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

HD

主演:斯蒂芬·弗雷,裘德·洛,瓦妮莎·雷德格雷夫,詹妮弗·艾莉,杰玛·琼斯,朱迪·帕瑞福特,麦克·辛,佐伊·沃纳梅克,汤姆·威尔金森,艾恩·格拉法德,彼得·巴克沃斯,罗伯特·朗,Philip Locke,大卫·维斯特海德,马克·莱瑟伦,迈克尔·菲茨杰拉德,奥兰多·布鲁姆,亚当·加西亚,约瑟夫·梅,詹姆斯·达西,奥兰多·威尔斯,罗宾·克莫德,Avril Elgar,安德鲁·哈维尔,比迪·霍德森,Hugh Munro,Michael Simkins,?杰弗里·利斯利?,Simon Molloy,Hywel Simo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日本,德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年份:199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王尔德 剧照 NO.1王尔德 剧照 NO.2王尔德 剧照 NO.3王尔德 剧照 NO.4王尔德 剧照 NO.5王尔德 剧照 NO.6王尔德 剧照 NO.13王尔德 剧照 NO.14王尔德 剧照 NO.15王尔德 剧照 NO.16王尔德 剧照 NO.17王尔德 剧照 NO.18王尔德 剧照 NO.19王尔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王尔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根据十九世纪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王尔德的真实经历改编。   王尔德(Stephen Fry 史蒂芬?弗莱饰)一生在诗歌、戏剧、童话、小说创作、文学批评上广泛涉猎,他谈吐幽默,作品充满机锋,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来生最愿倾心长谈的人便是王尔德。在当时的伦敦,王尔德几乎每部戏剧都在舞台上取得轰动效果,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可是,王尔德的文学生涯却在后来完全被毁掉,这一切都源于他和道格拉斯?波西伯爵(Jude Law 裘德洛饰)的一场相遇,王尔德不仅背负“鸡奸罪”入狱,蒙受名誉上的污点,家中所有也全部被拍卖,妻子只得带着两个儿子远走他乡,并给他们改姓。B级文件所言所行替身姐妹海雾博斯 第五季我是谁2015生命花极地特快长期都市三六巷蓝色霹雳火新房客盗墓笔记之云顶天宫相思河畔喵眼天师蛇猫鹤混型掌国语高公司的故事小森林 夏秋篇2014我们在这里生活纸牌屋第三季不是钱的事2012红天机黑兰花零距离2004幸福的眼泪猛兽列车巴黎童话狩猎天堂拜金女郎喜新不厌旧第五季布朗神父 第九季岗楼蝶恋花记忆囚笼志愿军:雄兵出击离婚派对我亲爱的表哥忠犬八公2023我的超能力没有存在感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智能小当家第二季爱情白皮书青春之钟杀害我女儿的凶手

