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错车(1983)

HD国语版

主演:孙越,刘瑞琪,李立群,吴少刚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1983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搭错车(1983) 剧照 NO.1搭错车(1983) 剧照 NO.2搭错车(1983) 剧照 NO.3搭错车(1983) 剧照 NO.4搭错车(1983) 剧照 NO.5搭错车(1983) 剧照 NO.6搭错车(1983) 剧照 NO.13搭错车(1983) 剧照 NO.14搭错车(1983) 剧照 NO.15搭错车(1983) 剧照 NO.16搭错车(1983) 剧照 NO.17搭错车(1983) 剧照 NO.18搭错车(1983) 剧照 NO.19搭错车(198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搭错车(198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退伍老兵哑叔(孙越)因捡回弃婴致使妻子别他而去,靠拾破烂,哑叔既当爸又做妈含辛茹苦将取名阿美(刘瑞琪)的弃婴养大成人。因为哑叔常在耳边吹奏美妙的乐曲,阿美自小就对音乐有特别的理解。  高中毕业后,阿美去了某餐厅当歌手,有缘结识作曲家时君迈后,她的演唱技艺有了较大提高,被娱乐公司老板余广泰盯上。为了改善哑叔的生活,阿美在余广泰的引诱下签署赴东南亚演出的合约,不想被其当作摇钱树受到控制,在哑叔重病在床之际也无法抽身探望,只能在舞台上把思念愧疚之情化为歌声遥寄。放弃我,抓紧我动物管制官第一季战火赤子心沧桑花楼街汉堡高地热血街区2015敌友难辨第一季208客机公路冤家桃色交易(国语版)我讨厌苏西第一季无线信号少年康熙我还是一个兵黑河风云征服2021真爱旋律黄金劫案真探秦先生叛变司机好日子别不好好过寻人密探组第五季金发梦露不安的旋律神奇之光(国语版)为人父母第四季无耻之徒(美版)第二季师傅 完整版斯莱思狩猎传奇81号档案恶魔少爷别吻我3桃花灿烂护宝联盟2笔仙2男花匠与女经理头文字D第五季国语绿巨人2嫌疑恋清淤幻城绣花鞋奇案神秘拼图国语我们的啤酒有多棒?

 长篇影评

 1 ) 悲惨的底层,网一样的亲情

关键词:悲惨的底层。网一样的亲情。

底层小人物无力左右命运,只能随着时代的拍打随波逐流。没正当工作,好赌的阿满醉酒淹死,儿子阿明强拆而死,好心肠的哑叔,以女儿为天,最后思女成疾而死。即使偶有跳出阶层的,也以牺牲亲情友情为代价,忍受斩断阶层脐带时的剧痛,阿美的谎言、内疚都属此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处的“恨”不是令人痛恨,可以解释为“遗憾”。中国人是人情国家,亲情在生活中的比重尤其大。在亲情网中,我们时时感到温暖、舒适,但却以牺牲自我为代价。阿美是一个天资很高的女孩,她是被哑叔收养的弃女,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了底层生活圈,进入了上流人的社会。这样一个出身没有任何优势的女孩,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同时还要受到来自自身阶层的牵绊。爸爸,是阿美唯一的亲人,是一个为她付出了所有的人,也是一个要求她偿还所有的人。当然爸爸没有开口,甚至他还非常体贴,不让自己的思念称为女儿的阻碍,但是哑叔没了女儿,就没了灵魂,饭也吃不好,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部电影的大团圆结局:哑叔日思夜想,没女儿不行,最后在如此“痴情”的父亲的感召之下,阿美终于回归了家庭,开始了和父亲共生在一起的生活……她的歌星事业可想而知。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父亲,必然要求一个放弃自我的女儿,因为没了女儿他活不下去。

并非在责怪哑叔,其实他是我们父母的典型:为儿女奉献了一切,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但我为他们感到抱歉,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活过,甚至从来不知要为自己而活,更不知道自己活得好才是对儿女最大的宽慰。哑叔们,很伟大,也很自私。

小时候看这部剧哭得稀里哗啦,现在看依然掉泪,但我已明白并非让你哭的电影才是好电影。用一个又一个人间惨剧烘托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只为了剪断那只飞翔的鸟儿的翅膀,这样的电影,反应的是这样的现实。

