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1982

HD国语

主演:张艾嘉,石安妮,李立群,张盈真,李国修,欧阳莎菲,蔡灿得,孙亚东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8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2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3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4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5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6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3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4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5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6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7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8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9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光阴的故事198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片被誉为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四位导演拍摄的四段故事(《小龙头》、《指望》、《跳蛙》、《报上名来》)构成了童年(小学)、少年(中学)、青年(大学)、成年(社会)四个人生时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梦幻世界的快乐和现实世界的烦恼,只是随着年岁增长,两者比例会有所变化。童年因某个好伙伴的离去而忧伤的小朋友(《小龙人》),成人结婚后的烦恼,可能会是因钥匙丢在房里只能穿着短裤在外面晃动(《报上名来》)。而青春期时被帅气强壮的大学生房客吸引了目光的女孩(《指望》),进了大学未尝不会变成另一种模样(《跳蛙》)。——人生充满多种可能,阶段的人生也没有好坏之分,只过就好。杨贵妃外传绝爱巴黎皇帝情系我心午夜系列之月光鸡饭封神榜:托塔天王武力2恋爱相对论2009非常营救2012少林与武当战火中的青春2023味道中国非强力春药马戏之王鬼哭神嚎抓鬼特攻队冰雪公主2005无边泳池无间火星:火星上的一天我们的青春不怕疼蜂蜜报喜彭赞斯的海盗欢乐神仙窝御准神偷忽然之间高贵一族权欲第三章第二季王妃总是要和离心灵闪耀的瞬间乡村牧师日记渔岛怒潮慈善狂欢夜危机2021披头四与我星梦奇缘邻居也疯狂天网大主宰双子星公主棋魂医馆笑传

 长篇影评

 1 ) “双面”“思辨”“画像”

杨德昌导演的《指望》是四段中最犀利和批判的一部。他借角色之口表达自身对于社会变革下的台湾民众生活的看法、表达自身对于人生和存在的哲理性反思,因而被称为“都市文化思辨者”“知性思辨家”。以个体的成长经历来折射整个时代的背景和变革,以个体的心路历程揭示成长所要蜕掉的皮、所要面对的真相,《光阴的故事》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杨德昌结构叙事和人物的风格,“不同年龄阶段的家庭成员如同抽样调查中的不同样本,既共时地体现了各自生命阶段的苦恼和困惑,又历时地串联起整个生命过程的情感状态。”在静观和间离的镜头下,男孩说:“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又不知道去哪里。”正如《麻将》中“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到底要的什么”,而《独立时代》里的司机说:“活得好好的就行了,想那么多干什么”。杨德昌作为新电影的旗手,一直以对城市和人的生活高度关注和心理复写来进行冷峻的反思和批判,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最终新电影走向了一个“另一种电影”的窘迫结局。也许观众就像电影中的司机、NJ的合伙人一样,他们接受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然后顺从,不再反问、不再怀疑。两种不同的社会立场,知识分子如杨德昌“我觉得知识分子本来就应该批判社会,就是要对社会有所见解。若你只说好话,不说难听话,不会让我觉得你有思想,你有思想的话一定是双面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双面的。”

 2 ) 光阴的故事

    不被父母认可理解的童年,孤独寂寞着只有模型陪着一路走来,难得碰上个小朋友,却不得不因为搬家而分开。童年也是那样走来,被学习整天烦着父母唠叨着,幸好碰上一堆小朋友,玩玩闹闹也快乐健康的茁壮成长。
    杨德昌的是少年愁滋味的《期待》,懵懂萌动的少女,对面窗口的男生,邻家的大哥哥……虽然最后必定是没有结果,可是多年以后回忆起来都是一份最纯真的感情。
    年轻人总是有无数的梦想却总也实现不了,有满腔的热情却总也释放不了……现实和理想总是差得太远,感情、未来……一切的一切似乎总是不尽如人意,幸好最后的结局是圆满的,只是可惜现实中很多人的梦想已经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人总要长大,就算多不愿意都得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工作结婚成家生子,人不都是这样一辈子的。最后一部是张艾嘉和李立群,里面惟一认识的演员,前几天又看了遍张艾嘉的《阿郎的故事》,一如既往的感动。那时候的她好年轻……是四部短片故事性最强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早上,刚搬进新房的一对年轻夫妻,矛盾冲突都集中在一个早上,搬进的新家没有收拾,丈夫找不到报纸,妻子赶着第一天上班,结果丈夫穿着裤衩围着毛巾下楼拿报纸却被关在外面,没带钥匙进不去,现代都市的公寓邻居们互不相识还得防着小偷,到马路上打电话被误以为是色魔,而妻子呢,匆匆忙忙上班忘了带证件,第一天上班就被拒之门外,打的回去拿还跟司机生气,没办法,忙碌的都市人,什么事情都急急燥燥……繁忙的世界一刻都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不再信任,没带钥匙连自己的家都进不去,更别说证件没带上不了班,人和人之间不再友好,各自为自己的事情奔走……如果把脚步放慢点会不会过得自如点呢?
    故事虽然都挺简单,可是把人生四季社会百态都囊括进去了,那样一个时代,开始关注现实关注人自身的生存状态,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敏锐的眼睛。

