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虚1959

HD中字

主演:查尔顿·赫斯顿,杰克·霍金斯,哈雅·哈拉里特,史蒂芬·博伊德,休·格里夫斯,玛莎·斯考特,凯茜·奥唐内,山姆·谢斐,芬利·柯里,安德鲁·莫瑞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5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宾虚1959 剧照 NO.1宾虚1959 剧照 NO.2宾虚1959 剧照 NO.3宾虚1959 剧照 NO.4宾虚1959 剧照 NO.5宾虚1959 剧照 NO.6宾虚1959 剧照 NO.13宾虚1959 剧照 NO.14宾虚1959 剧照 NO.15宾虚1959 剧照 NO.16宾虚1959 剧照 NO.17宾虚1959 剧照 NO.18宾虚1959 剧照 NO.19宾虚195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宾虚195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护民官米撒拉(史蒂芬•博伊德 Stephen Boyd 饰)回到了故乡,重遇了儿时的好友宾虚(查尔登•海斯顿 Charlton Heston 饰)。宾虚家是犹太人的豪门,在犹太人中享有相当高的待遇,为了控制犹太人,使他们安份的臣服于古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米撒拉希望宾虚帮忙。但宾虚不肯出卖自己的民族,于是两个好友决裂了。随后,米撒拉找了借口治了宾虚一家谋反罪,宾虚被卖到一艘军舰上当奴隶,而他也失去家人们的信息。一次偶然机会,宾虚立了战功,得到了古罗马的皇帝接见,他回到了故乡,也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夺命惊吓秘密与谎言虎胆俏佳人那座山炫斗战轮时空急转弯3一天切入点(国语版)穿越烽火线我的妹妹2020徐老师的故事青衣魅影无名2023地雷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采得百花成蜜后疯人疯语寅次郎的故事47:致车寅次郎先生权宠刁妃英雄少年九尾妖狐之血泪与爱共舞养鬼吃人4神经风云我回来了,欢迎回来两小无知宇宙锋战前37天敞开的房子一键成名走向共和未删减版世界奇妙物语2019秋之特别篇美国僵尸迷雾追凶国语测谎人功夫棒球一路逆风五虎将之决裂巨兽格果水银蒸发重水战争求求你爱上我关工委主任小戏骨:放开那三国

 长篇影评

 1 ) 《宾虚》:银幕中的古罗马马车竞赛

原文地址


《宾虚》:银幕中的马车竞赛
——本文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古罗马的马车竞赛》


1、历史上的三部《宾虚》


马车竞赛和《宾虚》,对许多人来说,这两者密不可分。这部影片中的马车竞赛如此迷人,以至于电影问世半个多世纪后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宾虚》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制成录像和光碟发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马车竞赛的镜头。这部影片令人惊讶的名声,使我急于想知道,制片人为何要在本片中,给予马车竞赛如此突出的位置。


这部电影是根据路·华莱士的一部同名小说改编的。华莱士是印第安纳州的一名律师、退役将军,他在内战中功勋卓著。他的小说很长,有些章节非常动人,讲述了耶酥的一生,背景是古犹太教和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主题是善恶之争。犹太人宾虚象征着美德,罗马人玛瑟拉代表了邪恶。两人是儿时好友,但成年后渐行渐远,逐渐对立。前者投身犹太人复国事业,后者无条件地为罗马帝国服务。经历一次特殊事件后,两人关系彻底破裂。玛瑟拉以谋反之名,将宾虚发配到罗马兵舰做桨手。宾虚艰难地穿越沙漠前往叙利亚,途中干旱,正好碰到一个年轻人给他提供了水(后来,他才知道这个救命恩人是耶酥)。他在兵舰上服了三年苦役。一次海战中,他救了罗马执政官克温图斯·阿列斯的命,作为报答,阿列斯将他带到罗马,收他为养子。宾虚思乡心切,想回到朱迪亚,回到他母亲、妹妹和未婚妻的身边。但在耶路撒冷,他只找到了未婚妻。盛怒下,他以阿列斯的养子之名去见玛瑟拉。他们的争斗重燃。在随后的马车竞赛中,他们针锋相对。胜出的是宾虚;玛瑟拉车毁人亡。此后,宾虚继续寻找母亲和妹妹,最终在麻风谷里找到她们。此时耶酥正被钉在十字架上,他认出这就是当时送水给他的男人。故事结尾,宾虚与家人幸福团聚,与第一批基督徒生活在一起。


在华莱士的小说中,宾虚和玛瑟拉在耶路撒冷的马车竞赛只是其中一个高潮。但在1907年、1925年和1959年拍摄的三部《宾虚》电影中,马车竞赛是唯一的高潮。


1907年的电影版本只有短短二十分钟,但导演锡德尼·奥尔科特还是拍摄了一场真正的马车比赛。没有正式的赛场,没有环绕的高台座位(只有二十个观众在场),断续的比赛画面只有几分钟,奥尔科特依然为这壮观的表演镜头在银幕中定下了基调。


1925年《宾虚》第二次拍摄,重心还是在马车竞赛上。此时,好莱坞已积累了丰富的拍大场面的经验。在弗雷德·尼布洛的导演下,整个团队充分利用了当时的技术。他们建了一个真实的赛场,42个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几百米的胶卷,雇佣了特技替身使比赛尽量逼真。这部影片吸引了大量观众,在美国和欧洲长演不衰。这令墨索里尼很生气,他难以忍受玛瑟拉被击败,所以下令意大利境内禁映。显然,他不希望任何犹太人比罗马人优秀。


1959年,第三版《宾虚》开拍,导演是威廉·惠勒。据说邀他执导时,他最初只答应拍马车竞赛这部分。最后,他同意接手整出戏,但显而易见,他的心思主要还是用在了马车竞赛和海战(在这一幕中,主人公救了执政官阿列斯的命)这些壮观的镜头上。他对马车竞赛的呈现影响深远,从此,《宾虚》和马车竞赛在公众心目中密不可分。



2、获得最多奥斯卡奖的《宾虚》,有多精彩?


