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

40集全

主演:保剑锋,成泰燊,海清,杜子名,陈若轩,孟子义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剧照

大浪淘沙 剧照 NO.1大浪淘沙 剧照 NO.2大浪淘沙 剧照 NO.3大浪淘沙 剧照 NO.4大浪淘沙 剧照 NO.5大浪淘沙 剧照 NO.6大浪淘沙 剧照 NO.13大浪淘沙 剧照 NO.14大浪淘沙 剧照 NO.15大浪淘沙 剧照 NO.16大浪淘沙 剧照 NO.17大浪淘沙 剧照 NO.18大浪淘沙 剧照 NO.19大浪淘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浪淘沙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讲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共产党不懈探索,走向成熟的伟大历程。故事以毛泽东为主的“一大代表”为视角,从1919年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以党的发展脉络为根基,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党面临危急关头,在民族遭受危难时刻,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赌神3之少年赌神(粤语版)拯救林肯德云社孟鹤堂周九良相声专场长沙站欢乐英雄绝望主夫2022我家隔壁的校草男友谍海军魂海报师:阮大勇的插画艺术航越地平线丽芙和玛蒂第三季粉红三角架刺客道羞耻 第二季小丑大明星横冲直撞大逃亡我们现在这样阿育王原声器官不明飞行物1979瑶玲啊瑶玲超脑48小时(国语版)体验1973城市猎人(国语版)因法之名飞虎奇兵伪装者锁匠2023致命海拔因为初恋是第一次2维京传奇第六季东北插班生2虎啸风声寻女记2012亲情保卫战大宅门2我能说致命助理正义降临鸽子隧道意志的胜利冰岛犯罪现场

 长篇影评

 1 ) 经典语录

自古以来

抗争无有不流血者,但这血不会白流。青年之自觉,一在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现在我们身处囹圄之中,更应当有青年之自觉。当此国家危难之际,我辈青年,当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依他们的主张,小百姓受苦,依你的主张,他们痛苦,他们不愿意痛苦,所以你痛苦,你痛苦,是替我们的痛苦。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

红糖水是甜的,但真理的味道也非常甜。

做任何事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要团结志同道合的人,甚至包括那些和我们的主张有分歧的人,有分歧不可怕,先把眼下的事做成,下一步分歧变大了,可以分道扬镳嘛?

我们对人对事,总须向最坏处设想,向最好处争取,向最坏处设想,才可防患于未然,向最好处争取 ,就有了奋斗的目标。

干革命靠的是自愿,我们要留下的,是那些信仰我们的主张,对革命的前途有信心,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会心怀信念坚持走下去的人。没有信仰,没有信心,没有信念,即便你留下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那样的队伍,人再多,有什么用,不过是一盘散沙。

有时候我们对一件事充满了希望,这希望就像一根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绷越紧,揪着你的心,有一天这根弦突然断了,你反而就会释然了,该来的总会来,就像今天的天一定会亮起来。

虽说人生百年、浮沉随波,但是总还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努力坚守的,一旦自己都承认失败了,那就只有屈服一条路可以走,那才叫真正的一败涂地。

你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吗?在你们的字典里,我永远放在第一位,如果一个人过度纠结于个人的得失,沉缅于个人的情绪,那么总有一天这个我会压倒一切成为他所追求的唯一目标,那么他就会背叛偏离自己最初的理想。

信仰这两个字,不是为了好听,说说就算的,信仰这两个字,需要用毕生去追求的,是要用全身心的付出,才承受得住的重重的两个字。

中国这么大,不是任何一个党派或是一个组织可以代表得了的。

 2 ) 大浪淘沙难得好剧,比肩觉醒!

大浪淘沙非常好看呢,跟觉醒比,格局更大,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革命历程,工运、国共合作,人物更多,叙事更广,百年党史,壮美勾勒,给后来的我们看懂看实真正渗透到伟大时代革命者恢宏坚毅的历程中,会追剧至结,给导演、演员全体演职人员点赞,还原历史,生动勾勒…九死一生,刀枪剑雨中历久弥新的山河岁月!

 3 ) 大浪淘沙,方显金坚 ——评电视剧《大浪淘沙》

流水账预警!

