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不如赖活着

HD

主演:马深义,雷梅,马宁宁,马荣,马占槽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1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2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3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4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5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6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13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14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15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16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17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18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19好死不如赖活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好死不如赖活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部纪录片直击“艾滋病”这个敏感而恐怖的话题,以跟踪拍摄被感染的马深义一家为整条线索,赤裸裸的向我们诉说着,这个家庭面对生死的生活原态和他们的心路。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省南部的一些乡村中,很多村民在卖血脱贫的鼓惑中,因为卖血感染了艾滋病。马深义一家就住在文楼村。一家五口,除了大女儿马宁宁以外,整个家庭都是艾滋病的受害者。纪录片从2001年的春末夏初开始,历经盛夏、深秋、严冬,一直到春节,讲述艾滋病带给整个家庭的这场灾难。  本片荣获2003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纪录片提名、2003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高竞赛单元提名、2004年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和2004年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辣手回春2000最佳拍档杀手假日她在梦中跳舞威尔·佩尼女王制造者最后的警察 电影版荣耀之殇X计划2012即便爱,也有秘密番外篇:我是谁?97分钟某人某地第一季超能造梦第二季终极杀戮酷异桃乐丝拐卖妇女交易之内幕阿金1996现视研2代目世界奇妙物语 2010秋之特别篇阴阳路4:与鬼同行孤海寄生冒牌大贼萌犬好声音354俱乐部命案苏梅之歌杀手三人组老婆大人2 普通话版心里的声音富江1999突破二十五马赫Koko:红犬历险记我们有人在撒谎 第二季Believe 通往你的桥亲爱的匿名者吃亏是福凶手就在我们中间一路惊骑顺疯车2母亲的天空圣剑毒魔复仇1984警视厅零系:生活安全科万能咨询室

 长篇影评

 1 ) 少一点戾气,是谁把功利看重了?

看到短评清一色骂导演虚伪的,有说片子烂不如徐童的《算命》的。《算命》,《麦收》里拍摄失足女时,怎么不说形式大于内容?

有说导演为什么只是拍摄而没有去帮助雷妹一家的。纪录片纪录片,单纯一个纪录片作品不应该以还原最为真实的一面为内容好坏标准吗?陈为军是拍摄者而不是救世主,准确的说不是一个直接的救世主,难道这部片子就应该讲述的是陈一人如何在一家四口临死前,以一己之力帮助这一个家庭的故事?那大可也只可去看一看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们如何救世界人民于水火中,岂不过瘾?

而谁又知道他私下没有对着家庭尽了自己一份直接的力呢?

有的说他卖这部片赚了28万,塞进了个人钱包。纵使有些评论者以资本家剥削工人般对陈提出要求,谁又知道他的28万除了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和再创作所需的资金外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没有被他用在了慈善上呢?(如果你向我证明这笔钱陈花的不干净,我立刻删评)而这些评论者的存款又有多少花在了他们眼中陈应该做的慈善事业上?他们的工作又是否会像这部纪录片给艾滋病人或是其他一切需要帮助的人群带来的影响大?

我看不过是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伪圣母去以完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比很多人勇敢的“普通人”罢了。

 2 ) 素朴

我同意导演的说法,片子打动人之处在于其内容本身,那一家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本身的粗砺质感,稗草一般的顽强能量足以说明一切。

但是中间,小孩子玩玉米粒那一段,加了黄色的滤镜,还有那个配乐。导演是尽量克制的,但在这段,忍不住插进来关怀并渲泄情感了。包括不多但文学性的旁白,大概和我的审美相抵触,起了几颗鸡皮疙瘩。曲剧清唱《张产儿》那段配得动人。

看了陈为军的访谈,相当朴素的一个人,观念比作品更好。

后来紧跟着看了《颍州的孩子》,圆熟精致,肤浅无味,工业生产线上的东西。美国的纪录片(可能没资格评论,之前只看过迈克尔摩尔的几部)是不是都这样非黑即白,把压倒性的观点加之于观众?艾滋病在这里完全是个符号——那么多人被“艾滋病”迫害得死去活来的,但只见病,不见人。公益宣传片,广告。这时候觉出“好死”的好来。

 3 ) 活着

开头的字幕,英文的,无声,甚至连背景音乐都没有,但却好象在人的心上重重击了一拳,好痛好痛。

雷妹说,“灶爷罚我呢,都是我的错”。这就是中国的农名,当他们遇到磨难的时候,责怪的永远是自己,是自己的“命”不好。可是,这真的就是他们的“命”么?就不该有人对此负责么?!!!