 2 ) 晚了十几二十年看的电影

    不喜欢写评论的,没那文笔写不好。不过写啊写啊发现短评放不下,姑且发下。
    早就知道《酒干倘卖无》出自《搭错车》,到现在才找来看,意外发现编剧是黄百鸣与吴念真。前者自不必说,后者本来不认识,今年读过他的《这些人那些事》《台湾念真情》后就喜欢上了他的文字。
    虽说晚了这么久才看,但发现现在看也有现在看的好处,起码对故事的背景有了更多的了解,包括眷村、包括那时的台湾,好吧,还有“我们这儿”也已经不时出现的野蛮拆迁。
    那时的语调、装扮、舞美等等在现在看自然不能入眼,但想想晚这电影近十年的奇片《江湖恩仇录》当时咱不也看得津津有味不是?时代不同。抛去这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其精华:社会的变迁、子女的离开、邻里之情、父女之爱……故事俗套,但能感受到其中的真挚与诚恳。
    看这片子不得不提其中的歌曲。送给哑叔的那首煽情的《酒干倘卖无》就不用说了,没这歌的话或许我都不知道这电影。看电影过程中更触动我的是那首《一样的月光》,在片中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当一切都被时代裹挟着前进时,身处其中的我们该如何自处?这歌出现的时候总会让我想到同为罗大佑的《鹿港小镇》。
    还有两部小品,阿美签约的时候想起了赵丽蓉老师的那部《如此包装》,那个“麻辣鸡丝”的艺名;更多让我想起的是蔡明、郭达在某年春晚上的《父亲》,完全就是山寨版《搭错车》啊

 3 ) 生命能够承载的情谊有多重

原以为是一部讲述父爱的老片,可是看了以后才发现感动人的细节很多很多……这算是一部人文主义的片子吧,从哑叔开始,说的是到台湾后的那些老兵,经历了生死的战场,背井离乡的凄凉晚景,在看到过的文章中很多都提到过去到那边的人不仅要饱受着思乡的痛苦,在物质上也是贫困潦倒,当局根本没有能力顾及到这些普通士兵的生活,于是他们只能自力更生缩衣节食养活自己。看看他们居住的棚屋,应该都是自己搭建的,虽然生活窘迫,但邻里之间的温情却非常感人。

片子里那条叫来福的狗狗,从棍棒中逃生,不计前嫌忠心护主,通人性的舍己救人,最后还是逃不过被棍棒人道的命运。。。狗狗死的时候我哭得最伤心,比忠犬八公还多……

儿女们为了事业,不得已背叛的感情,最后所得到真的是当初想要的吗?哑叔辛苦了一辈子,因为他不能开口说话,有谁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当我们走在身不由己的道路上时,回头问问什么是自己想得到的,为了多赚一点钱买房子,身边的友情亲情统统都没有了,当你功成名就时,还有谁能陪你分享这一切~值得不值得?

虽然是一部老片,但是让我们的感触跟今天对比仍然是相同的。

 4 ) 期待受挫兼论《搭错车》的道德原型观

[摘要]在姚斯的接受美学里,期待视野指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的先在理解形成的指向文本及文本创造的预期结构。而荣格的原型批评则把《搭错车》的经验视野圈入了传统的道德批评之中。当理想的追求背离了传统的道德,当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发展跳出了其周围人物及观众的期待之时,我们感受到地将不只是情感上的落差,反会有更为丰富的美学感受。或许“搭错车”本身就是要向我们讲述背离传统即“集体无意识”的视野受挫的。

