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13小时

HD中字

主演:詹姆斯·戴尔,约翰·卡拉辛斯基,马克斯·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萨,巴勃罗·施瑞博尔,大卫·丹曼,马特·莱斯切尔,托比·斯蒂芬斯,艾莉克西娅·芭利尔,弗雷迪·史卓玛,大卫·科斯塔贝尔,莉莎·伊娃斯蒂娜,安德烈·克劳德,大卫·君图力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危机13小时 剧照 NO.2危机13小时 剧照 NO.3危机13小时 剧照 NO.4危机13小时 剧照 NO.5危机13小时 剧照 NO.6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3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4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5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6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7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8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9危机13小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危机13小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迈克尔·贝导的这部新片根据米切尔·朱可夫(Mitchell Zuckoff)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影片《危机13小时》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甜小姐与冷先生大脑诡计广岛核爆国徽注定爱你追缉汽车大亨:卡洛斯·戈恩慕尼黑可可岛的秘密蓝天使人证太阳召唤 第一季湖之琴科搜研之女2018秋季特别篇丈夫的女朋友心蚀新猪猪侠大电影·超级赛车小美人鱼之大海怪传说齿轮第二季高俅斯和鹈鹕公社赛马娘第三季风的故事满城尽带黄金甲粤语版真犯寻找伴郎利箭纵横全面追捕令遇见你之后诡夜三日飞越疯人院火魔战车玫瑰刺哈哈笑诸位香港小姐写真阳光橱窗真相之极度追击第二春之祸木星之卫

 长篇影评

 1 ) 精兵当关 万敌莫开——《危机13小时》与2012年班加西袭击事件

原载于《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7期, 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6年1月,美国导演迈克尔·贝执导的电影《危机13小时》公映。这部成本为5000万美元的战争电影,使派拉蒙影业公司收回了6941万美元的票房。西方影评媒体对其褒贬不一,口碑两极分化。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危机13小时》的“大片效果”,以及战争片爱好者对其的热情与追捧。

贵在真实

2012年9月11日,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11周年之际,利比亚“法虔信者” 恐怖组织领导的反美武装,向班加西的美国大使馆与中央情报局(CIA)情报站基地发起袭击。2014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新闻学教授米切尔·祖可夫出版了相关著作《13小时》。电影剧本就是建立在《13小时》与相关历史事件之上。其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考究的装备道具与惨烈的战场特效,更真实的是,剧中角色在现实中都有原型,甚至沿用了原型的姓名。

2011年2月,在“阿拉伯之春”的国际氛围下,利比亚爆发了反对最高领导人卡扎菲的革命。在美国、英国与法国的支援与直接军事干涉下,反政府武装推翻了卡扎菲的统治。然而,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内部派别混杂,甚至包括同时反对卡扎菲与西方的伊斯兰激进主义武装。CIA在班加西设立情报站,任务之一就是监视这些伊斯兰激进主义武装或恐怖组织。2012年9月11日,以报复美国的反伊斯兰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为“导火索”,利比亚“法虔信者” 恐怖组织将谋划已久的袭击行动付诸实践,攻占了班加西的美国大使馆。

在附近的CIA情报站中,有全球反应中心(GRS)的6名武装队员,其中3人曾服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2人曾服役于“海豹”特种部队,1人曾服役于第75游骑兵团。他们的本职任务是保护CIA的特工,但不顾班加西CIA情报站主管的再三阻拦,毅然决然地前往营救大使馆。利比亚亲美武装“2月17日烈士旅”随行支援。在救出了美国国务院安全局(DSS)的特工后,他们撤回CIA情报站。在孤立无援且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数次击退了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反美武装的围攻。最终,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JSOC)与GRS的援军抵达,在利比亚新政府军的护送下撤离。在武装冲突中,美国方面有4人阵亡,包括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外交事务情报主管与2名GRS武装队员,另有4名美国人与7名利比亚雇员负伤。利比亚反美武装有100多人被击毙。这就是《危机13小时》的故事原型。

给军迷的“电影福利”

电影中的战斗属于低烈度武装冲突,主要是轻武器撑场面。美国武装人员的角色,使用的轻武器道具现代化与制式化程度较高。美国大使的自卫武器是奥地利“格洛克”17式9毫米手枪,GRS武装队员装备“格洛克”19式9毫米手枪与瑞士“西格绍尔”P226R式9毫米手枪。在激烈的对射中,GRS武装队员与“三角洲”特种兵使用美国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MK 18 Mod 0 CQB(室内近战机匣)式5.56毫米卡宾枪、前卫国际武器公司(SAI)的AR-15“灰”式5.56毫米自动步枪,德国“黑克勒-科赫”HK416 D10RS式5.56毫米卡宾枪、HK417式7.62毫米狙击步枪,M240式7.62毫米通用机枪、伞兵型M249式5.56毫通用机枪,“黑克勒-科赫”HK69A1式40毫米榴弹发射器。运输机上的美军第10特种部队,装备M16A4式5.56毫米突击步枪。DSS特工与CIA雇员分别使用M870“雷明顿”式霰弹枪、“莫斯伯格”500“强制”式霰弹枪。