碎碎念预警

剧透预警

最开始抱着很大期待去看这部剧是因为嘉娜导演,在不久前我刚看了她导的作品《共产党人刘少奇》。更不必说嘉娜导演之前的作品《恰同学少年》、《大明王朝1566》、《毛泽东》等等一系列口碑佳作了。相对而言,《大浪淘沙》的整体风格与《刘少奇》类似,当然视野更宏阔,尤其是以一大十三个代表各自一生的命运为切入点,随着时间线的推进一点点展开,最终将整部党史串连,点出主题:时代的洪流如大浪淘沙,只有信仰比金还坚定的人才能站在历史潮流的顶端,开创时代的新纪元,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而那些始终把自己的摆在第一位的人们,他们纵然有傲视众人的才华,各方面出色的能力,但终将被历史所淘汰。为什么?因为,只有人民,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个人也只有在组织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组织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无视组织纪律原则,始终紧盯着个人的成败得失,最终也将走进偏执的牛角尖,脱离组织,脱离人民,背弃自己的信仰和初心。 同时这十三个代表里也显示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百态:李达、李汉俊学者气息浓厚,无法理解党的方针、纲领、政策,愤而脱党,虽然不免意气,但是他们都是纯洁的。李达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后来也再次入党,为党的理论和宣传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李达之妻王会悟也是那个年代更加少有的女性进步知识分子,和丈夫因为进步思想而走到一起,担任一大的总体安排人,为党的会议保驾护航,是一个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先进女性。而李汉俊则为了营救曾经的同志,壮烈牺牲,也可见国民党反动军阀的凶恶和残忍,对于已经脱党且属于社会名流的人都不放过。李汉俊早期当掉亡妻的遗物给党充做活动经费的事迹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们的党就是在当时创始人们的呵护下开始艰难前行的啊。 山东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王尽美原名王瑞俊,是那个召开一大时就意气风发、兴致勃勃的找出自己写的文章给润之看的青年,他充满激情,说着一定要打倒那些可恨的地主老财。年轻的他,一直这样战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尽善尽美求解放,他无愧于自己的名字。而他身边的小兄弟邓恩铭,一大时那样年轻的小伙子,在尽美同志身边笑眯眯。在尽美同志去后,他毅然担起了整个山东省委的重任,后不幸遭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几次越狱行动都让同志们先走,他却最终暴露身份牺牲。他在就义前痛斥国民党败类的无耻卑劣,那正气凛然的神情;他朗诵自己所写诗歌时无限怅惘和坦然: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面对枪口高唱国际歌时的慷慨激昂,他当时不满31岁,却已经在狱中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没有成家,没有后人,只有同志战友们继承他的遗志,开创出了新中国,我们应当铭记他的名字。 武汉代表陈潭秋和董必武,其中董老是十三名代表中和润之在党内一起走到建国的人,他在国内统战工作中和在国际舞台上,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为打破国民党舆论封锁,宣传我党的正面形象做出了重大贡献。而陈潭秋则是武汉党组织的发起和成立人,他一生都在矢志不移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其妻徐全直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自己在几度入狱,在向福建转移时身受重伤,如此种种,他都没有动摇过。但却在1943年9月被新疆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同时被害的还有润之的弟弟泽民。他们是为了建设新疆、为新疆人民谋福祉而踏上新疆的土地,最终却因为反动军阀的残忍而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实在令人扼腕。 牺牲的还有从始至终为党勤勤恳恳工作的何叔衡,何老,叔翁。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何老真的会瞬间鼻酸,他虽然是一大代表中年龄偏大的,但他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时就是那么特别。他不惧人言、追求真理的乐观模样,似乎永远年轻,充满活力。本来就是教书先生的他,为了接受新思想和新式教育,毅然走出乡关,和一帮大小伙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参与筹建进步团体新民学会,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他总是在第一线热情洋溢的工作着、学习着,没有丝毫怨言。当中央做出把他留在苏区的决定时,他默默的把做好的草鞋交给同志们,并安慰同志们说,一定会再见的。可是,却再也没有机会了。何老的一生,是为真理而战斗和奉献的一生,他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至于张国焘则是不折不扣的可耻叛徒,他确实才华出众,能力过人,早期为党做了不少工作,所以才能走到高位。