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列宁格勒

HD中字

主演:安德烈·米罗诺夫-乌达洛夫,玛丽亚·梅尔尼科娃,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杰拉·梅斯希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1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2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3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4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5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6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13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14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15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16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17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18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19拯救列宁格勒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标题有点大了

继续推荐电影,俄罗斯大片《拯救列宁格勒》。 故事以1941年列宁格勒保卫战为背景,一条运送1500人离开列宁格勒的驳船,在拉多加湖上遭遇风暴和轰炸,只有200人幸存。 电影很有一些泰坦尼克的感觉,可看性很强。战争场景和历史感都非常有感觉。当然,和多数新俄罗斯战争电影一样,黑克格勃,贬低苏联红军战斗力也是必须元素。 最后的镜头是列宁格勒的涅瓦大街,左边是喀山大教堂,右边是卖纪念品的那个书店,这两个地方和拉多加湖一样,都是圣彼得堡旅行团必去的地方。 电影的豆瓣评分不高,感觉是有人故意黑。但是真的好看。

 2 ) 拯救列宁格勒

1、从立意来说,虎头蛇尾,而且没有把事情交待清楚,人物也没有刻画的很极致,到底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保家卫国?还是因为什么?主人公的动机有点儿混乱,人物形象一直立不起来。

2、从战争片角度来说,又没有足够的场景去体现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性等等,更多反应的是小规模的阻击,怪怪的。

3、要文艺不文艺,要商业不商业的典型。

 3 ) 高仿之作

模仿好莱坞比较“像”的俄罗斯电影,典型事件+英雄人物+支线细节+价值观冲突,回忆打破时间线、战争场景营造视觉效果、胜利式结局等等,中规中矩,场面和反转也都不错。就是名字“好莱坞式的好大喜功”模仿的有点过了,突围列宁格勒、751号就足够了;俄式的粗粝、坚硬的特色也不明显;关键的问题是故事偏小、偏弱、偏松,真的以为两段价值观冲突能够有分量撑起来一个“史诗”吗?太好莱坞了吧。

 4 ) 《拯救列宁格勒》

乍一看题目,以为是二战史诗片,看了以后才知道虽然描述的也是二战,却是一个很局部的撤退行动。这个片名的题目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故事讲的是二战中德军围困了列宁格勒,企图将那里的二百万军民困死。为了生存,人们逐步从列宁格勒小规模撤出。影片叙述了首批用驳船752号从拉多加湖撤出了1500名军民。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这次的撤出却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如影片的片尾所说:“驳船752号遇难沉没,1200多人丧生。获救200多人。”

整体看来,这个影片拍摄的还是不错的,在拍摄技术上比之前的俄罗斯影片要进步了很多。尤其是那场抢滩战斗,真实而惨烈,用了各种特技,炮弹将人炸飞,残肢四落,子弹打在枪托上,枪托裂开,露出里面的白茬。情节上也有独到之处,一个德军要向一位苏军战士开枪,被赶来的医生一枪击毙,这战士对医生说“谢谢!”话未说完,战士就被另一个德军打死。充分展示了战场上的生命有那么多的偶然和不确定性。这场面让观众看得热血喷张,甚至强于《拯救大兵瑞恩》。

不过影片的整体安排显得不足。各个线索之间缺乏关联和逻辑性,后期编辑很粗糙,各个镜头之间少了衔接,音效只追求战斗的效果,无论什么场景都来一段强烈的战场渲染,强烈怀疑那个音效编辑的脑袋让驴踢了。其中有一段步枪打飞机的情节,不知道是否来源于真实采集,显得很假。自然也就削弱了影片的感染力。

在二战中,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900天。300万军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中。战后统计有近80万百姓死于饥饿和寒冷中。影片中描述的纳斯提亚的母亲冻死在家中,这在当时的列宁格勒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惨状了。看到此处,想起那时在列宁格勒的一个小姑娘丹娘·萨维契夫的日记:“1月25日,爷爷死了;2月3日,伯伯死了;3月1日,妈妈去世了。”再后来,她的日记中断了,那是因为她也死了。但列宁格勒的人们并没有屈服。在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除了战斗,还有忍受。他们直面痛苦,忍受痛苦,等待胜利,等待正义的来到。这种性格,令敌人胆寒,也赢得世界的尊敬。