利比亚武装方面的武器道具非常杂乱。反美武装装备TT-30“托卡列夫”式7.62毫米手枪,苏制AK-47系列中的AKM式、AKMS式7.62毫米突击步枪,罗马尼亚AIM式7.62毫米突击步枪,比利时FN FAL式7.62毫米自动步枪,苏制RPD式7.62毫米轻机枪、PKM式7.62毫米通用机枪,Dshk式12.7毫米重机枪,KPVT式14.5毫米重机枪,RPG-7式火箭筒与美制M1式81毫米迫击炮。亲美武装装备中国56-1式7.62毫米突击步枪与美制M2HB式12.7毫米重机枪。黑市上则像卖白菜一样,四处兜售意大利MP12S“贝雷塔”式9毫米冲锋枪、比利时FN2000式5.56毫米突击步枪、俄罗斯AK-74M式5.45毫米突击步枪与萨姆-7“圣杯”便携式防空导弹。在电影中,CIA情报站的任务之一也是回收流散于利比亚民间的萨姆-7。在真实的历史中,CIA实际上要回收的是萨姆-24“针”便携式防空导弹。

电影中出现的重型武器,多是一闪而过。片头的新闻剪片中有美军AH-64D“长弓阿帕奇”式武装攻击直升机,利比亚的苏制BM-21“冰雹”式122毫米车载火箭炮。路边有美制M60A3“巴顿”式主战坦克残骸,实际上利比亚没有这种装备。电影是在摩洛哥与马耳他摄制的,因此其应该是摩洛哥陆军淘汰的。美军调来的1架MQ-9“死神”式无人机,电影中称没有武装,近景镜头上却能看到翼下挂在的导弹,因而成了“穿帮”镜头。同时,美军F-16“战隼”战斗机、CH-47“支奴干”式运输直升机、C-17“环球霸王”式运输机、C-130“大力神”式运输机、TM-69式炮兵牵引车,也纷纷“打酱油”露了个脸。当然,电影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重型装备,一定是那辆在枪林弹雨中杀出重围的“梅赛德斯—奔驰”ML250式防弹越野车了。

如此“琳琅满目”的武器装备,令人目不暇接,足以让战争片爱好者热血沸腾!

《危机13小时》片段,美国GRS武装队员依托“欧宝-威达”式轿车,手持伞兵型M249式5.56毫米通用机枪,与利比亚反美武装人员交火。

《危机13小时》片段,利比亚反美武装卡车上的KPVT式14.5毫米重机枪猛烈扫射,将利比亚亲美武装“2月17日烈士旅”士兵拦腰打断,肢体横飞,场面血腥。

迈克尔·贝“炸”了

毕竟是轻武器撑场面,与《变形金刚》相比,《危机13小时》的“火爆”程度已经节制得多了。不过,“爆炸贝”还是做足了烟火特效。整部电影,动辄“哒哒哒”,一言不合就“轰轰轰”。爆炸震天,枪炮齐鸣,典型的迈克尔·贝“制造”。

电影的镜头语言充满运动感,哪怕是表现人物对话的正反打镜头,也往往处于缓慢的移动中。自《拯救大兵瑞恩》以来摇摇晃晃式的跟拍镜头,自然不可或缺。在反美武装用迫击炮轰击CIA情报站的片段中,计算机特效模拟了摄像机追随81毫米迫击炮炮弹从发射、坠落到击中目标的全程跟拍镜头。在同样是迈克尔·贝执导的电影《珍珠港》中,日军轰炸机投掷的炸弹击中“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镜头,与其完全一致。这种“跟拍炮弹”的特效镜头,几乎成了迈克尔·贝的标志。

但是,这部电影却没有滥用时下战争片流行的士兵视角主观镜头。除了部分必不可少的狙击瞄准镜视角镜头外,试图将观众代入参战士兵视角的镜头并不太多。作为反映“无名英雄”的电影,镜头在引导观众“看”英雄,而不是“做”英雄。这说明电影的主旨是更希望引起观众对美国参战人员的敬仰,而不是让观众过打仗的瘾。迈克尔·贝曾表示,这部电影是要写实地还原人物形象。为此,他甚至没有找任何电影明星来出演角色。

迈克尔·贝没有使用太多士兵视角的主观镜头,却大量使用了无人机视角的主观镜头。以不停盘旋的无人机为视角出发点,不仅加强了镜头的运动感,还能使观众从宏观的角度体验到CIA情报站守军的孤立无援,更体现出了美军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在电影中,利比亚方面的武装人员,无论是反美武装,还是亲美武装,都被塑造成了一群乌合之众。在他们手中,RPG-7式火箭筒“指哪不打哪”,命中率还不如鞭炮,甚至几次弄巧成拙地炸伤了自己。美军几名精兵当关,利比亚武装万夫莫开,数次蜂拥而上,却几乎毫无战果。在真实的班加西袭击事件中,也确实如此。这并不完全是美国从意识形态与宗教文化的角度,将他们“黑出了翔”,因为不黑,他们也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固然令人不满,但反政府武装的目标也未见得是要建立民主社会。在片尾,利比亚亲美武装人员希望GRS武装队员能将不要的汽车送给他们。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欢天喜地的样子,就说明了一切问题。

