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HD国语

主演:胡杨,李自超,栗军,王陵志,殷成翔,周勇,张晓龙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2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3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4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5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6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3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4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5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6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7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8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9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31年7月23日,由南京开往上海的京沪铁路线上的火车包厢内,坐着中华民国财长宋子文和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300公里外的上海火车站北站,国民党内的“反蒋派”疏通“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日本“魔法军人”田中隆吉勾结上海黑帮势力,即将在这里上演一幕惊天血案。枪声响起,人群惊散。然而,中弹倒地的却是另一位穿戴同款衣帽的年轻男子。原本射向宋子文和重光葵的子弹,为何最终会落到别人身上?案发前,响彻北站上空的两声神秘枪响,究竟是何人所为?错综复杂的血案背后,究竟有何玄机呢?贝利叶一家国语家庭计划2023娃娃脸 第二季末日的地球:世纪海啸迷失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双人床条约小神仙和小仙女我的军中情人爸爸的小提琴世界,永别寂静岭粤语暖暖内含光日本的天空下梦回鹿鼎记绅士杰克 第一季赶烤淄味噬童魔骗不了人的男人灰色彩虹24寄居大侠追捕刺客第一季Lastmoney~爱的价值~好死不如赖活着流浪者2023猩球征服手写信天蓬归来真相TruthT教授第三季启示者2022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我在他乡挺好的使女的故事第二季汝掘愈深五月十二月奇迹之味展会明星第二季不死三振大数据恋爱毫无痕迹第一季巡夜人日志水镇丝情

 长篇影评

 1 ) 一眼看去,是有趣的纪录片

今晚看了《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的电影展映。一般来说,除非真的感兴趣,为数不多的人会把介绍史实的纪录片放入观影序列中,如果当作催眠良药的话就另说了,但这部纪录片很吸引人眼球。

一、穿越的类比

这部纪录片最后导演的总结是在认清历史之中观望未来,和前几年出现的穿越剧很类似。其一,相同的主题:历史是不可篡改的,某个小人物行为的偶然造成了结果的必然,换句话说,如果改动某个不起眼的细节,也许事件的发展趋势会大不相同,历史的篇章也将被重新抒写。(想到《宫锁心玉》里篡改历史的画面)其二,均有“非人”的主人公或叙述者,该纪录片很大部分以唐腴卢这一不死灵魂的独白展开,而穿越剧也是围绕拥有两世记忆的“奇人”的活动展开,不论是魂灵还是奇人,都是想象之中,带有戏剧色彩。

二、创意的叙述

导演并未采用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而是改变冷冰冰的叙述口吻,由唐腴卢这个“思想者”来讲故事,推动发展节奏。其一,聆听这个参与者的回忆,更容易让观众有代入感,历史书上轻飘飘的一页转化为血雨腥风、矛盾重重、真实厚重的立体图景。想到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也是选择女管家丁耐莉——故事参与者、见证者来展开叙述。其二,导演在电影中融入情感,观众收获的并非只是对史实的掌握,还有心灵的触动——对动乱的民国时代身不由己的体验,对唐腴卢遭遇的叹息与无奈。

该纪录片在刺杀的清晨终达到了高潮,讲了三遍才把刺杀的过程道得水落石出,最后有种恍然大悟之感。第一步粗略地说一位穿白西装的人被枪杀,第二步讨论死去的白西装是暗杀目标吗,第三步才揭晓死去的白西装究竟是谁,不断补充,层层递进,悬疑设置很巧妙。

三、精致的画面

电影中经常出现火车头,火车头绽放的火星,嫩叶上饱满滑落的露珠……超清1080p,画面超美,简直享受。也不好截图,等明年1月首映啊。导演还说电影上映一周后会在凤凰卫视、中央卫视有150分钟的加长版,包括与王亚樵、宋子文、郑抱真之后人的采访,持续关注中——

