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证人

第25集

主演:王志飞,林熙越,董勇,曾黎,车晓,杜源,祖峰,冯恩鹤,潘晓莉,李雄,李建国,徐正运,李德,王晓青,路羽,王虹,石兰,李道南,王洋东,王志义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剧照

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1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2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3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4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5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6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13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14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15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16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17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18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19沉默的证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沉默的证人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起偶发的凶杀引出了一桩历时数年手法独特的连续杀人案。瞬间,整个云港市笼罩在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中。老刑警刘宝生(杜源 饰)请缨担任侦破工作,他带着警员周马(林熙越 饰)一起请教犯罪心理学家陈俊威(王志飞 饰),以期获得罪犯心理特征。最终,他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因家族利益分争导制心理扭曲的石隐(祖峰 饰)身上。审讯期间,石隐自相矛盾的供述引起刘宝生的怀疑,不久,石隐在监号中自杀,案件一时陷入迷局。刘宝生采用瞒天过海计独自外出调查,很快掌握了嫌疑人的证据,他就是指导破案的陈俊威。陈面对指控,坦然承认了最后一次作案,数年前的一系列谋杀一概否认。周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用陈教他的方法对其展开了心理攻势......东京犬爱情故事罪人和圣人四大探长国语演员攻略之隐形恋人半生缘国语版梵高传萨曼莎:一个美国女孩的假期我恋爱的一切天空的尽头是另一片天空半镜首席干饭人我叫弗兰克骄傲的玛丽你是我的天白云飘飘的年代迷失伦敦千岁血君腹中甜继续前行201780后的独立宣言烈火中永生小好,小麻,佐和子我们来自未来我的父亲母亲(1999)帝企鹅宝宝的生命轮回之旅大河恋海军陆战队员5:杀戮战场爆裂警察纳由拉之歌卧狼行动野玫瑰之恋命中注定我爱你泰语鄂尔多斯情歌实习医生风云第一季风再起时花溪记富婆、管家与男友:美妆帝国继承人丑闻沸点继母的秘密水浒传2荡寇志

 长篇影评

 1 ) 医人者不自医(无节操剧透)

这部戏里提到的高加索教会案是虚构的,两本禁书《没有街道的城市》和《第二次诊断》是真实的。这三个素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理分析专业人士(一个精神科专家,两个有侧写能力的FBI人员)自我控制力崩溃,走向毁灭他人或自我毁灭之路。陈俊威也是,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收自学犯罪心理学的警察当学生,偶尔也热心协助警方破案,但同时也是个连环杀手。
  
看过美剧CRIMINAL MINDS的应该都清楚连环杀手大多都有个不幸的童年,犯罪心理形成早期会出现尿床、虐待动物、纵火等异常表现。关于陈俊威,除了尿床和纵火不可考(为毁灭证据而纵火不算),其他都吻合。本来生于人人羡慕的高知家庭,突然目睹母亲因偷情裸死人前,父亲抑郁成疾也不久于人世。少年时虐猫,霸凌弱小,这应该是最早的宣泄途径。陈俊威很清楚自己不是正常人,选择心理学专业是一种自救行为。因为母亲“堕落”而死,陈俊威严格控制自己也控制妹妹,他希望自己和妹妹可以重新过上童年遭遇不幸之前的那种体面的知识分子生活。没想到妹妹反而因为管教太严走了母亲老路,导致陈俊威自我控制能力终于崩溃,开始对受过高等教育而“自甘堕落”的年轻女性执行私刑,从而获得心理和情感的双重释放。

说到这儿我想指出剧中一个不大合情理的细节,就是给受害人穿丝袜。犯罪过程的仪式化反映特定犯罪心理。陈俊威不性侵受害者,将受害者双手交叉摆放胸前以及合拢双腿,都是尊重女性的表现。他希望她们死后获得尊严。而把给受害者穿丝袜也并入此动机是不是太不符合常识了?首先“穿丝袜”这个行为本身性意味极强,说是为了维护尊严是不是太扯了?丝袜的各种功能属性里,“遮蔽”是最不显著的。目的是给予尊严,视觉上却很香艳,这不符合逻辑。销毁死者外衣是一种常见反侦查手段,如果觉得只剩内衣不雅,真不如去批发几匹白布,一人给扯几尺,不但挡得多,也比一个大老爷们买丝袜难侦查多了。于情于理,高智商的犯罪心理学教授都不该犯这种错误。

再来说说这剧的名字。《死亡日记》是个放之恐怖片/悬疑片而皆准的剧名,唯独放这部戏有点跳脱,全剧哪里有日记的事儿了?最可能安排日记的几个地方,白远,闻玉明,刘宝生,都没有。如果是指周马的破案笔记也很勉强。要是给导演拍的下一部戏《迷雾》倒还说得过去。《沉默的证人》很切题,跨度十几年的受害者身上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为给罪犯进行心理侧写提供了各种线索。唯一的幸存者虽然成功指认出嫌疑人,但并不能将其定罪。最终还是靠抱定“我以我血荐轩辕”主意的冯薇牺牲自己,让嫌疑人在意外中慌乱留下证据,才将其抓获。