但他却始终想着怎样篡夺最高领导权,怎样使党成为实现他个人野心和欲望的工具,最终演出一幕中共创始人反中共的闹剧。陈独秀也曾批评他总是干着这想着那,可见他想要的太多,逐渐地个人野心压过了一切。令人气愤之余不禁思考,为什么有的人就能那么高尚无私,有的人却只能因为自己的私欲狭隘而走入歧途呢?最终还是回到了我们的主题:只有坚守自己的初心,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不负人民,创造伟业。但是不得不说张国焘的扮演者夏添老师的演绎十分精准到位,还原张国焘这个人物的同时,也能让人感到演员本身的功底和魅力。另外饰演陈独秀的成泰燊老师也是很大的亮点,是我目前看过的感觉最好的一版。 北京的代表刘仁静是一大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但是同样因为过度重视个人的情绪和利益的得失,最终与同志们分道扬镳,走上了托派的道路。后来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国民党政府里谋求一官半职。从他和王友直的第二次对话可以看出,经历了世事沉浮的刘仁静,追忆起往事时固然后悔,但却再没有回到理想道路的勇气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王友直,同是留苏人员,同样也是主动脱党,但是王友直却一直坚持着某些底线,最后在党的感召下回到了理想的道路。刘仁静刚开始的意气风发和后来的畏首畏尾,对比之鲜明也让人印象深刻。 至于包惠僧,我个人认为剧里包惠僧的几段爆发戏都很不错,尤其是生日宴上吟诗,宾客散尽后他追忆起往事,和同志们一起奋斗的时光,还有那些已经为理想而牺牲的战友们。他说经历了那么多,才明白信仰二字,重如千钧。(大意)是的,在前行的道路上,总有人掉队,有人倒下,有人失意,有人彷徨。但是最终坚信革命能走向胜利的人才能一直乐观的走下去,直到中国赤色红遍。正是这样才显现出坚持和坚守的可贵,而不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失意消沉,最终把现实的所有选择都归到“生活所迫”。我看到包惠僧和刘仁静数次说,家里几口人等着米下锅,家里的孩子要上学了。其实很讽刺,谁还记得他们曾经为信仰拼过命,不计个人得失。不过中国幸运在那时候有更多的先烈舍生忘死,用鲜血拼出这条路,才有而今的万民安康,而非动荡时代里勉强的小家温饱。嘉娜导演这个视角妙就妙在这里,通过对比,认识到何为可贵。 再则是陈公博和周佛海,都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要说起来周佛海更没有节操底线。剧里旁白说他是政治变色龙,倒是很形象。剧里他自己还感慨两次押宝都压错,在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他看到共产党竟然发展得这么有声有色,如果有机会他再次向我党表忠心我都不会意外,当然最后没什么好下场也是情理之中。陈公博一直跟着汪精卫,一条路走到黑,最后虽然想抱紧蒋介石大腿也没什么用了,汉奸被枪毙总是大快人心的。其实他俩在一大时的表现就已经为他们而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伏笔,陈公博携新婚妻子,仿佛是来上海度蜜月的。周佛海在这个期间还闹出恋爱绯闻,最后还抛妻弃子跟富家小姐私奔到日本,完全没有把一大放在心上。遭遇到问题自然也会第一时间脱党自保,甚至充当反共冲锋手。 通过上述十三位代表的人生,充分展现了“大浪淘沙”的主题,比原名《一大代表》立意高了不少。值得一提的是本剧的所有女性角色都塑造得很好,无论是前期的高君曼、王会悟,还是开慧和徐全直、伍若兰,观众都可以从或多或少的戏份和台词中感受到女性独立的力量,以及女革命者的坚贞不屈。对于“反派”们的妻子编剧也没有刻意忽略或者丑化,一切都按照历史走向来,如嘉娜导演所说,这个历史人物在这个时间点干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都严格按照记载来。不虚构人物,不强行给人物之间添加莫须有的联系和交往,这是本剧的一大特色,也是严谨和务实的表现。 本剧的不足,除了之前看到有人提出的经费不够、置景有限之类的,我觉得都还是能接受,毕竟拍摄时间很有限。但是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关键人物的选角有些差强人意:一是润之,像润之这样关键又关键,重中之重的人物,我相信导演选角的时候肯定是反复思量,但通过本剧的呈现效果来看,保剑锋的演绎是差强人意的(没有说演员本人演技不好的意思)。演润之做到形神兼备,实在太难,早期可能还好,但尤其延安乃至后期,其实是很难把握的。目前我看过的几个演这一时期的都流于表面,当然这是共同的难题,不是各位演员不努力或者演技不好的原因。可大浪润之的缺点我个人感觉是:上帝视角的感觉拉满,从始至终几乎很难看到什么情绪起伏。昨天和同样看过的朋友交流,她也认为说教气味浓厚,仿佛每到一个阶段,就已经早就准备好总结词来论定一番。没有代入感,没有经历感,很走程式。这是表演上的呈现给我的感觉。再则是外形、眼神、气质,相似度太低,有朋友说保剑锋的眼神太柔。的确,润之的眼睛应当是神采奕奕,透出自信和乐观的光芒,甚至有时候可以是那种藐视一切反动势力和恶劣外部环境的豪气和霸气,但不应该是从始至终都柔柔的、没有起伏的样子,这不是真性情、接地气的润之该有的样子。二就是周总理的选角,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说离谱是不是会伤害到演员感情。(演员没问题,问题是真的不适合演周总理)总之,一样的形神俱无,一看到他就每分每秒都在出戏(dbq但真的是实话),希望嘉娜导演可以物色到合适的演员演翔宇,恰同学里的青年青年群像选角就超棒。 当然这些都瑕不掩瑜,最后还是要说大浪淘沙真的很用心,很棒了。希望看到嘉娜导演更多关于党史的新作!

