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

HD

主演:曾皓泽,游珈瑄,严艺文,郑有杰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有了?! 剧照 NO.1有了?! 剧照 NO.2有了?! 剧照 NO.3有了?! 剧照 NO.4有了?! 剧照 NO.5有了?! 剧照 NO.6有了?! 剧照 NO.13有了?! 剧照 NO.14有了?! 剧照 NO.15有了?! 剧照 NO.16有了?! 剧照 NO.17有了?! 剧照 NO.18有了?! 剧照 NO.19有了?!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可以看出演员和团队,是想做出好东西的,很多台词是很好,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口味太刁了,还是怎么了。感觉情感的递进太突然,太说教了,剧情的推进和冲突也很刻意。

像最近我上部看的就是《机智的监狱生活》,感觉相比而言整体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我再小个几岁看起来感觉还行吧,大了看这种说教性的电视剧还是不太好接受。

 2 ) 终于有国产剧敢触碰这「禁忌」

死,向来是中国人最避讳的字眼。

我们畏惧离别,害怕死亡。

但却有一群人,必须与「死」打交道。

只要有人离开,他们的工作才正式开始——

三悦不喜欢工作。

“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让喜欢躺平的人躺平,想卷的努力卷,想佛的尽情佛呀。”

家里蹲了一年的三悦,在和妈妈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正式离家出走。

她也不是没有努力过。

综合成绩第一又如何,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没有容得下她的地方。

现在就连这个家,也容不下她了。

不如死了算了。

正在大桥上吹风发愣,碰巧遇见了大姨。

大姨也知道三悦的脾气,便给她介绍了份工作。

“化妆师,跟你专业也算对口吧。”

明天就上人单位门口报到。

三悦起了个大早,赶到大姨给的地址门前——

市殡仪馆。

囊中羞涩,又想跟妈妈怄气到底的三悦,咬咬牙便开始干了起来。

上班第一天,就诸事不顺。

第一次值班,大半夜的被车队司机吓个半死。

放着死人的铁柜子里,竟然传来了敲门声。

一打开,睁着眼睛的“死人”张嘴了,“好冷啊”。

三悦直接就地昏迷。

这一昏过去,醒来便是第二天。

原来昨晚在停尸房里的“诈尸”,是前来体验生活的纪录片导演。

其实,导演本人也时日不多了。

对于死亡,他很是坦然。只不过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的父母。

从小到大,他都是家中最得到偏爱的那一个。

甚至为了养他,父母遗弃了姐姐。

对于姐姐,他于心有愧;但直到姐姐因病去世那天,他却都没来得及说一句对不起。

如果不是因为他,姐姐就不会被遗弃,或许也不会死;

而年迈的父母也不会做错事,更不会无人赡养、孤独终老。

带着太多的牵挂和抱歉,他还是离开了人世。

不管是对生的遗憾,亦或是对死的恐惧,对于初入“生死场”的三悦来说,都太过晦涩难懂。

离开之前,导演给三悦留下了一封信和一只小狗:

“对于活着这件事,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撑着,那么能有很多很多的恨,或者一点点的牵绊也就够了。”

在殡仪馆工作的每一天,都在不断地迎接死亡的到来。

此时的三悦还没意识到,这份看似冰冷的工作,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牵绊。

豆瓣8.3,是近期播出的国产剧中评分最高的一部了。

也是国产剧中鲜有的,直面死亡的题材。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死”这个字,实在太过刺眼。

晦气、诅咒、更充满伤痛。

目的地是殡仪馆,司机会拒载;

职业是遗体化妆师,房东会赶你出门,兼职老板会把你辞退,相亲对象会伺机溜走。

靠近殡仪馆的小区,房价没有最低,只有跌得越来越低。

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无法接受“临终关怀”。

但实际上,即便我们试图把“死亡”放到很远的位置,它也依旧离我们很近。

每日朝夕相处的亲人、同事,突然患病、离开人世,不过一瞬间。

只是修个手机的片刻,一扭头,维修小哥便倒地不起。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意识到死亡正在不断靠近。

当伤痛像海啸一样侵袭而来,没有人能够做到平静地面对。

而殡仪馆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去的人安心地去,活的人安心地活。”

或许在有的人眼里,离开的人们迟早都会化成灰烬,一切不过只是形式主义罢了。

但有的往生者,终生未婚,送走她的唯有相伴的老姐妹们;

