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44

HD中字版

主演:卡斯帕·威尔伯格,克里斯蒂安·乌克斯库拉,麦肯·施密特,格特·劳塞,亨德里克·图姆佩勒,卡尔·安德烈亚斯·卡梅特,亨里克·卡尔梅特,帕努·欧加,普瑞特·斯川伯格,普瑞特·派厄斯,马特·派厄斯,克瑞斯托·维丁,贾克·普林特斯,马格努斯·马里乌森,迈特·马姆斯登,托努·欧加,瑟珀·西曼,安妮·里曼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5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们的1944 剧照 NO.1我们的1944 剧照 NO.2我们的1944 剧照 NO.3我们的1944 剧照 NO.4我们的1944 剧照 NO.5我们的1944 剧照 NO.6我们的1944 剧照 NO.13我们的1944 剧照 NO.14我们的1944 剧照 NO.15我们的1944 剧照 NO.16我们的1944 剧照 NO.17我们的1944 剧照 NO.18我们的1944 剧照 NO.19我们的194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们的194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4年……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7月,苏军攻占了纳尔瓦,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20师,开始在东线迎头痛击苏军装甲部队,为反抗苏联的占领而战。  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战的战场。从楚德湖的冰上大战算起,这一战斗已持续了七百多年,夹在中间的爱沙尼亚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双方裹挟其中,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到了9月,由于芬兰宣布停止同德国的军事合作并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腹背受敌的德军决定撤出爱沙尼亚。苏军尾随着德军一路前进直至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红军中的叶沙尼亚(俄罗斯化的爱沙尼亚人)士兵也亲眼见证了,那面象征着爱沙尼亚民族独立的蓝、黑、白三色旗,于德军撤离的9月18日在塔林市的象征——赫尔曼塔悬挂了四天之后,终于在9月22日被苏联的红旗所取代。……  占领塔林,并非苏德双方在爱沙尼亚的最后一战。……11月,在萨雷马岛泥泞、茂密的森林中,叶沙尼亚士兵顶着德军舰艇的炮火,驱逐了爱沙尼亚最后一批德军。大规模的战事终于结束了,但和平和自由仍未降临这片小小的国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仍难以抚平……  这,就是爱沙尼亚人的1944年。黄油大赛巴格诺德的夏日微笑社长午夜幽灵哥斯拉之怪兽王复活律界巨人第三季爱乐新家人 第一季亡命之徒燕子与山雀雪国新僵尸家族蓝天使1930离别秋波游牧警探:罪夜杀机点对点 點對點蛇鱼怪大圣重生之斗战逆天白线流丹心谱空中浩劫第四季女教师弄巧成拙勇闯江湖幸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的少年时代退休警察烦事多第二季座头市大战火神庙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国语看不见的邪恶2驻院医生第三季一天2011幻日奇遇我为药狂夜半惊心爆火线燕2020嗅觉神探第一季警察世家第五季连环杀手(国语版)双面神探国语大狗民水驴清洁公司小鱼吃大鱼

 长篇影评

 1 ) 向所有为了独立而战斗和牺牲的人们致敬。

向所有为了独立而战斗和牺牲的人们致敬。

如果我还能见到你,我会告诉你一切真相,从一切的起始说起,我其实是红军士兵尤里约吉,是杀死了你哥哥的人,我一直没有勇气亲口告诉你,而在我现在的世界里又只有你。

如果可以,请你原谅我。

爱沙尼亚进入了最佳外语片在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但它并没有入围。

这部电影于 1944 年 7 月在爱沙尼亚的坦能堡防线上映,在那里,武装党卫队的爱沙尼亚士兵正在与前进的红军作战。一名纳粹官员的访问,他分发了希特勒的签名照片,引起了嘲笑。苏联军队在坦克和步兵数量上占优势,而德国军队不得不通过平民难民潮撤退。经过激烈的战斗,胜利者是红军爱沙尼亚部队。 当他们将双方的死者埋在万人坑中时,一名名叫尤里的红军爱沙尼亚人搜查了德军中一名名叫卡尔的爱沙尼亚人的尸体,并在塔林找到了一封未寄给卡尔姐姐艾诺的信。俄国人攻占这座城市后,他亲自送信,他和艾诺变得友好,这招致了他所在部队的政治官员的敌意。Sõrve半岛的回击11 月,他的部队抓获了一群身着德国制服的 16 岁爱沙尼亚男孩。政治官员命令 Jüri 将他们全部杀死,当他质疑决定时,将 Jüri 射死。几秒钟后,这名军官本人被尤里的一名战友处决。在 Jüri 的尸体上,一位战友发现了一封未寄给 Aino 的信,当他休假时,他亲自送来了这封信。

