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女人

正片

主演:廖琴,韦兴坤,李龙俊

类型:电影地区:危地马拉 / 法国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9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1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2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3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4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5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6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13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14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15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16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17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18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19哭泣的女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讲述丧葬文化的禁片,因为“土”备受好评

这是一部地下电影,也是一部禁片。

有《小武》的混不吝,有贾樟柯的不快乐。

它的名字叫做《哭泣的女人》,从电影中可以看到荒唐的中国文化。

《哭泣的女人》有一种残缺不全的游离感。

这是一部很土的电影,却也因为“土”备受好评,它离主流很远,离现实很近,离现在又很远。

到底是什么蒙住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很难看到这种类型的电影,是真与假的混沌,还是丧葬文化的迷信?

答案并不难猜,是因为盲。

“盲”字拆开来看,一个“亡”,一个“目”,意思是死掉的眼睛。

当眼睛看不见东西,可不就对所有事物都视而不见了,可不就任凭心盲、眼盲、法盲充斥了。

《哭泣的女人》讲的就是一个关于“盲”的故事。

王桂香跟着丈夫到北京打工,本以为北京遍地是黄金,弯腰随便捡,只要两人吃点苦总能干出一番事业。

可现实却是他们住在一个大杂院,到处破败不堪、乌烟瘴气,没有半处私人空间,就连上厕所都得走好远。

不过,王桂香的适应能力很强,没过多久她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一大早醒来,先是叮嘱丈夫早点起床找份正经营生,而后撅着屁股洗漱,最后熟门熟路地走进一个院子,租下一个小孩,到大街上卖有色光碟。

车水马龙的北京大街与王桂香的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吆喝了一上午也没有一个顾客,仅有的客人尽是趁机占便宜的咸猪手。

眼看太阳快落山了,自己还没有开张,王桂香心急如焚。

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愿意砍价的中年男人,却听到警笛声响起,王桂香一把抢过客人手里的钱,抱着小孩匆忙跑进街头一角。

王桂香喘着粗气,以为万事大吉,怎料意外撞见两个路过的警察,她不停地央求,警察放走了她但没收了所有碟片。

丢了赚钱的家伙,王桂香想把小孩还回去但那家人房门紧闭。

邻居处打听到他们已经搬家了,意图很明显,小孩是他们的累赘,刚好扔给王桂香。

得知这一消息后,王桂香转身离开,回家看见丈夫吞云吐雾,气定神闲地打麻将,忍不住数落了几句。

然而怀中哭泣的孩子让她难以过多停留,匆匆回来匆匆出去寻找孩子的父母,只是结果都一样,孩子父母跑了,不要孩子了。

这件麻烦事还没有解决,又一件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

丈夫打麻将输了钱,牌友让他用老婆抵账,丈夫一怒之下打瞎了对方的一只眼睛。

警察抓走了丈夫,王桂香走投无路,只好带着孩子坐火车回乡下另谋生计,为受害者筹医药费,也为从监狱捞出丈夫赚钱。

到了家乡,身无长技的王桂香找曾经的老相好想办法,被他老婆的敌视赶了出来;去以前的剧团碰碰运气,获悉剧团早已解散。

幸好她的老相好还不算绝情,帮她将孩子寄养在别人家,眼下只剩下赚钱这一个困难。

王桂香正在思索未来的出路,被丈夫打瞎眼的受害者找上门来,张口就要9000块,王桂香以撒泼哭闹还之。

听到这洪亮的哭喊声,老相好提起裤子从屋内跑出来劝说王桂香哭丧赚钱。

老相好是卖花圈寿衣的,当地的医院、火葬场都有认识的人,第一单生意很快就来了。

王桂香第一次做这种事,根本不知道怎么哭丧,只会照猫画虎地笑着唱几句戏词,随后被主人家轰走。

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王桂香没白天没黑夜地练哭丧。

这般努力也换来了他人的认可,王桂香第二次哭丧,长袖舞起,梨花带雨,凄凄惨惨戚戚,结果不知道收力,当天晚上嗓子就哭哑了。

老相好让她推掉工作,但是王桂香认为开了个好头,不能轻易放弃,拒绝了老相好休息几天的好意。

她抽空去监狱看望丈夫,见到瘦了一圈的丈夫,王桂香痛哭流涕,但是丈夫一心只想让她筹钱尽快把自己救出来。

流水无情,落花有意,王桂香继续哭丧攒钱。

她不仅哭人,连狗都哭,而且哭得感天动地,简直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渐渐地在哭圈小有名气,称呼从王桂香变成了王姨,出行车接车送。