 长篇影评

 1 ) 不要问值不值得 爱就是不问值得与不值得 ——关于王尔德、道格拉斯、和罗比的三角恋,关于《心太羁》

《心太羁》(1997)的另一个译名叫《王尔德的情人》。 1900年王尔德在巴黎廉价旅店离世时穷困潦倒,身边只有罗比和另一个朋友。97年后,BBC拍了Wilde记述了他跌宕的一生。 罗比是王尔德情人、挚友。当别人唾弃王尔德,骂他“变态”、“无耻”的时候,只有他在人群里向王尔德脱帽致意。王尔德出狱后把准备交给道格拉斯的长信《自深深处》先由罗比备份,因为他知道以道格拉斯的个性会直接把信付之一炬,而罗比是他真正的朋友。如果没有罗比,一百多年后的我们将不可能看到这篇旷世名作。他永远是那个陪在唯美主义大师身边的Robbie,是王尔德的观众、朋友、情人之一。至死不渝。 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死时,罗比陪着他。1918年罗比离世。按他遗愿,1950年其骨灰被放在王尔德墓内,他给自己留了一方空间。 罗比爱他,不管他是那个人人想巴结的奥斯卡•王尔德,还是隐姓埋名的塞巴斯蒂安·梅尔莫斯。 王尔德信任他、感激他、知道这份感情,可他只爱道格拉斯——他的Bosie, “my darling boy”. 裘德洛演的道格拉斯狂妄骄傲、叛逆自负、任性天真,天使面庞,却随时会化身魔鬼。 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只是个任性的孩子,父亲残暴,母亲纵容的病态家庭使爱着王尔德的他却一次次伤害王尔德,即使后悔懊恼,也仍会有下次。我总觉得影片里从头到尾王尔德看着他的时候都是带着心疼的,从来不会用一句重话来说他,即使最后身陷囹圄也不想把他保护的深爱的孩子牵扯进来。 “谁斗胆害你?”巨人大叫。 “我用剑杀死他。” “不”,孩子回答。” “这是爱的伤痕。”(《自私的巨人》) 影片中道格拉斯探监时紧紧抓着王尔德手说:“You didn’t corrupt me .I corrupted you if anything.”那一刻突然觉得这个任性的、被王尔德护着的孩子长大了,开始试图保护对面这个因他入狱、如父亲般爱着他的人。 片末音乐响起时Bosie在广场上回眸一笑,美得窒息,不得不说导演看人很准,裘德洛把这个角色演得让王尔德迷们觉得道格拉斯从历史的老照片里走了出来。即使只为那阳光下天真的守护神般的笑容,那“一缕金发,一缕曾疯狂敬拜,亲吻的金发”,也难怪王尔德“过去、现在只爱他”。 编剧最后大概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影片结尾的字幕透着深深的遗憾和怅惋:三个月后,他们分手了。 小时候看《快乐王子》,读完后难过了很久。似乎童话都该是王子公主快乐的在一起那种甜得发腻的结局,这个童话的结局太过凄凉了。但却因此让我记住了那个叫王尔德的人。一直觉得能写出那么美的故事的人定是善良单纯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他善良、包容、睿智、才思敏捷,终其一生追求唯美,始终不曾融入伦敦上流社会,他不属于维多利亚时代,他只属于戏剧、诗歌、小说、童话。 如今,王尔德位于法国巴黎的墓碑不得不在四周装上玻璃挡板,这么做是因为墓碑无法抗拒追随者的深情一吻。他曾说“我设想所有迷人的人都是被溺爱的,这是他们吸引力的秘密。”愿你被这个世界溺爱。 2000年的时候《新观察家》发表了对王尔德孙子的专访,墨林·荷兰说祖父王尔德很爱他的孩子。 一个王尔德迷说,“王尔德对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的爱,对那些18-20岁青年的爱,乃至于他不顾周围审慎的朋友们的建议,鲁莽地提出控告等等,都是来自于他灵魂之中那最为天真的部分,由牛津大学培养出来而从未被社会所磨去的那种美好的气质,这气质让王尔德成为了王尔德。因此,虽然很多有名望的写作大家因为经历了很多事情而成为大家,写出了巨作,而出狱之后的王尔德,却再也写不出那些无比天真美好的童话了。”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一本正经又虚伪做作,当时男人间暧昧不清的很多。既不属于上层也不属于低层的王尔德的人生因为一场荒谬的诉讼而急转而下,成了牺牲品。一百多年后,大不列颠放下帝国情结,抛却维多利亚时代的虚伪,拍了Wilde,中文翻译成《心太羁》,或者《王尔德的情人》。 起初读传记的时候我甚至想,如果没有那场荒谬的诉讼,没有遇到道格拉斯,王尔德或许结局不会那般凄凉,他会一直辉煌下去,最不济也是江郎才尽,后半生平庸度过,像历史上无数曾经灿烂过又黯淡下去的作家一样。可他是王尔德,是那个即使怨过悔过恨过,最后依然放弃温柔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孩子选择和道格拉斯在一起、依然爱他的Bosie的曾经说不想长大但后来无奈地长大了的孩子。 出狱后他曾说再不见道格拉斯,事实证明恋爱中的人说出的所有“再也不”永不可信,为那个人,你只会再次破例。以前不理解为什么张爱玲在胡兰成离开她之后仍然用自己的稿费资助他,以前忿恨遗憾王尔德出狱后还是选择了他的boy而不是他的kids或者是Robbie,后来明白了,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为他做什么都心甘情愿,你甚至不会觉察到那些都是特地为他做的。更谈不上计较。就像王尔德、就像罗比、甚至是道格拉斯。 不要问值不值得。爱就是不问值得与不值得。 维多利亚时代的幕布落下了,《不可儿戏》的幕布落下了,王尔德出场向观众示意,依然才思敏捷,妙语连珠,罗比用力鼓掌,道格拉斯在剧院阳台上喊着“bravo”,永远年轻,从不曾老去,从未离开。

