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1979

DVD

主演:黛安·基顿,梅丽尔·斯特里普,伍迪·艾伦,迈克尔·墨菲,玛瑞儿·海明威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曼哈顿1979 剧照 NO.1曼哈顿1979 剧照 NO.2曼哈顿1979 剧照 NO.3曼哈顿1979 剧照 NO.4曼哈顿1979 剧照 NO.5曼哈顿1979 剧照 NO.6曼哈顿1979 剧照 NO.13曼哈顿1979 剧照 NO.14曼哈顿1979 剧照 NO.15曼哈顿1979 剧照 NO.16曼哈顿1979 剧照 NO.17曼哈顿1979 剧照 NO.18曼哈顿1979 剧照 NO.19曼哈顿197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曼哈顿197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40岁的艾萨克·戴维斯(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饰)在写作上不算成功,在感情上更是一团糟。一方面,为了另一个女人而离开他的前妻吉尔(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打算出版一本有关他们私密婚姻生活的书,另一方面,17岁的女孩翠西(玛瑞儿·海明 威 Mariel Hemingway 饰)对于这段他并不打算认真经营的感情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热情。在这个节骨眼上,好友耶尔(迈克尔·莫菲Michael Murphy饰)的情人玛丽(黛安·基顿 Diane Keaton 饰)闯入了戴维斯的视线,风趣的谈吐,投机的话题,一切的一切都为两人的感情擦出了火花。3个男人,3个女人,在曼哈顿这个繁华又孤单的城市,这群成年人究竟该用何种方式来道德并公正的解决他们的感情问题呢?  本片荣获1980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奖。帝国时代:亚洲王朝哆啦A梦:大雄的阿拉伯之夜凭火决狱爱猫之城国语不做路人甲群侠夺宝战2016当爱情到来大侠日天死刑 Казнь独立候选人心桥死亡天使2018我们的新时代三人做世界国语双生杀手我的心上人出发吧,凯莉脑男林肯律师第一季最美丽的夏天耶路撒冷2013无声婚礼实习生(原声版)心曲星猫历险记之国画篇千禧危机(原声版)弗兰肯斯坦:前世魔童谣逗阵儿哥谭第三季目标2023我的城市黄昏流星群忠臣藏外传之四谷怪谈爱我你怕了吗杜鹃的女儿期待恋爱“月是故乡明”2023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偶像先生凡多和莉丝最佳利益训练日总是有爱在隔离少林兄弟

 长篇影评

 1 ) 每个人都有虚伪的一面

每个人都在对自己的行为辩护,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借口。然后让自己相信自己的借口,之后再去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借口。
甚至有时,自己都深信了这个借口。并为此借口而行动。但这个借口是极其不理性的。甚至只是自己安慰自己的一个借口。

最开始Woody不想与年轻女孩在一起,甚至是找借口不与她做爱。
当他与Diane相遇后,与年轻女孩分手,借口是她年龄太小,以后的生活会发生很大改变。甚至连他自己都相信他们最终不会走到一起。

当Diane与他分手后,他情绪低落,安慰自己说:“没准和那个十七岁少女会有很好的结果。”直至他自己都相信这样的结果后,他去那个女孩的住处找那个女孩。认为他们真的会很好的在一起。所有这一切的起因只是因为Diane离开他之后他安慰自己心情的一个借口。而这个借口是不理性的,轻率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

生活中,人们总是这样,先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借口,然后相信这个借口,再为这个借口而行动。在这个借口面前,一切不负责任,不理性,不道德,不人性的东西都因为这个借口而变得合理起来了。