惠勒可支配的预算是1500万美元,当时这是个天文数字。这使他能够建立一个正式的罗马竞技场,配备了装饰精美的分隔墙,选用真正的马车和车手(或特技演员)玩命地在镜头前表演了整整三个月。结果非常震撼。一场比赛持续约九分钟,大致相当于马车手在马克西默斯大竞技场跑完七圈的时间,包括了犯规和冲撞的镜头。半个世纪后,影片马车竞赛中的魅力依然不减。


除了宾虚(查尔顿·赫斯顿饰)和玛瑟拉(史蒂芬·博伊德饰),起跑线上还有另外7个马车手。他们组成了一个罗马混合军团,来自帝国各地:亚历山大、墨西拿、迦太基、塞浦路斯、罗马、科林斯、弗里吉亚和朱迪亚。镜头最初,马匹在不安地等待。接下来,比赛开始。玛瑟拉一马当先。


至此,主角宾虚一直在背景中。我们只是偶尔看到他在追赶,神色严峻。当雅典车手和迦太基车手翻车后,面对残骸,闪避不及的宾虚,立刻成了中心人物。他的马车被抛向空中,将他甩出车位。他费了很大力气才爬上马车。在第六圈,玛瑟拉和宾虚的战斗真正打响。宾虚奋力直追,威胁到了玛瑟拉的领先地位。玛瑟拉使出浑身解数,欲将敌手逼出赛道。他想将车轴上的利刃插入对手车轮,但是,伸手敏捷的宾虚使用一连串的腾挪,成功闪避,只是马车被削掉一块。


高潮随之而起。恼羞成怒的玛瑟拉用鞭子抽打宾虚,宾虚空手抓住。激烈的拉拽战展开。当玛瑟拉让利刃再次危险地靠近对手的车轮,作势威胁追击的马时,他似乎已经胜券在握。但他的如意算盘没有成功,利刃狠狠撞在对方车轴的硬木上,折断并弹了回来,伤及自己的马匹。只见玛瑟拉的马车飞入空中,将他抛出。


争斗结束,玛瑟拉被他的四驾马拖行了很长一段距离。他成功地解开了系在身上的缰绳,但最终还是没有躲开后面飞驰而来的亚历山大车手的马蹄。比赛最后的镜头显示的是获胜的宾虚,他穿过终点线后,策动马车驶过玛瑟拉破碎的尸身。



3、从专业角度看,这些竞赛场面,都是忠实再现吗?


这场马车竞赛拍得气势宏伟,部分镜头甚至可以说令人毛骨悚然。问题是,这是忠实的再现吗?导演真的想尽可能准确地呈现罗马帝国的马车竞赛吗?他们是否意识到,希腊和罗马的马车竞赛有一些区别?由于故事情节要求将比赛放在罗马帝国东部的耶路撒冷,导演们会不会无视这些差异,自由发挥想象?他们的解决办法很独特,走了折中之道。希腊和罗马的元素都包含在内,但没有任何人注意,这两者可能是多么难以调和。


这部影片中的赛场是典型的罗马风格,一层层座位、跑道、分隔墙,全都让人联想到罗马的竞技场。与史实不符的是,起跑线后没有高高的马厩(在过去,当比赛开始的时候,马车要从马厩中冲出来)。不过,跑道看上去非常真实。电影道具师得像两千年前的罗马人一样建造一个竞技场,比赛的时候,马儿能够达到最高速度,观众视线不被扬尘遮蔽。起初,他们在一层平整结实的石地板上铺了一层厚度为0.25米的熔岩碎沙,然后在上面再铺0.2米的黄沙。经过一天排练,明显发现马蹄深陷沙中,速度快不起来。他们只好将一切弄走,只保留了足够让马儿觉得地面柔软的0.04米厚熔岩碎沙。对于扬尘的问题,他们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只有在跑道上定时洒水,水量还需控制,因为如果地面太湿,马匹的速度就会慢下来。马车手都必须戴特制的隐形眼镜,免受沙砾和碎石伤害。这引出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古罗马的马车手如何对付尘土飞扬?


影片中的马车既不是罗马风格的也不是希腊风格的。古代的竞赛马车很轻便,最多35千克重。影片中的马车足有200多千克。马尔库斯·荣克勒曼认为,这是选错了车型。古罗马人有两类马车:竞技马车和凯旋马车;后者更重、更花哨(参见第四章)。不知何故,导演选择了后者。由于用钢管和厚木板替代了薄木板和柔软的编织物,马车越发沉重,马匹只能高速跑一小会儿,最多坚持一两圈,这与古罗马的赛场上能以高速跑完七圈的竞技马车大相径庭。加重马车重量的另一个因素,可能是出于对演员(特技演员)安全的考虑。在古代,许多马车手殒命跑道。站在他们轻便的小马车上,他们时刻有被甩出去的危险。制片方负担不起那样的伤亡事故,因此宁愿选择更重的马车。这个决定更容易做出,是由于选择了高大的马匹。电影里的78匹纯种马儿产自南斯拉夫,比出现在马克西默斯大竞技场中的马匹都要高大许多(参见第四章)。他们可以套到大型马车上,只要采用电影特效,看起来就像车手站在小型马车上。特别是主人公的四匹白马,都是纯种利皮扎马,看起来非常威风。