有的往生者,留下太多遗憾,唯有生者帮他们实现完成。

化妆也好,骨骼修复也好,这都是人间最后唯一能给他们修整的体面了。

无意间闯入死亡结界的三悦,从冷漠到恐惧,从害怕到熟练,从非黑即白到理解共情。

生死这件事,哪是简单的一份工作就能参透明了的呢。

三悦的同事格格,在小的时候曾经遭遇过性侵。

她以为逃避人群,把自己痛苦述说给已经离开人世的往生者们,就会有好转的一天。

但没想到当作恶者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她依旧没有对抗的勇气。

抱着痛苦去死,成为了她解脱的唯一方式。

父母离婚,长年累月的责骂与压力,也是曾经的三悦想要死的理由。

她没有牵挂,不想努力,对于活着这件事充满沮丧。

但如果真的去“死”了,她们的这些痛苦又真的能够解决吗?

表面上看,那些生离死别的故事,似乎想要教会我们怎么面对死亡。

但比起面对死亡,好好活着才是我们应该研习的课题。

剧中总是充满了太多的遗憾。

父母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就这样走了。

直到看见儿子的另外一个身份,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痛苦地活着。

父母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儿子不喜欢金融、不擅长人际交往,喜欢园林设计。

好不容易决定为自己而活的儿子,却再也接不到面试通过的电话了。

为什么这一切,总是要等到生命终结之后才发现呢?

死亡不是原谅与和解的理由,生才是。

格格把小时候的事情,告诉了爸妈。

如果有自己无法承受的痛苦,那么就多找几个人,一起扛。

三悦终于和妈妈选择了和解。

“为什么做错事情的是男人,到最后却是两个女人在互相伤害呢?”

虽然妈妈说话依然那么“刀”,但三悦也渐渐找到了和妈妈相处的方式方法。

对于生者而言,我们能做的,便是尽量让这份可能带来的遗憾,变得小一点、再小一点。

我们也必须承认,感动太密集,眼泪太工业,金句太刻意。

这都是它的问题和不足。

或许明天来临,依然有无数的中国人谈死色变。

但至少在今天终结之前,有人愿意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减少哪怕一丁点的遗憾。

也是一种胜利。

*本文作者:D

 3 ) 为了感动而感动

两集追剧之后,我的整体感受是,这部电视剧是给小孩子看的,为感动而感动,把“我要感动你”已经写到了脸上,但就是因为现实主义的笔触太单薄了,造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甚至于不客气地说,因为不够真实、现实,那些想要感动观众的地方,在审美较为高级的观众那里,全部沦为了笑柄。

通过殡仪馆的工作,来完成对于生命本身的审视。这个主题,是很好的。但是,要想实现这个主题,最绕不过去的,便是现实主义表达。咱们很多青年编剧们,喜欢这种“我要感动你”的主题先行,但最终搞来搞去,剧情都是书斋创作的那一套,因为路数陈旧,所以虚假到了一定的程度上,观众们不信了。

这类主打感动题材的电视剧,最重要的,便是需要真。因为只有叙事真实了,内容当中能够感动人的点和地方,才是真实的,才能够让观众的情感有的放矢。如果叙事不够真实,整个的感动就无法成立。这部《三悦有了新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实主义创作笔触上的力道不足。编剧离真正的可以驾驭这些成熟的题材,能力还差得远。 我们不妨从开局的剧情当中,找一找那些非常明显的假。比如,一上来,母女冲突的戏份,母亲把女儿赶出家门,并且隔着窗户往下边扔包裹。这样的戏份,就过分书斋创作了。现实生活当中,母女之间当然会有冲突,但冲突的具体表达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呢?尤其是冲突的递进层次是什么关系的呢?这些,是需要编剧认真观察生活的。在冲突递进层次上,编剧缺乏的叙事经验太多。

再比如,大姨出来说教的那些内容。这个角色一出场,便是非常浓郁的脸谱化状态,观众们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剧情当中的工具人,就是来说教的,并且光言语说教不行,还要用一两个行为和说教,从而完成女主角向殡仪馆工作的“转移”。这种工具人的角色过分直白了,也就缺乏了基本的写实性。所以,大姨处理尸体的那些内容,就假了。 甚至于,女主角拿着大姨的推荐口信,就能够去殡仪馆工作了,而且,剧情内容当中还说,殡仪馆竟然真的缺人手,很多人都不干了。这是《三悦有了新工作》最为严重的失真点之一。殡仪馆是铁饭碗,各个城市的殡仪馆,一旦招聘,到底是多少比例的录取关系,编剧肯定没有做功课。上来就说这地方的工作没人干,是想当然的书斋式创作。