 4 ) 这是一部90后的党史片

这年头,不倍速而完整地看完一部40集的国剧,对我一个中年人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事了。

这部片子,战争戏很少,大多作为中间转场的说明,大部分时间是开会、开会。如果是年少的我,估计早就不耐烦了,但年纪渐长后,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我是86年生人,这部片子播放时刚好是建党一百周年,如此去对照看百年前的他们,那就像是看百年前的70后、80后、90后、00后在做什么、在怎么做事,类比一下,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比如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是1879年生,算是里面年纪较长的了,差不多相当于我们公司管理层级别的年龄;比如李大钊,虽与陈一直号称南陈北李,但他其实是89年生人,差不多快90后了!

然后一大代表里,被大家一直尊称为“叔翁”的何叔衡,是76年出生,比陈独秀年纪还大。叔翁牺牲的镜头也是非常令人神伤,长征转移,叔翁留下来打游击,那时他已经59岁高龄了!在敌人追击下,因为脚受伤,不愿意连累同志们,他选择了跳崖,可以说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剩下还有年纪比较大的,就是大家常常在一大代表的照片里看到戴着旧式帽子的董必武,可其实就算是这样一副旧式文人打扮的董必武先生,也其实跟我是个“同龄人”,他其实是85后,1886年生,刚好与我相差100岁。我党的领袖里,还有一位大家比较熟悉的德高望重的朱德元帅,也是86年生人。

剩下一大代表里,就大部分都是90后了,除了年纪最小的刘仁静是00后,1902年出生,还有邓恩铭也是00后,01年生人。

可以说一大代表,或者说我党的历史,就是一批90后的斗争史。

然后这部片子里着墨很少的邓小平、陈云,都是00后,这也是我党要打造年轻干部梯队的重大意义所在啊。如果没有这批00后主持大局,76年之后的走向如何就不好说了。

具体这部剧的逻辑和亮点,孔俚大大的两篇文章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就记录几个我自己印象深刻的点:

1、毛泽东的几首诗词,都是在一场战役后呈现的,这个时候看起来就觉得特别心潮澎湃,既能理解主席当年是多么的激动,也能理解这些诗词写得如何豪迈

2、我党非常尊重实事求是和民主集中,遵义会议卸了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的核心后,转头我党就又打了败仗。这时博古和李德在那酸溜溜地说这是不是也是冒险主义和逃跑主义。这时主席承认错误,但朱德恩来等指出了大的战略方向是没错的。