无规矩不成方圆,王桂香与老相好制定了哭丧套餐,低段位是四邻不安,中端是绕梁三日、放声高歌,高段位是山崩地裂、倾盆大雨。

有时候也会碰上一些耍无赖的,如故意拖延时间,找茬少给钱。

对于这些行为,王桂香从来不让自己受委屈,掐点哭丧,到时必须付钱,若赖着不给就叉腰对骂。

王桂香深知这些人活着不孝,死了尽孝,请自己只是做做样子给外人看,为得还是排场与面子,所以她敢扯破脸皮。

业务能力强,人又泼辣,王桂香很快攒够了一万块。

她决定五千给受害者,五千用来赎丈夫,但受害者已经离婚,王桂香没多停留便来到了监狱。

她将五千摆在监狱长的办公桌上,监狱长不推辞也不拒绝,话里话外暗示王桂香巫山云雨。

王桂香听出了监狱长的意思,快速脱掉了自己的衣服,监狱长嘴里说着“你怎么这样”,手上很诚实地关上了门。

片刻之间,监狱长完事,王桂香落寞地走了出来。

她没有抱怨,也没有诉苦,日子还得过,搭上三蹦子接回了孩子,带他到餐厅吃了饭,买了新衣服。

偶然遇到了老相好的妻子,两人当街叫骂,污言秽语尽出,王桂香终究棋胜一招,凭借泼辣占据了上风。

最后,老相好拉走了妻子,叫骂告一段落。

闺蜜劝她不要相信男人,自己一个人过照样活得精彩,也顺便给她介绍了一单生意。

坐车去目的地的途中噩耗传来,丈夫越狱逃跑并企图抢警察的枪被意外击毙,警察到她家给她送死亡通知单。

王桂香手握通知单,眼神空洞地坐在椅子上。

老相好让她想哭就哭出来,但她却一滴眼泪都掉不下来。

这个女人从头到尾都想找个男人依靠,丈夫死了,她让老相好娶自己,老相好不敢应承,王桂香来不及多啰嗦,急忙拿起包赶往客人的灵堂。

葬礼现场,王桂香的眼泪如倾盆大雨,这一次她真的哭了,红包也是一个接一个,但王桂香任凭红包掉落,以手掩面。

王桂香为什么真哭了?

因为现实认为她不配当一个正常女人。

一般来说,面对困境,很多人的选择都是迫不得已。

但是王桂香将自己的情感和身体通通出卖,几乎看不出她的纠结,也无从分辨她是坚强还是怯懦。

她就是混混沌沌地生活、攒钱,等自己的男人从监狱中出来,直至最后希望破灭她才在别人的葬礼上泪如决堤。

现实让她的坚持像个笑话。

让她无法拥有一个女人该有的情感,唯一一次真正的抒情却是绝望,这样的生活除了掉眼泪,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王桂香的沉默与爆发正是中国乡村的正反两面。

不要被乡村的宁静迷惑了,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加可怕。

封闭不开化愚昧冷漠,不比城市强到哪儿去,信息进不来,文化进不来,甚至更残酷。

对外人来说,中国的丧葬行业充满了神奇与迷信。

而这个哭丧女人类似大多数农村中的丧葬小乐队,生意相当红火。

听起来很热闹,看起来很讽刺,如愚公移山一样,代代无穷尽,可如此的假模假式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2 ) 葬礼上的女人,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

底层民众在哪里?你去电视剧里找,他们是尖酸刻薄吸血的原生家庭,你去电影里找,他们是精明狡猾,时刻准备落井下石的围观群众。你上大街上找,找不到,因为视线范围内全部是衣着光鲜的俊男靓女。那你应该去哪里找?

中国影视市场化几十年,作为观众,我们渐渐的跟普通人的生活说了再见。编剧们越来越习惯假大空,创作者们越来越不待见普通人。张大民已经逐渐的从荧幕上消失,然而现实中的张大民依旧是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角落落,不过我们不愿意待见罢了。普通人的生活不是生活,哪些犄角旮旯求生的人们不应该出现在荧幕上?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很粗粝,甚至于很尴尬,尴尬的原因很简单,本片着眼的是一群上下不靠的人,没有人觉得他们可怜,甚至很多人很痛恨这种人,但是当你真的了解他们的故事之后,却又发现这种痛恨完全不成立,他们是谁,他们是你我周围,一群群活生生的人。

