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卡洛斯

HD

主演:布莱恩·佛格尔,格里戈里·罗琴科夫,尼基塔·卡梅夫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伊卡洛斯 剧照 NO.1伊卡洛斯 剧照 NO.2伊卡洛斯 剧照 NO.3伊卡洛斯 剧照 NO.4伊卡洛斯 剧照 NO.5伊卡洛斯 剧照 NO.6伊卡洛斯 剧照 NO.13伊卡洛斯 剧照 NO.14伊卡洛斯 剧照 NO.15伊卡洛斯 剧照 NO.16伊卡洛斯 剧照 NO.17伊卡洛斯 剧照 NO.18伊卡洛斯 剧照 NO.19伊卡洛斯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肌素小常识

1 很多健美运动员使用的群勃龙,在半个世纪前就用于给大牲畜增加净肌肉,实际上很多人用兴奋剂起初都是用来给赛马提高成绩的,并非谁都能用兴奋剂,如果身体基础素质不够强大耐受性差,兴奋剂会很快摧毁你

2 睾酮在运动表现中非常重要,极大地决定着一个人的力量和速度水平,想通过外界摄取提高睾酮水平也很容易,注射剂和药物贴片都很好获得,但过度使用会引起自身睾丸功能退化。如果一个健康人处于饥饿劳累缺觉状态三周以上,那他的睾酮分泌甚至会达到阉割者的境界,实现真正的戒色和四大皆空

 2 ) 《伊卡洛斯》涉及的部分背景信息综述

补充一些影片涉及的背景知识,完整影评请收听《后排影评》

http://www.ximalaya.com/yingshi/13031268/70635421

俄罗斯国家兴奋剂计划

2010年一名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雇员Vitaly Stepanov开始向国际反兴奋剂机构WADA发送电子邮件,披露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系统性的服药情况。他在三年内发出了200多封电子邮件和50多封信函。虽然没有得到实际性的行动,但有一名WADA内部人士帮助其联络了德国电视台ARD。2012年十月,一名俄罗斯运动员Darya Pishchalnikova给WADA发送了包含详俄罗斯国家体制性兴奋剂计划细信息的邮件,这封信最终被三名WADA官员转发给了俄罗斯体育官员,次年Darya被俄罗斯禁赛十年。

ARD纪录片《The Doping Secret: How Russia creates its Champions》指控俄罗斯国家机关深度卷入了禁药事件,它将俄罗斯的风格归类于东德模式。而且俄罗斯禁药事件是有金钱交易的,运动员必须把5%的收入上交给俄罗斯当局,并配合所有掩盖禁药痕迹的行动。

2015年法国当局对国际田联前主席Lamine Diack开展刑事调查,指控他接受了来自俄罗斯田联一百万欧元的贿赂用以掩盖至少六名俄罗斯田径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

两名俄罗斯反击兴奋剂机构最高领导Vyacheslav Sinyev和Nikita Kamaev在2016年2月神秘的死亡。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称Kamaev在死前不久联系了该报计划他自己撰写的《1987年之后关于体育医药学的真实故事和俄罗斯禁药事件》。

90%的俄罗斯运动员拒绝接受单独询问。WADA主席David Howman说:调查其9个月之内,是任何干净的俄罗斯运动员出来为自己正名的最佳时期,很可惜的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麦克拉伦报告

DPM

Disappearing Positive Methodology始于2010年渥太华冬奥会俄罗斯队的糟糕表现。副总理Nagornykh是DPM计划的关键。他掌握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所有阳性检测情况。Nagornykh决定谁会被保护,谁不会被保护。他用的指令是"Save"或者"Quarantine"。实验室人员会根据其指令伪造阴性测试结果以掩盖禁药检测数据,并在实验室数据系统中伪造结果。但这个方法无法适用于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为了能将DPM适用于国际赛场,俄罗斯国家安全局研发出了一种能打开密封检测瓶的方法。这项技术专门用于索契冬奥会和国际田联冠军联赛。瓶子内测在显微镜下会显示区别于正常使用的明显的刮痕。调换尿样需要建立干净的尿样库。运动员在体育局俄罗斯国家队准备中心主任Irina Rodionova的安排下收集干净的尿样用于调换。而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主任Rodchenkov会进行检测确保这些尿样是干净的。俄联邦安全局官员Evgeny Blokhin专门负责尿样的运输调换。Rodchenkov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确保调换的尿样符合一系列正常采集的尿样的生物参数特征。

