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什尼科夫

HD

主演:奥尔佳·勒曼,亚瑟·斯莫里亚尼诺夫,尤里·鲍里索夫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2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3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4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5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6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3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4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5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6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7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8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19卡拉什尼科夫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个执着的发明家,一把名枪的诞生记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一个执着的近乎于倔犟之人,一个不谙世故之人。他的执着让他显得不近情理,他的不谙世故让他浑身上下透着怪诞之气。

这个前坦克手,指挥坦克冲向敌人的炮兵阵地,如同疯子似的决绝。一旦下定决心,立志设计出一把性能良好,操作简便的自动步枪,就会不顾一切的去实践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此时,任何障碍对这个前坦克手来说,都不再是不可摧毁的堡垒。

电影《卡拉什尼科夫》,再现了一个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专注于个人的志向,毫不动摇的追寻发明的真谛。此真谛在信念的操守下尤其可贵,亦即生活除了发明与钻研,别无其它。这让卡拉什尼科夫在真正的同行眼里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阿列克谢·苏达耶夫,另一个著名的枪械设计者,尽管后来长期掩盖在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系列枪械的光环之下。其人在初遇卡拉什尼科夫时,就断言后者身上有一种特质,正是这种特质让苏达耶夫对眼前这个如“愣头青”般的小伙子表达了出自内心的鼓励。

年轻的卡拉什尼科夫就如同一个“愣头青”,在他眼里,只有自己的发明,没有权威和长官的存在,别人更是连“不值一提”的余暇都未从其心中匀出。为了践行自己的发明,卡拉什尼科夫可以从返家的列车上中途跳下,前往曾经工作过的小站,要求站长给自己一个操作台,着手制造自己设计的枪械。在遭到拒绝和冷嘲后,他会直接奔到当地军委会首长面前,申诉自己的请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孤勇,而是信念支撑起来的气概。它在一股平铺直叙的语调下悄然迸射,贯穿影片的始终,不经意地注满年轻的枪械设计者的灵魂。与艺术家相类,卡拉什尼科夫象对待艺术作品似的对待自己设计的枪械。这番孩子气似的自然性情,让冰冷的枪械在卡拉什尼科夫手里具有了生命。这是鲜活的艺术品,浸透着年轻的设计者才气与智慧的结晶,它抵消了恐怖的杀人利器带给人类的罪恶,成为守卫和平的砥柱和基石。

不得不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枪械的初衷无可非议,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创造这种武器的初衷是保卫自己的祖国”。一个天真的爱国者,同时也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爱国者。影片没有刻意去营造浅显的个人主义似的爱国情怀,而是寓这种深沉的爱于一个个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在舒缓的叙述下铺垫开宏大的历史图景,对苦难祖国的守护与热爱也就在其间渐次展开、绽放。

与这个天真的爱国者相呼应的,是叶卡捷琳娜的出现,成为卡拉什尼科夫对祖国的“大爱”和个人情感的观照。后者作为上级配置给卡拉什尼科夫的女助手,同时也是年轻的枪械设计者生命里难得的一抹亮色。

枯燥的设计生涯难以磨灭叶卡捷琳娜对青春的缅怀。她虽为人母,却热爱跳舞。晚班结束,在卡拉什尼科夫送自己归家的途中,饶有兴致的踏上一条或许在此之前许久都未涉足的小道,因为道路尽头有令她向往的露天舞会。年轻的枪械设计者并非不解风情,也懂得适时而出,在意图可疑的邀舞者面前强调自己作为叶卡捷琳娜“守卫骑士”的地位,哪怕对方是个穿戴齐整的高阶军官。

因为卡拉什尼科夫的天真与无畏,他的单纯与才华,叶卡捷琳娜与这个沉思时象个哲人,笑起来象个孩子的男人走到了一起。他和她有志趣相投的奔赴,有同志般的深情厚谊,更有浓浓的化不开的爱。相对于卡拉什尼科夫的发明,除去“爱”这份生活中奢侈的调剂,他的时间几乎被枪械所占据。这个被信念支撑着的怪人,也唯有他,才得以被捷格加廖夫所赏识,后者更是推荐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枪械批量生产,列装军队,而自己设计的样本则甘愿被库存封藏。