尽管赛场似乎是罗马风格,但为观众展开的比赛却是希腊风格。马车手看上去如希腊的马车手,穿着明显有东方色彩的鲜艳长袍。只有宾虚是罗马装束,有铠甲、匕首和皮头盔。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比赛开始前脱下了头盔。九个马车手的驾驭风格都采用了奥林匹克竞技会中参赛选手的风格,如古希腊其他马车比赛一样,双手握着缰绳,而不是像罗马车手一样,将缰绳捆绑在腰间。


或许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这九个来自帝国境内各地的马车手,他们争夺的是个人荣誉,而不像在古罗马那样,以某个马车队的车手身份出场,争取集体荣誉。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在公元1世纪,拥有支持党羽的马车队制度还没有完全被引入罗马帝国东部。有必要指出,个人赛会增加比赛的刺激度,因为无法与队友配合,每个马车手都必须凭实力孤军奋战。最终,宾虚赢得了比赛。


其他马车手的社会背景,我们无从得悉。显然,他们并非全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身为罗马执政官阿列斯的养子,宾虚实际上属于贵族精英阶层。在奥林匹亚,他参赛并非不合适,但在罗马,他要在被收养前、仍然是阿列斯的奴隶时才能踏入赛场。当阿列斯在宴会上宣布,他已经收养宾虚,并且说这个养子驾驶他的马车取得了五次胜利时,也许他正是在暗示这一点。


比赛中,还有许多事情不可能在希腊或罗马的马车竞赛中发生,它们完全是导演和编剧的虚构。我们知道,在古代的竞技场上许多手段都是被允许的。用鞭子抽打其他马车的赛马或者突然大幅度转弯逼迫对手偏离赛道,都是可以采用的策略。但玛瑟拉谋求必胜所诉诸的手段,在希腊和罗马的赛场上都是难以容忍的。为了消灭对手在马车的车轴上装利刃,这足以被主裁立刻逐出赛场。即便他通过了赛前的资格审查,也难以想象,观众会接受他参赛。不难想象,如果他这样出现在起跑线上,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观众应该会喝倒彩,要求把他赶走。观众甚至可能冲上赛道,将作弊的马车手就地正法。甚至可以想象,他们会把矛头转向主办方,甚至因此爆发大规模骚乱。


但在影片《宾虚》里,这些都不重要。无论是否有人作弊,观众依然如痴如醉。在马车上装上旋转的利刃,这非常符合玛瑟拉这一邪恶的形象。这是现实和虚构的差异,也是古代世界真正马车手和如今银幕上梦幻英雄的区别。



—END—

 2 ) 《宾虚》:耶稣传记还是宾虚传奇?

在近九十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获奖最多的有三部电影。分别是1959年的《宾虚》、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2003年的《魔戒3》。三部电影都是获得了十一项大奖。其中《宾虚》获奖最多记录独霸近四十年,奠定了其影史经典地位。2016年好莱坞推出新版《宾虚》,可惜票房与口碑惨遭滑铁卢。中国内地10月10日开始放映《宾虚》,成色几何有待影迷朋友们亲自观察。这里重温一遍1959年版《宾虚》,看看这部电影究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959年宾虚

电影改编自卢·华莱士同名长篇小说。小说被誉为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书籍。所以谈论本片需要从两个方面讲起,明线是讲述犹太王子宾虚被侵略者贬为奴隶后奋起反抗直至复仇的故事。暗线是讲述耶稣基督从诞生到死亡给世人带来的精神变革的故事。如果对于基督信仰一无所知,那么谈论这部电影真正的内核就会有所欠缺有无法触及的部分。

电影的开始是很长时间的静止画面,结束也是如此。这幅画是米开朗琪罗的名作《创造亚当》。在名画里,隐形的上帝之手给亚当注入灵魂。在电影里,耶稣的话语给予宾虚重生的信念。
创造亚当

电影的开场是按照《圣经~福音书》中所记载的事件开始的。罗马帝国普查人口,耶稣在世上的父亲约瑟出场。蓝色光圈包裹的东方之星照在某处,耶稣诞生在马槽中。约瑟忙于木工,好友询问你的儿子为什么没有帮你?耶稣的回答是:我要忙于我父的工作。电影出现时间背景:耶稣纪元26年开始。这是电影所交待的时间背景,耶稣家庭的出场好似与本片的明线毫无关系,其实就是开篇点明电影背后所真正表达的基督信仰,电影将宾虚这个角色安排在与耶稣同时代出现,两者在某一节点的接触更能直观的将耶稣基督所描绘的思想带给世人如何的改变表达出来。与其后人在经书上寻找耶稣的真理,不如将故事放在那个真实的时代更为有力。

交待完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电影明线的代表宾虚出场。耶路撒冷被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信任指挥官梅瑟拉与犹太人贵族宾虚是年少好友。但如今局势的转变价值观的不同使二人站在了对立面。在表现梅瑟拉这个人物时,出场对自己职位的满足以及侍卫报告宾虚来见时语气的不忿都令人感到两人关系的不平静。“那就像王子一样对待他吧!”这是梅瑟拉对侍卫说的话。话锋一转“别忘了,这里曾经是他的土地”。这两句台词就完美表现出了这个角色的特质。孩提时代宾虚是犹太人的贵族,梅瑟拉是玩伴。多年后梅瑟拉成长为侵略者的将领返回故土。梅瑟拉对宾虚真实的感情就在这两句话中玩转。一面是对宾虚及至犹太人的不屑,一面是想利用宾虚所掩饰自我的不甘,相比之下宾虚对梅瑟拉还是童年时那份真挚的友情,再次相逢不惜将自己的爱马赠与好友。反观梅瑟拉赠送宾虚妹妹的礼物,不过是唾手可得的战利品而已。