《哭泣的女人》并不是一出悲剧,然而却在结尾处让观众们体会到了心酸的滋味。一个小镇上剧团的女演员,因为市场经济的热潮席卷,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演员身份,转而成为了一个北漂,在北京跟着丈夫艰难求生的她,却因为一场意外让丈夫锒铛入狱。原本生活就困难的她只能回到镇上重新考量自己的未来。

偶然期间,她跟自己年轻时候的伙伴发现了一场商机,为死去亲人的人们哭丧。这虽然不是一个正经的职业,但却能获得很好的收入。就这样,她的钱越赚越多,且自己的生活开始慢慢的充满希望,然而意外再一次降临,她还是失去了丈夫,在一场葬礼上,她哭的撕心裂肺,周围的人不断地塞红包给她,纷纷赞赏她的业务熟练,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一次,她是真的哭了。

《哭泣的女人》是一部充满着刻意的电影,刻意的去营造一个失足妇女的形象,这里请注意,失足并不单单代表着沦落风尘,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的无望后的彻底放纵。一个原本的女演员最终以一个看似荒诞的形式进行着自己的表演,这不能算是本专业尽情发挥,只能说是荒诞之余的无可奈何。

如果有的选,谁不愿意正经的去工作,然而对于北漂来说,正经的工作距离自己有多远?正经的制度能不能惠及到这群居住在贫民窟的人,这是一个疑问,这个问题虽然近年来我们所看到的不多,但并不代表彻底的不存在。生活在20多年前的人们到底什么处境,这一点本片不过是小小的证明。当物质基础并不是十分牢靠,当外界的冲击不断地洗刷着人们封闭的大脑,哭丧这种看似荒诞的生存形式就成为了可能。赚钱嘛,不丢人。

蛮横,不讲理,喜欢托关系,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诉诸于公义。这是那个年代真实的写照,但同时也是导演万般的刻意,我们并没有从中看到任何的与电影有关的叙事语言来进行更加流畅的表达,更多的就如同一种建立在原始风貌上的粗粝。演员的不拘一格看上去很生硬,故事的肆意衔接看上去没有逻辑。然而真实的故事确实是这样,但导演影视化的效果却没有任何的包装,故事就是故事,呈现给观众的更像是一道刺身,你觉得好吃与否,取决于能不能忍受这一股子腥味。

导演想要呈现出来真实吗?看来是想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最容易打动人,然而当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故事诞生后,却没有人认真的去考虑故事的真实性。固然真实的故事要比影片中的黑暗数倍,然而当影视化的结果呈现出来之后,却没有人愿意用真实的方式去再一次近距离观看一下类似的人群。

穷人这个概念逐渐的与不劳而获,懒惰,奸诈等不好的词语联合起来之后,就没有人愿意真的去了解穷人了,即使是自己本身就是无产阶级,也没有人愿意承认。商家们喜欢这样的态度,资本更是对于这种态度无上推崇,因为厌恶自己的阶级,资本就可以引导大众对于装饰自己趋之若鹜。然而被装饰的外表再光鲜亮丽,内心依旧持有着卑微的灵魂。想要获得外界的认可,就如同片中的女人一样,没有正经的路径可以选,最终只能用一种荒诞的形式,维持着自己卑微的灵魂。即使是身死,对于外界来说,不过失去了一个工具人。

除了王桂香之外,没有人明白最后时刻的撕心裂肺的哭泣到底算是业务熟练,还是说发自内心的悲痛。当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席卷了王桂香的时候,她自己也糊涂了,用业务上的“精炼”来发泄内心中的苦闷,王桂香痛彻心扉,然而她的悲痛谁会懂?谁还愿意去懂?这才是本片的悲情核心。

……

你好,再见

 3 ) 很好

我从没看过这样题材的电影,可以说是角度新颖,怪不得被禁止放映呢!但是越是严禁的东西,越有生命力!低成本电影什么时候能上艺术院线呢!真的很想能够拥有一家连锁的艺术电影城,这样所有的先锋导演都是我的好朋友了!呵呵,想想真好!!……

