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2015

HD

主演:玛格丽塔·布伊,南尼·莫莱蒂,约翰·特托罗,朱利亚·拉扎里尼,雷纳托·斯卡帕,多梅尼科·迪耶莱,塔蒂亚娜·莱波雷,比阿特丽斯·曼奇尼,斯特凡诺·阿伯蒂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的母亲2015 剧照 NO.1我的母亲2015 剧照 NO.2我的母亲2015 剧照 NO.3我的母亲2015 剧照 NO.4我的母亲2015 剧照 NO.5我的母亲2015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我的母亲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玛格丽塔(马吉莉塔·贝 Margherita Buy 饰)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导演,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逐渐脱离她的掌控。玛格丽塔最近正在拍摄一部新片,其中扮演男主角的巴里(约翰·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的不受控制给玛格丽塔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令她焦头烂额。  与此同时,玛格丽塔的母亲的健康情况也每况愈下,同时她的女儿似乎也进入了青春期,行为格外的叛逆。一连串意外的发生让玛格丽塔的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可当她鼓起勇气咬紧牙关,在接踵而至的难题面前见招拆招后,她发现自己似乎对生活有了新的见解。黎明追剿自由职业者2023沉睡不醒的警察市民警察69大内幕无名记忆恶魔之地女黑侠威震地狱门疯狂磕学家反杀2022慧眼女特工第一季欠债还钱 (2016)猪猪侠之五灵英雄传读心探案温暖的皇妃吃土的十二个月辣手神探河谷镇第七季棒球男孩利刃出鞘国语深夜怪谈会活树林美国玛丽无所不能(国语版)东城梦魇东归英雄传(1993)半个警察那年夏天的我们爱的后事山女日记2 SP后篇 阿尔卑斯的女王 燕岳不能没有爱卡拉鹰模特魅影暗杀逐日者食梦者猛鬼追魂:审判魔鬼的眼睛五十度黑2016苏珊娜少年不哭星际迷航:发现号之短途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我的母亲

玛格丽塔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导演,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逐渐脱离她的掌控。玛格丽塔最近正在拍摄一部新片,其中扮演男主角的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的不受控制给玛格丽塔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令她焦头烂额。 与此同时,玛格丽塔的母亲的健康情况也每况愈下,同时她的女儿似乎也进入了青春期,行为格外的叛逆。一连串意外的发生让玛格丽塔的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可当她鼓起勇气咬紧牙关,在接踵而至的难题面前见招拆招后,她发现自己似乎对生活有了新的见解。

 2 ) 权力关系的重塑

不再探索心理治疗的方法,在《我的母亲》中,南尼·莫莱蒂转而洞悉心理问题的本质:权力关系。

剧作被均质的分为三层:步入中年的女导演在拍摄一部有关劳资矛盾的电影,工人抗议老板的裁员决定,通过游行争取工作的权利(正剧);在拍摄现场,导演与美国男演员的矛盾不断,演员质疑导演的拍摄方法,导演厌恶演员的自恋与业余(喜剧);导演面对病重临终的母亲,往返于片场与病房的她,因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焦躁和沮丧(悲剧)。

工人、演员和母亲分别附属于资本家、导演和女儿,拥有权力意味着获得掌控力,但同样有可能意味着失去控制,这便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导演告诉演员:演好你的角色,但也要游离在你的角色之外。为了演好女儿这个角色,她临时买了食物加热带去病房(母亲并没有吃),她盯着点滴直到流下最后一滴,她故意撞烂母亲的车头,她催促虚弱的母亲行走。她笨拙地尝试着,沉浸于角色的责任感(权力感),却也失掉了感受力。

直至房间漫水,她如年少时回到母亲的住处,当她将权力交还于母亲,我们才恍然醒悟,游离于角色之外究竟是指什么。她看到一整面墙的书籍,“卢克莱修、塔西佗……这些书以后该怎么办呢?它们占据了我母亲的一整面墙。这些年她学习和工作的所得将会去哪里?她花了那么多时间,每天……每一天!”她的失落与悲痛终于与母亲相通了,母亲在失语之时用铅笔写下:“你再多待一会儿,这就是最好的治疗。”她的愿望不过如此。