那么小的孩子,还不懂得“生”是什么,就要面对,甚至经历死亡

提到“当年”,雷妹忍不住有些自豪。可没说几句,她便不由自主地提到了“病”,提到了死亡,提到了这个无法面对,却不得不面对地现实。

雷妹/男人对小儿子说,“我打你姐”,马妞“啊?”了一声,让人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这就如一个普通家庭一样,也有着许多不值得一提,却又决不缺乏的欢乐。可是,这样的欢乐,对于她们的苦难来说,太小太小了。

男人说,隔壁村的医生说,让大孩子别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了(大孩子没得病),可是,又能让她去哪里呢?有谁会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孩子呢。

秋分,玉米金灿灿的,雷妹躺在了平板车上,脸上停着苍蝇,她没有力气,也没有想要挥手赶走它们。孩子们坐在玉米堆里玩耍。天真烂漫,多么美好,如果,不是这个“病”,如果没有咫尺之隔的死亡。

"我每年公粮都没交,他们问我要,我说没有。"想到了肿瘤分院一个老太病人的老爱人。

霜降,雷妹死了。

"雷妹死了以后,去问政府要钱了么?"
"要了,去了三、四次,反正是没有她活着的时候好要。有时一百,有时五十。"

男人剃了胡子,挺帅气的一个小伙子,三十出头的样子。

"我对马妞说,你到学期结束了,能考个八、九十分,我给你买个新书包。学习的事情,你光打她也不行,你得教育她。"——如果,有将来,这个家庭该是多么美好。

"前两天我查了个蛋白,查了个血常规,还不错,我蛋白还有四千多。"
说着男人的鼻子红了,眼睛似乎也红了。也许是天气冷,冻的吧。

即便如此,还是要活下去。

 4 ) 那时我尚年幼,却不知为何感慨万千

    那时还小,快是冬日,我家最美满的一段时光。
    当时客厅设在一楼,晚饭过后家人便聚集在客厅娱乐。老乞丐轻轻敲门,隔着拉闸门说要讨口剩饭饱肚。于是父亲便到厨房,将饭菜加温,盛入老乞丐的水杯,那是个锈迹斑驳的烤瓷杯,上面"优秀共产党员"几个字依稀可见。
    我已经记不清老乞丐讲的是何种方言。只记得最后一次见到他,家中正摆年夜饭.我捂着耳朵站在院子门口等小叔点爆竹,却看见老乞丐一瘸一拐的朝这边走来.这次,他显得更为落魄,拄着不知哪里拾来的粗木枝当拐杖,脚上并无穿鞋.
   我进屋喊父亲出来看,父亲没出屋也没说话隔着窗望了一眼,转身进了里间拿了一双镶绒老布鞋出来.小叔也没说话,从父亲手上接过鞋,蹲下身去帮老乞丐一只一只穿好.母亲递给他盛好饭菜,又掏出10元钱,老乞丐笑的腼腆,始终不肯接受。
    晚饭后我到屋外与小朋友游戏,老乞丐还坐在路边,吃得仔细。
    那时紫荆花瓣已经落了一地,凉风吹过.
   我尚年幼,却不知为何感慨万千。