人们总是为一切行为找借口,并试图相信这个借口是真的。

 2 ) 曼哈顿:裹着文艺糖衣的爱情故事

高楼林立的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人群,行色匆匆的男女,被商业气息亲密包裹着,容不得有一丝喘息的高效率节奏,纽约这座让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同样具有着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惯有的“物质面貌”,但是它的开放、接纳和包容,多元文化潮流的汇聚和碰撞,也让无数个沉甸甸的精神种子在此生根发芽,就像踩着跷跷板过活的无数个艺术家那般,一边为生存而禁锢在乏味的三点一线的工作岗位上,一边为生活而自由惬意的汲取着灵感的闪现和迸发,别于巴黎的古典和傲娇,纽约的前卫随意,充满着更多值得挖掘的故事,它超前的现代感有着无限的魅惑,看完无敌老头才华尽显巧思布局的《曼哈顿》,对这个只在长夜漫漫的睡梦中一闪而过的城市,有了更多的向往和想法。

这部电影不带任何色彩的介入,纯粹就是一部看似带有些许年代感的黑白片,但和过往因技术不成熟只能呈现出劣质的黑白效果不同,这种画面的制造更像是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有意而为之,通过构图的讲究和精美,场景与人物之间协调的空间划分,惊为天人华丽动人的摄影技巧,加上光影特性的巧妙利用,在看似单调色彩的映衬下,丝毫没有让这座美妙的城市黯然失色,反倒更具魅力和质感,察觉不到任何瑕疵的精致和绝美,将无敌老头奔涌而至的文艺才情注入其中,立马锦上添花的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件高达上的气质外衣,无论是随意游走在街头的交流,还是悠闲的穿梭于博物馆,抑或停留在文艺气息弥漫的室内,完全就是一幅幅想要定格下来再三欣赏的经典画作。

影片一开始和电影《不夜城》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各式各样迷人的著名地标、建筑、街景和生活映入眼帘,抓人眼球的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的把握住。镜头顺而转向一家富有情调的咖啡馆,无敌艾伦式机关枪般,威力似长枪短炮的齐力发射,一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对话拉开了精彩好戏的帷幕,上下嘴唇之间就像是涂了润滑剂的机械般,一直处于亢奋而精神奕奕的工作状态,听命于永不停歇的唇枪舌战,强词夺理、冷嘲热讽、得理不饶人,言辞间时而像一把尖锐犀利的刀锋伤得人毫无还击之力,时而又能一语破的精准的道破世事的真谛,转而还能兴致盎然毫不避讳的将文坛大将影坛大师抨击个底朝天或大肆的赞扬一番,而这就是无敌艾伦的一贯作风,一股浓郁知识分子流派的味道,而理智和情感之间形成的反差对比,却也因此显得异常的强烈和讽刺。

一个个宛若精灵般优雅灵动古典的音符在耳边徘徊,形象生动的丰富了人物的意向和情境的感染力,配乐极具品味的选用加之出现的时机也是这部电影被人所津津乐道的地方,就像是寂静无声蔚蓝的海面上迎来了一缕金灿灿的阳光,无不让人陶醉的投入其中。叽叽喳喳“饱读诗书”文艺范的无敌艾伦,举手投足美丽气质无处不在的梅姨,魅力四射亲和力十足让人不由为之倾慕的基顿,加上海明威漂亮稚嫩的孙女,已是实实在在的品质保证和大大的看点。沉溺于文化圈齐刷刷文青的着装打扮,不是在看展览就是在赶去博物馆的路上,开口必是名人、词藻、学问、主观思想乱飞,集体从事文字工作,打眼的书堆和打字机少不了,咖啡馆和公园果断成了爱情的革命根据地,抛开这些文艺范畴的显著特征外,这部电影的主轴其实就是一场恼人而摇摆不定的多角恋爱。

头发稀疏人到中年灵泛的艾萨克,瘦小的身板行事作风非常的文艺附体,谈吐风格永远是自我论调的狂轰乱炸般袭来,“学富五车”的架势却掩盖不住自私、傲慢、孤独、敏感等性格上的缺点,事业上不顺心爱情路上更烦心,前妻爱上了同性因而离开了自己,还要写一本揭露他们隐秘生活的书公开发行,让他懊恼担心不已。没法认真对待的小17岁的鲜肉女朋友翠西又爱自己爱得无法自拔,这时有妇之夫耶尔(好友)又将自己没法负责的情人玛丽推给了艾萨克,从一开始的话不投机半句多,到熟络后观念、思想、兴趣各方面的志同道合,自然的坠入爱河,但柔情蜜意后,善变纠结的本性展露无疑,玛丽发觉自己还爱着耶尔,而落寞孤独的艾萨克又将一手推开的翠西试图挽留。在无敌艾伦的镜头里无疑刻画出了一群再典型不过性格特征十分明显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看上去那么的自信、高尚和体面,但内心却又无比的脆弱、心虚和焦虑。