弥留之际的母亲即将失去拥有生命的权力。她失落地走在街头,她不愿离开病房想与护士做最后的道别,她对着镜子整理衣服盼望能出门吃一顿晚餐,她教授外孙女拉丁语的文法。女儿问她:“妈妈,你在想什么?”她回答:“明天”——她即将失去的明天。

一切权力关系在生命的去留面前都变得无足轻重,所有的焦虑、狂躁与抑郁也会随之烟消云散。导演利用当下与回忆、现实与幻想的交错让女儿触碰到生与死的边界,随性的剪辑不再具有引领性,而是在频繁的沉浸与抽离中创造出某种时空的平衡,亦同样是在走与留、求与舍之间的平衡。

与众多风格独特激进的导演相比,南尼·莫莱蒂的现实主义影像总是显得尤为传统、平淡和朴素。这不禁让许多崇尚视听主义的人疑惑:戛纳究竟在表彰南尼·莫莱蒂什么?或许是一种态度,一种用琐碎解开心理郁结、用幽默消解生命沉痛的超脱态度。当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不再是社会性的、批判式的,它一样可以是私人性的、治愈式的。

玛格丽特:妈妈,你在想什么呢?艾达:明天。

 3 ) 我的母亲

生命中的最痛莫过于亲眼目睹和经历至亲的离去,Nanni Moretti在2000年金棕榈名作《儿子的房间》里已克制而动情地展示过这个主题。今年这部新作《我的母亲》依然采用内敛的手法来叙述年迈母亲被疾病折磨至离世的整个过程。不过,导演却安置了另一条女导演拍摄电影的情节,两条平行发展的主线没看出有什么互补或者冲突,说白了也只是反映身为电影从业人员譬如导演的辛酸,一边要顾及电影片场的群众演员和性格古怪的美国大牌,另一方面则要日夜担忧在病榻上的老母亲。要把片中女主角的职业转换成别的,我看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Nanni Moretti之所以选择拍摄导演这个职业的故事,很容易猜得出是跟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从这个层面来看,影片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私电影”的烙印,这简直就是Nanni Moretti的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作者风格。其实早在2007年的《凯门鳄》里,他已尝试过类似戏中戏的手法,而且那部片子处理得更有趣味,这部新作明显有炒冷饭的嫌疑了。唯一让我满意的是梦幻和现实场景的交融,颇有意大利电影传统的味道,而远在大洋彼岸的Woody Allen也采用过这种幽默风格来构造自己的作品,好比经典的《安妮·霍尔》。

 4 ) 圆桌 | 2023戛纳补课·第2周:南尼·莫莱蒂《我的母亲》

2023戛纳补课圆桌系列

第76届戛纳电影节将于2023年5月下旬举行。该系列圆桌遴选了戛纳不同单元的部分导演前作,以每周1期、每期1~2部电影的频率进行补课和讨论。

第2期: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莫莱蒂新作《未来的太阳》(Il sol dell'avvenire)入选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本次补课片目为《我的母亲》(Mia Madre, 2015),曾入选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电影手册》杂志的10年代十佳榜单上位列第七。 参与人:柜子 出口 秋曳子 Sum Anni 举办日期:2023/4/25

全文约55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莫莱蒂电影在维续情感的方式上精妙绝伦:不像简单电影一般串联并制造震慑。相反,情绪的持续调制像波浪一样起伏,却又从未经过同一通道。有时是做噩梦的女儿,有时是像垂死母亲一般失语的粗鲁美国演员(约翰·特托罗),有时是躲在卧室被单下的小女孩。失去母亲的痛苦浸染了所有的场景,私人生活与职场生活混杂在一起,情绪的蔓延让特托罗痛哭却不知缘由,也在不同场景之间连续不断地影响着我们,通过一处简单的细节、一首简单的歌曲、一个简单的手势唤醒我们。我们是莫莱蒂精心演奏的乐器,而我们远非悲怆的情感从未停止显露。《我的母亲》让人泪流不止的原因,与其说是母亲的死亡,不如说是导演对每一个人付出的关注与情感。
—— 斯特凡·德洛姆,引自《我们必须照顾好自己》

柜子

我觉得《我的母亲》好的地方首先是它有着非常有意思的一组元电影内外互指,演员要站在角色的身边,正如电影要站在现实的身边,而莫莱蒂饰演的乔瓦尼则充满关怀地作为第三视角站在了承载了部分自身投射的女导演身边。

