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火箭1996

HD

主演:欧文·威尔逊,卢克·威尔逊,罗伯特·马斯格雷夫,内德·道德,谢伊·福勒,黑莉·米勒,安德鲁·威尔逊,布赖恩·滕博姆,詹妮·图利,迪帕克·帕拉纳,达里尔·考克斯,斯蒂芬·迪南,卢米·卡范佐斯,梅林达·雷纳,胡里奥·赛迪罗,泰迪·威尔逊,詹姆斯·肯恩,库玛·帕拉纳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1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2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3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4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5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6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13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14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15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16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17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18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19瓶装火箭199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瓶装火箭199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梦想成为了不起的罪犯的迪格南(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饰)找来刚结束了精神病院治疗生活的好友安东尼(卢克•威尔逊 Luke Wilson 饰),以及能够充当司机的大麻爱好者鲍勃(Robert Musgrave 饰)组成了一个仓促上马的犯罪团伙。先用偷窃安东尼家来热身的这伙准罪犯们苦练枪法、设计路线,终于成功打劫了一家书店,兴高采烈进入罪犯行列的迪格南等人驾车逃窜,躲入了一家汽车旅馆,安东尼对旅馆的乌拉圭女服务员一见钟情,而鲍勃却因自己兄弟入狱的消息心神不定。在安东尼和服务员的恋情如火如荼之时,鲍勃丢下二人返家,迪格南和安东尼也终于散伙,各自回归了平静生活。然而迪格南仍然没有放弃犯罪之梦,他向自己的偶像——黑道人物亨利求助……神童1965风雪狼道虚拟决斗翘首以盼人生伤停补时绝命反击正义联盟:战争世界丑女之战开心鬼救开心鬼没事偷着乐情敌复仇战年会不能停 纪录片医生2012盲·道轮到你了 剧场版逆袭吧,灰姑娘我来自北京之按下葫芦起来梨中东极速争霸赛好意图美国派(番外篇)7:索爱天书一不小心喵上你大仙衙门致我的星星第二季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三季少狼第五季记忆的证明龙门笑传哆啦A梦:大雄的猫狗时空传回溯者坏人 第一季谎言的诱惑验收测试2016鬼猛腳富家穷路第一季以吻之名2018保安日记2021孟菲斯美女号暗夜守护者:最后的英雄

 长篇影评

 1 ) Wes Anderson长片观影完结——梳理记录、保持期待

Wes Anderson 富有辨识度的电影美学和另类的对白结构,注定是一个有无数技术细节可以考究与解构的大命题,但这位导演最吸引我的地方不在于画面风格和语言节奏 —— 需要承认,强迫症式的对称构图和饱和色的运用,确实让处女座本座看得赏心悦目。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Wes Anderson的电影带给我的整体感觉,我思来想去,竟然想择“温和” 。温和之处,不是说九部长片作品的画面中未曾出现过暴力、冲突和流血,也不意味着电影的结局取向流于合家欢式的圆满和光滑;温和的所指,是充满韦式风格的电影叙事,并由此达到的一种奇妙和谐 —— 尽管这一叙事风格多次遭受影评人对其"too white"的批判,也不妨碍他在创作中,一本正经地以一种不合常理来对抗另一种不合常理,自然而然地用看似的莫名其妙来消解更深一层的莫名其妙。


狂热分子与偏执者 —— 存在即合理

与Wes Anderson合作(主要指出演和配音)的好莱坞名流不计其数,但御用演员不多,主要包括Wilson三兄弟中的校友搭档Owen WilsonJason Schwartzman,以及实在可爱的Bill Murray大叔。在Anderson的电影里,虽然出现的人物不少,但“狂热分子与偏执者”的形象几乎出现在每部作品中 —— 这种角色高度痴迷于常人一般不会产生持久热忱的事情。比如,按作品先后顺序来举例,

瓶装火箭》中梦想成为江洋大盗的Dignan (Owen Wilson饰 );

青春年少》中迷恋女教师的优等生Max Fisher (Jason Schwartzman饰);

水中生活》中痴迷于“水中生活”和寻找美洲虎鲨的Steve Zissou(Bill Murray 饰);

天才一族》中在丧妻之后陷入PTSD并疯狂确保孩子们人身安全的大儿子Chaz(Ben Stiller 饰);

