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瑟岛之旅

HD中字

主演:马诺斯·卡特拉基斯,梅丽·赫罗诺普卢,迪奥尼西斯·帕帕扬诺普洛斯,多拉·瓦拉那基,朱利奥·布洛吉,米哈利斯·扬纳托斯,瓦斯里斯·查格罗斯,扬尼斯·菲里奥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8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2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3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4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5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6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3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4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5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6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7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8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19塞瑟岛之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塞瑟岛之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长期流亡苏联的共产党人。在希腊军政府倒台后,于处人生暮年的他终于可以回归故乡。当他以如此矛盾而又暧昧的身份,再回到记忆中熟悉的地方,再面对家人与朋友时,他感觉到了人情的疏离,对未来的盲目,对于祖国低度的认同与漠视。人们企图卸下记忆的承重,却又害怕轻得迷失 方向。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真正失去了国籍。最终,和他离别多年的爱人漂在爱琴海中的浮岸上。滚入红尘我的 2021韩剧头盔之下:波巴·费特的遗产新岳父大人杀戮场魔鬼情人2002俄罗斯野生老虎摩斯探长前传第六季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双城变奏Rebekah快乐歌舞团LiSA永远微笑演唱会:日本武道馆公演史努比敬献:欢迎回家,富兰克林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不婚大作战丹斯千年后等你高考灰姑娘领袖水准(粤语版)铁塔油花海豹突击队 第四季新死亡习作凡尔赛传奇兄弟,别闹!铁证悬案第七季中国家庭之母爱眠狂四郎恶女狩猎农村人闯上海八百壮士 八百壯士吉屋藏娇电锯惊魂我的萌宝是僚机她不爱我逃离18岁点指兵兵恋爱病与男子班第二季Believe-通往你的桥-机器战警2标错参国语性爱之后艳遇2013我的事说来话长超级巨鳄(国语版)住住4人妖阿发痴人三部曲1/3

 长篇影评

 1 ) 毋庸置疑安哲是好导演 但这部片子的确是个个人意外

家、身份、政府、社会主义、驱逐是Angelopoulos基本所有影片永恒的主题。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所以给了四分,因为安哲是个好导演。

这部影片其实对于安哲自己的意义比对于观众的意义要大很多,这也开启了后面这些影片例如尤利西斯的凝视,永恒和一天,哭泣的草原对于个人情感表达的侧重。安哲太沉迷于自己对于在这部影片的想象,一股脑的把所有感情宣泄到了电影中,所以可以感受到影片中很多的情感,但是,所有这些情感的来源都非常晦涩,所有的感情都没有了一丝根本。有可能有些人会说,安哲的电影本身就是这样的。但事实上,这部影片的确是安哲特别私人的一部影片。虽说叫做Voyage to Cyethera, 但整部影片唯一提到Cyethera的地方是,朋友问Alexander要不要去Cyethera。可能另一个关联的地方在于,在希腊神话里Cyethera是爱神的诞生地,所以夫妻二人的爱情通过最后解开锚来体现时,是预示着他们回去Cyethera?但这种比喻太过于晦涩。影片中所体现了的场景,大部分都在其后失去了关联,比如Alexnader的童年,Alexander的夫妻关系,Vaula的个人生活,尤其是影片用了大部分时间突出Vaula的存在主义,但却在影片中很少去涉及这个问题。但这些问题根本上和安哲的片子很意识流没有任何关联,恰恰相反,这部片子和养蜂人应该是所有安哲影片中最容易理解的,因为时间线和剧情的发展都是单向和当下的,但对于当下的情感的表达却大量依赖于过去,这同样也是养蜂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永恒和一日也是借当下来反映过去,但是对于超现实主义的运用,如公交车上的演奏,让这部影片很好的与过去和未来见了一个非常强大的联系,但又同时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自由,所以Voyage to Cyethera是非常矛盾的。对于安哲时间线混乱的影片,如尤利西斯的凝视,在没有任何前提和预示的情况下打乱时间线但通过对主线清晰的把握,这些混乱的时间线给影片添加了巨大的偶然性,如开头家里的舞会和片尾的战争,并把观众融入到了影片中并让观众成为了参与者。这些非常复杂的结构其实都给安哲其他的影片提供一个巨大的自由性和情感寄托,但唯独这一部影片,作为第一部融入个人情感的影片,是非常难以让观众去构建片段间的联系的。在网上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这部影片的契机是什么,但毋庸置疑,这部影片对于导演个人的意义要大于安哲作为导演的意义。写完影评以后发现我的这些观点和一个非常有名的电影评论家Richard Berstein的观点很相似,供大家参考,//www.nytimes.com/1989/03/31/movies/reviews-film-a-greek-exile-returns-amid-existential-anguish.html