 5 ) 得一丝星火也万丈

只有黑暗的深邃,才更能衬出光明的璀璨,于是一丝星火迸发出万丈光芒。纪录片从实事取材,镜头聚焦于一方庭院,尖锐的展示出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态。无需附庸风雅的气氛演染,被抛弃在时代背后的这群人潦草苟活的面目足够残酷。 光影编织的梦最终都会碎裂于现实中,黑暗里一丝星光为纪录片拉开帷幕,奠定了悲伤的基调。当长镜头平稳的进入家徒四壁的房子内,雷妹的面部特写与环境交错展现时,才明白什么是暗无天日的生活。这些鲜活的例子让人不寒而栗,是否足够警醒那些在“酒池肉林快活乡”中沉溺之人。数次拍摄坟地和一条有去无回的路,更添悲伤和孤寂。当玉米收成时遍地金黄,难得的暖色调和音乐插入,浅吟着这短暂的喜悦,但当音乐戛然而止,等待他们的是和未知的恐惧和更加冰凉的世界。 人间一遭,赖活于好死更是痛苦。雷妹坐在家门口,诉说着曾经的风光,可到如今,这辈子有吃有喝的小小愿望都遥不可及。当死亡已近在咫尺,却只想照张相片留个纪念,留下来过的痕迹。每个场景每个物件,都张着吃人的嘴,宣告着这个家的贫苦。蜡烛油尽灯枯,人也走到尽头。她的命如野草般卑微,一句话没留的离开,把半生化成一座小小的坟。岩井俊二说过,死亡不一定是真的悲剧。是啊,死亡对于雷妹来说,是在这世界最后浓墨重彩的一笔。惨淡一生,天人永隔便是解脱。 情与人性的观照间,镶嵌着属于社会的印记。封建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寄希望于神佛,所以明知艾滋病也要继续生,只为求得一子延续香火。于是盲从成了生存之美学,一遍一遍重蹈覆辙。整个村子笼罩着死亡的气息,本以为儿子是半生依靠,未曾想成了一块心病。孩子一天天长大,赤着脚感受世界的温度,在小院子里埋下对未来的期盼。他的路还很长,可携带着艾滋病毒的孩子分明是社会口诛笔伐的牺牲品,将来的他或许深有体会,然后痛恨封建主义的劣性。 父亲总是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在岌岌可危的家庭里更是如此。三个小孩,只有一个是健康的,父亲面对这些没有太多抱怨,日复一日的照顾孩子起居,找政府“讨”几百块钱,给孩子添置衣物,笑着面对生活的恶意。这样的一个男人削去傲骨,担负起母亲的角色,仍然有一份气魄。大雪纷飞,雪地里孤独的背影谱成了一首极尽悲伤的曲,是这个男人无助的人生。大女儿同样担负起巨大的责任。她只有二年级,连艾滋病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抱着弟弟姻熟的样子分明在宣告着作为大姐的责任。过早的触碰常人无法承受的冰冷,以后的人生才经得住更大的风浪。 逼入绝境总会有一线生机,就像过年时其乐融融的场面,尽管太多困苦,但好死不如赖活着, 在无穷尽的夜空中,寻觅散落无序的星光,在黑暗中熠熠生辉。

 6 ) 转帖:导演陈为军的自述

我觉得这个片子最成功的地方,是马深义这一家,面对这样大的一个灭顶的灾难,他们表现出来的最符合生命本质的一些东西。
  
  开始我想得很简单
  
  在上蔡县文楼,艾滋病疫情最早是由武汉中南医院一个白求恩式的老教授──桂希恩发现的,我跟他多年以来有很好的关系。
  
  2001年四五月份的时候,他邀请了5个病人到武汉去,他的想法很简单,因为这5个人都同意面对媒体,他就想社会上能捐点款,给他们一些帮助。这5个艾滋病人里,就有我后来拍的马深义一家──马深义、雷妹和马占槽(片子里他正在学走路)。
  
  在武汉的时候媒体都围着他们。我和桂教授关系比较好,能够和他们见得上面。我对马占槽印象非常深,因为我的孩子也不大,首先就想生命平等这个事。这样一个生命诞生出来,已经带了HIV病毒,HIV已经决定了这个孩子不会走远。他也是父母生下来,给他一块饼他可以吃饱,给他一口水他就不渴,整天可以乐呵呵到处跑。但慢慢地懵懵懂懂地他就这么死了,他其实非常无辜,完全无辜地在世界上走这么一趟炼狱之旅,对孩子来说非常不公平。
  
  开始我想得很简单,就想把这个事做出来。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典型,马深义夫妻俩是病毒感染者,他们的3个孩子里面有两个也没能幸免,马深义的父母,他的哥哥嫂子也是感染者。我跟马深义讲,能不能拍个片子,拍你。他当时就答应了,把一个电话号码给了我,是他们村的一个公用电话。
  
  我一次一次被逮
  
  这个片子拍到中间的时候有好几次差一点就停了。遇到一些干涉,也说不上是什么部门。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谁检举一个记者就可以得到50块钱的奖励。我一次一次被逮了以后,就只好偷偷地溜进去,躲在他那个小院子里不出来。因为这个原因,片子里面几乎全部场景都集中在小院子里。马深义给雷妹上五七坟的时候,我跟着出去了一次,那次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另外就是春节的时候有一点外景,因为春节放假,工作组不在村里;还有大雪的场景,因为下大雪,村里的路很难走。
  
  我每次去是从县城步行过去,要走个把多小时。基本上都是从玉米田里穿进去,到我那个房东家里以后,把机器装好,往化肥袋子里一装,找我的病人朋友先提到马深义家,我再从另外一条路偷偷地溜进去,最好装得像个农民。我的片子没有涉及到疫情,我就是拍了一个家庭。遇到阻力时,他们唯一的说法就是不能报道疫情,他们主要是按照这样一种说法在限制我。
  