有种情感与理智上的微妙对比,在理智上他们可以将充斥在脑海中的学问要领得意的思想论点,还有对于爱情独到的看法,和你不间断的探讨个三天三夜,但落到自己的情感上却像个小孩子一样毫无能力的做出精准的判断、理解和选择,他们始终相信着自己的那一套,玛丽死不愿意当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和艾萨克一起过得也自在快乐,结果在耶尔变卦的追求下,让好马吃起了回头草,到头来还是满足了自己伤害了别人,艾萨克还无奈背了个黑锅。艾萨克一而再再而三的为翠西洗脑灌输给她另寻同龄新欢并实现梦想的建议,结果被甩后空虚寂寞冷的时候又想起了她,他们摇摆不定令人难以琢磨的性情和爱情观,看似荒谬无语,但他们那缺乏安定感渴望激情和欢愉的欲望,定心一想可以说也是都市里一类阶级中男女生活的形象缩影,最后艾萨克努力的挽留要赶赴伦敦学习的翠西,翠西看穿了他的心思,说出了那句正中下怀的经典语录:不是每个人都会变,你应该对人有一些信心。嘴巴从不停歇的艾萨克意味深长的沉默了。

记得片中寂寥的艾萨克对着录音机说着他生存的理由,除了为了一大堆装字母的艺术家外,借艾萨克之口无敌艾伦也深刻道出了自己对于这类人的看法:他们总爱自找麻烦,在自己一手制造的烦心事中郁郁寡欢自我纠结和苦恼,从而忘却了更大的痛苦和灾难!无疑一贯非常傲娇的点评同样也至理,突然想到了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这句俗话,事实也的确如此。看完这部电影顿时觉得爱情真是一门变幻莫测而高深困顿的学问,它既复杂多变充满了危机又生性坚贞美好,它是带刺的玫瑰也是雨后的彩虹,它会将你伤得体无完肤也会为你抚平伤口,它会是一闪而过的短暂流星,也会是坚如磐石的永恒代表,它的存在取决于很多因素,毫无疑问“我”是最重要的一块。我会永远铭记无敌和基顿一起坐到天亮,在公园里划船和热吻,两人谈笑风生的画面,必会成为最难忘的电影记忆,纽约曼哈顿在无敌老头的镜头里不失繁华也不失平静,不失犀利也不失浪漫,一座让人迷恋心醉而流连忘返的城市。

 3 ) 豌豆

七八十年代是伍迪创作力最惊人的时段,所有讽刺和笑料皆恰中要害,区别于后期的隔靴搔痒。他的母题很固定,小布尔乔亚的烦恼,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心理问题,是豌豆公主床下的豆子,衍化出现代城市的病症。不少人反感它的矫饰和忸怩作态,诟病其格局太过精致,失于朴鲁。确实,都市情人本就朝三暮四,加之文化人的多虑,连自己的心性都看不清,如何简洁深沉?但这些情绪构成了一段景致,甚至一座城市,是真诚的。男男女女在一段段话唠声里走来走去,声色犬马,天空上方浮现出小老头的脸,“我看着你们…因为,你们的德性我再了解不过了…”,他们神经质,看了十几年心理医生,永远不成熟,懦弱又鲁莽,自大却彷徨,囿于情感但不舍脱身。他们对现实不满,却不屑从政。他们有各式各样的怪癖,也许尝试自杀但并未成功过,他们谈及电影戏剧头头是道,对于“性爱”有一百种看法,遇到问题就搬出弗洛伊德…你说他为啥拍的这么好?“因为我就是你们…”。没有那颗豆子会怎么样?那么我们荒诞生活的源头就没了。“如果有可能,我不舍得拿掉它…你要知道,生活的可爱,甚至意义,不就在于这些瞎折腾吗。”

