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寻味

第8期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人间寻味 剧照 NO.1人间寻味 剧照 NO.2人间寻味 剧照 NO.3人间寻味 剧照 NO.4人间寻味 剧照 NO.5人间寻味 剧照 NO.6人间寻味 剧照 NO.13人间寻味 剧照 NO.14人间寻味 剧照 NO.15人间寻味 剧照 NO.16人间寻味 剧照 NO.17人间寻味 剧照 NO.18人间寻味 剧照 NO.19人间寻味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透镜”:美食纪录片的真正定位

刚看完第一集,出人意料的好。

虽然现在就夸有点为时尚早,但是已有评论中,实在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的。

一部好的美食纪录片,当然有很多元素值得我们的夸赞,比如摄影、场面调度、剪辑和配音等等,但显然这些略显“技术性”的条件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中已经显露无疑。在我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时,它给我的感觉当然是惊艳的,无论是它清新的光影色彩,还是饶有深意的配音文案——但是在当下,这些特色显然已经是一部美食纪录片的基本条件了,像我们现在再去看上世纪中叶的《公民凯恩》时,我们很难再获得蒙太奇手法带给我们的震撼了,因为这在现在的电影世界里,早已稀松平常。

当技术和手法的创新库已经被雨后春笋般的纪录片耗尽的时候,导演们就只能寻求内容和精神内核上的突破来带给观众新的观影体验。而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风味中国》第二季的头一集真的开了个好头。

其实美食纪录片在内容定位上是一个极大的困难,这是这一题材本身所决定的。所以但凡是一个有想法的导演都会遇到一个困境:单纯的美食展现和美食背后的社会呈现应该以何种方式交融。例如在第一集《甜蜜缥缈录》中,“糖”或“甜”的讨论就是一个极难操作的选题。

如果单纯谈论糖,那就变成了大千世界全球人民的吃糖录,全篇将会充斥着各种具备甜元素的美食,看完后会发齁,漂亮的镜头会消失它的况味。为什么?因为古往今来,我们喜欢看美食影片,不仅仅喜欢里面曼妙的形容,其实我们还会通过美食来看到某种生活状态、某种社会情绪的投影。就像《饮食男女》里开头老朱师傅行云流水般的操作,让我们泛起感触的是他一身的技艺,凝结在眉间的认真劲,以及他对生活的掌控力,这都与其老年人的身份形成了反差,让我们品尝到了其中的况味。所以,单纯看美食镜头是没意思的。如果我们需要的是这些镜头,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大量的竞品,甚至在一些美食博主的vlog里,那些盖着滤镜的镜头都是极美的。

我们喜欢美食纪录片的原因,是在于“美食”这个载体的多元性:穷人需要她,富人也需要她;沿海有,内陆也有;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她,可往往她也被忽略;我们渴求于珍视她,却常常在生活的重担下草草了事。我们想看到的是美食纪录片,而非美食作家王刚的做菜视频,也非精美且有猫的美食vlog,是我们想借助摄影师的手,导演的眼睛看到那些我们不曾看过的生活。这也是在这一集中,伴随着伊斯坦布尔深夜鹰高飞的镜头,脸上蒙着面粉的小哥看到了“机会”的甜,喜马拉雅山侧的兄弟俩看到了“生计”的甜。看到这些,我们看到了那些普通却发着光亮的生活,看到了因地理而居所不同的人们为了所爱付出的相同的努力。

在这个时候,美食纪录片其实变成了一个竖着美食的旗帜,实际上谈论社会百态,人间珍奇的社会风俗纪录片。这样的尝试是很好的,我们在舌尖第二季、第三季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影子;但是显然的,时至今日,观众们是没法对其满意的。如果我们为了观察生活,为什么不直接去看风俗纪录片,如果为了看糖的历史,为什么不去看历史纪录片,那些品类提供的细节会更多,思考也会更深入。如果美食纪录片总是停留在这样的“第二层境界”中,也就走上了一条越来越窄的路。