影片《搭错车》是80年代的重要作品。讲述哑叔含辛茹苦抚养背弃女婴阿美成人,而终成走红歌星的阿美却背离亲情哑叔抱憾离世的曲折故事。最初自己只是怀着完成作业妄图用理性的高姿态去审视作品,但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演进,期待视野的一再受挫,自身的情感评价不断发生着变化,始终为一种或甜美或忧伤的真挚情态深深打动。下面将就姚斯期待视野的期待遇挫与荣格原型批评中道德批评的内在关系上对《搭错车》进行浅在分析。
期待视野是姚斯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它秉承了解释学的基本思路,主要指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的先在理解形成的指向文本及文本创造的预期结构。(1)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卷P41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刻,对他的第一读者的期待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提供了一个决定其审美价值的尺度。姚斯认为在人们既定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新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审美距离,即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接受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他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2)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见《接受美学与接收理论》P25
荣格的普遍影响,体现了他的主要包括集体无意识、原型等方面的研究。“集体无意识”指人类自然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之为原始的意象。而原型则指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先天倾向,是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面临的类似情景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3)《荣格文集》英文版,卷九(一分册)P4,卷七P188。他说“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如英雄、大地母亲、太阳之父、上帝等原型。电影《搭错车》正是较多地体现了这两个理论。
一、 芝兰阿姨——缺席是否注成必然?
芝兰阿姨是哑叔生命前期最为重要的人,而“我”阿美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切。阿美在叙述中说道“我不知道我走进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我得到了终生的依靠,而哑叔却失去了一生的伴侣。”事实发生然而却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如果芝兰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或许我们能够看到三口之家的温馨。然而在大雨之夜哑叔失去爱人的无奈与悲痛,想要诉说却只能独自承受无言的诀别与悲恸。
二、 阿满叔——悲剧的开始
故事讲到童年的阿美与邻居阿满一家,阿满嫂朴实善良,阿满叔憨厚淳朴,一家人生活在温馨与幸福之中,正是他们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下层社会的人间温情。朗吉弩斯说崇高的情感是恰到好处的真情,“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导致崇高。”(4)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P125,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这体现了情感评价上的诚挚的情态。情感处于诚挚状态作品才会动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就能在富于感染力的情境中潜移默化的为读者所认同和接受,并产生强烈的共鸣。(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P16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是的,我们都被这种最为朴素的人间情怀打动着,我们希望这种快乐能够永远延续下去,我们甚至像阿美那样期盼着阿满叔买回的洋娃娃。然而情节骤转,醉酒的阿满叔落水而死,买回的礼物洒落一地。此时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构现出人们的双重悲剧。一面是家中熊熊燃烧的大火,一面是失去至亲的悲恸,在阿满嫂失神麻木的眼神中,我们深切地体味到了悲剧的意味。
三、 阿满嫂——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阿满嫂在剧中应该是最为隐忍的母亲的原型,独自承受着生命之中所有的悲剧——早年丧夫、晚年失去儿子,两次失去住所,最后连老来相伴的哑叔也离开了她。作为一个女人,本该得到丈夫的疼爱、儿子的照顾,然而在她却向我们呈现了所有可能的“期待受挫”。一次次在泪眼中送走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三个男人。母亲啊,人生之中能有多少痛事让您这般隐忍的承受?
四、 阿福——人性与兽性,别样的讽刺
或许我们不会忘记幼时的阿美从阿满叔斧下救出阿福的情景,阿美的善良不仅感动了哑叔,感动了阿满,同样也深深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同样不会忘记阿福危机之中把可能使阿美毙命的毒蛇咬死。由此我们便会产生一种形象的期待,即读者希望从初次接触到的形象和情境中看到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或符合某种特定情绪的氛围的展示与渲染。(6)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P33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然而多年之后,阿美成功了,却也放弃了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对比之下,阿福却做到了善始善终,在其老去之后以自己的生命从摩托车下救出了哑叔。这时蒙太奇手法再次运用,老汉想起了幼时的阿美,看到此时垂危的阿福,内心的复杂与沉痛难以尽述,“兽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对于人性来说不正是一种别样的讽刺吗?
五、 阿美——酒干倘卖无
对于阿美,剧中并没有急于给她下一个道德的评价。哑叔的含辛茹苦使我们期望阿美会给予起码的亲情上的回报,这是由于我们传统的道德评判所带来的期待。然而阿美的背离、最终自己父亲终于抱憾离去的时候或许她内心深处才真正品尝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楚吧!
如果说行为上的背离是现实所迫的话,那么情感上的罪恶却无法避免。时君迈的新歌写完了,让阿美唱给所有需要爱的人。最后的演唱会上,一曲《酒干倘卖无》表达了她所有的情感: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不会忘记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
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无奈和悲伤之情溢于言表。是忏悔吗?是悔悟吗?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阿美终于认识到了人类最本真的东西——亲情。同样体认到了集体无意识的“天、地、家,还有父母”。
这不仅是我想到了“于连家族”的高加林。在他身上集中传统与现代、文明与落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种种矛盾,悲剧的实质是处于新旧转折时代的农村知识青年呼吸着新时代生活的气息,渴望改变低下的社会地位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但传统道德与新的生活观念、人与环境之间却发生了激烈的冲撞和矛盾,这就形成了悲剧的命运历程。
最后高加林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德顺爷爷向他展现了农民的宽厚胸怀和土地样的深情,他手抓黄土,喊到“我的亲人哪。。。”这一声同样道出了他的痛苦,他的悔恨,他的灵魂中的悲剧的回音。