 4 ) 道德与浪漫,都是不懂爱的借口

伍迪艾伦是少数能在电影里把故事讲得好看,同时又表达深刻观点的导演。就像有人曾说过,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体系,存在着好几个母题,譬如爱情关系,譬如知识分子的伪善。而围绕着母题,伍迪艾伦总能通过一部部电影,给出迥乎不同的想象和答案,《曼哈顿》正是这些回答中的一个。

《曼哈顿》讲的是发生在1979年大城市里混乱的感情生活——婚外恋、老少恋,这些感情放在今天来看,也是值得商榷的恋爱形态。剧中的男女主角,也因为这些放荡不羁的感情,有着各自的纠结和忧虑。 伍迪艾伦忧虑的是,他42岁了,不应该和一个17岁的高中生翠西谈恋爱,就算谈了,也不该许以未来。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伍迪艾伦,一直有一种强烈的道德感在背后驱使他,迫使他在行事上有着近乎绝情的冷酷:他不让翠西在自己家里过夜,千方百计劝说对方去英国深造,不厌其烦地告诉女孩,这场恋爱只是昙花一现,你将来会找到“更适合你的人”,而不是像我这样的老头。 但不能忽略的是,除了身怀严苛冷峻的道德感,伍迪艾伦也并非没有喜欢过翠西,没有曾萌生出一丝浪漫之意,否则,他干嘛要和一个少女开始恋爱呢?电影中也有几个镜头揭露他内心的浪漫:在马车上忍不住拥吻女孩、和女孩躺在床上边吃中餐边看电视,像一切热恋中的情人一样,暧昧至极。不过,道德感最终还是战胜了浪漫,在一个小餐馆里,伍迪艾伦还是选择和女孩摊了牌,结束这一段在他看来“不伦的恋情”。看着女孩泪流满脸,我都感到于心不忍,但影片中的伍迪艾伦,却也只是给予她不切实际的安抚,毕竟,“这才是真正正确的决定啊”。 而电影中的女主角玛丽,承载了爱情的另一种面目。她在影片里刚出现时的形象,是带着黑墨镜、夸夸其谈着艺术,甚至还煞有其事地批判了一通文艺圈那些大家。这无一不是在暗示,她就是典型的文艺青年。这种文艺青年最危险之处,就是对浪漫不切实际的过度追求——不出所料,她既和她的老师结了婚,然后又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虽然她一直在念叨着“我来自费城,我信仰上帝”,“我不要当别人婚姻的破坏者”,但在影片结尾,她还是暴露出了文艺青年不可撼动的本质,抛弃了伍迪艾伦这样的老实人,转过头回去找只想与她保持第三者关系的有妇之夫,真渣男耶尔。 在电影里,男女主角玛丽和伍迪艾伦的相遇相爱,看似很合拍——她们同样是一段感情里的失意者,也同样有着相似的道德感(一个不想耽误少女,一个不愿破坏别人的家庭),所以衍生出一段看似正常的恋爱。玛丽也一度以为,自己正常了,不再追求浪漫,于是才有她在床上对伍迪艾伦所说的:“你很棒。我认为你就是那种适合生儿育女的对象”。伍迪艾伦也真的信了,也才会在玛丽又一次回头去找有妇之夫耶尔的时候,表现出震惊与不解。 有人可能不禁会说:如果一切都按玛丽回过头去找耶尔之前那样进行下去,该多好?对不起,你把人性看得太简单了。就像牯岭街里那句经典的台词:“你凭什么改变我?”——人性总是难以被改变的。