在影片中,一直到新哥出场之前,我都在等待,等待着真正触动我的一点,直到苦瓜排骨汤出场。在那一幕里,养家的艰辛,石炉的热汗,工友问起女儿成绩时的尴尬,看到女儿自责的心疼,仿佛都被一碗略带苦味的苦瓜排骨汤融化了。前面浓墨重彩的石炉焗烧猪不过是导演的虚晃一枪,那一刻我有点头皮发麻。是啊,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阶层固化的香港,普通厨师家的孩子再努力,考名校也并非易事,生活当然不是甜的,但是“中国人从中找到了甜味的线索”,我们热爱生活,不就是为了等待那份“回甘”的甜么?苦瓜汤消解了生活的不畅,困难仍在继续,但是新哥却对着夏日里的凉风笑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究竟如何将美食和社会相交融呢?其实,回归到美食本身,用美食带领我们进入思考的最深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甜蜜缥缈录》这一集中,糖作为全篇的线索,从直接吃糖(猎蜜)、吃甜点,到用糖作辅料(咸烧白),一直到最后讲完全不是糖的"回甘"滋味(苦瓜排骨汤),这一层层的思维深入几乎完全由食物本身内涵引导,而并非导演和文案的强行“拉郎配”。

当我们在看美食纪录片时,我们所喜欢的并非是单纯的美食,单纯的世间百态,我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个“透镜”,通过美食的投射,看到一些不曾被仔细观察的社会情绪,一种人们通过吃饭、做饭表达的生活思考。

所以,我认为,“透镜”——才是美食纪录片的真正定位。显然的,在第一集《风味人间》里,他们完成的很好。

 2 ) 《风味人间》在拉丁美洲 ...

美洲的两大美食宝地,毫无疑问就是墨西哥和秘鲁。食物丰富多样,吃法千奇百怪,有很强的印第安文明的印记。

在美洲这片大陆上,诞生过相当多的印第安伟大文明,其中有三个影响极大,被称为“美洲三大古文明”,一个叫印加文明诞生于秘鲁。另外两个,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都繁荣于墨西哥。这两个国家的土著印第安人培育出了世界级的主粮:秘鲁的土豆和墨西哥的玉米,这两种作物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迅速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亿万百姓家里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味人间》第一季已经造访了秘鲁。而墨西哥这片奇幻的土地,敞开怀抱迎接华夏饕客。

墨西哥的玉米杆,三个我那么高

我是科先生,长居墨西哥城已经五年了。当年用了一年半时间背包环游美洲十六个国家,吃遍诸国,只有墨西哥和秘鲁的菜系给我深刻的印象。两国食材奇特有趣,做法多样,全国从南到北遍布地方特色菜品。不像巴西、阿根廷等国料理单一,除了烤肉还是烤肉,虽然好吃但是太单一了。

鲜嫩的仙人掌片,墨西哥常见的蔬菜

龙神柱的花,干旱区域人民的美食

玉米蘑菇Huitlacoche,故意把病害黑粉菌引种到玉米上产生的“黑暗食材”

各种干湿辣椒,辣椒原产地的墨西哥不愧为“辣椒王国”

墨西哥美食享誉世界,根植源远流长的土著文明。耳熟能详的墨西哥菜有塔可饼Taco,卷饼Burrito,法西塔Fajita等,不过墨西哥菜远远不止如此,天南地北的68个少数民族让墨西哥美食百花齐放。

玉米汤Pozole,曾经使用人肉制作,后面替换成味道类似的猪肉

绿南瓜籽鸡肉卷

精致菜肴的典范Chiles en nogada

先占坑 ~ ,我参与了《风味》第二季墨西哥的调研拍摄,会随着节目播出继续写背后详细的故事。

在墨西哥已经探索了五年,我依然还在深入挖掘。你可以在以下平台跟随我的脚步,实时了解墨西哥的文化和生活。

 3 ) 还是很好看,但是不好吃了

不吹不黑,风味2的食物还是很好看,但隔着屏幕我已经感受不到好吃了。 很难想象我现在已经记不清风味1演什么了,甚至我看到第三集,已经忘记第一集演啥了。真不是因为记忆不好,舌尖12的很多美食都还历历在目;而是因为我觉得节目越来越缺乏跟观众共情了。食物本来就是众口难调的。没有与观众共情,我真的很难get到它的好吃。