尤其是殡仪馆工作没几个人愿意做,这个设定,太虚假了,反倒是显得编剧不够真诚,为感动,而不惜虚构现实。这类虚构的东西堆积起来之后,编剧再拿什么生命啊、死亡啊之类的试图感动大家,大家也就审美设防了,“你是来骗我的,我何必感动呢”。这么一来,剧作的让人感动的目的,就无法实现了。 现实主义的创作,是一门大学问。而一切需要基于现实才能传递情感的电视剧,都考验编剧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智力。在能力不足,采风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创作现实题材的作品,就容易成为《三悦有了新工作》这个样子——所有的感动,都需要基于现实,而剧情当中的现实,却虚构的成分更多。

不把“我要让你感动”写在脸上,而是用真实的生活案例,来让观众们自己体会生活的真谛。电视剧的写实,是巨大的能力。很多青年编剧和导演,在写实上,差得太远。这种状态之下,还是虚心采风,认真生活吧。

本文转自网络

 4 ) 台词摘录

1.有些人啊,就喜欢用眼泪和大嗓门,来证明自己没错。 2.你不是不喜欢工作,你就是害怕被拒绝。 3.有件事我一直挺想不明白的,为什么所有关心你的人,都希望你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让喜欢躺平的人躺平,想卷的努力卷,想佛的尽情佛呀? 4.我们虽然没给社会带来所谓的价值,但我们也没给其他人造成过伤害呀。做自己不好吗,不行吗? 5.中国人的葬礼,活人总是比死人更重要,没办法。 6.对于活着这件事,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支撑着,那么能有很多很多的恨,或者,一点点的牵绊也就够了。 7.我开这个面馆啊,百无禁忌。我这名字虽然叫伤心,但我可不是让客人都来这儿流着眼泪吃我煮的面的。我是让他们把伤心都留在这,清清爽爽地走出去。 8.这不是骗人,对心存忌讳的人来说,瞒着点,那是体贴他们。 9.风筝是往生者的灵魂,你们的思念都随它而去了。 10.我发现我平常对活着的人说不出来的话,对死去的人说出来,毫无障碍,好像只有在他们的沉默里头,我才觉得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的。 11.在一个不能直面死亡的国度里,这就不是撒谎,这是自我保护。 12.不管多么孤僻怪异的个体,都会在生命的某一刻,找到属于他们的同类。 13.原来人死了也会被嫌占地方啊。 14.好奇怪呀,为什么开心的时候也会哭呢? 15.无论多高超的防腐手段,遗体也总会腐烂,但爱不会呀。 16.我们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但愿最后,能笑着离开。 17.医生是众人的抱薪者,只要医生遵守职业道德,以患者利益为先,社会就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不应该让他们冻毙于风雪之中,以致人人自危。 18.其实,比什么都不做多做一点点,一点点,这个世界也会不同吧。 19.我是生的守门员,你是死的摆渡人,这么算起来,咱们还算半个同行。 20.人只有在立遗嘱的时候,才能明白,哪些事更重要,哪些人要珍惜。 21.能好好说话是因为爱。不能好好说话,是因为太熟悉了就忘了边界了。 22.一家四口,四季不休的努力与艰辛,只为了能托起容纳妹妹的那间教室。那是对抗贫穷的基石,也是他们明天的希望。但偏偏老天决定夺走这四分之一的希望。而他们除了接受,似乎别无选择。 23.直到某一天,你去买面包,发现你今天那面包馅里的奶酪比平时多了点儿。又或者二三月份你走在路上,发现路边的枯枝里钻出一个新的绿芽芽,你都觉得特别幸福,到那个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工作的意义了。 24.熟能生巧的技艺可以培养,但对死亡的共情和理解不能。 25.纵然遗体没有知觉,但遗体背后所凝聚的却是一个家庭的泪与痛。 26.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就是童话,在对的时间遇到不对的人,就是青春。 27.为什么做错事情的是男人,到最后却是两个女人在互相伤害呢? 28.我想殡葬行业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处理逝者的遗体,更是为了告慰生者的心灵,去抚平伤痛,让他们看到亲人在死亡中所获得的尊严和平静。