 2 ) wilde's boys

  “你恨我!你恨我是因为我是oscar唯一爱的人,而你,只是他众多boys中的一个。”
   如果没有这句话,我是否会在看完《wilde》的周日晚上少悲伤一点?我是否会不让这部剧纠缠我的梦境,直至黎明?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偿,毫无希望的绝恋,只应该用于浪漫的幻想。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爱的人付出一切,一如robbie对wilde;我们也可以剥夺自己不爱的人的一切,一如wilde对robbie。电影是悲伤的,它不能更深地悲伤,所以用字幕匆匆地结束了自己。现实更加悲伤,却躲在所有人关注之外。
   33岁的两个孩子的父亲wilde,被19岁的剑桥学生robbie第一次引入了同性爱之门。王尔德很快琵琶别抱,robbie只能注视离开的爱人的背影。王尔德爱上了如天神般美丽的bosie,bosie爱他,折磨他,妨碍他,抛弃他,给他引入麻烦,而即将上庭的王尔德仍然隔着铁栅栏握着他的手轻唤“darling boy”。在bosie抛弃病弱的wilde时是robbie在照料他,在bosie跑开时是robbie警告他“bosie永远不会长大”,而对robbie的爱,wilde只是回应“我长大了。我不会回去了。”
   是谁的家庭让王尔德最终作了两年牢?是bosie。是谁在一片口水的羞辱的行列中向王尔德脱帽致敬?是robbie。是谁在王尔德入狱后消失?是bosie。是谁去接王尔德出狱,并一直照顾他的家人孩子,告诉他们你们的爸爸不是坏人?是robbie。然而,bosie仍然是王尔德的“darling boy”,为了他王尔德离开了妻子儿女;而robbie,只不过是“boys”中的一个。
   bosie对robbie说:“出狱后我要和他一起,我要给他所有东西”。而事实怎么样呢?三个月后他们决裂了。王尔德爱的人,最终未能给他幸福。
    而现实却更为冰冷。王尔德1900年死于贫困,死时robbie和另一个朋友守着他。而bosie最终向社会忏悔,变回了douglas侯爵,结了婚,然后,为了忏悔他旧日的放荡生活,用尽全力从各个方面攻击robbie。robbie致力于艺术评论,并经营王尔德的作品,令更多人看到。49岁时他去世,几十年后,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放在王尔德的墓穴中,放在他亲手埋葬王尔德的同时为自己留好的位置。
    那么,你爱谁你会很知道,而谁爱你最深,你永远都没有机会知道。
    我睡得很不好,wilde的情节一直纠缠于我的梦里。在梦境的最后几分钟,我修改了故事的结局。wilde出狱后和bosie在一起,但他知道bosie终会离开他。他捆绑并囚禁了bosie,bosie将在旅馆的空房间里死于消耗,没有人知道。只有robbie知道这一切,他帮助王尔德一家——妻子、孩子和王尔德坐着一辆小车一起离开。在我即将醒来时,robbie正在为王尔德的孩子买旅途中吃的蛋糕。

 3 ) Stephen Fry的登峰之作

Stephen Fry rules!

总的感觉,这部电影的编剧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很多地方背景交待得不清楚,有些地方衔接得很别扭。英文版中居然有一部分让英广电总局给河蟹了。不过这部分在youtube上有西班牙文加英文字母的版本。看了,没什么嘛!考虑到这电影是1997年的,比李安的所谓挑战同性恋题材可要早多了,而且露骨多了,也没有引起李安电影那样的争议么。足见大英帝国在这方面比美国还是要包容一些,欧洲比大英帝国又包容一些了。当然,这是欧洲的传统,嘿嘿

电影讲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Stephen Fry扮演) 恋上了公子哥Bosie (Jude Law扮演),为他抛家弃子。但是Bosie基本上拿Wilde当爹,当依靠。Wilde也心甘情愿,最后被Bosie的亲生父亲送上法庭。英国法庭则以淫乱罪判他入狱,Wilde身败名裂,但是Wilde在法庭还是坚持对他的同性恋的行为进行了辩论。

看了豆瓣的一些影评,大为吃惊,居然那么多人觉得Stephen Fry在这部片子里的演技不如Jude Law,还有这么嗲的?