在那时,为了军事目的伤害无辜百姓,除了列宁格勒围困,还有德累斯顿大轰炸和东京大轰炸,还有原子弹的降临。总体上说,这还是一个被认同的观念。经过七十多年,人们对这种无差别战争,也开始有了谴责。舆论似乎更在意平民的死伤,证明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在进步。可是在实际上,平民的伤亡并未因此减少。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军阵亡九千人,伊拉克平民十万人。所以,无论何种战争,对平民都是一场灾难。政客们一面在肆无忌惮的杀人,一面在说什么保护无辜人民,其实这不过是他们的遮羞布罢了,更显出其中的虚伪。这是题外话。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戈列洛夫的父亲是这次撤退行动的总指挥,即将开船时,他找到儿子戈列洛夫,让他脱离担任抢滩任务的炮兵学员部队,换上海军军服随船撤退。戈列洛夫拒绝了,并让父亲说出原因。这时镜头转换到下个场景。看到这里,我和观众都以为戈列洛夫的父亲是利用自己的特权,保护儿子撤退到安全地带。那个猥琐的调查员也因此打算对他父子二人展开调查。直到影片结尾,通过戈列洛夫对那次谈话的回忆,才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戈列洛夫的父亲对儿子说:“752号驳船不适合载人,存在风险。但如果驳船不开航,我明天就会被枪毙,就是这样。我没有其它交通工具,客船也不能进入拉多加湖了。但我们需要疏散人们,所以我坚持要把驳船装到满员,我说我儿子会在船上。我不能取消我的决定。”

实际上高层决策者们也处于一个很无奈的境地。人员必须要疏散。可除了破旧的驳船,拉多加湖上没有其它运输船只。如果用驳船,要承担风浪和敌机轰炸等等的风险。说起来,这些决策者们未必是有意整人,但在这种危急情形下,他们只能运用大清洗时代的惯性思维,将责任推给戈列洛夫的父亲。并以枪毙来威慑他。

这时戈列洛夫的父亲只能侧身迎敌,一面勇敢的承担起责任,细致安排撤退事宜,一面说服儿子留在船上,充当“人质”给上面看。其中的良苦用心只有儿子能够理解了。

戈列洛夫当然理解父亲,也尽力去保护父亲,哪怕引起纳斯提亚的误会,哪怕面对调查员的刁难。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他仍然挺身而出,迎击德军的轰炸。

曾经有不少人对干部子女提出种种质疑,制造许多有关的“丑闻”。在前苏联这样的国家里,确实干部子女享受到了不少特权和优裕的生活。不过在同时,他们也接受了更多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育。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往往能不顾个人利益和安危去报效祖国。我本人曾经参加过的自卫还击作战中,就亲身感受到他们这种勇气和志向。如戈列洛夫那样,身先士卒,不畏艰苦,其中的许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很注重细节的描述,这也是俄罗斯电影的传统了。影片一开始,就说到了戈列洛夫的手表。老年的纳斯提亚说:“已经有80年了,这块表从未被修理过,但它仍然在走时。”她拿起手表,放在耳朵上,聆听表针的走动声,似乎在和逝去的戈列洛夫对话,并发出幸福会心的微笑。这之后,这块表多次出现,并串起了影片的情节。另外,士兵的裹脚布、一对夫妇的小白狗,所有这些细节前后都有呼应。增添了影片浓浓的生活气息。

值得关注的还有那架钢琴。音乐家为了保护钢琴,还弄来了乐团的命令。他精心爱护它,有人踩到钢琴,立刻受到他的训斥;海浪袭来,他想到的是为钢琴盖上雨布。而到了最后驳船为了减轻重量时,这位音乐家毫不犹豫和大家一起将钢琴推入大海。在这一瞬间,他心疼的说:“小心点,同志们,它其中的一个脚轮不稳了。”似乎并不是要毁弃它,而只是将钢琴挪动到另一处。这使我想到了电影《桂河大桥》中的那位战俘工程师在大桥即将炸毁时的心情。为了战胜侵略者,他们舍弃了一切,不惜献出自己最珍爱的东西。

影片结尾的纪念游行是编导浓重的一笔。也使我想起了2017年5月去俄罗斯拉多加湖畔的情景。湖边的人们在认真的筹划着5月9号的纪念仪式,标语、照片、老人、年轻人,和影片中一样。不忘记不回避过去的苦难,是为了今后永远不要再经历这些苦难。这就是俄罗斯民族。

本人评分:6.0。

 5 ) 拯救列宁格勒

苏联版的泰坦尼克号,憎恶使我屈服,而爱却使我重新挺立。

让我以为是苏联的大反攻呢……

这个距离是那么大,积垢是那么深,以致他一时感到心灰意懒,好像不可能净化自己了。“须知,你已经尝试过自我完善,想变得好一些,却毫无结果,”他从心底里听到了魔鬼的声音,“又何必再试一次呢?又不是光你一个人这样,大家都这样嘛,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嘛。”

此次疫情仍在世界肆虐,有些地方的人正在逐渐走向死亡,我们都是地球的子孙,这些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 79年前的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四大自由”*原则,对世界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但至今还远未在全世界实现。 是该伸出援助之手了,我们正在做的抉择也是在拯救自己的生命 *即言论和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6 ) 步枪打飞机的故事