如今,卡扎菲已经倒台,伊斯兰世界也更为乱象。中东的穆斯林难民涌入欧洲,造成大量社会问题,大有“绿”化欧洲之势。欧洲却在“政治正确”的束缚之下,面对难民的暴乱束手无策。这不禁让人想起美英法空袭利比亚时,卡扎菲最后一次电视讲话的内容:“你们在轰炸一堵墙,一堵在非洲挡住基地组织与难民通往欧洲的墙。”现在看来,卡扎菲可谓一语成谶。在电影结尾处,迈克尔·贝将特写镜头,指向了泡在班加西美国大使馆游泳池脏水中的美国国旗,这或许就是对卡扎菲这句话的无声认同。

《危机13小时》片段,利比亚反美武装使用M1式81毫米迫击炮轰击CIA情报站基地,经典的迈克尔•贝式“炮弹跟拍”镜头。

《危机13小时》片段,美国GRS武装队员手持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在机场等待撤离。

 2 ) 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 危机13小时——两个半小时够不够长之真实再现

《危机13小时》没有刻意塑造英雄,没有刻意烘托氛围,甚至没有特别的高潮,也没有完美的结局,它只是默默地展现了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的班加西发生的一个针对美国的示威暴力冲突事件本身,整个事件约十三个小时左右,而真正的无名英雄,只是那六个备用的秘密战士。

刚刚开始的烘托,还是很必要的,真实展现了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埋下一些伏笔,以至后面的温情爆发不至于太突兀。敌人,设置就有些模糊,有好的人,有坏的人,而好人与坏人的界限又是那么地模糊。而对于战争的反思,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反思。没有严格地指明谁对谁错,而战争的罪恶却一目了然——谁都不是真正的赢家!

关于两个半小时是不是太长,其实本身不重要——也许导演狠心一点,删减到两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也能够成立,只是会牺牲一些侧面的展现。无论如何,整个影片的节奏,还是很紧凑的。

最最喜欢的,还是纪录片式的真实呈现,而不过多地进行预设的道德判断,这一点来说,本片是难能可贵的!

 3 ) 你本不该出现在那里

原来事件过去都要4年了,还记得当时看到新闻的时候。
长达2个多小时的电影看完竟不觉得冗余,也许正体现了这个电影不俗的水平。

前有一众电影曾反应或反思美国士兵在中东的境况,包括The Hurt Locker, Zero Dark Thirty, Argo, Lone Survivor, American Sniper。但这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战争片,没错,大使都被袭击了,虽然那不是正式的大使馆,但这就是突如其来的战争。
这是美式的爱国主义,但又不那么爱国主义,片中对官僚主义的暗讽比比皆是,从自信的大使到CIA长官再到背后那个一直没有露正面的美国政府,他们说着严肃正经又冠冕堂皇的话,而真正历险的是士兵个人。
你本不该出现在那里。
在历史和地区的焦点上,身为士兵的无奈。没有一个人有责任去营救大使,但还是去了。因为不能眼睁睁看着有人去死。那一刻是个人心中的信仰和准则,而不是国家利益。
其实每一个士兵都一样,包括对面的。或许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这一场,开火了,就要打,至少为了生存和信仰。这是每一个人的战争。
等黑夜过去,弹片烟花般散落,清晨的阳光下,总有人为你哭泣。
你本不该出现在那里。可是你已经在了。
All the gods, all the heavens, all the hells are within you.

Flag也立了不少,真的煽情起来也并没有太大效果,反倒是和开车的妈妈打电话一段很有趣,小孩子的吵闹特别具有反差感。士兵是真实的人,他们背后是国家,其实是每一个家。

电影在人物塑造上比较突出,每一个都鲜明锋利。男主一眼就认出了是血战太平洋中的帅哥,能从太平洋胜利而归,可惜这次没有从班加西全身而退。民众的刻画也颇有意思,隔壁子弹横飞,我还是要看美式足球,民主更多是有心人的口号,大众更关心的是实在的生活。

摄影不禁让人想起提名了奥斯卡的Sicario,虽然连贯性差些,但对于城市和对战场景的展现很棒,体现了类似的冷峻凄美的质感。音效看看导演是谁就有数了,而配乐来自Hans Zimmer大师(的工作室)。