伦敦实验室的一系列实验证明了Rodchenkov关于尿样调换操作的说法。索契的调换方法非常特殊,是因为当时奥运会期间在实验室中有大量国际工作人员参与尿样检测。在索契冬奥会结束之后DPM重新成为最主要的掩盖兴奋剂检测的手段。

WADA在ARD播出记录片之后,WADA高层就通知了莫斯科实验室他们要派人将实验室的尿样运送出俄罗斯接受检测。根据DPM,Rodchenkov知道自己有大量的B瓶不干净的尿样被报告称了干净。解决的手段之一是销毁2014年9月之前的所有存储尿样(80%被销毁),手段之二是重新采集相关运动员的干净尿样。体育部副部长Nagornykh联系了俄联邦安全局用特殊手段打开了大量检测瓶协助重新采集尿样。伦敦实验室发现检测瓶内测有多处刮痕,并且3处尿样结果甚至不符合DNA特征。

DPM的步骤:

1.检测出违禁成分后,其生物特征由莫斯科实验室通过各种通信手段传递给联络人

2.联络人在三个不同时期由三个人承担。俄联邦体育部工作人员,CSP工作人员和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副主任。大量证据可以证实其交流细节,包括俄联邦体育部工作人员甚至直接用了minsports.gov.ru的邮箱用于交流违禁尿样信息。

3.联络人联络俄罗斯反兴奋剂中心获取相关人员信息。

4.联络人将所有信息汇报给俄联邦体育部副部长Nagornykh,其批示为两种:SAVE, or Quarantine

国家的角色

1.足够的证据表明莫斯科实验室的反兴奋剂运行受到国家的直接控制。

2.莫斯科实验室的人员被要求成为国家通过禁药提高运动员水平的计划。

3.莫斯科实验室的人员没有选择不参加计划的权力。

具体实验方法

由专家盲测26个被打开的尿样瓶,成功推断出了所有被打开的和没有被打开的尿样瓶。

鸡尾酒

Rodchenkov研发了类固醇鸡尾酒,以及口服方法最大程度的降低被检测的几率,将检测窗口成功降低至3-5天内。根据成分可检测出相当多的伦敦奥运会的俄罗斯运动员服用了鸡尾酒。

Rodchenkov如何帮助Bryan作弊

Rodchenkov帮助Bryan作弊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通过由麦克拉伦报告中透露的第一种方法:DPM。这样的话,他将需要把Bryan的尿样通过实验室检测,然后发生阳性的话直接上报给俄罗斯联邦体育部。由于尿样瓶的ID和被测试者的Id是分开的,因此DPM的联络人会知晓Bryan的身份。那么按照DPM之前的传统,几乎全部的外国人阳性都不会被篡改而是直接公开的,因此如果Rodchenkov真的想帮助Bryan的话似乎需要打破DPM这一常规流程。由于DPM非常的敏感,因此流程管控应该不是形同虚设,实验室和测试人身份数据是严格隔离的。

第二种可能就是采取公爵夫人鸡尾酒。但影片中明确展示了Bryan是皮下注射并不是口服。因此Rodchenkov实际上应该是采取修改上传系统,外加特定日期尿检瓶调换的手段。

Rodchenkov可能一开始就没打算帮助Bryan进行真正的反兴奋剂检测手段上的作弊,而是还要依赖常规检测之外的舞弊。那么这样和Bryan设想的模拟阿姆斯特朗的类固醇方面禁药的舞弊行为似乎有很大的偏差。

Rodchenkov的黑历史

Rochenkov宣称普京知晓俄罗斯禁药舞弊计划。2008年之前,高纯度类固醇大量在中国生产。Portugalov,苏联时代的俄罗斯著名教练,拥有一整套非常先进的类固醇训练和躲避检测的方法。Rodchenkov当时恰好是Portugalov的对立面,他在研究如何延长检测期,从而导致Portugalov旗下的运动员大量被检测出了禁药。Rodchenkov于是就成为了类固醇的新的领头人物,因为他知道高纯度类固醇的购买源。