安哲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遗产,纵然这部影片不理想,但依然是纯粹的个人表达,他的投射,能看出他的挣扎,他如Tarkovsky般无可比拟的勇气,他的沉思。只是相比于他其他的影片,比较青涩罢了。

 2 ) 维特琳娜:我要跟他去



史派洛在木制的方形孤岛上漂浮。远远的,塞瑟岛上的人们听到了他拉小提琴的声音,如泣如诉。
“他在做什么?”“看着大海。”“现在呢?”“还在看。”
这位长期在苏俄流亡的老人没有想到,晚年回到故乡,仍然无法摆脱被驱逐的命运。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身份,一位村民他说:“你是个死人,看看报纸吧,你已经被判了4次死刑。”
其实,刚开始我就看到了史派洛内心的惶恐,30年了,他甚至已经忘掉了旧日情人维特琳娜眼睛的颜色。这次重逢,以维特琳娜的一句“你吃饭了吗”开始,却在团圆酒席开场前,被无情地按下了暂停键:老头拎着行李再次离开了家门。任何人都可以指责史派洛:她为了你浪费了一生,你为何还回来呢?
在找个世界上,这位孤独的老人还拥有什么?
或许仅仅是无法被消除的语言,老友才能听得懂的语言。在坟茔重重的山坡上,史派洛熟练地吹起口哨。“那是流氓的黑话吗?”暮色下,一个老头轻轻拍手,另一个老头随着节奏跳起了舞蹈,嘴里哼着那首老情歌:“我最亲爱的,40颗红苹果,包在一条丝巾里……”
舞蹈笨拙,歌声苍老,但令人无比心颤。
我一直没有看清楚,史派洛与维特琳娜的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在那多变的政治时代,个人的爱情与生命都如同蝼蚁,被任意践踏。在影片开始,你可以看到导演安哲罗普洛斯安排的那个演员试镜的场面,几十个老头走到镜头前说一句:“是我。”冗长的过程之后,没有一个老头被录用。面对镜头,失去了与自己发生关系的环境,每个人都不再是真正的自我。而史派洛的回乡之旅,正是一场寻找自我的旅程。
但靠自己,失去身份的史派洛不能找回自我。一夜之间,家园上的小木屋被大火吞噬,史派洛也再次失踪,几十个警察日夜搜寻无果,最终,老友凭借口哨这门“语言”找到了他。史派洛的心也被寻回,维特琳娜牵着他的手,泪流满面:“你一直没变,当你害怕时,总是独自离开。”冷风中的两人,凝重如同雕塑。
我喜欢《塞瑟岛之旅》的原声音乐,在里面感受那种缓慢的纯净与乡愁。如果你是匆忙的下班后想找一个电影消遣,想寻找飙车、美人与凶杀的刺激,那《塞瑟岛之旅》和它的音乐不适合你。看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就是享受那种慢,这种“慢”以其内在的时间节奏,为你打开不同于匆忙人群的一扇窗。
在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界里,漂泊是永远的主题,他用胶片放大了人类内在的最孤独的风景。但,你总能在从里面找到永恒,找到温情,找到令人绝望的希望。就像这位孤零的老人史派洛,即使全世界都在放逐他,仍然有个女人站在他身旁,坚定地说——我要跟他去。
纵然,这意味着再次踏上漂泊的旅程。

 3 ) FIFF17丨DAY7《塞瑟岛之旅》:对不起,我回不去了

第17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塞瑟岛之旅》,下面请看前线寻找家园的漂泊之人们四处游荡的评价了!

一一:

wow!

