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HD

主演:克劳斯·金斯基,伊莎贝尔·阿佳妮,布鲁诺·冈茨,达·范·汉森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德语言:德语年份:197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1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2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3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4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5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6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13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14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15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16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17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18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19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庄森(Bruno Ganz 饰)和露西(Isabelle Adjani 伊莎贝尔?阿佳妮 饰)是一对生活在德国维斯马的恩爱情侣,他们的婚事在即,紧张幸福。但庄森突然接到消息,居住在城堡中的德古拉伯爵(Klaus Kinski 克劳斯?金斯基 饰)意欲购买一套房子,露西家附近刚好有一间,为了筹备婚礼庄森欣然前往。然而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德古拉伯爵竟是传说中的吸血鬼。庄森被他吸去了鲜血,九死一生逃回家中。   看过露西相片的德古拉伯爵认定这就是自己的前世恋人,他化作人形,以房主的身份来到刚刚购买的房子里,伺机行动……星运里的错忏悔终极密码战重返17岁星期五俱乐部15:瞬间与记忆之褪色的爱尘世笑谈甜蜜的心跳运财五福星封神少女午夜索魂东城梦魇图书馆战争:最后的任务花与将一路花香灵魂摆渡2杰洛德·卡尔迈克:罗撒尼埃尔酣歌畅戏速度与激情9安息2009西葫芦的生活情人的眼泪1996弗洛伊德的最后一会摇滚吉他梦只是陌生人你知道,你的楼梯很漂亮开放日千年血后翡翠凤凰我这样过了一生莎士比亚:一个天才的崛起通往地狱的9条路卖命小子命中注定我爱你神秘伊甸睡眠实验猪妖传精武陈真2019写不出的情话小士兵追你到天边光环:夜幕天道血在风上谁说我不靠谱

 长篇影评

 1 ) 很适合圣诞夜的cult吸血鬼

1979年,那是没有电子乐的时代。
但这部电影里铜管乐的配乐以其冗长、单调和阴沉,营造出让人几乎受不了的听觉压迫。我感觉以前看版本不好的碟时并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许当时还太小)。昨天圣诞夜,突然觉得前阵子买来的D9版吸血鬼很应景。果然。听出了以前没法感知的东西。
始终不明白其身份和出处的小男孩拉着小提琴,面对着黑棺材,琴声执拗而断裂,令人神经紧张。仅仅是几个不甚连贯的音节而已。真是很莫名其妙,这种高音的嘶哑、单调的重复,将阴沉和忧郁连在了一起。

阿佳妮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美人。我始终惊诧于她的神经质总是那么浑然天成。1979年这部电影的化妆已可见歌特和朋友的视觉惯性,反应在德古拉伯爵脸上并不算稀奇,但反应在阿佳妮脸上就会异常出众。美得令人骇然。她深黑的双眼里有对不可知的邪恶的痛感,还有某种混淆于纯贞和性感边界的迷狂。我时不折不扣的阿佳妮粉丝,与其中年时代刻画的诸多法国现实主题影片中的神经质复杂女主角相比,这个cult电影中的形象格外突出,格外能够抹煞年代感,化妆和服饰也彻头彻尾辅佐了她的疯狂。而当鼠疫泛滥,城民都疯狂时,影片才让她的清醒和坚定浮雕般显出来,成为人群和空城中的亮点。

吸血鬼的化妆也非常成功。我记得有杂志文本形容说,他的门齿尖利而外翻(事实上,这个版本中的吸血鬼獠牙是在门牙位置,不同于80年代之后的电影中,都以犬齿位置的细利獠牙为吸血鬼标志)、枯槁手指令人恶心、还有一对大大的、好像被老鼠啃过似的耳朵。这一切其实都不如光影重要。和阿佳妮扮演的露西不一样,露西总是暴露在充分的光线下,令她的美泛滥周身而几乎透明,她的裙裾会随海风飘起,和远处天空的阴霾一样被纳入经典油画般的构图中。但德古拉不一样,他只有脸部可以承载摄影所需的光线,他只有在黑袍覆身、外加夜色大氅中被呈现某种被溶解一样的质地,导演无数次让他的长指甲和光头成为墙上可怖的阴影,每一次都恰好到处地运用距离感,制造出夸大而又恰如其分的阴影。简洁的线条和阴影犹如木刻画一样犀利分明。