穿越大吉岭》中想方设法要为兄弟三人打造完美火车之旅的大哥Francis(Owen Wilson饰);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成家立业后“野性”复萌、冒险百出的狐狸爸爸(George Clooney 配音),还有他那资质平平、却一心想成为运动员的儿子Ash( Jason Schwartzman 配音);

月升王国》中坚守童子军教官身份的童子军团长Ward(Edward Norton 饰);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痴迷于管理这座豪华酒店、在冲突中也要讲究礼节和体面的传奇门房Gustave(Ralph Fiennes 饰);

犬之岛》中自驾飞机在垃圾岛上坚定寻找忠犬的市长养子Atari(Koyu Rankin 配音)。

这类角色总以一种超现实的形式、不加解释地存在;只不过狂热和偏执也会遇到突然的打岔,无足轻重的事情有时会遭遇导演的小动作而变得煞有介事,比如在《瓶装火箭》中,Dignan土匪式扫荡正酣时口不择言,被老板毅然反驳而礼貌道歉,劫掠换以体面稳重的方式继续。结合Wes Anderson古怪的形式感和仪式感,这类角色不仅支撑起故事情节的主线,也生产出许许多多幽默有趣的小细节。

小孩子与成年人 —— 与年龄无关

在Wes Anderson的电影叙事中,“年龄”与智识、理解力、复杂性、成熟度等无明显的正相关。当二者同时存在时,成人或者长大后对应角色的言行举止有时稚如孩童,而孩子们则被显示出超乎寻常而又极其自然的老成。电影对其行为与逻辑的设定像是经过了故意的反转,非常值得玩味。

在成人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精心谋划、被选择性消灭,但执拗又善良的孩子们可以冷静地拯救世界,也能清醒地惩罚邪恶(犬之岛);在成人的世界里,婚姻如坟墓如烫手山芋如原生家庭阴影的延续,而故事主线中的童子军周密计划、成功携爱私奔,互相治愈、跨越山林河海(月升王国);成人的世界只能沦为年少成名的狗尾续貂,一地鸡毛的生活里,有各自的神经质在隐隐作祟(天才一族)。

我相信在Wes Anderson的内心里一定住着一个与他平等对话的小孩。而他在电影叙事中尊重与保护小孩子的方式,不是构筑一座与外界世界平行的童话般的象牙塔,在其中完成一个温柔平静的故事,而是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小宇宙勇敢地与成年人的世界互动;如果冲突最终不可避免,就让后者节节败退、直到妥协。

扭打与冲突 —— 因为严肃所以戏谑

Wes Anderson对于暴力冲突和流血场面的刻画,总是显得有点漫不经心 —— 虽然的确事出有因,但矛盾与争执却猝不及防地升级成孩子气的扭打,又在来回反击中显得郑重其事,有时还会引出意外的结果;看到这样的场景,观众自然的想法大概会是“可以、但没必要,甚至有点二”。例如,《瓶装火箭》中三人认真又笨拙地练习打枪(为了抢劫一个书店)的环节、Dignan对Bob(Robert Musgrave 饰)突然气不打一处来地拳脚相加;《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西装革履的Gustave为自己的跟班门童Zero(Tony Revolori 饰)在遭遇入境检查时挺身而出、直接丧生枪口……这种玩笑式的对于严肃场面的刻画,也许是为了戏谑暴力,衬托其无用甚至愚蠢,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回应了上一点的观察 —— 毕竟,一言不合之下便诉诸武器与暴力,往往都是大人进行的操作。


粗糙的影评也是记录。放在《瓶装火箭》之下,是因为我总喜欢把创作者的处女作放在观影list的最后,形成一个逆向圆满的欣赏体验,并且完成一些验证。像对Tim Burton一样,Wes Anderson拍啥我信啥,而且充分相信他用一个半小时(大多数情况下)推进的故事总能饱满有趣、结局不论好坏都是画龙点睛。

话及于此,无比期待即将上映的《法兰西特派》。Fingers Crossed.

