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2020

HD

主演:黄宇聪,陈宣宇,梁龙,林子熙,邱炯炯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回南天2020 剧照 NO.1回南天2020 剧照 NO.2回南天2020 剧照 NO.3回南天2020 剧照 NO.4回南天2020 剧照 NO.5回南天2020 剧照 NO.6回南天2020 剧照 NO.13回南天2020 剧照 NO.14回南天2020 剧照 NO.15回南天2020 剧照 NO.16回南天2020 剧照 NO.17回南天2020 剧照 NO.18回南天2020 剧照 NO.19回南天202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回南天202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对年轻的情侣小东和杜鹃住在城中村,日子过得磕磕碰碰。游乐城倒闭变成饮食城,为了在饮食城重建小舞台,小东留下暂时做了守湖保安。在守湖过程中,他认识了前来放生的女孩园园。杜鹃是个花艺师,在花店打工。杜鹃经常到客户龙老师家插花。龙老师特别神秘,年轻的杜鹃被龙老师这种神秘气息吸引。小舞台重建未果,小东被辞退。回家帮女友经营起“小丑花店”,女友要求小东扮成小丑送花。送花之余,小东会去园园家。园园以前是某剧团的舞蹈演员,后来因为感情问题离开了舞台。四个人的关系渐渐错位。暧昧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在他们的彼此映照中,回南天悄然而至……三更奇葩料理大作战第二季极度深寒默片为母所盗:卡蜜亚·莫布里的故事亲密敌人石榴熟了之一拍到底阿里卡呼声魔徒第一千个男人心中的秘密猪猪侠之恐龙日记第六季好大一个家对丑陋人物的简访深巷至味北京篇脱衣舞娘吝啬鬼1980真爱的诠释(国语版)一件小事父女情OK 亲爱的莉香舞动的心替代者2铁血柔情再见妈咪锡尔弗顿之围原野奇侠梅花螳螂孤独的美食家2020除夕特别篇圈套剧场版3:灵异者大混战父子攻防战小生作反斗法(原声版)妙女神探第三季星际迷航:皮卡德第二季最后一个乘客嫉妒的化身

 长篇影评

 1 ) 回南天,5.2分还是稍低了点

前天晚上去看《回南天》线下放映会。去之前,扫了眼,豆瓣评分很低,只有5.2。 四个主角,三种让人窒息的关系,以及无处不在的压抑感。虽然在观看过程中,的确有一些让我不太喜欢的片段,但看完后个人感觉这个片子还是有不少亮点的,5.2的评分还是稍低了些。

先说说不喜欢的吧。 1. 四个主角都让我厌恶,甚至一度想冲进镜头里对着他们大吼大叫。 冷暴力的男主角,对待女友不是沉默,就是要发泄欲望般的求欢。这种简直把人逼疯的沟通模式让我抓狂。

女主角相对没那么惹人讨厌。去人家店里工作却犟着头硬是不肯遵守店里的规矩。一方面显得她过于偏执,缺少“职业精神”。另一方面可能体现她人格独立,不畏强权。(映后交流会,看到女主本人有点汤唯的气质欸)。

无病呻吟的圆圆,矫情的直播念白片段像是中学时代的青春疼痛文学。放在十年前我还勉强好这口,可现在只会让我忍不住想有个按钮可以快进跳过这一段。

故作沧桑沉默寡言的龙老师,平日高冷沉默,好似超脱凡俗,可就是对女主有某种偏爱和疼惜。这个角色很符号化,太纸片人了。

2. 三段关系里,男主跟圆圆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模板化的青春疼痛文学。每个男人都希望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白裙子,忧郁,受着情伤,正等待我去疗愈。

女主跟龙老师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老套,有点迎合“经历世事沧桑的忧郁大叔爱上我”的桥段?

这两段关系都太模式化了。相对而言男女主之间的城中村回南天压抑生活还真实自然一点。

再说说一些亮点吧。

1. 男女主角两个人的表现真的很惊艳,情侣间微妙的情绪拿捏得非常到位。特别是两个人冷暴力的冲突,情绪毫无造作。有一段是,男主偷看到女主跟一个陌生男人单独站在湖边,心生醋意。但他不说,回家后只是冷冷地站在女主面前,任凭女主追问他不说话的原因,他也一直闭口不答。直到他不小心失手打翻了女主刚炒的番茄炒蛋,女主的情绪也到了忍无可忍的顶点,顺势拿起锅铲,把锅里正炒着男主最爱吃的鱼铲倒了垃圾桶里。这一段非常精彩,能感受到那种冷暴力不断升级的压抑,就像是天边传来的隆隆雷声,你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窒息感。

2. 美猴王那段自己念念有词的即兴唱腔,还有圆圆跳舞的那段配乐,非常惊艳,声音和动作融为一体(映后才知道这个配乐是后期根据圆圆的舞蹈动作而制作,声音卡点,与画面融合极其自然。很厉害的编曲配乐师呀!没看过的小伙伴不妨留心一下这一段)。 圆圆那段舞也很精彩,像是努力想要挣脱一个无形的绳索束缚,就好像要挣脱她那同样被无形束缚困住的、无解的人生。

3. 结尾部分设计很巧妙。现实魔幻主义的“美猴王悬浮在空中游泳”,就像鱼缸里一尾像挣扎出去而不得的金鱼,与电影中很多金鱼意向有呼应。于此同时,周围群演在无声地吹着泡泡,也像是鱼缸里一尾尾吐泡泡的金鱼。其实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鱼缸,每个人都是鱼缸里的金鱼,生活没有出路。

4. 最后要说,这部片子对于“回南天”潮湿的气氛感营造得很出彩。以至于观影过程中,好像会感受到皮肤潮湿粘腻,空气湿哒哒的气氛。

总之,还是有不少亮点的,男主角演员很精彩~

 2 ) 深漂23年后,他凭处女作获国际大奖:为所有疲于拼命的人找一个出口

5月29日,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开幕,这是疫情以来首个复苏的国际影展,中国电影《回南天》在电影节上获得了最高奖。

故事主角是一对深漂青年情侣,他们不断受到生活打击,找不到自己的出路,情感也开始游离,两个人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暧昧对象。

电影拍摄于深圳,精准地捕捉到了这座南方城市潮湿、粘稠的特质,今年一月曾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世界首映,被称为“本年度第一部神秘华语片”。

导演高鸣本人也是来自小城,深漂23年,这是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电影人物的原型都来自他身边的人。我们采访了他,他把自己深漂多年的感触都放在了电影里:“在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里,每个人都被欲望包裹,但我更关心的是想要飞起来、却被人摁住的状态。”自述 高鸣 编辑 宋远程

《回南天》讲述了春夏之交的南方,两男两女彼此貌合神离、又各自暗生情愫的故事。住在深圳城中村的男青年小东(黄宇聪 饰),和师父在小舞台表演猴戏,是游乐城里的“美猴王”。但不久游乐城倒闭,被饮食城取代,两人被迫转行。为了能重建小舞台,师父让小东留下做了守湖保安。小东的女友杜鹃(陈宣宇 饰)是个花艺师,经常到龙老师家插花。龙老师是个神秘的中年男人,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杜鹃嫌弃男友幼稚,却被龙老师这种神秘气质深深吸引。

龙老师的扮演者是二手玫瑰的主唱梁龙。之所以选他,是因为导演偶然注意到了梁龙生活中的某个安静的时刻:那种一言不发,却让人感觉背后有许多故事的状态,非常契合“龙老师”这个人物的预想。

在守湖过程中,小东认识了前来放生金鱼的女孩园园(林子熙 饰)。园园曾是舞蹈演员,后来因为感情问题离开了舞台。同时,杜鹃发展起来了花店业务,并让小东打扮成小丑的模样去送花。小东送花之余,经常会去园园家里。由于都经历过梦想的破碎,两人有些惺惺相惜,关系也变得暧昧起来。