全剧的两个高潮,一个是冯薇之死,一个是周马接审陈俊威。
冯薇之死看似不合逻辑,其实情理可通。此剧一开头就是她抛家弃男友去当卧底,主动要求只身赴险并超额完成任务。冯薇是此剧里一个比较理想化的人物,聪明,硬朗,正义感强,处变不惊,奉献型人格,分分钟可以舍生取义似的。一方面她相当有主见,虽然还爱着周马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有一说一,不赞成周马一路奔着心理描写去而忽视证据,跟周马好几次不欢而散。另一方面她灵活变通反应机敏,不是傻正义,走私文物案取得苏安惠信任;上手陈俊威案后用牺牲自己去换取证据,两个大案都是因为她才走出了死胡同。她跟柔弱的叶小晶不一样,她是一个太过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可以牺牲一切,从不示弱撒娇。周马不知道她喜欢什么花,但建议在她的葬礼上放贝多芬的英雄,也算是知己了。她可以不死,她可以通知袁可为并让叶小晶跟自己在一起直到安全。但她也知道错过当下就很难再有机会让陈俊威犯错,而叶小晶和周马其他亲人则会一直生活在威胁中。所以她跟叶小晶坦诚自己还爱着周马,但在发现陈俊威跟踪叶小晶之后,不论是为了周马还是出于维护正义的使命感,她迅速做了决定,打电话告诉周马自己要退出,穿上叶小晶的衣服慷慨赴险。冯薇死得很壮烈,有备而发的搏斗场面一定很混乱,其实找发夹的情节全无必要,外套上的血脚印和现场其他线索充分够给陈俊威定罪。只是发夹作为冯薇和周马的感情线索,算是有了一个完整轮回。周马配不上冯薇,不论是个人条件还是对感情的坚定程度。这两人就是硬币两面,同样固执,一个现实主义一个理想主义。周马的原则性能屈能伸,热恋时不择手段要跟女朋友调到一起,不服从工作安排不爱认错,有曹操的雄心但跟张飞似的一点就爆。他跟温吞小猫似的叶小晶各个方面都合拍得多。冯薇归队后他陷在三角关系里左右不是,更多是因为对冯薇道义上的亏欠,不好提分手。冯薇开玩笑要发夹,他就真去小摊儿上买了一个。以冯薇的性格,又是短发,要个水钻发夹来干吗?周马这不是直男癌,而是根本就不走心。而最后他把发夹放在冯薇墓前,也是已经无爱的一种表现。这个发夹对冯薇至关重要,而周马也从叶小晶口中知道冯薇还爱着自己。如果周马对冯薇还有感情,那么他会选择收回发夹留作纪念。一审完陈俊威,他马上跟叶小晶说,陈俊威是想让冯薇的死给咱们造成阴影,我不会有阴影,你也不会。这只是一种好听的说法罢了,“咱们继续处咱们的,我爱的还是你。”再回头看看周马气急败坏地吼冯薇,“你就知道证据!”总是沉默以对的冯薇以身践道,选择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

再来说周马接审陈俊威,一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好戏。比起理想人物冯薇,周马这个人物形象是有成长的。从一开始毛毛躁躁自以为是到处呛声,到跟着刘宝生踏踏实实搞专业(话说他本专业也号称是犯罪心理学,感觉真是四年学费白交了),在入门到上手的过程中,性子也收敛多了。陈俊威故意刺激他:“不过看了两本书,就花拳绣腿开始比划了”,周马保持理性不还一语,一板一眼在电话里跟袁可为用暗语交流,说明这个人物成熟了。没有这样冷静的心态,保持智商在线,他也不可能完成击溃犯罪心理学专家(论起辈分陈俊威算周马师爷)的演讲。周马的演讲里有一段很出彩,是说陈俊威一定有一个推敲过很多遍的演讲稿,甚至在受害者面前演讲过。通过犯罪心理侧写来预判嫌疑人具体行为,比描写人物年龄性格际遇等既定因素难得多。陈俊威本身是大学教授,一个出色的演讲者,但同时有着不可宣之于人的“道德洁癖”。他用带有仪式性的杀戮审判他人,这不会是一场无声的审判,从勒杀苏安惠一段就看得出。应该说周马的成功赖于他终于设身处地来分析他的对手,不是敌视不是旁观,而是自我带入,甚至同情。如果他流露出一丝的鄙夷、唾弃、颐指气使,就算分析得再准确,那么骄傲好胜如陈俊威,宁可满肚子话憋出翔,也一定会满脸嘲讽沉默至刑场受死。

再说说袁可为和刘宝生这两个人物。替死鬼石隐说袁可为名字不好,加一撇是“哀”,移一横是“衰”。袁可为,是个本来大有可为,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的倒霉蛋。暗恋孤僻法医好几年不敢讲,明明是被单相思却被传成谈恋爱。其实在周马没单身之前他追叶小晶成功的几率非常大。好不容易查了一年的大案被翻案,各种功劳打水漂。布下天罗地网还给嫌疑人害死个同袍,被勒令停职。够勤力够聪明,有原则也有心胸,怎么就这么倒霉。这部戏里没什么讨喜的人物,个个都是一字一顿的话剧腔和雷劈不动的苦瓜脸,《迷雾》也是。不过袁可为虽然不可爱,但也不讨厌。比起周马和叶小晶,给我的感觉好多了。

刘宝生死得太冤枉。这也是我对剧情最不满意的地方。怀疑陈俊威,不跟局里通气就算了,至于那么瞒着周马吗?既然知道对手强大,问周马有打好硬仗的准备没有,就更应该谨慎行事,怎么能如此不留后手?至少也写点儿什么留给周马啊。跟家人关系不好,不用手机,没有其他安全联系方式,分分钟被灭口的节奏。失踪了好几天才被发现,这像干了一辈子刑警又致力于犯罪心理研究的老同志么?决战阶段我一直期待刘宝生失踪案能查出更多线索,结果这条线基本跟空气一样,除了周马,大家对老同志失踪似乎都不太上心。冯薇是自愿牺牲的,而刘宝生却牺牲得太不值得,太随便了。