 2 ) 《瓶装火箭》:韦斯·安德森处女作的艰难诞生与凤凰涅槃

《Murita Cycles》,这是一部1978年的,27分钟的,与其说是影片,不如说是录像带的一段视频。视频的作者Barry Braverman用镜头记录了父亲Murray Braveman和他的修车铺Murita Cycles的平平无奇一天。没有复杂的剧情,没有别致的布景,就这样从早拍到晚,可能只能算得上是当下流行的vlog的加长版。

可是这样的视频如何留存于世?它在豆瓣,IMDB均有评分,在IMDB甚至有42个有效评分。你很难想到,这样的视频竟然是韦斯·安德森的导演源头。这部电影促使韦斯·安德森和威尔逊兄弟拍下《瓶装火箭》的短片,并最终扩展成1996年的长片,并在好莱坞耍宝二十几年,成了今天的拯救强迫症导演韦斯·安德森。

从困窘中诞生的处女作

《瓶装火箭》这部电影很难称得上成功,从最简单的资本投资的角度来说,它成本五百万美金,最后却仅收入56万票房。事实上,《瓶装火箭》的十三分钟黑白短片版本曾经在圣丹斯电影节遇到了相当的好评,吸引了制片人James L. Brooks的注意,并最终得到了资金的支持以将这部电影扩展为长片。在一篇文章中,制片人这样描述看到《瓶装火箭》短片之后的感受: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十三分钟的视频时。我感到眼花缭乱——作品的语言和节奏清楚地表明韦斯·安德森和欧文·威尔逊有着一种真实的声音,而拥有这种真实的声音是一种几乎令人感到虔诚的奇迹。当拥有这一品质时,这不仅意味着你能以略有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而且还必定拥有同样罕见的品质,例如完整性和谦卑性。拥有这种真实声音必将带来一系列后果,因为当你的声音拥有这种真实时,你必须努力发声。其他所有代表着“权宜之计”或“稳固的职业发展”的出路都必然被密封,摆脱内心折磨的唯一方法是真正的自我表达。”

制片人没有说错,两位导演最终选择了将《瓶装火箭》变为长片。然而新入行的韦斯·安德森和欧文·威尔逊没有任何经验,这也让这个过程变得漫长而又痛苦。长片的制作计划从剧本的写作开始。制片人组织了一次剧本朗读会,而两位新人导演甚至没有经历过这个环节。整个朗读的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每个人精疲力竭才结束,这也让所有人发现剧本的冗长和改写的必要性。

在这之后,制片人让韦斯·安德森和欧文·威尔逊在洛杉矶的办公室以一百美元的日薪进行专职写作,而此时,电影遇到的困难才刚刚开了个头。制片人意识与两人交流的困难,他们不像制片人之前曾经遇到过的任何写作团队。他们并非对交流毫不在意,但是制片人却无法抓住与他们相互交流的感觉。在制片人提出一个想法之后,韦斯·安德森或是欧文·威尔逊会陷入沉默或是简单的进行记录,以喃喃自语的方式组织着自己的想法。最终,整个重写的过程持续了一年。

在艰难的改写和拍摄过程之后,韦斯·安德森又迎来了另一个危机:这部电影在试映时甚至创下哥伦比亚影业的最差评分记录。内部试映的失败对整个团队都是一个打击,制片人不得不编织出类似于“《ET外星人》的试映也很糟糕”来安慰团队。但他们并没有被击倒,韦斯·安德森重写并重拍了这部电影的开头部分,结果转头又被圣丹斯电影节拒绝了这部影片的展映——你要知道,《瓶装火箭》的短片就是在这个电影上被发掘的,而这一决定也被之后的影评人称为“犯罪式的”。几个月后,这部电影不带着任何电影节的标签,就这样登上了院线。

虽然电影并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在电影票房受挫后,欧文·威尔逊甚至一度严肃考虑过要参军,因为感觉他在演员这条路是已经走不通了。然而,它却成功吸引了评论家的注意。

它甚至在马丁斯科塞斯的九十年代最佳影片中名列第七。他将这部令他感到惊讶的作品比作是一张毫无讽刺意味的照片,并认为韦斯·安德森具有非常特殊的才能:他知道如何很好地,丰富地传达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快乐和互动,这种敏感性在电影中很少见。他将韦斯·安德森与《明日之歌》和《春闺风月》的导演莱奥·麦卡雷甚至是让·雷诺阿相比,通过他们的电影,观众可以立即通过对角色的热爱与角色联系在一起。