以上。

 2 ) 一言难尽的创作立意

按照豆瓣评分标准,我只能给出这部影片两颗星。一颗基于故事的角度,让历史染上人的温度,将事件穿插人的悲喜,这才是人文历史的角度。另一颗是给所有的创作人员,不论一部片子最终能获得多少人的认可,背后每个人付出的努力是不应该被抹灭遗忘的,这也是人文的温度。 但是不得不说剩下的三颗星实在不想满上。 虽然能够体谅主创人员,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小人物来讲述历史事件的苦心,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选择这其中身亡的唐腴庐来叙述这个故事。虽然说其实我们应该去关注唐腴庐的人生,因为他个人的牺牲使得历史有了另一种走向。但我认为创作者的表达有种偏差。大家都认可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这个想法。这个未来对于在历史中逝去的人物来说,已经没有色彩了。活着的人才更能体会他们牺牲的意义。所以在这个事件中,除了他以外的每一个人都更适合比他去诉说他牺牲的意义。而他,主要负责悲剧。 创作者想用一个逝去的亲历者以小见大诉说历史的风云际会,但借一个逝者的眼睛回望过去叙述未来是不恰当的。这迫使这个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成了牺牲者的人成为了全知全能的叙述者,难道人死后就知晓一切了?这想法恐怕不发恰当吧。 最后对于全片想要传达的意图,我不认同。问答中有人提问为什么选择这一次刺杀进行创作时,韩导回答说因为这次事件的戏剧性极高。存在太多的为什么。为什么正好一起穿了白西装?为什么火车的门锁突然打不开?为什么重光葵会提前下车?为什么?为什么?事实有太多细节,我们追溯再多的文献,采访再多的相关人物也无法还原了。所以,这就是命运? 不好意思,我不认同。我们记录历史,学习历史,关注历史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打破命运这样一种说法。我们去调查历史,研究历史,才会发现历史客观是多么的重要。其实从影片中也能看出来,有无数的细节促成了这个事件最后的走向。那么这个事件的历史结果,也是唐腴庐的个人最终的结果,是多方博弈的一个结果,而并不是所谓的命运。历史文献也好,亲历者采访也好,考古也好,所有的历史考据方式只能尽可能接近历史,而无法百分百还原历史。因为仅仅通过文字、物件我们是记录不了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的。 我们只能尽我们自己所知道的事实来感叹:啊,原来这就是是命运!但是以前人感叹命运,正是因为清楚有背后的许多原因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然而在今天这样的历史的认识下,再一次用“命运”二字来感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走向,是一个非常不适宜的。即使我们再同情唐腴庐的遭遇,也不能否认历史就是这样冰冷而又无情。 所以大家都会感到疑惑的是,这到底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部电影?在问答的时候应老先生说纪录片也不能完全的说明真实说明客观,而韩导演的这种方式,是她选择的一种带有人性化的纪录片的方式。韩导演选择的这次刺杀,是因为这次刺杀带有的浓重的戏剧化。虽然生活中确实存在着非常多的戏剧化的巧合场面,但是我从来都不认为这是命运,背后一定有促成这个事件的客观因素,只是我们不清楚而已。因为历史从来不会记下那些影响到事件的蝴蝶的名字,我们哪怕搜集到的资料再多,也无法确定疑问背后真正的原因。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戏剧化的事件来讲述,想要讲述出这个事件的不可思议的地方,我认为用纪录片的方式来叙述是不合适的。然而想通过电影的方式来表现,又想借纪录片的方式减少艺术创作的色彩,我认为也是一种奢望。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艺术化的事件。

 3 ) 杨晓林-《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亡灵讲国史,偶然更吊诡

新历史主义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杨晓林-原载《中外军事影视》2019年第8期。

历史本来是静止的,是冰冷的,对其探究、解剖、诊断、解读,无不加入了解读者的主观情感色彩。而解读者因经历、学养、立场、感情不同,所处时代、环境有异,从而使得解读不可能完全客观。因此,无论是历史学家推崇的秉笔直书,还是文学家钟爱的放飞想象,主观偏向性都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历史获得了无数种被讲的可能,从而充满着诱惑和迷魅,历久弥新。