电影在潮湿、闷热的氛围中展开,片中角色们在城市里来回游荡。然而这个故事对小东而言,却是一个不能更丧的结局:他从美猴王沦为小丑,又发现了女友杜鹃的精神出轨,最后向园园示爱也未果。导演高鸣说,他想描述的正是这种“想飞起来、但是被人摁住的状态”。以下是导演高鸣的自述:大概是2015到2016年,因为工作不顺,我的情绪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下沉。为了缓解这种压抑,我就去香蜜湖边跑步和钓鱼。那个湖在深圳的市中心,是一个废弃的游乐场,周围环绕的都是高楼。我以前从没有注意到城里还有这样一片开阔的地方。

除了钓鱼的人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会去这片废弃的湖边。在那期间,我对自己的过往以及遭遇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我不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又是为什么会走到那样的一个状态。正因为这种不明白,让我产生了一种写作的欲望。在制片人的鼓励下,我重新拿起笔开始写剧本。剧本的第一稿叫《乐园》,后来叫《乒乓》。在写到第三稿的时候,“回南天”这个名字自动冒了出来。

在南方待过的人都知道,“回南天”实际上是一个天气现象的描述。在春夏之交,有那么一个星期,空气中凝聚着大量的水汽,会让墙上地上到处都是水滴,我们称之为“万物流泪”。那是一年中最难受的几天。

被包裹在水蒸汽里的感受,你是说不出来的,但是极其痛苦。在写剧本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种天气现象跟我们人生遭遇情感下沉,或者说遭遇困境时的那种状态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深圳是一座魔幻又包容的城市深圳给我的感觉就是气候变化非常迅速,同时又郁郁葱葱的一座城市。它属于亚热带到热带过渡的海洋性气候,光照雨水非常充足,所以它的植被显得特别好。在这里你会产生很多莫名的疑惑或者是幻想,它有那种特别不可知的神秘感。深圳也是一个以高科技为主的全新城市。它的变化特别快,在现代化的包裹下,其实会产生很大的魔幻性。就像电影拍完之后不久,电影的拍摄地香蜜湖就封禁了,我们就进不去了。

电影另一处取景地在深圳的城中村白石洲,在那里有一个说法叫“握手楼”,就是说这一栋楼的窗户伸出手跟另外一栋的人可以紧紧相握。楼与楼之间的距离特别的近,每一栋楼都是相连着的。如果你在深圳生活过,就会注意到周边的声音对你的影响。《回南天》你仔细听的话,会发现突然传来了旁边小孩子说话的声音,装修电钻的声音,家里人放电视的声音,或者说练琴、吹笛子的声音等等。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我们没有消去这些声音,因为我们觉得它们在这空间中是浑然的,而且恰恰是这种才能特别代表南方。这些声音是包在一起的,像一个火锅一样。

深圳被戏称为是一个在南方的北方城市,是因为它本地人少。在深圳大家都讲普通话,都是从五湖四海来到这个地方。它的这种平等性是其他城市少有的,会给一无所有的外地人很多机会。但正因为这种平等,当有“得不到”的时候,也会有很强烈的挫败感。在这个地方你会觉得自己是个过客,“寄居感”特别强烈。神秘的龙哥,荒诞的生存龙老师的演员是二手玫瑰的龙哥。我之前跟龙哥是不认识的,但是我特别喜欢听二手玫瑰的歌。有一个特别巧的机会,就是我的监制耿军导演刚好在深圳拍一个短片,龙哥也有出演。我去做了他的副导演,在片场跟龙哥接触的过程中,我就不断地去观察他的日常状态。

我注意到他有一个特别安静的时刻,突然意识到这就是剧本中龙老师的那种感觉。他是那种不怎么言语,但背后有很多故事的人。在龙哥身上,我找到了那种神秘感,就跟他提议。他看完剧本以后,觉得可以把握这个角色,就很快地答应了。在鹿特丹首映完了以后,有一个法国的制片人特别激动地拦着我跟制片人王磊,非常高兴地跟我们说,他觉得这个电影让他想起当年看尤奈斯库的《犀牛》。他认为我们在现实中提取的元素产生了巨大的荒诞感,这种荒诞感跟看完《犀牛》的那种感受是一致的。

鹿特丹电影节提出了“南方新浪潮”这样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我觉得南方的作者有个共同性,他们都不是在原原本本地讲一个故事,更多的是以这个故事为背景,讲他自己内心的状态,或者是他认识世界的这种方式。我想飞,但是被摁住了我小时候很喜欢画画。大部分时间我都会去画美猴王,因为我特别喜欢他那种无所不能、腾云驾雾的自由感觉。每个人都想要飞起来,但多数时刻是被人摁住的状态,人生就是这样。

我从小喜欢电影,但是作为生活在南方的人,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拍电影。直到我看完贾樟柯的《小武》以后,突然发现其实电影离我们很近。《小武》讲述的是你身边朋友的故事,会让你对电影产生亲近感。于是我就拍了短片《阿松》。尽管当时连走位都不知道。我觉得最初的勇气都是很荒唐的,但正是这种荒唐的勇气促使自己拿起摄影机。

我现在每天的生活特别简单。对我来说,越往后做,发现自己缺失的东西越多,我本身不是学电影的。每一次自己都觉得做得不完美,但我不会放弃,会不断想办法做好它。这也许就是电影的魅力。现在我每写一个新的东西,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往前走了一步。真的挺感谢能够遇上电影的时刻,我觉得把我的人生一下拉回了10年。很多人到了40多岁以后开始懈怠了,但我现在还是一种特别饱满的状态。

在我看来,情绪是一种很私人的感受,电影是让这些个体的情绪具有作者性一种最好的方式。它为我们打开一扇门,感知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人性,不同的生命。导演也有很多种,在现实里,有人喜欢破坏,看废墟的感觉,有人喜欢粉饰,装着什么都没发生。我的电影观不是毁灭,也不是矫饰,我觉得拍电影就像修自己的房子,把生命中那些看似疑问的东西,好好的收集在一起,一点点修葺起来。直到闪耀出不同的光芒。我的创作也是在触摸这种感觉。不管是谁,不论生命贵贱,都应该有它的光芒。

高鸣:从深漂青年到文艺片导演高鸣是出生在江西石城的客家人。和很多生于70年代的人一样,他的童年也有一支电影放映队相伴。但中学以后,他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画画,“我觉得自己会成为画家。”这种幻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 1992 年才破碎:因为连续两年的文化课总分不合格,高鸣没有录取到任何自己喜欢的美院,只好极不情愿地读了一个当地的师范学院。1996 年大学毕业后,高鸣教了半年初中美术。后来觉得实在无聊,于是决定去深圳闯荡。“当时没有任何目标,也没有任何期望。带了800元,就来了。”那是一种“荒唐的勇气”。

初来深圳,所有公司员工还住在城中村的“握手楼”里,楼与楼之间近到触手可及。大家一起分工买菜做饭,饭后就围坐在一起嬉戏、玩笑,“各自讲着糗事,笑到脸抽筋”。这群人中最好的一个伙伴,成了高鸣第一个剧本《白墙》的人物原型。不久,他喜欢上了“淘碟”,并由此认识了一个卖盗版碟的小伙子,外号叫“排骨”。据说,深圳的影迷都曾经在这个人手里买碟。“排骨”自己只喜欢看《马大帅》,却对各路电影大师如数家珍。高鸣觉得这个人有意思,就拍了纪录片《排骨》。

拍摄《排骨》是很偶然的,高鸣被他对爱情生动的描述打动。“同时打动我的,还有他现在的状态。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有质感的生活。”

在片中,高鸣有意凸显排骨的个人情感,弱化他事业的艰辛。有一个片段是排骨坐在家乡的土地,想着要赶紧回深圳,“但深圳真的是他的梦乡吗?文人心中伟大的乡愁对于排骨来说是不成立的”。同在都市漂泊的高鸣清楚,拍摄《排骨》其实就是在拍他自己。

《排骨》在多个纪录片影展上映,所获赞誉无数。以至于15年后,提起这部片子,许多观众依旧挂念着“排骨”现在过得如何。然而,《排骨》并没有让高鸣就此出道,他之后彻底投入到设计工作中。作品包括深圳大运会的会徽、国际植物学大会品牌推广等,成为圈内知名设计师。