我想,这真的是一部单纯的吸血鬼电影。不像后来的那些,又是继承人又是爱恨分离,加注了更多让吸血鬼“人化”的情节因素。并且,拍摄得那么精美,运送黑棺材的帆船都漂亮之极,法国小城生活的明朗和静谧,寓意深深的蝙蝠飞翔的慢镜头,高原、深谷、瀑布、大海、废墟、以及一排排黑西装抬出的嫩黄色棺材在教堂前的石子路广场上形成的诡异画面。。。
内涵本身无需由主人公喋喋不休,因为电影本身就不能只是个故事,电影还要有充当传说中的另一个世界的能力。

圣诞夜看吸血鬼,很过瘾耶。露西拒绝吸血鬼时说,我的爱连上帝都不给,为什么要给你。
允许我这个没有去教堂的路人在平安夜看吸血的经典吧。我觉得,这比圣诞景象更能让人想起教堂、上帝、以及祝福。

 2 ) ...

以前看过一两部赫尔佐格的电影,总觉得电影里的故事演进方式怪怪的,不是纯靠情节(推理式的预想)推动,也不是靠诗意的感觉引导,有种说不出的疯癫在里面。但看这部电影感觉不太一样。我觉得有一种类似哲理的演进的东西,作为电影的内核存在,仿佛电影本身被导演以哲理诗的方式构建和呈现给我们,我们可以看到种种元素背后的理念如何相互抗衡。也许赫尔佐格的别的电影也采取了这种行进的方式?

摄取永恒之果的恶魔,一种人与上帝之间的理念作为恶魔被构想,并被放入传统的吸血鬼故事里。这个理念是由一个对于永生,对于无穷时间的世俗化解释引起的矛盾所构成的,任何存在者(一个纯粹理念的至高存在者除外)都不能是永生的,那么从这个角度看,被构想出的诺斯费拉图就不能是一个生命,而是非生命(然而他渴望爱,渴望成为"生",渴望不再只是一个逡巡于阴影底下的坏念头),那么他是什么?吸血鬼? 魔鬼? 一个坏的理念? 随着镜头我们跟随男主人公来到诺斯费拉图的古城堡,我们看到一个坚韧的精神是如何在阴翳之中前行,并且像命中注定一样走向了一个反生命的地方,一个吸吮着生机的死亡之地。而这个坚韧的精神是在爱之滋养下变得如此,一个坚韧的精神在死亡的边缘最终走向自己的归宿,也是自己的反面——来自非生命(但又不是单纯的死亡)的威逼。最终女主牺牲了自己消灭了诺斯费拉图,连同诺斯费拉图的破旧身骸一起陨落的可不止是瘟疫,还有一种坏念头:永恒的生命,相反,女主坚持生命之永恒,只要河水仍在流淌,生命就不会止息,永恒作为谓词被归还给了神圣的上帝,然而作为理智动物的人,一种幻相或者迷雾是必然的,这种迷雾植根在理性本身,它时不时会反噬自身,它与生命一样不会死,只是变换着形态延续下去。

 3 ) 上帝死了,吸血鬼还活着

       每次看完吸血鬼的电影,走出黑暗的电影院,自己就觉得阳光格外刺眼,会不由自主的伸手挡一下光芒,然后下意识的摸摸颈部看是否也有一道隐蔽的疤痕。似乎很多人心里都隐约有着变成吸血鬼的欲望,哪怕像金斯基扮演的如此丑陋的诺斯费拉图,依然让人充满某种冲动。神秘、永恒、鲜血,是生在阳光下的人无法体味的快感。

    《诺斯费拉图》,始于死亡,终于复活。影片开头那段长镜头,配以极具压迫感的管弦乐,着实让人一上来就被震撼了。镜头扫过那些或年长或年幼的干尸苍白的脸,提示着死亡是人类无法逃离的宿命。但影片结尾,却是化身为男主角哈克的吸血鬼骑马返回故居。所以,这个故事成为耶稣复活的一个反向隐喻。按照上帝的律法,人必须要等待死亡,并在死亡之后接受审判。但假如一个人不死呢?或者他死亡之后又以另类的方式复活了呢?逃离上帝之国的人必然被宣布为恶魔,于是善与恶、邪与正、黑暗与光明成为吸血鬼一类故事的惯有模式。