梅瑟拉利用宾虚未果令宾虚看到自己的真实意图,宾虚怒吼:当罗马倒下时,世上会充满自由的欢呼!这句震耳欲聋的对白很容易让观众以为这是一部励志复仇的电影。其实仅仅当做这样一个主题去观看,观感也是不错的。只不过小说或电影真正想表达的还要更深层次去挖掘。
宾虚

一次无心之失令梅瑟拉找到机会将宾虚一家拆散,母女入监宾虚为奴。在宾虚被运送途中耶稣出场了,背影。整部电影耶稣的形象都是以正面出现,或是背影或是头发遮掩面部,但镜头又会给旁观者一个表达耶稣形象的镜头,实在是高明。梅瑟拉不准士兵押送途中给宾虚喝水,在宾虚极度缺水倒下即将死亡的时候,一双温柔慈爱的手出现了,将生命之源递给了宾虚。士兵大怒拿起皮鞭想抽打耶稣,直到他看到耶稣的荣光,好似被那份最纯真的爱所震撼,竟然不敢直视退了下去。宾虚抬头,眼神中所表现出的惊异似乎面前的这人不像平日所见的一样,这种侧面表现耶稣形象的镜头电影中出现了几次。

《约翰福音》中有一段经文: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读过这段经文再联想到电影最后宾虚被恨充满时的埋怨:“当初应该把水倒进沙里,反正喝了我仍然很渴。”所以我就可以感受到宾虚这个角色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心态是怎样的。在沙漠里,缺水是肉体本能的缺乏,耶稣所给的水在宾虚看来只是满足了肉体暂时的需要。而在耶稣之死的时刻,耶稣的话语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源,耶稣的话语在灵魂上才是对宾虚真正的拯救!“水”在明里与暗地所表现的是两种层次,这是属世与属天不同的追求以及不同的结果。
宾虚为耶稣端水

宾虚几经周折返回家乡寻找家人,遇到阿拉伯人赛马酋长。因为深信家人已死借助赛马向梅瑟拉复仇。赛马戏成为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场面。抛开宗教主题,仅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这场戏也足以名垂影史。在1959年还没有电脑特效的加持下,赛马一场戏十分钟动用了一万五千名演员花了三个月时间拍摄。所表现出的现实画面质感绝非现在电脑渲染可比。而对待赛马的关系处理上,梅瑟拉与宾虚截然不同。

梅瑟拉用皮鞭控制,暴力与权力对待自己所拥有的。宾虚与赛马情感沟通,像朋友一样彼此相处。这样的表达处理暗含了结局宾虚在耶稣感召下心理对爱恨、宽恕与报复的变化。
赛马大战,黑白之争。

当宾虚得知家人并未死去,而是被罗马帝国流放在麻风谷自生自灭后痛苦万分。对梅瑟拉的复仇不能抚平心中的怒火,决意与义父所代表的罗马帝国脱离关系。埃德琳不愿宾虚沉沦于仇恨的思想里,她对宾虚说起听到的耶稣的话“饶恕他们,爱你的仇敌”、“爱比恨伟大。”但宾虚不为所动。

电影中出现了福音书中记载的“登山宝训”,只是拍摄了众多的百姓自发上山聆听耶稣的教诲,却没有完整展现耶稣话语的过程。内心充满悲愤的宾虚从那里走过,埃德琳留下来了……

宾虚与母亲和妹妹相见,妹妹病入膏肓进入生命的尽头。宾虚和埃德琳带着她们去寻找耶稣寻求帮助。可是进城后看到的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过程。

在耶稣再次出现的场景中,结合《圣经~福音书》的记载,此段才是电影的精华所在。耶稣之死是基督教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看懂了福音书,对此段的理解就会更加准确。

城门口问路的瞎子在得知她们是麻风病人之后将乞讨碗里的钱币丢弃一旁,百姓看到麻风病人下意识的躲避并用石子投掷。再联想到《圣经》中耶稣所亲手医治的病人就能明白上帝与世人对“爱”的理解与不同。世人的“爱”仅仅限于自身之爱,而基督的爱却是普世之爱。

背负十字架的耶稣步履蹒跚,宾虚认出了祂就是当年沙漠里喂自己水喝的人。宾虚的母亲说“你看祂这么痛苦,表情却这么平静”。百姓呼喊“向犹太人之王致敬”!当时的他们都没有完全理解耶稣。耶稣为什么赴死如此平静?耶稣真的要做犹太人的王吗?

宾虚问巴台沙“耶稣做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死亡?”,巴台沙说“死亡才是开始”……
耶稣被钉十字架

耶稣被钉十字架。母亲和女儿在山洞里避雨。雷鸣电闪、暴雨如注。女儿感觉到被撕裂了,“撕裂”正是《圣经》中描绘耶稣之死的景象之一。母亲说“似乎祂在十字架上,担当着全世界的痛苦”。女儿回答“奇怪,我感觉不到害怕了”……雨水从空中极速降下,耶稣的鲜血与河水交织在一起。母女二人转瞬间恢复健康的身体,天降雨水洗净尘世的污秽,耶稣宝血洗刷世人内心的不洁!