以前在国内上学的时候接触过Wilde,对老师介绍Wilde时的说法确实还有一定的印象:风流倜傥,桀骜不驯,才华横溢的美男子。他的作品看得不是很多,只有The Picture of Dorian Gay 和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当时我心目中对这个形象的理解是有定式的,就是人要漂亮又潇洒,而且得口若悬河,最好不时地玩点傲慢无理。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俄罗斯式的。英国人对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理解并不这样。风流可以很内敛,才华横溢也不一定要气冲云霄。Stephen Fry就是这样一个英式风流人物。当然,Wilde是爱尔兰人,爱尔兰文人的闷骚风格也见识过,和Stephen Fry还是很相像的。

扮演Wilde这样的人是要有气场的。这个气场是指由内向外散发(而不是迸发)出的才气所支撑起来的让人觉得“宽敞“的美感。也就是说,他的傲慢是有资本的,不光是脸蛋和外形上的资本。而近年来英国影坛除了帅哥美女之外,真正有气场的人基本上找不到几个,倒是话剧舞台能够看到几个这样的演员,可是他们又不来演电影。Stephen Fry也不是电影演员出身,偶尔客串而已。哎,从影响美国到跟着美国走,英国电影还能有出息么?

在现实生活中,Stephen Fry本人就是Wilde的活写照。他年轻的时候不仅和Wilde长相非常接近,而且自己也是个同性恋,到不久前还在和天主教会进行过公开辩论。他以一名同性恋者的身份对天主教会的挑战可以说是当代这类公众辩论中的经典之作了。他的才华并不在当年的Wilde之下。Wilde口中讲出的话,同样能够从Fry的口中很自然地说出来。另外,Fry这个人有点文人所特有的自毁性,过于注重细节,有时候显得有点粘。而这些又和当年的Wilde本人据说非常像。从这些方面看,他基本上就是本色演出。关键的是,他的演技,丝毫没有表演的痕迹。这就是Fry的特色所在。想了半天在当今的男演员中有哪位能够胜任这个角色?没有别人啊。

本人的感觉,他在这部片子里扮演的并不是一个漂亮小子,而是一个父亲式的人物--充满智慧,但是在孩子面前又会因为爱而不失愚蠢。他在这个电影里所要争夺的,与其说是社会对同性爱情的接受,不如说是对Jude Law所扮演的那个孩子Bosie的监护权。而Bosie小白脸儿在Wilde这里也是更多地寻找父爱。一个胖胖的而又温柔的Fry,正好能成为让愣小子瞎蹦跶之后摔下来还不觉得疼的大沙发,和他那个瘦小凶恶而又毛茸茸的亲爹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电影里的Wilde是充满矛盾的人。关注Wilde在法庭上的讲话,轻柔却又不失沉稳,那些让人迷恋的话从他口中讲出来,配上他眉宇间展现出的惆怅和内心的坚定,那就是现实中的Fry本人,信手拈来,他的气质不是纯粹地来自视觉感官。

不光是Fry的表演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种粘质性的矛盾,电影情节的安排上也是如此。Wilde一方面为别人的孩子出生入死,却对自己的家庭不管不顾。被删掉的那个部分有他面对Bosie的父亲的直接斥责。仔细想一想,他的妻子其实是可以说出同样的话来的。或许恰恰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该说实话的不能说,该出柜的不能出。一个号称对自己真实的人却不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过,也很难说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谁知道他对Bosie父亲的谴责是不是从内心厌恶自己不能由衷地爱护家人的状态,从而做出的发泄呢?Fry在这个电影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这种矛盾,是一种深邃,但又优柔,自省甚至自责却不能自拔的气质。
  
相比之下,Jude Law当年确实年轻漂亮,在英国有“花瓶“的美名。这部电影据说是让他挽回名誉的一部电影。确实演技也不错,不过他的多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并没有后来的电影里那么成熟。看看当年的影评就知道了,普遍认为Stephen的演技太自然流畅了,让Jude的对手戏演得比较吃力。

 4 )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二是得到。

王尔德在监狱的煎熬里这样独白,“我身边有个瘦削、金发的守护神,他走进黑暗,如一朵百合花。我别无所求,只想保护他免受父亲的伤害。”最后一幕里,波西站在空旷的灰暗街道,一袭长长的风衣,在转身看到王尔德时,嘴角扬起安静而美好的弧度。
然而得到了,依旧是悲剧。那样的微笑,有着与初见相似的温度,却再也延续不了记忆里的单纯而幸福的线条。影片的结尾,黑白色的字幕写着,三个月后他们分开了,永远分开了。也许他们都知道,走过这一切,已是前尘隔海,陵谷沧桑。

看王尔德是冲着Jude Law去的,结果被油炸叔的几段独白感动的稀里哗啦,最后半个小时眼泪就没干过……Fry出演的真的非常到位,王尔德的几段独白字字句句深入人心,尤其是法庭上关于“不可言说的爱”以及监狱里的内心挣扎。