    都说赫尔措格这部片子是对茂瑙版同名作品的致敬之作,的确,茂瑙版提供了吸血鬼故事的基本范式。但赫尔措格显然更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的镜头下,吸血鬼不仅在对抗上帝的律法,同时也在宣喻人类:别看人类建立了以科学为基础的理性王国,但把科学尊为信仰只能让人类的眼睛变得盲目,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性下的虚无。

    回到影片。诺斯费拉图,即有名的德古拉伯爵,住在罗马尼亚的一个陡峭山谷的古堡里,那里山峰奇峻,川流湍急。他世系古老而尊贵,常年穿整齐的黑色斗篷,一丝不苟;他指甲修长、彬彬有礼。如果这些描述出现在征婚广告上,一准会有众多女子心向往之情愿以身相许。至少,哈克也会认为这位伯爵准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于是他作别娇妻,向着罗马尼亚的城堡进发。

    在哈克抵达目的地之前,整部电影更像是德国乡村的优美纪录片,绿草青青、山峦耸立,还有热情的吉普赛人与好客的旅店老板。此时背景音乐也是轻快动听。夜晚,哈克顺利入住德古拉古堡。金斯基的出场竟然还戴着帽子,在夜色之下果真是一位忠厚长者。到了客厅,德古拉伯爵的经典形象才在白色蜡烛的幽暗灯火下渐渐显现,那是与茂瑙版德古拉类似的光脑壳、蝙蝠耳、猫型爪、尖门牙。但是金斯基的扮相多了一份忧郁,那是他永不睡觉导致的眼窝深陷的结果。他貌似僵尸,但冲动如火,哈克不小心划破手指流出的鲜血,霎那间点燃了伯爵嗜血的狂野。伯爵欲进又止,但终究禁不住诱惑而扑上去吮吸那流血的手指。

    但这一切,哈克在第二天提笔书写的家书中竟然认为是“一场梦”。这个细节提醒我们哈克正处在启蒙运动后建立理性王国的时代。科学僭取了上帝的权杖,坐上了信仰的宝座,所以哈克压根没想到恶魔鬼怪这一层。直到第二夜,哈克妻子的头像被伯爵看到时,伯爵用指甲轻触那头像,下意识的说了一句“多么美的颈部”。这句话才让哈克猛然产生了切身的恐惧感。男人总是在女人的问题上格外敏感,而且这种敏感往往也是出奇的正确。当哈克从伯爵的牙齿下醒来,发现伯爵已经上了开往维斯马城的船,这次,他是真的恐惧了。

    此时伯爵早已用死亡统治了船,并把船开到了维斯马,留下的是他栖身的棺木、无数只带着黑死病的老鼠以及船长那未完成的航海日志。日志提示城里的人,瘟疫到了,但也来不及了,黑死病席卷了整个城市。黑死病的刻画,是赫尔措格尤为不同于茂瑙版的情节。赫尔措格频频用长镜头来表现黑死病肆虐之下的城市百态:起初,只是三、四具棺材;后来是一个接一个的棺材从四面八方抬到城中心的广场;再后来则不再有棺材,暂时未死去的人在广场上纵情狂欢。市民们在成群的老鼠中摆上最后的晚餐,依然用最文雅的姿态饮尽一杯红酒,无视死亡与悲伤的存在。这颇令人想起加缪那本著名的《鼠疫》,但赫尔措格所暗示的,似乎是提示恶的永恒在场。这已经不是蒙昧的中世纪,而是科学昌明的现代,但人类依然无法逃避死亡的诅咒、无法摆脱恶的肆虐。为什么?科学难道无计可施么?

