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2003]

HD中字版

主演:李强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3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香火[2003] 剧照 NO.1香火[2003] 剧照 NO.2香火[2003] 剧照 NO.3香火[2003] 剧照 NO.4香火[2003] 剧照 NO.5香火[2003] 剧照 NO.6香火[2003] 剧照 NO.13香火[2003] 剧照 NO.14香火[2003] 剧照 NO.15香火[2003] 剧照 NO.16香火[2003] 剧照 NO.17香火[2003] 剧照 NO.18香火[2003] 剧照 NO.19香火[200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香火[200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庙里的佛像塌了,需要三千元钱重新修葺,为了筹得这笔钱,和尚(李强 饰)先后来到了佛教科和文物科,然而两方人马只会相互推诿责任,看来谁也不打算掏出这笔钱来。无奈之下,和尚前去找在另一座庙中生活的师兄帮忙,可是师兄只是劝他放弃。  之后,和尚决定靠化缘筹钱,哪知道没过多久竟然被警察抓进了派出所,出来后,和尚遇见了想要帮忙的妓女、企图哄女友开心的小伙子和一心想替妻子求药治病的丈夫,甚至当起了算命先生。最终,和尚卖掉了念珠总算筹齐了钱,当他满心欢喜的回到庙里之时,等待着他的,却是寺庙即将被拆的消息。家,N次方玩叛游戏是,首相第二季神石萌子美 虽然她有点怪化身博士1920神探罗蒙身价真爱甜蜜美厨娘哈丽·怀尔德妄想女友隐形药(国语版)一眉道姑粤语想当冒险者的女儿到首都当了等级S的冒险者死亡夜线异形复活与我同行金大坚与萧让闺怨献给你的勋章奋斗的乔伊泰森传奇陆垚知马俐午夜木兰情小丑漫游记动态漫画·我能复制天赋追爱计中计骏马奥斯温4秋津温泉东北风云2020一无是处圣女魔咒第五季贝拉米诸神之战1981摩登家庭第九季掩体猎犬真爱禁区破裂 LaFracture来看我吧海洋王国嬉皮未成年梅林传奇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信仰遇到生存,宗教遇到现实——我看《香火》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荒诞和迷惘的,是人类精神的噩梦,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是由于人的异化才导致精神异化和宗教的产生。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上帝,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出一个上帝并把自己的本质属性、把人理想化的期盼赋予了上帝,然后又反过来说上帝是不依赖于人而客观存在的绝对主体,宣称是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上帝、宗教这种人脑的产物反过来统治了人自身。
     在影片中,香火即使宗教延续的一种象征,因为没有香火可以说没有寺庙。也可以看成教徒生存物质必需品。和尚作为信徒是精神上的产物,但是在生活中又必须维持其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这就成为其矛盾的一面。片中的提及的几个和尚有三个:主人公,大师兄,二师兄。可以说代表了三个维度:大师兄是熙熙往往芸芸众生凡人的典型代表,有其小民的典型气质:小气、冷漠、自私、虚伪。这和国民性格有其相同之处。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在这个环境中过的很不错。二师兄在片中还了俗,代表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教徒对人们的影响,生存所需。主人公是矛盾之处,他是孤独的个体,教徒只是他的职业。“人”才是他的本性。他并没有脱离物质的层面,信教也是为了生存。所以说这部影片是说关照是“人的生存”和“生存的环境”。一是主人公为了香火钱而塑雕像。本神佛像作为客观存在的人类制造的产物,不具备任何主观上的属性。但是人们对其投入了美好“印象”。于是就有了“必须有庙,必须有像”这些表面上的“伪像”。小姐、百姓们不惜花钱买功德,买希望。导演也在片中暗示了“宗教的受害者就是那些真正虔诚的人”。例如那三千块钱。这是电影的主线部分。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中的人们看向佛。关照于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二是,导演关注了人的个体,关注了本性。例如主人公的“色戒”就是其表达之一。在派出所的小姐、公务人员的排练等等。即是宗教,就有精神。片中人们生活在现实中,但大都求一个精神安慰,所以就有各种人们想立功德碑。这是虚荣的一种表达,也是精神贫乏的一种表现。三是本片的升华和深化部分,这也是成为佳片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佛眼看世界”。主人公的一方面是僧人(他蛮虔诚的,但我认为他的虔诚是因为他精神的贫乏而虔诚,而不是在精神上与佛教想通),另一方面又为物质所迫。反应了两个层面:一是主人公通过“塑像”的遭遇认识认清了这个世界,这个环境。他的遭遇即使他的经验,使他产生了迷茫。在广场上那熊熊大火是其“涅槃”的表现。作为僧人,如果社会化、体制化就会格格不入,产生矛盾。作为环境中的人,就与精神上的宗教产生冲突。这也是剧中的张力所在,也主题所在。第二个层面是“佛眼看世界”。这其中又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僧人的主人公认识这个世界和环境。他学会了适应和妥协,偏离了“信仰”,这是环境教给他的。第二个就是观众的认识。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也在“看世界”。巴赞说过“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他提出的长镜头理论,也深深影响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产生。本片大量长镜头的出现,给观众一种现实的真实感。有一种“写实的震撼”。三是电影中反应了人间的种种现象,可以说是“苦难的反应”。我们需要真正的“佛”来“关照”世界。
    片中还有对体制的批判,我认为体制也是人们组成,也是表现人的一种,就不展开多谈。导演在影片中已经关注到了很多方面:生存、环境、信仰、精神等等。就其深刻性来说,已经足够。