  一开始马深义喊我老陈,后来改口喊我陈大哥,就从他老婆死的那天。那天我是凌晨4点赶到的,当时就我和马深义两个人在尸体旁边,拍摄的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6点的时候火化的人就来了,我就得躲起来。我当时说:“唉,雷妹死了很漂亮”,那是真心话,我看她受了太多的痛苦,她死了以后脸色反而非常好。第二天火化的人走了以后,我又过去,马深义就说了一大段话,讲她老婆死的过程。我觉得那时候他那种来日无多的恐惧已经压制不住了,他就想给我讲。恐怕只有在现场拍的人,才能感到那种雷妹死以后的气氛,再加上他那种话语,对任何一个人都存在的死亡的压迫,那是非常可怕的。
  
  还有一段印象比较深。下雪天的时候去,马深义突然就说了一句:“听说得艾滋病的小孩只能活到4岁”,当时我就觉得,一个爸爸在给自己子女的生命划一条界限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对死只有过了上万遍的时候才能平静地说出这句话。
  
  我和村里其他人也有接触,交了一些朋友。我住在另外一户人家,他们也卖过血,是全采,检查过一次,说没有感染病毒。晚上我只要在那个地方住,固定的有五六个病号,吃完饭后找我聊天。他们不停地问我这,问我那,城里面吃什么饭啊,空调是个什么东西啊,他们很多人火车都没有见过。我接触他们时间长了,知道他们特别善良。他平常递给你一支烟,不会把烟卷给你拿出来,他把烟盒递给你。我春节在那个地方过,大年三十晚上,拍完了我就想回家,老婆孩子还在武汉呢。当时哪有车啊,他们村有一家有一辆农用三轮车,我那几个朋友一听我要走,就出去找那人把车子开过来,六七个人,一直送我到县城,帮我谈价,最后包了一个小面包,一直把我陪到驻马店,又连夜回去过他们的年。春节过去以后,等于一个小的轮回结束了。
  
  纪录片到底该面对什么呢
  
  有一个细节对我冲击很大,促使我把片子剪出来,就是现在片子最后,对马妞的一个采访。当时她站在门边,怀里抱着弟弟,妹妹站在旁边,我问她:“你怕不怕弟弟妹妹传染你啊?”她立刻说“不怕”,我接着问“为什么不怕”,她就不吭声了。我想剪出来,也是验证一下前段时间的拍摄。因为我的活动范围特别小,镜头特别单调,一直就在那个小院子里面。我想剪出来看看还像不像个东西。
  
  开始剪的时候我想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开头结尾,怎么样布局。还是受传统纪录片观念的影响,想剪一个情节出来,但剪出来以后更加支离破碎了。现在它的结构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用了农历的节气。我桌子上有个台历,每次我去的时间都标在台历上,我就发现我每一次去基本上都暗合了一个节气。雷妹,一个默默无知的农妇,是死在霜降,草本植物的大限;而夏至到大暑是天气最狂躁的一段时间,马深义的情绪也特别不稳定,因为雷妹躺在那儿,时时刻刻在刺激他,预示着他的未来。到春节,感觉上已经是相当平和的一家人,马占槽学会走路了,马妞也开始知道她妈妈的病。我也是在年初开始剪以后才发现有这样一个过程。后来片名叫《好死不如赖活着》也就是这么一个想法。我想人们很少有机会直面一个艾滋病人,更没有机会直面一个艾滋病家庭,绝对没有机会进入到有这么多艾滋病人的一个家庭,看看他们怎么样地去度过一个春夏秋冬。我想用我的眼睛,用XL1的镜头,让很多没有经历过这种灾难的人,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
  
  我觉得这个片子最成功的地方,是马深义这一家,面对这样大的一个灭顶的灾难,他们表现出来的最符合生命本质的一些东西。死对马深义来说,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解脱。但是他没有,他还有孩子,他还要教孩子走路,给孩子吃饭。他们也知道艾滋病会死,周围就有那么多人在死去。他们只有对生命最简单的要求,像雷妹说的,只要有吃有喝就行了。
  
  我最近又去了一次,马荣已经发病了,不行了。我还会跟着拍,如果没有很大的阻力,我会一直跟下去,开个头不容易。我的一个想法就是几年以后,也许这个家庭只剩下马妞,她的亲人,像时空轮回一样,一个个都会走。这个片子能拍到这一个小孩把她家里亲人一个个都送走的时候,至少是五六年以后了。
  
  我看现在国内的一些纪录片,基本都是伪民俗的东西,加一个环保或者山区教育的标签,从来不触及到真正的生活。还有一种就是翻故纸堆,用过去的老照片,老电影,再加一点貌似哲学思考的解说词,就成了再现历史的一个东西。在目前这些东西最保险,却也没有任何责任感,现在的纪录片到底该面对什么呢?
  