 3 ) 童年已去,光阴不再――《光阴的故事》观感

    有的小说,光名字就让你感觉舒服,比如《追忆似水年华》,有些电影,光名字就令人向往,比如《光阴的故事》。光阴是个令我能产生丰富联想的故事,特别是关于成长,而那首脍炙人口的同名歌曲更让我想看看这部电影。终于,我看到了这部电影,才知道这是部由四个当时的新锐导演的四个小故事组成的影片,才知道电影跟那首歌曲没什么关系,但是至少前两个故事依旧给我带来了片名给我带来的感觉,是的,一种舒服的感觉。
    应该说,在这四个故事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小龙头》,我也曾是个跟小毛相似的男孩,虽然没有他那么显得孤僻,但是那时的我同样话不多,同样喜欢手拿玩具摆弄幻想,同样对那些漂亮的女孩子们充满了朦胧的好感。那是一段纯真的岁月,我还没有那么多的课程压力,没去想那么多理想,人生的道理,没有压力,只求放学做完作业开心的去玩。那时的我还不知爱情为何物,只是隐约从那些梁祝之类的故事中猜测些爱情的影像,跟女孩子也只是打闹中保持着距离,但是隐约中也会对一些女孩产生好感,那是一种绝对纯真的感情,不是爱情,比友情多一些,也会如小毛一样远远的望着漂亮的女孩,甚至偷偷跟在后面看着她的背影,看着那一头长发或是可爱的马尾辫。小毛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他没有什么朋友,他只有他自己的世界,最后当和小姑娘小芬交上朋友时,她又远去国外。这个年幼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要承受成长的烦恼,还好,他还有那个恐龙模型,那个小龙头是他的慰籍,就像我也曾拿着变形金刚的玩具沉醉也正义与邪恶的战斗中一样,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或许荒诞,但是简单。
    如果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孩的成长的话,那么第二个故事《指望》就是关于少女的成长,而导演也是现在四人中名气最大的杨德昌。故事中的小芬面对的是与小毛不同的烦恼,她要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特别是青春期的那种情窦初开的萌动让她苦恼中又充满了一丝甜蜜,她也有她的梦,在梦中她穿上了长大的姐姐穿上的成熟女孩穿的睡衣。或许是处于巧合,作为不同导演导出的片子,《小龙头》和《指望》颇有相似之处,他们同样有多少显示了时代背景的电视影像,同样有梦,同样有成长中的那份怅然失落。特别对于小芬,面对一个租住她家空房的大学生,她的少女的春心被深深触动,这份触动让她不知所措,她试图向她姐姐寻求答案,想知道一个女孩应该在什么样的时候喜欢上一个男孩,但是姐姐的冷漠只能使她去自己寻求答案,当她试图去接近那个让她慌乱的大学生时却发现了更残酷的现实,独自品味那少女如失恋般的淡淡痛楚。我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尾部分,那个开始看上去有些呆头呆脑的跟着小芬的男孩,在学会骑车后说出了一句那么哲理的话,“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了”。小芬面带微笑说“我们回家吧”,在黑夜中,他们继续上路,那个小男孩又开始了新的计划。是的,学骑车就如我们的成长,当我小时候,我企盼着长大,以为长大后就不用受大人管了,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可是当我渐渐长大,我才发现我时常会陷入该干什么的迷茫,我又开始怀念小时候那段纯真的岁月,那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但是光阴已去,我只能继续成长,带着新的计划和对未来的期许,我只能前行。
    后面两个故事没有给我太深的感触,第三个故事讲的是大学,正好可以跟第二个中学成长衔接,也是个关于光阴,关于成长的故事,但是,这是个励志的故事,或许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看了太多类似的故事,所以我认为在四个故事中这是比较平庸的一个。而对于第四个故事,应该说故事本身反应了一种社会上的人身份证明的困局,很能反映社会现象,但是似乎与光阴成长无关,又或许我只有23岁,正在校园的我还无法体会这个故事中反应出的小人物在日常时光中的光阴故事,所以感触也不大。
    还是前面那两个故事让我感到似曾相识,感到感动,感到温暖,感到共鸣。曾有人说,成长是一个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失去的过程。我长大了,我看上去明白了爱是怎么回事,可是我却失去了真正纯真的爱一个人的能力,我变的理智,也变得现实,失去童年的幻想能力,失去了那种可以将我从现实烦恼中挣脱,在幻想世界里休憩的能力。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必然的过程,所以我只能被这自然的力量强行的推动着,甚至还有意的加速这个过程,我努力克制自己的哭泣,因为眼泪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像男子汉。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梦想,因为梦想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像一个成熟的人。我甚至努力克制自己的同情心,因为同情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像一个现实的人。我克制着童年的似乎与生俱来品性,仿佛童年的便是与成年格格不入的东西,告别了那成长中的烦恼,我回头看看,发觉自己失去了很多,我已不能再拾起那童年的玩具在作一次惩处邪恶的美梦,我已不能再怀着纯真朦胧的感情去关注一个让我心动的女孩。模型,变形金刚对我现在只是一件件儿时的玩具,不再是寂寞时寄托梦想的伙伴。自行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不再是那个可以让我“爱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的通向自由的寄托。童年已去,童年的光阴不再,我只好带着美好的回忆,看着《光阴的故事》上的成长故事,发掘着我的回忆,重拾我的童年。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990924.html