 2 ) 生存还是信仰?

MISS张给我们看了这部片子。

是宁浩在北电的导演毕业作品。看完后甚是喜欢。宁浩真是近年来少数争气的年轻导演。

上星期的影评我写的是《1.0版的宁浩》。这相对于后面的《石头》,在宁式喜剧上来说,的确是1.0。但故事本身的现实意义,也许甚至大过《石头》。

眼光很奇特。一个山西贫穷小村南小寨。一个村里唯一的和尚,守着破败的小庙宇。想尽各种办法想要重修不小心被他砸碎的佛像。有些魏敏芝式的过程。但最后想尽一切善的恶的方法终于修成的佛像,最终被告知,村里要开路。庙要被拆。黑色幽默的结尾。

这个主题如果说大,可以很深刻的开掘下去。1989年美国的汉学家比尔波特对中国现存的佛教道教隐士进行了探寻。在《空谷幽兰》中也对电影中所表现的类似问题进行了关注。信仰的逐渐消失,金钱物欲关系的社会,和尚这个特殊的群体,如果生产面临威胁,在宗教和吃饭上,会如何选择?

片中的和尚,很有意思。修佛像的目的从一开始就赤裸裸的告诉你:这是为了吃饭,是为了生活,是为了更多的香火。可是香火毕竟是香火,尽管都是吃饭钱,我们叫做工资,用在和尚身上是香火。因为信仰。不能不说,这个年轻的小和尚,他并不虔诚:他也会对村里好看的女孩儿有些许动心;他也会为了要钱最后搞起了功德簿算起了命测起了风水,他甚至也抽烟。这个香火之路不是那么的纯洁高尚。但他依然是有信仰之人:他潜意识认为南小寨的村民都是杀羊的,需要一座积德的庙宇而不愿离去或还俗;他对色依然是保持戒心;对遇到的妓女,尽管排斥,但最终依然产生同情之心。这是一个真性情的当代和尚。恪守禁戒,倒不如向善之心来的叫人喜欢。

化缘未遂被警察拘于小房间的一幕是最富戏剧性的。三个妓女与他同禁一室。进门扑面的是字正腔圆的性病防治知识。极端的矛盾冲突。但宁浩处理的是非常冷幽默的。相当的宁浩。那些恶俗的现实情节,被拿来作为背景。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有些心酸。给予小人物的最多还是悲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子。很容易的想起《石头》。一个小妓女那一声“还有署名权呢”与石头中小盗贼的“牌砸!班尼路!”,电视机里打击黄赌毒的录像带声音,与石头中结尾玉石发布会上的“有一个石头会唱歌”,还有一帮妇女粉墨登场的“千手观音”,是如此的承上启下。也许此一幕也是剧中最不真实的,但这种不真实,也许也是导演的故意为之。

