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幸运

HD中字

主演:哈利·戴恩·斯坦通,大卫·林奇,朗·里维斯顿,小艾德·博格里,汤姆·斯凯里特,贝丝·格兰特,詹姆斯·达伦,巴里·沙巴卡·亨利,伊冯娜·赫夫,雨果·阿姆斯特朗,贝蒂拉·达马斯,安娜·梅塞德斯,艾米·克莱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老幸运 剧照 NO.1老幸运 剧照 NO.2老幸运 剧照 NO.3老幸运 剧照 NO.4老幸运 剧照 NO.5老幸运 剧照 NO.6老幸运 剧照 NO.13老幸运 剧照 NO.14老幸运 剧照 NO.15老幸运 剧照 NO.16老幸运 剧照 NO.17老幸运 剧照 NO.18老幸运 剧照 NO.19老幸运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祝你安好(影评,Lucky)

2017年9月15日,Harry Dean Stanton在美国与世长辞

2017年9月29日,Stanton的遗作《老幸运》在美国上映

作为一个参演了250余部影片的老演员而言,或许大荧幕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美国电影《Lucky》(老幸运)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Harry Dean Stanton(饰演Lucky)

故事概述:老牛仔的终极思考

上映时间:2017年9月29日在美国上映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是笔者在看完这部慢节奏电影的深刻印象,一个耄耋老人,一次意外的晕倒,一场“生与死”的沉思。作品从老人的角度,与观众们探讨了一个深邃的哲学话题——人生的意义。

影片时间不长,亮点不少,接下来,让我们仔细回味一番

I,演员排场(老友会)

Stanton+David Lynch

Lynch的乱入,为本片增添了不一样的亮点,一股神秘、古怪的气息在影片中时隐时现。作为老相识的俩人(诸多合作经历,如:超级美剧《双峰》、爱情大作《我心狂野》、迷幻巨作《内陆帝国》...),Stanton、Lynch搭配默契,把酒小酌之间,诉说人间百态、看透人生奥义。

可惜,合作已成绝唱,往事随风而逝,记忆永留心间。

II,小格局(故事编排)

小木屋、早餐店、小卖部、酒吧,不变的场景设计;

早锻炼、猜字谜、买香烟、喝酒,恒定的行为模式;

腹赘肉、老花眼、微颤的手、干瘪的嘴,老态龙钟。

导演利用小格局的优势,精炼故事,通过固定的画面场景,不变的行为模式,展现一个人的晚年生活,暮年的人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衰退,更是心理上的老去)。这个构思体系,很有一套。

清晨,刷牙锻炼->咖啡店,吃早餐,做填字游戏->小卖部(老板娘讲着西班牙语)买烟与牛奶->下午,独自在家参加电台竞赛->晚上,混迹酒吧,与老友闲聊,点一杯“血腥玛丽”...

Lucky的一天,有规律、很无聊、特真实,仿佛影射了众多老年人的现状——整天混日子,“明天重复着今天,今天重复着昨天”,终日彷徨、轮回于一个名为“迷茫”的怪圈之中。

III,思考人生(升华影片主题思想)

当Lucky从昏厥中醒来后,他的思想改变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尽头在哪里?如何度过余生?一个个问号闪现在Lucky的脑海中,需要面对,需要解答,需要思考。

人老了,一切渐渐远去。康健的身体,矫健的步伐,矍铄的英姿,已成过去。老了,也就意味着“要走了”,这是一个悲伤的事实,无人可以改变,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坦然无惧的走向人生的终点?或许很少!

影片中的Lucky坦言:害怕死亡。这句大实话说出来许多人的心声,可是“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9:27)既然如此,人生的意义何在?两点拙见,仅供参考

①信仰

所罗门王在《传道书》中写道: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是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当年老的所罗门回顾一生的时候,他感叹一切皆是虚空,唯有他的信仰(对于耶和华的渴慕),使他饱足,正如《传道书》十二章记载: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纪念造你的主。

由此可见,信仰对于我们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情感

亲情、爱情、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三种情感的比重会渐渐转变。弱冠之前,依赖亲情;成年之后,仰仗友情;不惑之年,亲睐爱情;迈入老年,三者共存。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情感依托,如影随形,魂牵梦绕。

信仰关怀+情感依托=>漫步人生

书不尽言,就此搁笔。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部佳作。

《老幸运》,一部慢条斯理的电影,一首追忆Stanton的离歌,一篇诉说人生真谛的诗歌。

导演★★★★☆(小格局影片,导演对于影片叙事节奏把握,十分老道)