Anni

认为乔瓦尼是导演本人,而玛格丽塔是其自我投射(同时也是观众进入电影的入口),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似乎这不过是一层文本性的解读,它作为一种元或间离的机制,在观影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秋曳子

莫莱蒂将女主人公设置成电影导演,并把自己的形象安排成了玛格丽塔的哥哥,一种同时与玛格丽塔也与玛格丽塔的母亲无比亲近的关系。每当有莫莱蒂的场景出现时,我可以看到他似乎也与玛格丽塔一样也总是在凝重的情绪中。对于母亲的病危,这两个角色抱有的是略有差异又相似的情感;另一方面,莫莱蒂(的角色)对其妹妹抱有的情感与莫莱蒂(作为本片导演)对其创造的玛格丽塔的真诚叠加,并且通过莫莱蒂本人精准的表演达成了真挚。同时,莫莱蒂通过他自己的角色进入电影,注视着玛格丽塔。这就是所谓我理解的如何“站在角色旁边”——这是我惊叹的原因。

柜子

作为一部元电影,《我的母亲》是更聪明的电影与现实的互文。莫莱蒂在记忆-现实-梦境之间的转场异常地轻盈,电影院门口的长队,被水灌满的房间,走上街的母亲(这会让我想到《夜以继日》中突然闯入餐厅的麦),这些都是虚构与真实之间含混边界的进出口,是这部电影的魔法时刻。

Anni “记忆-现实-梦境之间的转场异常地轻盈”,可能我们的分歧就在这里。很奇怪的是,尽管这些不同性质的段落之间的连接是平滑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未经提示的——但我似乎无法将其体会为一种“轻盈”或是任何其它的美丽特性,仅仅觉得普通,甚至可以说草率而奇怪。最近看的另一部“元电影”,《内陆帝国》,同样在叙事层面融合了戏中戏、戏中现实、梦境和种种不同性质的段落,但林奇电影之所所以能顺畅而轻盈地引领观众徘徊于繁杂的迷宫,也许是它在连接不同段落时创造的非凡的节奏(《夜以继日》同样在虚构和现实的边界设立了不同的变奏)。

Inland Empire, 2006

但这种节奏在《我的母亲》中并没有出现,一切只是均质地摊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铺满了音乐,但它恰恰损失的是影像层面的音乐性。而如果真的按照德落寞的比喻,那么这种音乐性才应该是“电影如何演奏作为乐器的我们”的关键,也是场面调度的关键。

出口

《我的母亲》两个叙事线条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闪回与梦境的插入轻巧不占据重量;没有执着于情节建构形成重担、没有对段落结构化产生结节。这让观众意识/情感的流动不会有任何妨碍。这像是把观者置入了一片寂静无垠的湖面上,不需要作出大的动作、“非凡的节奏”。偶然泛起的微微的波澜足矣动人心弦。

Anni

也有道理。觉得“寂静无垠”的湖面这个比喻很棒。但《我的母亲》似乎不是我经验中非常喜爱的那类和观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的,不动声色地引诱观众投入其中、跟随其沉思的电影(《最后的日子》也许是很好的一例),因为其表层的戏剧性也十分凸显;虽然没有段落结构化的结节,但这些戏剧性本身已经是粗糙不平的东西。并且影像似乎也是被戏剧性、被叙事的需求所裹挟的,非常仓促,并不沉稳到给人“湖面”的感觉。

出口

对我来说戏剧性已经被“人”的存在完全抵消掉了。在镜头切换时好像在一瞬间就指向人。在镜头中人也是第一位的,Anni所说的舞台感的确存在,但舞台感的存在恰好让人站在了舞台上。画面中,没有任何多余的对主体-人以外的关注,这些“多余的/其它的”都被“塑料化”了一般——类似于失真。

Anni 对我来说,《我的母亲》中的戏剧性有一部分是比较可爱的,尤其是在其幽默的桥段中,例如玛格丽塔对身边种种社交场合的不适应和尴尬的闲谈。但这种戏剧性,到了相对悲剧的场景中时,又成了令人讨厌之处:可以说玛格丽塔·布伊的表演是拙劣的吗?尤其是她突然表现出躁狂和悲痛的方式,充满虚假的浮夸感。