我看完后想起去年去峨眉山及乐山的旅行。山上的寺庙,香火旺盛。庙里最好的生意是卖莲花灯。有姻缘灯,健康灯,学业灯事业灯。种类繁多。无数游人去买个三盏五盏,好像也不是那么便宜,但终归是难得的旅游,信总比不信好,图个吉利。于是庙前的莲花池堆的满满当当,不断有人去捞熄灭的莲花灯清理。又或是给游人自己买的佛像开光。五十元一人,分批进入。和尚念段经文,瓶子里撒些水,算是开了光。络绎不绝的人排队。

我记得其中一个和尚,带着眼镜,不算瘦,一边跟游人解释怎样写祈福的纸条(说要把字写大一点不然他师傅老花看不清),一边收钱,可手里拿的,是一本经书。在看。

亦是好的,其实信仰与金钱,未必不能平衡。

 3 ) 宁浩是一个被低估的编剧——《香火》简评

前几天出门买菜摔坏了腿,躺在床上结结实实地休息了两天,加上哥伦布日长周末,闲来无事看了几天的喜剧,把之前宁财神的《武林外传》《龙门镖局》还有宁浩《香火》温习了一遍。

我一直都是非常喜欢宁浩的,也一直觉得他被低估了,他的作品都给了我很多的惊喜,两年前看过他最早的一部小成本电影《香火》,当时不以为意,昨晚重新来看,突然领悟到了宁浩作品让我喜爱的真正原因。

《香火》的故事很简单,讲得是一个偏远小庙里佛像塌了,庙里的和尚四处筹款修缮佛像,找文化部门被拒,化缘筹款被没收,直到最后开始招摇撞骗,好不容易凑齐了修佛像的三千块,却被告知小庙正建在了要修建的公路的路基上,很快就要被拆除了。

看完片之后,又撸了一遍豆瓣上的评论,评论的关键词无外乎信仰缺失,人性之恶,体制问题等等等等,宁浩在片尾鸣谢了“贾章柯”,也被广大观影者拿出来比较,无不叹息宁浩后来的电影画风跑偏。

可是《香火》讲的真的只是一个带着社会问题的故事吗?如果把整个故事简化一下,可以看出来,这个故事的意涵比我们想得要深刻的多。追溯到一开始,整个故事的起因是小和尚在隆冬时节鞋子破了,于是把垫佛像的布抽了出来补鞋子,导致佛像倒塌,而故事的结尾是,小和尚好不容易修好了佛像,却被告知庙就要被拆了。小和尚要补鞋子是因为隆冬寒冷,是温饱体肤之欲使然,从头至尾因这一欲望引发的“修佛像”这一心愿始终无法达成,所以这个故事再简化一些,其实是一个始于欲望而终于求不得的故事。

是不是似曾相识?然而,故事的内核在影片当中早已被明确地点出了,那就是“佛眼看世界”。

小和尚要修佛像实际上也很难讲是因为信仰。他修佛的动机在影片中被强调了好多次——村里人人杀羊,得有庙,庙里得有佛像,佛像没了,庙就没了,和尚也做不了了。那佛像年后再修行不行?不行,因为这样一来过年的香火钱就没有了。

那修佛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对于村民来说,是希望能减轻杀生的罪愆,合理化自己求生的欲望;对于和尚来说,佛像是寺庙的标志,是自己吃饭的饭碗,佛像没了,等于自己要失业了,说到底,还是欲望。

