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2015

HD中字

主演:黄政民,郑宇,赵成夏,金仁权,罗美兰,郑有美,柳善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2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3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4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5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6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3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4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5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6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7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8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9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喜马拉雅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讲述的是韩国登山家朴武宅于2004年在攀登海拔8750M的珠穆朗玛峰时,不幸遇难。为了寻回同伴的遗骨使他们安息,严弘吉(黄政民饰)率团前往珠穆朗玛峰,开始了新一次远征。5月29日,严弘吉和他的队员不负众望,在8700 M处找到了朴武宅的遗体,在冰雪皑皑的世界屋脊之巅 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并且立碑为念。当时这件事曝光后,也引发了感动如潮。  韩国演员黄政民此次在片中饰演亚洲首位完成14座8000米的韩国登山家严弘吉一角。该片将由推出了《海云台》、《舞后》、《快递惊魂》等影片的JK Film担当制作,通过《和声》展现了细腻掌镜力的康大奎导演将再执导筒。影片还将在尼泊尔等地的雪山实地取景,以展现更加真实的雪山风貌。毒战2012她不当女主很多年末日之恋广告狂人 第五季死亡约定2各取所需蓝莓之夜(国语版)贵族高中:我们之间的鸿沟第一季卧床休养期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第一季我所有的爱哥谭 第三季基督山伯爵999幸运星初音岛II命运呼叫转移巷里巷味即使恨也要再爱一次海星玉楼三凤回首尔奇缘1987战火威龙1988纳斯尔丁·阿凡提大叔的哈雷日记爱情睡醒了孤独的美食家除夕特别篇~ 最后一食!濑户内出差篇喀纳斯水怪赘婿女子的生活绞杀1943爆梗脱口秀去吧!揸Fit人兵团爱奴我的100分男友 粤语青葱时代生路莽汉斗老千陌生人的爱(国语版)来宾登记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喜马拉雅天梯》:有高山万仞,谁共登梯

某种意义上,纪录片大都是反奇观的。
用日常消解传奇奇观,用普通人消解英雄奇观,用纪实节奏创造反高潮来消解戏剧奇观。

《喜马拉雅天梯》所涉足的西藏,是一片被高度奇观化的土地。
无论是其历史抑或是文化,乃至现在的消费语境下,它都代表着一种远离日常和世俗的文化体验的疆域。
百度贴吧的西藏吧的抬头处,赫然写着“所有的梦想、温暖与勇气都在这里”,百度旅游的拉萨评语,还分明缀着“日光之城拉萨,是多少人心灵的家园”。
雪山、高原、蓝天、星空,一切都因为在西藏,而更增加了奇异的凛然和寓意。

就视觉传播来说,西藏更是一片资源沃土,此处山水天地皆容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有无数的摄影或摄像、专业或业余的人们来到这里,将星空一瞥或湖水一掬卷入镜头,随后和着心中的激荡与诗意,铺陈为林林总总的旅游网站、摄影论坛、朋友圈、微博上的点击与惊叹。