Sum

并不觉得她在悲剧的部分中表现得虚假,尽管她所表现的似乎没有太多变化。

柜子

并不觉得玛格丽塔·布伊的表演拙劣,我觉得她把玛格丽塔被工作和生活同时裹挟的无所适从感传达得挺好的,当被如此多细碎的折磨所包围无所发泄时,躁狂只能是突发的,这还要怎么演呢。如果说“拙劣感”即使存在,或许也是必要的,因为生活并不是一出安排好的戏。

Sum

《我的母亲》的开头就是一场戏中戏,让我一开始以为它会变成那种很常见的“电影情书”,但从那之后,母亲与兄弟、丈夫和女儿、剧组的伙伴,这些人的均匀介入让我意识到,元电影——至少是常见的那种类型——似乎并不是这部片真正想要的。但从另一个意义上,我似乎仍愿意称其为“元电影”,这和电影中剧作语气的突兀变化所揭示的角色多重性,一种intrapersonality有关——我们总在这些变化中意识到玛格丽塔的一个又一个的身份/角色,这与作为导演的她在片场反复强调的那句关于演员和角色关系的话高度关联,也许这一切只是为了让我们意识到她的角色的多重性,意识到复数形式的身份。

Anni

哪里有语气的突兀变化?是指场景内的,还是场景与场景之间的?

Sum

场景与场景之间。有时候像是在看悲剧,有时候又像是喜剧。前一秒玛格丽塔还在心神不宁,下一个场景我们就已经被带入一种诙谐的氛围里。尽管剧作体裁在不断变更,但情绪却似乎总是那独一份。虽然我同样被这满溢的情绪所触动,但同时也似乎因此而对其中——很难不说是表层的——转变产生了困惑。

Anni

剧作体裁变更,是指悲剧和喜剧之间的变更吗?那似乎这只是情绪上的变更,体裁(对我来说在电影范围内这个词和“风格”差不多,指的就是影像和叙事的总体组织方式)仍然是十分均质的。

柜子

均质的铺开(如果按我的理解的话)或许是源于,《我的母亲》并不是一部关于梦的电影(也没有纠缠),而是如片中玛格丽塔面向媒体所表达的创作观念一样始终落脚于生活和现实(Back to Reality!),人物是被生活中偶发的事件所裹挟的,因此在短暂的抽离后只会迅速地归于平淡(所以会产生“语气的突兀变化”?)。

Sum

同意均质铺展这一点,这恰恰是我所困惑的,尤其是后来玛格丽塔整体境况的改变,让我无所适从,因为在这里似乎不存在任何真正的变化,不存在推动变化的动力。也许这种均质化唯一的优势便是确立身份的复数性,建立起明确的界限,而这些坚固界限的建立也许只是为了被打破。因此同样明显的是,这些界限也不能够被消除,否则便没有任何突破可言。

秋曳子 我看到的是,在所有场景中玛格丽塔都透露着一种疲倦感,不是吗?她的面部似乎总是在僵硬的底色中尝试做出变化。且影片进入后半段此种不同气氛场景的转换也几乎消失了吧。

出口 是的,她好像总是身处异地。后面的话主架好像不再是两个不同场景之间的切换,有更多的梦境、闪回(有些忘了,不太确定)的加入,把电影搅拌了一样。

Sum

是的,我前面没有说清楚,需要补充一下。我说的诙谐感是围绕着那位美国演员以及其他人(包括玛格丽塔)对他的反应所展开的。另外,秋曳子提醒了我一点,在大约后三分之一处,如果没记错的话,原先的体裁变化已经趋向于无,之后的一切似乎被放置在同一种体裁/风格里。如果这为玛格丽塔生活的整体转变提供了动因的话,我只能说,这多少有些形式化了。

柜子

正如德洛姆所说:《我的母亲》的情绪的持续调制像波浪一样起伏,却又从未经过同一通道。这是一部让我很想哭但不知道从哪哭起的电影,因为它的情感几乎没有具体停留在某一处,而是充沛至每个时刻,这让我想到《镜子》,如果说《镜子》可能由于场与场之间缺少逻辑联系会被指认为内向封闭,但这部电影的超现实部分恰恰是连续而开放的,我为什么说它轻盈(哪里草率了!),因为那像是由角色自发而生,譬如玛格丽塔与剧组接受采访一段:处在崩溃的边缘的她思维在母亲和前任穿梭,最后落回现实:谐星巴里大大咧咧地向媒体开着美式玩笑,令人啼笑皆非,我认为这场戏就十分轻盈而完美。