另外,在全剧人物取名都挺随便的情况下,石隐石显这两兄弟的名字还挺有意思的,白远也是。

最后回到“医人者不自医”这个话题。这种类型的荧幕连环杀手还挺多,NBC的汉尼拔,Dexter,一个心理学专家一个法医,都是假装正常人的高智商心理变态。因为熟悉门道,所以作起案来也分外得心应手。加上陈俊威,这几个虚构的人物都符合犯罪心理学对连环杀手的基本设定,有个悲惨的童年。汉尼拔没人医也没想过自医;DEXTER养父教化不了他嗜血天性,只能训练他将逍遥法外的坏人处以私刑。陈俊威其实是最悲剧的一个,一直压抑自己并试图自救,如果不是妹妹出事,他大概能装一辈子正常人。当初他愿意跟苏安惠在一起,就说明道德洁癖还没发作。即便是心理突然畸变之后,他引导苏安惠自首,完成道德救赎,如果苏没有瞒着他偷藏了一批毒品,让他觉得苏已经自甘堕落不可救药,估计也不会那么快痛下杀手。杀死了苏安惠,导致他自控力彻底崩溃,开始不断犯错。就像周马说的,他试想过各种失败的结局,甚至早日败露。从毁灭他人到毁灭自己,只在早晚,这是他给自己写的结局。

何弃疗。



 2 ) 《沉默的证人》剧评

在写剧评之前,百度了一下这部2004年电视剧的背景。

在拍摄过程这一段由百度百科提供的链接可以看到两份2004年网络新闻的快照。有两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1、这个剧是在武汉开机的。(作为一个武汉人,才知道原来在剧里看到的酷似长江大桥的建筑竟然是真的!)

2、该剧由于遇上限制令,为了过审临时将名字由《死亡日记》改为了《沉默的证人》。其实叫“沉默的证人”我理解为指代死去的受害者,或者是犯罪心理分析这一不提供直接证据的破案辅助工具,然而最初为什么叫“死亡日记”有点让人费解了。剧情当中似乎没有与日记相关的内容,故事也不是从回忆的角度展开的。在此存疑。

今天笔者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在1.25倍速与2倍速之间切换,在咪咕视频上刷完了这部在我国犯罪心理题材上别具一格的作品,全程没有看到一条弹幕。感慨良多。下面简单谈谈对于这部电视剧的看发。

一、故事情节

姜伟导演是一位能够自编自导的导演,在剧情的编写上完全有着优秀悬疑小说的特质,单单看故事这也会是一部算得上优秀的作品。先来说故事的优点。

1、案情设置扑朔。本案其实只有两个主案,一个是汽车司机的敲诈勒索,另一个是陈俊威的连环杀人与报复。而编剧在书写这两个案子时细节详细,尤其凶手的身世、作案动机、警方如何逐步寻找线索等,详细无比,现在能看到这种几乎无bug,逻辑严谨不浮夸的剧情已经很难了。

2、编剧掌握了侦探悬疑小说中最为高逼格有意思的内容——掉书袋。编剧做了很多功课:专业的犯罪心理学分析、石隐口中的艾伦金斯伯格与“垮掉的一代”、《嚎叫》、滚石乐队的歌词、泰森的座右铭、作家的自传、诗歌、采访录等等,给刑侦剧带上了浓厚的文学气息,也进一步扩大了犯罪案情与动机的张力,让人拍案叫绝,欲罢不能。观众看了都想去图书馆查资料了。

再来谈一谈故事的缺点。

1、情节旁逸斜出的多。最为观众诟病的就是警察局里的“四角恋”。为什么冯薇执行任务要用“分手”来隐瞒,她只需要说自己执行任务就行了,如此的“分手虐心”是在是不需要,而叶小晶也完全没有必要塑造成一个受过伤的抑郁女孩,后续剧情之混乱与灌水实在是让人恨不得十倍速。尤其最后冯薇送人头的举动让剧情呈现出为悲剧而悲剧的感觉。

2、人物塑性格造不够合理。笔者刚从《案发现场》那个温馨和谐的警队过来,一看到袁可为的行事风格就觉得完全不能接受,而对于冯薇卧底的心理历程与能力也少有展现,对于周马的成长与蜕变也刻画的不好。热衷于私人查案的刘宝生对于小年轻的生活的关注也让人觉得突兀。

编剧与导演试图用一些情节来突出警察队伍的自律与高尚,但是突出的十分不自然。比如日夜不休的法医,差点晕倒的武警战士,牺牲的警察等等。笔者觉得影片没有还原出一个生动的警队,过于压抑与沉重,人物之间的那种真挚的感情没有凸显出来。

二、制作

色调什么的没话说,最让人不能接受的就一到感情线与紧张剧情就被滥用的背景音乐。音乐是配合剧情来的,而每每让观者感受到了背景音乐“强烈的存在”就意味着背景音乐非常失败。伴随着背景音乐的嘈杂的是导演与编剧不愿意舍弃的感情线,使得节奏忽快忽慢,时而悬疑,时而琼瑶,