Portugalov有很强的政治能量。很快Rodchenkov就被捕,由于试图自杀,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并被强制治疗。刑事警察将Rodchenkov送进了一个条件较好的精神病院,并可以使用电脑。2012年Rodchenkov收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邀请去伦敦,并且不愿意接受其他人选。这封信拯救了Rodchenkov。莫斯科当局明白获取伦敦反兴奋剂实验室的一手材料有多么重要,如果不从内部了解情况,俄罗斯禁药计划将彻底完蛋。索契成为Rodchenkov的救赎。

联邦调查局派人联系Rodchenkov,希望他能配合调查。美国地区法院向Rodchenkov发传票要求其作证。导演聘请的相关律师认为Rodchenkov如果和联邦调查局方面合作,那么就不太可能在里约奥运会之前公开披露俄罗斯禁药内幕。Rodchenkov坚持要先披露内幕,他同纽约时报联系提供了大量一首文件并进行了核实方面的沟通。之后他花了三天时间接受了美国司法部的询问,提供俄罗斯当局赞助禁药计划的具体细节。当然Rodchenkov并没有告诉司法部他已经将相同的信息提供给了纽约时报。司法部显然非常生气,取消了与Rodchenkov的合作协议,并要直接起诉Rodchenkov。

索契事件

Rodchenkov称索契冬奥会一个月前让所有服用禁药的运动员变得干净。但高层决定要用效果更强的PED。这就是说,冬奥会索契完全放弃了用科学的常规手法规避检查,而使用特殊手段。这就是说必须调换脏尿样。Rodchenkov需要为每一名服药运动员调换尿样。

问题在于索契冬奥会期间实验室的运作并不完全在Rodchenkov的掌控下。由于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的参与,在索契的反兴奋剂实验室戒备森严,监控严密。

 3 ) 普京最不想看到的纪录片

一部让人震惊的纪录片。

一部拍着拍着跑偏原题成了与原题对立的“谍战片”。

从总统普京到体育部长到国家反禁药协会到教练组到运动员,彼此心照不宣,国家资助,举国舞弊,瞒天过海,甚至可一直追溯至1968,以及身为东道主真假尿检天衣无缝狸猫换太子。

如果这样也算战斗民族?那太幽默了。

知与不知,意识到完整的真理但述说精心架构的谎言,否定道德,同时又要求道德…人不仅在时空面前渺小无力,在绝对权力面前亦别无选择。唯奖牌论,举国体制;用政治手腕达成体育政绩进而巩固政治手腕;在真相濒临破裂前干掉执行者进而永久封掉打开证据的嘴。《伊卡洛斯》的格里戈利之于俄,《第四公民》的斯诺登之于美,也为脚下这片土地的过去捏一把汗,何其相似乃尔,腐败是谎言的另一面,试图揭开遮羞布的人是否已经被干掉已不得而知。敢于或不得不对抗一个国家机器谎言的不自量力者,或许是本国的叛徒,也或许是对方意识形态下的一杆枪,但已足够勇士。历史会记得。

————分割线————

(有感于最近某国字号运动员风波集中吐一波负能量

墙可以翻,但必须要有。

社会缺什么,才会弘扬什么。

你看到的新闻,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

“真相”,实际也是一种宣传。

功过分开论,自打全运会无契约精神风波后就很不喜欢他(尽管很政治不正确 也不敢言)。没有金牌但更「真实」的傅反而就更喜欢。

不会因为我「是」中国人而喜欢「所有」中国人,进而护犊子一棒打死凡是质疑或攻击某一位中国人的「所有」外国人。凡事讲求个来龙去脉不得真理不下结论。比起提出不一样的声音被民族主义乱扣帽子“不是中国人”,首先我得是个有起码是非与价值判断的 人。