3、邓恩铭刑场牺牲时,党员们高唱《国际歌》,非常令人动容,联系到今年建党百周年活动,广场上几万人齐唱《国际歌》,让人唏嘘不已。时至苏联垮台后的今日世界,有谁还会唱《国际歌》呢?唯有我党,是真正的放眼人类视角的

4、张国焘叛逃后,他妻子杨子烈也想走,就去找主席可不可以去劝他回来(当然实际是直接逃走)。这时张闻天也在,眼神中透出不可明说的意味。主席说可以啊你去吧。杨子烈一听这么痛快,说孩子想爸爸,要么一起带走。这时张闻天的眼神更加惊诧了。主席心中估计早知道对方在想啥,再次说可以。杨子烈又得寸进尺说,路上不安全,能不能带上妹妹一起有个照应,这时张闻天的眼神简直要无可奈何了。主席大手一挥,说都去都去吧。这段张闻天的眼神看得我差点喷饭,非常有意思

 5 ) 牢记历史

一口气三天看完了《大浪淘沙》(怎样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感动的同时也很舍不得,一股汹涌澎湃的感觉充斥在我的心中,相比《觉醒年代》(为什么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稍显浪漫,这部剧更加扎实,是的,扎实,我用这个词来评价。 1.以中共七次代表大会作为线索,可以看出剧组对于五四运动到抗日胜利建立新中国这段时间的历史梳理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叙事比较长,于是在讲述之外穿插了2021一条线,不至于把党史介绍做成流水账,对于一个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的人来说,简直可以说拨开云雾,除了好我没有其他词可以形容。 2.本剧的细节处理也值得夸赞,众多历史人物在此登场,开头结尾相呼应,把一大几位代表的人生经历都做了大致交代,干净并且很有条理,包括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武汉董必武、陈潭秋,长沙毛泽东、何叔衡,广州陈公博,济南王尽美、邓恩铭,旅日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因为这部剧,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面那些陌生而冰冷的名字,而是活生生的人了。大浪淘沙,淘掉的是沙子,留下的是真金。 3.值得夸赞的还有本文对于各位革命先烈家庭情况的介绍,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女性在剧中同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李达和王会悟夫妇,柔软、刚毅、坚强而有力量👍 ps清水塘故居,李达曾任湖大和武大校长,想来自己离他们并不远。

 6 ) 陈独秀托派、张国焘叛逃,这剧真懂

标题不是噱头。

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最终因不满中央的路线而在党内自己成立小组织而被开除出党,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搞分裂受到处分后不甘心最后找到机会叛逃投靠国民党,这两件都是党史上极其著名的事情,是极其典型的以个人凌驾于组织的表现。

所以当这部《大浪淘沙》选择拍摄了这两个片段时,我们可以很直接地说,这部剧懂党史。

什么是党史?对很多人来说,第一反应就是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共一大、1924年国共合作、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1928年朱毛会师、1929年中央苏区、1934年长征与遵义会议……但这不是完整的党史,这叫党的正确路线,这叫党内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一部分党员摸索出的正确路线的一部分。

认为这是全部党史的话,那就太理所当然了。

所以,什么是党史?

党史的主语是党,而不是人。虽然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但牺牲个人四个字不是说说而已的。

这不是意味着要每个人作为螺丝钉,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也不构成一个现代化组织。

这是在说每个党员都以党的利益为最重要的利益,从而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党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来看看《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目录和标题。

党史的这种书写逻辑是过去的史书所不曾有过的,它讲述的是一个组织的诞生、兴起和发展。这告诉我们,每一个为了党的利益的党员的奋斗过程,最终集体达成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党组织。

很多人读不下去这类书,而热衷于看各种地摊文学乃至一些海外著作里的权力斗争,也热衷于用《让子弹飞》这类电影来影射人物关系,但这样的话最终会流于唯心主义、变成英雄史观,说得更不好听一点就是帝王史观。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史学书写体例来书写毛泽东,那会怎么写?

如果按照帝王本纪,那就不该着重书写陈独秀、李大钊这类人物。想想《史记·高祖本纪》《明史·太祖本纪》,在这类史书的书写中,传主是天生异种,是一开始就必须以他们的视角来描写。陈独秀呢?那只能是郭子兴了,而党组织就只能是红巾军了。

从这个视角入手的话,21年到27年就是传主在积蓄力量的过程,27年到34年就是他独立到最终夺权的过程。

这是党史吗?不,这不是。这甚至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毛泽东的个人传记。但大量的读物都会不自觉地将毛泽东的个人传记写成这样的成功学,这是完全去组织化的。

帝王史观的史学书写,是以帝王的独特性为视角一路往前的。

如果这样做,那么从党组织的角度看,毛泽东是什么?