从《瓶装火箭》看导演风格

《瓶装火箭》是韦斯·安德森与欧文·威尔逊写的第一个剧本,拍的第一部电影。通过瓶装火箭,他们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电影。初看这部电影,你能感受到韦斯·安德森在视觉化上的青涩可爱。或许你会感到电影中跳切的频繁与突然,这是在试映失败之后对电影段落的删改,却在某种程度上使电影的空间时间更加紧凑。譬如在图书馆偷书之后,主角们原本会有一个警察出现追逐他们,然而这个段落最后被剪掉,仅在标准收藏版本的花絮中可以看到。

《瓶装火箭》具有的正是其电影中角色所缺少的特质:精确的自我意识。这是一部充满自信的古怪的处子秀,讲述了三个无知蒙昧的小伙子认为他们的生活必须充满危险才能真实,而使自己成为犯罪者,甚至锻炼成为犯罪者的故事。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只要做自己就可以了。《瓶装火箭》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情感的精致和不动声色,与大多数失落一代的故事不同,这部电影里充满了新鲜而明亮,且从不缺失对于自己电影品质的定位,它始终如一。

在这个处女作中,已经隐隐约约可以见到韦斯·安德森之后作品的样子。他总是将电影中的人物置于一次冒险中,对生活游戏的无穷无尽的迷恋以及他们带给游戏的极大复杂性常常被掩盖在精致的表面之后,带有明显的荒诞感。这种冒险明显带着家庭的属性,《瓶装火箭》的核心就是真实和扩展的家族。电影中的角色迪格南和安东尼在各方面都是兄弟,尽管他们可以分开,但他们的关系是坚不可摧的。在韦斯安德森的其他作品,譬如《水中生活》《穿越大吉岭》《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都体现了这一倾向。

制片人将这种情节归结于印在德州人血液中的家庭观念。一个德州年轻人向他解释了为什么二十岁时就生了孩子:尽管他完全意识到这一决定意味着搁置梦想并抛弃一些年轻的野心。但他希望孩子对祖父母有真正的了解。因此,他必须尽早让孩子们降生到这个世界。

在摄影风格上,韦斯安德森在这部电影中遇到了之后与他经常合作的摄影师罗伯特·约曼。然而他如今让人称道的独特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呈现出来:对称的构图在《天才一族》之后才显现出来;饱满的色彩仅在个别画面出现:在旅馆泳池画面,韦斯安德森特地让泳池变得非常蓝;而对定格动画的青睐则是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之后的事了。

相较于镜头,《瓶装火箭》中最具韦斯安德森色彩的还是对配乐的敏感。在电影的最后,欧文·威尔逊的角色迪格南说:“他们永远不会抓住我,伙计,因为我是无辜的。”然后,他逃跑以挽救其中一名犯罪伙伴,并在滚石乐队的《2000man》中被抓捕。他在音乐中宣扬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法律眼中他并非无辜,但他确实是无辜的。

这也是斯科塞斯相当喜欢的一个场景,对于每个观众来说,这都是一个超然的时刻。韦斯·安德森喜欢这些有着激情瞬间的场景,譬如《穿越大吉岭》中的火车或是从山上滑下来的场景。这让人感觉沉浸在其中,这种超凡的时刻在如今的电影中供不应求了。

结语

你很难想象,这是一群不到30岁的小伙子写出来的剧本,拍出来的电影。尤其这还是韦斯·安德森和欧文·威尔逊的好莱坞初体验。在这部电影的导演评论音轨中,他们互相取笑着当时的青涩和拍戏时的种种不适应。他们的青涩可以从下面这个段子中体现出来:当他们从达拉斯飞往洛杉矶进行剧本的改写,制片人为他们定了头等舱的位置,而他们此前从未坐过头等舱,威尔逊甚至想将头等舱换成商务舱以获得差价。最后之所以作罢是因为航空公司告诉他们,即使换票钱也只会流回制片人的信用卡。

事实上直到最后,直到今天,制片人仍不知道电影的标题《瓶装火箭》究竟意味着什么。然而这并不妨碍韦斯·安德森用它敲开了电影生涯的大门,甚至完成了当代美国电影中艰难的戏法:他们赢得了使用电影作为自我表达形式的自由。通常,好莱坞的编剧导演们会为了保持就业能力,坚持一部商业一部私人的职业路线,即电影工业将艺术成就的空间作为报酬回报给他们。