 5 ) “酒干倘卖无”背后的故事

《酒干倘卖无》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首歌。虽然我那时年龄不大,但质朴直白的歌词很容易让人理解,即使当时听了也很感动。

多么熟悉的声音
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

没有天哪有地
没有地哪有家
没有家哪有你
没有你哪有我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
给我温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护我
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是你抚养我长大
陪我说第一句话
是你给我一个家
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

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
却更能明白人世间的黑白与真假
虽然你不会表达你的真情
却付出了热忱的生命

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
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
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
让我再和你一起唱

酒干倘卖无
酒干倘卖无
……

不过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首电影插曲,直到多年后看到电影《搭错车》。歌词几乎完整概况了电影的故事框架。一个以收酒瓶为业的退伍军人哑叔在垃圾堆捡到了一个只有两个月大的被弃女婴阿美。这给本来就生活拮据的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但哑叔还是坚持收养了这个孩子,哑叔的爱人芝兰因此与他分手。

尽管如此,阿美却是幸运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之中。哑叔尽心尽力地呵护自不必说,就是邻人阿满一家也对阿美关心备至。阿满家的儿子阿明比阿美大几岁,从小就是阿美的护花使者。所以虽然阿美身居陋巷,但在我看来,她就像被众星拱月的公主。

但令人伤心的是公主长大后因为成了明星而逐渐疏远了哑叔和乡邻。她先是从养父家搬到了公司为她租的豪宅,然后马不停蹄地练歌、排舞、演出,几乎没有时间回家看哑叔。一次记者招待会,光鲜亮丽的阿美在众人面前竟然没有勇气承认土里土气的哑叔就是自己的父亲。哑叔第一次被阿美深深触痛。他曾用自己全部热情和爱呵护的孩子,如今身披华丽包装让他感到如此遥远陌生。
<图片1>
电影的后半部分导演不断用盛衰冷暖的强烈对比深化阿美与哑叔、邻人的疏离。一边是阿美演唱事业如日中天的盛极画面,一边是家人街坊在人心冷漠的时代变迁中不断失去的痛苦眼泪。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阿明的灵车和阿美归国的专车交错而过的画面。在这些对比中,看上去被鲜花和人群簇拥的阿美好似风光无限,但阿美偶尔的落寞神情却也告诉我们她内心正被寂寞一点点侵袭。
<图片5>
对她有恩的前男友时君迈黯然离去,曾救她一命的忠犬“来福”被摩托车碾压而死,小时一直照顾她的阿明哥在拆迁争执中意外身亡,她曾熟悉的街巷正一点点消失,最令人痛心的是把她视作生命般宝贵的哑叔也永远地离去了……所有于她而言曾经最最珍贵的情感、人、事物正在一点点消逝,她竟未曾亲看一眼。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阿美?小时候的阿美曾那么天真可爱,抱着受伤的“来福”会问“狗流血痛不痛?”。可长大后的公主却迷失在了舞台浮夸的造型和绚烂的灯光之中。当她最后踏上曾孕育她长大的棚户区时,城市的改造已让这里成为一片废墟。那些亲切的街坊四邻也已无奈四散飘零,台北已经没有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图片4>
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
什么时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
人潮的拥挤拉开了我们的距离
沉寂的大地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

谁能告诉我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谁能告诉我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一样的月光
一样的照着新店溪
一样的冬天
一样的下着冰冷的雨
一样的尘埃
一样的在风中堆积

一样的笑容
一样的泪水
一样的日子
一样的我和你

一样的笑容
一样的泪水
一样的日子
一样的我和你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
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
高楼大厦到处耸立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

谁能告诉我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谁能告诉我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一样的月光
一样的照着新店溪
一样的冬天
一样的下着冰冷的雨
一样的尘埃
一样的在风中堆积