李立三就曾经公开表示过,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行为完全与中央的意见不一致。

换言之,李立三的这个表态,如果放在封建史观里,无非就两个可能。

从李立三的视角看,如果我们封建化地理解这个关系,毛泽东这是以下犯上,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在跟中央叫板。

从毛泽东的视角看,如果我们封建化地理解这个关系,他这是在吊民伐罪,以一己之力和一切看起来不对的事物抗衡的救世主。

但实际上呢?

答案显然都不是。

结果是李立三的错误路线让党组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本人也被要求去往苏联进一步地学习与改正错误。

所以我们读党史,一定要理解,视角是党组织。任何党员的行为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党组织来衡量。

单以毛泽东来看,从27年以来,其实他在党内的职位是逐步加重的,但很多人反而有了他一直在被打压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还是视角问题,很多人默认的党史范围无非就是井冈山、赣南闽西、中央苏区、长征沿路、陕北,但事实上这些只是党组织视角下的一部分正确路线罢了。虽然是最正确的路线(目录标题中特地提到了是毛泽东开创的),但也只占据了整个土地革命时期的5/31。

只有主语是党,才会让人觉得遵义会议是拯救了党,而不是觉得谁谁谁都是垃圾然后一个救世主终于回到了应有的位置上。

现代化组织之所以不同于封建人身依附,就在于此。

电视剧《大浪淘沙》,好就好在它想表达这一点。

什么叫民主集中制,就是党内只有职务高低,没有地位高低。

在党组织的决定下,你的能力更适合行政,所以你来政府工作,他更适合军事,所以他去负责打仗。

党组织可能会有错误的决定,但这不是抗拒组织的理由。

宁都会议以后,毛泽东不被允许参加军事会议,只能去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他的路线也被视为错误路线批判,虽然没有直接批判他,但谁都知道罗明路线的批判对象。

他在被冷落的过程中有没有继续发表不同意见?

有。他只要一有机会就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在被冷落的过程中有没有怨言?

有。面对彭遨的牺牲,他大发感慨这是博古的错误。

但他在被冷落的过程中有耍小性子不工作吗?

没有。

他在被冷落的过程中有拉帮结派吗?

没有。

他在被冷落的过程中有甚至不服气到脱党吗?

没有。

换句话说。党的决定你觉得不对,你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你可以在任何你可以发言的场合说出你的意见,但这个决定你要不要接受、要不要执行?

要。

要接受,要执行,也要有个人意见。这才是党组织最重要的核心。有了这一点,党才是可以成为无数个党员的合力。每个人都往一个方向努力,那即便是有了错误,也可以纠正过来。

《大浪淘沙》把党从21年到45年的各个错误以及自我净化的过程拍了出来。

毛泽东之所以是毛泽东,一方面就是因为他的意见代表了正确路线,另一方面更因为他坚决执行了党的指示。甚至在他被误以为开除党籍后依旧任劳任怨地为革命操劳。

所以说《大浪淘沙》是一部紧紧抓住了党史逻辑的剧。它表现的是以党组织为主角的一群人在探索道路上的波折。主角不是某个个人,而是党本身。

所以剧中有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陈潭秋、周佛海、陈公博、邓恩铭、包惠僧、邓中夏……

当然,限于篇幅和成本,《大浪淘沙》还只能主要从一大的十几个代表入手,着重表现这些人最后是怎么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走上天安门城楼的,没法拍摄更多人,这不免是个遗憾。

与此同时,要想把这么多人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也是通过这么少的集数无法完成的,所以剧中使用了现代戏。比如一边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失败从而红四方面军转战西进,一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这些事彼此之间有联系吗?有。但在戏剧上需要通过更复杂的结构才能完成,所以必须通过现代戏(以后世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把它们串起来。

在这样的剧集里,我们通过许多组对比,才能感受到:

1,如果一个人真正要成为合格的党员,是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包括精神利益)以完成党与人民的利益的。

2,党员的人性和党在一起了,党性就变成主体性了。这就叫把一切交给党。

3,党员可以有自由意志,但党员的自由意志服从党的意志,而党的意志是可以自我净化的。所以党员的自由意志仍然是能动的。

过往的很多经典红色电视剧,比如《井冈山》《红色摇篮》《秋收起义》《伟大的转折》《毛泽东》,还有很多我以前写过的(红色主旋律影视观看指南),它们都很好,但它们说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中央苏区根据地史等,这些剧更多侧重的还只是一个面,而不是完整的党组织。

一个完整的党组织,是会表现出漫布在党组织的每个机理下的每一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续结果。

那么不接受的呢?

这就是陈独秀和张国焘了。

一个固执己见,不接受中央的决定,一意孤行,最后甚至非要成立托派组织。

一个妄自尊大,对自己党内地位极其看重,终于走上了无法回头的不归路。

这两个人都不服从组织的决议,无论他们的意见是对是错,都不可以犯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错误,更不能搞分裂。遇到问题总想着自己,而不是一切以党为重心,那最终造成的分裂也只能他们自己承担。

毛泽东和这两位的对比,就在于一切是个人优先,还是组织优先。

陈独秀在被开除出党后,看起来成立了托派组织、搞起了舆论战,但实际上毫无作为,最后只能在监狱里度日,抗战后被放出来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陈独秀终究还是死了。

而张国焘也终究还是没能在国民党里大放异彩。他想不明白,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就,不是他个人的能力太强,而是他一直依托于党、依托于人民群众。

正如我上次说的,路线斗争不是意气之争,不是个人之争,斗争的目的是更好地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路线斗争的目的是集体的力量更加团结、更加纯粹。

每一个把这些视作个人之争、看作权力之争的,那一定会被大浪淘沙。

宁都会议后的毛泽东、中共五大后的陈独秀、两河口会议后的张国焘,以这三个人为主,陈潭秋、邓恩铭、李达、包惠僧,这一群人构成了一部比较完整的党史。

吹尽黄沙始到金。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短评

第一次真正对近现代史有了感受,那些枯燥的背诵和难记的名字之后,都是无畏、热血的先行者们,他们最早醒来,用生命铺就了我们的现在。

5分钟前
  • 🍔
  • 力荐

有生之年从未想过保剑锋可以演毛主席,关键还毫无违和感,这样的历史正剧应该鼓励多拍,多普及年轻人看看。

10分钟前
  • GAKI
  • 推荐

NO

15分钟前
  • 阿勒曼尼亚酋长
  • 很差

好有野心的一部剧,品质也是难得一见!全景式展现了我党是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只有看懂了我党走过的路,才能真正理解我党组织的先进性,制度的优越性。

16分钟前
  • 凌晨4点20分
  • 力荐

确实蛮新颖,对一大的12个代表和陈独秀的一生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不回避也不隐藏。但现代直播上课的插入简直是个扣分项。

21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本来做好了看不下去的准备,结果看了觉得还行,尤其是第三集之后渐入佳境。全剧有两条线,一条是青年做视频纪念先辈,一条是党史发展脉络,可以说本意是好的,帮助串起剧情,且用青年的口吻直接点明了许多历史事件/人物的走向,是一个比较讨巧省力的方法,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个青年的视角上,这条线本身缺乏内在逻辑性。//本剧的另一个问题是布景太“干净”了,很不符合历史的场景,从渔阳里2号到窑洞,演员和场景都太“干净”,不真实。//本剧塑造地比较成功的人物是张国焘和李达、王会悟夫妇,剧里给张国焘设计了不少小细节,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度,而不是一张扁平的纸;李王夫妇的戏份几乎贯穿了始终。//保剑锋的mzd好像看着也不违和,周恩来的演员和周总理的浓眉配不起来。//一大的十三位代表,走到最后的竟然只有那么几位,令人唏嘘。