Sum 柜子所提到的超现实的部分像是由角色自发产生这一点,我能想到的最切近的例子就是那满屋子的水,最初我甚至以为它是紧接于噩梦之后的另一个梦境,但当我意识到那是现实所发生的时候,突破边界而凸显出的情感强度迅速捕获了我的注意力。

在我看来,情感之所以能够到达如此强烈的程度,恰恰和一种界限的突破有关,我前面所提到的那些身份所互相形成的壁障越是坚固,跨越它们的同一情感便比原先的要越为强烈。正是因为这样,每当玛格丽塔在片场、在家中,或者在其他地方因母亲而落泪,我所感受到的悲伤都远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平常。

Anni

个人认为,如果一部电影可以被描述为“思绪穿梭”,那么一定是它在知觉层面让观众体验到了某种近似思维的结构,例如镜头之间有一种联想式的联系(毫无疑问,这正是马力克的剪辑的秘密),或者摄影机运动的方式、音乐等等给人一种恍惚沉浸、难以把握的感受(场面调度的“无意识性”,卡萨维茨的电影,《美国舞会》)。

Dance Party USA, 2006

而《我的母亲》在采访段落的过去时与现在时的组合方式,难道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逻辑连接吗?例如玛格丽塔看向前任,然后再回想起和前任的一段场景——在这里,使叙事打破时空顺序的并非“思绪”,而仅仅是一种(实际上十分强硬的)剧作逻辑,它也有另一个名字,“闪回”。

柜子

闪回本身当然只是一种普通的影像手法,(可能我例子没举好)但它的使用并非出于简单的思维逻辑,媒体采访一段,前任竟然在采访现场其实令我有些惊讶,我更倾向于那是玛格丽塔的想象?房间漏水一段也是,这种含混是让我觉得这部电影充满魅力的地方。

出口

对呀对呀,无论是线条之间的切换,还是闪回,在表面上看来它们是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使用。但是…其实很厉害!

柜子

嗯嗯,我觉得这片的技巧藏得很深。

Sum

的确是简单的技法,场景内的机位设置等元素都相当素朴,就和剪辑一样,没有看到太多“突出”的成分,可能也正是因此,情绪生成没有太多的障碍。但这种技法所催生出的又明显不同于《托尼·厄德曼》所拥有的极具魅力的“业余电影”的外观——也许不应该用外观这个词,而是体感。这也许正是Anni所说的那些戏剧化(不止是某一个层面,而是一切层面)的倾向所导致的。

Anni

技法层面,不太理解的是每个镜头都持续缓慢地zoom in,感觉没有任何意义……

出口

哇,我恰好喜欢这个。

柜子

洪的也没意义吧。

Anni

洪的变焦的确也“没意义”——但它们无论是否在叙事上有对应,都始终是一个“动作”,是永远无法被叙事所彻底兼并的异质的、鲜活的存在。但莫莱蒂似乎只将变焦视为一种简单的装饰;甚至可以说,如果洪和《托尼·厄德曼》是激进的“业余电影”的话,那么《我的母亲》的影像束缚在一种“工业化”的保守性之中:尤其是在其室内场景,无论是打光、布景、表演还是场面调度,都给人一种精致的舞台感。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电影中任何“模糊虚实界限”的段落并不敏感,尤其是大家提到的那个房间漏水的段落:一切似乎本来是虚构的、戏剧化的、舞台的,我无法相信银幕内的任何空间和物体——这里的相信是指,我能从知觉层面体会到它们的物质性——水也就像舞台上众多道具中的一个。因此,在看到这一段时,我也是最先将这里的水考虑为一种符合叙事情绪需要的功能性设计,而非一种奇妙的意象(电影中的意象的魅力也许不是它们符号性的一面,而恰恰是物质性的一面,或者说是物质与符号之间含混和平衡的一面),更非一种介于现实和虚构之间的模糊神秘之物——因为《我的母亲》的影像,或者说影像中的任何东西,在知觉层面对我来说都是同样地虚构,而在文本层面是“现实”还是“虚构”(这个区分只属于导演的独裁),我无法体会,也没有兴趣体会。

Sum

说起戏剧性,我在这方面有点联想到戴普勒尚。有人聊聊《我的母亲》和《姐弟》的共同点吗?