  我觉得这个片子最成功的地方,是马深义这一家,面对这样大的一个灭顶的灾难,他们表现出来的最符合生命本质的一些东西。
  
  我关注的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如果有人说我这个题材取了巧,那可以把艾滋病的符号去掉,可以说这家人得了肝炎。那你还是可以感受到生命面临灾难的时候,人们本能的一些反应,还有人经过生命的磨砺最后坚持走下去的东西。
  
  而我最希望的,是有那么一个好心人,为以后有可能成为爱滋孤儿的孩子,设立一个成长基金,让他们能够长大。
  
  (根据陈为军口述录音整理)
  
  陈为军说:“我想跟踪拍摄一个艾滋病人家庭,通过记录家庭成员陆续死亡过程中发生的事,反映生命的平等和尊严、母婴传播对生命的残酷戏弄。希望社会能够理解艾滋病人不是异类,他们比正常的生命更需要理解和支持。”
  
  为拍此片,陈为军四次被抓被软禁并受到严厉的询问警告和上层的政治压力,差点丢失赖以为生的工作岗位。为了完成这部影片,他不得不多次装扮成一个农民,用化肥袋子装著摄像机,步行十里,胆战心惊地潜入村子,在其他病人和村民的掩护下,偷偷地进入要拍摄的家庭,然后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不敢迈出这个农家小院半步。
  
  陈为军除了政治上的压力,同时得承受自己内心的挣扎,万一被艾滋病毒传染上了怎么办?从刚开始害怕被蚊子叮咬,后来因为吃了艾滋病人给他的黄瓜,并在咀嚼时咬破了舌头而恐慌不已,甚至想到如何给自己办后事,直到把镜头对着死去的艾滋病人,害怕得想扔下镜头逃跑。他想到可爱的女儿才刚上小学,他的妻子温柔体贴,一个完美的家庭很可能因此而支离破碎。他写道:我怕的是一个“死”字,这是一种对生命突然终结的恐惧。

 短评

这导演提的那些问题我真想piapiapia扇他几个大嘴巴

6分钟前
  • 桥山小野姬
  • 推荐

7.5 真正的中国不在北上广深,而在更偏远的内陆。这是《垃圾围城》后第二部让我感到触目惊心的一部纪录片。我知道这件事在当下甚至未来的可能都是微乎其微的,但我还是希望每个生命的个体,都能有尊严地活着,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幸福。

9分钟前
  • 東郷柏
  • 推荐

看着那几只歪歪扭扭的饺子,心里就堵的慌

13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心灵的震颤

1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人与人间。

19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棒题材,拍得不好。因为所以,五星。

22分钟前
  • 三川大地主
  • 力荐

24分钟前
  • 飞船
  • 力荐

题材是好的,只是导演太狗了,没有道德底线且功利心太重,问的一个个问题就像放屁一样。佩服马深义,生活已然如此,仍对自己的妻儿如故。

27分钟前
  • donutdodo
  • 推荐

真实的中国不在奥运世博那样宏大的叙事里,真实的中国在克拉玛依的友谊馆、在河南的爱滋病村、在每天只能选择“好死”或是“赖活着”的荒诞的日常中。

30分钟前
  • m89
  • 力荐

对本片的评价很矛盾,感觉导演在等候戏剧性的发生,但这个题材确实需要有人来拍

34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我们应该为我们都还活着感到奢侈,生命!

37分钟前
  • 费新平
  • 力荐

生命卑贱如蚁,高贵如鹰

42分钟前
  • 南瓜熊
  • 力荐

有一类纪录片叫做“敢去拍就已经及格”

45分钟前
  • 馋猫麦昆
  • 还行

当苍蝇停在妇人的脸上她闭着双眼无动于衷。心一点点的寒冷起来。没有经过太大处理就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47分钟前
  • 推荐

当摄影机频繁的把镜头对准逝者的脸,并特别拍了几个特写后,对这部纪录片的好感全无,表达真实有很多手法,不能连人最后的尊严都要剥夺。

48分钟前
  • 24city
  • 还行

真实

49分钟前
  • Adrian
  • 力荐

沽名钓誉的导演,用艾滋病人的生命成就了自己的地位和腰包里的二十八万!

51分钟前
  • 酋长夫人刘球球
  • 还行

想哭……他是个好男人!

53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不得不说我还是看到了一点作者的功利心

56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还行

秋日的下午,已经失去神志的雷妹躺在板车上,苍蝇在她的口里进进出出,她连赶苍蝇的力气都没有了。

59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