 4 ) 不错的影片,基于事实,又略行升华

       关于班加西事件在国内并没有多少视频信息,其中在探索频道的关于外交安全局的纪录片中提到了班加西驻所遭袭的经过,但主要讲了外交安全局(Diplomatic Security,以后简称DS)在事件中的作用(当然因为DS随行人数少,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危机13小时》这部影片其实主要讲述了6名私人军事承包商(Military contractors,以后简称MC)在事件中的行动。MC在国外的任务主要是保护重要目标。在班加西事件中,6名MC的任务便是保护CIA在当地的一个秘密哨所,距离班加西驻所约1英里。其实从整个宏观层面看,这6名MC已经间接或直接参与了军事行动,而且在6名MC从班加西驻所接回伤患返回CIA秘密哨所后的行动(也就是抵抗暴徒入侵的过程)也很类似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纳查夫事件。其实一句话来说这6名MC的行动似乎超出了军事承包商的职责,但是这些主要是政客们和军事观察者的观点,接下来我们主要聊聊这部电影。
      对于军迷来说,观看任何军事题材的电影都是一种享受,从《黑鹰坠落》到《勇者行动》,之所以不说《孤独的幸存者》和《美国狙击手》,是因为后两部电影已经被改动的比较多了,和原著出入比较大。当然了解摩加迪沙之战的朋友也会发现《黑鹰坠落》也不全面写实,但总体上是真实的。
     《危机13小时》的影片叙事风格让我很容易联想到《黑鹰坠落》,但是基于迈克尔 贝的风格,让她的光影效果又很像《变形金刚》,两者的结合似乎减弱了战争片的那种枯燥,让任何观众(主要指非军事爱好者)也能享受影片,看得热血沸腾,所以抛开一切舆论,这是一部值得观赏的战争动作影片。
     从影片的严谨角度讲还是做得很到位,但有几个细节还是有待斟酌,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我就主要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吧。首先,杰夫在飞机上摘掉戒指这个动作很符合老兵的身份,因为身上佩戴的任何饰物都可能暴露出个人信息和弱点;随后泰罗恩跟随站长进屋时把手机交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细节特写;然后是在和当地雇佣兵兵进行武器交易时的一段狙击手眼镜上的汗水,这个细节表现的很好,但是却有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狙击手的枪管居然伸出了窗外,正常的军狙击手是绝对不会主动暴露自己的方位,把枪伸出窗外在任何时候都是禁忌,这一点导演没注意到很遗憾;再然后就是在班加西驻所交战的场景,DS的几名探员战术撤退时的走位明显错误,穿红格子衬衫的探员居然从MC们的火线前直接跑过去,正确做法是从队友身后撤退一段距离后停下掩护其余队友,呈阶梯式;其次是OZ的夜视仪中弹后,导演没有忘记保持这一夜视仪损坏这一细节;加装了夜视仪的狙击步枪在射击时需要移开头盔上的夜视仪,这一点导演也注意到了;最后是影片的灯光,虽然在电影中坦途和站长都提起过关灯,但是关来关去,院子里还是灯火通明,这一点处置欠妥。以上是本人在观影时注意到的一些细节,提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5 ) 些许感想

就影片内容做一简单分析:
1、结尾呼应开头,表现导演对卡扎菲政权垮台的看法---暴虐政权应该倒台、此次事件属于革命、美国对此次事件并无实质影响、英法是事件发展的主要推动国;2、多次展现工作人员对家人之挂念,凸显美国主流价值观之一--家庭;3、战友相互鼓励,体现另一价值观--友谊;4、片末展现利比亚死亡武装人员的悲惨后面,说明导演的政治立场不算太偏隐;5、外交据点需要美军支援而迟迟未到,导演借此似欲表达美国政府的外交行为还算遵守国际法,至少在2012年的利比亚问题上是如此。此外,导演是否还想批判“职权外的工作不是工作”的消极责任观在涉及切身利益时在美军海外联合行动中会对己方造成某种负面影响。
        观影时,我还注意到以下3点:
1、事件之后,全国深陷混乱,居民面临厄运;2、事件之后,利比亚派系林立,政出多门;3、美国大兵撤离时对当地翻译“阿穆尔”说“得你们国家自己处理这烂摊子了。”据此3点,可认为就整体而言,稳定是发展前提,发展是个人幸福的另一前提,处理事务须有主体意识,即此事结果,无论好坏,皆应始终由我,坚持自主。

 6 ) 《危机13小时》:中东的自由与死亡

向非:《危机13小时》:中东的自由与死亡

    《危机13小时》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副标题《班加西的秘密士兵》,这是一部以利比亚最近的内战为背景的电影,导演是以擅长拍摄动作和战斗场面的迈克尔·贝。2000年他导演拍摄了战争大片《珍珠港》,随后他接连导演了《变形金刚》系列电影。观众都知道他拍摄的战斗场面节奏紧凑,精彩好看,虽然激烈长久的战斗可能都到令观众疲倦而入睡的程度。很多女观众看他的电影会更会从头睡到尾,只是出现恋爱场面时候醒来看一眼。而肾上腺素经过大幅波动的男性观众看完他的电影从影院走出,也都会有一种精疲力尽的感觉,那也许是肾上腺素和男性荷尔蒙消退的疲劳感。但可能这就是迈克尔贝想带给观众的真实体验。就像《珍珠港》里,几个浑身是伤、疲惫不堪的男人互相搀扶似乎定格在画面上,《变形金刚》也是刚刚结束战斗残破不堪遍体鳞伤的几个战斗英雄站在在画面中央。而这部《危机13小时》几乎是以一样的即视感作为结尾:几个奋战了一晚上的男人拖着残肢断臂,浑身是血,同样疲惫不堪,他们身边是等待启运的几具美国人的尸体,其中有他们是两个战斗中死去的同伴,还有一具是几个月前上任的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 Christopher Stevens)。


    与《变形金刚》的科幻故事不同,这些事件真实发生在2012年9月11日的利比亚的东部城市班加西,美国驻班加西的领事馆在当日遭到游行示威的人群抗议后,当天晚上又遭到武装袭击,这个有政治理想的美国大使和一名安全人员死亡。随后这些来路不明的武装分子又对距离大使馆不远处的美中央情报局CIA的秘密据点展开进攻,而这个打仗的故事大部分都是讲的这个据点里仅有的6名被委派到这里负责安全守卫的前海豹突击队员与这些数量数不清的进攻者通宵作战的故事,战斗持续了13个小时,直到前来支援的利比亚政府军赶来,护送他们到达机场登上美国派来的飞机。