宁浩在影片里不厌其烦地借和尚之口把这些信息说了好多遍,可是还是被大部分的观众忽略了。

片子里的小和尚是个有点慧根却没有佛性的人。片子里好几处都有明确的暗示,第一处是在修车匠的家里,小和尚两次修车,两次纠结于照片里看不出性别的裸体小婴儿究竟是修车匠还是他的妹妹。第二处是小和尚被关到了派出所的小黑屋里,小黑屋的电视里放着扫黄教育片,屋子里堆着裸体假模特,小和尚一脸尴尬,不知所措,然后悄悄地关掉了电视的声音。第三处是同被关在派出所的妓女要出钱给小和尚修佛像,小和尚怯怯的说:这不合适。

派出所小黑屋的戏简直神来之笔,那个同被关在小黑屋的小姐一语道破的了小和尚的本质,和尚也是人,也是男人。小和尚也一语道破了机锋,都是因果报应。

没错,在佛的眼中圣人猪狗尚且一视同仁,而小和尚却被饮食男女,肉身凡胎,虚妄幻像折磨得不知所措。

随后,全片最有佛性的一幕出现了,小和尚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小姐回去取罚款,那一个镜头,不悲不喜,无欲无求,小和尚和那位小姐不过是芸芸众生当中两个最普通不过的生灵罢了。

宁浩的作品,无论是后期画风如何清奇的各种电影,总能让我感到某种命运的回环之感。《香火》这种也不例外,小和尚招摇撞骗筹到了修佛像的钱,最后却被告知庙要拆迁,浅了说,是中国特色体制问题,深了说,何尝不是求不得之苦?东吴弄珠客在《金瓶梅》序中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 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我不知宁浩是否受了这些古典小说的影响,热衷于把世间之苦寓于嬉笑怒骂,声色犬马当中。

《金刚经》的第一个故事是世尊跣足袒肩,入舍卫城乞食,众人皆见苦难,而只有世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世人肉眼看到好坏善恶,美丑贫富,官吏平民,妓女和尚,而这些我们唏嘘感慨的信仰缺失,人性丑恶,社会问题在佛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一切的一切不过因果循环而已。

这才是佛眼看世界。

 4 ) 崩塌的信仰

宁浩的处女座。讲述了一个穷和尚为重修佛像,三次进城,求而不得,借而不得,讨而不得,最终却是靠着欺骗获得了修佛的资金的故事。化缘的过程,其实就是和尚信仰一步步崩塌的过程。没钱的时候,和尚苦苦支撑着信仰。看到周围贪癫痴的众生活的都比自己滋润,和尚的信仰满满动摇了。随着一点点的丢掉信仰,和尚似乎也渐渐找到了生财之道。可是一个悖论出现了,当初和尚是因为捍卫信仰,即修佛像才需要挣钱的,但在捍卫信仰的路上,他却丢掉了信仰。 说穿了,我们其实都是那个和尚,我们不想被金钱所困,所以拼了命的去挣钱,但殊不知,拼了命地去赚钱这件事,就已经把我们困住了,我们都陷入了一个与初衷背道而驰的怪圈里。电影的最后,和尚心中已没有了信仰的隐喻物——佛像。没有了佛,自然也就没有了畏惧,进而也就没有了敬畏善恶,敬畏因果的念想。没有了敬畏之心,自然也就没有了底线,没有了良知。 这是一部宁浩用了四万块钱拍摄的小成本电影,模仿痕迹较重,但是移植的非常成功!这样的电影,耐看。

 5 ) 中国,如何找寻信仰&谋求生计?