然而韦斯·安德森从第一部《瓶装火箭》就开始进入好莱坞的工业环境进行电影制作,在他们二十年的电影序列中却没有商业爆米花作品,而是以私人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交流并能够获得票房上的胜利。韦斯·安德森没有走上那条曲折的道路,而是走上了如制片人所言的那条保持简单,自我表达的路线。若是没有这种坚持,我们将在好莱坞看不到《月升王国》,更看不到《布达佩斯大饭店》。

 3 ) 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想了想,还是把这篇影评放在《Bottle Rocket》名下吧,毕竟我最喜欢这一部——当然,我写论文从来不知道怎么写它的好,鸡蛋里挑骨头才是我擅长的事。

主题

        Wes Anderson往往将他的电影人物放置在失序人生中的一次脱轨行动中,构成了他影片中一以贯之的近似于“探险”的主题。无论是《瓶装火箭》里三个年轻人无厘头的行窃活动还是《人生海海》里为了复仇的起航和遭遇海盗,当然最典型的还是以探险为名的《穿越大吉岭》,和原本过上了正常和富足生活的狐狸爸爸一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偷窃行动引发的群体大逃亡(《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他们无一例外在固执地折腾着,自主地选择逃离,在自己的节外生枝中越走越远,但是联想到赫尔佐格Herzog电影中同样的探险主题,那种在无主之地探险时强烈的开拓意志,就会发现Wes Anderson中的人物有着典型的后现代语境,是中产阶级专享的吃饱了撑得没事找事的性格——“探险”结束,他们带着对脱轨生活的追忆决然回到原有生活中,平抚了躁动后他们甚至更正常、更主流,Dignan尝试了“大盗生活”后安然去坐了监狱服从惩罚,刚刚相认的父子、非同寻常印度之旅结束后的三兄弟、成功逃亡的狐狸们都回归了祥和的家庭氛围。

风格

    风格是一种形式系统。特写、长镜头内摄影机的摇摆运动和关键时刻的慢镜头处理、绚丽的色彩和明朗的光线、热衷于乡村民谣和早期摇滚乐元素的运用等等,Wes Anderson的影片在镜头运动、色彩、灯光、取景、声音和剪辑上都有让人极易辨识的技巧。不过“探险”与“回归”的高潮,往往是导演最着意风格化处理的场面。
    凡人脱离正常生活轨迹的探险是Wes Anderson电影中最为常见的主题,而遇险那一刻最为英雄的行为也是导演着意刻画的场面。Wes Anderson并不追求紧张刺激的打斗场面,酣畅地近于自我陶醉的英雄式的爆发体验,如同《瓶装火箭》(《Bottle Rocket》)这部处女作的名字一样,夺目却短暂 ,甚至还带着那么点儿山寨的感觉,分不清是真实还是自我的想象或者自我想象别人眼中的自我。
    结束探险的归家时刻——这是另一个相当惯用风格化处理的场景。当人物结束冒险要重回生活(或者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回归),声音的纯配乐化将一举一动剥离于这一刻,与之一神圣化的印记,慢镜头的呈现放大了人物复杂的情绪,将故事导向结论,是告别冒险与英雄梦的恋恋不舍,是终归正轨的释然和若有所失,也是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的调整与再确认。《瓶装火箭》的最后,失手被捕的Dignan进了监狱,小团伙自然烟消云散——职业盗贼去继续他们的生涯,在正常不过的处在青春期的中产子女则回归了正轨。隔着监狱的栅栏Dignan告诉来探望的Bob他的越狱计划,却在看到Bob大吃一惊的神情后飘然地回到了望风结束回号的队伍中,旋律翩翩的配乐响起,慢镜头下临去几回眸的Dignan的脸终于由特写变成了全景,捕捉下了他脸上值得玩味留恋、嘲弄与傲然——虽然我认为有评论将与《四百击》的结尾相媲美 有些过誉,但它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中产阶级小子自然不会在乎什么上万元的钢琴赃款和牢狱之灾,他们的全部意义实现于“we did it”,Dignan毕竟在让同伴先走自己去承担愚蠢后果时也体验了一把舍己为人的英雄梦。在平庸的生活中想象或创造刺激,以挑战社会道德来彰显自我,再明显不过地指向一种青少年价值观。