《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是“讲史”方式创新的一次大胆实践。 影片将自《公民凯恩》(1940)《罗生门》(1950)直至《罗拉快跑》(1998)《英雄》(2002)《源代码》(2011)等悬疑电影表现手法,与纪录片的形式结合了起来,特别是以当事人——被误杀的唐腴庐亡灵的视觉对当时国内外形势、刺杀对象、杀手、相关人员,以及刺杀过程及结果等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这种极具创意的表现手法,综合电影和记录片之长而蹊径独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讲史”方法。既兼顾了教材和史书中的既定观点和材料,又设身处地地揣测小人物在大时代所思所感,对历史偶然性所衍生的传奇性和荒诞性,做了独特地影像化评述。 偶然性是《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叙事的戏眼,也是本片的重点和看点。 所有偶然的集结,促成了制造历史事件的惊天图谋竹篮打水一场空。日本公使重光葵被睡眼惺忪的列车员失误叫醒,大光其火地提早下车躲过一劫,导致“魔法军人”田中隆吉枉费心机。而穿同款服装的助理唐腴庐被误杀,导致民国财政部长宋子文逃出生天。斧头帮小喽啰“小泥鳅”与军师郑抱真想救人却误打误撞地引发了枪杀,而无名小卒唐腴庐莫名其妙地李代桃僵成了替死鬼。此前,“暗杀大王”王亚樵派手下庐山行刺蒋介石,却被包裹手枪的火腿纸包泄露天机,功败垂成。其后,郑保真于次年在淞沪抗战策划轰炸日军旗舰,日本陆军大将白川义则被炸死,而重光葵则被炸断了一条腿。大难不死的重光葵历任日本驻中国大使、伪满洲国副总理、驻苏联、英国大使、外务大臣,被称“跛子外长”,还在1945年9月2日代表日本政府与梅津美治郎签署投降书。命大者还有宋子文,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民国历史的掌舵人之一…… 历史本来不应该是那样的,但是无数的偶然却使其成为那样,历史显得那么吊诡和不可捉摸,冥冥中似乎一切早已安排,因为人算不如天算。 在“刺宋事件”中,仁人志士以弄潮儿自潮头立的姿势力图为国家命运掌舵,政客军人如巨礁和险滩一样的筹划惊天阴谋意欲改变历史航向,而小人物则如浮萍一样漂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挟裹着,身不由己随波逐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百年弹指间转瞬即逝,曾经纵横捭阖的枭雄,和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小民一样,都已变成尘埃。读史可以使人明志,看史亦常使人茫然。个人之于历史,都被“偶然”这种一如天命的东西掌管者,“偶然”充满着戏剧性,顽皮而不听调教和指挥,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亦如空穴来风,来无影去无踪,玄之又玄,好似众妙之门,让以求真为天职的史学家劳心伤神,惶惑不已,给以想象为使命的故事家平增无限的欢喜和乐趣,也给后人的街谈巷议留下了无穷的谈资。《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得其三味,拎出“偶然”作为戏眼,结构故事,致敬了《罗拉快跑》,使纪录片与后现代叙事相粘连,使非虚构叙事变得亦真亦幻,在影院电影中卓尔不群,独树一帜。 唐腴庐的爱妻望夫不归,佳人肠断,侠肝义胆的刺客王亚樵给她送去慰问金壹仟元致以歉意。而唐腴庐的妹妹——和陆小曼并称为“北陆南唐”的唐瑛与宋子文姻缘亦就此止步,小人物的小幸福和小快乐被大时代的狂飙突进强势碾压,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未能如唐传奇和明清戏曲那般好事多磨,结局美满。家国一体,处乱世,个人的幸与不幸也是偶然,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就如此以“偶然”的方式连结。 僵冷的历史一经个人叙述便就有了生命和温度,变得鲜活。特别是以被偶然卷入,遭受无妄之灾,成为历史祭品的唐腴庐亡灵的视觉来讲述——这种来自《罗生门》创意的更是令人耳目一新。阿加莎式的悬疑推理叙述手法,使画面如《源代码》一样一次次后退,一次次重新来过。这种叙事的推演,使尘封于档案馆里的历史谜案,变成了一个扣人心弦的侦探故事,烧脑而又奇趣盎然。艺术贵在创新,《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叙事手段不落窠臼,画外音对芜杂历史背景的条分细缕,充满象征隐喻的画面和景象,导演的入画,学者和史学家的访谈,诸多教科书照片的搬移和解读,历史人物和历史现场的搬演和还原,使得本片叙事枝繁叶茂而个性张扬。 总之,《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探骊得珠,充满了温度和机趣,充满了感性和哲思,为纪录片讲史拓出了一条新路,谨祝导演后续的“刺杀系列”创作花生满路,佳构连连。