 4 ) 把纪录片拍的比悬疑片还精彩,拿下奥斯卡理所应当

不散作者 | noodles

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还历历在目——斯诺登曝光了美国一个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一年后,美国纪录片制片人劳拉·珀特阿斯拍摄的关于棱镜门的纪录片《第四公民》拿到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而今年拿到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电影,则是一部关于“俄罗斯斯诺登”的电影——《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讲述的是2014年爆发的俄罗斯禁药丑闻——俄罗斯官方协助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作弊。

作为一部纪录片,《伊卡洛斯》有很强的戏剧性,后半段甚至拍出了谍战片的感觉。而且导演剥丝抽茧般的还原了事件,让不关注体育新闻的观众也能在看完电影之后,对整个事件有清晰的认知。

电影从导演布莱恩·佛格尔试图挑衅药检系统开始。

佛格尔发现目前的药检系统对精心算计的禁药使用程序基本无效,为了证明现行药检系统的无效性,他请来了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的主任格里戈里·罗琴科夫为他设计禁药使用计划,让他在业余自行车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佛格尔是在2014年初开始接触格里戈里的,电影是2017年上映的。当你花好几年时间去纪录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时,经常会有意外发生,在《伊卡洛斯》中,意外就是格里戈里。

由于某些原因,佛格尔最终的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比去年的成绩还低。而在佛格尔的挑战以失败告终的同时,体育界发生了一件大新闻——俄罗斯禁药丑闻。

戏剧性的是,最开始帮助导演作弊的那位俄罗斯专家格里戈里,恰好卷入了这场丑闻之中。

丑闻的爆发源于2014年德国电视台ARD拍的一个名叫《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的纪录片,随后WADA(世界反禁药组织)组建了三人独立调查委员会对此展开调查。格里戈里是帮俄罗斯官方作弊的主要人员之一,也是WADA调出的主要对象之一。

然而就像斯诺登一样,格里戈里也变节了。

格里戈里带着证据、资料逃到了美国,并详细叙述了在索契冬奥会上,俄罗斯是如何将运动员有问题的尿液偷偷调包成干净的尿液的。深夜行动、KGB的协助、通过墙上的洞倒出有问题的尿液,整个过程堪比《天才枪手》。

“我们是顶尖的作弊高手。”格里戈里说。

尽管格里戈里提供了俄罗斯官方作弊的证据,其证据和证词后来也被WADA证实是真实的,但是俄罗斯政府却不承认其协助运动员作弊。

电影一开头,就是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的一段话,“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说真话变成了革命性的行为。”

导演从来就没有掩盖他的目的,从海报到素材的选择,再到《1984》文本的使用,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普金领导下的俄罗斯政府。

《伊卡洛斯》的海报很有意思。红色的背景,上方是一只巨大的手,每只手指上都系着一根不同颜色的线,五种颜色正好是奥运五环的颜色。这只手操控着的是一个运动员,就像傀儡师操控傀儡一样。

在素材的选择与组织上,导演试图将普金与禁药计划紧密联系起来。电影中出现了大量普金的镜头,他冬奥会上的演讲,时不时插入的他的照片,格里戈里甚至承认使用禁药是来自普金的指令。

导演还插入了一些看似与禁药事件无关的信息,也是为了将普金和禁药事件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比如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俄罗斯是奖牌榜上的第一名——33枚奖牌,13枚金牌。而就在索契冬奥会后,普金的民众支持率大幅上升。

为了强化其目的,导演还直接使用了《1984》的文本,让其与电影形成互文,比如直接让格里戈里读《1984》,比如电影中大量出现的来自《1984》的名言。

《1984》是个悲剧,《伊卡洛斯》也是。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他有翅膀,用羽毛和蜡做成的翅膀。他在逃离克里特岛时,因为飞得太高、距离太阳太近,双翼上的蜡被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

格里戈里就像那个距离太阳太近的伊卡洛斯,导演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英雄形象。

格里戈里是矛盾的,就像他在电影最后朗读的那段关于“双重思想”的话一样,“双重思想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保持并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认识的能力。”,“禁药与反禁药,这正是纯粹的双重思想。”