一样的笑容
一样的泪水
一样的日子
一样的我和你

一样的笑容
一样的泪水
一样的日子
一样的我和你

这首《一样的月光》在电影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阿美和唱片公司签约,一次是故土已变瓦砾,哑叔生命垂危。这首歌其实暗示了这部电影的另一主题,时代变迁所引起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变化。就像阿美,她成了时代的宠儿,同时也被急功近利的老板的催逼困在其中不可自拔。她不断收获掌声和名利,但也一再失去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亲情、爱情、友情……
<图片3>
这部催泪感人的电影1983年在台湾上映,据说在当时创下了五个月内八度重映的空前记录。如果你仔细看这部电影的演职员表,相信大多数人也会被惊到。因为随便揪出一个人在如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监制黄百鸣、策划张艾嘉、编剧黄百鸣、吴念真,摄影廖庆松、杜可风,音乐罗大佑、侯德健、梁弘志、李寿全等等,绝对的全明星阵容。

除了故事,这部电影的音乐绝对值得推荐。它们不但极好地配合了电影的故事和情绪,本身也都是非常经典好听的歌曲。除了之前提到的《酒干倘卖无》和《一样的月光》,还有《是否》《请跟我来》以及《变》。这些插曲全由苏芮演唱,苏芮也因这些歌曲红遍大江南北。
——————————
喜欢本人文章,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萱草的时光

 6 ) 你,后悔吗?

我第一次听《酒干倘卖无》的时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年纪小的既不信任自己的普通话,也不知道有方言,于是问父亲这句话是什么。父亲告诉我这句是台湾话,是收破烂时说的;这首歌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唱的是父爱;家里有这部电影的录像带,叫《搭错车》。我很快就忘记了要看录像带,也忘记了父亲当时给我讲的另一个故事,直到不久前阴差阳错的看了这部电影。

另一个故事就发生在父亲的时代:爷爷家的邻居也是一对工人,两个人一直没有孩子,他们四处托人打听谁家愿意过继;于是一天早晨,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被小心的放置他们家门口的篮子里。还在学走路的父亲就这样多了一个童年的玩伴,在父亲的记忆里,邻居从来没有打过那个妹妹;虽然是困难时期,她也时不时会有顶饱的东西吃,但是妹妹从来不会自己先吃,都要家里大人先吃过才咬一小口;后来父亲才知道,原来妹妹很早就被小伙伴们童言无忌的告知了自己的身世。

两位老人没白疼这个女儿!党落实政策后,一对干部夫妇来到了邻居家,原来妹妹是他们当年受迫害时走投无路留下的,他们也一直偷偷关注着妹妹的生活,更揪人的是他们也就只有妹妹这么一个女儿。妹妹的养父沉默良久后同意把妹妹还回去,养母冲回房里号啕大哭,这时候十几岁的妹妹站到了家门口,开始骂街。工人家的女儿本来就不高雅,但是很结实;据父亲回忆,妹妹从上午一直骂到了天黑,骂的自己的亲生父母先是哭,后来就认了,再也没有来过。

妹妹并不知道该骂什么,事实上如果她的亲生父母不那么做她早就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了,但是父亲觉得妹妹想要否定这些“应该”,要获得自己“不应该”的立场,所以妹妹就反复的骂一句“操你妈!”间隔这么多年,父亲之后讲的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两位老人已死,那个阿姨下岗待业。如果阿姨看到《搭错车》里阿美的经历,她会后悔吗?另一个选择至少能给她一个工作,让阿姨给自己的儿子买新衣服。

不只是两位老人,我家爷爷也死的很早,他们第一辈工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起早贪黑、餐风饮露——真的是喝西北风吃野菜汤,晚年却被政策翻身回底层。爷爷后来得了癌症,单位只给工人报销青霉素这样的药,领导才能报销好药;最后爷爷为了给家里省钱,就把管子拔下来不再输液,疼死了……

我的父亲和阿姨比上一辈好一点,他们在中年被政策翻回了底层,还能够最后挣扎一下。父亲现在在当保安,他和一帮五十多岁老伙计的指导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警察。一次那个指导员给他们训话杀威,叫父亲他们要奉献,父亲说,“我们奉献啊,都奉献一辈子了!就算路上有块石头,你们年轻人跨过去了,我们老工人也把它搬走……保安室的灯是坏的,我们修了;没有换衣间,我们把旧的大衣柜搬来;不给发手电,我们买;巡逻没有雨衣,我们从家里拿;衣服不合身,我们自己改……指导员,我们还奉献什么?”《搭错车》里的电影说,“为什么神圣的抗战留下污点,为什么黄帝的子孙残杀同胞?青年的血为了保国而流,青年的生命为了强暴而丧。问一声……”如果父亲他们现在看到这一场,会不会苦笑,会不会后悔自己当时的单纯?