宾虚一直待到耶稣死去,回到家里他对埃德琳说起耶稣临死时的话感慨万千。耶稣說“父啊,饶恕他们,因为他们做的他们不晓得”!宾虚听后大为震动“我感觉耶稣的话拿走了我手中的剑”。至此,宾虚才完完全全的明白了耶稣的真理是什么。至此,宾虚才完完全全的经历了一个人在属灵生命里所遇到的迷惑不解和解答。现在的宾虚应该能够回答他问巴台沙的问题了“耶稣做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死亡”?不,耶稣之死才换来众人的重生。这,才是基督耶稣的真理!
当时拍摄现场

电影结尾在《哈利路亚》的歌声中,画面后方是十字架,前景是牧羊人。三个最能代表基督教信仰的符合更能说明这部电影的宗教意义。按照信仰和单纯剧本疏离这部电影才会发现,故事的真正内核是讲述的耶稣。虽然自始至终耶稣没有以面貌示人,甚至没有一句对白。但在美国这个根植于基督教信仰的国家来说,明白其中的道理非常容易。而对于非基督教信仰的普通影迷一般只能够从电影叙事角度去思考,当然单纯做为一部商业电影,《宾虚》也足够精彩。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观众们能够在看完电影之余多些对基督教的了解和感悟,毕竟耶稣被钉十字架不是单为基督徒,祂是为了全人类。

新版《宾虚》即将上映,不知道与旧版相比水准如何。到时我去影院观看后再定论吧。

 3 ) 电影《宾虚》:基督的故事

                                          一

    刘易斯·华莱士(Lewis Wallace,1827-1905)先生在和朋友的那次谈论发生之前,对上帝和耶稣基督的事情还是一无所知。他的那位被人们称为“伟大的不可知论者”的朋友——美国政治家兼演讲家罗伯特·英格索尔(Robert Inqesoll,1838-1899)先生,象他以往在批判基督教时说的一样,向华莱士夸口:只要几年之内,华莱士先生的印地安那州家乡的乡村教堂,就会永久的消失,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取而代之的是英格索尔先生的唯理论。

    当英格索尔先生在谈论时,华莱士先生发现了自己的尴尬——因为他对这一话题完全一无所知。而英格索尔的谈论也引起他的兴趣,于是他下决心好好的将英格索尔所说的上帝、耶稣和教会研究一番,而他在学校读法律系时所受的严谨的逻辑训练也能帮上他的忙。他希望好好的研究《圣经》,顺便可以把耶稣的故事写的生动些,告诉人们耶稣只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一个人而已——尽管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1880年,华莱士先生的这门功课终于完成,他推出了自己的著作《宾虚》,小说的副标题是“基督的故事”。这部著作骄人的销售量证明华莱士先生的确做的不错,《宾虚》在他生前就卖出二百多万册,而直到现在,此书仍在再版发行。但是,和他当初所设想的不同的是,华莱士先生对于上帝和耶稣基督的观点,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当华莱士先生认真的研究《圣经》中关于耶稣基督的记载,和当时的罗马帝国历史背景以及犹太巴勒斯坦等细节时,他先前的立场不得不改变。因为任何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在了解了这一切以后,都不能不承认耶稣基督的神性。而在此之前,华莱士先生只是想作为一种消遣来写一本关于耶稣的书。而现在,他已经不再同意他的朋友英格索尔先生所说的一切,并且用他的书去告诉人们事实是怎么样的。

    在华莱士先生的《宾虚》出版后,就受到电影公司的青睐。早在无声电影时代,就有人将其首次搬上银幕,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宾虚》也被一次次的拍成电影。现在我们手中的这部影片,是导演威廉·惠勒的作品,由查尔斯·赫斯顿主演,在1959年首映。该部时间长达三个小时半多的影片在推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为导演和他所在的电影公司赢得显赫的荣誉,并且囊获11项奥斯卡奖,成为当时奥斯卡史上获奖最多的影片。


                                      二

    影片给人们讲述了发生在犹太耶路撒冷地区从伯特利到各各他山的范围内时间跨度是三十三年的事情,这其实在意指主耶稣基督。影片的主人公是小说作者华莱士先生虚构的一位名叫犹大·宾虚(Judah Ben-Hur)的犹太王子的人物。

    罗马政府的耶路撒冷新任总督的指挥官梅萨拉(Messala)来到耶京,他为了自己在耶京对犹太人的殖民统治,强迫自己的幼时好友犹太王子宾虚出卖自己的民族和同胞,以帮助自己的统治。而他的要求被宾虚拒绝,梅萨拉怀恨在心,借口一次在罗马总督巡视时发生的意外,指控宾虚谋杀罗马总督,将宾虚流放,将宾虚的母亲和妹妹关进地牢。

    宾虚在流放途中,干渴的奄奄一息。这时,过来有一个人将他救醒,并且递给他水喝。罗马兵丁扬起鞭子企图阻挠,可是在那人面前,罗马兵丁缓缓地垂下了手。宾虚被救起,也从那人身上得到了在苦难中生存的信心和力量,深信上帝必定会保守他的生命,他继续踏上他流放的路途。

    后来,宾虚作为奴隶在一条罗马战船上服刑。在一次海战中,宾虚救起舰队司令。舰队司令给了他自由,将他收为义子,带回罗马。但是宾虚却无意留在罗马,他意欲返回耶京向梅萨拉寻仇。途中,一位东方博士在向他询问,这位博士多年前受一颗大星的吸引,曾经献礼于一位婴孩面前,而那位婴孩现在正是宾虚的年纪……。

    宾虚返回耶京和迫害他的梅萨拉催马驱车角逐于赛场。最终,梅萨拉丧命。宾虚寻找到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而她们已经身患麻风病,被隔离于谷中。宾虚看到自己亲人病患却无能为力,心中也充满苦毒和仇恨。途中,他看到一个人在山山上向人们宣讲:“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宾虚带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从麻风病谷中回家途中,看到街上空无一人,宾虚追随人群而去,看到罗马巡抚彼拉多正在下令将一个人钉十字架。那人被鞭打、戴荆冠、身负十字架。宾虚认出那人,就是在他流放途中给他水喝的人。他乘盛起水,递过去……。在各各他,宾虚目击那人钉十字架,听到那人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宾虚的母亲和妹妹因为身患麻风病而痛苦不已。突然,这时天色变暗,暴雨如注。在各各他,那人的血从十字架上流下,雨水把那人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冲到了下游麻风病人所处的谷中,当宾虚的母亲和妹妹粘到那人的血后,她们的麻风病得到了医治,而那人的血已经汇流成溪……。