 5 ) 这部戏感觉在迎合一部分人

想躺平不想工作不是很正常吗,各种想死,为自己想各种死法也很正常呀,上升到需要人拯救就夸张了吧。我独生子女从来没觉得父母付出是应该的,中考志愿还有高考复读我没听他们的意见现在感觉挺后悔的,虽然听了可能也是另一种后悔。我本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能进厂上班,但自己养活自己,不靠别人(包括父母)的感觉真的很好。毕业进厂四年,现在是自由工作者,从事文保工作,虽然也很想化成光,不在这个世界留下一点痕迹,但人生毕竟也没有这个选项,我们只能好好活着。

 6 ) 死亡没那么可怕,但也没那么轻松

活着是一辈子的事儿,死是一下子的事儿。

从《人生大事》到《三悦有了新工作》,今年终于有人把死搬到明面上来聊一聊了。中国人对死的忌讳,连“四”都要被连累。

很高兴看到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破站,大家一起聊了聊活着的最后一站和死后第一站的故事。看完剧我有一种想法,死亡其实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痛苦。

殡仪馆不是潜意识里的乌漆嘛黑,也没有传说中的孤魂野鬼,我们可以乐观的面对死亡,可以不那么忌讳死亡,可以从容的接受命运的安排。也许可以提前要求下自己的遗体告别厅用什么样的风格,自己的骨灰盒用什么样的材质,是树葬、海葬还是土葬。

所以,死亡,没那么可怕。

可没有剧本和滤镜的生活真的是这样的吗?

肺癌去世的秦伟临晚期时可以吃两片止痛药便去拍纪录片,胰腺癌去世的高馆长临终前还可以拍拍小视频,白血病去世的爱宇航员的小朋友病危前还可以坐坐摩天轮,艾滋病去世的女主父亲去世时还有人的模样……好像死亡真的没那么可怕,面对死亡时,开心一点,乐观一点总没错。

可生活的答案多数却不是这样的。

短短几年的医院工作中,我见过肺癌晚期的病人,肺脏早已被癌细胞践踏的一塌糊涂,癌细胞扩散入脑,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吗啡杜冷丁一天用的比一天多,疼痛一天比一天加重,每天的麻醉处方开到极限,别说扛着相机,就连呼吸的力气都没有。氧气管像枷锁一样牢牢地困住他的肉体,化疗药物像怪兽一样不知不觉地吃掉他的脂肪,癌性疼痛又一点点吞噬着他的尊严。他从有理智的告诉我们他痛,到无节制地奢求止痛药,到求人让他死吧,无一例外。更可怕的是他们始终清醒。我也见过胰腺癌晚期的病人,从确诊到离世,从手术到化疗到离世,短短几个月,好像进来时还好好的一个人回家时就不行了。癌中之王的疼痛就不赘述了,大概也没人知道是肺癌更痛还是胰腺癌更痛,但胰腺癌急速进展的恶病质、消瘦、全身脏器衰竭总是让所有人没有心理准备,无论是站在一旁犹豫要不要签拒绝抢救的家属,还是刚接班的医生、护士,没有小视频、没有欢声笑语、没有亲友聚会,有的只是停不住的抢救、胸外按压和一个骨瘦如柴的病人。我也在ICU 见过白血病去世的小朋友,在他们的记忆里没有宇航员、没有殡仪馆,只有不知坚持了多久的化疗,从确诊开始,便开始无休止的住院,化疗、骨穿、腰穿、呕吐、发热,就像循环一样,不停地发生着,直到一次不经意的感染,扰乱了整场的表演,高热不退、呼吸衰竭、昼夜不熄灯的ICU以及多日见不到的爸爸妈妈。

最近几年,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自杀的新闻、八卦也越积越多。死确实是一瞬间的事,可在这一瞬间之前的时间却很漫长。自杀前的挣扎和彷徨,自杀时的痛苦,大概在无痛死亡出现之前,自杀真的没什么舒服的方式。上吊要感受肺部气体一点点被消耗的窒息,跳楼要感受瞬间的极限失重及坠地内脏、骨头碎裂的声音,服药要感受药物慢慢腐蚀消化道的疼痛,跳河要和求生的本能苦苦争斗。