而《喜马拉雅天梯》却无意为打造西藏奇观添砖加瓦,它分明凝视的是这场高原之梦的圆心,却偏偏正要从高原的最高处,解开那些所谓的情结;偏偏要将俗世情态和脱俗盛景杂糅并蓄,并且平和地加以叙述。
然而也许这才是这千里莽原、万丈高山里,最真实的东西。
《喜马拉雅天梯》记录的是攀登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峰的过程,却把镜头聚焦到了那些意图来“创造壮举”“征服自然”“实现自我”的“英雄”以外的地方。《喜马拉雅天梯》对准了拉萨的一所培养登山向导和助手的学校,以及学校里的这一群,最平凡也最非凡的登山人。
攀登喜马拉雅对这些人而言,是工作、是生活,也有期待、也有忍耐,而唯独没有那么多如梦似幻的光晕。在这些人身上,科学、宗教、民族、世俗生活像四色地图一样奇异和谐地混搭着:他们有着基本的科学特别是医学知识,他们的信仰虔诚,他们的语言与文化都保留着藏族的习俗,他们却也用手机、刷微博、打游戏、吃零食。
于是镜头几乎化成了两极,极冷峻的山,极普通的人。
喜马拉雅冷峻的风流云散之下的冰与雪之路,和喜马拉雅攀登者们粗糙的手、骨节膨大的脚、蓬乱的头发和发黄的牙齿,极其强烈地在影片中反复地碰撞。而碰撞又岂止于人与自然之间,向导和顾客们的登山也不可同日而语,记得里面有位大约是登山学校的领导对向导们说:“你们要把他们像孩子一样的保护上去,再孩子一样地带下来”。向导们在完成工作,而顾客们在完成体验,但各自的目的之下,某种征服与挑战的期盼和野望,却又在这种流水化工业化的“时尚”中始终萦绕不去。
于是从观影来看,这部片子总是在一些令人期待波澜壮阔的时候却往往只给你出镜的某知名品牌牛肉面,而在以为只有登山枯燥寂寥的艰苦和重复时,又能听见某位片中人哼起了古老的歌谣,或者画面中记录着谁在皑皑雪地之上,虔诚地叩下三个长头,向心中信仰致以膜拜顶礼。
就像是篇末的那个不动声色的镜头,同一画面里的两拨人,一边是朝着雪山肃然而礼、一边身着婚纱婀娜而笑,大概就是导演的理解和答案。

最后还想说的是,影片中有一个竖直仰拍向上攀爬的镜头真是太喜欢,尤其是冰块被攀登者所著鞋具脚底的防滑刺凿落,纷纷漫漫地坠落在镜头上,最终累着叠着地模糊了画面视线,实在妙不可言。

 2 ) 登山是要拿出死亡的觉悟的

       《喜马拉雅天梯》展现的只是无边美景和艰苦条件,登山的种种风险以及至今留在山上的100多具地标性遗体全部被忽略。
        他们不会告诉你2013登山季因为天伦天的一名队员脑水肿,在8000+海拔救援,导致摄影暂停,多人放弃登顶,而获救者感谢的却不是救他的人;而2014年拍摄期间天伦天的团队登顶5人,滑坠死亡一人,又补上了2013年的名额。
        整个2013登山季光南坡近700人登顶,占南坡总人数67%,9人死亡,死者里有人连名字都没留下来。2012年排队登顶的时候4人因等待时间过长被冻死,至于最悲惨的1996年,连登顶/死亡数据都无法精确,最保守的数字是98登顶,15人死亡。
       所以登珠峰不是玩笑,而不论成功与否,没人记得。

 3 ) 值得鼓励,但有差距

难得的片子,值得鼓励,但有差距。

摄影除了有一点小瑕疵以外,基本完美,音乐也还过得去,问题就出在剪辑上。零乱、碎片化。

题材没的说,更手握4000个小时的素材,却没剪出80分钟的好片,实在说不过去。

这不是备了一桌饭来了三桌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后厨里上等食材海量之下,上桌的却是色香味只尚可的寻常菜肴,这根本就是厨师的问题了。

票房与口碑的前扬后抑,盖因如此吧。

 4 ) 致每一个值得拥有的远方

一个晴朗的周末,买了早场的电影票,去附近的影院看《喜马拉雅天梯》。在换票机打票的时候,闻到刚出炉的爆米花香味,买了小份带进放映厅。
在此之前,对这部电影已经听说了太多“传奇”:第一次在七千米以上的海拔拍摄、第一次把摄影脚架带上峰顶、历时四年的拍摄时长、完整记录了珠峰北坡登顶全过程……不仅如此,长时间在恶劣环境中的拍摄同样也是对团队和设备的严酷考验。这些细细碎碎的亮点让我相信拍摄团队的用心和执着,静静等待它登上大荧幕的那一天。
真为这一天的到来感到高兴。

作为一名登山爱好者,珠穆朗玛峰几乎代表了心中最高的信仰。它所诠释的不仅仅是地球最高处,而是攀登过程中对世界的挑战和对远方的抵达。茫茫无尽的雪白,是旁人难以触及的圣地。 它纯洁、神秘、伟大,遇见它,可拥有灵魂的重生。
登山的意义从不是抵达终点的欲望,而是在艰辛过程中对自我的反复超越与胜利。那条路遥远又漫长,但我们知道,只要坚持,一切终将实现。
那一刻你我终会明白,现实与梦所隔的,不过是一步一步迈下的脚印。