    就在这个事件发生一年前,利比亚“政府军”,还是指卡扎菲上校的部队,而电影开头,就是卡扎菲上校就被人从一段废弃下水道里面拖出来,并很快就被人开枪打死,陈尸街头。据说卡上校生前的最后一刻还被人捅了菊花,受尽侮辱。


    改朝换代在中国叫“变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现在世界有时候“变天”比“变脸”还快,特别是在是那些信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种理论的国家,“人民群众”会很容易选择用武力推翻前朝政权,大多数国家会对被推翻的前国家领导人处以极刑,如果他们跑路不够快不幸被抓住的话。


    利比亚的变天发生在2011年,很多对卡上校的40多年的统治不满的武装力量临时联合起来了,这里面也包括了一贯对卡上校不满的西方各国,他们不仅对利比亚的革命拍手称快,还派了军舰航母和飞机为反对派“自由军”提供空中支持,他们设立禁飞区,击落卡上校的政府军方面的任何飞行器。“自由军”很快发展壮大,控制了利比亚的首都的黎波里的周围的大部分地区,他们很快就组建了新的联合政府,还是那句话,政治上变天比变脸都快。所以政府军很快就另有含义了,他们实际上已经已经不是可以随意行事的“自由军”,政府就是要责任有担当讲规矩。中国那时在利比亚陷入战乱前,出乎国人意料的果断动用海外军事力量,开始大规模的撤侨行动,短时间内就从利比亚撤出3万多中国人,这个在过去被国人戏称为土鳖的国家立刻令人刮目相看了。


    在2011年的利比亚革命爆发之初,中国的自媒体微博上一片欢呼之声,但很快见到有国际传媒报道“自由军”把俘获的前政府官员从楼上扔下去摔死的报道,也有中国网友和军事记者万里迢迢的远赴利比亚与“自由军”战士照个相,合个影,表示对自由军战士的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虽然这些自由军战士也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也不是信同一种宗教,也没有什么利益关系。


    其实这给人一种胀红的脸蛋往人家屁股上贴的感觉,大致还是因为他们那时是美国人的朋友。而矛盾的是,大多数像鲁迅一样斥责中国人奴性强的那部分“清醒的”中国人,总会认为跟着美国人这样的强者总不会有什么错。而仅仅两年后ISIS伊斯兰国的崛起,美国迫于压力宣布开始打击ISIS的时候,中国网友再也不敢晒与中东“自由军”合影的照片了,他们希望与他们合影的不要刚好是CIA认识的某ISIS或基地组织成员。现在世界什么都快,翻脸比翻书快,而变天比变脸还快。当利益的大船都撞了冰山,友谊的小船更是说翻就翻!


    但电视上报道了2003年就已经获得自由解放的伊拉克政府军抓获一名中国籍ISIS士兵,这个长着中国脸北京口音的“自由战士”,已经被虐的满脸是血,似乎已经神志不清。但与ISIS斩首中国人质的视频画面相比,他的这些中国江东父老已经觉得这样已经算很人道了。跟中国人传统的思想不同,ISIS部队是来自全世界各国的雇佣军,他们有拍摄精美的宣传广告,他们有招聘计划,他们有工资有奖金,他们对各国失业青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这些打着“反恐精英”游戏长大的孩子,可能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都成为人人喊打的恐怖分子。


    2015年俄罗斯也突然加入打击ISIS的行列了,他们出动轰炸机用普通航弹对ISIS目标进行了狂轰滥炸,其实他们最想干掉的是那些在中东参战的那些来自俄罗斯车臣的恐怖分子,让他们死在中东而不是让他们返回俄罗斯,正是俄罗斯的反恐策略的一部分。不爱这个国家还企图搞乱这个国家的人让他们永远离开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当初大英帝国就是把这些不受欢迎的海盗、走私贩、抢劫犯、小偷、强奸犯送到了与世隔绝的澳大利亚,只是国王没想到这个海岛太大,大到足以让他们的后代自给自足建立自己的领地和国家了,其实相当于让他们获得了自由。当监狱比你的世界还大,关进去又何妨呢!可见,自由与禁锢,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罢了,这取决于你看见的是哪一面。


    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美国和法国西方国家支持利比亚自由军,是因为卡上校上台就屡次侵犯西方的利益。利比亚有很大的石油储藏量,卡上校上台成为利比亚统治者之初,就没收了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亚的所有财产,这个没规矩的举动马上就得罪了西方大多数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和法国。法国是很多非洲国家的前宗主国,比美国在利比亚有更多的利益,所以在帮助自由军推翻卡上校的革命中法国就作了先锋。而就在一年前,法国总统萨科齐还和卡扎菲进行了互访,当他们亲切的握手时的时候,谁会想到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呢!