这部电影是宁浩导演取材自家乡,用家乡方言拍摄的处女作。作为导演的老乡,望着那熟悉的塞外景色,看着那些一脸沧桑的乡亲,听着他们口中吐出的浓重的乡音,对于这部电影的思考和感触自然比他人要多一些。 我认为:影片表达了人生不易,而当代中国种种现实更让基层糊口谋生的人们处于困境泥潭,坎坷前行。而在挣扎于现实的过程中,人们为压力所折服,被世俗异化,灵魂的纯洁被打破,信仰丢失,“香火”难以延续。


影片整个充满了黄土的黄色、白雪的白色、煤炭的黑色、砖瓦的蓝色,灰冷单调枯燥缺乏生机,只有时不时出现的对联和旺火燃烧起来的火焰才带来一丝亮色和生气。到过塞外农村的人应该明白,塞北的冬天就是那样的,天气寒冷,环境恶劣。人在那样的环境下生存着实的不易。

片子开头乡间公路将画面一分为二:灰蒙蒙的天和蒙了雪的黄土地。一棵树突兀地出现在镜头中,接着传来了高亢婉转的民间小调,然后,镜头中就出现了一辆三轮车从田地中驶过,上面坐着我们的主人公--和尚,地里还杵着一个稻草人戴顶破棉帽。相信来自大同或者朔州的朋友,立马就会感到画面传递来的环境的艰苦和人的生活精神的坚韧。


南小寨村是一个户户养羊杀羊为生的村子,和尚是村里唯一的寺庙里唯一的和尚。和尚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和尚,他不是纯正的信徒,但又时刻在传扬佛学,这都是为了生计和信仰。他没有去很严格地遵守戒律:他抱回了非素的方便面,和杀羊的屠夫开着他妹妹的玩笑。然而,他是信佛的:他一再强调全村是杀羊的一定要有座庙,说明他相信佛教的因果报应,相信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且相信这座庙那尊佛可以保他的生计。所以,和尚在一开始是敬佛的,虽然礼佛时动作随意但看得出他是诚惶诚恐的,和尚的确是有信仰的。

在和尚一脸惬意地修补鞋子的过程中,突然,佛像坍塌了!和尚所信仰的生计的保障崩坏了,和尚不安了,他需要想办法把一切修复,保证他的生计和信仰能够继续。

和尚第一次去县城,和屠夫商量了对策,这可爱单纯的和尚,决定向政府求助。第一次进城,就出现了旺火的镜头,尽管这时候旺火还是人们拉来的煤炭,没来的及搭建成形。和尚和拉煤的人探讨二表哥的事情时,他还是坚持着自己信仰的那个和尚,他的异化还没有开始。

然而,他去想宗教办求助却碰了壁,因为人们在寻求新的信仰,他的信仰不被重视了,和尚的脸上写满了失望;紧接着,文物办的不理睬让和尚再次受到了打击。随后,屠夫、宗教办科长、文物办小安、二表哥,这些人都劝和尚还俗,和尚却还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做和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影片在这里出现了几种职业:和尚、公务员、发廊店主。

然而,只有和尚做着自己还算本分的事情,其他人都偏离了该在的轨道:公务员顾忙着排练却不务正事,发廊店主是非法经营。

人们在各自职业谋生的过程中发生了异化,不再坚守本分,也在丢失信仰。


和尚第二次去县城,还是和屠夫商量对策,并惦记着屠夫妹妹的相片。他决定向大师兄求助还自认为有戏,并且扛着窗框去找了文物办,希望得到支持。和尚既想向他人求助也还希望自己能努力保住生计、保住信仰。这里,旺火的镜头再次出现,此时已经基座已经成型,旺火快要完成,和尚的佛像似乎也有了希望,但他的异化也开始了。

师兄劝和尚到自己庙里入股,放弃村里的旧庙,但和尚还是坚持:“村里都是杀羊的,一定要有一座庙”。他还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实在不易。他化缘筹款被警察逮住,却遇到了几个妓女要为她捐钱;他帮小伙子骗女朋友,之后又摆摊算命,却被流氓毒打。

这里又出现了几个职业或者说人物:二师兄、警察、妓女、算命“瞎子”、流氓。

二师兄,这个和尚为了生计或者说为了钱财而背弃信仰,完全异化了,他不再是“和尚”;

警察,这里的警察不完全是正义的代表,对于和尚的逮捕是出于个人的利益追求,也是异化的形象;

妓女,为了生计不惜出卖肉体,更是公认的异化的代表;