Catcatcatyang:

梦里不再漂泊。

Spy Liu:

平静的叙述,却有深刻的悲伤,何去何从?终被放逐。

果树:

一种游魂,一种游走。第12部安哲,有点怀念七年前刚开始补他电影的感觉。

迷幻松饼:

是我特别喜欢的题材,但是我太累了,电影节奏又太慢,始终看不进去。等我静下心来再认真看一遍。

松野空松:

乡愁仅有未踏上故土才有意义,许多阔别几十年的乡愁之情,在踏上故土随之而来的将会是身份的缺失。

fire_storm:

神一样的结尾。安哲的诗永远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前半部分更通俗有更强的故事性,后半部分则更有室的韵味。

Donnie:

安哲缓缓移动的镜头实在是温柔极了。寻找父亲跟随父亲的部分特微妙,安哲拍摄城市的功力确实非常足。巨大的轮船与震耳呜鸣声像是在召唤和驱逐父亲。

欧.尹:

颠沛半生而返乡,乡愁、记忆、情绪终如苹果溃烂。蓝色愁绪渲染了前往塞瑟岛虚无缥缈的旅程,我们看到中远景镜头下一个小小的人物在翩翩起舞,正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安哲的镜头下总有大量空白的风景,一如他大量未曾点破的潜在文本,关乎历史与政治。

旺仔小狗:

安哲罗普洛斯的好在于他始终像在拍同一部电影。古典主义的360度漂浮、老派无益的哀愁、固定机位中镜框式舞台般被强调的命运戏剧感、还有父亲的故事、希腊的原初和现实现在的巴尔干苦难所指向的奥德修斯复合旅程。这样一个流变的奥德修斯找着他注定不可递归的元点。/ 总之,喜欢安哲这种活在大地上的环视主义现象学。

苍山古井空对月:

时有亮点,又时有游离感。一个阔别32年后回到家乡的战时逃兵,一个社会性死亡的老人,影片看起来表达着对这类被遗弃的人群的关怀,而视角却往往从儿子亚历山德罗展开,且亚历山德罗设定为导演的身份,应该是作为安哲自身的代表。从被卖出去的老家回到城镇后,老人不再具备占据摄影机视线的能力,摄影机着重呈现的是老人的儿子、妻子等“主流人”对他被流放之处境的反应,唯有他妻子决定陪伴在他身边之后,他才重新进入摄影机的视线。结尾凄美,两个老人互相依靠,自我放逐,漂往海平线。

子夜无人:

静态的、空置的时刻没有《流浪艺人》《鹳鸟踟蹰》那么多(虽然结尾有短暂地回魂到《流浪艺人》),甚至让人感觉到他开始认真讲故事,从儿子的视角发出审视的比重反而还大于父亲归来之后的起伏,所以人物的立场其实是两种,但情绪最后可以归于一种。父亲与阔别已久的妻子重逢、相对无言的时刻房门被直接关上,儿子结束了剧场里的“突袭”交欢、站在马路上却突然迷失了方向,那种荒疏的“无处话凄凉”成为了父子共同的困境。结束了半生流亡,余生还要继续流放;置身在新国度的迷醉天地,他开始听见旧的废墟被人挖开的声音。唯有在安哲和金基德的“沉默”中,我能进入到生命的磁场。

DAY7的主竞赛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飘

       他奔向远方,远方一片迷茫,他始终想对个人生命的意义进行一次追寻,却因追寻无果而逐渐失望;他回到故乡仍旧是一无是处,原来的一切已不在。他被人们所抛弃,最终和妻子长眠于爱琴海上,漂泊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如果先看《雾中风景》再看《塞瑟岛之旅》的话,或许会发现两部电影有着相当多的联系。《雾中风景》的主人公是维拉和亚历山大,而他们的故事主要是去远方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父亲,最后亚历山大反复念叨一首诗:一开始是一片黑暗,然后渐渐发出光芒……”姐弟两拥抱着一颗大树然后结束;《塞瑟岛之旅》中也有一对兄妹是维拉和亚历山大,只是在这里,他们的父亲——Spyro回到了希腊,也来到了他们的身边,他也喜欢念诗,常常说到一句:“熟透了的红苹果……。”一个是找父亲,一个是父亲寻找,两条叙事结构如果这样看的话,倒是刚和《尤利西斯》出奇地一样。
     
