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大厦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无声年份:196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帝国大厦 剧照 NO.1帝国大厦 剧照 NO.2帝国大厦 剧照 NO.3帝国大厦 剧照 NO.4

 长篇影评

 1 ) 逐梦演艺圈哭了

如题。。

准备了那么长时间没有这一天拍完的分高,哈哈哈

。。。。。。。。。。。。。。。。。。。。。。。。。。。。。。。。。。。。。。。。。。。。。。。。。。。。。。。。。。。。。。。。。。。。。。。。。。。。。。。。。。。。。。。。。。。。。。。。。。。。。。。。。。。。。。。。。。。。。。。。。。。

 2 ) 你们这些庸俗青年没有get到point好吧

这部电影你可以剪一格出来然后看8个钟头,史上文件体积最小的盗版电影。

导演的用心良苦你们没有体会到啊。



其实。

据我了解。

真相似乎还不只是这样。

这部电影其实还是很有深度的,因为他分两个阶段。

你看他说是天黑的时候架设摄影机拍摄的嘛,所以那个时候是拍不到胶片里的效果。

也就是说。

然后你就看着黑幕,大概七个小时之后,帝国大厦就开始慢慢亮起来了!

接着你就会看到海报里的帝国大厦了!!

太感动了有没有?

我操人生豁然开朗了有没有?

你又相信爱情了有没有?


导演的用心良苦你们没有体会到啊。


果断五星好吧。




(傻大楞http://www.douban.com/people/SDL/的吐槽对本文有巨大贡献)

 3 ) 好吧,除了empire state其他都很赞

我坚持认为把帝国换成woolworth或者chicago tribune tower或者克莱斯勒这个片就完美了,帝国大厦实在不是看8小时的楼,囧

 4 ) 安迪·沃霍尔《帝国大厦》影评

《安迪·沃霍尔《帝国大厦》影评》

巾城

原版长达485分钟(精简版67分钟)。事实上,只要看1秒钟就够了。此片只有一个静止的长镜头——纽约帝国大厦,在你耐心的极限内无限延伸。沃霍尔试图取消艺术(品)的深度,艺术不再是反应某种价值的媒介,而成为你看到的东西的本身。问题在于,即使拥有堂而皇之的理念,这部作品依然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如果说一堆食品罐头,或一堆梦露像被“粘贴”到画布上(也是沃氏作品)依然具有画的某些功用,那么这部“电影”,它彻头彻尾是反电影的(没有戏剧,没有场景,没有角色,没有内容,等等等等)——不仅是观念上,还是表面上的(比如,让一个完全不懂视觉艺术的人看沃氏的梦露像,他依然有可能认为这是画,只是最多觉得有点奇怪;但若让他看这个片子,他如论如何不会认为这是一部电影)。
它的诡计在于,它事实上是不会结束的(考虑到沃氏不可能预知911),影片的进程即时间的进程,所有在其进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包括观者的人生状态及客观环境,均可被视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因此我认为就客观存在的角度看完这部片子是没有意义的,它也不需要被看完。另一个角度,理解导演的意图似乎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并不带来实际的内涵与灵魂的升华(它最多只是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以上也是我一直以来对类似这种艺术(包括Cage的《4’33’’》)所不认同的重要原因。毕竟人,尤其是艺术家,活着应该多做些能让更多人找到灵魂归宿感的东西,不能总像个傻子一样扯淡,再听别人扯淡,互相鼓掌,自娱自乐,美曰孤芳自赏,实则投机取巧。这样下去,不出几百年,这项行当就会被人鄙视的。
是吧。

 5 ) 沃霍尔电影的行为艺术与消费主义

    【写东西非要评星么】

    接连刷了8部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基本上也算了解了情况,还好之前对沃霍尔有点了解,也就基本上不会让我觉得意外。

    准确来说,沃霍尔是个艺术家,但他制作拍摄的作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虽然我没办法准确地为“电影”这个词下定义),仅仅是用电影外壳来搞行为艺术。是的,行为艺术这个范畴很好地概括了沃霍尔的尝试,也将其作品与实验电影做了区别。虽然沃霍尔的作品有实验电影的说法,但本质上却只跟“实验”二字有点关系。实验电影如《下水道的美人鱼》等豚鼠系列,哪怕情节、视听、风格手法如何夸张,本质上还是试图在电影的范畴寻求突破和创新。但沃霍尔的这一系列作品恐怕就超脱了这个层次,其作品的意义已经不在于视频的内容,而在于作品存在的本身,这正是行为艺术所提倡的表现形式。