看点:1.渲染的爱国情怀不错,不上战场女朋友都跟你分手,当懦夫当逃兵连女朋友都找不着;2.抢滩登陆战斗场面不错,有血有肉,现场总是无情的;3.中士是好样的,好的战士都是战场磨砺出来的,看着凶,对战友没的说,对逃兵也没的说。

吐槽:1.俄罗斯人真有情调,钢琴小提琴说弹就弹说拉就拉,够乐观的;2.内务部那小子不讨喜,国家在战火中他还在整内部肃清。

总体来说一般般,将就看吧。

 短评

凑合。画面还是很不错的。就是剧情慢了点弱了点。

3分钟前
  • 李湘
  • 还行

二星:关于列宁格勒战役的另一角度,看得出成本太小,导致有心无力,实在是无法还原这一悲情的历史钩沉,可惜了...

8分钟前
  • 罗西基
  • 较差

我觉得也没那么差,除了步枪打飞机和🇩🇪人一贯拍成匪兵乙之外,利弊矛盾真正历史里懂行的还数老毛子

11分钟前
  • 您老朋友王狗熊
  • 还行

近来大毛的二战电影(他们已经不配提卫国战争),空余技术装备,严重失魂。

12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还行

总体还行,开头节奏会慢些,不过不算非常精彩,不用非看不看。

13分钟前
  • 身体大师
  • 还行

特效依然维持了一贯的有西方金主的良好水平,登陆作战的片段有模仿拯救大兵的影子。。但是整个故事似乎无法支撑起拯救列宁格勒这么宏大的标题,整体看来还不如09年那部列宁格勒刻画得深刻。

17分钟前
  • ReAdY?
  • 还行

历史的书写,以及能过审的战争片

21分钟前
  • 大云
  • 较差

几条线索穿插,其中战场戏拍得不错,比较震撼。片名确实取得太大了,看不出跟列宁格勒有多大关系,爱情戏似乎也有点多余,女主在其中没有多大作用。步枪打飞机倒也不算假,一是以前的飞机飞得低,二是也有类似的战例。

22分钟前
  • 天D行者
  • 还行

《敦刻尔克》+《铁达尼号》的低级模仿秀+抗日神剧……不伦不类,毫无重点,无关情节填充太多……好比一篇中学生刚及格的作文……

23分钟前
  • 漠围
  • 较差

2022.07.28电视院线63.

25分钟前
  • 茶博士
  • 较差

爱奇艺上看北影节的第四部,俄罗斯电影。一般了,摄影画面不错。

30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搞不清楚到底什么片,惊险的不够惊险,电影过半还以为在看片头,导演、编剧对于电影语言还是很生疏,缺乏技巧,人物铺设也是凑数式,名字起得那么大,其实不如直接叫驳船752就行了

35分钟前
  • Putin 547
  • 较差

从这里抄点镜头那里抄点套路,最起码的故事也不会讲,还玩两条主线,沉船和抢滩,强拧一块。镜头乱,人物塑造乱,都是起个头就没下文,人物行为没有起码的逻辑,最后砸两个巧合结束。多一颗星,是给最后一个镜头——圣彼得堡纪念围城的游行。

39分钟前
  • novich
  • 较差

电影应该是根据二战时的真实故事改编,也想拍出宏达的史诗感,但失败而来。场面不大,然后故事情节方面,虽然伏笔,还放了爱情在里面,但是最后还是感觉震撼度不够。片长也不够,才一个半小时,这点时间怕是和“宏大”无法建立任何联系了。名字叫“拯救列宁格勒”,但大部分戏份在一艘船上,这很难与电影名字联系起来。唯一的亮点是,关于那个男主为什么上船的原因上,估计很多人猜不到。

43分钟前
  • 废土行者
  • 较差

片名改为驳船752比较合适,饿版太平轮

44分钟前
  • 星星草
  • 还行

只有时间才能拯救历史

46分钟前
  • 老羊
  • 还行

标题有点大了,换个小战争可能更吸引人

51分钟前
  • 专业非认真刷片
  • 还行

夫妻爱人、父母子女、官僚同袍、敌我战友、情人宠物,各种关系在战争下表现淋漓,患难见真情,人性闪光辉。

55分钟前
  • 闲人罗记
  • 推荐

学谁不行你学诺兰,而且还是去其精华取其糟粕,佩服。

56分钟前
  • 暗夜精灵
  • 较差

从这里抄点镜头那里抄点套路,最起码的故事也不会讲,还玩两条主线,沉船和抢滩,强拧一块。镜头乱,人物塑造乱,都是起个头就没下文,人物行为没有起码的逻辑,最后砸两个巧合结束。多一颗星,是给最后一个镜头——圣彼得堡纪念围城的游行。这是短评第一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说敦刻尔克。。。果然豆瓣的傻*逼小清新看不懂毛子的二战电影

1小时前
  • товари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