     Spyro的身上有着很强的存在主义气质,并且经过安哲对于个人悲剧的宏观化处理,这种气质来的更加地疏离和庞大,开始慢慢裹挟剧中全部的人群,不管是他的家人、朋友还是那一群流浪艺人,甚至是小镇上湿漉漉的雨水和连绵不断的雾气。年轻的时候Spyro因为流亡离开希腊去了俄国(顺道说一句,安哲的大量电影中都有希腊和俄国在20世纪的流亡故事发生,比如《哭泣的草原》、《时光之尘》、《流浪艺人》等等),在年老之时并且经历了俄国的一切才带着一把小提琴和一只箱子回到了希腊,但显然没有受到人们的理解,因为就像妻子所言“每次当你害怕时,你就选择离开”。儿女的不理解,回乡后各种矛盾的发生,所有一切都在昭示着原来自己生命的意义似乎在希腊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曾拥有过。

      无望了很长时间之后的Spyro,几乎空壳一般游荡在海面上,不带一丝痛苦的面容,因为他已经看不到一点意义。最后只剩妻子和他一起漂泊于海上,直至永远。“归乡”的主题很多大师都用过,但安哲电影中永远存在的迷茫的雾和大海,深深地将一种漂泊和疏离的感觉衬托到极致,或许只有塔可夫斯基在《乡愁》中的运用才可与之比拟。

      以前看安哲的电影,总想探寻电影里的故事,直到现在看完他的全集,才发现,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导演,任何故事的展示都是表面的,而故事背后的那种气质和疏离感才是他真正的电影艺术。从一开始的《雾中风景》、《尤利西斯的凝视》、《永恒的一日》到《哭泣的草原》、《养蜂人》,再到这部《塞瑟岛之旅》,这种气质无时不在。 套用一句俗话:生命就是一段旅程。安哲在乎的不是在这途中你发生了哪些事情,他只是想告诉你,从生命的一开始到最后,你从来就是和这个世界的一切脱离的,你的去向连同生命的意义,谁都没法给出答案。

 5 ) 观影日记

开头主角梦到小时的自己在街边玩着捉迷藏,这是导演的记忆。刚出家门走在石板路上还像是儿时的游戏,同样的还有在片场。跟随着像是自己父亲的卖花老人,竟鬼使神差的走到港口,迎接自己真正的父亲。父亲的出场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自从父亲出现,城市的环境就一直是阴雨连连。爷爷和孙子的名字是一样的,代表了导演对父亲的思念。导演的父亲只是重视回忆,对于其他琐事并无所谓,他是为了找回生存的意义。一把火烧掉了小木屋,同时也烧掉了父亲归家的希望,他只能继续漂泊,只能在港口边的浮板上停留,不论是大雨或事狂风。亚历山大就是整部关于父亲影片的观察者、导演,他冷眼观察着剧情的发展,对自己对父亲的犹豫的判断和刻意的疏离,我们已经无法分清现实还是剧本了。

 6 ) 《塞瑟岛之旅》︱革命失败与爱情的终极救赎

《塞瑟岛之旅》︱爱情的终极救赎

贾谬

希腊电影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于1970年拍摄了长片处女作《重建》,故事素材的母题是古希腊史诗中的“阿伽门农回家”,即男主人公回家之后,被夫人与情夫合谋杀害。随后,1970年代,安哲又拍摄了以希腊近代史为背景的“希腊近代史三部曲”《1936年的岁月》、《流浪艺人》、《猎人》。1984年,安哲拍摄了《塞瑟岛之旅》,与其后的《养蜂人》(1986)、《雾中风景》(1988)合称“沉默三部曲”。

之所以要交待安哲的上述创作履历,是因为《塞瑟岛之旅》和处女作一样也是“回家”的主题,并与“希腊近代史三部曲”在历史背景上一脉相承。要从剧情上看懂本片,还得熟悉一下“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的历史背景:二战时期,1941年德军占领希腊,国王与政府流亡海外,希腊共产党组建了民族解放阵线和民族人民解放军,在国内开展抵抗运动。1944年,德军撤出希腊,英军登陆,流亡政府返回雅典。希共在国内的政治博弈中犯了妥协的错误,解除了武装。1946年爆发内战。1949年10月,希共在内战中失败,被迫流亡国外,依附美英的希腊大资产阶级掌权。《塞瑟岛之旅》的男主角史派洛就是希共的一名游击队员,内战失败流亡苏联。时隔15年,在希腊当局“内战流亡者遣返委员会”的许可下,回到了家乡。