演员★★★★★(老而弥坚)

剧情★★★★☆(故事比较单一,但是怀旧气息浓郁,不落俗套)

视效★★★☆☆(比较一般,毕竟这部作品的卖点不在于画面,而是故事本身)

音效★★★★☆(算是比较出彩,尤其是口琴独奏那段,意境不错)

推荐度★★★★☆(Stanton的遗作,值得一看)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2 ) 我本来只是想点开一个视频,然后度过一个悠闲的周末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思考那些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去证实的问题? 对一个现实主义者来说,肯定很难。 Realism,现实主义。你碰到什么事情,你解决它,直接地,不绕弯。渴了?去喝水,没有问题。车胎没气?换个胎,一切继续。房顶漏水?补上它,要么干脆搬个家,总会有办法。全球变暖?给科学家涨工资,把那些反对这么做的政客都赶下台。失业率升高?经济不景气?我们发明经济学是干什么用的?变老?嗯……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坚持锻炼,积极就医——你看,没有什么是身为现实主义者没法应付的,况且事实就是事实,所见即所得,被事实之外的问题困扰,岂不是很不划算? 所以说,现实主义可以是一种基础相当坚实的人生观,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此活了一辈子的情景。 ——直到这个人发现他的生命正在接近终点。他快死了。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但尤其对一个现实主义者。当以往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某个事实,基于对此事实进行的因果分析,那么当你对面前的事实一无所知,并且注定永远无法知道,你要怎么去处理它带来的问题?你要怎么去处理“它”? 机械论的魅力在于,它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现实层面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你选对了方法。所以当你去问一个医生“我快死了那怎么办”的时候,他会首先提醒你这是没人能避免的事情,然后推荐你一份标准化的应对计划,从生活保姆到临终关怀。简单事实,简单方案,一切都清晰明了。“面对现实”,这是对现实主义者的基本要求不是么? 但是,如果你不满意仅此而已,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尽善尽美的现实主义者,那或许走出自然科学的围墙,走进更加多元的生活实际,你还有必要去处理那些所谓的复杂事实。就像那位律师朋友那样。他给你展示的,保险啊遗嘱啊,虽然不是什么美好愿景(你们在谈论差点被卡车撞死,身后还留下一对母女),但从好的方面看,却非常典型地高效又实用,能解决一个人死后的所有麻烦事。所以还有什么可抱怨的,“高效又实用”,这不正是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吗? 一个让你好受一点 ,一个让你周围的人好受一点,无论是简单事实还是复杂事实都能解决,对付“我快死了”这种事,医生和律师的组合看起来融洽极了。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当你需要知道“我快死了”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只是旁敲侧击,根本就没办法帮忙弄清楚死亡究竟对你意味着什么。机械论能搞定的东西数不胜数,但看起来和死亡好像不在一个层面上。虽然这不妨碍你和还不坏的律师一杯咖啡泯恩仇,但不幸的是,现实主义似乎卡在了一个瓶颈上,它不再像是杯中的咖啡那么无可置疑了。 于是很自然地,浪漫主义翩然登场。因为不可见,进而无需解决,“虚无”永远不会出现在现实主义者的字典中。但浪漫主义者不仅不怕它,还张开双臂拥抱它。什么因果关系,什么机械论,指向目的的东西存在的价值在于目的本身是存在的,如果目的不存在,紧抓着那些东西不放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及时行乐。如果时间无可避免地要流向以死亡为代表的虚无,那么用享乐去填充这些时间就不是什么不合理的举动,因为虽然终点是没有意义的,但填充的动作还是让走向终点的过程具备了意义,而不管你喜不喜欢,享乐只是一种可选的填充物罢了。 可能觉得无法论证这种说法的真伪,但实在是不能认同,你选择走进一片灯红酒绿,然后在第二天早晨,用颓然一身去告诉人们那就是个狗屁。 不过这也就是一个早上的事,而且证实远比证伪要困难,丢掉享乐主义不代表就找到了什么生命的钥匙。 只是阴差阳错,钥匙找到了你。 大卫·林奇可笑地为自己喜欢乌龟辩护,说他没法不尊重这种生命长度超过我们、同时还背负着象征死亡的龟壳行走一生的物种。你可能当时不太明白这种伴随着庄重而来的尊严,却仍然救下了一笼子蟋蟀,床头的它们比灯红酒绿要吵,但你反倒睡得不错。在和律师碰杯的那间饭馆,几天以后你碰巧听到了一个动人的、面对死亡如归途的佛教徒的故事,不知道讲故事的老兵想没想到轮回和希望之间的关联,但无论如何,他说该给那个女孩发个勋章。还有面对善意,你从对看望你的女人要求更多,变成了参加聚会时的给予你能给予的。当然还有调一下烧水壶上那个该死的时间。 就像服从禁止吸烟的规定,你同样不得不服从生老病死的规律。但服从有服从的姿态,你拒绝把死亡看作一个单纯的事实,也不承认只能以消极去抵抗即将走进的那个虚无。形而下的和形而上的都不足够。最终,你选择的是一个微笑。 我知道这听起来挺扯的:你快死了,然后……就在那傻笑?你确定? 我当然不确定,但不是因为笑就错了,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办法确定。死亡对我来说太远,也太不真实,对每个活得好好的人来说大概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思考那些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去证实的问题?又如何去思考?老Lucky的故事为我们每一个活得好好的人搭建了这么一个情境,在这里,在由生向死的这一段上,他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不过这样的问题难度太大,所以别人的答案也不可尽信,包括他肯定的那些和他否定的那些。说到底,我们也只能活个几十年而已,有限之躯怎么能轻易参透无限之境呢?