捷格加廖夫对卡拉什尼科夫的赏识也让前者弄明白了一个萦绕在将军心里的疑团,那就是对卡拉什尼科夫受教育水平的反复提及。这个自学成才的年轻人毫不讳言自己没有上过学的这一事实,就算这一事实在捷格加廖夫那里作为对卡拉什尼科夫个人评定的汇总材料,在将军看来,也无关宏旨。影片没有纠缠于对个体学历高低、教育程度的津津乐道,尽管卡拉什尼科夫近似于空白的学习生涯仍然以不引人注目的细节被多处提及,却成为捷格加廖夫赏识卡拉什尼科夫的点缀性铺叙。这种叙事设计使得整部故事推进的更为真实,也让通过自学成长起来的年轻设计者在一众佼佼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军方高层的推荐,强化戏剧冲突的同时,令影片主人公的形象饱满的更加接近历史原貌。

当“AK”系列枪械列装军队的那一天,捷格加廖夫带着卡拉什尼科夫来到军营,向这些装备着新式枪械的士兵们正式介绍武器的设计师,一个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不,“大男孩”。如此称呼我们的主人公并不为过。因为卡拉什尼科夫终其一生都在践行着他的信念,“创造武器的目的是保卫祖国”。也许有人会说,信念背后的热情来自天真的赠予,但你不能否认,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对祖国爱得深沉的那份坚定和从容。

(全文完)

——文中图片出自电影《卡拉什尼科夫》剧照——

 2 ) 一把神枪和它的“父亲”

卡拉什尼科夫很有名,因为他设计的一把枪,AK47。这把神枪总共生产了2亿把以上,但凡有战乱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AK47的综合性能相当地稳定,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都能够发挥优异的性能,可谓轻武器之王。一把轻武器,生产数量以亿计,全球的军人都熟悉它,要知道人类总人口也不过数十亿而已,平均下来几个人头就能分到一把AK47,这个数据是很惊人的。

AK47有名,但它的设计者则相对来讲,没有那么有名。除了武器发烧友外,一般人知道设计者的一般很少。一个是保密的需要,一个武器作为杀人的工具,一般人也很少接触到它。

这本电影《卡拉什尼科夫》就是叙述这位著名武器设计师的电影,俄国人自己拍的。

俄国人拍的俄国电影与西方人拍的俄国电影,真的是很有大的区别的!

前两天看过一本法国人等西欧国家拍的俄国潜艇事故片《库尔斯克》,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实在太重了。库尔斯克号潜艇爆炸沉没是一个悲剧,也是俄国海军力量无可奈何衰弱的象征。由于经费的短缺,设备没有得到了应有的保养甚至短缺,给海军官兵带来了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风险。库尔斯克的沉没就是俄国国力绝对衰退过程中偶然发生的悲剧。

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就跟战乱地区人们缺衣少穿,孩子们自然营养不良一样。这个结果的发生并不是俄国的政治制度。要知道苏联解体的时候,俄国人是一心想要融入西方世界,只不过到最后发现自己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叶利钦时代,俄国人过得怎么样,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是亲眼目睹的。

不是普京拯救了俄国,而是俄国人选择了普京!既然如此,俄国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们也就愿意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以,作为悲剧事件的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如果让俄国导演来拍,虽然会也悲情,但绝对不会这么黑化!

说回卡拉什尼科夫。

看完电影有两个意外:

一是卡拉什尼科夫学历如此之低,而年纪轻轻想发明一把好武器的信念是如此之强。

学历低,说明人家起点低,没有多少文化。但是架不住小伙子天赋高。正如电影里设计组的组长对卡拉什尼科夫说,上帝把手放在了你的额头。

信念强,明明从前线受伤回来,可以回家休息。结果卡氏中途中从火车上跳下来,找了一个火车工务段,通过工人们的帮助,硬是手工制造了一把能够代表他设计理念的自动步枪。最后他还跑到阿拉木图,在那里开始了他的设计师之路。

二是苏联人给科研人员的待遇真心不高。看着卡氏设计过程,有一种看到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科研人员研发二弹一星的即视感。

卡氏一直就是一个中士,直到最后才从士兵晋升到军官。在一个所有待遇物资都得依赖级别的国家和年代,能够坚持下来,真的就是对于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俄国人拍的主旋律电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上个世纪的后半期,苏联人是老师,我们是学生。有一些精髓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在艰苦奋斗的主旋律电影常常不受年青人的待见,其实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慢慢看,有一些电影还是挺好看的,至少符合我的三观。

最后,俄国姑娘年轻的时候真的挺好看。虽然不知道电影里卡拉什尼科夫爱情是不是真的,但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希望我们喜爱的人物能够有一个好的生活和家庭,不是很自然的么?

卡氏的爱情

 3 ) 枪非凶煞,戾在人心!