2009年开始,高鸣走上创业之路,一忙七八年,几乎与电影完全隔绝。然而,他说自己“完全不是做生意的料。这其间的煎熬,只有自己明白”。情绪逐渐下沉的高鸣意识到,拍电影是他人生新的出口。他认识了制片人王磊,后者一直鼓励他进行创作,帮他把剧本递给First电影节创投会,并成功从700个剧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得奖的八部作品之一。那届创投评审主席是曹保平,他赞赏了剧本中空间氛围的营造和建构。

因创投获奖,创作再没有回头路可言。出品过《大三儿》《气球》《春江水暖》等高口碑影片的工厂大门影业为《回南天》找来知名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和东北导演耿军担任监制,以及摄影指导大塚龙治和剪辑指导廖庆松。并邀请爱奇艺影业、赤角Rediance加盟,让一部艺术电影最终走向国际。在高鸣的设想里,电影的四个人物对应青年到中年的四种状态。他把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的理解放置到这些角色上,让每个人都会去面临各自的问题。

比如小东是属于少年蒙昧的状态,杜鹃明显就比他成熟得多;园园追求过梦想,但最后发现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龙老师衣食无忧,却不得不独自背负沉重的过去。“因为有了多年做生意的经历,我其实对人有很多疑问。这部电影就是在触摸这种疑问。”

拍完《回南天》后不久,市中心的香蜜湖就封锁进不去了,这里之后将会改建成深圳又一个CBD;而电影中另一个重要取景地白石洲,作为深圳仅存的最大城中村之一也将面临拆迁。剧烈的外部变化,几乎是催着他把电影拍了出来。“在湖边坐久了,慢慢会产生种种幻觉。”《回南天》恰恰建立在这种幻觉之上,并让高鸣重新开始审视自己。当他把现实混杂着非现实搬上银幕,整部电影如同导演本人直接的心理投射,“就像剥笋一样,慢慢地剥开自己。”

 3 ) 中年人的回南天——馊了的漂油洗锅水

又一部“南方新浪潮”,潮湿、暧昧,说难听是语焉不详。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华语电影都喜欢加title,“南方新浪潮”、“杭州新浪潮”、“东北文艺复兴”…漂亮的名目,大多像是给自己吃蓝色小药丸的性功能衰微者,虚伪的外强中干。(不算题外话的题外话:一部“南方新浪潮”的两位监制却分属“东北文艺复兴”和“藏地新浪潮”倒也玩味)

喜欢高导的《排骨》,可惜《回南天》大失所望。 摄影到底是不错的,但是电影终究是电影,无法与静止的摄影同语。 有人说什么像王家卫、阿巴斯、贝拉塔尔,且不论后面两位大师,社交网络上多多少少个“XX王家卫”,只觉味如嚼蜡、甚而反酸。 本作亦然,意象上,影像上,见得到“致敬”,见得到设计。一些所谓美而精的空境,苍白重复。全篇观之,破碎、割裂、空洞、悬浮、尴尬。大师需要努力,但更需天赋,可惜高导真的不是。 导演映后说本片初生的契机是一些私人在情感、事业上的经历所引发的,某种意义上一个中年男人的青春伤痛私记,其私人化倾向也暴露无遗。然而电影的公共性总还是在那里,但是当作者电影又不免向私人性靠近时,本片就陷入这种尴尬境地,某种意义上也证明除了少数富有才气的幸运儿(显然高导并不是),电影的基础理论支撑还是必要的。也许正巧,某些人与导演的经历思想产生了共鸣,体验到了少数的快乐,喜欢了,未尝不是幸事。 可惜不巧,我不喜欢。

但说到底终归是少数人的快乐,私人的喜爱还是放到某个回南天的夜晚自己窝着观赏吧,过于暴露给世人多少有些不良。虽然到底是有商业的运作,不过导演自己不愿看到缺点而过于自信掩耳不听批评总也不是好事。或许,这就是中年男人的倔强吧。 那英老师说得好:“隔行如隔山”。 那英老师还说:“MD,__ __ __ __ __ __”。

多一星给龙姨,感觉这次宣传曲有点耳熟,不知道是不是偷懒了,毕竟最近恰饭有点多。龙姨在片中演的倒还不错,不管怎么说,演文艺烂片总比演网大不遭人骂,不失为恰饭新思路。

 4 ) 映后对谈梳理|看完《深海》之后我想写《回南天》

本篇内容同步发布于公众号【暗的光】,欢迎大家。

前言:

终于看了《深海》,但心情确是出奇平静,自以为是的“不合理/能更好”都第一时间甩锅给了所谓的审查需要,这部分我不想去提,但我更想提一提高鸣执导的《回南天》,当初看完之后跟现在是同样的心情,或更加复杂。

这份映后并无剧透,可放心食用。

当初听了高鸣导演的映后对谈,现在我将之梳理并发出

它更加真实,更能带给我内心的波涛汹涌,不知道你会如何

2022年《回南天》导演映后现场

Question:回南天是南方气象的一个变化,为什么会用它来命名电影呢?

A:这就要说到2014年,当时我的情绪出了点问题,所以认识了一些跟我情况相似的人,大家都是在“找出口”。当初我感觉就像被淹没了一样,被包裹,很无情,所以情绪有问题这件事情也让我慢慢的更能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东西,所以在想有没有专门描写人,写人在“找出口”的电影。讲到这里,其实我对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是有愧疚感的,觉得欠大家一份情。我自己不敢看这部电影,怕回想起很多沉沦过往,但同时我也很感谢这个电影,让我的情感得到释放。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在下沉情绪,不是故意背对观众,但其实是那个时候的我的一种释放罢了。

剧照

Question:影片中有个镜头把鱼和鱼缸一起倒进去了,是故意为之的吗?如果是的话您是想表达什么呢?

A:鱼缸是不小心掉进去的,鱼缸掉进去的那一刻我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这就是电影的自成像。鱼和鱼缸掉进去就像大家各自在“找出口”,却溺闭,感觉无力回天。这个片子有三处电影自成像,一个是鱼,一个是鸟,一个是雨戏。当初拍摄的七天一直是晴天,我第七天起床时发现还是晴天,就觉得完蛋了,这场戏得改。但在我们拍另一个场景的时候,忽然就开始下雨了,当时雨很小,我就跟摄影师说要去拍那场雨戏,摄影师一开始不同意,觉得这边所有的准备都就绪了,我就说求你了我真的需要这场大雨,就算浪费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我也愿意等,然后我就让老师去换衣服,果然一分钟之后就开始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剪辑后期的老师还说我弄的洒水车也太假了,我说这就是真雨。

影迷:我感受到了导演所要表达的溺闭疏离的感受,我认为我们是需要这类情绪表达的电影的。

剧照

Question:电影的情绪是有点停滞了的状态,而不是释怀?

A:对的,我原本想拍大家团团转找不到出口,大家都很难受也不知道是怎么个难受法,就像回南天说不出的难受一样。这也是片名回南天的由来。

剧照

Question:结局出现孙悟空超人的幻想,想知道想表达什么?