 4 ) 我们都是会死的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昨晚没有睡好,原因除了自身一以贯之的衣食之忧外,主要还是受到外物的干扰——彻夜的喧嚣,小区又走了一位老教师。
     然而这喧嚣不是来自于主客嚎啕之哀哭,而是笑语喧哗加上麻将噼啪。这样的场景不是第一次见闻了,只因这次的灵棚与我这小院只有一墙之隔,所以动静就感觉分明了许多。我不知道最最讲究孝道、讲究慎终追远的中国人,面对丧事,是怎样演化出这样的景观的?我在辗转反侧之中侧耳谛听,没有一丝微弱的哭泣,各种嘈杂的声音之外,唯一能够指示这是一场丧事的能指是音响中单调的“阿弥陀福”之声。
     早晨起来,出外一看,七八桌麻将散乱的铺开,昨夜喧嚣的人们也归去了,只是换了新的一拨,于是喧嚣依旧。驻足细看那一排排花圈,挽联上分明写着与死者相关的亲友们的“哀挽”“敬挽”之词,来自其弟子的最多,一幅幅挽联在晨风中无力的飘荡。灵棚深处,镜框中一个模糊的老人在一声声“阿弥陀佛”中打量这个已经远去的世界中的一切。
      只是没有人哭,我于是想起了早年看过的一部电影,名叫《哭泣的女人》,讲述一个哭丧婆的故事,心想既然自己哭不出来,雇个哭丧婆来代哭总是可以塞责的。在北京打工的贵州女子王桂香,丈夫因赌博而动手打瞎了别人的眼睛,结果被抓了去坐牢。而王则被迫回到了家乡小镇,丈夫的离开,让这个脆弱的女人感到辛苦:除了要挣钱养家还有一个三岁的小孩要带。王桂香心里盘算着攒钱去把丈夫赎出来,但这对不懂任何手艺的她来说也不是件容易事。她过去的情人现在是镇上做殡葬买卖的老板,他就叫王桂香去做哭丧婆。王桂香早年习过曲艺歌舞,有功夫底子,于是哭死人的名气越来越大。就这样,请她的人多了,钱也挣的多了,她开始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还能时常给千里之外监狱里的丈夫寄去些补品。王桂香将足够的钱交给了监狱长,在家安心的等着丈夫回来的时候,结果噩耗传来,丈夫因为越狱,半路拒捕,被公安击毙。消息传到镇上,人们都在想这回王桂香可得大哭一场了,谁知她只是发呆,无声无息。但是第二天,在一个老板的葬礼上,她哭的死去活来,挣了不少红包……
      故事大抵如此,其中某次哭丧,县里有名的企业家新近丧父,于是找到了王桂香,王列出了各类哭法的相应价格,其中有山崩地裂、四邻不安、绕梁三日、倾盆大雨、美声花腔等等名目。阔气的老板选择了最贵的美声花腔,700大洋,红包另计,并反复叮嘱钱不是问题,一定要哭的全县皆知,要让所有人知道他们弟兄是最最孝顺的。
     结尾的那个场景当然是最具震撼力的,除了卖力歌舞的王桂香的身影,就是那四围大方摆开的一桌桌麻将。因为丈夫的暴毙,王桂香的哭泣感动得众人也是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一个个红包递到了她的手中。
      哭丧婆其实古已有之,有钱人家死了人,照例是要大办丧事的。一来显示死者家族的势力,表明都是孝顺之辈。二来可以收很多财物,丧事可以办成喜事,俗称“喜丧”。上百人聚集在灵堂前,呼啦啦摆开几桌酒席,为制造气氛,让来人知道先苦后甜,哭丧婆就派上了用场。考之于典籍,《礼记》、《仪礼》不愧是中国礼仪之集大成者,对主人主妇何时哭,如何哭,是抚尸而哭还是跳起脚哭,规定得十分详细,但若要严格执行,没有相当的功力是很难让人承受的,故请人代哭,起初是出于无奈。《仪礼·士丧礼》“代哭”下原注:“代,更也。孝子始有亲丧,悲哀憔悴,‘礼’防其以死伤生,使之更哭,不绝声而已。”于是代哭成为了一种礼仪习俗被传递了下来,其初衷是为了防止主人哀痛太过伤害了身体。
      可是中国人不愧是“名教”的子孙,名教就是重名而轻实,重形式而损内容,于是不管是真哀痛还是假哀痛,都可以借由哭丧婆来换取孝顺的美名。发展至今,登峰造极,连哭丧婆也不需要了,虽然哭丧婆不管哭的如何感人,其自身毕竟与死者没有关系,但好歹她还是一个人。现在,聪明的人们知道,只要摆上一台音响,让电流和磁带去代人发声,就同样达到了长歌当哭的效果,真正是又好又省又方便。
     不仅如此,当着死人,有生者更能感到生之可贵,于是各种生的激情都被调动了起来,大吃大喝有了更好的胃口,棋牌麻将有了更激烈的博弈。我躲进蜗居,想到了那个最讲究慎终追远的人的话:“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外面的喧嚣声还要持续几日,我更加害怕起来,因为我知道我们都是会死的。

