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已完结

主演:李雪健,吴兰辉,郭伟华,马少骅,邱国强,郭峰,赵汝斌,张立君,张辛元,张树海,成梅,王刚,赵宝刚,尚雨立,俞立文,蒋宝英,姬晨牧,于梦,吴喜千,张金玲,马洁,姜黎黎,潘沙泉,邢建昆,朱秋鸿,王琪,韩颖,李晓明,张永经,李从仪,孙聪淇,吴尔扬,贾大中,牛飘,王福友,肖驰,张力维,张铁铮,薛白,陈燕民,冯小宁,雷震,鲍烈,李耀华,马星跃,张平均,薛勇,宁小志,马丁,高桐林,姜姗,张宇菲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李大钊 剧照 NO.1李大钊 剧照 NO.2李大钊 剧照 NO.3李大钊 剧照 NO.4李大钊 剧照 NO.5李大钊 剧照 NO.6李大钊 剧照 NO.13李大钊 剧照 NO.14李大钊 剧照 NO.15李大钊 剧照 NO.16李大钊 剧照 NO.17李大钊 剧照 NO.18李大钊 剧照 NO.19李大钊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个简短的观后感

(不太会写影评,只是个人观点,勿喷)

有一说一 张颂文老师的演技几乎撑起了全片(当然了虽然本来也是围绕李大钊来讲述的) 是一部合格的献礼片,但跟我的心理预期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以下是我的微微剧透观影repo) 先说觉得好的地方 1 前半段确实节奏紧凑剧情环环相扣,用的是插叙手法,所以如果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的朋友们看起来确实会困难会觉得乱,只要捋清时间线和部分人物关系也就很好理解~(混乱的请善用百度) 2 全片是围绕着李大钊先生这个人,以和他相关的几个人的故事展开来体现他的精神和性格,讲述他的事迹并且描述这部分历史。 在这种方式下,对主角的刻画非常细腻,每一个故事都有亮点也有泪点。 3 以先生行刑前的时间(小时数)为一个主要时间线引出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及相关的人,再以回忆穿插的方式展开描述。每个部分讲的都非常清晰~ 行刑时间为轴的这一点我很喜欢,观影全程都在揪着心 。比如中间穿插进来的李大钊先生在监狱里的眼神、逆光背影的镜头、哼歌、比鸽子的手势都让我非常触动~

再说说不好的

4 除了李大钊先生以外 别的角色都塑造得一个比一个单薄,只有彭昱畅的张学良让我印象深刻些 其他的角色并不出彩,有些是剧情设置原因并没有让人物丰满起来,还有些直接是演技问题,非常出戏(甚至有点拉胯)…不点名 5 后半段的节奏实在是有些难受 比如先生带领工人和学生反抗段祺瑞政府那一段 剧情设置也有不合理节奏拖拖沓沓 打个比方 这里的剧情是李大钊先生抗议过程中被打晕过去了,被救起后有一个先站在楼上窗边注视着同伴被打被枪击的过程,给的那几个镜头和眼神过于刻意去表现人物心理,完了再下楼接着目睹,再给眼神镜头,最后是到坐在医院里… 个人觉得更好的表现方式是奋起抗议时目睹同志被枪伤,同时发生,不要中间被救起那段拖节奏 。 也就是 抗议时目睹同伴被伤(给几个慢镜头的眼神,强调目睹这一幕给他的影响之大,再到被敲晕,镜头直接一转到医院里发生的事 因为 这里医院里也是非常多受伤的学生和工人 哭嚎声一片 足够渲染和铺垫后面李大钊所言“他们有枪”那一段 )这样似乎观感更佳~ 6 还有就是“我知道”那段…有点强行为了烘托主角而设置,拍得还很有商业宣传片喊slogan的味…… 总体来说,值电影票钱,无论是为张颂文老师触动人心的演技,还是为建党百年之际回顾历史纪念伟人的这份青年人的爱国情怀,都值得了。