杨晓林,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编剧,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链接:http://sh.people.com.cn/n2/2019/0530/c134768-32995668.html

 4 ) 非虚构电影的成功探索

所谓“非虚构电影”,也可称作“纪实电影”或“纪录片”。尤其是一想到“历史纪录片”,脑中掠过的镜头基本上就是历史照片加上画外音。鉴于科技发展的原因,活动的历史影像寥寥无几,所以拍摄历史纪录片,基本靠旧照片支撑,佐以或委婉或激昂的“朗诵”。正是缘于这先入为主的印象,我对《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这样的片子不敢看好——试想一下,在无法虚构的前提下,一个历史故事再曲折再离奇,单靠讲述能怎样生动?我猜想,无非是采访几个历史人物的后人,用他们的画外音配上旧照片,用上一点故弄玄虚的技巧,把材料呈现得扑朔迷离而已,还能制造怎样的惊喜?

然而当我坐进影院,渐渐被导演带入历史的“至暗时刻”,等到场灯亮起,不由感叹:此片无论在内容的把控还是形式的探索上,都非常成功,可谓独具特色,别有一功,也理解了为何片方敢将它置身于故事片如林的档期中。从其品相看,它不输给国产故事片,甚至会因其独特的风姿而引人注目。

从“内容的把控”上看,导演对史实了然于心,因此在需要“揉碎了、掰开了”讲故事时,表现出了镇静的情绪。片尾那些历史学家的三言两语和名人之后的娓娓短述,印证了史实的无懈可击。此外,在故事抽丝剥茧、拨云散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章回体呈现法”而增加观众的观影障碍,而是对历史细节紧扣不放,层层推进,从中,让人看到导演的功课做得非常到位。

在“形式的探索”上,更是可圈可点。首先是“适度的演”,就是仿佛让历史人物出现在银幕上一样,又不让他们“过度表演”,止于“生动图解”。根据讲述的需要,该动时动,该定格时随时定格,甚至还有回放和重现,表现的手段非常灵活。片中的人物基本没有台词,时刻提醒观众这是一部非虚构的纪录片而不是虚构的故事片。这些丰富的表现手段,让这段“刺杀之谜”的历史故事几乎有了故事片的品相,却又让观众与它拉开距离。导演始终秉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哪怕在人物身上倾注了感情,但在史实的呈现上,决不贸然动情,在进出自如的电影语言中,一以贯之坚守的是纪录片的品质。

导演韩晶在其微博上说了这样几句话:“作为‘民国刺杀’系列非虚构电影的第一部,‘刺宋’给我的最大启示是,不迷恋虚构,历史才是最了不起的戏剧大师。”这是在说,真实的历史事件有时比虚构的故事更有震撼力,与其费尽心思去虚构故事情节,不如完整再现历史细节,而观众对故事片和纪录片的心理期待是不同的,当观众知道它是一部纪录片,就不会苛求其故事情节的精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一旦纪录片还呈现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那这就毫无疑问是加分项了。

此片还极其大胆地用“死人说活人话”的方式串联全片,这是敢冒风险的勇敢尝试。四股势力,三方杀手,两个目标,一个替罪羊——恰恰是这个不幸中弹死亡的替罪羊,成为导演选中的“最佳讲述者”,因为他是宋子文的秘书,是与被行刺的第一主角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的人。他的讲述从日常生活切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从呈现的效果看,似乎唯有如此讲述,才能让人如临其境。即便在他归西后,他用在另一个世界的眼睛看待着一切,把他死后的种种告诉观众,竟一点也不违和——因为从故事的一开始,这个人物已经在观众心目中驻扎了,人们愿意听他说话,况且都明白这是“导演的故意”,她是要通过他的口,呈现后来的历史情形。如果突然换了画外音,那才显得突兀呢。

由此看来,在纪录片的故事呈现上,如何将客观的“无我之境”化成具有感情色彩的“有我之境”,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非常考验导演的才华。用得不好,极可能弄巧成拙,变得不伦不类,容易伤害纪录片应有的品相。可是本片从“让活人说话”到“让死人说话”的衔接非常自然,导演对观众心理接受的考量做了正确的估计,这是非常可贵的探索和创新,展露了导演多方面的才华。