伍迪艾伦和玛丽,在本质上,就是两种人。伍迪艾伦是珍惜羽毛,用道德感来塑造自己的知识分子。有人评价说,这部电影里的伍迪艾伦太自恋了。是的,他是真的自恋,自恋的本质在于,他认为他把握了道德的真理,站在了道德最高点上,他对他的所作所为,有着一种近乎固执的自信。所以在爱情中,他总是扮演“智者”,判断着这不该爱,那也不该爱,他享受的不是爱情,而是扮演智者带来的快感。但李宗盛有一句歌词写得好:“情爱里无智者”,不均势的爱情,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罢。

而回过来看,玛丽则像是情爱里的“失智者”,在感情上,表现得跟和三岁小孩无异。她总追求着不切实际、颠三倒四的“爱情”。她真实的内心追求,是浪漫至上,是宁为爱情故,啥都可以抛。因而,她也容易被虚构的浪漫蒙蔽双眼。她根本分不清什么是爱情,什么又是“知识分子的浪漫幻想”,她会把出轨的刺激和反叛,当成了浪漫的爱情本身,如同新时代里的包法利夫人。影片中有另一段也揭示了这一切:哪怕前夫长得丑陋不堪,还是秃顶,甚至连气质都有点猥琐(这是一种暗示),但玛丽仍然坚信他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人——浪漫真是叫人瞎。 这两种特质,放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指向的其实是这个时代价值上的“无政府主义”:当我们喋喋不休地围观别人的感情生活时,总是不自觉地用了其中一种。要么是用道德评判一切——出轨就是错的,老少恋是可耻的,都该烧死;要么就用浪漫来美化一切——追求真爱是对的,婚外恋也没那么糟,follow your heart才是最重要的。

但这些只是一堆又一堆的稻草,哪怕有再多的稻草,你也种不出真正的爱情。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谈爱情,先要谈自我的独立,确保自己有能力去分辨爱,去追求爱,去享受爱。用弗洛姆的话而言,“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任何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自己在爱情生活中也永远不会得到满足。 ”妄谈道德和浪漫,不过是不懂爱的借口罢了。 电影里唯一最正常,最自然的,是17岁的少女翠西——她敢于追求真爱,哪怕对方是一个42岁的糟老头;她绝不接受出轨,在得知伍迪艾伦另有爱人,被摊牌后,选择远走英国。在这部电影里,翠西简直是一股清流存在,该爱当爱,该断当断,大概是伍迪艾伦想借少女之口,揭穿知识分子自我塑造出来的“爱情世界”是有多么的无聊和荒诞。 当然,除了极尽讽刺,伍迪艾伦还是显示出了一点温情:在影片的最后,翠西对回头找他,担心异地相恋难以维持的伍迪艾伦,说了这么一句话(也可能是伍迪艾伦自己的观点):“在爱情的世界里,并非人人都没有原则,你应该对人性抱有信心。”是啊,在爱情的世界里,不是一切都是一板一眼的,也不是错误都不可原谅,复杂的人性总会闪耀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光芒,否则,哪里来那么多不可能的爱情故事,又哪来那么多流芳千世、值得歌颂的爱情故事呢?

 5 ) 知识分子的浪漫

1.比安妮霍尔更好看.

2.看片头就觉得把午夜巴黎秒了,海报那个镜头出现时,伍迪的画外音,真美啊,我永远看不够啊.

对巴黎那是虚情假意,对纽约才是真爱.

3.这片和克莱默同年,梅姑演的两个角色都是抛掉男人出走的独立女性,一个为事业一个为搞拉.但她自己的婚姻维持了30多年.

演她女友那演员貌似长得有点像桑塔格?还是我先入为主了.

年轻时候演戏还没有现在那举手投足的"梅利尔腔",所以看上去很....清新....更喜欢那个时候的她,虽然鹅蛋脸确实有够突兀.

彼时看外形,就是cate blanchet型的演员吧,适合走青衣路线当不了花旦,看不到如今的九五至尊范.

4.花旦当然是戴安,初出场一身nora ephron式的小洋装,有点做作的拿腔拿调,但一颦一笑全是重型炮弹,杀伤力强的狠.