 2 ) 应景之作

管虎+张颂文这个组合,很难不让人对《革命者》抱有很大期待,看完点映,心里其实是有点失望的。 张颂文的表演是没问题的,但全片好像也只有他从头到尾都是合格的。张作霖也不错,老戏骨把握得很到位。彭昱畅就很奇怪,明明起点很高,却越来越普通,他现在演什么都是一个味道。 因为觉醒年代珠玉在前,此类型剧难免都要在心里比上一比,然后发现真的没法比。以前的印象都是电影制作要比电视剧精细,现在好像反过来了。看看觉醒的造型,再看看宋茜和佟丽娅光洁无比的脸,像终日劳作的纺织女工吗?像比守常大几岁的不识字的姐姐吗?倒是一出场和女儿在一起像是姐妹。画个老一点的妆很难吗?李易峰几乎是本来面目示人,发型都不找补一下的吗?韩庚的蒋介石就更是离谱,戴着帽子还有几分意思,摘了帽子我只剩迷惑。秦昊的陈独秀哪里是大李大钊十岁,小十岁也不是太大问题。这个剧组是没有化妆师的? 觉醒年代好在哪里,就在于群像刻画得好,很容易就厘清了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教科书上生硬的文字变得鲜活。我理解电影篇幅有限不能铺得太大,但是起码的人物之间的年龄差要体现吧?一直看这种不走心的制作真是会越来越混乱。 影片以点带面,以最后的48小时引出一生主要事迹的想法是好的(虽然也并不新鲜),但是太碎了,虽然也是织成了网,但如果好好打磨剧本好好剪辑,效果应该更好。有些点还是感人的,有些就过于模式化。 总体来说,就是一部及格的影片。张颂文尽了力,人物刻画饱满。管虎只是监制,不能要求太多,对他来说只是及格线,有能力做得更好但却没有。影片的制作方面实在不够精良。 音乐总监是窦鹏,但是说实话,一开始的音乐真的觉得有点吵。这也许该怪影城的音响设备,广告时段的声音就很刺耳。 不知是不是本次点映选择的影城比较老旧的缘故,感觉画质也不是很好。而且这个影城,说什么好,影片开始了还不关灯,结尾还没出字幕灯就亮了。我坚持着听完了片尾的国际歌和毛不易演唱的推广曲—李大钊的《青春》。多么动人且有意义的歌啊!然而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观众听到了它。

 3 ) 革命者观后感

剪辑很乱,看上去很累,一下回忆一下现实一下正派一下反派各种穿插乱入。

整个故事背景几乎啥建立在你对李大钊很了解的情况下推动的。

人物角色的年龄差距也太大了,佟丽娅,演四十三点大钊夫人,看上去最多三十,你会觉得她比李大钊大5岁?韩庚,演四十岁的蒋介石,看上去最多三十二......

整个故事推动还得靠旁白字幕。

除了张文颂李大钊的形象,其他没有一个形象是贴合的,李易峰不靠发型谁能猜到他演的是毛泽东?

能看出张文颂对于这个戏演的很上心很用力,然而有点用力过猛不够自然,群演看上去就很出戏...

虽然知道觉醒年代是电视剧,能够娓娓道来,把每件事情都叙述清楚,电影只有这么长时间,但是两个小时的时间也不短了,这个剧情就看的人很急,看了个把小时还没看到重点一样,里面的人物还让人有点跳戏,看到俞灏明,这个形象让人一下就想到杜明礼,看到秦昊一下想到张东升,太多的人物不靠发型根本不知道谁是谁。

最后提一嘴,这个李大钊的胡子有一点点夸张

 4 ) 革命者简评

从制作上看 师承管虎,上接八佰,自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以来,到妖猫传 八佰再到如今的革命者,中国影视艺术的制作水平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 国产大片不再像过去那样过分的执拗于现实主义而摈弃形式主义。从本片看,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形式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光影的运用是目前国产电影的又一里程碑,极具感染力的镜头语言十分契合影片所表达的主题,再加上张颂文老师无与伦比的演技,堪称近10年最佳主旋律电影。 再回到影片细节,本片大致分为四大段,开头一段有点用力过猛,剪辑也较为碎。第二段蒋介石出场,光影的运用与蒙太奇剪辑相映成辉,乃本片最佳。第三段较平,为张颂文老师的表演回;第四段也就是结尾感染力十足,几处全景的构图都是画作,光的运用极其精准,值得拉片模仿。 总得来说本片上一流的制作,一流的演员,一流的故事和二流的导演。有明显的瑕疵,但架不住其感染力之强,还是值得去电影院看的。