    不久,哈克也被送回了家,但被吸过血的他再也认不出面前的妻子露西。而科学与理性的代表——范海辛医生却认为哈克只是脑膜炎,他努力试图用科学来解释大批人的死亡,但却徒劳无功。只有露西发现了吸血鬼的秘密,可惜她疾呼的声音只是范海辛医生口中冷冰冰的“迷信”。于是,露西只得牺牲自己来杀死吸血鬼。此时有一个很有趣的对话。当吸血鬼向露西索取一点温暖的爱的时候,露西回答:“任何人也不能取代我对丈夫的爱,上帝也不行。”这句话表明,露西把爱置于最高的位置。爱,竟然在上帝死后成为对抗恶的唯一武器。

    这样,整部影片的各个线索汇集在一起:吸血鬼代表的恶,露西代表的爱,范海辛代表的科学。当然,此时上帝已死,这几个力量之间的对抗将是什么结局?

    24岁的阿佳妮横陈榻上,用身体和鲜血引诱德古拉,直到清晨的第一束阳光杀死他,城市得救了,这是爱的力量,但这份爱也归于泯灭。德古拉虽死,但恶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到了哈克的身上,成了新的吸血鬼。至于范海辛,则不得不承认科学在这场角逐中一败涂地,承认露西是对的。谁是胜者?我们只能说,爱与恶打了个平手,但恶还存在,同样爱也存在。

    其实,吸血鬼传说在中世纪并不特别流行,吸血鬼作为一个名词被固定下来是很晚近的事情。赫尔措格拍摄本片,之所以不取茂瑙版的结局,是因为其电影一贯的主题: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应该对理性、科学无限敬仰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难道,科技进步就不给诸如暗黑、神秘、泛神论以及爱留下一点空间?

    正像他在《人人爱自己,上帝反大家》一片中,用野人荷伯来否定科学、理性等现代文明,《诺斯费拉图》也是用吸血鬼的不朽传说来对抗科学与理性的盲目迷信。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年代,正是发源于德国的存在主义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代。我想,赫尔措格或许用镜头表达自己的存在主义观点:当上帝死去,科学成为现代人的信仰,人类原本神秘、幽微、感性的心灵却逐渐干涸而虚无。此时,恶才会乘虚而入侵蚀人的心灵。是的,上帝死了,吸血鬼还活着,除了爱,我们还能做什么?

刊于《看电影》2009年第9期。

 4 ) 塔兰西瓦尼亚•诺斯费拉图•女神

塔兰西瓦尼亚,欧洲神秘的源头。

如果你读过欧洲中世纪的恐怖故事,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和塔兰西瓦尼亚有着密切关系。直到近代,凡尔纳仍然借助塔兰西瓦尼亚的巨大威慑力写出了《喀尔巴阡山的古堡》,这本书正静静地躺在图四的书架上,上个学期,我看了这本久久无人翻阅的书后,对于塔兰西瓦尼亚的好奇和向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幻想着有一天,我能走进塔兰西瓦尼亚的丛林中,向残存的古堡行进,听着中世纪的黑暗与光明交战,听着中世纪的没落与辉煌。

塔兰西瓦尼亚。每次说出这几个字总是轻轻叹息。

充满争议的土地,时至今日,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仍然为了它大打口水战。

充满诅咒的土地,时至今日,所有的中世纪恐怖传说仍然以它为背景。

这是诺斯费拉图的故乡,而诺斯费拉图另一个更为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吸血鬼。

不清楚是喀尔巴阡山成就了塔兰西瓦尼亚还是塔兰西瓦尼亚成就了喀尔巴阡山,但是可以肯定,是诺斯费拉图成就了他们。

 

“诺斯费拉图,不死的妖魔。他喝人血,并把受害者变成黑色幽灵。和鬼魂一样,他没有倒影,他穿墙入室。如入无人之境,像蝙蝠一样,飘入漆黑的卧室。打扮成黑狼,到处猎食受害者。谁被他抓住就完全丧失希望。”阿佳妮在影片中如是说。

从1929年第一版诺斯费拉图到1978年已是匆匆五十载,但欧美人仍然是以极其缓慢的节奏渲染着他们的梦魇。

没有忽然插入镜头的妖魔,没有过分夸张的音乐,甚至没有半分吓人的情节。也许正是抱着诺斯费拉图这个最大的恐怖元素,就不需要别的什么小恐怖来瞎掺和了,导演要做的只是讲好一个关于诺斯费拉图,关于德古拉伯爵的故事。