“逃离”、“西藏”、“远方”这些字眼似乎已经成为某种潮流的关键词,时常出现在每一个对现状不满的人的嘴边。其实那不过是短暂逃避现实的借口,人们离开,然后返回,原本的生活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在“远方”遇见过的精彩和故事,好像在平凡到底的日子里,渐渐成了一个亦真亦假的梦境。
片子里登山向导口中的“客户”真是一个浅浅的讽刺,“今年有多少客户来”、“客户坚持要上去”、“抓紧拍照抓紧拍照”这些词句不多不少的揭示着这种正在扭曲的“登山情怀”。既是可喜又是可悲。
可喜的是商业登山的流行让登山学校的学生们有了职业发展的前景,让登顶珠峰更加专业和安全;可悲的是攀登珠峰这件事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成功人群中用来在社交媒体炫耀的时尚活动。
又或许,情怀就本应值得炫耀。

《喜马拉雅天梯》的主线并没有竭力渲染登山者背后的情怀,转而从登山学校的学员们日常生活中展开。让我们看看那些实现“登山梦想”的人们背后,是一群怎样的人。
起床,锻炼,吃饭,上课,他们也是一群普通的人。一年又一年的训练,等待,只为在适宜登顶的短短几周里完成他们的使命。
影片的前半部分似乎一直是零零散散的在叙述,让人感觉没有聚焦,而其中逐渐清晰的人物索多让整个过程像是一个筛子,从大大的背景里,慢慢的,给我们剥离出一个年轻的优秀的登山向导的形象。让观众跟着摄影团队一起,等待这个答案的亮相。
他和那个年纪的年轻人一个样子,留长发和胡子被老师批评,谈起登顶人选时说“轮也该轮到我们”的桀骜,在疲惫不堪的登山结束之后仍不忘涂抹防晒霜,过于莽撞自信在下山时遭遇了雪盲,抱怨痛苦时说再也不登顶的任性。
他有着源自于西藏的传统信仰,出发之前往行李中装许多的经幡,他说是本命年,要多挂一些。登山前和众人一起向神灵祈祷,祈求庇佑。同时他也是活在现代潮流的少年,帐篷里的手机铃声和骄傲的朋友圈图片,引发了周围不少观众轻轻的笑声。

我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和财力登顶珠峰,但必须感谢《喜马拉雅天梯》与我们一起分享登顶者的欢喜。
清楚记得从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我们登顶了!”、“扎西德勒!”,以及登顶后激动的拥抱与诚挚感激。
那一刻吃着爆米花的我,和陌生的英雄们一起热泪盈眶。

然而,登顶并不是故事的结局,新的轮回仍然在继续,这也是“天梯”为我们所揭示的要义。
一拨又一拨的新生考入登山学校,他们羞涩又带着些茫然。大概与那些早已毕业的老学员一个样子。
培养了许多登山向导的学校老师也是一个正在老去的父亲,关注着孩子的高考。一家三口归于喧嚣世间。

我们都曾追逐远方,企求极致,妄图战胜全世界。然而在巅峰的背后,并不是什么终结与圆满。
而是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遇到过的全新的自己,他勇敢、坚强、真实,然后我们带着经历过的所有的不可思议,继续做个普通人,淡淡的讲故事,缓缓的过日子。

远方终将抵达,传奇仍在继续。

 5 ) 推荐给每一个登山人

作为一名户外登山,纪录片,电影,三料爱好者,怎么能不去支持一下“喜马拉雅天梯”呢!度娘介绍这是中国首部记录珠峰登山的纪录片,昨天观影之后,我想他已经做得非常好了,美丽的画面犹如明信片,带人生临其境。好多人在影院中频频举起手机摄影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作为一名登过一些5000米以上山峰的人,也能深刻体会在这个海拔拍摄电影的诸多不易,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部电影,一定是有许多心怀热血的登山人纪录片人,付出无数心血与努力才完成的。为此,我觉得每一个户外或登山爱好者都应该走进影院去支持一下这部纪录片。