本片是讲述著名的“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早年经历的传记片。这种英雄传记片大都走的是这种编剧套路:立志少年有梦想→热血青年战沙场→战友受伤促转折→国家理想遇伯乐→世纪战枪诞生记→服役军队受阻挠→收获爱情甜蜜蜜→轻狂不羁被打击→不断改进获赞誉→终成一代神枪王!因AK-47其价格的低廉、性能的可靠、操作的简单,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和使用最多的自动步枪,生产数量超过M16的十倍不止。

这回“硬核”战斗民族走的是温情路线,淡化了战争本质的血腥和残酷。男主颇有些神似年轻时代的老卡。技术控会有些许的失望,但本身也没指望从这样的人物电影中看出武器纪录片的效果。就像老卡在授勋时候说的那样:“没觉得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只不过造了一个杀人机器而已……”枪非凶煞,戾在人心!

 4 ) 人如其枪,看视平凡实则伟大

这电影太低调了,要是光看片名,我差点跳过不看,谁知道卡拉什尼科夫是干嘛的,还不如直接叫AK47呢。

但是呢,这也有可能是导演故意为之,用最低调的名字,最平白的情节,来展现最不平凡的人生。

片中,主角基本没有什么伟大人物的高光时刻,只是流水账式的表现了一下足迹,但是正式这种方式,才体现出一种真实的价值,就是伟大的人物也好伟大的事物也好,并不总是一开始就伟大,一辈子就比别人强,一辈子自带主角光环,不是的,一切都是从平凡中创造的。

不像以前的某些电影或者传记,总是表现主角的与众不同,甚至说为了表现主角光环,主角拉屎的样子都给你拍的很潇洒。

 5 ) AK-47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

每个真男人都要会打枪!

机械加工的魅力:

《卡拉什尼科夫》电影里大篇幅地展示了机械加工车间的样貌。我对这真的是太熟悉了。因为曾经在里面打过杂,玩过钻床,铣床,滚螺纹,磨床,焊接,液压。到现在还依然忘不了那浓重的金属气味。当时的指甲里一直是黑黑的,油渍洗都洗不干净。

钻孔

机械加工的成品,全凭工人的经验。可以说新手和老手做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看上去是铣床,铣刀对金属表面进行铣削加工。

上图是一个经验老道的工人。铣削时需要手眼协调配合,只有手上用力均匀,加工的成品才会美观。

这是用锉刀打磨去毛刺

AK-47出名的原因是结构简单,结实耐用,性能可靠。市面上AK的价格非常便宜——大约在800人民币。所以很多国家对其进行了仿制生产,至今其总产量已经超过了一亿支。

(Bing: What is the cost of AK-47 in India?)

其中,56式突击步枪是仿制苏联AK-47的产品,由北方工业公司制造,于1956年开始服役。时至今日该类型突击步枪仍然被较为贫穷的国家作为制式武器装备部队。

AK-47枪械的拆解:

电影里详细展示了枪械的拆解,可以看出来结构非常简单,便于士兵战场维护保养。

  1. 枪托(The buttstock)
  2. 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The bolt carrier with piston and bolt)
  3. 复进簧(The carrier spring)
  4. 机匣盖板(The dust cover)
  5. 上部护木部件(The upper handguard)
  6. 装有瞄准镜的枪管(The barrel with sights, etc)
  7. 下部护木(The forend grip)
  8. 弹夹(The magazine)
  9. 导气管(The gas tube)
  10. 枪把(The pistol grip)
  11. 扳机和扳机护圈(The trigger and trigger guard)
  12. 接收器(The receiver)

AKS-47是后来的改进型,苏联在上个世纪80年代研发出了这款产品,有轻巧灵便的特点,后来主要用于特种作战部队以及反恐怖特警队。

从图纸上可以看出AKS-47的枪托是可以折叠的,适用于空间狭窄的地方作战。

AKS-47整体蓝图

 6 ) 乏味的主旋律传记电影

“工事、火炮、外援,都毫无意义,除非每个士兵都清楚,他,正在保卫国家。”

那么同样可以说:宏大的音乐、精致的场面、养眼的演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传记导演知道,如何删繁就简、事半功倍,毕竟鲜少人物的生平能由始至终跌宕起伏,而观众的“胃口”也是有限的。

关于这点,AK47当然是伟大的,卡拉尼什科夫当然是伟大的,遗憾的是,这部电影似乎难以称得上同等的伟大——无论是大量臃肿的镜头,还是混乱的节奏张驰、单调呆板的人物刻画。难以消化,更遑论可口。

“伟大天才的阻力从来来自外部,而身边人只需要鼓励帮助,伟大武器便会唰地凭空出现,终于得到了大人物的赏识,随即调任升迁云云”,这套乏味的叙事逻辑,电影整整重复了三次。

导演似乎以为,念几句家书就是思乡成疾,纠察官的怀疑就是歧视贫农,至于结尾总结的“保卫祖国的决心”?你是说他遇挫后自暴自弃要上前线,还是说他在战争胜利后第一个担心失业?