 

印象中最恐怖的镜头是德古拉去找阿佳妮的一段,当时阿佳妮正在镜前。一开始只能看到缓缓打开又再缓缓关上的门,还有渐渐变大的黑影。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他们一点都不吓人,他们不是这场戏的主角,甚至只是一些小细节。

镜头的主角是阿佳妮,镜中的阿佳妮,她没有像一般的演员那样单纯地张开嘴,她只是让眼睛随着黑影的变大而睁大,那双美丽的瞳仁渐渐扩张,扩张的不只是眼,不只瞳仁,还有那深深的恐惧。

这一幕,德古拉不需要出场就已经有了强烈的恐怖氛围。一切是那么的简单,不需动用特效,不需使用音乐(完全没有背景音乐),要的只有阿佳妮。有了阿佳妮就有了那双传神的双眸,就有了那下意识的身体语言,就有了那惊讶恐惧的低喘。一切是那么的困难,不要大叫的女孩,不要手足无措的女人,要的只是阿佳妮。

回想起这一幕,最佩服的是那面镜子,在这样的恐惧眼神下,竟没有碎裂,碎裂的仿佛只有观众的心。而镜子,我想已经疯了。

导演一定听过特吕弗的絮叨:“单是你的面孔就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单是你的目光就能创造出戏剧性的氛围。”

作为第一个发掘出阿佳妮无上演技和魅力的导演,特吕弗无疑是正确的。

导演韦纳·荷索听了,也这样拍了。

原来恐怖片可以这样拍摄。

 

什么是终极的绝望?

阿佳妮穿过散落在大街上的棺材和狂欢的人群,疑惑的一再转身看着欢乐中的人群,在放肆的老鼠堆中找寻着残余的理智,一个人招呼阿佳妮加入狂欢:“反正我们都逃不过瘟疫了,不如在剩下的时间尽情享乐。”

这就是最终极的绝望,最终极的理智。

理智地告诉世人,没什么能帮助我们,连范·赫尔辛都是如此无能佯装什么都懂却又一无所知,能做的只剩这么多。

于是一切重又压到那柔弱女子的肩上,只有她能让德古拉伯爵遗忘时间的流逝,迎接清晨阳光和死亡。

 

阿佳妮一洗两年前在《阿黛儿·雨果的故事》里的疯狂,化身成为《诺斯费拉图》里的为爱献身外柔内刚的小女人。没有凌驾于其他演员之上,没有锋芒毕露的演技,她只是静静地表演着自己的角色,衬托着德古拉伯爵。

她知道,当电影围绕她旋转时,她必须绽放出她的美丽,让所有人为之震惊;当电影围绕的不是她,她只需要好好的发挥,衬托着电影的中心。她清楚,作为一个优秀演员,不是每一部都必须超凡脱俗,有时候,她只需要伸长脖子露出修长完美的颈线,吸引着暗处的德古拉伯爵。

其实,做人做事,不也是如此——在适当的时候担任适当的角色做适当的事情。

如果你是张曼玉,就请你在《阮玲玉》中光彩四射让人莫能逼视,也请你记住在《滚滚红尘》中谨守本分,不要妄图踩着秦汉的脚起舞。

阿佳妮在《诺斯费拉图》中就是这样,她摒弃了自己具有开创性的演戏方式,运用了微带话剧式夸张的方式演出。一个超乎寻常的故事,一个深埋心底的梦魇,正该如此。

 

这不是一部完美地展现塔兰西瓦尼亚的神秘和诺斯费拉图的恐怖的片子,它甚至没有完美地展现阿佳妮的美丽——除了那双无法遮掩的双眸和那条引人遐想的颈线。

但它还原了我们那个梦魇——结尾处那个骑马奔向塔兰西瓦尼亚的身影,渐渐远去,又渐渐在我心中生根,最大的恐怖也许就是这样缓慢地来到,不是吓你,而是让你每一思及都深深后怕。

 

 

每日一句阿佳妮:“I have no fear of being less beautiful, I've always been afraid of not being beautiful.”