                                    三

    1880年,作为一本书的《宾虚》面世,并且受到人们的热情欢迎,为公众所喜爱。而华莱士先生也在此书中完成了他生命的皈依和重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救主,但是在当时人们对华莱士先生书中那位真正的主角耶稣基督的信仰却并不热情,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信仰是这样的。

    在那时,自由主义神学盛行,人们高扬理性,以理性为信仰的试金石,在阅读《圣经》时,宣扬“去神话话”,否认基督的神性,只强调基督的道德典范,认为凭借基督的道德典范即可建立人间天国,而摒弃福音中的童女生子、基督三日复活、福音书神迹等真理。美国的新正统主义神学家理查德·尼布尔曾经评论这种信仰:“一个没有愤怒的上帝,通过一个没有钉十字架的基督,把没有罪的世人,带入一个没有审判的天堂”。

   而在1959年的电影《宾虚》时,随着二战的爆发,战争的残暴摧垮了人们建立人间天国的美梦,自由主义神学已经式微,在普世范围内福音派神学兴起。而此时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的人们需要仰望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宝血的救赎和医治,需要对为人类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的皈依与信靠。就象影片中一样:不论是兵丁手中的鞭子,还是宾虚心中的苦毒,皆需耶稣基督的救赎,也只有耶稣基督可以救赎人们。

    这也类似于影片中宾虚的经历。经历过二战的人们,和电影中的宾虚一样,一直活在创伤之中,虽然宾虚知道那位在路上赐他水者,也知道是他赐给自己生存的信心与力量。但是直到他在耶稣基督背负十字架时才认出基督,并且听到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言语,得到耶稣基督宝血的洗净,知道应该皈依为他钉十字架者,应该仰望十字架的救赎和医治,宾虚才从仇恨和创伤之中重生,宾虚经历创伤的生命才得到释放。

    如果人们留意的话,在电影《宾虚》中,影片以马槽的圣婴诞降开始,以引领群羊的牧人结束,虽然整部影片的主角是宾虚这个人物,但是影片真正要告诉人们是影片中的那个身影——基督。在片中时时有细节出现,为基督钉十字架为罪人的牺牲和对罪人的救赎而打下伏笔。这也是影片的高明之处,不着笔墨反胜浓墨重彩,未曾大声宣扬却又人人心领意会,而影片的主角宾虚,是来讲述和见证关于基督这一切的。

    如果说,在1880年,华莱士先生是用一本名叫《宾虚》的书,完成了他自己从一个不可知论者到成为一个基督徒的个体性生命皈依的蒙恩见证的话,那么,在1959年,作为一部电影的《宾虚》,已经是人们在群体性的仰望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医治。的确,这个世界需要主耶稣基督的救恩。笔者也希望《宾虚》这部影片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来仰望主,仰望他的救恩。惟愿这位为罪人钉死在十字架、三日后死而复活的主,他的救赎和医治因信临到每一位仰望他、信靠他、皈依他的人。

 4 ) 生如落瓦

相较于其他复仇故事,宾虚的整个人生经历就像那块掉落的砖瓦,看似主动实际上充满宿命。

对于前半部的宾虚而言,他最重要的复仇行为不是kill the enemy,而是stay alive。活着,就是最大的复仇。而后半部的宾虚所面对的不再是敌人而是自己,他需要的不是复仇而是救赎——如何解决“屠龙者终成恶龙”这一人性难题。于是电影以宗教的灵丹代替利刃,最终成就了一个人乃至家庭的圆满结局。

从矛盾开端到彻底解决,从宾虚跌入低谷到获得救赎,从耶稣诞生到受难,222分钟行云流水,货真价实。对白尤其出彩,句句滴水不漏。

不过对于非基督教信仰的观众来说,看完之后回顾全片不难发现,耶稣才是整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宗教直接引向最后的love&peace,而那些最具有冲击力、最能彰显电影工业魅力的场景,对于整体情节的推动来说,却只构成了浓墨重彩的一小笔而已。电影是完整的,但也难掩些许失衡吧。