 5 ) 革命者: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台前幕后

毫无疑问,《革命者》是一部关于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的个人传记片。然而,导演却使用了一种悬疑片中常见的非线性叙事法。倘若观众对李大钊的生平并不了解,那么在时间线紊乱的环境下很容易头晕目眩。尤其电影仅有120分钟,历史跨度却从1916年一直延续到1927年,长达12年。想要利用几百个镜头全面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大钊,谈何容易。

好在,出演守常先生的是近些年口碑爆表的张颂文。他也的确不辱使命,不但演活了李大钊,也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这部电影。他为我们诠释了一个温柔却又蕴含着无穷力量的李大钊:善良,同情底层人民,坚决捍卫他们的权利,带领他们反抗剥削和压迫。恍惚之中,你会发现张颂文已经化身成为李大钊,在那些不疾不徐的演讲中,镌刻着一种永恒的信仰。这就是一个好演员,对一部电影近乎质变的提升。如果说这样的李大钊还不是一个百分百的理想主义者,那还有谁是?

张颂文演得好,电影的结构也足够精巧。双线叙事中,一条线为李大钊生命中最后20多天的“倒计时”。然而,这条线采用的却是近乎顺序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条“死刑线”。与之相对的,还有一条非线性叙事的“回忆线”。这条线才真正将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段祺瑞政府镇压学生等事件和李大钊同孙中山、毛泽东、陈独秀等人之间的故事抖了出来,让我们见识到一个书本之外的李大钊形象。

因为篇幅有限,很多幕后故事在电影中来不及交代。比如李大钊从日本归国,仅仅用了一幅画面。然而事实上,他正是在早稻田大学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后,才逐渐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在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李大钊不但积极参与留日学生的抗议活动,也促使他做出从早稻田肄业归国的决定。电影中提到1916年冬天他从《晨钟报》辞职,和他的恩人汤化龙分道扬镳。汤化龙是一位立宪派政治家,也是李大钊的伯乐。除了赞助李大钊留学日本外,他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大钊早期的一些思想和政治立场。

由于两人政治理念上的分歧逐渐加剧,李大钊最终离开了汤化龙。这便意味着,他将一个人独自扛起大旗,探寻一条救国救民之路。这是李大钊人生旅途中迈出的关键一步,这才有了后来去上海结识陈独秀,一起创办《新青年》的故事。也才有了电影里十月革命爆发后,一名郁郁不得志的白俄维克托在上海枪杀报童阿晨的罪恶行径。在目睹了李大钊联合群众游行示威要求严惩凶手的英勇后,年轻的张学良亦深受震撼,也为他后来试图说法张作霖释放李大钊圆了场。

1926年3月的天津大沽口事件发生后,日本联合8国公使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了包括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在内的种种无理要求,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抗议活动。影片中李大钊发出的那番“我也怕死”的言论,正是发生在这一出戏中。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段祺瑞执政府下令开枪,打死打伤了2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的学生,这便是被称为“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的“三一八惨案”。正是这件事让李大钊成为“刺头”,尤其成为奉系军阀的眼中钉。

在这次惨案中,一名年仅22岁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不幸惨死于军警枪下。参加完她的追悼会后,鲁迅先生愤而提笔,写下名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篇文章大家都耳熟能详,还被收录至中学语文课本。是的,《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女学生刘和珍,亦是这次大屠杀中的死难者一员。

说完这些幕后故事,我们再来看看电影中一处历史细节的还原。当然,这有几分残酷。我要说的正是那台从意大利进口的绞刑架,我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看到过它,如果记忆没有偏差,电影里几乎做到了百分百的完美还原。电影拍摄了绞刑架的安装过程,笨重的钢架被一一抬上去,旁边还贴着几张英文说明书,仿佛组装的是一件宜家买来的大型家具……1919年,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下令废除斩首的行刑方式,这标志着中国刑罚领域发展的一种进步。