25分钟前
  • 墨先生
  • 推荐

现代线时常显得突兀,影响观感

28分钟前
  • 伍零一
  • 推荐

评论里对比觉醒年代的,拜托大家不要先入为主!不要先入为主!不要先入为主!明明这也是一部难得优秀的片子,不要因为先入为主而忽视了这个片子的闪光点呀。剧本真的看得出来太用心了,台词中许多在党史中都是有原文的,而且镜头的运用,画面的美感,还有所有演员的原声台词功底,包括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还有女性的视角,都是这部片子值得期待的地方啊

29分钟前
  • 努力努力再努力X
  • 力荐

陈独秀的大家长作风表现得很明显,虽然有暴躁向的脸谱化。正是一次次的选择党组织才能吹尽黄沙始到金。毛主席虽经历挫折却始终不放弃。难能可贵的是基本没deng什么事情,没有刻意凸显。

34分钟前
  • 笙歌绝笙箫默
  • 推荐

这部剧真的不错,不该被埋没

39分钟前
  • 🐯
  • 推荐

因为《觉醒年代》轻易弃剧的实在太可惜!此剧刚好衔接觉醒,且质量很高!但是有些人有偏见了!导演拍过《恰同学少年》《走向共和》《1566》。或为导演,或为副导演。是绝对的大才女!剧中女角色也非常出彩!

42分钟前
  • 枪与玫瑰
  • 力荐

从剧情的设计来看,大浪淘沙已经不再是仅突出毛朱等个人主线的拍摄手法,更多地将有血有肉的革命人物出现在荧屏之中,这是国产革命剧的进步。个人而言,我很喜欢剧中对于坚定地走向革命、在革命中踌躇、以及反对革命的各种人物的刻画。对于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来说,一些人虽然只是其中的过客,却又难以绕过,值得书写。

46分钟前
  • sweet song。
  • 推荐

党史群像可排第一

49分钟前
  • 东方白
  • 力荐

比光荣与梦想好,比觉醒年代差一点,这版陈独秀更有感觉,暴躁大家长应该更像是这个样子。保剑锋竟然还不错不出戏,海清拿腔拿调不知道演的啥,不如周显欣的高君曼温婉坚韧,陈若轩尚能接受,孟子义又被塞进来了。

52分钟前
  • 那那
  • 推荐

以往的「重大革命历史剧」,多执果索因,多少存在一些「幸存者偏差」,对历史呈现不够全面。而《大浪淘沙》锚定「一大代表」,以十三人的人生道路分野为主线,串联出中国革命艰难前行的历史画卷,对党史在电视剧中有更为多元化、完整性的表达。

57分钟前
  • 山微漾
  • 推荐

想想和他们站的是同一片土地,是同样的国籍,看的是同样的太阳和月亮,我就感觉离他们很近很近。

60分钟前
  • •᷄ࡇ•
  • 力荐

我喜欢这部剧甚于觉醒年代。原因有以下几点:1.通过这部剧学到了很多党史。2.这部剧不是个人传记,而是一部群像戏。主体是党,什么时期该什么人出现就什么人出现,不以最后的结果论英雄。每个人都是党的一部分,初期,中期和后期,是不同的人在发挥着作用,领导着党。因此每个参与的人都是有描写的。反观其他一些剧,大多数都是结果论英雄,毛主席占很大篇幅,事实上,在初期和中期他的地位是不靠前的。3.敢于直面历史,从建党初期到抗日战争胜利,中间走过很多弯路,出现了很多叛徒,这是不光辉的一面。但是这部剧,该是啥就是啥,对于周佛海李公博张国焘,都是有很详细的描写的,觉醒年代中,张国焘出现的画面就很少,按理说,他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学生领袖,应该有很多画面的。直面史实,是一种自信。

1小时前
  • 记忆存储
  • 力荐

支持所有的女性视角革命剧,请不要忽略她们。

1小时前
  • 阳光彩虹小白马
  • 力荐

十多个代表,每一个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一点也不混乱,让人很容易记住。整体而言都很不错,只是刘仁静的戏份少了些,尤其是其政治观点的转折上以及托派方面,阐述较少,可能是对于托派问题,有些不好定义。包惠僧最后那场过寿,以及内心的自我解剖,拍的尤其好。

1小时前
  • 铸剑师
  • 推荐

保剑锋演的好不亏是二次演绎这个导演也真的很厉害这么多人物,这么多形象,这么多故事,居然还拍的这么细腻。

1小时前
  • 尾指一勾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