格里戈里是一个很聪明的科学家,他创造的药检系统让检测期从几个星期延长到六个月,很多运动员用他的系统检测时,结果呈现了阳性。但同时,他在索契冬奥会上的行为,却是避免让运动员的检测结果呈阳性。

格里戈里与狗玩耍的镜头、和导演的聊天,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幽默、乐观与温暖。但同时,他在索契运动会上的作弊行为,偷走了其他公平竞争者的荣誉和奖牌,令人不齿。

开玩笑的格里戈里

格里戈里也是悲剧的。他就像那个距离太阳太近的伊卡洛斯,他对禁药事件的揭露,导致了他现在危险的处境,不得不加入证人保护计划。

电影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这是《1984》里的一句话。讽刺的是,在《1984》中,说这句话的奥勃良,其实恰好站在了温斯顿的对立面;而认为奥勃良会和他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的温斯顿,最终被驯化成功了。

在整个俄罗斯禁药风波中,尽管WADA证实俄罗斯的确存在官方协助的使用禁药行为,但是俄罗斯官方却依旧不承认;尽管WADA建议取消俄罗斯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资格,但是奥委会还是让大部分俄罗斯运动员参加了里约奥运会。而揭露真相的格里戈里,却要接受证人保护计划,远离家人。

在奥斯卡颁奖礼前,最火的,也是最受影迷喜爱的纪录片是瓦尔达奶奶的《脸庞,村庄》,但是奥斯卡把奖颁给了这部《伊卡洛斯》。

如果说《脸庞,村庄》讲的是世界美好的一面的话,那么《伊卡洛斯》展示的,就是世界黑暗的一面。

尽管《伊卡洛斯》带着导演很强的目的性,尽管《伊卡洛斯》不如《脸庞,村庄》可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需要这样的纪录片。

导演在奥斯卡领奖时说,“我们把这个奖献给格里戈里,一位无所畏惧的揭发者,现在却生活在危险之中。我们希望《伊卡洛斯》是一个警钟,对俄罗斯,也是对追寻真相的重要性。”奥斯卡后的采访中,导演也强调了追寻真相的重要性,“真相就是真相就是真相就是真相。”

真相就是真相,过去不会被抹掉,真相永远不会被遗忘,谎言永远也不会成为真话。

· THE END ·

这是“不散”的 第 585 期 文章,下一次相遇,希望是在光明的地方。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不散(busan-movie)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5 ) 不会停止的双重思想循环

俄罗斯版斯诺登。禁药检测实验室主任最后变成了揭露禁药使用丑闻的“吹哨人”,滑稽又讽刺。

故事从一位业余自行车运动员试图联系专家帮他用药蒙骗药检提高成绩开始。没想到阴差阳错找上了俄罗斯的禁药大牛,最后比赛阴差阳错并没有获得成功,反而是牵扯出了俄国举国体制蒙骗使用禁药的惊天丑闻…

体育和政治真的可以分家吗,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更高更快更强最后都成了在化学领域的不断挑战。运动早已不再是展示个人风采的东西,反而背负了政治宣传/“雪耻”等宿命,运动员也不过是一粒粒工具而已。举国体制的doping舞弊,看着也格外让人熟悉。“马家军”,孙杨的丑闻还历历在目,而片中提到中国正是类固醇生产量最大的国度…

奥威尔从始至终贯穿了整个影片,格里高利(俄罗斯禁药实验室主任)更是手不释卷,他用双重思想说明着自己的矛盾与纠结。从使用禁药的运动员到帮助运动员逃避药检的大头头,他是被普京推出来的牺牲品,而就算没有他,看到今年俄罗斯花滑也会知道,俄罗斯还会有新的格里高利。

片名《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迷宫的创造者代达罗斯的儿子。 伊卡洛斯和代达罗斯试图借助代达罗斯用羽毛和蜡制成的翅膀逃离克里特岛。伊卡洛斯无视代达罗斯对他的劝诫,飞得太靠近太阳,导致他翅膀上的蜡融化。 他从天上掉下来,掉进海里而溺死。doping也是如此,看似帮助运动员触及到更高的地方,最后却归结为黄粱一梦。