与意识形态

    借用文化研究中的“世代意识”和“阶级意识”来命名Wes Anderson电影中的人物关系、主题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或许是一种尝试。上世纪60年代,一种将青年视为社会变革先锋和世代更迭为变革动力的观念甚嚣尘上,遮蔽了往昔的阶级斗争观念。进而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亚文化由于与青年群体的密切联系,也被标记为一种符号争夺和与主流的对抗。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美国独立电影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亚文化意味:这些影片的拍摄者和观众往往是年轻一代,在诉求上反对好莱坞代表的主流风格和内涵。然而,长期以来被世代意识所遮蔽的马克思的幽灵到底还是存在,Henry和Dignan, Anthony, Bob这些中产阶级小子到底不属一个阶层。我们不能忽略Wes Anderson电影的结局都相当温情,他用家庭凝聚力遮蔽了他们同属中产阶级这一粘合力,叛逆小子们最终都与父辈和解;而那些一时出逃的父亲们也都重回家庭,重获尊敬(有论者称之为延宕了的青春期)。在子一代与父一代争夺一个女人这个问题上,《青春年少》里是同学的爸爸战胜了Max的少不更事,《人生海海》里就是父亲Steve荒唐了,以“找回自我的探险”为名的折腾,似乎更适合称之为一种中产病。
    在美国,“中产阶级”具体指年收入在2.5~10万美元的家庭,这个阶层占美国总人口的80%左右,他们被认为是美国社会的主体,也被认为是美国发达资本主义的象征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中产阶级就是创造和消费美国式大众文化的主体,而其所包含的主流的、核心的价值观自然也就由“中产”、“白人”、“男性”这三个涉及身份的因素出发,无外乎此。在一篇题为《La Camera-Crayola: Authorship Comes of Age in the Cinema of Wes Anderson》 ,对Anderson早期电影的研究中就指出:“Dignan's behavior stems not from a desire to achieve personal glory, but from a humbler, much sadder, and ultimately admissible desire to be a part (albeit the central part) of something. This idea, which runs through the center of Anderson's films, also spills over into the young director's public image.”——即便当代美国独立电影强调与好莱坞的鲜明对立,但顶多是主流内部对于符号权力的一种争夺罢了,其统一规训于中产阶级价值观下——或许可以更清晰的来看,类比于更大范畴中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关系,亚文化与反文化强烈的政治诉求不同,亚文化生存于主流文化之下,是需要被收编的,乐于被收编,并且可以被收编的。
    由此说来,Anderson以及其他独立电影的主流化倾向并不是“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经济上的因素只是一方面,而关键在于二者在核心价值上根本就是一致的。况且作为一个“他者”的我来看,Anderson真的很美国。


-------------------------------------------------以及,感谢小邪赠给我的文献材料>3<

 4 ) Wes Anderson的起点 傻小子的天空

处男作往往会格外的动人 展露才情 也有生涩 简单说 Wes Anderson的特色就是长不大的孩子气 没变过

几个想法跑偏 甚至说有点神经兮兮的傻小子 想干点事情 当劫匪 干票大的 但骨子里就是少年 想冒险 想玩 想证明自己 核心还是朋友 成长 北野武的那部是坏孩子的天空 这部就十足是傻小子的天空

Wes Anderson从处男作开始就开始使用有个人独特趣味的男主角 他们都有高高的性感鼻梁 皱起来很无辜的八字眉头 后来Owen Wilson Jason Schwartzman都算是他的御用男演员 特别要说明的是 男一号二号 Luke Wilson Owen Wilson 以及配角 Andrew Wilson是亲兄弟 同时他们的鼻子都是有保证的

Wes的电影的主人公都带着孩子气 但又透着点早熟 有自己的一套生动 很多镜头的运用也透着一种过家家似的玩闹劲 拍电影的人自己也孩子气 比如本片的重头打劫戏 而开头Luke Wilson完全为了满足呆头Owen兴奋感的 不必要也没有冒险系数的 从精神医院逃窗 更是孩子气 而令人猜不到的孩子气逻辑和举动是Wes的一大色特色 “这傻小子到底在干嘛?”