三、该剧可以如何改进

本剧最大的看点就是表面为犯罪心理学家实则为连环杀手的陈俊威,而由于人物设置的过少,陈俊威的真实身份很容易就被猜出来了。而这个巨大的反差其实没有让观众觉得“震惊”,可能是剧集的长度剧透了。而剧情结尾又用大量篇幅写如何让陈俊生伏法。其实写出再次作案与报复周马就十分荒诞了,陈俊生最后颇有一些降智的感觉。使得高潮错位(不是查明凶手,而是击溃凶手心理防线)。

如果是笔者来写的话(hhhh)

我会在大案被发现之前广泛设置一些涉及罪犯侧写的案子,由陈俊威带着正在跟着他读书的学生(周马)出面解决。并在此过程中不停表现陈俊生的高能,以及周马与陈俊威之间的师生情。而学成之后的周马加入了警队,期间认识了路人甲袁队与两个对自己有好感的女孩法医小晶和刑警冯薇,三个人相处愉快,但也暗生情愫。在点兵山案发后,三人历经艰难,逮到了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石隐,但在仔细分析后,周马觉得石与凶手心理不符合,于是再次向恩师陈俊威请教,陈俊威出马审理,后石隐自杀。周马感到十分困惑,而冯薇偶然间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书(对应陈对石说的话),就在她准备进一步查证时,陈发现了,于是痛下杀手,案子做得天衣无缝,像一场意外(观众角度只看到意外)。周马痛苦万分……最后循着冯薇的痕迹,发现不是意外,再次怀疑起了点兵山案。于是再次找陈老师商量自己的怀疑,随着调查的深入,周马基本肯定凶手的心理侧写,可是周马不能确认对象是谁。再一次与陈的无意谈话的过程中,周马由一个细节怀疑上了陈,于是开始暗中调查。周马的反常很快让陈警觉,而陈每每面对这个认真的学生也是欲言又止。终于周马查到了关键线索,但他很想知道陈为什么这样做,于是选定了一个时间和陈摊牌。陈早已做好了安排,决定再来一次完美地谋杀干掉这位学生。再制服周马之后,陈告诉了他他的动机,并说自己也算是为犯罪心理学提供案例了,他还劝说周马学会接受世界的肮脏。就在陈要痛下杀手时,小晶赶到,救下了周马,陈准备自杀,被周马拼命救下。这段师生情画下了句号。

感觉原剧就是由于人物间的感情羁绊不深,所以不够动人。

 3 ) 在沉默中变态

由于本文有点长,所以用分割线分段,并概况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就不总结了。

-------------剧透段-------------

陈俊威,这么一个真正高手级的人物,直到第3集才出场,从电视剧俗套的角度来说,他不可能是正方主角。所以,他要么是个超级龙套,要么是反方主角。看着他一副标准的衣冠禽兽相,我更倾向于他是反方主角。所以,后来得知凶手是左撇子的时候,我一直很注意观察陈俊威,但很遗憾,他不是左撇子,这也是我对剧情的一个重大疑问。

石隐的出场显得有些无厘头,但渐渐的,他展示了他的特别之处:左撇子、精神病、高智商,尤其记忆力惊人……他的出现,让我一度怀疑我一开始的判断,以为陈俊威只是个正方配角。直到陈俊威与石隐在审讯室对话,陈的语气和说话的内容都有一种类似催眠的暗示性的感觉,于是我马上重新认为陈才是幕后的BOSS,他像操纵木偶一样控制石隐,完成犯罪。

------------关于精神控制的类比段--------------

关于这种精神控制的案例以前在文学作品中多多少少接触过一些,比如周德东的作品里提到一个催眠师,只有给出一个暗示(忘了具体是什么,大概就是拍手、摸鼻子或者打个响指之类的小动作),他的患者就会下意识地走到窗前把窗子打开。然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开窗,甚至完全不记得开过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是陈俊威控制石隐杀人,而不是亲自去杀人。

------------剧透高潮段----------------

接下来,石隐自杀,我始终认为石隐自杀正是陈俊威的暗示。然后剧情真正进入高潮,就好像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进入了最核心的解题步骤,中学老师们所说的重点和难点。这个高潮的终止是周马完全认定陈俊威是凶手,然后寻找证据力图避免此案成为完美犯罪。可最终实际上还是成了完美犯罪。

------------心理防线崩溃段也是联系现实生活段----------------

周马这个人是个可爱的考据狂,这是他能让陈俊威崩溃的必要条件。陈俊威的心理活动大概是,你们既没有让我归案的智商,也不了解我的过去,不理解我内心的想法,所以你们没资格跟我谈。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局面,警察们不停让嫌犯交代动机,而嫌犯却要等着警察理解了自己的动机之后再开口认罪。最终,周马用陈俊威的语气、方式,打开了这个僵持的局面,他说出了陈的作案动机,也就捅到了陈的灵魂中最软弱的部分。而陈一直是看不起周马这个毛小子的,他没想到周马能解出这道难题,所以,当周马爆发的时候,他应该是是带着一丝惊喜崩溃的吧。

每个人心里都或多或少有阴暗的部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是陈俊威。对于这些阴暗之处,每个人都不愿提及,正如陈俊威不愿交代犯罪动机一样,他说那是他的隐私。所以,我到觉得这部剧叫《沉默的凶手》更贴切一些。每个人心中都该有一些不堪的事,即便是对最好的朋友,也不愿意说,因为说了之后,对方的反应很可能就是外交辞令般的劝说,并不能真正理解,不能站在倾诉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有些人甚至会有意无意地把听来的事当成八卦。所以,我们只好沉默。