 6 ) 在2022年4月这个时间点看《伊卡洛斯》,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6.5分,我真的不喜欢这部奥斯卡得奖的记录电影,但是我又的确被记录的真实本身震撼,这个故事可以站在奥斯卡,能被大家所熟知很大程度就是老天赏饭,谁能知道自己有一天真的可以参与历史参与一个如此重大的全球性事件,然而无论是豆瓣打高分还是其他喜欢认可这部电影的人多多少少也是参与了一场全球性意识形态宣传狂欢,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电影体系和影响力不如远西方世界成熟,至少在电影领域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所以俄罗斯没能力没兴趣也拍一部电影怼回去,这也和当下发生的事情非常相似,我个人对此是没有任何褒贬的,但是作为一个生长在东方的成年人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些问题,会去反思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本身也是特别敏感的话题,而现在我可以很明确的说不仅是体育,艺术也是脱离不了政治和立场的,而优秀制作水准的电影就是高级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

这是一部没有优缺点的记录片,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人物真的是非常精彩,都说人生如戏,格里戈里的人生的戏剧性真是编剧都不敢这么编的,然而在展现了如此精彩的两小时后,我依然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一个流利使用英语的俄罗斯人,一个曾经的运动员,一个运动医药界世界级科学家,一个服用兴奋剂贩卖兴奋剂的人,一个有过精神病史自杀未遂并且蹲过精神病院的人,一个1989年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的人,一个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的高级官僚,一个帮助运动员长期服用禁药的帮凶,一个爱狗人士,一个在索契冬奥会后被普京颁发奖章的国家英雄,一个抛妻弃子只身一人逃亡美国做吹哨人的国家叛徒,这样的人生随便拿几个就可以拍出精彩的电影,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甚至让人会怀疑真实性,选择这样一个人物而且是全世界唯一一部呈现这样一个人物性格的纪录片,本来起点就会很高,不同于斯诺登,体育是我们普通人身边能接触的,至少在看电影前我无法想象体育上的成败能给政治带来明确的影响,索契的全面胜利能够唤醒俄罗斯基本盘的支持,这本身让我大开眼界。

我个人非常喜欢格里戈里这样一个人物,但是我依然不喜欢这部电影,我也不得不说作为单一事件和单一人物的叙事是完整的也的确该得奖,但是我并不认可整个电影后半段的逻辑。如果说这部影片的立意是仅仅为了批判抵制俄罗斯使用禁药这件事,那就是政治的、偏颇的,这也应证了普京总统说整个兴奋剂事件就是西方社会针对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的报复,电影只说了阿姆斯特朗这一个美国人,而没有提到其他可能使用兴奋剂的其他国家运动员,这里摘自维基百科“由于美国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最大赞助者,故此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一直对美国运动员网开一面。2015年时,美国以“因病服药”的名义申请豁免的运动员高达653人,通过申请的有402人,而同年俄罗斯只有20人通过”我不相信全世界除了俄罗斯人就没人使用禁药,而阿姆斯特朗事件也体现使用禁药是全球性的普遍性行为,而作为整部一部出发点就是反对禁药的电影,格局上应该是以小见大,从个体到国家再到世界,然后在格里戈里代替导演本人成为主角后,电影的矛头从反禁药过度到了反俄罗斯反普京,不说只提俄罗斯举国使用禁药不提别的国家是不是对俄罗斯不公平,就说核心的表达和批判的重心是不是就偏移了,从一个体育公平的角度变成了控诉俄罗斯的檄文,作为真正青天大老爷的反禁药组织查也查不出,调查也没实锤,抵制也毫无作用却没人提及。