所以,没准,我们还真没有林奇的乌龟懂得多。

 3 ) 孤独和寂寞是两码事

孤独和寂寞是两码事,一个孤独且寂寞的92岁老人 生活规律 坏习惯与好习惯并存 他得到一个熟人的拥抱 这种关怀让他陌生又惶恐 他想说出自己的一个秘密 这位爱憎分明且看似暴躁的老人 他说他“害怕” 这不禁戳到我的泪点 他的一生 也许永远是个秘密 藏在自己的口琴里、吸完的香烟里,独自回味。他怕死 他怕自己忘记曾经英勇潇洒的自己 他怕孤独的老死 不留痕迹 他40年前的回忆越丰富 现在就越寂寞。

这不禁让我想起现在并不年迈但不断承认自己变老的父亲 他说他不想开车 他说他不想穿太硬的皮鞋。。。他曾经也是一名战士 青春在部队里发光 而我 因在他看来忙碌在我看来庸碌的工作很少腾出时间去真的关爱父母 我对于他的了解那么少 我不知道他在部队的光荣事迹 不知道他在支援唐山大地震时的惊心动魄 不知道他是怎么退休、怎么变老 也许 我带给我父亲的 更多的是“怕”。。。

看似闷闷的电影却让我感受颇多 细节拍摄的深入人心 背景音乐缓缓融进电影很美妙 为92岁的高龄演员打call。

 4 ) 微笑的Lucky

以前写的,跟电影关系不大。

另外,最近听的歌,《My Way》,挺贴合这个主题的。
http://music.163.com/#/song?id=22174742
——————————————————————————


站在地铁车厢的角落,耳机里播放着音乐,我无聊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目光从车厢地板移到扶手广告,接着又游走到顶板和灯罩。地铁门忽然开了,我看到一辆婴儿车,然后是推车的奶奶,紧跟着的是背包提袋的爷爷,走到了车厢中间。奶奶扶着把手,固定好婴儿车。虽然我称呼奶奶爷爷,但他们没那么老,顶多60几的样子。不知怎么的,我一直盯着这辆小车瞧,脑袋里空空如也。我盯着婴儿的小脚看了好久,突然一阵思绪掠过。我既认真又放松地看着那个小婴儿:不到一岁样子,裹着不厚但看起来很保暖的棉衣,头侧过一边,呼吸平稳地睡着觉。小脚缠着彩色条状的棉袜,看着十分小巧。我的目光移向旁边,车厢里的男男女女,接着移回到婴儿的小脚,又抬头看看奶奶,然后又回看婴儿。我忽然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



自从小学某个夏天的晚上我梦见死亡开始,即便到了现在,每当晚上躺在床上,哪怕是跟死亡擦肩而过的想法,都让我陷入到深深的恐惧之中。我怕死,我怕死后的终结和空虚,我怕“围绕着我运转的世界”在我死后就不再需要我了那般虚无。我没有找到一个理由让我远离死亡的恐惧。但当我盯着那个婴儿看的时候,我发觉这是一个对于死亡来说很具正能量的理由。婴儿总有一天会长成男男女女那般的青年,而男女青年终有一天会变成推着婴儿车的老爷爷老奶奶。这不仅仅是自然规律使然。