    1988年,两个利比亚人制造了洛克比空难,他们给飞机安装了一个靠感应气压变化而因引爆的炸弹,最后这架泛美航空的747飞机在英国境内的洛克比镇上空爆炸,不仅机上的259人全部死亡,突然掉落的飞机还砸死了小镇上的11个居民。但卡扎菲上校拒绝将西方调查指向的两个嫌疑人交给西方,引来了联合国理会通过决议对利比亚进行了长期的制裁。


    中国人知道利比亚最多也就是通过历史上“沙漠之狐”德国将军隆美尔在利比亚的不俗战绩,隆美尔将军率领他的德军部队和意大利军部队在利比亚的广阔沙漠中,与英国军队作战,与美国军队作战,他在利比亚取得的伟大的胜利,使他很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


    人类的历史的天空变天比变脸还快,20世纪50年代末,利比亚发现了石油,短期就靠石油成为一个有钱的国家。而此后在利比亚这片土地上的争斗,都多少与石油有关系了了。二战结束后还不到70年,利比亚再次成为西方几个国家的战场,只是这次是这些所有的西方国家是联合起来推翻卡扎菲这个利比亚人,他们已经忍受了这个特例独行不守规矩的牛人很多年。卡扎菲去联合国开会,开会胡言乱语不说,竟然跟他的女保镖们搭帐篷睡在纽约的大街上,这个牛人也没想想这是谁家的地面。当然卡扎菲的特立独行从国家利益上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大国,国内强势的高压手段又得罪了各种不同种族和信仰的政治力量,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啊,最后除了被人从下水道拉出来,也就没有人再肯拉他一把了。


    《危机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说的是杰克、奥兹、提格、利奥、布思、唐托这几个中情局CIA雇佣的临时工,又称安全人员或保镖的故事,他们的工作是平时负责看守大门,必要时候跟中情局的高智商核心成员们一起行动,以假身份给他/她们保驾护航。跟中情局其他毕业于名校的文雅柔弱高智商的人员不同,他们大多是前特种部队成员,体格强壮,言语粗鲁、满脸胡须,患脸盲症的人不易分清他们几个人的相貌。这个6人安全小组成员各有各的专长和性格特征。但CIA这个情报工作站的站长对他们颇不耐烦,经常提醒他们要他们注意自己的临时工身份,不要多嘴和擅自行动。他们的工作地点在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的附近的一处院落,共有ABCD四座建筑,这是CIA从一个已经逃亡的富商手里租到的房子,CIA在这个秘密地点做着不为人所知的事情。


    2012年的班加西还处处留有战火的痕迹,镜头扫过机场和海滩,可见击毁的飞机、坦克、汽车的残骸,残缺的建筑物布满弹孔,到处是持有武器的人,他们都有着警觉和搜索的眼睛。当地局面还是混乱不堪,各个不同派别“自由军”民兵控制着自己的地盘,连CIA也分不清哪些是亲美的那些是反美的。利比亚新政府的控制能力还没有延伸到这里,治安局面险恶而复杂,这几个保安的工作并不轻松。而时任美国驻利比亚大使的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在这样的时刻来到班加西,据说是为了“亲民”,实际上也许是为在班加西的这群CIA人员做掩护。这位在中东任职许多年的外交官不甘平庸,作为美国政府的代表,他要努力把美国对新利比亚的影响力做到最大最好,他的理念是不仅要做好政府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还要做好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流。


    不过这位高调的大使的活动确实忙坏了中情局这些临时工,发生袭击的时候,他们刚刚回到自己的驻地,都在与家人通话。那天又是一个911,历史真实发生在白天的领事馆前抗议示威电影上没有描写,直接就开始说黄昏时分武装分子开始集结,然后直接冲进领事馆,美国雇佣的当地保安人员一哄而散。这伙来历不明的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随后开始放火,等到这几个中情局临时工不顾站长的反对驰援到领事馆时,领事馆已经火光冲天,连院子里的树都在燃烧。他们只找到了一个信息技术人员的尸体,并没有找到大使,最后他们终于撤回到他们的据点,然而,这里已经不再安全,武装分子对这里的进攻很快就开始了,这对于这些不知道身在何处的美国人真是漫长又难熬的一夜。就像美国人自己经常说的,他们有时候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而这次是在正确的时间,他们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利比亚的革命虽然发生了,但此时的班加西显然还不是美国人的地盘。


    《危机13小时》就是说的美国人所遭遇的意外。之所以是意外,是美国人没想到会在班加西遭遇袭击,袭击美国人的到底是什么人,至今也不太清楚,但一定不是卡扎菲的政府军,他们也许是“自由军”中的一支。整个问题也同样是片中人的疑问:我们来解放他们,为什么他们不感激我们?这其实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


    班加西事件过去的时间不长,到如今只有不到4年,现在网上还能搜索到当时大量的报道和评论,可以看到对事件从发生到如今的描述的变化。从最早的美国官方众口一词的咬定是一部美国网络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引起了穆斯林的抗议活动,他们游行、示威、焚烧美国国旗。美国政府这个说法将责任推到了美国文化人的身上。后期有分析说美国领事馆是遭到了基地组织有计划的袭击,他们也许就是针对美国的秘密情报机构采取的行动。利比亚“自由军”据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基地组织在利比亚的分支,他们的领导人是从关塔那摩基地释放出来的基地骨干。基地组织制造了2001年的911事件,而在卡上校的利比亚,他们也是美国的“敌人的敌人”,是不是朋友很难讲,但至少是一支暂时可以为美国人利用的力量。美国政坛上的政客像走马灯,里根总统时期,他们就支持了苏联占领下的阿富汗的抵抗组织“圣战者”,他们就是后来的美国的敌人“基地”和“塔利班”的前身。