另一方面根据电影的提供的证据俄罗斯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俄罗斯的国家行为,那请问就电影来说结尾处不停展现俄罗斯运动员得到奖牌的画面,就暗示,不对明示了这些运动员还在服用禁药,先不说合不合适,就说国家行为是不是可以理解运动员服用禁药是国家铁拳的强制要求,那俄罗斯运动员无论有没有使用禁药是不是同样也是受害者呢,作为俄罗斯国家这个主体我双手赞同是活该被抵制和制裁,那作为个体的俄罗斯普通运动员被禁赛多年是不是同样也是受害的一方呢,既然西方社会崇尚个体的人权和自由是不是也会关注这些个体呢。的确根据维基百科的记录在平昌冬奥会俄罗斯运动员是以个人和团体的方式参加比赛的,那是不是作为电影的创作者该提及这些事呢?至少把运动员和国家分割开来,不提反禁药组织的无能致使反禁药工作存在巨大漏洞以至于被俄罗斯钻了空子,也没提反禁药组织有没有针对出现的巨大漏洞做出哪些改革,仅仅用一些暗示性极强的镜头来表达俄罗斯有可能依然在使用禁药来获得名次,换句话说要你们反禁药组织干什么来的,只能反对和抵制,如果可以改进技术逮他们个现行,是不是就是实锤作弊行为也就不会有这些争议了呢?同样作为电影也没有提及。最后我也说说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禁止俄罗斯代表队参赛没有任何问题,在体育的公正性上不一定就是政治报复,但是作为奥组委和托马斯巴赫本人后来又同意俄罗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这件事就是最大的政治干涉体育的体现,而且西方世界共谋的体现,背后可能有作为奥运会发起者整个欧洲社会有关能源经济产生的巨大利益勾连,甚至我猜测会不会有可能是托马斯巴赫本人受到自己祖国德国方面的压力,因为俄罗斯和德国或者说整个欧盟在能源上是深度绑定的,如果奥组委就把俄罗斯全部禁赛那我认你奥组委是真汉子,我也能认可体育本身是大于政治的,我不能说这是这部电影的缺点,电影结尾处也做了一些展现,但是作为普通观众只会从电影的立意和格里戈里引用的《1984》中得出批判俄罗斯本身这层表达,这一切难道就没有西方世界的妥协和纵容,天下乌鸦一般黑你让我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该如何相信任何一方的观点呢?批判不全面等于全面不批判。

我认可电影的某些表达,我也尊重作者长时间的跟踪这样一个事件的努力,但是我个人在各种意识形态宣传中越来越迷茫,以至于我对竞技体育本身完全失去了兴趣,也不知道是世界走上一个拐点,还是我的人生走上一个十字路口。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格里戈里成就了导演布莱恩富格尔,还是导演在接触中加深格里戈里某些自我意识,也成就了格里戈里呢?还是格里戈里和导演的第一次沟通时就开始设想这么一条出路,我都不得而知,这才是这个世界让人恐惧又着迷的地方。到底谁才是伊卡洛斯,阳光下融化了翅膀的是可笑的人性吧。

 短评

4.5 | 主角罗琴科夫约等于俄罗斯版斯诺登,结构更精妙的《第四公民》,渴望提升成绩的美国环法自行车运动员找上俄罗斯禁药大牛,进前十目标没实现倒是跟着拍出了惊天大案,矛头直指普京,后半段与《1984》的互文结构很有想法,动画感染力十足,在美国做这片子难免被怀疑主题先行,但实在是触目惊心呀…

7分钟前
  • toska
  • 推荐

从纪录片的新闻价值上来讲,可以媲美《纽约灾星》,并且带有一点现实主义的抓马元素,把纪录片拍出了政治悬疑片的感觉,一直不理解给毛子开脱的某些“体育粉”的逻辑,规则的漏洞是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破坏规则的理由吗?毛子国经此一战,已经让自己彻底失去了尊重,傻坏狠并存,比棒国奥运还多个狠

10分钟前
  • 老李
  • 推荐

谎言世界中,说真话成了革命,革命者格里高利也就成了体育史上的斯诺登。纪录片从业余自行车导演布莱恩,想以身试法挑衅药检机构开始,意外发展到让莫斯科联络人替代自己成为大事件主角,戏剧性转变实在太强,以至让人忘了片子初衷,忘了布莱恩辛苦挨打那么多针和积攒的尿。片尾忘改俄罗斯的平昌命运。

11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这个节骨眼对俄不能不说美利坚有私心。不过去年这个新闻爆出绝对是海啸级别的震惊,体育界的斯诺登,但让人反感的是他帮助国家实行这个计划得意地做了这么多,一点没忏悔的意思。影片中对俄罗斯运动员的照片视频有点不太负责,不能针对个人吧!