中国的记录片本身就已十分举步维艰,前几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只能说中国的纪录片市场太过匮乏,好的作品聊聊。一部制作稍显精良的“舌尖”就掀起收视热潮,说明我国纪录片还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完全有足够的观众群和市场。如果你经常关注国家地理或者BBC纪录片,你会发现国外在纪录片拍摄方面已经有了十分完善人员体系,他们资金充裕,创作时间长,成片精彩,“人类星球”,“地球脉动”,“冰雪星球”,部部精彩。而我们的纪录片总是差那么一点火候。甚至许多时候要靠盗用别人的素材来充实自己的影片。喜马拉雅天梯作为一部纪录片,还是有许多缺陷的。比如缺少中心主题,不知道是关注是学员,是目前的商业模式,还是登山的艰苦卓绝,东打一耙,西敲一锤,全片太过离散,只能通过雪山景观填补空白。看完,估计只有曾经的登山者,或者心之向往者才能引起同理心。至于普罗大众只会觉得风景好好,他们登顶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根本没有回味的感觉,特别是影片宣传的文字中特别点出“主要讲述的是,珠峰脚下藏族少年如何从牧民的孩子成长为国际登山向导的故事”,我觉得根本没有说出这个故事,完全文不对题。对他们的描述实在过于简单,流于表面,没能好好挖掘这些登山学校孩子们背后的故事,这点非常可惜。相比较“少年时代”,深度实在有点不够。影片介绍摄制时间长达四年,这点时间完全足够用来拍摄一名学员由初入校,直到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登山向导的过程。也不知道这么多时间都用在了哪,估计都用来延时摄影了,呵呵。一部纪录片,人文太少,很快就沦为一部风光广告片。

再来说说登山,现代户外登山在国外已经有将近百年历史了,涌现了无数传奇人物,目前已经是一项重事人员众多非常普遍的运动项目了。而在我国却刚刚起步,虽然早在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就组织了登山队登顶珠峰,但这都是国家行为,而民间登山活动是近些年才兴盛起来。登山是一项人与自然与自己对话的运动,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极限体验。在我们国家,这项运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已经进入了过度商业化的阶段,越来越背离了登山人的本真,随着王石等商业大佬纷纷以登山为荣,登珠峰已经是商业过度开发的典范了,又包含了许多急功近利的中国特色,导致了许多问题。近些年走过不少国内国外的登山路线,我们的差距实在不是一点半点。每次看到我国美丽山谷中满地的垃圾,总是觉得十分痛心。而国外目前都已经可以做到,垃圾分类处理,或者自己生产自己携带,一路上基本看不到任何垃圾被随地丢弃,要做到环保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前看过一段新闻,每年珠峰登山者都会在大本营留下无数垃圾,导致垃圾堆积入山,环境恶化。我想,我们拍摄这类纪录片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更深的切入点,多反映一些目前存在的问题,即使不能提出方案也能引起大众的思考。这样才能帮助我国的户外运动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才能起到一部优秀纪录片应该起到的作用。当然,虽说有很多不足,但我们还是应该向摄制本片的工作者表示敬意,没有你们的付出,我们是不能如此舒适的在影院中欣赏到世界之巅的美景的。