我看还不如让演员唱首喀秋莎来得有分量。

 短评

仍然记得多年以前打CS时端着AK47将对手爆头的酸爽。

5分钟前
  • 我形我速
  • 推荐

一代枪王的传记写实,不同于美式英雄,苏式英雄的成长史几乎都是从平民开始,而后缔造传奇,给了我们更多的鼓励,有梦想就要坚持下去!试枪阶段的慢镜头甚为震撼!

10分钟前
  • MichaelMarvel
  • 力荐

结果变成了省港旗兵的利器,不晓得卡氏爽不爽

12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没有重点的流水账,像AK47一样,故障率低,就是精度差

16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还行

镜头语言很漂亮,构图什么的一看就知道导演是学院派,可惜这剧情太寡淡

19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推荐

最牛产品诞生记——AK47,75年经久不衰

21分钟前
  • Rocky
  • 力荐

这是一个天才的设计师的伟大设计。没上过学,却设计出一支历经70年而仍被广泛使用的枪。这支AK-47及其仿制品,几乎抗衡了世界上所有的单兵自动武器。

26分钟前
  • Craft Bear
  • 推荐

诚意很足,但内容不足。设计枪支就是在厂里带着一帮人走来走去。这个套路拍得也挺俗但是人物都挺可爱的。啊好想知道内务部要是和党卫军打一仗会是什么效果啊。

30分钟前
  • 丑嘴唇
  • 还行

天才的设计师的故事,一支神奇的枪械诞生的过程。影片用非常平实的手法,讲述了AK47的发明人卡拉什尼科夫的故事,片中画面非常漂亮,男女主角颜值很高,应该是出于保密的原因,影片没有细致讲述发明中的细节,让人感觉有些不太过瘾。整体来说,观众还是看到了一位没怎么上过学、也不会画图的天才设计师的成功历程,当时的苏联真是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和胆略,才能让卡拉什尼科夫这样的设计师脱颖而出。

35分钟前
  • 天D行者
  • 推荐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生于1919年11月10日(天蝎座),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47自动步枪产量超过一亿支,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AK-47自动步枪也因此出现在五个国家的国旗上,卡拉什尼科夫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枪械设计师,没有之一

36分钟前
  • 只喝摩卡的狗
  • 还行

枪械天才AK47之父

39分钟前
  • 青石
  • 推荐

餓螺螄的米國大片!!!

43分钟前
  • 大頭小妖怪
  • 推荐

真正讓卡拉什獲得至今的成功是冷戰時期制體指導的熱衝突輸出以及刻意的大量生產導向.

44分钟前
  • John Coey
  • 还行

阿尔泰边疆区是个英雄的边疆区

47分钟前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力荐

看完有些平淡,只好找其传记来补,发现影片缺失了两个重要的关键:1、卡拉什尼科夫受伤住院其间,阅读了图书馆的所有兵器书籍,尤其是对轻武器的发展史变迁有了较系统的认识——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2、在走向AK47之际,卡拉什尼科夫不断改进,得到很多方面的帮助——这是走向卓越的关键。影片本可以拍的更好啊

48分钟前
  • 天堂坡
  • 还行

焦点不集中!有点散漫不过瘾!AK47啊!

52分钟前
  • xiangkaiad
  • 还行

3.5

55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推荐

寡淡如水

60分钟前
  • hhh
  • 还行

对比这部俄国人自己拍的历史传记片,更显出刚看过的美国小说《莫斯科绅士》是个带政治色彩的“西方神话”。本片讲述是前苏联AK47自动步枪发明家的传记片,继承了《普通一兵》、《董存瑞》等社会主义时期英雄主义电影的干净、单纯;当然也多了些“时代复杂性”的描写(揭示其哥哥做为政治犯一直被关押)。总体来说,还是个今天俄国的“主旋律”电影。喜欢这类题材的人,可看看。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在我心里,卡拉和他的AK47是真正的20世纪兵器之王。

1小时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