父亲的一个老伙计说,好后悔年轻时离开了农村,不然至少现在小子结婚还能盖套房子。不知道经济适用房是不是像《搭错车》里的“国民住宅”一样,至少申请两年后能够分到?我的父亲也在后悔,后悔自己没再参加高考,所以他叫我一直读书,能读到什么时候就读到什么时候。我现在读到了企业管理博士,我完整地读了《资本论》,却只看见马克思说这些都是必然的,是历史车轮一定要碾过的肉泥;就像买春一样,外国人买中国人,南方人买北方人,东部人买西部人,最终会推动性的解放——他没有同情心吗?《搭错车》里的阿美最后唱了“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这一句,她也许后悔了。但是阿美你知不知道,那些你离开了他们他们却没有离开过你的人们也在后悔啊。看着这些因为你的变化而后悔的人们,就算你的变化是必然的、是“应该”,就算你不选择另一个故事里的道路,你,后悔吗?

 短评

最惨的是邻居那个阿姨吧,死了儿子老公老伴,房子被烧被拆。剧情放在现在看太俗套了,有些地方看着好笑。吴念真参与编剧,多少带点那个时代台湾惆怅文人成长的影子。整个片子音乐演技都很好,吴少刚真是满脸书生气啊,很帅。那条蛇真的是吓死老子了。

8分钟前
  • 七毛
  • 推荐

多么熟悉的声音 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

11分钟前
  • Bill
  • 力荐

好作品分两种,一种是看了还想再看,一种是看了不敢再看的,搭错车就是第二种。作品中有亲情的温暖,更多是现实的挣扎,揉和在一起更显压抑。哑叔一生悲苦,最后连忠实的狗也留不住,抚育阿美长大是他唯有的幸福,而阿美却离开了他。看过这部电影的,听酒干倘卖无一定百感交集…女虽悔悟,亲却不待。

16分钟前
  • 清歌墨苒
  • 推荐

即便知道它的催泪模式,但当它上场的时候,还是能糊人眼线。其实如果理性些来看的话,不难发现编剧在许多苦情戏上挥洒的刻意程度,但如果说我的感情完全没有被触动,则必然是谎言。你不得不佩服黄百鸣对观众喜好的精准拿捏,虽然他不算一流编剧,但“平凡人家的儿女他日成为大明星,会如何对其家人”这种看似简单、却有着非凡思考性与想象空间的命题,一眼过去便已勾起无数好奇。而如果说这还仅仅是影片成功的起步,那么音乐便堪称影片成功的核心:永远不用怀疑那首经典对本片的意义。这种乐曲的筛选是教科书式的范例,直接把那些人改变或被改变的一生,彻底融进去视与听中,不经意间,便被感染。另外我虽无意在此谈及这种话题,但这讽刺却很苦涩,[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偏偏是那两个出品地和我所立之处这片地的最大矛盾点

20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推荐

就要掉下来的眼泪硬生生的给阿美的舞蹈给逼回去了 PS 我就说阿美和下一站幸福里面吴建豪的妈很像啊 没想到真的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 PPS 半个歌舞剧 PPPS 啤酒瓶弄成的房子太有特色了

21分钟前
  • 罗瑶瑶
  • 还行

虽然主要讲亲情,但历史背景及变迁没落下;李立群真惨,演爸爸掉水里死了,演儿子强拆死了。

26分钟前
  • 我先矛盾 //
  • 推荐

前三分之一接近无懈可击,用光、摄影、表演都好。剧本不错。后面比较拖沓。搁了多年一直没看的片子,老物有老物的味道,至少人家是在认真拍电影。大家谁看过《葛老爷子》的,也是相当不错,小时候看的至今印象深刻。

28分钟前
  • 雨宫萤
  • 推荐

4- 工作vs 家庭+弃子调+忠狗情+寮民悲欢+暴力拆迁+商业社会对人的异化... 不知是否受那个时代音乐影响的缘故,导演想表达的太多,却没能很好地驾驭。故事嫌粗糙,词本也有优化空间。虽必要说主题曲是灵魂,前半却也明显存在滥用;讲述者变幻不定,难以使人代入。另,烹狗剥蛇是否要算限制级呢?