同样的陈晓卿,同样的叙事方式,同样的片段安排,同样的运镜和剪辑,舌尖12与风味原产地(潮汕云南)要好看得太多。因为舌尖12和风味潮汕云南聚焦的是同一个地方,观众能够对食物感同身受。比如春节/打工/高考的背景,只要是中国人都能理解;聚焦在某个地方(潮汕云南),就算当地口味跟大部分观众不同,但通过聚焦的叙事,观众可以感受得到食物背后的文化氛围。

比如舌尖讲高考的那一集,我是在大一看的,那集里出现的家常菜我是真真正正的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有多好吃,看着那集我嘴里都能有我高三的时候爸妈给我做饭的回味。尚且在中国,南北差异饮食习惯都大有不同,没有共情,观众就是难以理解。更何况风味的选题范围是全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我看鹰嘴豆时,一点想象力都没有。

只有共情,观众才能用包容的心去感受和理解食物。第三集老汉伸手指沾了芝麻酱放进嘴里时,对他来讲可能是积攒了十斤芝麻换来的美味,对我来讲,我只替他觉得齁的慌。而用以前的案例来做对比:潮汕牛肉火锅,吸引多少西南地区的辣口朋友千里迢迢跑去尝试那清汤寡水;螺蛳粉为什么吸引那么多人知道它臭还特地买包试试?不仅是因为舌尖给他们打出知名度,更是因为观众看完节目,不管是甜口咸口辣口,都要觉得好吃,这才是美食纪录片的共情。

舌尖2播的时候,为什么观众觉得故事太多食物不够?一大原因正是:因共情,知美味;因为知道了美味,才想看到更多。而这,我觉得不在于运镜多么巧妙,细节多么丰富,而是因为观众看的时候感受到好吃了,无论是讲故事还是讲烹饪过程,观众都得用已有的认知,通过画面声音和文字介绍,去理解食物感受风味。美食纪录片考验的是通感这一种修辞手法,不共情,看风味人间和看菜单上的图片就差不多是一回事了。

不过陈晓卿导演也是很南啦,毕竟食物细节和美食情感,观众是真的全都要😂。而更大的挑战是,这个故事不仅仅局限于说得多,还要说得好,说好才能够让观众领会美食的氛围。总之,这个讲故事的量,度和食物本身的惊喜,观众想要看到的完美的平衡,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希望以后得风味人间,有“风”更有“味”吧。

PS:感谢陈晓卿导演给我们见识了那么多好吃的,但是我心目中的美食纪录片可能第一名还是要颁给“寻味顺德”,这部堪称美食AV。以最出名的那集煲仔饭为例,现实来讲,那家煲仔饭真的好吃吗?当时被吹得有多猛,现在就被骂得就有多惨;但是观众看纪录片的时候觉得好吃吗?技术的精益求精,食材的万里挑一,老板的工匠精神,这锅饭它能不香吗?美食纪录片巅峰就是它。

 4 )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是肠胃的奴隶。」

——Y.A.冈察洛夫 「俄罗斯」

因为疫情压抑已久,许多人对于美食早已饥渴难耐。

4月26日。

陈晓卿带着美食的诱惑,把我们灵魂深处对于吃的渴望,一把揭开——

《人间风味》第二季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导演。

只播出第一集,豆瓣评分9.4

这一次,他又会在我们面前呈现怎样的人间至味?