In this life 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5 ) 爱的伤痕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无论穿衣打扮、待人接物、著书演讲,一切的一切,他都时时身体力行自己的唯美主义。他惧怕丑的事物,王尔德曾见过在本系列第一篇中提到过的法国诗人魏尔伦,因其容貌丑陋而甚感厌恶。下面这段王尔德的“至理名言”既能表现他唯美至上的准则,更透露出他傲视不羁的风范: “个性善良不如长相美貌,不过个性善良总比长得丑好。”

1891年,时年37岁的王尔德认识了21岁的道格拉斯。这位相貌迷人的侯爵之子,改变了王尔德的人生际遇。道格拉斯昵称波西,在王尔德给波西写信的落款中,充满了“永远爱你的”、“天天想你的”、“只属于你的”这样的字眼,他满腔热情、无所顾忌地倾吐自己的赞美与爱恋。在他才华横溢、热情飞扬的笔下写来,波西仿佛是天仙下凡、人间尤物。 “我爱你,我爱你,我的心是一枝玫瑰,是你的爱促使了她的开放;我的生活是一片沙漠,受着你甜美的呼吸的吹拂,它清凉的春季就是你那双美丽的眼睛;你小巧的双足所至之处,都给我踏出阴凉的山谷,你头发的香气就像没摇,无论你走到哪里,哪里就发出肉桂的芳香。” 两人都是追求享乐之人,当真是声色犬马,珠联璧合。波西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风闻二人关系,便严辞要求二人断绝往来,波西一向与父亲关系不睦,更是将此作为报复机会,迎面反击。夹裹在粗俗的父亲与自私的儿子之间,王尔德越陷越深,成为了这场争斗的牺牲品。 “他一个餐馆又一个餐馆的寻找我,目的是想在整个世界面前侮辱我。他气势汹汹,大有如果我还击就把我消灭,即使我不还击,也要把我消灭的架势。” 在波西的撺掇怂恿下,王尔德将侯爵告上法庭,然而乾坤扭转,万劫不复,最终被送入监狱的却是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的王尔德。对比王尔德早两年写给波西的情书,再读他在漫长的地狱噩梦中写就的《狱中书》,两者情绪反差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当年的天使在如今的笔下成了自私浅薄的负心人,尽管他拼命压制对波西的怨恨,字里行间仍满是绝望、愤怒、忧苦、悲哀…… “我坐在自己曾经拥有的美好生活的废墟上,几乎被痛苦摧垮。” “悲哀,以及悲哀教会人的一切,就是我的新世界。” 王尔德在法庭审判中,阐述了他那震惊英伦的“不敢说出名字的爱”: “‘不敢说出名字的爱’在本世纪是一种伟大的爱……这种爱被误解了,误解之深,它甚至被描述为‘不敢说出名字的爱’,为了描述这种爱,我站在了现在的位置。它是美的,是精致的,它是最高贵的一种感情,它没有丝毫违反自然之处。……这个世界不理解这一点,而只是嘲讽它,有时还因为它而给人带上镣铐。” ********* 把Wilde译成《心太羁》实在是神来之笔,既扣上了王尔德名字的本意,又恰到好处地点出了他的行事风范。 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命运多舛。从VCD时代到DVD时代,买过数次,一直就没有一张能完好放出来的碟。零零碎碎地看过好几次,当最后终于完整看下来的时候,却已是兴趣大减,味如嚼蜡。 本片的选材就是王尔德与波西的情事以及之后将他陷入牢狱之灾的那场审判。这场风化案即便是隔了百年的风雨,在今天似乎仍然足以引起沸沸扬扬的议论。电影算是很忠实于史实,如果了解王尔德的人看这部电影,可能会觉得循规蹈矩、浅尝辄止;而不了解王尔德的人看这部电影,可能又会觉得不甚了了、雾里看花。 不过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巧妙的是,借用王尔德给儿子讲自己的童话《自私的巨人》,曲径通幽。