最后,谨向每一位行走在8000米以上的登山人致敬,无论你是为了生活还是追求梦想,你都已经赋予生命不同的意义。

PS: 吐槽一下度娘,演职员姓名的链接居然都是政治人物,我开始还以为是干部出演了呢,好无语。。。。。。

 6 ) 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前段时间蓝火户外的朋友来北京,约了一起去看班夫山地电影节。一天的观看下来,喜欢上了山地电影,又在网上找了类似的短片来看,依然震撼。感谢朋友给我一个机会了解户外运动,知道山地电影。
刚好也是活动当天关注的公众号推出活动观影户外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很幸运拿到两张票,找电影排期有点儿小波折,这电影的确小众了点儿,影院排期不多。 找了个上午场,一个小放映厅只坐了四成左右吧。
我没去过西藏,也没有啥雪山情节,本人不是驴友,也不是业余的登山爱好者。只是喜欢看纪录片的普通人。觉得纪录片就是给你个机会看别人到那些你不曾去过的地方,做你想象中的事,带你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片子看似没什么主题,但里面信息量还是挺大的,培养向导的登山学校,海拔最高的寺庙上绒布寺,以及登顶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在各个海拔点扎营的过程等等,分了几条线来讲,有点儿杂,材料组织还是有点儿散乱。
里面贯穿了始终的是藏文化,最开始说挂上好多经幡,随身带着加持过的护身哈达,还有祈福等等,这是西藏特有的,那份虔诚,在结尾登顶的索多在雪山顶跪拜中都有所体现。
先说说爬山的客户这条看似主线吧,从5100米海拔的大本营出发,到6500米海拔的前进营地,再到7000米的北拗,一个客户登顶珠峰的背后向导们要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很多。而登顶之后喊的最多的是一句“赶快拍照”。有点儿冷幽默的感觉,但同时也有点儿无奈。寺里的僧人说了圣山很神圣,其实不希望太多人来打扰的,而这些有钱的客户,在山地向导的充足准备之后,8个小时登顶,也不过就为了晒个朋友圈。
里面还有一条线是讲山地学校的,原来还有这样的学校,想来也是海拔最高的职业学校吧。里面分配次的学员成长的点滴片中也有表现,期待着登顶的机会,编着辫子的索多,还早几期毕业的格珠,稳重的普布顿珠,这些登山向导的成长每个阶段其实都有代表,在展示给你看。
天梯背后的故事很多,我们看到的只是皮毛,出电影院的时候,同来的小伙伴说,这影片没啥主题,想看看天梯是怎么搭的,可看到的就是些沿着绳子爬的过程,有点儿小失望。我也觉得片子展示的不全面,但也挺纠结这纪录片拍摄难度本身就很大吧,人爬上去都是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摄影器材啥的弄上去更不容易了。能看到雪山日出已经很震撼了,也许细节的表现只能期待以后科技的提高了。
整个影片的亮点除了雪山特有的风景,观影的时候都不自觉的身子前倾,瞪大眼睛看画面。还有音乐,有比较缓的藏民吟唱,很有代入感,也有看山地电影时听过的很激情的配乐,还是很震撼。
片子里面还有一段世界各国登山大会。有跳舞的俄罗斯姑娘,也有严肃谈论死亡老向导,还穿插了尼泊尔地震遇难的新闻。登山是有生命风险的,死亡不应该发生,向导要像看孩子一样把客户安全带上峰顶,再安全带下来,并不轻松。影片并没有表现遇险的事,感觉风平浪静的就登顶了,可以说说这次拍摄的客户很幸运吧。
要知道登顶不是发张图片那么简单的事儿,对体能信念都是有要求。客户登顶前,玩笑一样尝青稞团子,向导几次强调别吃,似乎被当作儿戏,还是舔了舔。有点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登顶前不能吃没吃过的食物,肠胃有可能会不适应,下山之后再试,没人会拦着。这只是影片里的一个片段,猜测 客户类似的无知举动应该还有不少,只是不便拍摄放映吧。
以前在华夏地理上看过讲高原反映的文章,记得里面说登山高原反应缺氧给大脑带来的伤害是不可逆的,登山者如果自恃自己身体健康就逞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影片里面有一段,客户说看不到路,还执意前行,向导劝阻都无效。当然面对山顶就在眼前,成功近在咫尺,谁都不想要放弃,但量力而行才是大智慧,保命比登顶更重要。
牢记,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短评

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壮美的风光,而是导演借绒布寺僧人之口所说的那句:现在爬喜马拉雅成了时尚,我有什么话可说呢

10分钟前
  • 草木有嘉名
  • 力荐

作为纪录片感觉也并不成功,更不谈作为电影。

11分钟前
  • 晓晓晓
  • 还行

风景真好,风景加分额!!