A:我小时候很喜欢美猴王,觉得它无所不能,上天入地,但是中年后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很无奈的。美猴王在最后要飞起来,但是又被人按着飞不起来的感觉,就像我们人一样。

别扭,难受,阴郁,回南天。

剧照

回想当初,高导的真诚分享打动了现场影迷

影迷Time:

①其实我看完这部电影感触还挺深的,因为我本职是心理咨询师,所以虽然导演在映后对谈的时候一直说觉得这个片会勾起大家对不愉快往事的回忆,可能很多影迷看完会觉得电影中的人物不正常,但以我的职业来说,不能用正常与不正常来划分人,每个人可能都会有情绪找不到出口的时刻。我个人感觉还挺能共情的,我挺感谢有导演愿意拍这样的片,让我们看到平时可能会被忽视、压抑的角落。

②我想说不论是精神状态不好,还是抑郁症,我很高兴有导演能注视这样的小众群体,这非常好,我挺喜欢这部电影。(对于片中主角的表演)即便是在下降的精神状态里、或是抑郁症,男主角也可以做一些表达,而不是闷闷的,多表达一些可能会更好些。

剧照

望尊重

宜回味

 5 ) 惊艳鹿特丹!2020年第一部神秘华语片

回望十五年前,国内有一部迷影纪录片《排骨》,记录了一位名叫“排骨”的年轻人以及他的卖碟生涯。当年,高鸣导演还很年轻,心怀着电影梦。而这部纪录片在影迷圈中来回流转,悄然成为了很多人淘碟记忆中的一部分。

高鸣导演拍于2005年的《排骨》

时隔十五年,我们才终于等到高鸣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回南天》。这部精心打磨多年的电影作品,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曾经那段迷影时光所衍生出的创作力量。有人说,这是继《地球最后的夜晚》和《春江水暖》之后的又一部“南方新浪潮”。

高鸣导演新作《回南天》由工厂大门、宝贵映画出品

荷兰当地时间1月28日晚,影片《回南天》在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举行了世界首映。作为本届鹿特丹电影节“光明未来”单元的入围影片,《回南天》以其独具一格的“南方新浪潮”的神秘气息,赢得了不少掌声。当晚,鹿特丹电影节百代影城IMAX2厅(Pathé2)座无虚席,很多国际影坛专业人士特地前来观影,并给予了一致赞誉。

影片《回南天》在鹿特丹电影节举行世界首映

影片《回南天》讲述在春夏之交的南方,两男两女的日常以及他们貌合神离又暗生情愫的故事。生活在城中村的杜鹃(陈宣宇饰)与小东(黄宇聪饰)是一对情侣,杜鹃在花店打工,梦想开一家花店。小东做着守湖保安,期待有一天能够重建游乐城小舞台,登台演美猴王的故事。杜鹃在去客户龙老师(梁龙饰)家插花的过程中逐渐被神秘气息的龙老师吸引,小东在守湖的时候偶遇来放生的女孩园园(林子熙饰)。

四个人的关系渐渐错位,暧昧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在他们的彼此映照中,回南天悄然而至——

【独家专访《回南天》高鸣导演】

看死君:高鸣导演您好,您曾在2005年拍过一部纪录片《排骨》,是很多资深影迷眼中的佳作。时隔十五年,我们才终于等到您的新作《回南天》。我很想知道,这十五年间您经历的是怎样的人生?

高鸣:《排骨》到现在一晃都15年了,这数字看起来有点触目惊心,这15年的时间,是我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有点像一场梦。我2005年拍完《排骨》,2006年剪辑完成,曾经参加的第一个电影节是第三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展映地在合肥。

那次展映是后来所有独立电影导演都愿意提及的一次展映,朱日坤和左靖两位老师联合安徽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两所高校共同举办。当时有几十个导演齐聚合肥(有业界知名导演、有初次参加的年轻导演)。那个时候氛围也很好,不管业界有名的大佬还是没名的小字辈,大家其乐融融。也是那次经历,就让我一下觉得自己离电影是那么近。

导演高鸣

后来《排骨》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影展,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看了很多东西,也知道了同龄的创作者在做什么、想什么。2007、2008年我开始后面片子的创作,其中有一部的名字叫《满天星大酒店》。2008年底,我剪了一个长达三小时的初版,当时给吴文光老师看了,他很喜欢,提了些意见,然后希望我把它赶紧做完。

但2009年初,我太太从她原来的公司辞工出来创建了一个服装品牌。我太太原来是深圳一个非常知名的服装品牌的设计总监,而我的主业也是平面设计师,给很多知名服装品牌设计过形象、店面,也拍过广告大片。所以这个时候袖手旁观好像说不过去,但实话说做生意我实在不太擅长,她也看出我心不在焉的状态,安慰我说做品牌挣了钱就投资我拍电影。

这个饼一画,就画了八年,这八年也是极度魔幻的八年。你很难想象,这八年我几乎没正常下过班,没过过周末,除了出差、公务就是现场,甚至没看过一部电影,更不要说做自己的电影作品了。那个时候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追着你,根本没时间想这些事情,偶尔被什么做电影的朋友的消息触动,看着自己完全被事务绑架,那种心里面的焦虑感倍增。到现在,我还有几百小时没剪辑的素材。希望有一天,能把他们做完。

看死君:作为您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回南天》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剧本写了多久?

高鸣:生意上的受挫,再看到朋友们在创作上的成绩,就感觉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再加上家庭、父母、孩子带来的各种压力。让我情绪一度很低落。有一段时间,我完全不想见人。我知道这样下去肯定完蛋,下意识自救的心态让以前从来不锻炼的我开始跑步。然后还参加了一个钓鱼培训班,买了一套钓鱼装备,开始学钓鱼。钓鱼其实没给我带来任何放松,但因此却去到过深圳的很多湖和水库。其中,让我觉得最放松的,就是影片中的外景香蜜湖。

香蜜湖是个特别的地方,在深圳最中心最密集的位置,居然有这么一块开阔的地方,有点像钻出密集丛林后看到一片平坦草地的感觉,一下子让你心里憋着的气呼出去了。而且那个地方以前是个娱乐城,现在荒废了,除了几个钓鱼的,也算人迹稀少,那种感觉一下和我那个时候的心境对接了。我后来就经常去哪里坐,就干坐在湖边,有时候带个面包和水可以坐一天。

在湖边坐久了,那种天地混沌的感觉,有时候会让你产生幻觉,老觉得自己也像湖里的一条鱼,那种看似自由但找不到出口的鱼,好像自己四周被罩上了玻璃,囚在哪里了。那个湖岸边有很多死了的鱼,钓鱼的人钓了不要的或者小鱼就会丢在岸边,所以那种上岸后的喜和悲一下子说不清了。有时候,人就是这样的过程,尤其我做了那些年生意,看到很多事情,都是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描述的。

我那段时间想到好多自己的过往,和以前认识的处于困境中的那些人。很多事情和人都自动串联在一起,一幕一幕,慢慢让我产生了写作的冲动。整个剧本是2016年开始的,我断断续续地写了三年,2018年6月开机。

看死君:恭喜您这部电影能够入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光明未来”单元,想知道鹿特丹电影节的选片人是如何评价《回南天》的?您觉得自己这部电影最大的吸引力在哪?

高鸣:我觉得鹿特丹电影节对《回南天》的引言写得很好。我很喜欢那段话,我觉得写这段话的人不但了解中国的电影,而且特别了解中国南方的电影。同时,选片人也看懂了《回南天》,这点还是让我很开心,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

他们写道:“人们开始讨论‘南方新浪潮’,是因为从《地球最后的夜晚》到《春江水暖》这些中国(亚)热带地区不断涌现出的电影杰作。在高鸣的第二部长片《回南天》中,可以明显体验到‘南方新浪潮’典型的迷醉、潮湿气息,这位来自深圳的电影导演,透过这座城市初夏的温润气息,聚焦一对若即若离地秘密投入他人怀抱的年轻情侣的关系。‘她’是一位独立的花店女孩,‘他’是一名平凡青涩、终日忧郁的保安。借由二人亦不自知的渐行渐远,影片试图关注生活中的琐碎幽深与言外之意,最终猛然将生活引入归途。”

影片《回南天》是一部通过人物的情绪和空间的气氛来架构叙事的电影,有一条关于现代都市青年的情感索引,又有很多欲言又止的东西,我不想在电影里简单说一件事或一个人。其实每个人都有那种被困的经历,这部电影不管是从我创作的角度还是观众观看的角度,我觉得都会有寻找出口的过程。

每个人出口的点不一样,但一旦看进去,被击中的话,我相信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而我自己感觉《回南天》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像一壶酒,喝完有那种晕乎晕乎的一直在里面的后劲。

看死君:您迷恋小丑形象么?能否谈一谈男主角在戏中的小丑装扮,是否有什么寓意?