算命“瞎子”,以欺骗他人谋生,是缺乏信仰的象征;

流氓,为害一方,侵害他人,异化分子对社会有着极大的破坏。

这些形象和我们此时坚持信仰的和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和尚为了化缘,对老太太说了瞎话,对警察也不说实话,摆摊算命时作为出家人说了诳语,破了戒律。和尚的谋生本领越来越强,而他的信仰也在逐渐丢失,他异化的内在动力愈发强烈。

这里又出现了两处旺火的镜头:

一处是在和尚准备好功德簿开始化缘前,搭了一般的旺火,和尚的佛像见到希望了;

另一处是和尚算命生意结束时,旺火已经搭起了,和尚在点钱,貌似他的佛像到手了。

旺火燃到最高时,人们对生活的盼望也达到了最高,不过异化也到了极点,只差最后的点燃促化了。


和尚被小流氓们抢劫之后,无处可去。夜晚,人们点燃了广场上的旺火,火光冲天,热闹非凡,人们对于生活改善的企盼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此时达到了最热烈。而和尚一脸失意,不知他心中做何感想。我可以肯定的是,此时他已经丢掉了自己的信仰,完成了异化,被俗世同化了。

第二天,和尚在回村的路上,被一个司机拉走给人看病,这时的和尚学会了骗人,最终骗到了重铸佛像的三千块钱,从那户人家临走时和尚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们他已经不是个出家人了,信仰就这样消失了,重塑的佛像也没有了意义。

佛像重塑好了,和尚为佛像开光,他一脸喜气,因为他获得了新的谋生手段,懂得了要把寺庙发展好,而这时却被告知庙要被拆掉。片尾大喇叭里的阿弥陀佛声中,镜头投降了一望无垠的黄土地。和尚要面临新的求生危机了,然而此时他不恐慌了,学会了世俗的种种手段,但信仰却在诵佛声中渐行渐远了。


影片中的关键符号:羊、黄土、和尚、佛像、旺火

羊:芸芸众生,把芸芸众生比作羊羔有几分基督教的气息,在这部以和尚为主角的片子里或许有几分滑稽,然而我的这种感觉非常强烈。羊不停出现在镜头中,在村子里人们的鞭子下戏台上屠刀下,在片头在片尾,他们安静,静静接受安排好的一切。

黄土地:或许不是导演特意的安排,但在我看来,黄土地代表着我们的生命之源,代表我们每个人切切实实所处的环境,生存的条件。

和尚:找寻出路,谋求生计得的同时希望保住自己信仰的那一群人。

佛像:信仰。佛教认为人生于世,本无痛苦,因为痴嗔贪恋之气才陷入泥沼,而佛教就是要渡人脱离苦海。这是信仰,然而现在各种信仰正如坍塌的佛像一样在不断崩坏,而重塑的过程是艰难,而且重塑后也是变味的。

旺火:煤炭是山西人民的命根子,而旺火是晋北地区由精煤搭成的宝塔形状,人们于除夕元宵点燃,祈求生活幸福,越过越红火。

影片中的几个细节: 大喇叭、鞋子、自行车、窗框、歌词。

大喇叭:传播消息的信号,片头出现,片尾也出现。前边是引出和尚出行的消息,要踏上保护信仰的路。而片尾是送走了和尚的信仰,送他走向一条新的道路。

鞋子:和尚的鞋子一开始缝缝补补,最后却在被小流氓抢劫,重塑佛像经费尚无着落的情况下买了一双皮靴,说明了和尚的异化的完成,选择了一条新路,丢弃了信仰。

自行车:和尚行路的工具,也是坚持信仰谋生的一个工具,每次进城回来都要屠夫修理半天,如果可能最后会换成大师兄那样的摩托车。和尚的信仰不断变化的象征。

窗框:从一开始的明清古物到片尾的民国物件,我认为是表明了价值观的改变。 歌词:和尚送妓女之一回去,迪厅里放的歌曲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字幕标出了一句歌词“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大概也道出了生活的不易吧。

所以,我认为影片想传达的是:人生于世不容易,或说人生如此艰难。特别是在现在的中国,体制转变,人们从事着各宗各样的营生,只是为了能活下去,而人们的价值观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转变,从传统的重道德有信仰异化到了现在的唯利是图信仰缺失,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个写照,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不满,和对信仰去向的困惑。

导演运用了过多的符号特别是有地域特点的符号,这是其艺术构思,但也容易产生让观众难以理解的情况。而看现在宁浩导演的作品,就较少这样的情况了,或许这也是导演回归现实的一个表现吧?