戴安到底算不算演技派真不好说,但她最经典的形象能换谁来演呢,美人就julie christie,悍妇就菲唐娜威,傻大姐就歌帝韩,索非亚罗兰负责大胸...

平胸女高知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出现在伍迪片里了?当代的女演员,gweneth paltrow勉强可以装下,好像没有上过伍迪戏吧.最近的rebecca hall气质近,又太漂亮了,ellen page?还太年轻吧.

17年后,梅利尔和戴安再度同台,marvin's room里,梅姑名字当然排第1,第2位是当时还没演铁达尼的新晋串红小生,第3位才是戴安.

最后提名的是戴安.

和梅丽尔同台还能抢走提名的,印象里就这一个?

我甚至想,当1979年已经有了曼哈顿里的戴安基顿,2008年还在拍<革命之路>?是历史倒退还是反讽?

5.知识分子最让人厌的就是掉书袋,那种普天之大舍我其谁的腔调,"老子很重要很重要".

唯有自嘲才能化解,唯有自我刻薄,才能化酸臭为喜感化腐朽为谐趣,这就是伍迪的无敌杀手锏...

"你别吃那么多安定,你会得癌!""什么癌?""恩....腹腔癌吧."

如果每天听这样的笑话,和知识分子恋爱也不错嘛.

6.配乐啊配乐!格什温啊!cole porter啊!

大半夜和心仪女子在纽约无人街头遛狗,背景音乐是someone to watch over me...

这就是知识分子的浪漫.

这好像也是我看过的所有伍迪片里最浪漫的一刻.

30多年后同样的桥段出现在儿童电视剧里,

那是傻男孩finn和犹太女孩rachel,这部剧,叫做glee...

所有嫌弃glee的人们啊,你们错过了多少你们知道吗!

7.另一个惊恐的事实是,我发现戴安当年的声音十分象....马脸!

 6 ) 看完聊天

或许你们遇到过那种,认识了他/她就想和原来的男/女朋友分手的人吗?或者离婚。或者你和一个未成年少女相爱了,但她是未成年。可能这个电影是想讲这个,信守道德or蔑视戒律?追求自己的幸福,跟随自己内心的情感,还是遵守社会规则、道德规范?

人是矛盾。

你会遇到这样一个女人,你们一起讨论什么是存在主义,你们会围坐在地板上,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乳酪,一边觉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垃圾,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爱情。哈哈哈哈哈哈

但,爱是什么?你看到的是这个,17岁的翠西看到的是这个,“给我的感觉是,耶尔真的很喜欢她”。或许这些什么主义都不重要。

爱是什么?我们在一起很开心,我很关心你,你关心的也是我关心的,我们在床上很和谐。

你才十七岁,你还是个孩子,但谁又比谁更懂爱。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比如,少看电视多看书。知道了知道了,别骂了……真惭愧,看了很多综艺,没读过书。

伍迪艾伦,好会拍。

我,话好多。

 短评

4K修复版重看@phenomena 在所有人剑拔弩张的滔滔不绝中,只有年轻女孩看上去是超脱的,因她还没有遭受生活孤独乏味的迎头痛击,她有大把的青春,绝对的自信,尚未学会像成年人那样用苍白的言语掩盖内心的不安全感。这样的她又怎么会懂得,六个月的时间有多漫长呢?

2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生活在曼哈顿的人们,他们庸人自扰,时时制造出那些毫无必要的、神经兮兮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就不用去面对这世上更加棘手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了。” 不是我更偏爱黑白,而是它确实完胜《Annie Hall》。从霍尔对一个人的哀悼上升到曼哈顿对一座城的抚慰,越混乱越迷人。

4分钟前
  • Obtson
  • 力荐

越来越习惯和喜欢这老家伙儿的碎碎念了。

5分钟前
  • 如花就是小妖
  • 推荐

曼哈顿,这座城市蒸腾着你们的焦躁,狂作,空谈和欲望,幻化成毫无生气的霓虹森林,牢不可摧的海市蜃楼。

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修复放映。小资、言情、风趣、琐碎的纽约,絮絮叨叨的对白就像一出关于城市的交响乐曲,从头流淌至尾。七八十年代真的是伍迪·艾伦创作的高峰期啊,感觉之后拍的所有电影都只是衍生和变体。