据说王尔德给儿子讲这个童话时,竟然失声痛哭,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回答道: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童话正影射了王尔德自己从“快乐王子”到“悲哀巨人”的命运: “谁敢把你弄成这样?”巨人吼道,“告诉我,我去取我的长剑把他杀死。” “不要!”孩子回答说,“这些都是爱的伤痕啊。” ********* 虽然电影本身并不如何出色,但是演员阵容却相当齐整,特别是在10年后的今天看来,这部电影简直荟萃了当今英伦的才子美男。 主演斯蒂芬·弗莱(Stephen Fry)绝对是这一角色的不二人选,不仅形似王尔德,而且同样是才子,身兼作家、编剧、导演、演员多职;不同的是,王尔德毕业于牛津,弗莱上的是剑桥;而且他们同样都是gay。这位才子现在还年年主持英国的电影学院奖,语带机峰,妙趣横生,绝对有王尔德遗风。 不过就电影而言,对王尔德的塑造多少有些面目模糊,这种以恣意纵情文字著称的作家,还是看他的作品,才能最了解他这个人。 在我看过的电影里,男人能演出“天使面孔,魔鬼心灵”般人物神采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全蚀狂爱》中的莱昂那多,一个就是本片中演波西的朱迪·劳(Jude Law)。演这部电影时,朱迪·劳还远没有今天的名气,然而他却将波西这样一个天使与魔鬼结合的化身,演绎得让人又爱又恨。影片最后,他在阳光下的回眸微笑,简直是……唉,如果当日的波西真是如此丰采,我就一点都不奇怪何以王尔德要一次次落入同样的深渊。 可惜的是,如今的朱迪·劳越来越融入好莱坞,名气是越来越响,八卦是越来越多,而且依然帅哥一名,可当年那种闪亮的魅惑光彩却不复存在。 罗斯是王尔德的终生好友,也是为其打开通往男性爱的第一扇窗口,一直对王尔德无怨无悔,最终死后葬于王尔德的墓中。影片里对这个人物的塑造多少会让人感叹王尔德的所爱非人。演罗斯的演员迈克尔·希恩(Michael Sheen)现在说来似乎也没什么名气,可你要是看看他去年在《女王》中对首相布莱尔的演绎,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感觉英国的男演员随便拎出一个,都实力雄厚。 片中还出现了王尔德的另一位情人约翰·格雷(John Gray),由于王尔德有一部极为著名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因此不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人们总是会将这两个现实与小说中的“格雷”联系在一起。他的扮演者艾恩·格鲁福德(Ioan Gruffudd),如今在好莱坞也是风生水起,演过《神奇四侠》中的奇幻先生,《亚瑟王》中的兰斯洛。我倒是对他在BBC电视剧《远大前程》中的匹普形象更有印象,感觉还是经典名著改编影视更服他的水土。 本片中还有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 Bloom)在大银幕上的第一次灵光乍现。他演一个街边的Rentboy,戏谑诱惑地和王尔德对视了半天。当然我是多年后知道他演过这部电影后,才又后知后觉地把他从人堆里找出来。 ********* 王尔德是美的殉道者,他生逢一个并不真正需要美的时代,他以自己招摇的美和“不敢说出名字的爱”挑战整个时代的道德神经。最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他成就了美在精神黑暗时代的命运象征。 王尔德最终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如今每日都有慕名而来的女士在他的墓碑上一亲芳泽,上面永远印满深红浅红的唇印。虽然公墓工作人员会定期清洗墓碑,然而每次清洗过后不久,又会有形色各异的唇印尽现碑身。 “快乐是给美肉体的,但痛苦是给美灵魂的。”美在任何时代,永远都不会缺少真正的爱慕者。