所以,死亡也没那么轻松。

或许有人刷到我的评论会说我在贩卖焦虑,贩卖对死亡的恐惧。其实,不是的。

我希望看过这部剧的人们,可以没那么害怕死亡了,可以从容的接受生老病死,可以不讳疾忌医,可以慢慢治愈丧失亲人的疼痛。

但我也希望,看过这部剧的人们,更惧怕死亡,因为惧怕会更爱惜自己的身体,也照顾好自己的心理,不会轻易说死,也不会轻易去死,除非生老病死原定如此,活着其实也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就算解决不了又能怎样呢?

别忘了,死亡也是一种惩罚,对生者的惩罚。

 7 ) 没必要太严苛,这真的是可圈可点的好剧

法医和师姐那段感情戏有点牵强,罗医生呢全程演技确实不在线,接不住剧里任何一个人的戏。个别台词辞藻堆砌的迹象太严重,为了表达而表达。

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很优秀的国产剧,对死亡、人生意义、亲情、婚姻、性别、战争、社会压榨、性侵等等等等问题的探讨很合适,没有很刻意,表达了,也留给了观众自己理解和内化的空间。

 8 ) 《三悦有了新工作》:有关死亡、相爱和活着

如何活着这件事,不要给年轻人设标准答案,不要让某个答案显得更正确。对于一些人来说,活着本身就不容易,活着本身就意味着莫大的胜利。只要好好活着,丧又如何,躺平又如何。

正在B站播出的剧集《三悦有了新工作》,虽然略显小众,但这部剧的制作班底还蛮厉害的。导演李漠执导了获得高分评价的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编剧、监制游晓颖此前编剧的《相爱相亲》《我的姐姐》都是口碑佳作。这一回李漠、游晓颖联手的《三悦有了新工作》没有让人失望。

95后的赵三悦(周依然 饰)毕业后找工作受挫,在家混吃等死躺平了一年,终于在与母亲苏文静(张棪琰 饰)的一次决裂之后,不得不离家自谋生路。在大姨苏蓉(郭柯宇 饰)——一个殡葬从业者的介绍下,三悦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三悦(周依然 饰)

只不过,这份新工作是殡仪馆的遗容化妆师,就是帮往生者化妆。

因此,观众首先可以把《三悦有了新工作》看作一部殡葬行业的职场剧,但重点不是职场本身,而是经由职场折射国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并为观众补上一堂有关死亡的生命教育课。

殡仪馆里迎来送往的是各种各样的死亡,三悦也见证了不同的人对于死亡的不同态度。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国人还是很忌讳死亡、忌讳关于死亡的一切,比如殡葬从业者会被视为“不吉”。

三悦自个也是如此。当大姨带着她“参观”了一次帮往生者入殓的过程,三悦很快就跑出去呕吐,面对大姨递上来的水也有些迟疑,直到大姨补上一句“我洗过手了”她才接过水杯。在得知大姨帮她介绍的工作在殡仪馆时,她给大姨打电话时语气特别冲,很不高兴。

三悦起初对于殡仪馆的工作也是接受无能

真正做了这一行业,三悦才意识到殡葬从业者的“孤独”。如果打车的目的地是殡仪馆,那么她打不到车;如果房东知道她在殡仪馆工作,那么租不到房;她的两个女同事——遗容化妆师周娅男(鄂靖文 饰)、殡仪馆的主持人梁格格(康可人 饰),一个因为职业屡屡未相亲成功,一个兼职中被辞退……

《三悦有了新工作》试图打消公众对于殡葬从业者的偏见与恐惧,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行业存在的价值。坦白讲,这个过程会有点漫长,但只要有更多影视剧聚焦这个人群——从《人生大事》到待映的大鹏的《保你平安》、胡歌的《不虚此行》,偏见就会逐渐消融。

对待殡葬从业人员的态度,背后关联的是我们对于死亡的态度——这个才是根本。经由不同的单元故事,《三悦有了新工作》揭示了有关死亡的诸多“常识”。死亡是不可控的、是蛮横无理的,比如剧中一个修理手机的外地小伙子,非常努力地生活,可一次意外的心梗直接褫夺了他的生命。