1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他们把各种艺术挂在嘴边,用塞尚,纳博科夫,博格曼填补他们苍白的话语。他们不懂爱,脆弱又胆小,无法计划未来。在车流拥挤的夜色中,有一种令人烦躁的亲切感,不论他们多么孤独,能否找到真爱,都不会影响曼哈顿的美。

1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A-]伍迪的博爱又专一、滥情又纯真、乐观又悲情的爱情悖论理论集大成者

13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Wills的攝影好。這個片子沒有Annie Hall的地位高可能是因為Woody Allen用這樣認真刻意的構圖和他的風格和在一起,就顯得有些匠氣。

18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成为话痨的人要么过于自信要么缺少安全感,成功的话痨一定兼而有之,既让你哭笑不得,又让你觉得理所应当。你可能并不热爱他,但每次听他讲完故事,尽管你真的很想找茬,但总是没胆指着他说:“喂,你够了。”

22分钟前
  • 57
  • 推荐

这部电影所展示的困境,是我现在以及将来都要面对、并试图超越的。影片充满着箴言警句,对人和人的关系(尤其是知识阶级、艺术从业者)有着深刻的表现,他们懦弱、善变、对未来没有信心、沉溺于自己的内心和幻想。没有能力关心更大的世界,而在自己触碰的有限范围内制造麻烦。纽约的繁忙、混乱与美。

23分钟前
  • xīn
  • 力荐

#SIFF#重看;果然黛安基顿是老头最佳搭档,看俩人用各种高深名词和艺术大家斗嘴,真是其乐无穷;前妻对他的评论也可视作其所有作品的总结,犀利精准;老头一辈子都在拍他自己,这一封写给曼哈顿的情书,在黑白光影映衬下,特别迷人。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从这部戏里17岁女生的温柔到后来Mia Farrow当道再到韩裔养女横空出世的嬗变过程,正显示着child-woman于直男知识分子界所具有的所向披靡之魅力——在这个美丽复杂的城市,在这个自恋、虚伪、脆弱、忧伤的小男人心里,最至高无上的永远是未成年少女的纯真和娇憨(我可没提肉体)

26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不是每个人都会变。。。你应该对人更有信心一些。。。十七岁的姑娘如是说,虚弱的中年人尴尬地无奈地迷惘地笑了

29分钟前
  • 推荐

“曼哈顿悖论”:凡是能看懂的这部片子的、笑得前仰后合不能自已的,有着相同恐惧和快乐的,无时无刻不在玩弄文字和女人的,都是最无可救药的酸臭知识分子,都是最有文化修养的斯文败类(“愤世嫉俗”)。当然,above all,他们都是贫蛋。

31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不是每个人都会变,你应该对人更有信心一些”

3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You have to have a little faith in people.那一刻,话痨伍迪·艾伦终于安静了。

39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伍迪艾伦的电影看得不多,目前最喜欢的还是赛末点。太文艺民工就受不了。昨晚看的时候被法国片似的喋喋不休搞得昏昏欲睡。但到最后一个场景时一下子清醒。纯靠情节,而不是情色镜头劲爆音乐把我唤醒,足以证明这是部好片。平淡生活无法言喻的错过和苦楚,提醒我时刻珍惜现在的美好。我想你啦~

42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我默默很不要脸的觉得如果我是直男肯定是Woody Allen的类型,不停被跟我剑拔弩张的强势成熟女性吸引,不停被伤害像小狗一样“内化伤痛成一个肿瘤”,不停把年轻单纯自然的少女当成最舒适的“过去”和最完美的“归宿”。Woody Allen用自己的真实生活证明了他才是“作者电影”最准确的定义。

44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曼哈顿告诉我们,装逼是没有好下场的。

49分钟前
  • Minjie
  • 还行

黛安基顿好迷人。

54分钟前
  • Toum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