但在执行绞刑时,因刽子手经验不足,李大钊被绞了三次,脖颈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血痕……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奉系军阀在这台绞刑架上动了手脚,以求最大限度地折磨李大钊。但无论张颂文饰演的李大钊多么甘愿为信仰殉难,历史仍然记录下真实的李大钊就义前那一瞬间:首登绞刑者,为李大钊,闻李神色未变,从容就死。(北京《晨报》,1927年4月29日)

或许,任何文艺作品所能带给一个普通观众的震撼,都比不上这19个字吧。

 6 ) 最好的题材,毫无诚意的剧本,力有不逮的导演,几乎全军覆没的演员

我最近极其爱国、爱党。

《革命者》在微博上、豆瓣上的宣传可以说很尽力了,观众自发唱《国际歌》、张颂文老师的采访、以李大钊先生为主线的故事,这些都让我对这部电影非常期待。

然而昨天看过之后,失望到极点产生了一股怒气:别夸了!我党革命之艰难,李大钊先生的伟大,甚至张颂文老师个人演绎是否到位,剧组是否努力或用心,都和成片是否优秀没有绝对的关系!


我是和一个平时从不会看这类红色题材的朋友一起去看的。

根据看《觉醒年代》的经验,我准备好了赞美和纸巾,准备好了看完之后和朋友讨论那个年代和那些人。

所有热血故事,都是好人在备受压迫之下,奋而崛起,与强大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本片取材于李大钊先生自日本回国,到被军阀绞杀这段时间里从事革命活动的故事。那些我们的同胞曾经历过的、深重以至于荒诞的苦难和屈辱,那些革命先行者的求索、抗争和牺牲,那些在血腥镇压之下越发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意志……这些都是可以让我们的情绪被强烈调动的故事。

但万万没想到,这样题材的一部电影竟然让我感受到了如芒在背、如坐针毡的酸爽。

主旋律题材的影视剧,很容易就“假大空”:无逻辑、无真情实感,为歌颂而歌颂是为“假”;追求大场面、大思想,却无小细节做依托是为“大”;直接大谈特谈高尚的理想和主义,对思想从何而来如何演变毫无交代,是为“空”。

很遗憾,《革命者》全占了。

影片中的百姓,不够麻木、不够痛苦、不够屈辱,也不够绝望,所有的情绪仿佛是堆砌起来的。比如报童和醉酒的俄国人硬扛,我只能说,太硬气了!哪怕一点的隐忍、犹豫、挣扎、受辱、愤怒的过程都没有,这个报童的自尊水平几乎赶上了现在的中国人,人物的行为动线也完全脱离了那个时代,我甚至不明白他是怎么活那么大的。

在细节上,除了李大钊先生在狱中的那非常明显的光影运用之外,我竟想不起来任何值得称颂的,亦或是对影片有贡献的细节。片中对那个时代环境背景的描画方式,似乎和普通民国电视剧并无什么不同;稍微主要点的人物,也没什么有记忆点和个人鲜明特点的行为习惯装束气质等等特征。本就割裂的故事叙述模式,在毫无细节线索的情况下,就割裂得更彻底了。

更夸张的是,片中的人很容易就被主角感动,这些感动远远发生在观众之前。比如吃包子的路人、比如澡堂子的庆子、那些想要反抗的工人学生和百姓、比如在对抗中、在行刑时那些当局的执法者。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镜头语言,都还能没让观众有什么感触呢,一众配角的表现就像“旁白”似的突兀响起:看!他多伟大!他感动了无数人!——就很主角光环,强行伟大。(亦或许问题不是出在感动,而是这些人本应该有除了感动之外更多的复杂情绪和更深刻的内在逻辑)


在演员方面,张颂文老师已经贡献出了他在这个剧里能做到的最佳表现。除此之外,其他人几乎全军覆没。有几位甚至令我很难受。

比如秦昊一出来,我直接就《隐秘的角落》,忍不住想笑,死活和陈独秀先生联系不起来,而这部分的剧情注定他也就是个单薄工具人——随便喊了两句口号谈了几句主义,在很假的场景里坐了会儿马车——就更令人出戏了。