    《查理的战争》这部汤姆·汉克斯和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好莱坞电影就是表现了那时候美国参议员查理·威尔森是如果说服美国政府支持阿富汗的圣战者的故事,是他使对“圣战者”们的援助从几百万美元,最后变成了10亿美元。可以说是美国人成就了本拉登这个头号恐怖份子的人生辉煌。而在利比亚,也频频可以见到美国政府官员与“自由派”的亲密合作的痕迹,而仅仅过了一年多,更大更有实力的“伊斯兰国”便悄然崛起,这个组织的成员也不乏美国公开支持的利比亚“自由军”。与老谋深算的中国人相比,美国人大概不太懂“养虎遗患”的道理。由于政治上变天比变脸还快,由于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这种美国学者亨廷顿定义的“文明的冲突”看来是迟早是要发生的。


    而这部电影里拍了却没说的事,就是这些在班加西的美国人都是干什么的?遭受不幸的美国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是外交人员,但其他的各色男女都是清一色的CIA人员,这个领事馆实际上是个打着外交旗号的CIA情报中心,他们每天忙忙碌碌,神神秘秘,守着无数的秘密,而观众不禁要问,他们守的这些秘密,究竟是什么呢?对,按已有的猜测,他们就是这些中东“革命”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秘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哪怕是暂时的“友军”。


    利比亚战争期间出镜最多的美国政府领导人是希拉里·克林顿,作为美国前总统的夫人,她目前正在努力想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而如果她不能成功当选,唐纳德·特朗普大概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疯言疯语的总统。由于在班加西死于袭击的美国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是美国国务院的官员,当时就是国务卿希拉里女士的下属,她理所当然的受到了质疑。面对国会的调查,这位“未来的女总统”和执业律师,使出了所有的政治技能和辩护技巧,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和作秀表演功夫,成功摆脱了所有对她不利的指控,从而成功置身事外。当时,看似与利比亚有关的所有联合军事行动都与希拉里的表态有关,她成功的说服法国作为利比亚战争的先锋,还出动了法国唯一的一艘航母戴高乐号,而美国只派了情报人员,从意大利基地起飞的几架战斗机和一架AC-130空中炮艇作为支援,所以当电影里的这种意外事件出现时,她束手无策,在利比亚,都没有任何可以救援美国人的地面军事力量。


    电影后段,这几个英勇的中情局临时工由于们有过硬的军事素质和火力强大的武器装备,也有有利于夜战的夜视器材,成功击退了来自四周各方向的的攻击者的数次进攻。麦克尔·贝的电影镜头剪接流畅,充满动感,即便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也一样把战斗场景环境人物交代得清清楚楚,绝没有任何违和感。天亮时分,在保护大队人马撤离后,他们没有等到美军的空中支援,两名战友在攻击者迫击炮的轰击下阵亡,一名手臂被炸断。最后他们终于等来了当地友军支援。在最后他们撤离这个已经成为战场的秘密基地时,他们的当地翻译阿马尔拒绝了杰克要他们一起走的邀请要回到自己家。杰克说:对不起,阿马尔,你的国家得自己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了。这个CIA秘密基地就此关闭了。


    而另外一侧的围墙之外,穿黑袍的女人们也出来寻找他们自己家的男人的尸体,他们横七竖八的倒卧在院墙周围,显然他们死亡的人数要比美国人多得多,女人们跪倒在他们尸体旁哭泣,同样凄惨也悲凉。这个位置在电影中介绍是一个屠宰场的所在,经常有羊群在这里出没。他们就像那些被屠宰的羔羊,会随着时间变成粪土。而那些街上的熊孩子们,在他们似乎不喑世事的在一起玩耍,他们对即将离去的美国人友好的招手,甜甜的笑,影片似乎在暗示,过几年他们长大后是不是还会对美国人如此友好,就只有天知道了。他\她们也许会变成人弹,也许会彼此变成仇家,因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国家之间尚且如此,更何况民众之间呢!而在一个派系林立,观念纷杂的动乱国家,一切都变得那么不确定。期许的自由也许就是一个水中月镜中花罢了!


    电影最后用字幕交代,美国人撤离后,利比亚局势彻底失控,全国陷入极度混乱,成为中东恐怖分子的输出地。2014年7月,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爆发不同武装派别之间激烈冲突,美国人彻底关闭驻利比亚大使馆,撤离所有人员,美国大使馆随后被“民兵”占领。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法国历史上风云激荡的1793年,罗兰夫人那句著名诗句: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当她自由的吟唱完这首名言后,这个吉伦特派的高贵女性,就被雅各宾派送上了断头台,她高贵的头就将掉落在一个沾满血污的破筐之中,就像之前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皇后一样。中国的女人们都在传颂玛丽皇后的高贵故事,在行刑前她不小心踩了一下刽子手的脚,她的高贵令她赶紧对刽子手桑松说:“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不过我倒是觉得她的高贵来自于她面对死亡还能说出话,而不是一般人面如筛糠、颤抖不已。她没有高呼口号,也没有留下遗言,她的死亡平静而淡定。


    没有刽子手是否回答的记录,如果有,他可能会说,“对不起皇后,我要自由。您是如此高贵,但您得自己收拾这个烂摊子了。”这也许就引起了另外一个追问:当我们都在说自由的时候,那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向非2016年5月29日

 短评

看得我。。。脸盲症患者请绕道,真是分不清谁是谁,一群男人在打CS,唯一的美女还像白痴一样,男人们穿得一样,大部分都是满脸胡子,脏兮兮的也看不清轮廓,一会哪个伤了,一会哪个死了,到底谁跟谁??