高鸣:我其实迷恋的是美猴王,小时候一直很喜欢美猴王。为收集齐全套《西游记》的连环画,我自己每年在院子里面种蓖麻,秋天收成后就拿去土产公司卖。卖蓖麻挣来的钱就买《西游记》,这个经历对现在的孩子听起来简直就是个故事会。而我一直觉得美猴王的形象很好看,是那种精致的好看,我小时候做梦都想成为美猴王,腾云驾雾、七十二变,无所不能。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到了深圳,刚到的时候我是住在城中村。那个时候城中村住着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河南人。他们带着四个猴子,到处演出,路过要碰到有猴戏表演,我都会停下来看,猴子很有灵气,但他们的表演其实很滑稽。

有一天,我看到他们把一个迷你的小丑面具戴在其中一只猴子脸上,那只小丑猴子就被其他猴子欺负,一直像个受气包那样躲在角落。虽然是表演,但看到“齐天大圣”变成了“小丑”被同伴们奚落,其实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难受,那种无力感至今都让我记忆深刻。

所以这个片子里面的美猴王和小丑的转变,既是人物当下的状态描写,也是我内心意象的一种投射。

看死君:为何会选择黄宇聪饰演男主角?他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吸引到你?

高鸣:也许,每个导演选演员,内心都有一个他想要勾画的轮廓,然后就看谁刚好套上。黄宇聪是那种我一眼看他照片就觉得对眼的人,他给我拍了一段黑白的在家的日常影像,我发现他无聊中并不单一,还有自己的想法,是个聪明的人。后来叫他来面试,我发现他安静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和剧中“小东”这个角色是吻合的。让我相信他就是那个人,这个很重要。

同时,黄宇聪特别喜欢电影,同时他另外的身份还是个歌手和电影摄影师,所以他的艺术感受特别好,他会经常和我聊他对于这个电影和角色的理解,有些方面,我觉得还很到位。当然他还有个特别的优点,就是为电影很能吃苦,这点很棒。《回南天》虽然是他表演的长片处女作,但我觉得完成得很好。

看死君:跟女主角陈宣宇的合作感觉如何?陈宣宇饰演的杜娟与片中两位男主角都有很长很重要的对手戏,但她似乎是一位新人演员,不知道导演如何看待她在片中的表演?

高鸣:陈宣宇饰演的杜鹃是有难度的角色,杜鹃这个角色是矛盾的人,也是现实的人,缺爱但有很强的防备心,心里想拥有但不会说出来。同时我设定的杜鹃这个角色还有重要特点,就是杜鹃是个有“癖”的女孩,但那种“癖”又不是明显的“怪”,同时这个“癖”还不能表现太明显,需要若有若无的感觉。所以这个尺度其实很难拿捏。

这对于一个新人演员也是很大的挑战,在演员体验生活的一个多月里,我和陈宣宇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杜鹃的那种气息,让她身上慢慢带有杜鹃的“癖”。同时,杜鹃这个角色是戏里的枢纽,她链接了两个男主角,所以需要很微妙地表现出她心态的转换过程,这个特别重要。陈宣宇虽然是“新人演员”,却是挺灵的一个女孩,也喜欢演戏。《回南天》虽然也是她的表演长片处女作,但我很满意。

看死君:如何邀请到二手玫瑰的主唱梁龙老师来参演的?影片中的龙老师这个角色极具神秘气息,您是如何跟演员沟通,让他理解这个角色的?

高鸣:开始我一直在寻找龙老师这个角色的合适人选,这个角色有一种“神秘”的气息,所以选择演员的感觉是希望那种脸上有故事的人,也是那种自带神秘气场的人。

最初是耿军在深圳拍一个短片,叫了龙哥和宏伟去演,我在片场帮忙。龙哥开始给我的印象是友善、爱笑、幽默、喜欢说俏皮话。在帮忙的过程中,我喜欢拍照,无意中拍了一张龙哥安静下来的照片。那张照片龙哥静静看着一个地方,我发现此时的龙哥完全不是我印象里面的龙哥,他身上自带有那种“模糊、神秘”的气质,这种“模糊”的气质不是所有人都有的,也很难描述那种“模糊”的感觉,刚中带柔,丰富多义。后来我就想,是不是多年的二手玫瑰的舞台演出赋予了他丰富的感受。

我开始觉得不太可能,后来耿军叫我自己和他说,说过后,龙哥问能不能先看看剧本,我看看能不能把握这个角色。后来他看过剧本,觉得自己能理解龙老师这个角色,就答应来演龙老师。事实上也很好,他很用心,在没进剧组前,他就熟读了剧本,也用他自己的理解帮我去完善龙老师这个角色。其实他安排的拍摄期只有9天,但他却在拍摄期间一直呆在剧组,没他的工作时他就去用心体会这个人物。后面我觉得他一出来,感觉就很对,就是我想象中的那个神秘的龙老师。

看死君:园园这个角色设计在电影中比较特别,有种“游魂”的感觉。您在指导演员林子熙时是否有些不一样的要求呢?

高鸣:林子熙饰演的园园是非常特别的一个角色,她有点像个影子,飘忽在人的面前,但其实她又承载着对其他人物完整的功效。从园园本来的这个角色来说,因为受到伤害,所以园园是那种心如死灰的状态,是在和小东的交集过程中,这个死灰才慢慢出现复燃的状态,最后对小东的拒绝找回了自己。所以这个角色也是不好演的,她更模糊,但又多义。

我第一次见林子熙时,我和她说完这个角色,林子熙两眼看着我,一句话都没说,有点像被人抽走了魂魄,眼睛一下就变得无神。但她的眼泪像豆子般滚落,而且一直流了很久,那个时候,我知道,她肯定想到自己什么过往的经历。但那一刻,我觉得她完全就是我想象中备受伤害的园园。后来在戏里她一滴眼泪都没掉,很好地拿捏到我设定的那种死灰复燃的度,她用自己更为职业的状态给园园画了一条角色曲线。

看死君:电影的片名为什么叫《回南天》?英文名为什么叫Damp Season?

高鸣:“回南天”是南方的一种独有的天气现象,春夏之交,冷气流和暧气流的交织,空气中会凝结大量水气,万物流泪,那是一年中最难受的几天。这种气候特征和人在低潮中的情绪是很像的。我对这个气候和情绪的关联有切肤的感受,所以能准确找出这种天气和低潮情绪吻合的点。我借用这样的一种天气现象来讲述两男两女的情感交织的故事。

英文名是贾志杰老师取的,2007年《回南天》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会,贾老师是我们的剧本指导老师,他很熟悉也很喜欢《回南天》里面的意象和情绪,所以建议我们用Damp Season作为电影的英文名,我也觉得挺好。

看死君:影片中两男两女的情感交织都有点暧昧不明,您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构想的?是否有对其他导演风格上的师承?

高鸣:电影的美妙之处是在于给人留有的空间和想象,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时,我们定的基调就是“潮湿粘稠、模糊多义”,这个情感的表达和我们南方的天气感受其实是一致的。

我借用“回南天”这样的一种南方特有的天气现象来讲述两男两女的情感交织的故事。每个人的处境和情绪变化,或者那些隐藏不为人知的秘密,都不仅仅属于自己,这些角色都像双面镜,既照自己,也映别人。他们之间都有互为镜照的作用。

影片《回南天》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电影,这里面所有的道具和人物,他有点像我这么多年的一个心里显影。这种投射不可能是沿着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来走的,而你提到的暧昧,恰恰是我很喜欢的一种美学标准。

我觉得在我们华人导演里面,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就是王家卫和蔡明亮,他们的电影,都不是仅仅叙事,他们两个的电影都是在描述一种生活,而这种生活是属于他们自己个人的。而且这两个导演恰好都在描述南方。

看死君:为什么会在影片中设置很多“放生”的情节?

高鸣:可能和我那段时间的心境有关,真的迷路了。(笑)当然这是玩笑,影片中园园的放生和龙老师的放生其实是不一样的,园园把“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一窝小金鱼)一条一条地拿到湖边。龙老师每次去监狱探望自己的大哥前,都要到湖边放上一群鸟,实话说,我也不明白,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我相信,这也是开放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也是我最乐意看到的结果。

看死君:影片的摄影很迷人,拍出了独属于南方的韵味。您跟摄影师大塚龙治是如何沟通的?