 5 ) 赫尔佐格的诺斯费拉图

赫尔佐格的德古拉伯爵是茂瑙版本的翻拍,当初为了和原著《德古拉》区分开,茂瑙将这位阴森古堡的黑暗伯爵改名为诺斯费拉图——意指瘟疫携带者,并且一改原著中吸血鬼英国绅士的派头,代之以更加扭曲妖魔的形象。赫尔佐格遵从前辈的改写,故事上延续原作,但在细节和意境的表现上加入了自己的思索,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展现方式,让整部电影拥有导演本人独特的个性标签。

印象最深的有三场戏。第一场是托马斯•哈特发觉伯爵心怀不轨,打算逃离古堡,却发现所有出口都已经封闭。影片中被困的哈特漫无头绪的在四面封堵的城堡里奔走,庭院中的小孩在拉小提琴,生疏破碎的旋律和着回荡在城堡之中的急促脚步,营造出一种荒诞、紧张的环境。

下一场是鼠疫和瘟疫笼罩全城,死亡面前人们已经放弃了抵抗,在广场上狂欢畅饮,牲畜在大街上信步,贵人在户外摆开盛宴,鼠群在脚边乱窜…这一末世景象是电影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幕,也是最有赫尔佐格风格的一种景象,这种荒诞、疯狂骨子里透出来的是人性里的偏执和绝望,从电影的结尾看,纯洁又坚定的米娜牺牲了自己;刺杀恶魔的范海辛医生被本身名存实亡的理法降罪;电影中的市民相信法律和道义,但是在灾病面前却如羔羊一般温顺的等待宰割;被伯爵感染的哈特通过欺骗无辜的存活下来,继续伯爵的事业,将黑暗传播到更广阔的地方。最后一幕,哈特纵马飞奔,消失在无垠的荒野里,这样的结尾已经超越了一部恐怖片所能承载的范畴。

还有一段是诺斯费拉图闯入米娜的卧房,品尝纯洁妇人的献血。在这里,导演将主导权交给了演员。镜头保持在中景,诺斯费拉图在明与暗之间挣扎徘徊,疯狂的眼神盯着自己的猎物,但又极力抑制自己的欲望,他就像饥饿感倍增的德古拉伯爵,病态和变异已经改变了他的身形,在饥渴与空虚中左右摇摆。

克劳斯•金斯基的表演我想了很久不知道应该怎样看待,他很用力的表现夸张又毫无置疑的迷人,对角色的思考毫无保留的展现在扭曲狂躁的肢体上,给人的不安感往往很难分清是来自演员本身还是角色。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他身上疯狂的气息,使他成为最契合赫尔佐格电影的主角。

 6 ) 赫尔佐格:幽灵的孤独

“当吸血鬼也想来到人间得到爱……”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并不恐怖,而是冷。这种冷不至于毛骨悚然,除了用光暗、声音来渲染,在金斯基和阿佳妮的缓慢的肢体语言和精湛演技中更能慢慢渗出德古拉伯爵的冷和孤独。

影片中有好多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

影片一开头就暗示德古拉伯爵渴望并计划着来到人间。吸血鬼的化身蝙蝠在天空中飞翔而寻觅的姿态,热爱丈夫的露茜被不祥的梦吓醒,瑞费尔德先生委托乔纳森出发谈话中频频出现诡异的笑声。

在招待乔纳森的晚餐里,在黑暗和白光投射下,德古拉听着阴山古堡常有的寒风呼啸,表现出对乔纳森到来的一丝喜悦:“听,听,黑夜之子又在唱歌了。”他盯着乔纳森吃饭,克制着内心的欲望,直到哈克不小心割伤手指流出血才露出嗜血欲望。乔纳森后退着害怕地看着他,他又抑制住内心的欲望了。

德古拉伯爵急切地签下买房合同后的深夜,他在阴暗的隧道慢慢走向哈克的房间,露出本性,决定干掉乔纳森。乔纳森此时才真正地感到恐惧。然而伯爵似乎感应到露茜在梦游中惊醒并呼喊乔纳森,他又若有所思地留下乔纳森活口,成为要挟露茜的爱的理由。