如果死亡降临,我们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因为死亡不可逆转。剧中一个中年人痛失妻子,但醉生梦死、不愿接受现实。直到小女儿自杀未遂才惊醒了他——当我们试图挽住死亡的袖口,当我们长久地沉溺在死亡的悲痛中,当下我们所珍视的其他东西也会溜走。

死亡不可逆转

“我们离死亡太远,能平静面对死亡的人,少之又少。”死亡长久地被视为禁忌话题,正因为我们谈论死亡太少,所以我们很难平静地接受死亡,对绝症病人的过度治疗在国内相当普遍。治疗本身并无法治疗疾病,只是单纯地延续病人的生命期限,但这种延长的代价是生存质量的严重下滑,使病人的高度痛苦。剧中,肿瘤科医生罗大淼(梁靖康 饰)去临终关怀中心工作,希望避免过度治疗、以让病人更有尊严更少病痛地离开,但工作的推进阻碍重重。

一部电影、一部剧、一篇文章,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但没关系,只要我们不断地、更多地谈论死亡,就能给死亡“祛魅”,就能让死亡成为一个日常课题,渐渐地也就能更平静更从容应对死亡,并激起“向死而生”的勇气。

从游晓颖以前的作品就能看出,她的作品带有颇为鲜明的女性意识。游晓颖并未刻意去标榜什么,但她一直在将她对于女性生存处境的观察与思考传递到作品中去。《三悦有了新工作》不仅仅是一堂生命教育课,也是一堂女性意识的教育课。

剧中有一些相对常规的女性表达,比如揭示女性在职场中遭遇的求职歧视,原生家庭的重男轻女导致女性悲剧的发生,过犹不及的极端女权对于家庭主妇的污名化,等等。这些均揭示了女性的平权之路任重道远。

相对新锐的一点是,经由三悦与母亲苏文静的紧张关系,游晓颖颇为尖锐地揭示出女性之间的“厌女”是如何发生的。

苏文静对三悦从来都是贬低、打压、瞧不上的态度。三悦实习期明明考核第一,却因为是女生未能入职,在三悦很需要安慰鼓励的时候,苏文静却在一旁冷嘲热讽“脑子不好使,脾气还差……活该选不上你”。

妈妈说话真的很伤人

母女在争吵后“决裂”,苏文静未曾主动关心过三悦;三悦心有触动,主动去找妈妈,苏文静第一句话就是“你不是说饿死都不回来吗”,接着连珠炮式问女儿:干什么的,工资多少,不要误入什么传销组织云云。苏文静虽然担心女儿,但她语气里的确是瞧不上女儿,不相信女儿有能力。尤其是在得知三悦在殡仪馆工作后,苏文静当场就炸了。

母女之间看不到太多相爱,何以处处“相杀”?事实上,三悦曾有过快乐的童年,童年里的母亲也曾那么温柔。可父亲出轨后,一切都变了。父母有无止境的争吵,后来父母离婚,母亲变得暴躁易怒,把婚姻的失败归咎到三悦身上,发现三悦偷偷跟父亲打电话,母亲就抓狂,幼时的三悦只能一遍遍向母亲道歉……

十几年过去了,三悦终于鼓起勇气问母亲,“(如果)你没有一次次地跟我说,都是因为我那样才会离开的,你也没有把失去婚姻的痛苦,全部怪罪到我头上,或许我们的关系,就不会像后来那么糟了。为什么做错事情的是男人,到最后却是两个女人在互相伤害呢?”

太多女性之间的相互伤害,都是因此而生

一些女性本身是父权制的受害者,遗憾的是,她们最后反而成为父权制的一部分,成为“厌女”的参与者:无法自我珍视的同时,也厌弃其他女性。经由三悦与母亲的关系,编剧试着去警醒:去相爱,而非相互厌弃。或许老一辈的观念已根深蒂固,那么年轻一代不要因为她们的无知贬低而自我厌弃,更不要重蹈覆辙,成为“厌女”机制的一部分。

《三悦有了新工作》起初吸引观众的,是它丧丧的基调,并且难得的,第一主人公是一名女性。此前国产影视剧里不求上进的loser,基本上是男性的特权角色。一方面是因为舆论环境里对于男loser要更宽容一些,另一方面这类作品基本上是loser逆袭的套路,起点低是为了凸显男性之后的逆袭。