高鸣:我一直很喜欢大塚龙治的摄影,他之前拍的《鸡蛋与石头》《笨鸟》我觉得摄影做得很好,所以从这个剧本一开始落笔我就想要找他,因为我觉得他镜头里懂南方。开心的是,他看了这个剧本也同意合作。我基本没给他什么要求,只是在前期的分镜设计和现场的环境结合上,如果我认为有什么是我一定需要的,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时候,我会和他建议。我们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剧组人都叫他“大老师”。

看死君:万玛才旦、耿军两位导演作为《回南天》监制,在您创作过程中给予了什么样的协助?

高鸣:万玛、耿军两位导演是我的朋友,也是师长。他们两个给我的帮助刚好能总结为一前一后,耿军前期跟进多一些,从剧本写作开始到拍摄,他都在。而开始做后期后,他的新项目也开始了,就投入自己的工作。而后期阶段万玛刚好做完了他的新片,时间上多一点了,所以整个后期剪辑期间,万玛都在关注。看了很多版,也提了很多有效意见。我很感谢他们!

这次制作电影的经验,让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以前拍纪录片都是一个人去拍,什么都是自己做,所以没有什么协作之说,对这方面也没有感受,这次,我感觉还是很强烈。从早期的剧本写作到拍摄准备,有很多老师朋友都帮了很多忙,而且特别无私那种,都是希望作品能更好。这里面没法一一说出这些人的名字,我想说的是,但凡出现在影片片尾字幕名单中的所有人,都是我需要感谢的人。

看死君:整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大的困难?有留下什么遗憾吗?

高鸣:困难肯定遇到了,这是我第一次做剧情片创作,从早期剧本创作开始,就会有很多困难,像万玛和耿军,像作为制片人和文学策划的磊哥,和作为共同编剧的刘兵老师,他们都一直扶着我向前走。我们的剧本一共改了差不多20稿,历时三年左右。我有两个春节都是在北京过的,其中第一年(2017年春节)是和制片人磊哥、编剧之一刘兵老师一起改剧本过节,第二年(2018年春节)是与磊哥及剪辑宋冰过的节。

我们这个电影当时因为是独立制作和小成本的方式,所以要求剧本的写作与环境人物的结合更为准确,我直到开拍前一天还在改剧本。还有就是拍摄外景的选择,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很多人对于电影的拍摄还是有一些误解,恐惧摄像机的存在。所以找外景其实还是经历了一些曲折。

制片人王磊、主演黄宇聪、导演高鸣、联合监制梁颖

有一次,我们的道具电摩托车,还被交警没收了,幸好那是拍摄末期了。没了这个关键道具,我只好改一下剧本,还好不需要改很多。天气炎热也是困难,我们拍摄的时候,是深圳最潮湿、最热的时候,拍摄的地方不能开空调,开了空调的噪音会影响录音。

我们后期制作的时间也比较久,历时有大半年,大峰哥团队的介入,让整个电影的完成度都变得更好了。所以,有困难也都能一一客服,我是拍独立电影出生,独立电影的一些方法,让我和主创团队解决了不少困难。不过对于创作者来说,电影的不完美和遗憾或许也是电影的魅力之一,我是一个喜欢将遗憾变成动力的人,我知道我做事永远都会留有遗憾,这也是我为什么要一直做下去的原因和动力。

采访| 看死君;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6 ) 3刷《回南天》| 每个人都是漂浮在城市里的孤岛

6月29日,写完2刷《回南天》,担心后面排片太少,无法兑现3刷的承诺,所以当晚就赶着看了第3遍。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并不多余,写这篇3刷时,也顺便看了下购票平台的情况,在电影提前点映到正式公映的这段时间里,我每次买票都是要从“正在热映”的界面点进去,然后往下划至少3屏以上才能找到电影《回南天》购票,平时离家近、经常去的影院基本没什么排片,有排片的影院呢,好一点的时间段又比较少,现在更是如此。

这个“正在热映”界面从未看到过《回南天》

购票页面需要下拉超过40部电影才能找到《回南天》

一些网友所在的城市也是这样,当然,也有部分区域刚上映时排片较多。可知道这部电影正在上映的人确实不多,我最早也是在一个电影爱好者群里看到上映信息才去买票的,问过一些观众和身边的朋友,感觉《回南天》在关注艺术和电影的群体里是有推荐的,但总体来说还是偏小众些。

网友关于《回南天》的讨论

结合近年在电影院看艺术电影的情况,可能这就是国内同类电影在公映时的待遇,接下来我重点说说3刷后的感想。

阅读电影:一座城市就是一本书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电影院里除了娱乐电影,也会放映不少严肃主题的电影,这类电影一上映家里的大人们都会去看,看完就会回家讨论,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也会有很多关于电影的评论和报道,即便是个小孩,看到这些信息都会有一点自己小小的思考。

那时大人们和媒体的评论,好像也不是在说电影里的段子搞不搞笑,有哪些参演的流量小生和小花,电影的特效做得够不够精彩炫酷……回想起来,似乎现在看电影很难再找到从前的那种感觉了。所以3刷完之后,我觉得《回南天》还是有点不一样。

高鸣导演说他拍《排骨》,同样是拍大城市里生活的异乡人返乡,他没有像很多经典电影那样去表现美丽的乡愁,反而是那种回不去故乡,又在大城市里漂泊无根的状态深深吸引到他。这种“反乡愁”的调调,让我想到了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可是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又该到哪里去找一个能让心灵安定下来的地方呢?

3刷后的导演映后交流现场

到了《回南天》,导演也不想把电影拍成观光一座城市的风光片,而是“把镜头往回转,以内心的方式慢慢来打开,来看到这个城市里平凡小人物所面对内心的困境和状态,那种最真实的感觉。”

我看过国内外不少讲述城市故事的电影,印象最深的却是一部很古早的黑白电影《东京物语》,父母从小地方去大都市东京看望子女,在繁华的东京,疲于应对工作的子女们甚至都没时间带着老人们好好地看看这座城市……

电影《东京物语》通过母亲的丧礼展现了人物群像

该片导演曾说:“我想通过父母与子女的经历,去描写传统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分崩离析的。”片中唯一人设近乎完美的是二儿媳纪子,但即便是这个看上去没有瑕疵的人物,也会在老人面前掩面而泣,自述:“我不是什么好人……我很狡猾”,因为她并不像公婆想的那样总是怀念已故的亡夫。

曾经,我们看电影就像看一本书,遇到有的书不那么好懂,我们可能会看完后再多翻几遍,甚至每看一次,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随着年龄和人生经历的渐长,过去不喜欢的书,在多年后再次打开阅读,情感上发生改变的情况也是有的。

喜欢1刷时被忽略的这个镜头,有种梦中惊醒的感觉

在1刷《回南天》时,确实有让我如坐针毡动过离场念头的时刻,要不是有映后交流,我可能也未必会撑到最后。2刷时,因为已事先获取了不少信息,很容易沉浸到故事里面与人物产生共情,所以不知不觉就待到了结束。3刷时,面对很熟悉的故事脉络,我忽然有种在读一本书的感觉,这本书有那么一点意识流,每个片段里都藏着一些导演欲言又止的故事。

其实,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事、一些人,开始令人反感不舒服,但后来有些事、有些人却让我们发生了改观。这样的道理在200多年前,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就有过非常典型的印证。我的《回南天》3刷,就有点像一个打破“傲慢与偏见”的过程。

城市里,你我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电影《回南天》里的城中村,在空间分布上是一个个密集的“握手楼”,人们居住在一起,甚至隔着墙就能清楚听见邻里间的生活起居,但是出门时人与人却很少打招呼。

这样的城中村,在高鸣导演眼里,跟片中两个小情侣看似亲密实则疏离的状态契合,就是“人的物理距离特别近,但是心却隔得比较远” 。

在《东京物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刚到东京时,母亲说:“原来东京这么近。”而在经历了探望子女过程中的种种后,离开时母亲又说:“东京真的太远了。”

这样的真实,让我们往往不忍去触碰。如果说,有些电影是在温暖的底色中添了一笔人生的凉意,这次看《回南天》,我却感受到了电影在潮湿压抑的空间里,不时调入的一些亮色。

相信导演一定是个情感细腻的人,他用温暖的眼光带着我们去看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也伸出手轻轻触碰了我们不曾被触碰的内心,化身在他的视角,我看到了其中的人文关怀。