 4 ) 剧情 for myself

《小龙头》叙述一个比较内向的男孩小毛,经常沉迷于个人的幻想世界,不敢接近别的孩子。只有女孩小芬了解他,他和小芬成了朋友,两人 共享一段愉悦的童年。不久小芬随父母移居美国,又留下寂寞的小毛和他心爱的恐龙玩具。
《指望》叙述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女学生小芬,与充满 梦想的邻居男学生小华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她暗恋一个大学生,后来发现他竟是姐姐的男朋友,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
《跳蛙》的主人公大学生杜时联,总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他兴趣广泛,精力过剩,报名参加很多社团活动,有时又迷失目标。最后在一场激流游泳比赛中,找到了自己追求的信念。
《报上名来》描写一对年轻夫妇,搬入新居的一个早晨,女的忘记带证件上班而被拒之门外,男的在家中被人误会是小偷,挨了一顿揍。表现现代人在繁忙紧张的社会生活中,竟然会丧失表明身份的能力和权利 。

 5 ) 光阴的故事之小龙头

作为台湾新电影时代的开山之作,《光阴的故事》已然曾为台湾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由四部分组成(《小龙头》、《指望》、《跳蛙》、《报上名来》),分别讲述的是童年(国小)、少年(国中)、青年(大学)以及成年(工作)时期所面临的问题,其每一个故事都源自于生活,为人所常见,幼时的朦胧友谊,少女的情窦初开,大学时期的活动热情和想为而不能为的急虑,工作后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四位导演为此倾心力作,跳出传统的影视剧框架,无视票房压力,以一种全新表现手法去创作,告知观众新时代即将到来。而在这四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小龙头》。
蓝正文是名国小学生,沉默寡言,却有着自己小小世界,恐龙玩偶是他最爱的玩具,形影不离的带在身上,却成了父母的烦恼。影片开始唱片机指针被拨上,音乐响起,画面淡出,淡入的是一条铁轨,小毛(蓝正文)随即进入画面,伴着音乐摄影机跟着他的脚步,走过铁轨,破败的街道,老旧的木板屋,最后来到一对蓝色大门前,他推门而入,迎来的是妈妈的斥责,院子里弟弟正在和小伙伴玩弹珠。在这个家庭,作为哥哥时刻都要受着父母对弟弟偏爱的伤害,而他只是沉默,不吵不闹,小伙伴们对他恶作剧,拿了他做最心爱的恐龙玩偶,他也是一脸平静的表情,不气不恼,他是如此安静和沉默。而在夜里睡梦中他是那么快乐,儿童想象中的世界是那么奇幻,他喜欢的想要的都在那里,当然还有哪个小女孩,金阿姨家的女儿。他们初次见面都是那么沉默,小女孩抱着娃娃,不做声,看上去一副病弱的模样,只有调皮的弟弟在图画之上乱涂乱画,不知所为。他拿起画笔,在纸上花了自己的恐龙玩偶,小女孩拿着他的画给大人们看,他站在身后不声不响,却因此与小女孩成了朋友。后来爸爸扔了他的玩偶,要他好好学习,而那一晚是他与小女孩最后一次见面,第二天女孩就要随父母去美国。那晚女孩陪她去找他的恐龙,找了很多地方,跑了很多路,最后在垃圾场里找到了心爱的玩偶。两个孩子偷偷地溜回了房间,在水池旁用肥皂洗手,他洗着脏兮兮的玩偶,转脸小女孩病弱的面容露出了天真的笑容。之后音乐再次响起,小毛为女孩花了一幅画,女孩的娃娃手中抱着他的恐龙玩偶。临别,小毛走在父母身后,回头看了看站在玻璃门后的小女孩,而她只轻轻抚着手中的娃娃,没有看他。
导演将小孩子的世界,描述的如此天真烂漫,对这份小小的情感是如此轻描淡写,对本就简单的孩童世界不多做一丝一点的表现。影片最后,金阿姨家的大门关上了,恐龙玩偶摆在唱片机旁,音乐结束,指针自动调回。