 5 ) 先叙述一下情节

看了刘冰鉴的《哭泣的女人》,片子算还不错。说的是贵州某地方剧团解散了,一女演员王桂香和男友去北京闯荡。然而到了北京无所为生,只得在街上卖黄蝶毛片,为了掩护,找人借了个孩子抱在怀中算作掩护。男友又沉迷赌博,并因口角打瞎别人一只眼被抓入狱。此时借来的孩子因父母养不起跑了,竟然无处归还,她不得已只得带着“孩子”回乡。

说到这里只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一个县城文化凋敝去北漂,历经种种“生活”处处受挫的背景。这就又回到县城里来了。

回乡做什么呢?剧团早就散了,只有一间宿舍还可栖身。于是去找过去的相好,他已经结婚了,开了家“好发财”丧葬用品店。他倒是还有些旧情,也有些商业头脑。想及她不是唱的好吗?何不为其他人“哭丧”“好发财”呢?

王桂香在初次受挫以后砥砺了一阵,操练各种民间丧曲。果不其然,她一唱而红了,声名渐播,价码也逐渐抬高。王的哭丧按小时计费,明码标价。最高级别的是哭得“山崩地裂”500元,其次有什么“绕梁三日”等等价目不等。

接下来的情节就是中国县乡的一幕幕社会众生像了。有不肖子孙来花大价钱给他们父亲送行,目的当然是要显示他们多孝顺;有死了爱犬,一干队伍排了长队送葬,王轮着唱了好几首流行歌曲,一泣一回头,“离开你我可怎么过……”,唱的贵妇人眼泪涟涟……县城的死人信息传向他们,她们就立刻行动起来,丧曲、殡葬一条龙。按她前男友的话说,这是旱涝保收的行业啊。

王辛辛苦苦地赚钱,好赔被打伤人的钱,也把她狱中的丈夫早点保出来,因为中国的“监狱”太苦了。生活一切都在继续,不想传来丈夫越狱逃跑被击毙的消息。

王签了死亡通知书的家属一栏时也是默然无语。她说“反倒轻松了”,我相信这是真的。一切都来不及,她还要忙着去赶早就约好的一摊“大活”。她在祭奠那里照例哭唱了起来,但没来由地,她唱着唱着悲从中来,嚎啕……凝噎……

 6 ) 为整个乡土时代哭丧

    整部电影在统一、流畅的写实手法背后,埋藏着苦涩狡黠的黑色幽默和异常惨烈的乡土悲剧。这个很有主见的女人王桂香其实并没有败给城市,在北京这样的大都会里,她靠租小孩儿卖毛片,甚至可以养活无能好赌的老公,这足以说明她超强的生存能力。因为老公伤人,她被遣返回乡,在这片生养她的故土(而非异乡),她必须继续面对各种虚情假意和各种乡下古老的生存法则,这里实在并不比城市纯洁多少,她难听难看的哭丧,最终祭奠的已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挫败,这里面包括有编导对整个乡土时代溃败的惋惜和欲哭无泪的心情。

    刘冰鉴的[哭泣的女人],李扬的[盲井],贾樟柯的[任逍遥],王小帅的[二弟],这四部相对近期的青年导演作品虽然故事风格迥异,地理背景遥远,独自呈现的现实批判力量也有限,但当它们汇集在一起,却形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相似语境:时代变迁造成的乡村窘境。前张艺谋、陈凯歌时代电影对乡土生活的过度传奇化,以霍建起为代表的对乡土生活的唯美描述,及更多当代导演对真实乡土生活的漠视,在这里得到了创作心态与视角都完全不同的延续。在他们的这些电影里,无聊的日常生活代替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枯燥乏味的生活弥漫在乡间,现实的无奈远大于空洞的憧憬,乡村生活的残忍也被毫不犹豫地展示出来。在[哭泣的女人]里,王桂香旧情人的不可托付,老公的神秘猝死,同乡人的鄙视和仇恨,这些无处不在的挫折越来越令人绝望,有时候会使人感到这甚至比在贪婪的城市更令人绝望。中国人最看重的所谓土地的根,在这里已经被切断了。

    家中死人,为什么要请人来打麻将,为什么要请外人来哭丧,人们在坚守和维持的究竟还是不是传统的乡土文明?这所谓的乡土文化早已形如躯壳,仅仅是以惯性来维持的一场场闹剧,但最大的悲剧却在于,没有人能逃的出去。城市拒绝他们融入,乡村也同样在拒绝他们,哭泣变得毫无意义。