如若过了夜晚十点,请小心。

第二季的开篇,《风味人间》便肆意放毒。

西式甜点马卡龙和珍珠雪崩蛋糕。

蜂蜜烟熏牛胸肉。

熔岩巧克力蛋糕。

柠檬慕斯和橙子慕斯。

01

如若说起酸甜苦辣四味,恐怕其中对于甜的喜爱,是全世界人的共同爱好。

没有人,可以拒绝甜食。

《风味人间》第二季第一集,它的主题便与甜有关——甜蜜缥缈录。

尼泊尔,喜马拉雅南麓。

有一群人,在两百米高空,没有任何防护。

用最原始的方式,置身险境。

只为了获取一种甜蜜食材——蜂蜜。

泰克·加尔迪成为一名蜂蜜猎人,已有42年。

但每一次的猎蜜,都仍是一次冒险。

泰克爬上藤梯,点燃手中的枝蔓产生大量的烟雾,驱赶蜂群。

烟雾是对抗蜂群的唯一武器。

在此期间,泰克不能随意乱动。

不然,会点燃藤梯。

他不得不忍受着大量蜂群爬满全身的滋味。

喜马拉雅蜜蜂,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蜜蜂。

熏开蜜蜂,接下来,泰克要完成一些列危险操作。

竹竿钉进岩石缝隙,接着利用竹竿,拉近与蜂巢的距离。

右脚支撑刀具,仅凭左脚脚尖站立。

手持镰刀,切割下蜂巢。

每次的蜂蜜,都只会取一半。

为了确保来年,仍有蜜可采。

不管在何处,哪怕是为了美食身临险境的蜂蜜猎人,也懂得一个道理——

竭泽而渔,是没有未来的。

艰苦获得的蜂蜜,格外甜美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难获取的蜂蜜。

甜香醇厚。

只要一勺,平常的食物瞬间焕发光彩。

古隆面包浇上蜂蜜

02

中国自古,一直有南甜北咸的说法。

江苏扬州——

古运河和长江交汇,南方和北方在此相遇。

天还没亮,白案总厨王猛便早早来到了厨房。

他要为扬州人的早茶做准备。

时令蔬菜剁碎,榨其汁液,取其清爽。

撒入大量白糖,铺垫第二层底味。

最后,加入盐和猪油。

馅料放进面皮,团成斗状。

咸鲜的火腿末妆点其上。

扬州二绝中的「翡翠烧麦」甜中带咸,咸中有甜。

南咸北甜在此完美的结合。

而另一绝,王师傅不愿轻易假手于人。

面团充分发酵,松软不易成型。

只有深厚功力的内家高人,才能对这道料理驾驭自如。

2公斤面粉,1公斤糖。

再堆满糖渍数日的猪板油丁。

糖和油被层层包裹,密实封存。

高温下,糖和猪油快速溶解渗透。

油糕因为水蒸气而不断膨胀。

待油糕愈发蓬松,甜消弭于无形,便可出炉。

扬州二绝的另一绝「千层油糕」。

03

世界三大美食之国——土耳其、法国、中国。

也许许多人会惊讶,土耳其竟位列世界美食之国,与中法齐名。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让一千万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是生计、利益和账单。但支撑茫茫人海的,只有一样东西……」

——F.O.帕慕克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巴克拉瓦」,被称作土耳其甜点上的明珠。

由于制作难度高,成为一名巴克拉瓦甜点师并不容易。

首先,将十几层面皮同时擀压。

每张厚度不超过0.1毫米。

你是不是无法想象?

薄如蝉翼的面皮并不是用手撕下,它需要甜点师轻轻吹下!

之后加奶酪,撒上开心果碎,上下覆盖二十层面皮。

然而,巴拉克瓦的制作核心都不是这些。

巴克拉瓦的最重要步骤,在于熬糖

对于糖的运用,是决定成色的关键。

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有着无数经验的老师傅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

白砂糖在热水中不断溶化。

挤入柠檬汁,促进糖的水解。

温度、酸度、水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使糖液达到完美的平衡。

十八岁的萨哈特第一次熬糖

经过烘烤,浇上糖浆。

让糖与油激烈的碰撞。

最后出炉。

土耳其人相信,甜食等同于善良的心。

看过这集风味之后,我以后的旅游目的地,又增加了一个。

04

四川,青城山。

即将到来的假期,让夏伟格外繁忙。

在四川,在院子里邀请亲戚朋友聚餐,被称为「坝坝宴」。

作为乡村厨师,夏伟和他的搭档们接的第一场坝坝宴是一场婚宴,持续两天。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川菜就意味着辣。