俗话说,不在沉默中恋爱,就在沉默中变态。陈俊威就是积攒了太多的沉默而变态的,虽然他貌似也疑似恋爱过,可最终还是把他的恋人变成了尸体,彻底变态了。所以我一向痛恨那些认为抱怨是一种消极行为的看法,有些自命阳光的人甚至喜欢公开鄙视爱抱怨的人,但我认为,实际上,抱怨是一种释放,避免在沉默中积攒太多的阴暗,以至于变态。

所以,珍惜你身边爱抱怨的人吧,每个爱抱怨的人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这段跑题了。

------------无聊的爱情段--------------

还有关于叶小晶和冯薇的问题,这部分属于烂俗的爱情,是电视剧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跟《名侦探柯南》作个极不恰当的无厘头的对比的话,我把叶小晶看作是灰原,把冯薇看作兰。很多人觉得冯薇的死很不值得,其实这是影视作品中解决三角关系的普遍方式,可对比《珍珠港》。另外我还有一个疑问,如果陈俊威把发卡带回家扔进马桶冲走,又要怎么找?其实给陈定罪的关键应该是叶小晶外套上的鞋印,发卡并不是必要的。

------------综合评价段---------------

最后,综合来说,虽然仍然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漏洞,但这种题材的国产剧能拍到这种水平已经很值得赞赏了。4星。

------------完-----------

 4 ) 沉默的证人:中国社会派推理的佳作

《沉默的证人》是一部将社会派推理重视反映现实的主张与本格派重视的推理解谜于一体的佳作,由于它包含了精彩的推理、跌宕的情节,只看案件相关的部份它也足够精彩,很多观众都把它当成了以推理解谜为主旨的本格派作品来欣赏,然而本剧事实上更倾向于社会派,因为它是运用推理解谜的故事去完成对人物的刻画、对现实的反思,而非虚化现实设定、将人物当成构筑推理解谜故事的工具。剧中从几位主角、重要配角到许许多多小角色,包括一些从未出场、只活在他人台词里的角色,都有着鲜活的人生,而不只是犯罪档案中的一份资料。部份观众习惯了快餐节奏的本格推理剧,没只关心和案件直接相关的情节,有心思去品味作品的内涵,没有耐心去体验经由案件的辐射呈现的时代剪影、悲欢离合、人生百态,以这样的心态去欣赏一部优秀的社会派推理作品,会错失许多精华。

并不是说把角色设计得很暗黑、很矛盾,写很多社会阴暗面、充斥着阴谋论就叫有深度,也不是把现实中的东西照搬进文艺作品里才叫有现实性,文艺作品的现实性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个有深度、有现实意义的艺术形象,你可能无法从现实中找到原型,但是在他身上、在他的故事里,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现实人物的影子、现实生活的缩影。 以本剧的大BOSS陈俊威为例,这是一个经典的悲剧人物,其悲剧魅力可以写出很多长篇论文去剖析,而在他扭曲的正义感背后,有闻玉明身为男人的自私懦弱,有石隐和亲人朋友间的冷漠背弃,更一个个不同出身、不同经历但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的堕落……那些被害人不只是用来讲述破案故事的工具,他们,包括陈俊威在内,构建了一组高学历堕落者的群像,展示了一个个令人嗟叹的人生,编剧在借着这些人反思,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可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自私而冷漠,为什么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迷失自我,为什么那么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把自己的素养当成了堕落的砝码、犯罪的工具? 有人觉得贩毒案游离于主线之外,其实这条副线和主题密切相关。剧中那些堕落女性中最具备精英素质的就是贩毒案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苏安惠,凭她的头脑、能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的跻身于上层社会,名利双收,甚至还能拥有非常出色的恋人,比起那些爱慕虚荣的小女生,她本是最没有理由堕落的那一个,可她偏偏泥足深陷,就像陈俊威说的,自己那么死命的想把她从泥潭里拔出来,可她就非要往里陷,堕落的滋味就那么美妙吗?现实中不是也有很多人,有名有利,有的还有很好的恋人或家庭,非得要逃漏税、吸毒、出轨、滥交,最后搞得身败名裂?苏安惠身上就有这些人的缩影。剧中涉及的堕落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卖身(如陈俊威杀害的许多女性),二是逃避现实(如石隐),三是犯罪,陈俊威和苏安惠代表的是第三类,但陈俊威属于受过严重精神创伤、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的人,而苏安惠则是心智基本正常的人,两者各有不同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许多观众理解不了主角周马的感情,他似乎很爱冯薇,重逢时仓皇得连枪都掉了,被莫名其妙的单方面分手,又亲眼目睹了冯薇的”犯罪现场“,还忍不住去关心她,可他为什么那么轻易就相信了冯薇甩了他呢?其实,结合本剧的时代特色和国情特色就很容易理解周马的感受。冯薇离开时用的理由是‘下海”,这在90年代初曾是一个很敏感的词汇,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前期,中国人的观念出现了严重的分裂,一部份人看到了机遇,迫不及待的想在变格中寻求全新的人生价值,另一部分人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事业单位乃至国企才是康庄大道,私人经商是投机取巧,’无商不奸',在事业单位捧着铁饭碗、发展良好的人去下海经商,在他们眼里是自毁前程、自甘堕落,他们难以理解、认同这样的选择,却看到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国企、事业的优秀人才前仆后继而奔向商海,造成了他们在价值认同层面上的迷惘、混乱,以及因之而来的不安和焦虑。对周马而言,他是理解不了冯薇的决定,可这个社会上,甚至可能在他的人际圈里,一直都有他理解不了的类似的事在发生,一直都有像冯薇这样在国企、事业单位中都有大好前途的优秀人才,不顾家人、爱人、朋友的反对,甚至不惜和过去的一切决裂,义无反顾的走上下海经商之路,那些人的家人、爱人、朋友很多也和周马一样觉得不可思议,可他们就是那样做了!因为这种事导致的情侣分手、夫妻离婚,父母和子女反目,在那个时代的中国非常之多,笔者本人的亲戚中,就有一位前途看好的大学老师,父母坚决要求他留在学校,不然别再回家,而未婚妻坚决要他去外地经商,不然马上分手,双方都视对方为不可理喻……所以,冯薇的“选择”虽然让周马觉得不可理解,可环顾现实,这样的实例却屡见不鲜(事实是连冯薇的母亲都没有产生怀疑),正因为理解不了,所以无从判定“这种可能性有大”,加上周马在冯薇面前多少有些自卑,缺乏自信(毕竟冯薇已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刑警,周马还为了进刑警队的大门拼命努力),他会轻易相信冯薇给出的理由,相信冯薇能真相说出“要么辞职跟我去下海,要么咱俩分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部剧中,警方这边的人物虽然都是正面的,但绝不脸谱化,主要角色身上都有一些生动真实的缺点,主角周马出场时毛病一大堆,不论在事业上或感情上,都划出一道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成长轨迹,袁可为也会因为自己的心结而影响判断,因为私人情绪和周马兄弟反目大吵一架,叶小晶自卑而内向,不善与人交流,遇到麻烦一点的人情事故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只想简单粗暴的解决,很容易给人造成冷僻、我行我素的印象,袁可为和周马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正是源自她处事的不够周全,她在冯薇归来后拒绝与周马坦诚交流,为了摆脱罪恶感单方面宣布分手,也并不是妥善的处理方法。剧中最为光辉、可敬的角色之一刘宝生,也会因为私情而影响判断,没有及时把自己的怀疑报告给组织,也没有告诉他最应该信任的周马,结果害了自己,还引起了罪犯的警觉,给后来的破案造成了更大困难……然而这些都无碍于他的可敬,恰恰是这个令人唏嘘的一念之差,令这一人物彻底摘下了“伟光正”的标签,变得更加鲜活、有血有肉起来。