Anni

似乎并不会让我产生联想。戴普勒尚是“抓马”的,意思就是,他的电影的夸张的戏剧性是核心,甚至是前提,它强硬地预先存在于电影的发展之下,引发了影像节奏、表演、人物写作方面的种种爆炸和变换,从这个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他的电影是某种类型片。但《我的母亲》,至少从其表露出的目的来看,其实并不“抓马”。尽管我觉得它在此处相对失败,但我还是认为它是一部关于人物、关于情感的电影,而不是关于一种被形式化了的“戏剧性”。在这里戏剧性只是某种不当处理的后果。

柜子

戴普勒尚的创作方法我觉得很奇特,以至于我给他生造了个词叫情感自然主义(并非戏剧先行),因此我会觉得《姐弟》和《我的母亲》确有共通之处,都是情感先行的产物。不同之处是,笼罩于我母之上的母女情更普世,而《姐弟》则更奇情更混沌,可能戴普勒尚自己也觉得《姐弟》中幼稚的姐弟情是无解的。

Sum

但很奇怪的是,我在戴普勒尚的电影里同样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尽管它似乎更像是被某种沉重的东西压住,而不像是在这部电影里那样,情感能够轻易地释出。至于“抓马”,我可能认为两部电影只有程度上的区别。


评分表

*四星制评分,最高★★★★,×代表零分。


往期推荐

长评 | 洪常秀笔记 I:《猪堕井的那天》

圆桌 | 2023戛纳补课·第1周:乔纳森·格雷泽《皮囊之下》

访谈翻译 | “一切都已死去但引擎仍在运转”:阿尔伯特·塞拉访谈


 5 ) 我的母亲

玛格丽塔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导演,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逐渐脱离她的掌控。玛格丽塔最近正在拍摄一部新片,其中扮演男主角的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他的不受控制给玛格丽塔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令她焦头烂额。 与此同时,玛格丽塔的母亲的健康情况也每况愈下,同时她的女儿似乎也进入了青春期,行为格外的叛逆。一连串意外的发生让玛格丽塔的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可当她鼓起勇气咬紧牙关,在接踵而至的难题面前见招拆招后,她发现自己似乎对生活有了新的见解。

 6 ) My.Mother

My.Mother
事业遭遇瓶颈的女导演玛吉莉塔,一边要应对耍大牌的美国男演员,另一边还要面对老迈重病的母亲和青春叛逆的女儿。
 本片荣获第68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Prix du Jury ?cuménique),放映时曾获得约八分钟的全场起立鼓掌。
----我想,上述文字,代表了我对本片所有的感想!good

 短评

4.5;被低估的佳作。几乎全程代入,十分共情——上老下小的家庭环境+乱作一团的工作烂摊子/职业“使命”+情感空巢的失落+人际关系处理的尴尬窘迫,真实的、毫无修饰的生活,每一次焦灼爆发的怒火或泪水,每一次压力边缘的努力假笑,每一次走神放空的闪回记忆,完美诠释何谓“现实主义”,无谓情节或角色,这就是我们的经历,ICU场景过于逼真,插管不能发声写下歪扭字迹简直梦回五年前,处理得如此淡然、简洁又深情,泪目。拉丁语是代际间的情感联结,也为书架上无处安置的书指明了路——母亲曾鲜活存在的证据,一定会被承袭下去,正如他们之间流淌的爱,正如永远会到来的明天。时间线跳跃相当漂亮,在记忆或梦境里,我们不曾分离。

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母亲在人世最后一段,女导演事业瓶颈,婚姻破裂。和母亲最后的这段相处,让她看到自己的固执紧绷,以及母亲的温暖柔软。情感表达隐忍克制,深刻真诚。阿莫多瓦在《痛苦与荣耀》里表现的一名导演的困境直接导向来自于导演本身的身体、情感及家庭状况,而这部更多从事业本身及家人来反映导演本人存在的问题,殊途同归。人生不易,对自己,对别人都尽量再克制,再温柔些吧。

4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还行

三星半//角色的玛格丽塔与演员的莫莱蒂一体两面 因为母亲的病重忧心牵挂 时时害怕她的突然离去 是成年多时的孩子最脆弱的软肋//工作糟糕透顶 导演不知所云 演员不明所以 或因病无法完成表演的演员如同逐渐失去记忆和生命的母亲 根本无法控制 那些抽象名词在母亲的即将消逝之前真实地只剩下虚无//生活与工作本身就极难平衡 而母亲却在工作中生活并且身体力行 教会了其他的孩子应该如何生活//可能是自己孩子走偏了或者顾不上了 也是一种属于教师职业的工作与生活的失衡//“妈妈 你在想什么”“明天”

7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看電視, 母女情感人用電影風波來平衡....