29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难道流传的都是阉割版?怎么重看感觉节奏加快太多了,好好的片子,有些细节都被剪掉了

34分钟前
  • DM 1 9 8 9
  • 还行

养育之恩大过天,子欲养而亲不待。父女情,强拆,娱乐圈黑暗。一只阿美救下的小狗救了父母两人的命,动物有时比人有情。当年片中每首歌曲都流传甚广。满嫂什么命?丈夫,小舅子,儿子都死了!最令人介怀的地方是李立群31岁的年纪演完爸爸演儿子。

37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①《酒干倘卖无》歌词其实就是该剧故事的缩写②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老年丧伴,满嫂的悲苦人生有力地辅助了主题氛围的烘托③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子,让你绝望,也给你希望。惟愿在苦难来临时,我们也有哑叔一样的月光④苏芮的宽广音域造就一种强烈的沧桑感,并用最简单最质朴最催人泪下的音乐语言实现了热切情感在刹那间的爆发: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让我再和你一起唱~

41分钟前
  • 红袍修罗
  • 推荐

1 强拆至死; 2 玩摇滚穷死; 结论:落后台湾30年~

43分钟前
  • 肆意搞起吧騷年
  • 推荐

结局是俗气 也是催泪的,经典的老电影有那年的味道,虽然俗气 但是当那酒干倘卖无响起的时候,苏芮的声音让我不禁留下了眼泪

48分钟前
  • ztlpoppy
  • 推荐

都有那么多人说过阿美和哑叔了,我就说说满嫂吧。这个角色是故事里命运最坎坷的了,跟时来运转的阿美不一样,她先后没了丈夫弟弟,又没了唯一的儿子没了家,最后连哑叔都走了。她坐在台下听阿美唱歌的时候,默默流泪的样子真叫人不敢多看。难以想象这样的生活到底要流多少泪,吃多少苦。

52分钟前
  • 乔贰肆
  • 力荐

最后一刻看到女孩在舞台上唱出酒干倘卖无,突然哭了。

56分钟前
  • waKe Up
  • 还行

被“酒干倘卖无”这首几十年前唱片时代老爸就很喜欢的歌影响,今天终于看到电影,是部好电影。。。子欲养而亲不待,记得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失去后再来追悔莫及。。。

58分钟前
  • 一贫
  • 力荐

听着罗大佑、李寿全等音乐人作曲,苏芮演唱的一首首主题歌,又回到了那些青涩的少年岁月中……

1小时前
  • 大熊
  • 力荐

隔十来分钟死一个好人,哭一场,这么烂俗苦情戏码也没遮挡住那一代人的命运悲剧和吴念真的现实关怀,战争后遗症、海外流离、强拆,苏芮的歌声里包含了太多的愤懑。吊诡之处在于对商品社会的控诉,却只能通过最商业的方式才能表达。李利群那时还操一口台湾腔。

1小时前
  • 风间隼
  • 力荐

"酒干倘卖无"催人落泪的人间真情,"一样的月光"中仿佛是对物是人非的无奈呐喊……苏芮演唱的一首首歌让人难以忘怀。手法现在看来即使或多或少显得老气和滥情,电影还是相当的催泪。片头让人印象深刻。

1小时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最大惊喜:时隔好多年才冷不丁因为突然观看《搭错车》而后知后觉地发现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酒干倘卖无》的出处。另外,在1983年的电影里就有实打实的同志角色(虽然不太正面)也是够可以的。还有,据说狗狗的寿命是10~15年,然而阿美成年后,「没被杀反被养」的来福感觉依然年轻气盛没有进入老年时期?……电影故事戏剧性挺强,但一波接一波的情节转折却时常让我感觉有些突兀,导演的拍摄手法也觉得不及同届拿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小毕的故事》。……据说,1983年,《搭错车》在台湾五个月内八次重映,票房收入高达四千万台币。1984年,《搭错车》成为首部在大陆上映的台湾影片,在福建厦门、泉州等地连映3个多月。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