此时,我联想到了前不久稍稍回顾过的书,《中午的黑暗》。书中主角鲁巴肖夫认为D永远是光荣伟大正确的,为了保证革命成果,他必须承认D给他定的莫须有的、听起来且十分荒唐的罪名。如果拒不承认甚至反驳,都会跟自己当初的理想发生巨大的矛盾,对D的事业产生负面作用。那,如果我承认自然规律使人人必有一死,而新鲜血液必将替代老去的一代,那我跟鲁巴肖夫——我鄙视却又同情的革命前辈——又什么区别?也许,永远光荣伟大正确的D,是无法跟大自然放到一起作比较的;也许,大自然不会让我我承认那些荒诞的罪名。我只是承认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出生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已。



前几天我看了动画电影《赛车总动员3》,闪电麦昆也是前两部的主角。在第三部动画里,麦昆身边的对手一个个变成了新一代的赛车,不仅拥有全新装备与性能,还运用了最新的科技和训练方法。闪电麦昆始终拒绝承认失败,他相信只要他的心依然年轻,就仍然能跟新一代赛车一较高下。电影结局虽然我不怎么满意,但看着麦昆完成了自己的新老交棒,转变成为了新角色,我还是觉得蛮欣慰的。



曾有人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但我却看到新闻里说,一名91岁的老爷爷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会考虑说,既然91岁了,就不要占着名额参加比赛了,把名额让给年轻人吧。老爷爷如果觉得还能老骥伏枥,可以当教练,可以做智囊团,但参加比赛确实让人惊出了一身冷汗。也许“名额”跟“权力”一样,只要占着,哪怕不拉屎,也能令人有所忌惮。而且,背后的两股势力,支持占着的来获益,以及反对占着的来获益,这两股势力也常使人身不由己。



以前,我看到了许多不公平,我觉得“纵使世界上存在千万种不平等,唯有在死亡面前,帝王和贱民殊途同归。”现在,我看到了另外一种使我释然的力量,哪怕是虚幻的释然,也总好过一直困在死亡的恐惧中。万物生生不息,死亡是仅次于出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死亡成就了生命的辉煌。在人类历史中,哪怕你是圣贤明君,哪怕你是千年难得一见的科学家,或者是个残暴的独裁者,又或者跟我一样是个懦弱的胆小鬼,我们死去了,新鲜的生命才能开出花朵。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里,前者拥有着极具“破坏性”的力量,而后者则是“建设性”的。

 5 ) 万事万物都将归于虚空,我们能做的,就是微笑面对和接受

孤老头对人生和生死的思考,遇到了隐约可见的真实挑战,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万事万物都将归于虚空,我们能做的,就是微笑面对和接受。

口琴吹奏的《红河谷》贯穿全片,旋律与通常听到的略有不同。不知是民歌流传过程中有多个版本,还是想表达老人从小学会的就是错版。

片中三首插曲,很符合主题,也非常好听。老男人的烟嗓,扎心又释然的歌词。
Johnny Cash- I see a darkness
Michael Hurley- I stole the right to live
Foster Timms- The man in the moonshine

 6 ) still alive,still funny.

Lucky ,funny。
很喜欢这部电影。

节奏是只有带着岁月痕迹的老人才能hold住的那种舒缓,稳稳的,缓慢却不让人乏味。

看片时候很多个瞬间不由自主思索起生命的意义,但并不愿用“生命归于虚无,我们要微笑面对”来总结陈词。总觉得有些过于矫情,不像那个耿直到底怼得人无话可接的老Lucky,也不像那个明了“lonely”和“alone”并非等同的老Lucky。

喜欢跟海军陆战队老兵畅谈的他,喜欢跟来访女子一起看电视瞎聊的他,最喜欢生日party上一本正经开口歌唱的他。想想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和某些人相遇,偶尔遇见一些新伙伴、新事物,纵情一下,又回归自己的日复一日。

跌了一跤之后的老Lucky说他怕死,但结尾处微笑的他给人的感觉却毫无恐惧。就像医生描述“变老”时无所谓的口气一样,整部片结束,“变老”似乎也不过意味着简简单单生活下去——still alive,still funny.