史派洛的妻子在国内苦守着,他们有三个孩子:儿子亚里山德斯、女儿维拉、另一个出了国的孩子在影片中没出现。三个孩子隐喻了当代 希腊对希共历史的三种态度。

影片的开始是一段寓言式的镜头:亚里山德斯小时候和大兵捉迷藏,小亚里被抓到后,反复吟哦“抓到你了,亚里山德斯……抓倒你了艾利尼……”我们不知道艾利尼是谁,也许是大兵的名字。这组镜头与整片剧情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其传达的情绪:向往、紧张、迷离、摄人心魄、无法摆脱……正是在寓言那段历史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痕迹。

亚里山德斯成年后成为一名导演,他的儿子也叫史派洛(为纪念长辈,以其名字为子孙命名,西方有这样的习惯)可见父亲的影响之深。见到父亲之前,他曾跟踪一个卖薰衣草的老人(长得像父亲),但见到父亲之后,毕竟疏隔太久,相认只是形式上的。后来,警察曾嘲弄他无法证明这个人是他的父亲。他回答,他相信这是他的父亲。亚里山德斯对父亲的态度是渴望、寻证、认同的过程。比重较大的是渴望和寻证,这隐喻着:希共被从政坛上抹去了,但在人们心灵中抹不去,人们寻证着心里的认同。潜在的心理是认同的,但现实太迷离,所以寻证,并渴望寻证的结果是认同。就像普京说过,否认苏联的历史就是没有良知。希共代表着当时的良知。导演一直没有明说,但用镜头一直寻证着。

女儿维拉恰恰相反,在她的心里父亲是不存在的。她痛恨父亲对母亲造成的伤害,反对父亲的回家。当父亲被驱逐到海上,在旧港口的餐厅,她勾搭上一个大兵,跟他溜到楼梯间做爱。被亚里山德斯撞见了后,她对他说,她不再相信任何事物,只有性才能让她感觉自己的存在。她隐喻着价值观全然破灭的那些当代人,希共的意义被取消了,取消者没有建立新的意义,他们却还没有麻木,只能说残忍地活着了,所以有时候感到恐惧,而这时候只有性能给他们慰藉。

另一个孩子出国了,隐喻着对历史的遗忘和放弃。然而,民族的历史和命运,出国了就跟自己无关吗?

在“希腊近代史三部曲”中,重头戏是《流浪艺人》,影片以流浪为主题,思索着希腊乃至欧洲的命运何从。而《塞瑟岛之旅》则以回家为主题,母题同样来自古希腊史诗,讲述了一个奥德修斯的现代寓言。史派洛的回家并不是奥德修斯的英雄归来,而是失败者、流亡者被许可的遣返,他的归来尤其是回到了故乡的村庄,打破了现有的平衡,人们已经接受了当下,愿意出卖土地给资本开发,他的拒绝得罪了同乡、得罪了政府,尤其得罪了资本。他再次被放逐,限期离开希腊的土地。这隐喻着希共的诉求,在当下已经没有存在的空间。

荒诞的是,警方将他送到海上,苏联的邮轮却拒绝接受他上船,他去不了苏联了;但当局已经下达限期离土的命令,他也无法上岸。警方竟然在暴风雨中将他留在一个海面的浮台上。多么荒诞的命运!码头的工会当天正好要为职工组织聚会,他们将舞台搭在室外,向海上的老人致意。曾经为工农劳动者的正义诉求而战斗的史派洛,如今农民在资本的裹挟下极力反对他,工人们沉浸在欢歌笑舞中,只有工人聚会的组织者向他致意。

以上史派洛的遭遇都隐喻着希共的命运。而对史派洛个人而言,在荒诞的命运面前,还有什么救赎?影片最后,他的妻子要求和他在一起,人们把她送到浮台上。在被祖国再次放逐却已无处可去的海面上,在肆虐的海浪和暴风雨中,陪伴革命老人的,只有他年迈的妻子。他们相识在苦难中,那时他是才十几岁的难民,他向她的父亲求助,苦难将他们的命运拴在一起。哪怕他在异国已经有了妻子儿子,他们的命运最终还是拴在了一起。

影片的名字是“塞瑟岛之旅”,塞瑟岛是希腊神话中爱神阿芙洛狄特居游的地方,而影片中“塞瑟岛”指的是什么呢?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天亮了,史派洛解开了缆绳,两个老人相伴着,任凭浮台向大海远处漂去。这浮台就是塞瑟岛吧,因为有相爱的人在一起。而这爱,不是性爱,而是苦难中的共同守望。