李易峰饰演的青年毛泽东简直灾难。在《隐秘而伟大》里,李易峰对表演认真走心的态度还是挺拉好感的,这次也一样,就能在屏幕上肉眼可见他的认真用心。然而他的眼睛真的长得太无辜了,他的脸上孩子般的纯真太明显了。尤记得《觉醒年代》里青年毛泽东的出场,他自风雨中来,路过趴在地上乞讨的人、插标代卖的孩子、象征农民的耕牛、坐在洋车吃汉堡的男孩、荷枪骑马而过的军人……这些是中国的缩影,这些都在他的心中,更应该外显于气质里,又岂是对着山河空叹两句那么简单呢?(顺便说一句,觉醒年代任何一集都吊打这部电影)

佟丽娅的李大钊夫人,让导演得到了网友的感谢——感谢导演给李大钊先生找了个年轻漂亮得像官小姐的夫人。而在家庭感情方面,编剧和导演成功地把李大钊先生从《觉醒年代》里最完美的男人,变成了《革命者》里拥有个幸福家庭的男人了。这种幸福感像极了家居广告——抓住每一个美好瞬间,营造家家户户都会有的感动。(张颂文老师,我是爱你的。)


还有争议最大的剪辑。

蒙太奇式的剪辑手法,或许是希望通过同一人物在不同时空中的对比来刺激观众的感情,但每个过去的片段和人物当前状态仅有逻辑层面的关联,而没能在更深的层面有所作为。作为观众,确实在回忆的故事里能得到一点悬浮的感动,但也对这些回忆和李大钊先生当前状态之间的关系感到疑惑:既然选择这样剪辑,那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或者说是想让观众得到什么?

本应该唤起情感共鸣的一个个伟大故事,最终却拍成了一种人在死前,灵魂走马灯式的回溯一生的感觉。

整部《革命者》,就是用了一种假装很艺术的手法,把一种脱离现实的朴素情感,进行了一系列理想化的煽情处理。

在每个人的局部故事线里,演员可能演得很动情;影评人也可以专业角度写出不少术语,从形而上的角度夸出不少词汇。

但对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确实无法打动人,无法说服人的理智和感情。

 短评

跟另外一部相比,以点带面用李大钊带出时代群像,更清晰与具感染力。张颂文演得好,踏实又深情。@环球港

8分钟前
  • 阿牛
  • 推荐

把李大钊刻画的非常不立体,过于脱离生活。张颂文的表演并不出彩,把三十岁左右的守常先生塑造的老气横秋……白客、李九霄等这些角色,用的好就是点缀,用不好就是累赘……李易峰的微表情太差。

13分钟前
  • 韩先生的电影
  • 还行

导演功力不够,各种转场太过于依赖动画。部分片段插入意义不明,对情节推动毫无作用。三星全给守常先生。

14分钟前
  • EuJ
  • 还行

碎 我期待的激情澎湃并没有澎湃起来 有点可惜

18分钟前
  • 雪糕星熊
  • 还行

【我们有主义,但也要有枪】- 革命者

19分钟前
  • Frau King
  • 力荐

我好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八一电影制片厂”这行字了~非常纯熟大制作的党建科普教育宣传电影,感觉是高中历史课本近代史知识点幻化成了声画影像和故事情节。影片质量很好,的确如管虎导演所说,李大钊活了三十八岁,却是普通人的三百八十年。采用交叉平行非纯线性叙事,字幕辅助来清晰地讲明白李大钊是谁做过什么,已经很不容易了。

22分钟前
  • 晚安
  • 推荐

点映场。结构简洁清晰,但剪辑很乱。节奏紧张的片段戏剧性过强,反而削弱了情感表达;节奏舒缓的部分台词又太过随意,处理的很不严肃。以及选角和原音都非常不贴脸!比如让一个广东人用原音演河北人,非常出戏😅总之,精神可以领会,电影拍的不够。