 6 ) 把梦想撕碎了扔在空中

一个和尚的梦想是什么?佛像塌了,重塑金身成了这个荒废的村落小庙中年轻和尚的梦想。

和尚能干什么:找政府帮助,卖文物,化缘,看相,算命。他都尝试了。化缘,已经被法律禁止化缘钱1300多块被派出所没收,反倒是妓女资助了他,有点祥林嫂求救赎的意思;看相、看病。年轻人带着女朋友求其看相,启发了和尚;和尚靠看相赚了些钱,赚的钱被街上的小混混盘剥;和尚给卧病多年的人看病,海口卖出了法器,得到了修佛像的另外1500元。

黑色的结局:过年后,寺庙就要被拆掉。和尚的努力算白费了。时代好像完全变了,连念经都有机器代劳了。超过于平凡人的,都对和尚和寺庙不理不顾;只有那些悲惨的人愿意帮助和尚:妓女,希望生个儿子的老人,希望说服女朋友的男人,前半生可怜怜没什么钱财的中年人,妻子瘫痪多年的家庭。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把梦想撕碎了,扔在空中。

讷讷的和尚或许该接受另外一个去五台山大寺院工作的和尚的建议。传统的信念,若无时代的眷顾,便倒了。因为在这个荒谬的时代里,宗教,只是弱者的憩园。

然后,和尚该怎么办?活着就是修行。你我都是一个想在这里或者在那里坚持的信仰者。为了信仰,我们有时被迫妥协。但真得不想像和尚这样骗人:你的前半生,可怜怜的,也没得到几个钱,后半生转机就来了。。。。

 短评

太像《小武》。正如姜文评拉斯冯提尔“太聪明”,处处透着机巧,虽然着实不错但是匠气太过(典型的如和尚和妓女那场戏),过犹不及了。这么说或许苛刻了些,不过看看后面无论《石头》还是《赛车》,宁浩都拍得太精明了。长镜头+小景别+方言。

6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黑白两道都那么嚣张,唉

9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算是宁浩的处女作。庙里的佛像塌了(佛像参考最近很火的奶奶庙作品),和尚为了筹钱重修佛像,经历了找宗教科——文物科——大师兄——化缘——小姐自愿凑钱(和尚说:这不合适吧)——摆摊算命——坑蒙拐骗——重塑佛像——黑色结局。未成名前的导演们,大多都很真诚。

11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宁浩居然拍过这样的电影?太像贾樟柯了。既有主人公的改变也有对社会的披露,又像是苦行僧的修行又像是批判宗教。前面的开端其实可以浓缩一下,看的有点不耐烦,和尚被抓进局子那个场景布置的很好,就是从这里才开始够味。

12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力荐

笨和尚目睹之怪現狀,信仰之崩塌才剛剛開始。為了修佛,進了三次城。最后和尚終於學會騙錢才把佛像修好了,卻因修致富路被拆。看到最後,心中一絲香火若斷若續,張楚《姐姐》也是如此,從「很傻」到「很假」,真是人生中的必修課。不想被別人騙,那就只能去騙人,做傻子?還是做騙子?路在何方呢?