 2 ) 如何立体表现一个时代

那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往往拥有这样的共性:能立体表现一个时代。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有《静静的顿河》《雪国·古都·千只鹤》《百年孤独》等等,那些文字都鲜活的再现了某个曾经出现过的时代,通过白纸黑字,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几乎就在我们的眼前。

所谓立体表现一个时代,我的定义时代横截面和时间的流动共同体现。这不是一个加法,而是一个乘法。因为随着时间的流动,时代中的所有人和物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变化。能将这种大趋势的变化表现出来,才能称作为立体表现。

而那些有口皆碑的经典电影同样如此。最典型的例子是《霸王别姬》,时代跨度极大而每个时代的众生相全都表露无遗。要知道任何作品都不能包罗万有,能选取到几个富有代表性的个例来表现一个时代,就已经足够让人拍案叫绝了。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逐一罗列了。

这部《1944》也足够做到了。只是几个简单的小故事,却把二战前后在爱沙尼亚这片土地发生的种种事端一一娓娓道来。

——·——·——·——·—— 分割线下是剧透 ——·——·——·——·——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爱沙尼亚被苏联和德国反复争夺,而爱沙尼亚平民则成为了双方的炮灰。十多万人被分别征入双方的军队,毫无疑问的,他们永远负责打头阵去送死。“亲兄弟为了一场别人的战争兵戎相见”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下面,我将代表德国战斗的爱沙尼亚人们称做蓝方,为苏联效力的爱沙尼亚人称为红方,这样易于区分。

首先出现的是蓝方。在战火纷飞下他们一个个死去,但是补给给他们的新兵却只有两个人。为了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去送死,德国军方派了德国军官来给他们洗脑,还给他们发希特勒的照片。可惜这招并没有卵用,每个蓝方军士都会对希特勒照片狠狠啐一口:

“老逼养的!”

前一秒众人还在喝酒干杯强颜欢笑,后一秒他们的战友就死在了对方狙击手的枪下。情绪急转直下,我们突然看到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每个人都是一枚棋子,随时可能被对方吃掉。

很快红方与蓝方相遇,然后交火后彼此离去。红方同样有苏联军官前来洗脑,恐怖的红色铁幕绝不亚于纳粹的疯狂。红方上士把蓝方阵亡将士的信送到其妹妹手里,却无意间爱上了对方。直到他自己死在苏联长官的枪下,他都没有勇气告诉她一切:是上士本人害得她家破人亡,还亲手杀死了她的哥哥。

实际上,是战争摧毁了一切,杀害了那么多人,破坏了那么多家庭。当二战结束后,几乎一半的爱沙尼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这个小国也被并入苏联。直到苏联解体,它才重新独立。

我相信,爱沙尼亚人永远忘不了得来不易的国家独立,所以他们会通过这种手段再现这段残酷的历史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所以我相信爱沙尼亚人会明白,他们如今的和平生活绝不是靠手撕苏联人和德国人所得来的。

 3 ) 【不算影评】为本片补充一点历史背景

1944年……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7月,苏军攻占了纳尔瓦,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20师,开始在东线迎头痛击苏军装甲部队,为反抗苏联的占领而战。
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战的战场。从楚德湖的冰上大战算起,这一战斗已持续了七百多年,夹在中间的爱沙尼亚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双方裹挟其中,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到了9月,由于芬兰宣布停止同德国的军事合作并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腹背受敌的德军决定撤出爱沙尼亚。苏军尾随着德军一路前进直至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红军中的叶沙尼亚(俄罗斯化的爱沙尼亚人)士兵也亲眼见证了,那面象征着爱沙尼亚民族独立的蓝、黑、白三色旗,于德军撤离的9月18日在塔林市的象征——赫尔曼塔悬挂了四天之后,终于在9月22日被苏联的红旗所取代。……
占领塔林,并非苏德双方在爱沙尼亚的最后一战。……11月,在萨雷马岛泥泞、茂密的森林中,叶沙尼亚士兵顶着德军舰艇的炮火,驱逐了爱沙尼亚最后一批德军。大规模的战事终于结束了,但和平和自由仍未降临这片小小的国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仍难以抚平……
这,就是爱沙尼亚人的1944年。