要我说 Wes最美的特色就是每部片里必然出现的慢镜头 一定配着好听老歌 人物特写的慢镜头 韵味十足 貌似毫无意义 但十足感人 (所谓表现主义 差不多也就这个效果吧) bottle rocket里只用到了一次 就是最后一组镜头 一直笨笨的愣头Owen Wilson跟探监的老朋友聊完天 回监房隔着铁丝网跟俩人说自己已经布置好了逃狱的步骤 让俩人配合 当俩人信以为真的时候 Owen笑了 “Isn't it funny how you used to be in the nuthouse and now I'm in jail?” 音乐起 慢镜 Owen无奈的回望特写切镜头推近铁丝网外的两朋友 再接回囚队中Owen的背影 说不出的青春的伤啊 到底还是个傻小子 nuthouse跟jail不是一回事...

本子是Wes Anderson跟Owen Wilson一起写的 Wes最初的三个本子都是他俩一起写的 cc版bottle rocket还收录了一个特别的小纪录片Murita Cycles 似乎这个片子就是这俩人开始一起搞电影的原动力 至于俩人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就要猜一猜了

要说深度 Wes Anderson的电影似乎从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深度 故事也不值得深究 但是 形式感很强的场景(bottle rocket还好应该也没太多钱置景)很有形式感的特写 不紧不慢的节奏 人物的孩子气 美秒慢镜头和老音乐 混合在一起 就是有一种迷人的气质 故事永远不是主线 人物的下一个举动才是关键

bottle rocket可能是Wes的电影里最没什么了不起的一部 但也最简单可爱 其实真没什么说的 看了就知道

 5 ) 正在发育

看完后,终于可以很负责地说一声:这部1996年上映的电影,是韦斯·安德森个人风格还没有完全形成时期的作品,当然,这是他第一部长电影。三个傻头傻脑的小子一个刚从精神病院出来,一个和弟弟关系不好,一个想成为团队的组织者,结果他们一起去打劫。这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的《夜袭面包店》和《再袭面包店》,还有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果然镜头中出现了经典的弹子球。成长的代价有时候就是,你再也找不到那时的幼稚,笨拙和疯狂。另外,让人过目难忘的还有那辆用来逃跑的红色迷你公共汽车。

 6 ) 瓶装火箭

瓶装火箭
韦斯·安德森执导的剧情片,欧文·威尔逊、卢克·威尔逊参加演出。该片不仅是导演的成名作品,还是被Martin Scorsese称赞过的作品。
影片讲述了德州青年Dignan从小向往汪洋大盗的生活,他找到刚从精神病院出来的朋友Anthony和富家子弟Bob,三人开始了他们搞笑的犯罪生涯。。影片于1996年2月21日在美国上映。
1996年,当年戴妃还没去世,当时internet还没有盛行,当时的娱乐产业也没有那么发达,当时的青少年,如果无聊了除了看书做运动看电影外,就是闲逛,然后用一堆一堆闲话来打发时间。同时那个年代,昆丁刚拍完低俗小说,Marty也刚完成Casino,那个年代的好莱坞是警匪片,西部片,动作片唱主流的年代。所以如果几个爱看电影的孩子,在那个年代去模仿电影里面的内容正是一个最好的切入口。这部电影正是Owen和Wes一起写出来,并有Wes执导的处女座。因此 原本含义为小孩子在自家院子里面捣鼓出来的山寨火箭- Bottle Rocket作为名字再贴切不过,无论是电影中就是三个“大孩子”在家里捣鼓出来的山寨打劫,还是这部电影本身,都是有一点点关于第一次的兴奋、激动、生疏又不谙世事的快乐。

 短评

韦斯·安德森的首部导演作品,所谓风格初现,冷笑话和话唠式段子堆积,异想天开的大男孩行为,尤其是最后乱阵脚的打劫真是丑态百出,威尔逊三兄弟联手银幕搞怪,几个角色塑造的各有特色,配乐蛮好听,整体不算太工整,节奏掌握尚显生涩。

6分钟前
  • Milkyway
  • 还行

在酒店的电视上看的,新年标记的第一部电影就献给安德森咯。这部处女作由1994年的同名短片扩充而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个人风格,但还是觉得不如后面的作品给力。据说老马丁还将本片列入他的90年代top ten list。

10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我们有个刚从精神病院出来有个刚进监狱还有个纨绔子弟 但我们不是坏小子 我们只是傻小子 我们是哥们

15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终于全看完了,韦斯·安德森的处女作,很独立,没有之后的那么冷幽默就是,但还是不错,豆瓣分是低了。严重怀疑欧文威尔森的鼻子是在这部里面被揍歪的,最后还被袭胸了。。。

1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One of Martin Scorsese's top ten favorite films of the '90s.