实际上,多元味道的调和,才是川菜的核心。

例如鱼香肉丝,便是甜辣相结。

第一天,只是序曲。

接下来,真正的大戏即将登场。

四川坝坝宴

大锅烧热,烫净猪皮。

猪肉烧至八分熟。

切连刀薄片,九成肥,一成瘦。

嵌入红砂糖,于土碗中错碟。

水中调油,加入红糖,旺火熬成糖油,给猪肉涂上浓妆重彩。

糯米煮至半熟,再经由糖油洗礼。

最后放置于蒸笼。

出笼后倒扣在白色碗碟之上,便是象征喜庆而又美味的「甜烧白」。

甜,发于唇齿,在心中百转千回。

《风味人间》用细腻优雅的文案,精美绝伦的摄影,使我们仿若置身世界各地,领略美食风采。

美食离不开人,人更离不开美食。

在片中,美食往往与人相互结合,互相述说着故事。

今天,泰克仍在攀岩取蜜,这是他家族最大的生计来源。

扬州的王师傅依旧每天早起用心准备早茶,因为还有忠实的顾客在等着他。

十八岁的萨哈特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他心底相信着,甜食等同于善良的心。

青城山的夏伟,正带着他的小伙伴们风尘仆仆的赶赴下一场坝坝宴。

汪曾祺老爷子曾说过: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饱受疫情困扰,宅在家里的许多人可能已经体会到——

我们人类对于美食有着来自于本能的渴望。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尚在家中的各位,不妨品品《风味人间》。

透过风味,品尝人间。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5 ) 记录一下我想吃的,并且,能够吃到的吧

①甜蜜缥缈录 1.扬州双绝: 千层油糕+翡翠烧麦 2.土耳其甜点: 巴克拉瓦(二十层面皮+开心果碎+奶酪),感觉非常甜 3.甜烧白 4.苏州: 鸡头米(8.9月) 5.马来西亚塔塔甘岛: 海胆的氨基酸带来甜 6.烧猪(脆皮烧猪真的好好吃😋) ②螃蟹横行记 1.挪威: 帝王蟹 2.佤族: 山螃蟹/溪蟹 舂蟹 3.大闸蟹 六月黄 4.威尼斯: 炸软壳蟹 (刚蜕壳的蟹,春秋上市) 5.珠江口: 青蟹 黄油蟹 6.美国马里兰巴尔的摩: 蓝蟹(哇,剔蟹肉太豪放了,蟹肉饼半斤一个!) 7.日本: 香箱蟹(全部剃好又放回蟹壳) 8.澳门: 水蟹粥(上次去喝了三饭碗🥣) 9.蟛蜞豆腐(大众点评搜了一下,好像只有张家港有) 10.宁波: 蟹糊(生的),呛蟹 ③酱料四海谈 1.二八酱,看得想吃涮羊肉 2.鹰嘴豆酱,北京吃过一次,不太喜欢 3.酸梅酱,想吃烧鹅 4.豆瓣酱,想吃回锅肉 5.沙茶酱,想吃牛肉火锅 (我觉得我就是爱吃肉) ④杂碎逆袭史 1.希希格 2.烤脑花,红烧肥肠我的最爱 3.羊杂汤(吃过炒羊杂,还没喝过汤),油包肝烤串 4.蒸羊头 5.牛杂(广州体育西地铁出口那家没座位的就是最好吃的!) 6.卤鹅肝 7.鮟鱇鱼肝 8.猪蹄镶肉,酒糟猪蹄 世界上没有一块肉,可以是一座孤岛 ⑤鸡肉风情说 1.马拉松鸡 2.黄淮地区 宿州:鸡丝潵汤 3.歌乐山辣子鸡 4.黔江酸辣鸡杂 5.烤提灯(有点意思),烤鸡胗 6.鸡豆花 7.椰子鸡 ⑥颗粒苍穹传 1.鲑鱼子,卡利克斯鱼子(欧白鲑鱼子) 2.蛋肠(鸭蛋灌进猪小肠),灌蛋(猪肉灌进鸭蛋黄) 3.咸蛋黄狂热爱好者(除了咸蛋黄冰激凌,其他都可以) 4.台湾: 乌鱼子 5.苏州: 三虾面 6.墨西哥: 伊斯卡莫(蚂蚁蛋) ⑦香肠万象集 1.桂花扎(鹅肠+瘦肉+肥肉+蛋黄) 2. 酿蛋肠 3.酸香肠 4.碎肉萨拉米帕尼尼 5.台湾澎湖:飞鱼子香肠(应该和鱼子福袋味道差不多),墨鱼肠 6.莫塔泰拉(世界最大香肠,卷奶酪) 7.慕尼黑: 白肠 8.匈牙利: 曼加利察猪排(披着羊皮的猪🐷) ⑧根茎春秋志 1.白芦笋 2.腊八蒜炒牛肚 3.阳荷