 4 ) 风雨小国,无情战争

爱沙尼亚,一个提起二战历史几乎没有印象的小国家,被德国纳粹和苏联红军卷入战争机器,被迫拿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向着自己的同胞和手足开火。

在巨大战争的残酷现实中,电影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失去了主角的力量,就在一次交火中,即使是主人公,也悄无声息的死在枪下,简单的掩埋过后,又有下一个主角死在枪口下,生命,或者国家尊严在这台战争机器里,完全被撕裂。

苏联红军冒着严寒一路往西占领柏林,德国纳粹16岁的少年也被拉上战场继续进行着主动要失败的战争,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和进步在战争这样的背景下,所有人都在被动的杀戮和不被铭记的牺牲。

战争越是无情,人性就越可见光辉,在巨大的正示意图和思想统治下,总会有人保留着最后的理智和温情,即使是献出生命。所有力图表现战争积极形象的战争类电影就是邪教,战争就意外折血肉之躯的死去,意味着家破人亡,意味着田地变荒野城市变废墟,所幸,我们只是在荧幕中看到这些。

 5 ) 1944——强权斗争下弱小民族国家的悲哀命运

爱沙尼亚作为前苏联的三个波罗的海加盟国之一,并不为人所关注。这个国家加入苏联的过程,不仅是不情愿,还以很多无谓的牺牲为代价。【1944】不仅还原的当时的战争场景,描述了1944年战争来临时的爱沙尼亚人,其对于战争的反思更是值得称赞。二战期间,爱沙尼亚成为苏德两大集权冲突与斗争的最前沿,这个弱小的民族国家也不得不在裂缝中,分化成两派,分别加入德国党卫军以及苏联红军,并最终厮杀在战场上。这部电影没有唯一的主角,而是从战争双方来描述,这种叙述方式十分新颖。的确,电影的冲突双方都是爱沙尼亚人,只不过同胞因为政治等原因变为敌人。影片看到最后,一个个爱沙尼亚青年在战争死去,不免令人唏嘘,也为强权斗争下弱小民族国家的命运而感到悲哀。作为一名中国人,看了这部影片也应该反思一下,面对我们的台湾同胞时,别动不动把武力统一挂在嘴边,手心手背都是肉。

说几个令人难忘的观影细节:

1、由于德军只能有德国人服役,因而爱沙尼亚人加入的是德国党卫军。电影服装细节考究,党卫军爱沙尼亚人穿着的迷彩服是到二战后期才配备的,这种迷彩服发放有限,电影中并不是所有的战士都穿着。

2、党卫军的袖子上绣着罗马尼亚国旗,与他们一同进行战斗任务的还包括来自荷兰的党卫军。足以见得二战纳粹的征兵策略,以及战争后期德军兵员捉襟见肘的情况。影片最后五个被俘虏的娃娃兵也说明这一点。

3、影片中出现几次轿车的身影。轿车的乘坐者有两位,分别服从于各自的信仰,并充当说教者。从双方各自士兵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态度,足以见得他们对苏德这两集的真实心态。来党卫军军营的那位纳粹分子,发放元首照片,并强调爱沙尼亚人与雅利安人的同宗同源。但他并没有得到一线战士们的好脸。他们充分的表达了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轻蔑。这个细节足以说明了爱沙尼亚参加党卫军的目的,并不是信仰纳粹主义和那套雅利安高等民族的说辞,只是想单纯的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反观苏联这位政治官员,一开始他来到战争督战,总拿军事法庭来吓唬不愿朝同胞开枪的官兵。大家对他敢怒不敢言,之后,他玩起权术诱惑与收买离间的伎俩,再到后来,他命令枪杀本民族的俘虏,被官兵忍无可忍一枪了之。这位官员象征着苏联政权的暴政与压迫。他的死象征着爱沙尼亚人的反抗。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爱沙尼亚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4、后半段主角苏方上士枪杀卡尔后,看到卡尔的笔记本上记录着的信息表明,他们曾经住在一起,于是决定替他送信。并和卡尔的妹妹一见如故感情升温,妹妹说出了一个重要细节,当面逼迫她们一家人分开的人叫约图。上士离开时,被问到名字,他编了一个姓,但苏联政治官员与他单独的那段戏却透露出了上士的父亲就是与苏联人合作的约图。