 短评

忘不了海军陆战队员的故事

6分钟前
  • 推荐

大卫林奇…客串了…乌龟回来了,虚无什么的都是病…

9分钟前
  • 欲圣
  • 推荐

斯坦通演完不久就真的去世了,观影过程感觉无比真实

13分钟前
  • 烧炭小五郎
  • 推荐

格局非常小然而每个元素都把握精准,最初的日常喜剧转变到对于死亡之不可避免的沉思,深度骤增。90多的HDS表演依然细腻如丝,他让Lucky的微妙情绪转变在场与场间顺理成章地流转,从平静到焦虑到恐惧再到自我和解,Lucky与乌龟都完成了一次旅行。林奇老师承包了全片一半笑点,超可爱!

17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2018年第一部,HDS最后面向镜头的微笑,R.I.P。

22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跑向终点的时刻总是值得尊敬

24分钟前
  • york
  • 推荐

一群戏精,可惜实在拍得太业余了

26分钟前
  • RKO
  • 还行

死亡恐惧以及自我和解。希望我也能如此豁达。

30分钟前
  • ~skyyy~
  • 力荐

我家里的长辈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要人哄,我总觉得他们像要变回小孩一样。直到福伯说出口自己的感受,我才明白家里的老人是不是也在害怕未来。不禁泪下。除了微笑面对,也别无他法。ps:感觉大卫林奇能和乌龟很般配。

34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8分。90多岁愤世嫉俗的无神论者对现实主义和真理的理解。接受人生虚空,以微笑。观影于戛纳。05/17/2017

37分钟前
  • 若汐
  • 推荐

斯坦通老爷子90岁时拍的电影 次年91岁时就成遗作了 老爷子一路走好🙏 故事不复杂 就是表现一位独居老人晚年的生活 怎样面对未来 面对现实 以及面对死亡 很想从容淡定却依然免不了恐惧担忧 我们终究要去到那个终点 但在那之前 我还有话要说 有事要做 就大大方方的吧

41分钟前
  • 🥗
  • 推荐

一个典型:本会糟糕的电影(概念化的剧本/平庸的导演),却依赖演员而又拥有了不错的人物状态和真实有效的情怀,至少令作品得以勉强维系下去。话说林奇的表演真是堪比背台词,并没比好莱坞鲜肉好多少...

4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光棍儿,coco,a country for old.白头老兵话二战。

48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力荐

借着在酒吧抽烟的事,延伸到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看似荒谬其实是透彻。但老幸运真的点燃烟这个行为并不能用这个发散的理由开脱。大家相视而笑不是代表允许,而是对他的一种理解和宽容。老头望着硕大的仙人柱,面对镜头的微笑,莫名动人。

49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我们其实很难理解老年人的想法和生活,我们无法想象明天会看不到昨日问答节目的彩蛋,也不会日复一日的玩填字游戏。我们只是看着他走,看着他每晚去老年酒吧,回忆起童年杀死的知更鸟,忘不了曾经离开的旧天地。人生是虚无吗?其实不是,走丢的陆龟又走了回来,电影证明了它的存在,人生是一场行走。

54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上次看这个题材是Goodbye Solo,隔上10年才能再出部谈死的片,可见人类多么刻意回避这个话题啊。看得毛骨悚然,这演的不就是我的未来吗....

58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节奏很慢,但没有一丁点的冗余。构图很美,但没有一丝的华而不实。看着几位老爷子不紧不慢不知不觉的围绕着“生命”来插科打诨,行将就木其实也是另一番涅槃重生。最后那一段长镜头,伴随着老爷子的凝望,将现实与虚幻打破。老爷子,走好!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对这种剧情平淡如水的电影简直毫无抵抗力,全是生活片段,却因为镜头对准的老人而显得格外的寂寞和孤独,就像《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和《自己的葬礼》一样。哈利·戴恩·斯坦通这演技妥妥的奥斯卡级别,不给提名太冤枉了,最后一个镜头大哭,乌龟或许还能活一百年,但人已经没时间了,而哈利去年也走了。

1小时前
  • Ron Chan
  • 力荐

7.6 在人生最后一部电影中主演这样一个与自己相似的角色,随他一同勇敢面对死亡、坦然接受虚无,于一名演员来说,也可以说lucky了,有一种虚构与现实融合的伟大感觉,smile, Stanton, smile.

1小时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未婚,无后,一个乐观的,精神世界飞得很远的老哥们,他不相信上帝,他很无所谓的静静地等着死的到来。他用行动证明什么是接受人生的虚无。教会的义工去看望他,临走时,老哥们说:我告诉你个秘密吧。义工:好。老哥们:我怕死了,怕得要死。义工:我知道。ps:大卫.林奇演了配角。

1小时前
  • 陈哈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