 6 ) 我一定要吃糖,为着孤独的缘故。

昨晚我原本打算好好工作,一不小心就看起了电视,没办法,陈晓卿导演团队作品《风味人间》四个字一出现,就有着让人不由自主点开视频的魔力。

这世界上能让人为之哭为之笑为之魂牵梦绕的存在并不多,食物无疑是其中一种,想来我也无须为这种毫无自制力的表现感到惭愧(真真是厚颜无耻)。

《风味人间》动图,来自网络。我就是被它勾引了的。

《风味人间》第二季第1集是关于“甜”,我被片中丝丝缕缕的糖勾引得无处躲藏,恨不得把那些好吃的瞬间一段一段贴进来给你们看——相信有许多公众号推送真的会这么干——忍了再忍,决定克制。

陈丹青老师说过, “你看一幅画,最要紧的是惊喜。”在这件事上,我觉得食物和画并没什么本质区别,味觉的“遇见”里最要紧的就是惊喜,哪怕是通过视觉去想象感受的味觉也是一样。 你们值得带着惊喜去遇见。

以下,非常克制的轻微剧透。

《风味人间》海报,来自网络。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蜂蜜猎人的故事。粘稠的蜂巢,入口前眼中的光与不舍,入口后自然而然的幸福感,短短几个瞬间就让我从“随便看几眼有空再看”成了“算了今天晚上就看电视吧”。 就好像糖份是一种源自本能的致命吸引。

谁说不是呢。哪怕再呼吁控制糖分保持体型,哪怕再说糖份是好皮肤的敌人要抗糖抗衰老,人类嗜糖的本能根本无法控制。

《风味人间》土耳其 Baklava(巴克拉瓦,果仁蜜饼)动图,来自网络。

《风味人间》这集给了土耳其很大篇幅,几十层薄如羽翼的面皮,果仁、奶酪还有糖浆,甜份被油脂唤醒。 那一定是一种极为锋利的甜。

旁白引用了帕慕克的话,“让一千万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是生计、利益和账单,但支撑茫茫人海的只有一样东西……”在这里让人不由自主联想到的无疑是甜,而帕慕克在《我头脑中的怪东西》的原文中,说的实际上是“爱”。

土耳其 Baklava,photo by 2Lunatics

甜等于爱,这件事真是毫无违和感。

大家都会说“给你一点甜”,糖份某种程度上本就是幸福感的代名词。我们会想要和喜欢的人一起吃冰淇淋,会送喜欢的人巧克力,除了“甜”,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味觉体验来表述情意绵绵。 著名翻译家(兼情话大师)朱生豪写了约60万字的情书,我觉得其中两句最动人,一句是“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另一句是“我一定要吃糖,为着寂寞的缘故。”

我一定要吃糖。

土耳其 Baklava,photo by 2Lunatics

看到《风味人间》里的土耳其,忽然想起现在已经是4月底了,按照原来的旅行计划,我此刻应该正在伊斯坦布尔。

按照原计划,我今天大概会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岸行走,也或许会去逛逛城市的后街与大巴扎,感受大海的自由和作家笔下那早已消失一去不返,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 当然最重要的,我今天一定在伊斯坦布尔撸猫。 可现在,因为疫情,旅行自然是取消了,阿联酋航空连机票钱都没退给我。想到这一点,悲从中来。