导演在此前的映后交流曾说过,关于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创作,他其实是“站在女性角度去思考问题,两位女性他都给了一种爱,让她们正视内在的欲望,表达真实的人性。”

杜鹃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拒绝男友小东的欲望,但她又有着自己的欲望,所以她会一个人在房间里拉上窗帘,换上性感的睡衣,在点亮灯的蚊帐里躺下来,在独处的时刻体会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这段戏,给了杜鹃在片中最美的镜头

和小东的相处中,她稍稍成熟,所以她会像姐姐教训弟弟那样对待小东,这也是生活中有些情侣们的情感状态。为什么两个人已经不爱了,却还不分手?其实,现实中大多数情感都是这样渐行渐远。如果无法理解这些,可能是还没有见过情感的多样和复杂性。

病娇的园园,在直播中的絮絮叨叨令人生厌,应该没有人会去听她到底说了什么,但3刷时我把园园的台词串了起来,其实她一直在讲自己的故事,完整听下来能看出这些台词都有精心设计过。那些反反复复地讲述,又让人想到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除了心理医生,大家都只是想看热闹,谁会真的去关心她痛苦的内心呢?

就像我们生活在热闹的城市里、闹哄哄的大家庭里,繁华的表象之下,人们各怀心事,人们各自孤独,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座座孤岛,谁都不愿轻易向他人敞开心扉,谁都无法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导演细心地捕捉到了这种特质,也给了园园这样的“都市病人”表达与倾听的耐心。

小东并不是那种刻板的“直男”形象,在看似没有出口的爱情和生活中,他还没有变得麻木,他也有自己的思考,有着想要挣脱困境的愿望,但在他这个年纪越是思考越会迷茫……

片中有不少小东望向城市思考的镜头

龙老师身上有着导演自己的影子,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导演说:“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我的原始状态,其实跟片子里面梁龙的状态有点像。有那么几个月的时间被困住了……”

在龙老师和杜鹃的最后一个镜头里,“这两个孤独的灵魂在山顶之上看着被雾气淹掉的城市,然后他们庆幸自己终于逃到岸边的时候,那一刻我觉得其实他们彼此内心应该都有更多的东西。”

在高鸣导演看来,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总会有一些模糊和未知的东西。“我特别反感叫别人‘底层的人’,这就像用‘民工’这个词一样粗暴,我觉得所有的人都是普通的人,都是平等的,只是他的位置职业不一样,但他们遇到的情感和困境一定是一样的,我电影写的就是困境,4个人都在困境中找出口。”

相对于很多宏大叙事的电影,他想留一些叙事给普通人,特别是漂在深圳的年轻人,“先认知我们遇到的问题,再慢慢知道怎么一步步跨过去。”

城市的年轮:被遗忘的时光

关于电影中出现的香蜜湖拍摄地,记忆中多年前刚来深圳时,它还叫“水上乐园”,坐公交车有时会经过这个站点,但那时乐园已经停业了,后来公交站也换了名字。再后来,新来的深圳人很多都再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应该也不知道它的存在。

有一次,我约了朋友在湖对岸的休闲区吃饭,看到荒废的园址,和休闲区漫步的人们,形成了一种莫名的反差感。一个是本应该喧闹的乐园,现时却异常安静;一个是装修雅致的庭院,现时却人声鼎沸。

可能在每个城市中,都有过类似“香蜜湖”这样的切片,它是一座城市过去的缩影,也是即将或已经被遗忘的记忆。

小东背后是香蜜湖废弃的水上双环过山车

“我情绪出问题的那段时间,天天会去香蜜湖钓鱼,如果来深圳比较早的人,都知道香蜜湖的过去,香蜜湖以前有过一个特别辉煌的时期,后来有了欢乐谷后,香蜜湖就慢慢被忘记了。”

高鸣导演说,“它曾经是城市人们关注的中心,但现在却边缘了、荒废了。我很想知道,香蜜湖自己怎么想,它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失落,它会难过吗?”

香蜜湖对岸是市中心的黄金地段

翻开深圳香蜜湖的过去,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香蜜湖度假村是我国最大的游乐园、第一个“迪士尼”式游乐中心,曾风靡深港两地,成为深圳人和来深旅游者的打卡地。1997年,它与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一起,作为深圳旅游的名片入选“鹏城十景” 。此外,香蜜湖还曾出现在深圳的初中英语课本里,有了一个洋气的英文名“Honey Lake”。

“游乐城”换成“饮食城”也映照了香蜜湖的真实历史

随着1998年,新一代大型主题乐园“深圳欢乐谷”的正式开业,到了2005年和2011年,水上乐园与风靡一时的香蜜湖“中国娱乐城”则相继停业。在这近40年间,香蜜湖因其优越的人居条件,被地产商相中而建起了大型的豪宅聚居区,其作为旅游用地的功能逐渐式微。

今年6月6日,深圳出台新措施,将对标借鉴美国硅谷沙丘路有益经验,打造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世界级的新金融中心香蜜湖在崛起,但对于更多人,香蜜湖是一种城市回忆。

很多老深圳人都说,最初的香蜜湖记忆与“豪宅”无关。它是秋游的地方,是吃饭喝酒的地方,是陪伴着孩子长大的地方,是老深圳人的集体记忆,它就是深圳人的“迪士尼”……

那些不被看到的隐秘角落

电影《回南天》上映之前,深圳连续下了半个多月的雨,空气中的潮湿和闷热发霉的味道让人有种生理上的不适感,而我的3次观影,都是在明媚清爽的晴天,3刷过后却又迎来了连天暴雨,天气和情绪上的反复,让我联想到电影中出现的乒乓球。

高鸣导演说,《回南天》在第1-3稿时都叫《乒乓》,小时候他把乒乓球踩扁后,扔到热水里乒乓球一下子就会鼓起来,但如果人受了伤害,还有这样的热水吗?人和乒乓球都是挺脆弱的东西,乒乓球有自我修复能力,但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哪里?我们需要去寻找。

我想,生活里既有艳阳高照的时刻,也有阴雨绵绵的时刻,我们的情绪也像天气的变化一样,阴晴不定,除了快乐,也会有恐惧、忧郁、厌恶和愤怒等,用好莱坞的主流方式来表现,它就是合家欢的《头脑特工队》,用作者电影的方式来表达,它就会更为个体化和情绪化,可能就像剧情片《回南天》一样。

在3刷的映后交流中,我们能看到,《回南天》不好懂,导演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在努力帮助观众解读,毕竟电影在上映前后都安排映后交流场的比较少见。3刷后我的参考评分是6.5-7.5之间,这个区间包含了不喜欢的减分和想要予以鼓励的适当加分。

废墟之上还能重建吗?

电影《回南天》与过去经典的大师之作相比仍有差距,我也想过是不是建议导演在创作中可以运用一些电影技巧迅速将观众带入戏中,而不是像他说的那样电影是他本人的心理投射,“就像剥笋一样,慢慢地剥开自己”?毕竟这样里外3层的“剥笋”过程,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但转念一想,谁没有被现实磨平棱角的经历呢?反而是保持这种创作上的个性化更为难得,况且除了形式上的一些问题,电影想表达的人文主题和精神内核并无问题,相信经过这次市场的打磨,导演和创作团队也一定会反思并加以精进。

听到导演说:“我觉得这座城市未来需要有这些情感的流动,我也会继续用作品给城市包浆,我们慢慢地来。”还是挺期待他后续的作品《五花》。

2020年的“排骨”(左)和高鸣导演

作为《排骨》的续篇,我们也想看看过去清瘦干练的“排骨”,是如何变成了今天带点油腻感的微胖“五花”,镜头中的他是不是还像从前那样金句迭出、人间清醒?即便是已经变成了我们不喜欢的样子,他的故事也具有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样本价值。

相对西方电影,东方电影的含蓄、留白、细腻和克制风格别具韵味,往往人物的一个表情、一句对话,就蕴含着无数的变化,在这样的电影中,其实编剧也可以是看电影的我们自己。

我想我有点能理解《回南天》的导演和创作团队,这就像之前我参加的一次活动,主办方为了给大家带来惊喜,在冬天特地从四川空运了一批腊梅到深圳,并将梅花赠予了每一位活动参与者。

活动结束后,我捧着梅花走在深圳的地铁站里,有的人看到梅花、闻到花香,脸上露出意外的欢喜,也有人看到梅花、罔顾空气中飘散的花香,告诉身边的人:“深圳冬天怎么会有梅花?一定是假花!”