三悦多少带有一点日剧女主的味道。比如找工作不顺利,她在家躺平一年,天天窝在家里玩手机,这让我们想起那个“不求上进的玉子”:“人生无可奈何,角色无名小卒,命运无所适从,改变无济于事,挫败无处不在,状态无精打采,情绪无所顾忌,灰暗无孔不入……”

三悦的那一句“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让喜欢躺平的人躺平”,击中Z世代的内心。

三悦之问

只是,三悦的心境更悲凉,她一度想死,她甚至羡慕肺癌晚期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当一个废物、可以没有什么负担地等待死亡降临。生无可恋,所以刚出场时的三悦有着国产剧女主角相当罕见的特点——她浑身带“刺”。她对这个世界是“摆烂”、无所谓的态度,她不会在意他人的情绪或看法,她也懒得去共情。

三悦无意冒犯,她确实生无可恋

这让三悦看上去并不讨喜。在要求正能量、警惕躺平的舆论氛围里,剧集能够不带偏见、不居高临下审视一个渴望躺平、只想摆烂的女主角,已经是一种观念的进步。

也经由三悦消极的人生态度,《三悦有了新工作》进入它的第三堂课,关乎如何活着:如果我们觉得很丧,如果我们生无可恋,到底该如何支撑下去?

《三悦有了新工作》终究是一部国产剧,它不会真像日剧那样一丧到底。剧集不是鼓吹躺平,不是渲染沮丧,它让三悦从事“死的摆渡人”这一职业,看透了那些无常的生死,从而习得“向死而生”的勇气。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有三悦的经历,不是人人都像三悦那样在关键时刻有人拉一把,“向死而生”固然可以让人活下去,可更难的是如何活得更有动力一些、更有盼头一些。如果一直看不到希望呢,如果付出迟迟没有回报呢?

《三悦有了新工作》试着给出别样的答案,不是正能量、不是乐观向上等常见的大词。而是“对于活着这件事,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撑着,也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恨撑着”,如果对一个人、对一件事、对世界的仇恨可以让你有动力更好地活着,“恨”不见得是负面的情感。抑或去寻找我们与这个世界的羁绊,可以是一条宠物狗、一个遥远的明星、一种令人安定的信仰,只要它或他能够让你与世界保持联结,获得一丝苟延残喘的决心,你就可以投入热爱。

如何活着这件事,不要给年轻人设标准答案,不要让某个答案显得更正确。对于一些人来说,活着本身就不容易,活着本身就意味着莫大的胜利。只要好好活着,丧又如何,躺平又如何。

只要条件允许,爱干啥干啥

观众当然可以从《三悦有了新工作》身上挑出不少缺点,比如金句的堆砌,让它有说教的嫌疑;一些单元案例的情节推进显得刻意,痕迹过重;人物成长的起承转合亦有些模式化,等等。

但无论如何,《三悦有了新工作》都是国产剧里气质特别的一部,很重的几个议题处理得静谧、舒缓、轻巧,如同剧中一些漂亮清朗的空镜,让观众的内心掠过一缕明快的微风,世界好像也更美好了一点。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短评

有些职业总有人要做,这就是存在本身的意义,只不过今天get到了另一面,殡葬是给活着的人的安慰

7分钟前
  • 念阿迪
  • 力荐

殡葬这个行业在我国一直是讳莫如深的,由于习俗和各种迷信导致人们对死亡都是谈之色变。抛开专业细节,本剧所表达的殡葬业的意义极具积极力量。生与死,躺平与工作,生存与热爱,在剧中互相对立并存在着。死的摆渡人,生的守门人,天上摘星星的人……活着就应始终热爱,充满感动。

10分钟前
  • 锤子小高
  • 力荐

这剧给我的感觉就像:好利来和哈利波特联名的海格的蛋糕。你看着特别好哭,每处台词和设计也都看得过去,还有一点点“巧合”的用心,但是不能细品,细品就有点工业割韭菜。总体上你问我它好不好,我会说它好。因为我就是这种永远会因为一点点表面美好的幻想和热爱心甘情愿被割韭菜的人。人生拥有一点主观的爱和羁绊真的很重要,这才是人生的动力和活下去的过程…