5、卡尔妹妹在教堂中,告诉上士她选择原谅拆散她们一家的人,即上士的父亲,这与上士最后选择违命救娃娃兵,并在信中向卡尔妹妹忏悔有关。

6、导演借两份信件,即卡尔的信和上士的信,描绘出了战争给爱沙尼亚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一处观影时的突兀感受:电影描述主题从党卫军一方转入苏方时过于突然,如果之前能简单交代苏方线索,后面会更让人理解。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制作精良,对于战场场景还原逼真,细节考究。片中并没有歌颂任何一方,而是对战争双方中的爱沙尼亚人都做了描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芒。美中不足在于这样的剪辑更像上下两篇,作为一部两小时以内的电影,稍显突兀。作为一个平时不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小国,排出这样高水准的战争反思片,值得给5🌟支持。

 6 ) 历史的另一面


在观影纪录中几乎决无仅有的抗苏战争片,也是十分少见的死了一个又一个男主的影片。在穷兵黩武的战争时代,爱沙尼亚这样的小国夹在德苏两个大国之间,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悲哀。今天的同胞也许就是明天的敌人,就像片中的双胞胎兄弟,一个战死在德军战壕,另一个被俘后成为了红军追逐着昔日的战友。两位男主都在战争过程中陷入深深的悲伤中,也许结束生命才是对自己的救赎。在片尾,哥哥救回的小女孩被妹妹收养,仇人之子也在死后终于可以坦露心声,与哥哥如出一辙, 命运的巧合却给了活下去的人以希望,片尾的字幕也再次提醒世人:那个红色的大国未必如世人了解的那般正义与无敌……

 短评

三观正

6分钟前
  • 原教旨托利党人
  • 力荐

三星半。爱沙尼亚战争类型片的崛起。这是一段必须展现的历史,但电影的视角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虽然深情,但没有过多的渲染,反而显得真挚,让人敬畏这一段历史。(私以为看这类电影可以补充历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

10分钟前
  • 云童
  • 还行

小国家也能拍这么好的电影…为什么我们要拍那么多神剧。两个视角很棒,而且两个男主都挂了…说明哪有什么主角光环一不小心就挨枪子了。我对于战争片也只能说好看和不好看了,毕竟我是不懂这些武器啊装备的,觉得看的爽了看的有意义了就是好片,我就不懂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你们要为了德国和苏联在那吵…

15分钟前
  • 六元的小凶许
  • 力荐

影片描绘了彼时在苏联与德国的夹缝中间的自相残杀、绝境求生的爱沙尼亚人的悲戚局面。一边是党卫军第20(“爱沙尼亚第一”)掷弹兵师,一边是苏联第8爱沙尼亚步兵军。在二战期间,22万爱沙尼亚人战死,占总人口20%。当二战结束后,老司机将几乎一半的爱沙尼亚人流放到西伯利亚,而其本土的本族人口比例从90%骤降至48%。“无罪的人不断自责,有罪的人心安理得。”弱国无外交,弱国更需要外交;血淋淋的历史,道不尽小国的悲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影片得到了爱沙尼亚国防部的大力资助,因此片中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场面都完成得相当不错。PPSh-41、StG44、MG42、铁拳、T-34/85、Pak38、伊尔-2等轮番上场,都是真家伙。从苏台德到克里米亚、到顿巴斯,还是一样的配方。政治与利益相互纠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

18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力荐

“无罪的人不断自责,有罪的人心安理得。”可战争开始了,谁才是有罪的人,谁又是无罪的人呢。同一场战争,有的人麻木,有的人自责,有的人咄咄不安,有的人趾高气昂……我们到底在为了什么赎罪,又在赎谁的罪呢。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国家。