虽然,赠人梅花的主办方和手捧梅花的我,都是真诚地想给予他人一些美好的东西,但这种感觉就像一部电影的名字——《这时对,那时错》,这个世界,要细想想还真有点复杂。

 短评

设计感过强,通篇cliché。但年轻演员看得出很有可塑性。

4分钟前
  • Lycidas
  • 较差

我记忆中最潮湿的回忆,是在南方最热的时候。阳光无法伸手触摸的地方,会静悄悄地生出锈来。我的细胞中滋生出了卑微与无聊,懦弱与无能。我本是美猴王,但沦落街头却成为了小丑。在潮湿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一条游来游去的鱼。

7分钟前
  • 黄宇聪
  • 推荐

...说的比拍的好

8分钟前
  • 砧石饮
  • 还行

6.27广州映后。导演开始先拿作者电影说事,说不一定要每个人都看懂,他觉得拍得很清楚。我举手说,确实拍得很清楚,一对深漂双双精神出轨谁看不懂啊,问题是在于片子拍得太浮了,像手摸雨水,手摸鱼缸这类空镜头太多了,出现一两个倒罢了,全片多由此类镜头组成,显得矫揉造作、空无一物,给观众的体验就是缺乏真诚。导演回复如果我觉得这类镜头都是空镜头就没啥好跟我聊的了,以及表示这部电影其实环环相扣,希望跟我拉片讲解……我差点两眼一黑。还没提该片台词脱离实际(“你快乐吗”“你知道皮肤高潮吗”)、情节由于空泛堆叠无法说服观众(女主梁龙忽然手贴脸)、男性自恋意识过强(男主没上一次床很惨但自立自强还是要当美猴王;女主忽然跟中年老男人心电感应一起淋雨看风景)等问题,主创开始拿情怀回怼。导演啊,想当老塔先要学会接受批评!

13分钟前
  • 惠子
  • 很差

又一部潮湿的情绪电影,一对精神和肉体都渐行渐远的深漂情侣。一个美猴王变小丑,一个不洗澡不能插(花)。情侣无爱也就罢了,可为什么他们各自的精神出轨对象也都纤尘不染呢?XD 深圳这么苦闷寡欲么

1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在潮湿的南方,压抑中的城市年轻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然而一切显得那么徒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哪怕最熟悉的人也不会轻易的袒露。金鱼,困在鱼缸里能活,然而放到了湖里,看似给了自由,却只能是死亡。舞蹈,直播虽然解忧,还需要打开窗户跳起了自己的舞。欲望,有欲望却得不到舒张。狭窄城中村的街道,长出水来的地板,悟空变成了小丑。

20分钟前
  • 张劳动
  • 力荐

氛围有,浪漫倾向也有……缺点不必说,但亮点我都感知到了。

22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比较震惊的是策展人居然在放映前说出了“希望喜欢的多夸夸,批评的留到上映后再说”这种话,这什么奇怪的风气?且不说适合不适合,下面的观众听了反感不反感,现实点说这种想法对影片发行本身的伤害风险也相当大,某著名影片不就一片赞扬声,结果制片人错估票房形式漫天要价结果电影最后连公映都黄掉了?估计策展人是会看豆瓣的,望以此为戒,不要再干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傻事了。

26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导演试图用他的意象和元素牢牢困住他的演员,可是演员居然还沉浸其中,做着自以为高级的戏码。

29分钟前
  • 木子荨
  • 较差

导演是真的没有才气。视听缺少风格化的同时叙事也缺乏连贯性,中间夹杂着大量生硬又做作的符号元素与奇观,演员之间毫无默契可言。潮湿也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作为影迷型的导演把电影塞得太满而内核又太空,最后乱成一锅粥。

31分钟前
  • HoSaiiRai
  • 较差

软糯潮湿的情感关系,长时间的语气停顿,都是生造的、悬空的、脱离了现实的,可却用底层的原料堆叠出一个诱人的气候,于是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把水珠擦净。四个主要角色,相互之间从始至终没有建立起任何可信的关系,对神秘(龙老师)或病态(圆圆)的性格建构都太过肤浅。男主角可看作所有扭曲的人物的一个缩影,一个“坏情绪”的产物,一个被社会阉割了的性压抑者。拍的是都市人的生存困境,放出来却是青年导演的方法困境。看完陷入了深思,我们的创投系统到底在鼓励怎样的作品……

33分钟前
  • 晚不安
  • 较差

太平了,美猴王和花店都因为缺乏细节而流于表面,可信度太低。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杜鹃跟小东同居却每次都拒绝做爱还一副被骚扰了的样子……太多单薄的剧情了,无论对人物还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挖掘都不够,作为观众至始至终不能浸入故事。

36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如果你能欣赏粘稠,压抑与焦灼的情绪,我想你也一定能进入这部电影,正因为它的情绪传达是相当准确的,因此才能把这种人物陷在泥潭里出不来的状态呈现出来,挣脱出来的那一下是鱼缸,瞬间暴雨,泡泡,然而现实就像那一声声修彩电修手机的喇叭,提醒你还在泥潭里。

40分钟前
  • 周圣崴WAI
  • 力荐

#BJIFF10#都叫回南天了,都不拍点潮湿的氛围吗?用了这么多水的意向都没有回南天的闷骚劲儿?就这清汤寡水的?故事写得何以创投胜出啊?想必项目方案肯定做的很好看。以及为什么把女性角色都写得如此绿茶婊?

4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很差

南方新浪潮笑死哈哈哈哈哈

49分钟前
  • 鬈毛毛
  • 还行

关键词:国产、文艺、中年男导演。

50分钟前
  • 谁都别想找到我
  • 很差

想想我过两天还要采访导演,写一篇吹捧的文章我就想打自己的脸😭 我理解导演的概念,在南方沉闷的潮湿的天气里讲述年轻人心中压抑不得志无处释放的情绪,对于水的运用贯穿了整个电影,从人工湖水,到雨水,到露水,到鱼缸的水,这些都是挣扎的不同表达。但是导演真不是灵气自带型,片段的拼贴和配乐,到演员的调教和台词都足以看见他努力但没有才华…

52分钟前
  • 玫瑰色的春天
  • 较差

大概是这个阶段最讨厌的文艺片调性了

55分钟前
  • Orangeyuwen
  • 较差

要么不说话、要么不好好说话,故弄玄虚、无病呻吟,国产文艺片通病这片全包。主角用开水浇绿植、虐待金鱼…真的要被气死了!

58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回南天,苦,闷。两位无产阶级主角谜一般地怀有中产阶级的矫情。心性高没什么问题,但是心性高到矫情就尴尬了。比如说洗澡——即便有其他暗示的可能性——委屈吗?是象征那种年轻人初入社会经历的别人不懂但自己尤其耿耿于怀的委屈吗?可以是,但是绝对没表现够。尤其是女一和女二,到底在干嘛?矫情得我都懵了。对女性角色的描绘是这样,还指望男的懂她们在想什么?每当新兴导演拍点有的没的,还搞碎片化剪辑,大大小小的隐喻,我就呃啊。和朋友理了一下,看得出来有很多想表达的,但各个碎片都不了了之了,还没吹出泡泡就破了,比较疲软。我挺迷恋把生活文字化、影像化的,哪怕不加其他修饰,也是聚焦,于是现实就变成了梦;但是吧,就挺僵的。你要是不能迷惘成诗,就只是梅雨天墙壁上的霉斑而已。这种无力或许也是主旨之一。但是不够。

59分钟前
  • Shaggycat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