14分钟前
  • 🧸狸
  • 推荐

演员总是居高临下的说着可以截图发微博的夸张又悬浮的台词……

15分钟前
  • Verisimilitude
  • 还行

周依然长得太有辨识度了,演技也很好。这个剧的主题内核很日剧,比如御宅族、殡仪馆等设定,先看一集观望一下。【bilibili】

19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直面悲剧的样子是治愈

22分钟前
  • 大王
  • 力荐

新兴网剧的通病,想碰热门话题,但是又没有大家编剧导演的能力,导致表达观点像在说教,煽情搞笑像在卖弄,演员演技和镜头语言的苍白无力也是一大缺陷,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典型

24分钟前
  • 一张废纸
  • 还行

就冲着第八集的格格,就值得给五星...在一众无意义的国产剧中,希望这种剧多来些...儿童太缺性教育了...ta们太应该知道什么是对与错了...而家长也应该多了解下,儿童猥亵的危险源太多出自熟人作案了...而且,请学学格格的父母,坚定的站在自己孩子的这边,给惶恐不安的孩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像房思琪的家长...我曾在某本书留言说中国应该引进性爱自修室这部剧,很多人不理解,说我媚洋...我想说需要的不是这部剧,而是剧背后的性教育...以轻松的方式让大多数人能耐下性子看下去,学到点什么而已...

26分钟前
  • 葉藏
  • 力荐

女主就是世另我,妥妥嘴替,让项工作的工作,想躺平的躺平,想卷的卷,想佛的佛!这不是我向往的人生状态嘛哈哈哈

30分钟前
  • 木风
  • 推荐

题材少见,但剧情脱离现实,殡仪馆可是铁饭碗啊。。。

33分钟前
  • 超酷的小七
  • 推荐

六尺之下的题材对于国产剧来说真的太值得鼓励了,无论如何都要给B站鼓掌。但说实话从铺垫到展开都稍微有点生硬。加上过多的金句直接朝你脸上拍,少了点用情节带出的自然治愈感。

37分钟前
  • Em
  • 还行

四星观望。养狗的人看到礼物跑向三悦破大防😭谁能懂

38分钟前
  • mild前小羽
  • 推荐

浅追了一下,这个风格很小破站了,不沉闷压抑,平静温暖的叙事隐藏了很多对生命的思考

42分钟前
  • 蔷微
  • 推荐

-三悦,你真好。-是好人卡的好吗?-是想和你一起看小花花的好。(啊啊啊啊啊啊!)

46分钟前
  • 落心落意
  • 力荐

不忍心吐槽,但必须实诚地说,借着遗体化妆师这种生死题材去做叛逆年轻人的成长、做家庭关系和解,简直就是水到渠成、轻而易举的事。也正因为如此,想要做得不尬煽情、不空说教很难,想要做得深刻引人反思有惊喜更难。很显然,三悦除了添加些b站口味的年轻、二次元元素,基本只剩可以预见的缺点,更可怕的是剧本肉眼可见的事件堆砌,转折生硬,情感和思想大篇幅依靠旁白…总之我丝毫无法被这个作品打动,如果说它有一丝一毫感人的点,那也是基于我自己生命体验生活阅历带来的联想,而非作品本身的自然共鸣。

47分钟前
  • ShameOnMe
  • 较差

难得国产剧放下了对“死”的偏见,内核关于“殡葬也能温暖”,题材很有看头

51分钟前
  • 林季子(已割喉
  • 推荐

-怎么对抗无意义感? -做下去,一直做下去。

56分钟前
  • 一碗热汤
  • 力荐

情理之中的故事,意料之外的治愈,立足中国社会现状,以殡葬工作者的视角叙写世间情感,很美好的一部剧

60分钟前
  • 卡夫卡的小屋
  • 推荐

不跟原生家庭和解、不爱工作就爱躺平,但为了钱又得硬着头皮出来工作。心里想着死了算了,但又会因为一条小狗而鼓起一口勇气再活一天,非常年轻,非常喜欢。

1小时前
  • 原田 凱
  • 推荐

第四集略感动。代际、亲密关系支线故事的呈现,是锦上添花。女主成长,和遗体化妆师职业是叙事主线。除了女主是编剧的「嘴替」——略显矫情地不断“点题”和“升华”,剧作精准对位B站圈层受众:情节刻意,矛盾处理简易,台词过满,大概是为了照顾平台低龄结构受众。但从成片来说,话题性满,沉重题材喜写,群像人物立体、鲜活。

1小时前
  • 凡凡不在家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