我觉得最好看的是露西首次与德古拉伯爵见面的过程。露茜整理着头发,忽然门就打开了。阿佳妮饰演的露茜听着门声和脚步,看见伯爵的影子却不见身体,她慢慢展开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仿佛在说:“有一股寒气随之而来,不能动弹,我感到害怕却要与之对抗。”当伯爵提出渴望得到露茜一点爱的要求,甚至要挟着他能令乔纳森恢复记忆,露茜毫不恐惧,更为这份爱展现出她的勇气、圣洁、不可侵犯:“休想。我甚至不会把这份爱给上帝。如果乔纳森不能拥有我的爱,那么,没人会拥有了。”面对贞洁而坚定的露茜,即使是吸血鬼也只能被挫败地离开。

露茜决定牺牲自己杀死德古拉伯爵,面对张着爪扑向她的伯爵,她感到一丝害怕。当她轻轻地推开伯爵时,伯爵低沉地妥协,露茜依旧圣洁得不可侵犯。

整部片子以阴冷气氛为基调,但在冷下面有着人之间的暖:露茜和乔纳林之间有着炽热的爱——乔纳森为了改善生活而冒险来到德古拉伯爵的古堡,面对着德古拉伯爵的强烈要求,露茜丝毫不动摇,坚定不会施舍伯爵一丝爱;面对着瘟疫,乐观的人们利用生命尽头时光尽情享乐。

在2020年看这部片子有种特别的感觉。德古拉伯爵吸血鬼化身的蝙蝠,带着瘟疫来到人间。影片最后虽然德古拉死于人类手下,但在大自然法则底下,象征着死亡、疾病的吸血鬼落在下一个被选中的人身上,乔纳森成为了下一个吸血鬼,他悄悄地骑着马奔向了未知的远方。

人类在大自然中探索到的科学知识,自信地以为能够解释大自然;大自然悄悄地以某些方式给予人类未知程度的灾害。

2003年的SARS病毒爆发,国人好不容易战胜了它,本应以此为诫,建立防备知识和制度,可是17年后的2020年,传染性病毒再一次到来并爆发,再一次击倒某些愚昧官员的自信。2003年国人付出巨大代价才从SARS病毒获取知识;如今世界各国仍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此时乔纳森伯爵离去,未知何时再次降临。

 短评

这床戏666代尔夫特新教堂马克- -

5分钟前
  • 犯怵中的嫌疑喵
  • 还行

我的第二部赫尔佐格。挥之不去的宗教感,在天堂和地狱中徘徊彷徨,庄严肃穆。美轮美奂的阿佳妮真是一件完美的祭祀品。那场梦中的盛大瘟疫狂欢节,圣洁的白色,在朦胧雾色中叫人渐渐沉醉。片末很反转呵。

7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结局针对原著作了很大调整,改成了更悬的悲剧,赞。男主角就是《帝国的毁灭》里的“元首”,年轻时的他简直判若两人。虽然不及《惊情四百年》里的基努里维斯帅气,但演技更胜一筹。女主角也稍逊薇若娜。但表现不俗令人疑心后者就是模仿她的。《惊》是玄幻色彩称道,《诺》则更甚诡异和深得原著精髓

12分钟前
  • 阿素喇
  • 推荐

下载了将近半年,开头很喜欢,这个吸血鬼看起来很喜感却最符合历史记载门齿尖利而外翻,没有了英俊的外表的吸血鬼,所以看到的就是更多更抢镜的阿佳妮。ps吸血鬼扮演著竟然是金斯基的爹爹

1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赫尔佐格迷人的光影与管风琴。其实我倒不觉得阿佳妮有如此足够恐怖与冷艳的气氛。也许哥特大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吧。德国人总是醉心于用音与影来重构他们的吸血鬼故事吗?茂瑙如同史诗一样震撼,赫尔佐格如同文艺一样精致,那么惊情四百年只能娱乐大众而已。

15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http://v.youku.com/v_showcommentlist/id_5597407_time_1239724922

17分钟前
  • 果酱☮
  • 还行

我爱1922年那版,但也爱阿佳妮。她永远那么美,雪肌黑发明眸皓齿,魅影难忘。赫尔佐格是个天才,影片开头古典悠扬的配乐风景如画强烈对比后来的瘟疫糜烂,却让吸血鬼蒙上一种优雅节制难以忘怀的美感,其实这才是吸血鬼的精髓,一般人却将他们作为恐怖片赚取噱头了

20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这片子真的给我看得乐死了!赫尔佐格简直不能再直率,结尾一下否定了科学和宗教,联系他的其他片子来看,意图可以说是"昭然若揭"了。吸血鬼就是死神,是自然无可阻挡之力。说实话没想到他拍表现主义也能拍得这么优美动人,诺斯费拉图第一次见妻子的时候那个调度,真是让我完全不能动弹!