附: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这一系列文章中谈到的电影,皆涉及一些作家的同性爱情故事。之所以取这么个俗不可耐兼狗血淋漓的名字,其实也是拜各种译名所赐。就好像Wilde译成《心太羁》本很绝妙,而有人非要译作《王尔德的情人》;又或者如同Maurice不译作《莫瑞斯》而要译作《墨利斯的情人》一样,生怕观众不想入非非,硬是要把“情人”安在上头。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一)——《心之全蚀》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二)——《留心那话儿》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四)——《莫瑞斯》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五)——《小尘埃》

大师和他的情人们(之六)——《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

 6 ) 漫谈童年创伤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以王尔德的“百合王子”为例

在布莱恩·吉尔伯特(Brian Gilbert)导演的传记作品《王尔德》中,其中最亮眼的当属裘德·洛(Jude Law)饰演的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Lord Alfred Douglas)。王尔德昵称他为波西(Bosie),即使因他身陷囹圄也依旧将他视作“我甜美的玫瑰,我精致的花朵,我百合中的百合”。然而这枝精致的花朵,却成为了王尔德一生的劫难——致使这位伟大的剧作家身败名裂的导火索,正是波西与其生身父亲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波西于1870年出生在英国的伍斯特郡,是他父亲的第三子。波西从小受母亲溺爱,而父亲昆斯伯里侯爵九世臭名昭著,平生最喜欢三样东西:拳击、女人和马。威胁别人时就说要“用马鞭狠狠地抽你一顿”。父亲的暴虐、冷漠和母亲的纵容、娇惯,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波西的性格。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Baldwin)等人在20世纪40年代概括的那样,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果是专制的,那么孩子就会出现反抗、情绪不稳定的性格特征,娇宠则对应着任性、幼稚和神经质 。波西的性格正是这样的一个结合体。而正常父爱的缺失,也极大降低了他成长中的安全感。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是骄傲自负、放荡不羁、傲慢无礼、挥霍无度。而且他和王尔德的相处也时有磕绊。但王尔德意识到,“他只是个脆弱的孩子。他需要爱。”王尔德愿意出庭控告昆斯伯里侯爵诽谤,也多是因为波西的怂恿——他难以忍受父亲对他生活的干涉、加诸他身上的侮辱,和父亲的傲慢、暴躁的脾气,父子之间长久对立的矛盾亟待爆发。

波西在某种程度上跟他所敌视的父亲是相似的,比如同样的反复无常、同样的暴躁和口出不逊,他亦有身为贵族的骄傲和虚荣心,无法在大众的指指点点前做到沉默,无法接受声名狼藉光鲜不再的王尔德。波西排斥父亲,又继承了父亲性格中的弱点,并且自身完全没有察觉,更无需提自我反省了。他的母亲在给王尔德的信中也说波西是“我孩子中继承了致命的道格拉斯家族禀性的那一个”。关于人格在后天的继承性,与此相似的心理学研究是童年受到过家庭暴力的男性更可能对其后代施暴。弗洛伊德就曾通过精神分析法进行过解释,他认为个体在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以及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使人受到挫折,被压抑到无意识中,这种心理能量向外宣泄时就产生了暴力行为。即使有的男性内心已经意识到家暴是不对的,但行为上仍然无法控制——这是一种情感模式上的缺失。我们人格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对亲近的人的模仿,父亲的“榜样”力量几乎是潜移默化的,如果这个角色的教育方式只剩下暴力,那么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除了暴力,我们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回应孩子的叛逆——或者认为其他的办法都不如暴力行之有效。受到父亲暴力的阴影笼罩,波西成为了一个以极端方式来表达不知如何去爱的焦虑的年轻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在波西身上得到了体现,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相应的问题。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但处于专制、暴力家庭中的孩子,常常认为外在世界是不稳定的,父母的关系是不确切的,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人们就是欠揍……对他们而言,安全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这样他们很难向更高层次发展,而是去不断地寻找安全感,从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安全感的缺失,使波西对父亲的恨,蒙蔽了他对王尔德的爱,取而代之的就是幻灭——曾经的他过分依赖王尔德,以为他无所不能。 “正如神经症患者经常做的那样,指望他人尽善尽美,对他人提出种种无法忍受的要求,这也不是爱。这些要求包含着一种敌意:‘如果你不能尽善尽美,那就趁早滚蛋吧!’” 而波西对应的典型言论便是给病痛之中的王尔德所写的信“你像尊偶像,没了底座就没意思了(When you are not on your pedestal you are not interesting.)”。也有学者认为,波西对王尔德的依恋和父爱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而且当时的王尔德在自己有一个家庭需要抚养的情况下,还经常花钱给波西买礼物,承担他的大宗娱乐花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无不让波西耽溺于这段爱情。“追忆当时,与我相伴便是奢侈,便是高雅生活,便是无限的欢娱、不尽的金钱。你的家庭生活使你腻烦。……在我这边,除了我心智上的魅力外还有口腹声色之乐。” 但昆斯伯里侯爵,也就是波西的父亲,他或许并不是一个完全冷酷无情的人,他给孩子们零用,也关心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但毋庸置疑的是其表现的方式过于极端。在晚年,波西也反思道:“我的父亲,是不是一直都爱着我?就像我在他跟我敌对前那样爱他。他只不过是做了奥斯卡(王尔德的名)说的所有人都会做的事——杀死他们的所爱。奥斯卡、我的父亲和我做的难道不都是这样的事么?”波西最终走出了对父亲和王尔德的恨,然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很难从童年的创伤中醒悟过来。谈及那个时期,他们只有深深的迷失和压抑。