23分钟前
  • Jessie
  • 还行

Wes Anderson长片处女作,粗糙生涩稚嫩但诚意,而且相当灵。

26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now, that's a good little weirdo movie~

30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每次看wes都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感动,三人组的结构看来从那时就一定奠定了下来,真是又打又闹面对无数问题最后仍然在一起的一帮人。那些不愿长大但外表又煞有介事的男人们,总让人能想起一些青春年少的事儿。笑料也很契合我笑点,散乱的故事却总是很通顺流畅,真是奇了怪了。这就是wes呀!四星半!赞一个

32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有时带着一股浓浓的昆汀B级片味儿,摇身一变又成了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公路片。改编自同名短片,亦是其长片处女作,虽然风格尚未完全确立,但本质上还是韦斯·安德森式的怪胎电影,三兄弟(未必是亲兄弟)的设定一直延续到了之后的几乎每一部电影。P.S.欧文·威尔逊三兄弟联袂出演。

35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原来那时候韦斯·安德森还愿意玩手持摄影,就是片头一部分距离让人感到不适应。剧本不太好,想表达的没有清晰地呈现出来,起伏平凡但缺少波澜,要不是最后有一个小高潮,整个电影就要在平淡中结束了。故事、分镜、节奏、构图还都没有后来他招牌的样子,但在配色运用上个人风格已经初现端倪了。不过这才显得真实而令人熟悉,即使是天赋和优点也不是与生俱来就趋于完美的,也是在不断地练习与尝试中逐渐成型和成熟的。

40分钟前
  • 极圈里的燕鱼
  • 还行

韦斯安德森的开山之作,原来风格从处女作就定型了,清新自然的赶脚迎面扑来。没看到短片,但是还是感觉长片毛病很多,故事是不错,有些地方还是必不可免的闷。男主人公的友谊让人感慨,爱情线更是唯美。

41分钟前
  • 炭烧八爪鱼
  • 还行

怎么豆瓣评分怎么低啦~

43分钟前
  • small hands
  • 推荐

维斯安德森处女作 青春的肆无忌惮吧

46分钟前
  • 双一
  • 推荐

越来越燃,看得开心。“他说他爱你”,自乱阵脚的打劫现场,生活如同平静结尾中突然冒出个越狱计划。明媚调子饱实着色,俯拍物什跟移镜头,田园风光和动人配乐,隐约可见的韦斯标识。未尽工整,璞玉浑金。三个穿着跳伞服的笨贼,后来又有了三个穿着囚服的逃犯

4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本来准备只给三星,但最后抢劫那段太好笑了!Wes尚处在风格培养时期,也还没有细致到极点的美工,但冷幽默果然从开始就那么冷,音乐和色彩的配合也可以看到现在的端倪。他是多喜欢黄颜色啊!!!CRS=Can't Remember Shit,LMFAO!!!

49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出道作,风格已经初步展现,故事性差一些。CC很看得起Wes Anderson啊,独立制片导演这么多,唯独Wes Anderson是基本每部都出了的

54分钟前
  • 且歌且走
  • 还行

韦斯·安德森的处女作,确实有一种青涩和稚嫩的感觉,但那种骨子里的琐碎,温暖以及黑色幽默却已植根于此。

5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最后的工厂打劫挺有喜感,其他部分就一般般了,也许是我理解力不够吧……

57分钟前
  • 奥萨姆
  • 还行

也算是犯罪片,更多是青春喜剧片。入选CC大概是某类型代表,幽默和讽刺都很平和,没有无厘头和夸张、戏谑,反而有种温情在里面。不是太欣赏。

58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450|韋斯處女作,好獨立,Wilson三兄弟都有出演。比第二部<Rushumore>還要好看。果然和韋斯最配的不是Jason Schwartzman,還是短髮的歐文·威爾遜!想和歐文談戀愛,嗯這樣。

59分钟前
  • 介意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