此刻真的很需要吃点甜了。

photo by 2Lunatics

叫嚣了好几次要吃糖,可我对糖份的感情其实很微妙。

有朋友点甜品时会自动帮我过滤掉糖份最高的那些,斩钉截铁的说我“你又不爱甜”。有朋友与我约饭知道吃完咸的一定要吃点甜的,实在没有,随手买根冰淇淋买杯奶茶哪怕买罐可乐也是好的。

他们都是对的。

我算不上嗜甜,会在那些锋利的甜度面前退步,可也离不开甜,比如疫情期间隔离多日食物匮乏,我最想念的是草莓奶油蛋糕丝丝绵密的甜,还有巧克力带着酸度骨架的隐晦暧昧的甜。

photo by 沉浮

也有朋友说,我觉得你只是间歇性低血糖。

这真是一针见血道出了我们与糖份关系的本质。 我一定要吃糖,是为着寂寞的缘故,为着忧伤的缘故,为着疲倦的缘故,为着……一切需要安慰需要喜悦需要温暖需要力量的缘故。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旅行中的甜印象最为深刻,为着旅行其实孤独的缘故。

photo by 2Lunatics

比如我现在一闭上眼,回忆起来的味道是罗马 ILGelato,当家口味黄桃冰淇淋,浓郁的桃子香气和绵密的奶香,丝丝入扣。我曾经连续两天只吃它当晚饭,兴高采烈地发照片给朋友看,被吐槽说:“早上几碟子肉晚上一大桶冰淇淋,非常棒。”

还有东京石川主厨最后那道甜品,用麝香葡萄、巨蜂葡萄和梨,配上甜甜冰冰的朗姆酒啫喱和雪利酒慕斯,酸的葡萄和甜的酒冲撞出重音。我迷恋它到自己也复刻过类似款,换了水果的品种,用覆盆子桑葚和百香果,配朗姆酒,用寒天做成了啫喱,也很好吃。

回忆至此,旅行欲望简直喷涌而出,我觉得我不能再继续了,不然今天只能疯狂吃甜了。

最后,再说一次,你们记得去看《风味人间》啦。

后记,一个关于甜的小故事

photo by 沉浮

上个月某天,我叫外卖买了一个蛋糕🍰

闪送小哥半路打电话说,他不小心把蛋糕摔坏了,要赔我钱。我说没关系,蛋糕也不便宜,反正我自己吃,摔难看了不要紧的,不需要赔钱,照样送来就好了。

过了一会儿,接到蛋糕店电话,说知道我蛋糕摔坏了,他们刚刚又给我补发了一个。于是,我拥有了两个好吃的蛋糕,真叫人高兴。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旅人說

公众号ID:travelwonderland

 短评

严重审美疲劳了吧,解说词尤其疲劳,该换个风格了。

6分钟前
  • 流马
  • 还行

陈晓卿做的所有美食类纪录片中文案最差的一部,镜语和人物主体及食物的融合再细腻,文案不能唤醒感官,旁白仿佛三流高考作文,放任辞藻砌出高墙,观众肚里的馋虫也就叫不出声了。隔靴搔痒的勾人之处在于痒处确知,需恃机而挠,美食类纪录片的文案恰好就需起到制造痒处的作用。至于不知老蔡老沈又或者某位路人甲,这回做作摆出学究气的假斯文,却灭了美食的鲜活气,真没意思极了。

11分钟前
  • Δεερ
  • 较差

三更半夜不要看,不然越看越饿,看完又自己弄了点夜宵,真的很耽误我减肥。

13分钟前
  • WIKI魏
  • 力荐

来了!最懂吃的人,他又出手了!