23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注重氛围营造 建筑亮眼 音乐单调 女主的妆。。。有点太刻意。 台词上乘。 节奏缓,侧重点不同。天问。与对科学愚忠的质疑。生死之说精炼。 夫尤傻,但结局强化。很显然的欧洲手笔。

28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6。看的第一部吸血鬼的片子,不过小时候动画片里关于吸血鬼挺多的。那老鼠实在够多。

30分钟前
  • Mannialanck
  • 还行

1.赫索格够无聊2.无比拉风的范海辛成了这个德性?3.金斯基吸血就吸血,干嘛一直老按着阿佳尼的胸部,汗

34分钟前
  • Seymour
  • 还行

赫尔佐格的翻拍冷峻而文艺。①干尸梦境开篇,骇人至极;②阿佳妮的哥特妆容,清纯美貌和目击德古拉影子时瞪大的双眼;③古典配乐+荒凉美景长镜头;④头骨咕咕钟与死神钟摆;⑤提琴男孩;⑥黑云压城空镜;⑦永生的空虚与缺爱的孤苦;⑧群鼠肆虐下狂欢的末日聚餐;⑨反宗教反现代性的悲观结局。(9.0/10)

3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天,这个德古拉,打光再恐怖也抵不了他搬棺材小跑翻白眼像猫一样呼噜呼噜叫的可爱了。以及,和Jonathan真的十足homoerotic,赫尔佐格太逗了。

41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1,阿佳妮这美的也太无法无天了吧。2,我居然木有认出Bruno Ganz。3,上帝总在我们需要他的时候远离我们。

42分钟前
  • 小艺
  • 推荐

已经把对白减到最少,致敬得确实还不错。喜欢这版把女主设定为主动寻真相者,并且是拯救世界的真英雄。诺斯费拉图的钟摆道具改良设计得更精美,最后的悬念设置也好。虽然原版难以超越,但是这几处改良真让人拍手(只不过,对牺牲女性才能救世界的调子还是忍不住翻白眼)。PS,阿佳妮真美。

47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还行

邪魅气质丝毫不输于茂瑙那版,开头的扭曲干尸和梦境蝙蝠将那个时代之人对黑死病的无知和恐惧渲染的淋漓尽致。与之相比,赫尔佐格的诺斯费拉图显得没有那么神秘——他缺少爱、寂寞、“想死都无能为力”,他化身为成群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白鼠,却也像那个拉小提琴的孩子一样迷茫、疏离。

50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Riga 凌晨 白木棺柩 鼠疫之舞 Phantom der Nacht 比之驚情四百年 更少狂熱而更多雅緻 可是吸血鬼片怎麼可以用藍調拍呢…(全世界大概只有我一個人不喜歡阿佳妮的長相

55分钟前
  • 橘 きよあき
  • 推荐

4.5;“时间是个深渊,幽深如千夜。世纪更替,不能变老很可怕。”阿佳妮接近透明的苍白肌肤与惊惶而深邃的蓝眼睛,具有绝佳的古典气质,正契合躺上献祭台的烈性女子;表现主义色彩浓厚,金斯基的德古拉伯爵位无爱而寂寞的千年永生无比痛苦。

6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茂瑙到赫尔佐格到科波拉,由简入繁,渐渐成了乏善可陈的故事片。

1小时前
  • 不良
  • 推荐

一部从整体氛围到演员相貌气质都非常精准的电影。赫尔佐格是多么地热爱大自然啊~ 大家都优哉游哉地骑着马儿(-唱着歌-)。金斯基差点把阿佳妮的风头都抢去了,当然了,两个人都是光芒四射。。。(其实这片儿还有布鲁诺甘茨呢。。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