我们知道生活的基本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大的安全感和快乐。按卡伦·霍妮关于神经症的理论来看,如果人是受一种直接的希望获得满足的愿望所推动,那么态度中就会带有自发性;而如果是为焦虑所驱使,那么人的感受和行为就具有强迫性。这两种不同的动机在获得的满足上也不同——大体上正是在获得快乐和获得安全感之间的差别。对于正常人来说,在爱里面最主要的是情感,而对于有童年创伤的人而言,主要的感受是安全的需要。

从一开始,母亲满足了孩子所有与饥饿本能相关的需求,她给予孩子安全感,这种保护角色继续存在于成人的精神中。而对于女人,她仍在潜意识寻找在与她的丈夫或者喜爱男人的关系中那些与在她原始关系中的特点——父亲在孩子的感情生活中同样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影响了之后所有的爱情关系和人际关系。

所以我们看到,波西的暴戾虚荣和对金钱的依赖,无不因为在童年时承受了相较主体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应对刺激的能力而言的,更为过度的严重刺激——至亲的背离。“链子断了。撑持了数千年,迟早有断裂的一天。孝道拉扯住的一代又一代,总会在某一代斩断。那种单方面的爱,每一代都对父母怀着一份宗教似的热情,却低估了自身的缺点对下一代的影响。” 空缺,意味着穷其一生的追寻和填补,而无数人也许差一步就得到救赎,但一步之遥,足以横跨一生。

 短评

“这是我知道的,最令我颤抖的豪言壮语,一百年前被最优雅的人用优雅的态度说出,比长发愤怒青年的重金属喊叫更对我的胃口。”

3分钟前
  • 木鱼暮渔
  • 力荐

不,孩子说,那是爱的伤痕。

5分钟前
  • Zia
  • 推荐

裘.德洛当年竟然是这样的美人~~

6分钟前
  • 尼桑,都是尼桑的错
  • 还行

看《自深深处》就觉得太苦情了,像那种看得让人生气的“我的极品男友帖”,完了看一半去搜了小情人的照片,瞬间理解了一切。果然是用巅峰期的裘德洛来演绎都只能称之为“还原”的美貌啊……

10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王尔德和道格拉斯的爱。如果爱能够如此理智的选择的话,还能叫它爱吗?

14分钟前
  • Ridden
  • 推荐

世界上有两种悲剧:得不到所要的;得到。

17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剧中裘德洛的颜简直了,与年轻小李子可以出个组合:美少年帝国双壁。

20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看完电影,王尔德和波西在我心目中原本的形象已经毁得差不多了。

25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世界在我掌握中,我却掌握不住对你的感情…” 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想要的;一种是,得到。——Wilde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其实我觉得主角是robbie来着的

34分钟前
  • 资深鼻炎患者
  • 推荐

男主怎么看怎么像巴里摩尔- -。。jude唱歌的时候哎呦我擦!再看发现当初眼里只有裘德洛都忽略了麦克辛和艾恩也是俩美人!

39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豆瓣上的姑娘,有几个不爱王尔德?

44分钟前
  • 推荐

生命以幻影欺骗我们 我们追求快乐,它却给我们苦涩与失望

49分钟前
  • 是为圆圆
  • 力荐

Jude Law演的Bosie Douglas好棒!尤其是片尾那一笑,人物十分传神!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原型Douglas的照片,2人颇有神似!而对主角Oscar Wilde的演绎就很让人失望了,不仅演员长相不像Wilde,而且毫无神采~

51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推荐

Stephen Fry演出了我们心目中的王尔德。其实,当时的Jude Law还是个完美无缺的奶油小生,他还没有成熟,却有最美的外貌

55分钟前
  • 马普尔老姐
  • 力荐

裘德洛那骄傲娇纵的小样儿,啧啧~

58分钟前
  • 小鲨鱼💙
  • 力荐

men think women should be protected by not knowing, but no knowing only make it worse哦马丹看了法庭辩论那里我真的要爱上王尔德了,有意义的辩论//我已经爱上了王尔德和油炸叔了,哦漏

1小时前
  • A.M.
  • 力荐

Utter injustice ! Michael Sheen's Robbie is as cute as a Teddy bear! So sweet and loyal. True love, they put his ashes in Wilde's tomb was so right.

1小时前
  • sarah🇺🇦
  • 力荐

Judy Law在阳光下的回眸微笑,不愧Lily Prince的称号,“百合花中的王子”

1小时前
  • 眠去
  • 还行

第一次觉得Jude Law演对了角色 英音这东西性感的让人发颤安安~~

1小时前
  • 饥饿艺术家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