15分钟前
  • 小艮
  • 力荐

延续了第一季在美食之上的文化和暖意。各地采风是基本操作,微观和慢镜是对食物的基本尊重,神仙级的文案,加之如此纯正的旁白,顺带就蹿出了听者的口水。人是大地的主人,又是肠胃的奴隶,更是深夜的毒者。9

2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陈晓卿料到第一集就讲甜食,咸党肯定会喊腻。竟然搬出苦瓜压轴,实在是高!话说开拍前我还投过简历,石沉大海(是我不配

23分钟前
  • Crassula
  • 力荐

陈晓卿出品,必属佳品。每次只有吃饭的时候才敢看一集,但看着看着总会觉得手里的炸鸡、烤串、冒菜、炒米线顿时就不香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甜蜜缥缈录、酱料四海谈、颗粒苍穹传、根茎春秋志,每一集的名字都起得很有意境,和每一道菜肴都衬得相得益彰。真正的把美食纪录片拍成了一件艺术品,看人间烟火、看万物蓬勃、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了。风味选得好、菜做得也棒、文案写得也很传神,第7集《香肠万象集》里有一段是这样讲的:「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适时按节的享受一番,人们匆匆小聚、再会。」也有另一段这样讲的:「古老的地方总是时光交错,而人们在其中的某一点上开始新的一页。」

26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甜蜜缥缈录,螃蟹横行记,酱料四海谈,杂碎逆袭记,颗粒苍穹传,鸡肉风味说,根茎春秋志,香肠万象集!《风味人间2》的8大主题都深得我心!本美食爱好者一定能坚持到最后一期!

28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力荐

光看小哥哥我就血糖飙升了!

29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熟悉的味道”:不管相隔千万里,食物能体现人类作为共同体的默契。画面里有风味,音乐里有人间。

31分钟前
  • [未注销]
  • 力荐

第一集就这么胖么!今日糖分收入过量,我的教练在提刀来的路上。

36分钟前
  • picnic
  • 力荐

看到土耳其的果仁蜜饼,立刻激动起来。前年去到土耳其,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这道甜点,酥香胜过千层拿破仑!!

38分钟前
  • 灼灼裴质
  • 力荐

吃是人生一大快事。坐标北方,婆家江苏,看这个纪录片有种嫁对人了的感觉,, 哈哈哈哈哈哈 (旅游一定要去广东、土耳其!)

43分钟前
  • 小白新之助
  • 力荐

晚上一个人看得饿到落泪。感觉没吃过这些东西这辈子白活了。

4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风味人间》第二集讲螃蟹,食物的故事又回到《舌尖上的中国》的套路上:挪威的渔民下了好几次网都只蟹未收,忧心忡忡去更远的地方捕蟹;马里兰的徒弟做出来的蟹肉太老了,过不了师傅的关;韩国的老妈带着女儿做酱蟹要传承这个300年的手艺;宁波的母亲过年用海盐腌蟹等儿女回乡;还有佤族的父亲带着三四岁的儿子去山涧里摸蟹。每个食事的最后都是上全家福对着镜头说我的菜棒棒哒。文怕重复,陈晓卿你却重复了三遍了,你看看人家《人生一串》和《水果传》啊

49分钟前
  • 午餐·暖照
  • 还行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为一部下饭纪录片它可太厉害了,看它能多吃两碗饭。肉片在筷尖颤动的质感,仿佛能感受到它在口腔内融化,印象里千颂伊爱吃的酱油螃蟹,蟹黄、酱油拌上米饭……我的妈呀谁还要减肥啊!过足了口腹之欲再说吧!

54分钟前
  • Odair
  • 力荐

其实很多苦的食物里也会有甜味,苦瓜就是一种。广东人喜欢把苦瓜叫做凉瓜,炎炎夏日来一碗凉瓜排骨汤,口舌生津,清热消暑。

55分钟前
  • 若初
  • 力荐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折不扣的吃货,而且酷爱甜食哈哈哈,这一期节目简直深得我心,那些神仙甜食,再配上美妙的背景音乐,太吸引人了。

59分钟前
  • Hangain
  • 力荐

陈晓卿坐镇果然不同凡响。《风味人间 第二季》的立意,已经开始寻找五味的起源了。以动作片的思路拍美食片,看得非常过瘾。个中高手,都是江湖中人。

1小时前
  • 居无间
  • 推荐

这个真的不能饿的时候看,会想撞墙的!大晚上的不能看啊,那些个显微摄影的镜头简直就是折磨死个人啊!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