 5 ) 亚当的创造

He cast shadow on him.
    整部电影,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在耶稣走向倒下的犹大宾虚,他的身体挡住了阳光,小提琴奏响了悠扬神圣的背景音乐,烈日和泥土构成的村庄带来的压抑,伤痕累累的身体和犹大心中的仇恨,仿佛在那一刻都归于平静。
    耶稣给他清凉的水,给他活下去的希望,给他宽容和救赎的机会,但犹大并不知道自己在耶稣的指导下一步一步走向救赎之路,此时他活下去的目标依然是仇恨。
    梅瑟拉以好友的身份背叛犹大,以护民官的身份诬陷犹大,以恶人的身份折磨犹大,犹大失去身份、亲人、安逸,被发配去战舰,遭受超乎常人想象的痛苦,正如片中执政官所说:“他用理性控制着自己的仇恨”,看起来他活下去的一切、他的理性、他的顽强毅力都来源于仇恨。
    他以执政官之子的身份回到故里,和梅瑟拉赛马,战胜仇人,这时才发现,自己的人生顿时失去了意义,成功复仇后是巨大的空虚和迷茫,生活变成了什么,自己又为什么要活下去,他找到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后在大街上没有目标的乱走,他内心是慌乱的,不知所措的,直到他又看到了赐予他救命的清水的那个人,这时他正在被审判,被惩罚,可是脸上平静的表情又是那么让人安宁,“生命得到了回应”。此时的犹大就像被上帝赋予灵魂的亚当一样,获得了重生,“他拿走了我手上的剑”,他顿时领悟了生命的意义——宽恕、爱和原谅。
    看似宾虚是影片中的主角,这是电影的明线,但是耶稣的诞生、死亡和复活,是影片的暗线,耶稣诞生的夜晚,也是宾虚人生转折的夜晚,通过他人之口,耶稣“从事他父亲的事业”,“他有神奇的力量”,宾虚在路上遇到的老人和他的女奴一直想带他到耶稣的面前。耶稣一直在影片中,他平和宁静的表情,让罗马士兵生畏,让百姓产生信仰,让犹大放下仇恨,让犹大宾虚的母亲和妹妹从麻风病中重生。
  《宾虚》并没有正面地宣扬上帝和耶稣,基督教的教义弥散在整部影片,用音乐和紧张的故事情节将观众带入故事,真真切切地感受仇恨、宽恕、爱与原谅。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样的痛苦,承受了莫大的折磨,让我们生活富有意义的依旧是爱的力量,唯有放下仇恨,我们才能在生命长河中获得前行的意义和力量,仇恨带来的是心灵无尽的痛苦和灵魂的空虚。
慈悲的人有福,他们终会获得慈悲。 谋和平的人有福,因为他们被称为上帝之子。
  看着电影中的人物的诞生和重生、命运的轮回,不长也不短的222分钟,放佛度过了一生,“生命是永恒的,死亡并不可怕,如果你有信仰”。我善,我却忍受着和苦难,他恶,他却过着舒适安康的日子,若我有信仰,我相信上帝的存在,上帝惩罚善人在短暂现世中的微小罪行,而以永恒的来世褒奖他们,宾虚在放下痛苦后获得了心灵上的永恒;上帝奖赏恶人在短暂现世中的些许善行,而在用永恒的来世惩罚他们,尽管梅瑟拉已经死去,但是对他的惩罚没有尽头,梅瑟拉在罪恶中永远无法体会生命中爱的美妙。

 6 ) 你看你看圣子的脸

哈利路亚!

《宾虚》的精彩超乎想象!且不说故事的饱满圆润,人物的鲜明生动,单是那场赛车的戏,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片子,要知道那时电子计算机还在襁褓里哭的年代啊。这是一部真正的史诗片,足以让五十年后的好莱坞商业史诗大片们羞愧而死,正如83版《红楼梦》可以傲视后来者一样。或许是那时的人们都还拥有那种宗教式的虔诚吧。甚至可以说,这部片子的主角是宾虚,但是灵魂人物,却是圣子耶稣。《宾虚》与其说是一部个人传记片,更像是一部没有流于说教的宗教宣传片。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宾虚即将干渴而死的时候,一只端着水瓢的手仿佛从天外飞来,给他带来水,也带来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这个人是圣子。但是玛瑟拉禁止给宾虚喝水,于是那个拿着鞭子的凶恶军官冲到了圣子面前。惊愕,继而迟疑,继而忐忑,最终讪讪的离去——我不禁遥想:圣子应该长着怎样淡定从容充满吸引力的脸呢,竟能让一个彪悍的人面对他时只能成为一个无助的孩子?那个执鞭的军官是有福的。因为他竟可以凝视圣子的脸!

实际上,三个半小时的影片中,我们都没有看到圣子的脸。圣子唯一一个正面镜头是彼拉多宣判时,但只是个远景,模糊不清。可是,圣子一直在电影中。序幕是三圣来朝,圣子降临,宾虚姗姗出场之前是长大成人的圣子借他的木匠父亲子口说出“我必须从事我父亲的工作”。甚至在宾虚的故事粘住我们的眼之后,我们也从总督嘴里听到“有个木匠的儿子会变戏法”,听到宾虚的爱人艾斯塔以及东方三圣之一的巴尔撒扎不断的提及他。当然,圣子的第一次爆发是那瓢救命的水。仇恨曾支撑着宾虚活下去,在作为奴隶的日日夜夜里,仇恨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可是他可能也未曾意识到,圣子的仁慈,也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吧?所以他可以对众口称赞的圣人不屑一顾,当他发现这个圣人就是给他水的人时,却终于被打动了。

生命漫长,我们总有被侮辱、被欺骗、被冷落、被伤害、被抛弃的时候,当我们最孤苦无助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最需要依靠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圣仙佛真主上帝都是一致的。宾虚,从王子到富商到囚犯到奴隶再到伟大的罗马帝国执政官之义子与继承人,起起伏伏,辛酸尝尽。犹太教的上帝是他的神,仇恨是他的武器。最后他亲眼目睹了仇人玛瑟拉之死,可是这个恶棍的死并没有让他感到轻松,也没让我感到轻松。仇恨可以支撑一时,又怎么可以支撑一世?特别是仇人已死之后,原来我们一直在为仇人活着呀!值得吗?上帝啊!我们应当怎样应对他人加给我的不幸啊?!

幸好还有圣子。他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给过宾虚一瓢水,又在他最迷惘困惑的时候,给了他天启:“在他垂死的那一刻,我听见他说‘父亲,宽恕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甚至那时,我感觉到他的声音拿走了我手中的剑。”最后他又治好了宾虚的母亲和妹妹的麻风病。圣子甚至不怨恨把他送上十字架的人!圣子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宽恕的内涵。宽恕。宽恕!我们没有必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于是,犹太教的上帝变成了基督教的上帝。我们的生命也可以更加广阔,因为上帝与我们同在!