    沃霍尔这系列作品制作的时间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和欧洲行为艺术兴起的时间相吻合。行为艺术是指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沃霍尔的电影与行为艺术的吻合点:

    一是现实本身作为媒介。无论是《吃》《吻》等单镜头的动作延伸,还是《单车少年》《地下丝绒:声音的交响》等现实场景的记录,他们的基础都是建立在现实题材的纯粹复制。由于作品戏剧性的缺乏、不规则的摄影,只能迫使观众将注意力放在电影的存在本身,对观众的引导以及对电影形式的颠覆。通过把现实媒介化,将行为本身上身到艺术创作的层次,这是行为艺术的主要意图;二是行为时间的延续。行为艺术除了创造行为,还需要将行为进行延续。于是《帝国大厦》持续八小时的放映,《沉睡》中的持续六小时睡眠,就是行为本身的在时间上的延续。

    所以行为艺术或许可以解释沃霍尔将电影拍得如此极端、乏味,拍摄电影和观众反应压根不是他考虑的因素,由于观众按照习惯去观看电影,于是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就是对观众的挑战,对审美传统的颠覆,对存在惯性的戏谑。观众的不解及被愚弄,恰好陷入沃霍尔所营造的陷阱,观众的观看行为以及反应,也成为了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由于摄影、印刷等技术的推广应用,20世纪的艺术创造和传播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于是艺术也从原来的纯粹性变得更加商业化,沃霍尔及其所代表的的波普艺术正是顺应商业发展的趋势,将艺术商业化。艺术进入到消费的范畴内,便无可避免地让艺术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价值也一落千丈不断贬值,但相反也让艺术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全新的存在形式。而这也是沃霍尔备受争议的地方,如俄国的康定斯基便坚决地反对消费主义对艺术的侵蚀。

    随着消费主义的影响,艺术的本身也从复杂的形式变得简单,如沃霍尔的艺术品印刷,又如行为艺术的诞生。但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艺术的存在最后也必然遭受被消费。从《此时此地》一书看来,艾未未对沃霍尔的艺术理念是颇为赞同。所以艾未未所追求的的艺术也跟沃霍尔当时的所作所为相类似。如2007年参加卡塞尔文献展时,艾未未就带了随机选取的1001个中国人,而他本人认为,这一行为就是艺术本身,因为其中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但从另一方面上看,艾未未这一行为也成为了社会的消费品。

    50多年以前的沃霍尔拍摄电影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沃霍尔的实验行为借用了电影媒介,利用了观众来完成一次行为艺术,该行为本身的设想是艺术形式的创新与简化,但最终却不可避免地被社会所消费。如果换一种媒介方式,也丝毫不影响沃霍尔的理念和结果,其复制印刷的商业艺术已经成功证明了他的价值和影响,更寓意着全民娱乐的消费潮流。

    直至今天行为艺术也还在流行,由于可操作性的原因,也让行为艺术变得越来越泛滥,越来越哗众取宠。而今天行为艺术的泛滥更说明了商业社会的再发展,而社会文化快餐的风行和文化环境的喧嚣则是一种副作用。不过在沃霍尔那个时代,沃霍尔倒是提前预测了潮流,于是他的作品在完成后就成为了消费品,既消费了观众,也消费了自身。从今天还有很多人骂他傻b来看,消费行为还在继续进行,沃霍尔估计也该偷笑了。

    

 6 ) 把《帝国大厦》当作艺术品也许会好很多——无意义也是一种意义

无意义也是一种意义

这是一部完全不需要懂的片子。

为什么?因为这是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你根本不需要懂,也不存在懂和不懂,

所有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都是一个样子:你在画布上看到一个可口可乐瓶子,就是一个可口可乐瓶子,和你在商店里买到的可口可乐没有任何区别,没有隐喻,没有任何其他画面之外的东西。

但这个片子并不是一个玩笑,它确实是艺术品,8个小时里帝国大厦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时间,你能观察到太阳落下,猜测人们从上班变成了下班,夜晚来临,帝国大厦里的灯亮了等一系列变化。其实就是咱们现在正在度过的每一天,你可以说毫无意义,上班下班,毫无意义。