 6 ) 新浪潮中的人生光影

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开山之作。

《小龙头》:被监管的童年、拥有共同秘密却远在大洋彼岸的伙伴。(喜欢电影结束、黑胶唱片机指针上跳的设计)

《指望》:男孩期盼着学会骑自行车和长高,生理变化与对异性的好感令阿芬既期待又束手无措,在认清失落是成长常态之前,青春期时的我们又指望着什么呢?“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不知道要去哪里了。”既是成长后的空虚失落,又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台湾社会面临的困惑。

《跳蛙》:觉得自己天生是读中文系的人,但面对父亲的询问变成了其他院系。纵使爱慕之人隔着距离、举办活动被拒,杜时联依旧在自己认为最好的年纪磨砺自己,“只想做好一件事”,全力以赴后纵使不能如愿以偿至少也不为虚度光阴而后悔,而如跳蛙纵身入水,全力凫水的杜时联赢了外国学生,也收到了心上人抛出的花。(老师录音机放课,学生用录音机录课有意思。)

《报上名来》:平淡生活中因上厕所必看报纸导致的意外。城市化加大人口密度,却疏远了人心距离,当我无法表明自己的身份,我还是我吗?(最喜欢的镜头:丈夫上一秒还在凶邻居家的狗太吵,下一秒便对准备出门的妻子说“你忘记亲我啦”“记得早点回来哦”,以及妻子一边说上班时间紧一边还是经不住丈夫的请求给楼上的丈夫扔报纸。)

 短评

喜欢后三个故事!红色大门〜骑车的那个tracking shot很赞音乐也好。啊呀,小妹妹移情别恋了虽然剧情看来狗血,但杨导处理得很好,空镜头和家门口街道的几个镜头都很赞。好吧那几个镜头竟然想到杨树与路灯。。台词不多不少很合适哈哈!柯一正的出乎意料的好虽然节奏略奇怪。心里心外,蛤蟆的意象等

7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力荐

杨德昌让其它三个黯然失色,原来和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没有什么关系…20170709@广州奇遇书店

12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塞满了一堆概念,包括杨德昌那段,仍是拷问多次的“你到底需要什么”。所谓台湾新电影开山之作,也不知新在何处?两相比较我觉得比其晚一年的《风柜来的人》才更具代表性。

16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最爱老杨的《指望》。第一部电影就让我春心萌动。小芬很漂亮,大学房客是陈晓东吗?《报上名来》很生动(张艾嘉和李立群原来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变化)

18分钟前
  • 陈上进
  • 力荐

《指望》:有披头士也有越战的沉闷压抑八十年代。除却庭院外观俯瞰镜头以外,将外景贯入室内的窗外镜头无一存在。暗淡灯光充斥整个室内外空间。无力的悲伤基调就像少女无表情的脸。少年是杨德昌,说着和“一一”一样哲思而沉重的话:我以为学会骑脚踏车就可以去喜欢的地方,现在学会了却没有想去的地方了。

21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指望》是里面最为成熟的一段。杨德昌从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女性叙事视角,而他的影片中多半都是男人自杀。他似乎希望用女性的角度看待世界,但内心永远是个绝望的老男孩。

25分钟前
  • 牛角酥
  • 力荐

四段故事喜爱程度从前到后,都有对身体的关注和展示,修复版清晰。小龙头里少年成长中不被理解和委屈有被触动,尤其在操场上神游配When a Child is Born那段。而杨德昌的指望能看出其锋芒,视听语言极为细腻,眼镜怎么那么像我小时候。三四有趣但糙些了,看几位大咖年轻时的样子,有现在微电影的意思。资料馆