既然是塞瑟岛之旅,主题就是爱情了。也许吧,整体的价值消解之后,人类也就只剩下爱情了。影片提供了三种爱情的形式:女儿维拉,她是虚无主义者,她已经不相信任何事物了,她只能在性活动中发觉自己的存在感;儿子亚里山德斯,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她和情人在剧场中做爱,安哲后期的电影也多次表现在剧场中做爱的场景,这是有寓意的,也许比虚无主义者更进一层,虚无主义者已经取消意义了,而亚里们,还想在做爱中寻找意义;而导演认可的意义,是史派洛,他们的爱不是性爱,而是苦难的相互守望。

贾谬/2020年春,北京潮白西岸于酒后

 短评

他们没有拥抱,没有眼泪,甚至没有过多的语言,就像面对镜中自己的影子,遥远的问一句,就像他不曾离开。思念颠沛流离在分别的32年中,刚开始是心痛,后来成为了心中的疾病。哪怕回来了,依旧会有乡愁。他们被历史隔离成一座孤岛,他们还有彼此。ps:史上最催泪的开篇啊……

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少小离家老大回,独在故乡为异客;意淫塔二玩牺牲,旧爱变成老太婆

7分钟前
  • 裤甲天下
  • 还行

流亡者回到自己的国家,成为不受欢迎的流浪者——重新踏上祖国土地时以水中倒影的形象出现,已经暗示了现实中无处容身只能浮于水中的结局。相比海报上只能与树同立的孤独一幕,结尾相拥而去还是留了一丝安慰。在标志性的黄衣人出现之前,黄色已经不断在城市各个场景集中出现——出租车、地铁、墙砖、墙皮、灯光——以前不懂倏忽而来转瞬即去无言无声没有表情的小黄人到底是什么,现在觉得或许就是在历史伤痛中不知何去何从漂泊到哪便是哪的希腊和希腊人。卖薰衣草的流浪老人,和重逢时父亲那句“是我”,到底哪个才是幻象?不管是哪个,我最爱的果然还是尽显安哲魔力的那个跟着老人到码头时完成时空变换的镜内蒙太奇。

8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相信每一个带着地球流浪的现代人都能在遥远而壮阔的《塞瑟岛之旅》里找到共鸣。我们对于那些《雾中风景》以及《时间的灰烬》不会感到丝毫的距离和陌生,这便是安哲这部讲述乡愁作品的伟大之处。然而可惜这部虚实交织如梦如幻旅程的终点却是一座永恒漂浮在雨雾中的孤岛,尽管那是(每一个带根的流浪人)无家可归命运最为准确而又诗意的写照,但大气磅礴长镜里的人却永远处于失魂落魄的凝滞状。因此于整个抽掉了情感的真空当中,人与人则永远无法在结尾的小团圆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难怪自诩 “狄俄尼索斯其父亲之子” 的库斯图里卡打心眼儿里瞧不上这个 “自恋、虚伪而又媚俗的”希腊同行/兄弟。

11分钟前
  • Muto
  • 推荐

群山旷野间,白雪皑皑的山坡,望不到疆界的海面上方方的浮板,岿然不倒的老头,蹒跚急切的老太太,拿大自然的壮阔与两个老人比较,就像个人在命运和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12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小西天。1.斯皮罗不是归乡的奥德修斯,他的历史身份让他成为《猎人》中那具被掘出的不受现代希腊欢迎的游击队员遗体。安哲更多将他视为一个政治隐喻,而非落叶归根的真实老者,我们几乎看不到他身上亲情羁绊的牵扯,也因此观众很难共情他一意孤行的选择。2.做导演的儿子亚历山德斯,或许是安哲悲观疲惫心境的自我投射。面对归来的父亲和他所携带的历史包袱,他无法成为传说中的忒勒马科斯,只一支支吸烟,沉默、犹疑。那朝向塞瑟岛的拍摄之旅,他根本无力踏出一步。3.不接受以反复絮絮的言语交付的烂苹果意象,但还是有点喜欢老夫妇一起被流放,乘桴浮于海漂泊向死亡、虚无或不存在的塞瑟岛的结尾象征。4.饰演斯皮罗的马诺斯·卡特拉基斯明知不断淋雨的艰苦,仍坚持抱病拍摄,并在电影完成之际去世。如电影中斯皮罗的互文,主动选择从容赴死。