再回到影片的序曲与幕间休息。其时的背景音乐恢宏壮丽,似乎是对伟大的罗马的赞颂,但是我听到的更多的是宗教的神圣意味,而且那时的背景图案,正是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亚当的创造》中所描绘的,上帝给亚当注入灵魂那一刻。上帝给亚当注入灵魂,圣子也给宾虚注入了新的灵魂。世界从此不一样了。只因为我们经历了苦难也知道该如何面对不幸如何善待他人。我们都将被拯救。

阿门!

 短评

他带走了愤怒与苦难,他带来了和平与幸福。他是爱,他是阳光,他是雨露。这是一个关于耶稣的故事!

1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一部传教片,对此有抵制的同学就不要看了。但是拍得水准是非常不错的,除了为人津津乐道的四轮马车那段,海战前的划桨那段也是非常不错的。总体而言,跟库布里克的斯巴达克斯是一个类型的,上世纪中期的那种刻意营造的“史诗”风格。

14分钟前
  • SWX
  • 力荐

在那个没有特效的时代,用了3个月实景拍摄的马车戏太精彩绝伦,紧张得捏出汗了。老电影特别喜欢把镜头长长地留在演员脸上,将近4个钟头,看得头都要炸了,最后耶稣小哥连脸都不露一下,太有神秘感了。爱比恨更有力量,宗教得很灵验啊。

18分钟前
  • 推荐

横扫11项奥斯卡奖的经典史诗片。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四轮马车追逐战全部实拍,震撼力极强,复仇成功的那一刻让人感到极为欢畅!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耗时3个月的马车赛是由第一助理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全程指导完成的~ 本片表面上讲宾虚,实则耶稣为真正主角,宣扬爱与宽恕,超越恨与复仇。(9.0/10)

2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20131116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看米高梅影展4K修复版。

25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流动的画

26分钟前
  • 青猫
  • 力荐

梅薩拉死前,三位男配角(梅薩拉、耶穌、阿流士)個個展現出豐富的敘事動力。相比之下,後半段的女配角則非常失敗,淪爲展現神蹟以達到宗教教化目的的工具。後段另一個問題:耶穌的「無形象」固然是爲了「造神」,然而刻意的手法嚴重影響了觀眾的共情,從兩場餵水戲的力量差別足以看出。

31分钟前
  • 介意
  • 推荐

布景上确实下了血本。剧本也是强项。关于耶稣坚定温和的眼神,似乎没有圣经依据,不过已经有力概括了“以爱战胜魔鬼的权柄”这一基督思想。

33分钟前
  • 鼓浪青蛙
  • 力荐

马车追逐戏超精彩啊,现代体育转播的教科书!感谢NYFF的免费放映,竟然还见到了威廉惠勒的儿子女儿,还有重孙子们~~~稍微有点长体力不大支。。

3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虽然很长,但是很好看,我看过的耶稣最灵验的一部电影!时间:2006

38分钟前
  • 林愈静
  • 推荐

基督的故事。在资料馆看的4K修复版,将近四个小时的史诗竟然全程没有犯困,终于完整的看了一遍。赛马的戏份感慨那个年代拍摄的难度,最喜欢描述耶稣的视角。没有信仰也就罢了,如果还没有一丝敬畏``对于那些一涉及宗教就嘲笑的只能说明他们在学校的政治课没有白学。

39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制作成本相当于13.4吨黄金的巨片。使用65mm胶片拍摄,单花在胶片上的费用就相当于1.1吨黄金,最终125万英尺的胶片只有1/263留在了成片里。马车追逐戏让人不住惊叹究竟是如何拍成的,完全不可思议。担任马车追逐戏部分导演的莱昂内在访谈里说,拍这一部分时,威廉·惠勒强迫他们每天晚上看一遍25年版宾虚中的马车追逐戏,从不间断,一直持续了两个半月。

40分钟前
  • 奥兰少
  • 力荐

马战戏拍得气贯山河,这场面调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跟《十诫》一脉相承但更优于前者,简直爱死这种调调的宗教史诗片了!如今再也拍不出这种味道的电影了…4K修复+影城一厅加持效果简直不能更赞啊!新技术字幕0延迟也是神助攻,听着幕间序曲去洗手间的脚步都更加矫健有力了!

43分钟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赛马确实好看! 宾虚特惨的时候比较有感, 至于最后, 呃, 还是不懂, 只能理解为酥哥就是万人迷吧, 太迷了. 又想想, 确实用不着解释, 就不是让我这种人懂的. 回宿舍翻出来看了遍<布莱恩的一生>, 这样才对嘛, 哈哈哈

48分钟前
  • 🌞娘卷卷🌙
  • 推荐

犹大·宾虚患难重生,开始了复仇之旅,却发现被仇恨蒙蔽,耶稣降临,以死换取众生的救赎。‘是爱而不是恨让人活下去,是宽容而不是复仇让人走完过去。’

53分钟前
  • Fruitpunch
  • 推荐

威廉.惠勒的几部片子看下来都风格迥异,主题跨度很大的,宾虚在场面调度方面完成了几乎不可完成的任务,传奇就是无奇不传。上帝像个普通人一样只以背影出现的那一个桥段很有说服力,设计的很聪明。

56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80%GV+20%神片,五星值得拥有!

6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前面一大半简直太棒啦!开场6分钟的序曲大气磅篇,配乐是真史诗。但最后把重点放到了耶稣的故事,有点失望。。。

1小时前
  • 余小岛
  • 推荐

够说教!够做戏!够主流!红星闪闪的美帝大片!

1小时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还行

【B】马车戏瞠目结舌,但是不喜欢宗教的部分(应该说我不喜欢任何电影里的宗教部分)整体觉得 没必要这么长。

1小时前
  • 掉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