三个主角都是年轻人,刘宝生身上却带着鲜明的老一代时代烙印,既有老一辈基层工作者勤奋低调、正直无私的一面,又有老一辈的时代局限性,比如他在周马刚和女朋友分手、还没来得及整理好和冯薇的感情时,就迫不及待的撮合他和刚刚认识的叶小晶,就体现了老一代人常见的婚姻观——男女到了年纪,只要有个人品可靠、能相互照顾的对象,就可以共同生活、生儿育女了,谈恋爱不过是个程序,两人只要有好感、相处得来,能搭伙过日子就行了,什么爱不爱的,都是无病呻吟……某种程度上说,刘宝生把周马和叶小晶当成他的儿女一般对待,他就像许多催着孩子相亲的父母,本身是出于好意,叶小晶从小缺爱,不善交流,缺少安全感,周马刚刚失恋,心灵空虚,于是在刘老的大力撮合下很可走到一起,可是两人都没有勇气去面对冯薇的存在,直接采取了逃避态度,因而给感情埋下了隐患。在刘宝生看来,那根本不算是问题,几十年前的人相处一阵子觉得差不多了就能结婚、共渡一生了,结婚就是到了那个年龄就该做的一件事,哪有那么复杂,但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再抱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不明情况的用那样的粗神经去撮合年轻人,很容易造成问题。

剧中最理想化的一个角色其实不是刘宝生,而是冯薇。编剧写了很多位堕落的女性,却也将最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了一位女性角色身上,而某些人所吐糟的冯薇、叶小晶和周马之间的情感关系,对于塑造冯薇的形象是绝对必要的——她的智慧、勇敢、忠诚、心胸、能力、牺牲精神,都在这段情感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因为冯薇有智慧,才会坚持要求将卧底一事对周马保密,而事实证明,周马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个莽撞冲动、喜怒皆形于色的毛躁小子,的确不够可靠。冯薇没有因为感情因素影响她的判定,既显示了她的理性、头脑,又体现了她对使命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后来,她机敏的察觉到陈俊威有通过杀害叶小晶来伤害周马的意图,也下定决心利用这一机会诱捕陈俊威,却没有说服叶小晶去做诱饵,自己跟踪保护,而是以保障叶小晶的安全为首要任务,再由自己去担任诱饵,由此可见她的心胸和使命感——自己愿意为了缉捕罪犯而冒险,却要保护同志的绝对安全,哪怕那个人是她的情敌。

正因为冯薇在这段感情中表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她的牺牲才更令人痛惜,也更震撼人心。现实中的刑警们并不像很多推理小说或推理剧的主角那样,仿佛整个人生都是围着案子在转,仿佛情感只是可有可无的生命点缀,仿佛他人的看法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他们和我们一样有亲人爱人,有普通人的感情,需要爱和理解。冯薇和周马志同道合、彼此相爱,都没有做错任何事,可他们就是因为一个任务而错过了,令人叹息,却也非常现实。现实中,一定也有许多我们不曾听说过的基础干警为了职责而牺牲过爱情、家庭甚至生命,冯薇身上凝聚了那些无名英雄们的闪光点,如果将这样的角色设定为主角,未免过于”伟光正“而不接地气,于是编剧将主角设定为聪明、正直、热情,但毛躁不成熟、毛病一大堆的周马,以这样一个平凡的优秀刑警的成长历程贯彻全剧的故事,而把”英雄“的角色赋予了冯薇。