13分钟前
  • 白竹
  • 推荐

客户登顶后,向导说快拍,赶紧拍,旁边几个人也拿出手机,拍出来的效果就像在现场一样

18分钟前
  • 萤木C
  • 还行

超五星

19分钟前
  • Mia
  • 力荐

我想登珠峰

24分钟前
  • [x]
  • 力荐

我并不喜欢这种“去征服”的感觉

27分钟前
  • 群狼之首
  • 推荐

导演选取素材的能力十分堪忧,全片几乎没见到明确的主线,像一个拼盘大杂烩,跟看珠峰上的云雾一般云里雾里。一会莫名其妙混入大本营里的外国人,一会聊起上绒布寺的僧人和神山历史,最后的采访就像给登山学校拍宣传片。仅依靠绝美风光和配乐而没有根系,看得出拍摄艰辛,但缺乏好的整合能力就是辜负。

30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很不错的一个题材,但执行难度颇大,最后的成片差强人意。片子最大的问题或许在于焦点涣散,导演似乎拎不清究竟想表达什么,最后拍了一堆没有太多内在联系的人物群像。登顶的困难其实主要还是靠说,影像本身没有承担起太多表达的功能。4K拍摄的喜马拉雅雪山确实非常漂亮,蛮可惜的。

33分钟前
  • Cherry Chan
  • 还行

因为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都可能不会去到世界之巅,所以就看的格外认真。拍摄不易~最后还流下两行激动的泪水

38分钟前
  • 夭夭
  • 推荐

其实都有些称不上是纪录片,就是很简单地小小地记录西藏登山学校的日常一隅的缩影。这些作为向导的引路少年,被我们比成是天梯,引领别人的梦想攀上神山。而对于他们自己就是一份不错的工作,要争取被选进登顶队。第一次登顶后会累会疼会苦,叫着下次让我登顶都不登了…这就是他们真实普通生活的缩影。

42分钟前
  • 皮皮咕咕咕
  • 推荐

说是纪录片吧、却没啥内核。应该是部昂贵的广告片!

43分钟前
  • Daniel
  • 还行

说实话看完心情有一点复杂,高山协作队的小伙子们非常值得敬佩,但是"这里有莲花生大师钦命的守护神,还有那么多得道高僧的圣迹,现在登珠峰成了一种时尚,我能说什么呢?"

44分钟前
  • 花果山望妻石🎩
  • 力荐

好单薄的纪录片!着急忙慌赶到影院,全价买了票,然………不好就是不好。

48分钟前
  • 爱上一只猫
  • 很差

任性所以给五颗星

49分钟前
  • 蜂蜜柠檬茶
  • 力荐

(所以我怎么可能不打五星呢...)最喜欢清影的片子总在别人认为需要煽情的时候逗逼...每次看登顶的时候向导们说赶紧拍照,都会感受到鲍德里亚的恶意...

53分钟前
  • 浅斟低唱
  • 力荐

过完重阳节来看登山_(:3√∠)_。看的还是全景声,非常不错!有几位藏族小鲜肉好帅呀,姑娘好看,孩子也可爱,西藏就是民风淳朴啊!神圣洁白的冰山,纯净湛蓝的天空,拨动心弦的配乐,用心又考验人的极限环境航拍。延时摄影和4K摄影的高画质画面简直美不胜收,赞不绝口!最后的花絮好长……

58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登顶对游客来说是生命的高潮,但对向导来说只是一次例行的工作。导演自称是想展示奇观与日常、信仰与商业之间的冲撞,但很不幸,他基本上都没表现出来。结果只拍出了个焦点涣散的风光奇观片。主角吊儿郎当,拿什么都无所谓,导致最后他那句点题的“我再也不想登顶了”越听越觉得像在开玩笑。

60分钟前
  • 艾弗砷
  • 还行

映像最深刻的两句话(大意):绒布寺的师傅说「登喜马拉雅成为了一种时尚,我有什么办法」,登山队指挥对登顶客户说「恭喜登顶,赶紧拍照」。着两句话表明,攀登珠穆朗玛已经归属于时尚圈和旅游圈了。

1小时前
  • 墨澈
  • 推荐

摄像机真好,摄像师真厉害,扛着机器边爬山还要边找角度拍摄。8848看上去也不过就是个顶,“快拍照快拍照”……登顶在有些人看来是时尚是梦想,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只不过是维持生计的日常工作。藏人称之为圣山,内地人却只想着征服它。PS.真!的!好!讨!厌!屏!摄!的!人!

1小时前
  • 又又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