关键词:哭丧、乡土的溃败、现代主义
    出外闯荡的“乡下人”遭到故土的拒绝,他们成为最为痛苦的漂泊的一代,他们的尴尬处境,是这整个时代的悲哀。

 短评

孟姜女派传人 靠哭死人活下去

6分钟前
  • 夢侠沈星丹
  • 力荐

土得太好了!怎么能这么土!怎么能这么亲切!太喜欢了!!!这种真与假的混沌,就是最复杂的感情!太好看了!!!给了女主角这么大的特写,仅仅只有一次,牛逼!

8分钟前
  • παρατηρ
  • 力荐

你失父母她失犬,哭丧嫦娥舒广袖,忽闻夫死情无义,泪飞顿作倾盆雨

11分钟前
  • 丁一
  • 力荐

这部电影示范了如何在社会急剧变化的速度里捕捉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不为结构所困反而能在其中存在、游移甚至有所突破的生命力,并且获得相对全面而富有弹性的情感体验。真是被忽视和低估的导演和作品。它证明我们也许活得不够完美但我们活过。

12分钟前
  • 57
  • 推荐

粗粝的小成本电影,却堪称华语佳作。真可与《喜丧》连看,那是“喜”的喜丧,这是“喜”的哭丧。生活中突然的戏剧性,因为突然,所以自然。如怀中孩,突然地来,突然地消失,突然地又来,省略进一步消解了戏剧性。另外本片对公权力的讽刺,令人咋舌,二十年,恍若隔世。

13分钟前
  • 狐不鸣
  • 推荐

女主角让人惊喜,黑色幽默段子比较刻意,讽刺得不够力度

15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不能被乡村的宁静迷惑了,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加可怕。封闭不开化愚昧冷漠,不比城市强到哪儿去。甚至更残酷。对中国的丧葬行业一直觉得很神奇啊。这个哭丧女人类似我们这里的那种丧葬小乐队。相当红火赚钱的行业呢- -

18分钟前
  • HsvEvnX
  • 推荐

那是一个不属于我的年代,对我而言,她遥远、陌生,可是影片却是那么的真实,比起许多描述当代的片子来得真实与逼近自己的内心。最后的恸人的哭泣声与热滚滚的泪水,是一个人最最真挚情感的流露。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x 社会底层人的人间悲苦炼就了哭丧女人超强的生存能力与乐观的生活态度,看下来是那么真实那么压抑那么不舒服。(似乎这类片子只能在国外公映)"粗俗的女人,内心却有自己的纯净。 她就想好好的活着,一点点幸福而已。但生活什么也没有给她。 惆怅的片子,色彩也用的很美。"

21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中国独特的丧葬文化一览;故事是好故事,女主之外,其他人的表演还是不够自然。

2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7.5/7.5

26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异化实证

27分钟前
  • 京片儿
  • 推荐

这个女人一直是个认真生活的好女人 即使她像泼妇 做低贱的事情 和丈夫以外的男人睡觉

32分钟前
  • 一事无成孟烦了
  • 推荐

女主角让我想起了卡比利亚...

36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很讽刺的故事。

41分钟前
  • 大仙儿
  • 推荐

批判中国封建社会的电影 终究是不入中国百姓的眼睛 因为事情真实到 发生在自己身边 刺痛了他们的心 可偏偏 它射中了法国评委的心 这个中国女人 像极了我的一个亲戚 可是 却叫不出她的名字 这才是 最令人心痛的事……

46分钟前
  • 11是只拉布拉多
  • 力荐

哭,为了活下去。最后一次哭得最悲,是在哭亡人,也是在哭自己。

49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影像本身,有种粗砺的生活质感,但拍片理念,还是太简单粗暴了,比如顾客满身找毛片,为让丈夫减刑去找监狱长,警察捉着手按手印……首先,它会让人怀疑真实本身,其次,就算它全都来源于生活,怎么表达自然就更考验技巧,非要用得这么猴急而且套路吗?

50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到最后真哭了,这就是现实

51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中国的地下电影大多呈现一种残缺不全的游离感,刘冰鉴却做的很好,完整的故事和情感积蓄,始终有头有尾又明显远离常态。声画处理是一个看点,镜头稍微有点畏首畏脚不够舒展。主线以外对于以警察监狱为代表的权力阶层的塑造太僵硬,意图虽然明显,但是流于表面。三星半。

56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