最后,关于这部剧的节奏, 有些观众嫌节奏慢,让我想某篇对比影视剧中的工业文明时间观和前现代的时间观的文章,文中写到:

”在前现代,人们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在春天播下种子,徐徐念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迎来秋天的收获。并在冬天收敛气息,等待下一年的开始。而在现代,时间不是春花秋雨,它与自然失去了联系,它是《摩登时代》里的时钟,是以秒为节奏的工厂流水线,是效率,是金钱,就像《傲骨贤妻》里,资深律师每个小时的咨询费动不动就超过300美元。 “( 王玉珏 《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如果用以秒为节奏的工厂流水线的时间观去欣赏以日出日落甚至月圆月缺、花开花谢为节奏的前现代文明时间观下的作品,自然会觉得节奏缓慢,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沉默的证人》。 剧中采用的时间观以90年代中国社会的时间观为主,在那个时代,大多数国人的工作节奏还是老国企的节奏,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连电脑都没有普及,对工薪阶层来说,长途电话也因为费用太贵,不是能经常用来聊天的工具。不能见面的人们联络感情的主要方式是写信,寄东西的主要方式是邮局平信而不是快递,人们习惯于用日记本而不是微博朋友圈来记录生活,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拍照用的是需要购买、拍完然后冲洗的胶卷,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公交车和普快列车,高铁还没出现,坐出租是奢侈的享受,更不用说飞机和私家车……想象一个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节奏吧!如果让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看这部剧,他们一定不会觉得慢,在那些人物、情节与反思中,包含了鲜明的国情特色和时代特色,即使虚化了设定,只要是对1990-2002年的中国社会嬗变有一定了解的人,处处能找到现实的切合点,所以我在标题中使用了'中国”二字。人们却可以通过剧中人的生活去感受那个时代中国社会脉动的节奏,正是本剧的艺术成就之一。

 5 ) 冯薇在咖啡馆对小晶一番话的真正意图

冯薇:“我就是想问你在周马这件事上,你究竟怎么想的?”

小晶:“我真的已经不爱他了。”

冯薇:“我希望你的话是由衷的——不再爱他了。因为我发现我还爱他。我想跟他和好,像过去那样。”

小晶:“周马说过,谁追他,她就娶谁。”

冯薇:“我要是去追他,也许会迫使他作出决定,最终去选择谁。不然对大家都是种折磨。”

小晶:“知道了。你去跟他说吧。他一定会答应你的。”

冯薇:“今天,我和周马分析陈俊威的时候,还说陈俊威可能对周马报复。或者报复他的家人亲属。他说他幸亏是单身。他的话让我觉得很辛酸”

==========================
从他们的对话来看,我觉得对于三人这种尴尬的局面,冯薇表现地很坦然、豁达。能够面对他人,也能够面对自己的心。而叶小晶却显得比较虚伪,明明心里还喜欢周马,却说真的不爱他了,还让冯薇去找他吧,太虚伪了,爱周马像作贼一样,不够光明磊落。

冯薇:“我要是去追他,也许会迫使他作出决定,最终去选择谁。不然对大家都是种折磨。”

其实冯薇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已经知道周马的心是偏向叶小晶的,但由于自己是为了任务而暂时离开,所以周马不愿意就这样“甩”了献身事业的冯薇而去和叶小晶谈情说爱,所以一直吊着这件事情。而冯薇已经看清出这个僵局迟早是要打破的,她不愿意周马这样难受,所以冯薇以进为退,通过追来逼周马选择他早已在心里作出的决定——叶小晶,她心里非常清楚,她去追周马,周马一定不会答应,而且一定会刺激周马对她表明态度——他爱的是叶小晶。

反观叶小晶,是以退为进,不停的声称要退出,要把周马还给冯薇,可她这种表态实际效果是迫使周马无法回到冯薇身边。其实叶小晶要真想退出,早就应该调动工作,离开这个单位,后者去其他城市,那才是真正的退出。

这一进一退,冯薇和叶小晶的人品、格调、智慧已经分了上下。

我只能说,叶小晶这个女的,不算坏人,甚至看上去楚楚可怜,但这个女人命很硬,克相很重,冯薇如此英雄气概,周马如此聪明绝顶,都只能受制于她。当然叶小晶从来不是故意,但她从来都是别人不幸的制造者。这种女人是最可怕的。

 6 ) 剧透,慎入

我是个很懒的人,一般看完剧顶多心里感叹一下就没了下文,但是这部剧却让我正儿八经的来写点评论,实属难得!闲话少叙,切入正题:
04年片子现在才看,但是比我看过的任何刑侦推理剧都要精彩,引人入胜!看过潜伏后,我对导演兼编剧的姜伟那敬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这部剧也是他的作品,这着实让我的敬佩之情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一开始我挺喜欢周马,觉得他是个重感情的人,并且他在里面颜算是最好的了(本人是外貌协会成员哈)!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越来越看不上这个小心眼、有点好大喜功,太看重表面东西的男人,虽然他很有才华!连刘老师都说他“作为男人,你一点都不磊落!”相反开始无感的袁可为展示出了他的人格魅力,他执着、勇敢、大度、外柔内刚、心思细腻,绝对的好男人,真是深得我心啊!