26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全员演技在线,张颂文台词太强了。明知有些场面是故意煽情,但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29分钟前
  • Megan
  • 还行

热血,但太碎片

33分钟前
  • 袜子大王
  • 推荐

加入了艺术追求的类型片着实新鲜。导演对比前作我觉得有进步,故事节奏和剪辑点的创新其实更具代入感了,还挺聪明的。就是煽情部分此起彼伏密度大了点。

3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虽然对李大钊了解不多,但在银幕前真坐不住,很想赶快回家自学历史,甚至忍不住当场(偷偷)查起资料

37分钟前
  • 牛仔马洛
  • 还行

7.8,这个片子似乎在主旋律电影里找到了一种很特别表现方法,因为历史已经为人熟知,所以电影放弃了线性的叙事,反而使用倒叙和插叙,开篇是李大钊行刑前的生命倒计时,片段化地穿插表现李大钊人生不同阶段遇到的人与事,大量的蒙太奇效果,而且也用到了慢镜头的打斗冲突和常速的演讲交叉剪辑,而很多场景是十分写意的,切的一些局部构图不错,加上独白的运用,解决了纯历史片平铺直叙容易造成的疲乏感。总体上说,这部是干脆选择了浪漫主义,反而是其别致的地方所在。

39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实话实说,有点失望。很多“劳动者”的脸上看不到岁月苦难的皴搜的痕迹,太过整洁光鲜。有很多镜头的仪式感很重,但真实感就降低了。整部剧的运镜过于工整,贡献了很多结构唯美的分镜,但时代山河破碎的悲壮感也丧失了。不停的倒叙插叙我不太适应,整体氛围的渲染和感染力都不太够。革命有血有肉,这部电影有些浮于表面了。

42分钟前
  • 长得丑想得美
  • 还行

渲染方式还是古早的主旋律如英雄儿女、上甘岭的那一套,伟光正人物配以朝霞满天和红太阳,叙事手法不断倒叙加插叙,甚至重复,导致节奏过于拖沓。张颂文和秦昊的表现没什么问题,但出现在这个有些混乱凌乱的作品中,总是显得很苍白。

46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较差

太碎了,刚进入一个情景马上就被拉入下一个情景了,有的台词也没感觉激动人心,反而有些尴尬

51分钟前
  • 一揪棉花糖
  • 还行

问:什么是电影语言?答:来看看《革命者》的叙事、画面和声音。

55分钟前
  • VictorCai
  • 推荐

电影幸亏有了管虎的监制,否则徐展雄的这部电影会步《荞麦疯长》的后尘。但电影的闪回旁白太多,剪辑也不够流畅,两个小时的时长中途会让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59分钟前
  • 走钢索的墨西
  • 还行

差点看哭了,整体基调比较悲壮,除了教员登场的时候是暖色调,其他时候都是压抑的冷色调为主。那段历史是大革命失败后的至暗时刻,越是这种时刻越考验革命者的意志和灵魂。主演张颂文说自己在绞刑那场戏时看着绳子明显感到恐惧,但历史上李大钊吊了三次才断气。这是中国革命的悲情英雄,而悲情英雄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1小时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电影本身出来的效果是好的,但剪辑过于凌乱,每个故事串起来的衔接很尴尬,背景音乐不停切换也很出戏。另外,能感受到张颂文很用力的表演,确实演的不错,很多煽情片段,但声线和李大钊也是真的不太搭。不过我也想不出谁能演好李先生了。最后说一下韩庚演的真不错。

1小时前
  • 头像是凯蒂猫
  • 还行

整部片子都太满了,情绪太外露,台词太直白生硬,配乐太多太煽情。开头的破碎更是致命的。结构上的新尝试挺有意思,让人耳目一新,但拼盘式的故事碎片最终也没能拼合出一条完整、丰满、流畅、连贯的主线,每个故事碎片都像是春晚里面经常插播的那种小短片,画面和台词都像。剪辑上玩了一些新花样,但是未免太多也太滥,反而影响观众对影片的整体把握,这种花样应该出现在B站影视区,不该出现在正片里。

1小时前
  • 啊吧瓦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