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回到《儿子的房间》路线和风格,佳句不断。上海电影节第2部。

1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妈妈,你在想什么?”——“明天。”

15分钟前
  • 奥利
  • 推荐

女性导演的切入点多好啊,可惜拍得平淡无奇,尤其回避了工作和亲情的对撞冲突,很多场戏刚有点意思就戛然而止。John Turturro演的烂演员真是太糟心了,就像看到一个车祸现场扑面而来...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糟烂戏中戏荒诞离奇与母亲临终关怀沉稳厚重的感情相互穿插,节奏很慢但切换时却利落如刀。叙事的不规整让片子有更多可供解读空间,母亲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变得愈发艰涩。开头游行示威转瞬变戏攫取眼球,地面蔓延的水擦也擦不干更是让人泄气。朴素如练的纪实影像风格真是戛纳系心头好,无奈略显无奇。

2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一部至尊杰作,“请站在角色旁边”,多么简洁有力的电影真理,莫莱蒂有时便站在自己的化身旁边,而这个化身又是站在整个时空中央的综合体,而带着一张无与伦比的电影脸的玛格丽塔则站在每个人的旁边,同时又代表着一切,即便她并不能完全了解他们。毫不夸张的说,是一位电影人都需要这样的一部电影。

26分钟前
  • TWY
  • 力荐

勉强4星。南尼·莫莱蒂的电影我总觉得情感上很假,我一点都不感动。乍一看音乐和镜头都是贵族文艺范儿,仔细一听那些台词好像都是扯淡。片名叫《我的母亲》,结果风头全被演配角的约翰·特图罗抢了。妹子不错。

30分钟前
  • 小A
  • 推荐

挺感人的影片,大约融入了导演的亲身体会。

31分钟前
  • 七色光
  • 推荐

失去亲人的混乱与失落,并非写给母亲的挽歌,只是寄情之作。

3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影片唯一的笑点部分相比于《教皇诞生》时的幽默讽刺弱化了很多 导演在片中的角色也显得略微鸡肋 但对于我的母亲这一主题展现是成功的 三代人母女孙的关系链 戏中戏的交错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36分钟前
  • MR.Charles
  • 还行

在电影里,莫莱蒂后撤了半步,以一个沉默儿子的形象注目着这对母女,也隐忍着这份伤痛。就像电影里女导演不停向演员强调“要站在角色边上来演绎角色”,莫莱蒂正是借着这后退小半步,让自己的情感,这么切近,又好像如此辽远。这是一个艺术家真挚,一个中年男人的克制。

41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走不出生活和走不出电影是一回事。

45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当德落寞看莫莱蒂时,他到底在看什么?

47分钟前
  • Shortcuts
  • 还行

多么精妙的平衡。悲剧后总有喜剧对冲。Barry是不知死亡的“愚者”,带着Margherita跳舞。长长的观影队伍,转动的洗衣机,漫水的房间,全部都是时空穿越的机器。

50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1.故事似曾相识,并无新意,女主的表演也就可圈可点的程度,并没有太优异;2.通过女主在导演新戏的过程中也传达出女主的内心;3.你绝对可以怀疑女主已经步入了更年期;4.在母亲日薄西山之际,回忆过往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冲突、不理解、自我等负疚感的迸发。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创作理念很强。

53分钟前
  • 秋曳子
  • 推荐

名导处理起来本就擅长的亲情题材,自然会有些过人之处,比如克制,配乐越来越中性,纵然生活有再多问题,亲人之间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总是那么轻轻一点云淡风轻,颇有几分小津的影子,但换成意大利语对白,总让给人觉得情感不够浓烈。嫁女和丧母有点像,讲的是一个谁都可能会经历的过程。★★★☆

5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