活到最后无非是死,毫无意义。

但你也可以这么想,所有的意义就在过程里,活着的意义就在每天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而不在于活着活着你就进了坟墓。

这么一想,这个片子是有意义的,就像你每天的生活一样有意义。

但这部片子又不是随便一个人拿DV拍了8小时,因为这是一个名人拍的8小时,安迪沃霍尔是成功的

而安迪沃霍尔成功是因为波普艺术成功

波普艺术成功是因为美国成功

而美国的成功就包含了可口可乐,玛丽莲梦露等一切商品和流行文化的成功。

波普艺术也只有在美国才有活力,因为美国有话语权,美国有资本,美国向全世界输出流行文化。

说实在的,这玩意儿也不应该当作一个电影来看,这是一个艺术作品,就像你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油画作品,雕塑作品,和一张国画是一样的,只不过所使用的媒介不一样。

电影史肯定不会讨论这个片子,只有 美术史可能会写,安迪沃霍尔的传记里会写。

 短评

我只想说,这片子的存在就值五星了好嘛。不给五星怎么足够装逼,为了表达我的崇敬,我将片子画面设为了桌面,485分钟的片子肯定可以看的了数十遍。

8分钟前
  • Comel
  • 很差

这当然不是电影,安迪·沃霍尔不过是在用影像挑战艺术,或者说,它回到了影像本体,如同《火车进站》《工厂大门》那样的绝对记录。是行为本身造就的艺术,即“行为艺术”,影像只是文化载体,行为本身包含着文化与艺术。

12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我不知道怎麼打分,當年看死我個傻逼了

14分钟前
  • 死咗
  • 还行

传说中看了海报就看过的时长八小时的电影

19分钟前
  • 无心
  • 还行

不夸张的说,每一秒都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醍醐灌顶。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很差

【D-】艺术家真好当啊

27分钟前
  • 掉线
  • 很差

全片485分钟,但只有一个镜头。关键影片是在影院上映的。实验电影曾经如何挑战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呢?另外影史上最长的电影是the cure for insomnia,那是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为了治疗失眠拍的实验电影,与艺术治疗的发展有关。

28分钟前
  • 查尔斯陈
  • 很差

还真是看过海报就等于看过了

33分钟前
  • 乙烷
  • 还行

啊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

37分钟前
  • Small.D
  • 力荐

帝国大厦是位惊天地泣鬼神的好演员 连演485分钟不NG

41分钟前
  • トランクス
  • 很差

谁他妈写的是短片啊

42分钟前
  • NiC
  • 还行

泪流满面

45分钟前
  • ryo
  • 力荐

短片这个标签很传神

47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本来打了一星,但是突然悟出了这部电影的奥义。想起在画展上会有那种纯白色(还有纯蓝纯红以及类似一半红一半蓝诸如此类)的画引人伫足观看,那傻逼程度跟这电影一样一样的,作品明明没有任何价值,观众明明看不懂还自顾自解释出一大堆的理论,这部电影就是表达一个意思:人类总是那么愚蠢。

51分钟前
  • 卫宫切嗣。zero
  • 力荐

不错。如果不告诉你是帝国大厦,你知道他是啥么?一开始就是一个尖尖的光亮物,由黑夜到白天,帝国大厦终于露出了她的真容。一副“反电影”艺术品。

53分钟前
  • 米徳·苔尔
  • 推荐

即使导演是俺偶像我也要打一星...长达八个小时却只拍了一样东西:纽约帝国大厦。Andy Warhol大师您有毛深意?

58分钟前
  • 好似匹脱肛野马
  • 很差

想知道有谁没有点快进完整地看完过这部电影么?

59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很差

呃,我只是想挑战一下,结果五分钟不到就宣告失败了。

1小时前
  • Yannnnn
  • 很差

安迪·沃霍尔的这部《帝国大厦》不像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次行为艺术。对着帝国大厦拍八个小时,您不累观众都累了,当然我没看八个小时,只在土豆网上看了六分钟的片段,而且还是夜景,赚到了。有网友说看了这个截图就相当于看了这个电影,确实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剪辑,估计这是影史最长的长镜头了!

1小时前
  • stknight
  • 很差

把它当作艺术作品。可惜没人把它做成影像壁画,一直挂在办公室,光线一变化,就8个小时了,可以下班了。很实用。

1小时前
  • 亢蒙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