26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第一个的歌曲好听 忧伤 第二个一般 萌动 杨德昌一直爱说教 第三个 迷乱 结尾好冷 拿错旗子了?第四个有意思 证明长大了就是一废物 结尾应该是摔死才完美

27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最喜欢的反而是陶德辰的《小龙头》,不被理解的童真和别离之愁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杨德昌的《指望》是个少女怀春物语,超前九把刀三十年表达出“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子永远要比同年龄的男孩子成熟”。柯一正的《跳蛙》略乱了,张毅的《报上名来》是非常有趣的幽默小品。

28分钟前
  • Mr.Graceless
  • 推荐

1.小龍頭:被遺忘的孩子,被放逐的童年,失語、冷漠與孤獨;2.指望,經痛,懷春,少女情懷總是詩;3.跳蛙,理想的現實之痛,如同瓶中的跳蛙,束縛與重壓;4.報上名來,一個早晨的細瑣,透視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隔膜,現代生活中的另類孤獨和處境。四個故事,一段人生,如果來詮釋光陰,最好的是,死亡。

32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最喜欢杨德昌的部分,精彩,中学时青春期的萌动,4星。《小龙人》3星半,《报上名来》3星,诙谐有趣;《跳蛙》两星半,无感。

3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曾经还以为罗大佑的那首歌是这部电影的插曲… 创意不错 大事云集 但感觉缺少些什么

38分钟前
  • Bill
  • 推荐

喜欢跳蛙那段,里面一个教授讲西游的挺有意思,“孙悟空代表了心,猪八戒代表了性,沙僧代表了意,三藏有了心性意才为之真人,才能在自我意定的路途前行。”

42分钟前
  • 胡子一大把
  • 推荐

2012修复版,画质感人。四个短片应该对应的分别是50,60,70.80年代。《小龙头》里移民的背景。杨德昌那段有明确时间标定(1966披头士武道馆演唱会),古典音乐确实用得漂亮,声音剪辑有想法(比如少女决定去敲门之前的那段),也能看出些日后[牯岭街]的视觉动机。但,杨德昌那段居然还不是里面最好的——柯一正那段《跳蛙》真是起点太高了,剧作、人物、表演都可圈可点,可惜后面主要当演员去了。之前看《白鸽计划》还记得张艾嘉对参演这个短片集念念不忘,不过《报上名来》水平也只能说一般。

4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1、小龙头和指望,严重契合共鸣了记忆,如携手偷逃寻模型、分别时眼波流动、旧式庭院布景、少女的温婉感伤、静夜朦胧的小巷。2、“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不知道要去哪里了。”——人的一生,不断重复着这个过程,直至归于尘土。【★★★☆】【入】

47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小龙头》、《指望》、《跳蛙》、《报上名来》分别对应童年 少年 青年 壮年时期,看了不少台湾新电影时期的主要作品,感觉新浪潮就是借用孩童视角为外壳,本质还是对成人世界的探索与诉求。这么说的话,他们好像一直没有长大的样子。拍得最好的肯定是《跳蛙》,但个人最喜欢《小龙头》

51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小龙头》那夜我们手牵手一起寻找小怪兽,童真的色彩记忆常伴左右。《指望》初潮戳动了春心的觉醒,对身体与情感的探秘如同学骑单车一路摇晃摸索,踏出青春的轨迹。《蛙跳》大学时你如沙僧一般隐忍坚韧,如八戒般春光灿烂,如悟空般大干一场,如唐僧般不近奶妈。《报上名来》这个男人真牛逼,裹条浴巾闯街区。人模狗样爬墙梯,仰面朝天认邻居。最喜欢的还是《小龙头》,因为会回想起小时候手牵手的女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每个时间段的光阴故事,不需要刻意编排戏剧性,不需要配乐烘托情绪,不需要镜头营造视觉冲击力,只是自然的想起就自然的在脑海里放映。

52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有趣 越看越好看的电影2010.6.27/没想到因缘际会的居然大银幕2刷了。上次看国修老师还在世。。。

54分钟前
  • 不聊电影
  • 力荐

台湾新电影开山之作,是对理想主义的尽情描绘,四阶段合一便是成年之前的散漫时光。镜头一直在描摹成长,以时间为线条勾勒出人物蓝图,消音处理则把人物缩小化,丧失本能后任其生灭。[指望](自行车与启蒙;大师范十足)≈[小龙头](怪力梦境之歌,情感的胜利)>[跳蛙](以闹钟声为背景,略沉闷)>[报上名来]

58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这叫神马玩意。粗糙,虚伪,根本没有开创性。

1小时前
  • 四月物语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