亮

44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当时真的是笑抽了,骨灰当白粉那段实在太搞笑了。国产经典的黑色幽默。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比起石头,手法更纯熟,人物更可爱。中国终于有了个会讲故事的类型片导演。愿不义的都自毙,我们的明天会耿浩。

50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导演说自己创作失败了……但是它在市场上成功了。

5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支持青岛话。看了觉得作为青岛人真快乐。

57分钟前
  • 凯罗
  • 推荐

致敬《两杆大烟枪》。2013.11.7

5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