5分钟前
  • 阳光清清
  • 还行

真事改编,不是单纯一味的讲述英雄主义。很棒。

9分钟前
  • 海鲜高汤面
  • 推荐

卖拷贝终于拍了部自己的黑鹰坠落,熟悉的镜头语言和流光四溢的爆炸。故事单薄老套,紧张气氛堆砌远不如Sicario. 对事件本身缺乏反思力度,冲突点是典型的下级抗命。但是爆炸和枪战真的很爽。

14分钟前
  • 查克同志
  • 推荐

干净利落的美式主旋律,一晚上的困兽之斗,真的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纯粹的战争动作片了,给卖拷贝大师点赞!

1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如果拿卖拷贝跟昆汀比,就能知道循规蹈矩毫无新意的电影学院好学生和鬼才的区别。导演太自恋了,觉得自己拍的都牛逼,一秒也舍不得减。三个小时闷死了。剪成一个半小时能多给一星。

24分钟前
  • 反正要换随便啦
  • 较差

给2星的人有些过分了。如果黑鹰坠落给5星,这个给4星不过分。

27分钟前
  • 一团团
  • 推荐

利比亚义和团事件,战斗的理由比《黑鹰坠落》还莫名其妙。搞倒卡扎菲,美国人还觉得自己挺无辜,浑水未必能摸到鱼。迈克尔•贝确实是大师级烟火大师,炮弹主视角玩的漂亮。

32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三星半,枪战片拍出了丧尸围城的感觉,前半段太啰嗦,后三分之二非常过瘾好看,没什么野心的爽片。“我在想我的女孩儿们,想着她们如何评价我:他死在了他不该死的地方,一场他不理解的战斗中,在一个对他一点儿意义都没有的国家。”

37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推荐

舔屏看老公(之一)Krasinski达成:)没有说得那么无聊或冗长,也不算流水线出来的英雄大片吧(海报太有误导性)?角色魅力/人物形象/真实感有大加分,Pablo也演得真好(有一场戏太棒)!对班加西事件很有兴趣了解,这片也算是帮助开了头吧,扣除有些桥段略显滥俗,总的来说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3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非常直白完整纯粹的一部战争片。节奏,摄影,剪辑,演技,音乐,都非常到位。不断发生的冲突场景包括战争都拍得非常记实紧凑。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评论或者立场。实打实的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枪战过瘾”!

40分钟前
  • Jean
  • 力荐

那些武装分子死后,家人前来纷纷认领尸体,掩面而泣的这一段视角很少见。

42分钟前
  • 高尔吉亚
  • 推荐

卖拷贝烟火大师no.1啊!抛开偶像套路,跟黑鹰坠落有一拼。绝对意义上的导演个人秀,无论镜头调度,色调连音乐都太有个人色彩了!40分钟之后切入正题烟火秀上演,突突突通通通,男性荷尔蒙爆棚肾上腺素喷勃。but主观镜头有点儿过文戏煽情略多……ps,兔子那个我乐了

43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含蓄,有些镜头有些很尬的主旋律台词不应该出现,应该用行动代替或是暗示,

45分钟前
  • DrMatthew
  • 力荐

确实称得上黑鹰坠落之后最精彩的军事题材电影,比孤独的幸存者、刺杀本拉登等等都好看

48分钟前
  • 原教旨托利党人
  • 力荐

最后穆斯林女人去地里找自己的男人,哭天喊地的样子。真是可怜。

52分钟前
  • Mateo DIaz
  • 推荐

这片对于卖拷贝来说堪称救赎

53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其实卖拷贝也有一颗拍“黑鹰坠落”的心。放在他近年的烂片中算是一股清流了,可惜还是太长,而且我受不了一群人CS从晚上打到天亮...

5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超级真实 突突突突的很爽 熬过前半小时就超级精彩,没有过分渲染英雄主义,让人感叹战争的残酷。

56分钟前
  • Lilyace
  • 力荐

想起黑鹰坠落。开始我觉得在这样的情色片里进行角色塑造非常鸡肋,看着很尴尬,不过看完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毕竟真实事件改编。且后续令人窒息的车轮战和密集的砰砰砰,顿时让人忘了一切俗套。像动作游戏一样过瘾,然而越游戏,越沉重,越嘲讽。这才是卖拷贝的正常发挥。

58分钟前
  • Rebel Scum
  • 推荐

两波攻势看的直接高潮 有黑鹰坠落既视感

1小时前
  • ゛`修羅;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