19分钟前
  • 极圈里的燕鱼
  • 推荐

战争,撕裂人民的幸福,撕裂民族的完整。但是,唯一在战争的阴霾里闪光的,是人性不灭的光辉。这部电影,让我们记住了爱沙尼亚这片土地,以及她和那里的人民被战争撕裂的生活。

21分钟前
  • dblddx
  • 力荐

无罪的人不断自责,有罪的人心安理得。左纳粹,右赤俄,小国家的挣扎,是多么渺小。双视角线索,不是你的错,是战争的错。

22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必须四星+,虽然其实不太好看,追求对称的讽刺感和悲剧感(双方都有的补充兵、战斗、杀俘、救人段子)却使作为对照的第二段显得乏味,同样作为牺牲品,德方的牺牲品多少比苏方的牺牲品来得博人同情,相较德方来颁发元首玉照的角色,苏方成天要人告密的内务部渣滓也丧心病狂多了。

24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左有纳粹,右有赤俄,中间地带的小国尊严,以血与火铸就。

29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以小见大的良心之作(本片鸣谢的第一个人就是马特·拉尔,有他在历史观就可以放心了)。双主角双视角,但他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了牺牲品。

33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推荐

夹在苏联与德国中间的爱沙尼亚,一场手足相残的混账战争。

38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前半德军视角,后半苏军视角,把爱沙尼亚外籍兵团的分别阐释。当然还是更喜欢前半部分,总算有部片还算正面的记录Waffen-SS了(电影中出现了11SS和20SS),虽然是作为外籍兵团。当然德国人肯定还是不赶趟这趟浑水的,毕竟政治不正确。战争是宏大的,而个体是渺茫的,这也是战争片永恒的魅力。

41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8/10)两帮爱沙尼亚人,却只能为了两个外国的利益拼个你死我活。用以前看过的一本书开头写着的“小国草民,生逢乱世。”八个字来形容再适合不过了。

46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建議和羅馬尼亞電影“年輕鬥士的肖像”一起觀看,老大哥以及另一個極權是怎麼把人搞到心疲力盡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48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1.这是我第一部没有憎恶臭名昭著的德国党卫军电影,也第一次知道,党卫军的一部分并非在德国,而是为他们的家园而战、自由而战。2.故事的前半部是党卫军的主观视角,后半部分切换成苏联红军的主观视角,也是忽然领悟红军中一部分人并非纯粹的苏联人,而是来自他们霸凌的民族。3.两个视角的切换,深刻揭露了同族人由于分属两大阵营的对峙与血拼的强烈悲剧性,凸显了人性的张力。4.家园,是本片的一个隐含主题,既能让双方血染沙场,也能化敌为友,目睹着家园被坦克与炸弹的摧毁,观者代入时有一种切肤之痛。5.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悲剧,通过短短的战争切片,竟流淌出如此淋漓的鲜血,导演的手法很高明。6.人类,永远是政治的祭品,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当然,对小国更甚。7.导演对于苏与德的情感,虽然在故事中不著一词,但是看出了明显的倾向性。

50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无罪的人不断自责,有罪的人心安理得。每个民族关于战争的回忆总是不尽相同,爱沙尼亚用无奈与荒谬诠释战争无解。一群年轻人稀里糊涂加入德军苏军,他们把酒言欢、拿希特勒照片开涮、讨论遇到本国人怎么办。直到尤里杀了同乡并爱上对方妹妹,故土难归,他们像旷野上抱着娃娃的孩子般迷惘。节奏稍混乱。

5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正读《政治杀手贝利亚》,看此片感触更大,此片并没有直接描述苏联的统治者对这些加盟共和国的野蛮扫荡。战争或许并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或许是借着解放的名义而进行的屠杀。

52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推荐

一个小国人民的尊严。同一个国家的壮年男子被征入敌对国军队,弟弟目睹哥哥死亡、兄弟故人战场相杀,只有死亡把他们的再次掩埋在一起。今天我们站在德军阵营,明天我们站在俄军阵营,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场战争究竟为何而战,我们只是不愿离开故土。战争场面拍得激烈逼真。

54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微观上战术场面写实明晰,比一般战争片都来得好。可是宏观上视角从前半段的德方转换到后半段的红军方面真是很怪异,然后又插入段和缓的军民鱼水情,节奏十分不畅。

58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大赞开头打老毛子那段

1小时前
  • Capt.Lam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