重点来啦!看完全剧,我最喜欢是陈俊威!!!!这个男人拥有极高的智商(高智商男人绝对是我的菜嘿嘿O(∩_∩)O~)学识渊博、冷静、理智。可能是我的泪点太奇怪,冯薇死的时候,舍友哭的一塌糊涂而我一滴泪都没掉,虽然对于她的死我也很难受、很悲伤。但是当周马在审讯室对陈俊威说:“……当时他只有七岁,却承受着成人都无法承受的羞辱!但他还知道要保护好不到两岁的妹妹,要妹妹白纯永远不要受到母亲之死而带来的羞辱!一个七岁的男孩会不会产生父爱,这个话题。白纯上大学时候的男友闻玉光曾经说过,每当白纯提起她母亲的时候,眼睛里永远放射着自豪的光。他妹妹不知道,哥哥为了她的那点自豪,经受着怎样的心理扭曲!!谁见过母亲上吊的裸体呀!一个忍辱负重的孩子!既是哥哥又是父亲!……”我的泪就想泄洪的水止不住的奔出眼眶。我甚至一点都不认为他是名连环杀手,他只是个可怜的孩子,只是个想要消除所有堕落的完美主义者,他容不得背叛,他需要爱。他悲惨的童年遭遇导致心理的扭曲,他爱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虽然她们的堕落给他带来屈辱,让他痛不欲生。只是他的爱太深刻、太沉重、也太畸形。陈俊威变态心理的根源是童年母亲不幸而又屈辱的命运,妹妹白远的死将他隐忍逼到极限,而他母亲和妹妹的命运又是这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可以说这是社会的悲哀!

最后说说这部剧最漂亮的警花。我最喜欢的是冯薇。表面上看,冯薇不像叶小晶柔柔弱弱的,其实都是职业使然,是她的特殊身份使她不得不坚强起来,她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脆弱的?!冯薇当卧底回来虽然周马变心了,但她还是深爱着他!反而是周马别别扭扭的没个男人的担当!冯薇牺牲的太不值了,她值得更好的人爱他!



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短评

原来大陆也可以拍出比美剧强的犯罪心理悬疑片,看这部片子的震撼比看任何一部美剧悬疑罪案片都强烈,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看的电视没有播出,广电总局这么搞,真的要扼杀大陆的优秀影视人才了,能播的都是婆媳矛盾啊,剩女剩男啊,无不无聊啊!

7分钟前
  • angelafan
  • 力荐

剧本也不错了

12分钟前
  • 左加菲
  • 推荐

男主角这么讨人厌也是牛逼了

14分钟前
  • 花老娘
  • 推荐

看了姜伟导演的这部剧之后,也就明白09年的《潜伏》并不是偶然。

17分钟前
  • 王富贵
  • 推荐

拧拧水,去掉拖拉的感情戏,真是部好剧!

22分钟前
  • 花生
  • 推荐

话剧沉浸式独白台词,疏离感又那么激荡人心。悬疑心理推理剧常见的老兵带小兵搭配,妆面关系剧里几乎所有女演员几乎长得都一样。姜伟的好本子真是神了,除了后四集略显拖沓,挑不出什么毛病。《潜伏》的预备役前作,镜头风格还在探索形成中,到了大红之作《潜伏》各方面趋向完美。

23分钟前
  • Guiro
  • 推荐

王志飞演的教授,睿智儒雅,幽默风趣,又不失绅士风度。剧情紧凑合理,大概是国内刑侦剧的巅峰,他来了请闭眼,快去吃屎吧

24分钟前
  • 喵大侠
  • 力荐

话剧腔反而感觉很符合这部剧有点仙儿的气质。

29分钟前
  • Easley
  • 推荐

拍的朴实无华自然流畅,人性表现的很真实,没有玛丽苏汤姆苏,没有主角光环。陈俊威高智商犯罪太厉害,冯薇真是女中豪杰。

33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非常不错的刑侦电视剧,剧里王志飞让人印象深刻。

36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算是犯罪心理学的值得一看的电视剧,人物处理的很干净,里面的爱情不算纠结而且爱着的人们竟然那么磊落,可是个别部分的处理让人感觉节奏太慢有点冗长了。

37分钟前
  • 韩晓
  • 推荐

看到周马就烦,莫名的喜欢陈俊伟,我完了。。。

41分钟前
  • 即将注销
  • 力荐

笑面虎王志飞大叔在这里真的很销魂~~~~

43分钟前
  • pureflame
  • 推荐

为王志飞的表演加一星!!!极少地出现了“这个绝色别人绝对演不过他”这种想法!!!

45分钟前
  • 麦央央
  • 推荐

因为这戏,特别喜欢王志飞。

47分钟前
  • 甜❀
  • 力荐

好看的犯罪心理学电视剧~

48分钟前
  • LU
  • 推荐

王志飞很出彩

49分钟前
  • 千树
  • 力荐

国内最高水平的犯罪心理剧

54分钟前
  • 亦非
  • 推荐

已知的唯一一部中国探讨犯罪心理的刑侦电视剧,太好看了,姜伟太牛了!必须满星!

55分钟前
  • chrissy
  • 力荐

网友的推荐,确实很好看,心理分析很带劲,一次次的心理分析,被深深吸引,看到一半猜出凶手的身份,但还是很期待的看下去,难道的佳作

59分钟前
  • 蓝胡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