17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搬完家太累,资料馆太热,故事、镜头太冗长,睡过去几次,每次睁眼看到那个一脸憋尿相的渣男老头,就很烦躁。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现在已经接受不了如最后一个镜头般,为了爱愿意陪你流亡的叙事。

22分钟前
  • cr
  • 还行

安哲[沉默三部曲]之首,由政治与革命叙述转向个体情感描摹。1.技法古典化:1.33画幅,标头代广角,缩短长镜头,多用移焦与分切。2.原型为[奥德赛归来],与[雾中风景]寻父之旅构成对位。3.无尽雨雾,湿漉漉的街道,乘桴浮于海的老者,放逐于历史与现实的裂隙。4.试镜:这是我!5.黄衣单车手5次入镜。(8.8/10)

2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很多场景和《雾中风景》与《永恒与一日》重叠,条纹夹克长靴少年,一盏油灯,大远景颤颤巍巍的老人、竹编筐 浓稠的大雾、掉落地上的橘子、潮湿泥泞的路面、孤零零的枯树、黄色出租车、爬满墙壁的藤蔓、布满石块的坟茔、报纸糊满窗棂的老屋、装满40颗红苹果的丝巾…… 每次看安哲的电影,都会被一种巨大的愁绪所笼罩,挥散不去,仿佛流淌在血液里的毒素,无法清除也无法代谢。那张苍老的面孔里透着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一种不被故乡和亲人接纳的痛楚,一种放逐半生的漂泊无依,一种心灵的磨难,小提琴是唯一的陪伴。家乡的土地即将售卖,山顶的木屋被烧毁,锄头无法挖开脚下的泥土,被这里的记忆也将随风而逝,在白发苍苍的年纪回到故土,一切都如此陌生,一切都面目全非,亲近而又遥远。【HDS压制组-12.2GB高清】

2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父亲归来。安哲希腊冬日的雨,让人想起锡兰电影中港口的风一样凛冽。“令我感到恐惧的是我时常发现我不再相信任何事物,然后我看着自己,它是唯一提醒我我还存在的东西。”与祖国最远的距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9分钟前
  • Eco
  • 推荐

最终,和他离别多年的爱人漂在爱琴海中的浮岸上

3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好感人看的很想哭,很有意义的片子

35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他在做什么?”“看着大海。”“现在呢?”“还在看。”

3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安公的360°长镜头,黄雨衣,似乎安哲总是在冬天拍戏,雨,雪。城市里夜晚湿淋淋的地面布满灯火的倒影。内景之中的人们都被窗棂和镜框所束缚。这是个关于爱的故事,一整部影片都是为了最后那个镜头。父亲斯派洛所象征的历史伤痛即使归来也要再次被放逐。

4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重看@siff影城;最爱最后一幕远离尘嚣,想起马尔克斯《没有给他写信的上校》;重温观影启蒙之一,既美好又感伤;他是有多爱聚会镜头啊,连构图都如此相似,村口分岔路口的大树像极了《亚历山大大帝》。

4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SIFF# 3. 突然觉得安哲的厉害在于:有本事让一个原本平常得再平常不过的场景突然灵魂出窍一般遁入某种间离的节奏,日常瞬间就变成了寓言。还有那些超现实的段落,却反过来补辍现实。

51分钟前
  • btr
  • 推荐

这算是安哲片子的分水岭。从这部起他的风格大变:长镜头短了,少了,故事性强了,历史背景淡了,人物形象丰满了,音乐起作用了。关于此片我喜欢这样的解读:剧作家的主角偶然看到和父亲相似的老人,便开始假想父亲的回归。也许这是安哲拍给自己的。“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吃饭了吗?”

52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不肯轻易切换镜头,非要等每个画面都被情绪浸透了

55分钟前
  • 朱熠
  • 力荐

安哲让我相信电影可以凌驾于剧本之上,真正地成为独立的艺术。不露痕迹的时空切换,浑然天成的剧情设计,美丽而忧伤的画面。放逐,流浪,漂泊,回归,寻根…越来越能懂安哲了

59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关于乡愁 关于困境 剧情很棒了 而且也很有意境

60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