17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宁浩处女作,恍如贾樟柯。

20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同样的底层生存故事,却是和石头赛车完全不同的冷风格。抛弃了眼花缭乱的剪辑和辣眼睛的特效,几处摄影还挺诗化,整体呈现出粗粝而质朴的处女作特征。感觉宁浩的作品特别需要一个地理语境的依托,这部里雾霾笼罩的乡镇和石头里烟火气息的重庆森林会让故事显得很有魔力,反而是赛车里的厦门了无生气。

22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宁浩的处女作比他之后的作品都强太多了

24分钟前
  • 白爷爷
  • 力荐

摄影系宁浩的毕业作品,自编自导自拍,献给韩小磊,感谢贾樟柯。《何处是我修佛的钱》,同样受阿巴斯影响,作为贾的老乡也记录下尘土砖墙和流行小曲。非职业演员,故事很简单,结尾来点黑色幽默,跟现在的宁浩天壤之别

2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7.9我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我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我是找熟人帮忙不如愿就背后骂他娘的人我是对待领导唯唯诺诺的人我是对待警察低声下气的人我是对待流氓认怂挨打的人我是与妓女讲善恶的人我是与病人谈生意的人我是拿信仰化缘的人我是良心被羊吃了的人我是不信邪的人我是被生活整的哭笑不得的人我是你每天照镜子都会看见的人

28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8/10。信仰与生存规则面前每个人都露出了真实的嘴脸,基层干部绿灯只为钱礼开宁修教堂不修庙、靠文物生财吃回扣,民警吃了妓女吃和尚在劫财时了无身影,佛在情侣、小姐和病人家属那成了寻求信仰的消费,和尚为了帮杀羊为生的村子赎罪这一理想顺从了现实,涂漆画彩的新佛沦为赚钱工具而心中的佛也塌了。

31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没钱只好拍文艺片,有钱了就捣鼓类型片,这是赤裸裸打文青耳光啊

36分钟前
  • 边城不浪
  • 还行

拯救了实体的佛像,却丢失了心中的信仰;宁愿通过坑骗换来修缮,也不愿接纳开始有信仰的妓女,说到底,和尚还是世俗中的和尚。

40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推荐

这不是信不信佛的问题,也不是骗不骗人的问题,是没处下脚,生路堵死的问题,就算不是和尚,一个善良的遵纪守法的人,也是大差不离的遭遇,你照章办事,人家照章办你,你投机倒把,人家比你还精通,总之就是一路逼着你,往死胡同里撵,特绝望的那种。

42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力荐

结局有必要像交作业这么上纲上线吗 和尚刚做点坏事就来现报

45分钟前
  • 林 沂 沐
  • 推荐

虔诚每多破落户,欢场尽是信佛姬,以一件小事为引线刺绣出整个浮世绘,小地方办事衙门的那套作派生动写实。人群中的大多数“和尚”通常是如此的,平常既不是坏人也不算十足的好人。想做成点事往往四处碰壁鼻青脸肿,决心豁出干却没人家熟练还比人倒霉。骆驼祥子想搞钱买一辆自己的车,被军阀抢,被特务讹,办丧被迫变卖…和尚想搞钱修一尊自己庙里的佛,被捕快拿,被混混揍,决心骗老实人…宁浩后来显然觉得庙小和尚太难做,所以跑去拍《我和我的祖国》去了。“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那么的净,睁开眼睛你就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啊,把一切垃圾都留在昨天,我们一起迎接一个崭新的未来。”

49分钟前
  • 顾小山
  • 推荐

我们都是那个和尚。

50分钟前
  • ……之类的先生
  • 力荐

太有感觉了,那变成羊圈的礼堂,是童年的欢乐场~~因为宁浩和贾樟柯,有点庆幸自己是个山西人……王小波说中国人的历史一部分写在书上,一部分埋在地下,唯缺立在地上的可供后人穿梭其中。波哥指的是北京的城墙——北京城墙有多雄伟,只能靠大家的想象了——我却有幸还能看见二十年前生活过的地方

55分钟前
  • Andy
  • 力荐

时代也强奸了宁浩这个正经要修庙的和尚。

56分钟前
  • bird
  • 力荐

像《小武》《香火》这种片子,如果深挖一下应该可以打造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类型片。

57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