15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全员嗑药”——针对俄罗斯体育界的指控非常震撼,而纪录片用更加震撼的证据展示俄罗斯兴奋剂服用的“举国体制”。前半部分导演以身试药、恰好遇到变节的俄罗斯禁药主管有点不可思议,后半部分《1984》三段体将矛头直指普京。 看完后我为某国感到担忧,因为这作弊的风格实在太熟悉...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除却新闻价值,最大亮点就是主人公在不经意间旁观、见证并被卷入了历史。值得点赞的是制片方,一个几乎是跑偏原本选题的项目,变成了与毛子对抗的跨国营救,和与时间赛跑的事件揭露。最后的成品足以让他们自豪。遗憾是一些疑点未解开,叙事略混乱。可爱的grigory在重压之下确实感觉有些精神分裂

22分钟前
  • Unbeliever
  • 推荐

有些服药是个体性的,那是普遍人性贪婪、侥幸的问题,而有些服药是系统性的。有些事会被遗忘吗?

23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刷新对世界认知的纪录片,哇!

24分钟前
  • muzer
  • 力荐

从背包里拿出1984相当刻意了,但也用得让人无话可说。「一边拥护道德一边又否定道德」

25分钟前
  • vic
  • 推荐

和拍港··独少年黄某某的纪录片一样,这部奶啡投资拍摄的纪录片是如何在事件发生以前就跟踪拍摄的?在他们开始拍摄的时候怎么能预感到黄能够出名?怎么预感到俄罗斯的反兴奋剂主任愿意站出来揭露?

29分钟前
  • Ⅸ⑨九Ⅸ
  • 力荐

体育领域的大而不倒,整个国家,整个竞技体育界都用, 那就大家都不干净了。

32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普丁大帝道: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危险的事件,政治干扰体育再度发生了。我特别想让您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到底谁先干扰谁的?

3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2015年俄罗斯禁药丑闻的纪录片,和爱德华·斯诺德的那部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第四公民】一模一样,导演布莱恩·福格尔也以参与者的身份,与事件时间同步的纪录这起类似于“棱镜门事件”的告密过程,丑闻牵扯到普京总统和俄罗斯政府,最后关于体育界禁药的真相更可怕。

3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这种主创在不经意间参与历史的神奇经历反而比影片所要展现的一切更加令人感叹,想起了《纽约灾星》

4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所以,政治和体育还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奥运会和世界杯在这届组委会的手上受到了亵渎····

43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又一部捅了大马蜂窝的调查纪录片,类似《第四公民》,两者分别扇了俄罗斯和美国一个大耳光,而两位揭密者又分别被对方政府所庇护。该片最生猛或最勇敢之处在于,导演本人“以身试法”,有规律地服用禁药并成功通过了药检,可惜的是,他的竞技成绩不升反降。深层次看,该片质疑的其实是整个反禁药体制。

45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人物。为了逃出克里特岛,他和父亲用羽毛、蜡为自己做了对翅膀,但因为飞得太高,伊卡洛斯翅膀上的蜡被太阳融化,因此跌入大海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任何“法宝”都有天生的短板,它存在的意义,除了为人所用,就是等待失控的那天。失控,是世间一切“法宝”的终极宿命。

50分钟前
  • 吴平平
  • 推荐

美国其实可以考虑用格里戈利和俄罗斯交换斯诺登哇。民主和独裁其实最后是殊途同归government f**k me everyday.

51分钟前
  • lixunhuan
  • 推荐

我不信只有俄罗斯这么做。全世界的运动员都想拥有这样的不被发现的强化身体机能机制,只是俄罗斯做的大概最好。奥运会开幕式上伸张体育精神,世界和平。奥运会后就开始打乌克兰。真没想到一个套路还能玩两回,您真是不要脸啊。

56分钟前
  • amelie
  • 力荐

历史属于胜利者,不属于真相。题材真的是很厉害了,这个突然从天而降的被迫跑题也是神迹。

57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