在今天,讲述一起发生在1931年上海的震惊全国的刺杀事件,能讲到如何精彩的程度?观片前我心存疑惑,但看完后,我莫名惊喜。难怪它能够成为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和第10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并荣获“2018中国中央档案馆年度收藏作品“与“上海四十年20部优秀文史电影”等多项殊荣。如今终于在全国上映,如有机会领略这部“全新的非虚构电影”,不要错过。尤其是有志于纪录片的同行,想必可以在该片“呈现形式的创新”上,受到启发。

 5 ) 比教科书好看

以一个“能够知道过去未来的灵魂”来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揭露真相,角度是新了,但因为不合理而反而显得失真,让人出戏。假如用秘书的遗孀来讲述显然更适合。然后这个片子还跳出来用一个后人女孩来讲述,来了段“讲述中的讲述”,实在是多此一举。

以“真人演绎”还原历史真相,比之只有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记录整理好看很多。《玄奘大师》等都是这样做的。

当年历史书没有提及重光葵因为亲华而被日本鹰派找汉奸常玉清执行刺杀。两股杀手针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不同目标,这个设定很有意思,最近的国产片《最长一枪》很明显就参考借用了这个案例。

庐山暗杀老蒋,因为胡乱丢弃的火腿失败,如果成功了,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

 6 ) 一部“刺杀”电影为何让情感指数爆表?

说起纪录片,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这类作品。作为一名纪录片爱好者,我个人涉猎的纪录片范围相对要更广一些。但是,韩晶导演即将上映的电影《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还是给我带来了全然不同的体验。

韩晶导演一直以来坚持以情景重现手法,向观众真切地展示历史事件的发生缘由、经过和结果。大型纪录片《科举》、《大辛亥》、《金融风波1948》等作品,都具有其一贯的风格烙印。

事实上,纪录片业界乃至影视圈内,对于韩导的这种艺术表现手法,都存有争议。支持者认为,纪录片引入情景重现,能细致刻画事件始末,设置悬念,增加张力,一改传统纪录片沉闷乏味的感觉,给观者带来良好的观影体验。但批评者则认为,通过表演者的肢体表演进行重现,这和一部剧情片又有什么区别呢?

经过几年的蛰伏,韩导带着她的新片《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来对她的拥趸和异议者进行了一次集体回应。

《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讲述的是1931年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但侥幸逃过一劫的历史事件。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这部电影竟然别出心裁,从一个完全出人意料的角度——整起刺杀事件中被忽略的一名亲历者的主观口吻,完成了全片的叙述。

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亲历者唐秘书,以全知者视角,冷静而不无感触地回忆了整起刺杀案的来龙去脉,以及大时代里小人物的生死。通过亲历者的口吻,刻画一起事关自身的暗杀,更好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也大大提升了电影的观影体验。

除了亲历者唐秘书的回忆,导演本人在电影中的探寻,也使影片从单一维度的历史叙事,走向了更深沉的多维度感怀。

在观看《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之后,我斗胆揣测,韩导的艺术论敌们会提出更加强烈的抗议。但我却不吝为影片和韩导的艺术追求,提供一点我自己的辩护。

严格地来说,《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电影。所谓“纪录电影”,重点在于“纪录”,追求的是“真实”。“直接电影”,算是将这一理念推到极致的流派;而比“直接电影”稍微温和一点的“真实电影”,虽然也会人为“促成”某些事件,但对“真实”的追求依然苛刻。

而与之相反的“剧情电影”,则完全仰赖创作者天马行空的虚构和想象,来展开剧情。

如果要给这部《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一个恰当的位置,它应该是介于“真实电影”和“剧情电影”之间的一个跨界作品。韩导定义它为“非虚构电影”,并非没有道理。“非虚构电影”的外延要比纪实片宽泛,只对事件的真实性有要求,对表现手法则无限制。像《国王的演讲》、《血战钢锯岭》,包括最近热映的《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都可归类为非虚构电影。

但是,我本人更倾向于把《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称为“回忆电影”。之所以称之为“回忆电影”,一来是因为电影本身是以回忆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的,二来“回忆”和“纪录”不同,“回忆”必然夹杂个人的情感。

在《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中,情感的倾注可以分为两大层面。

其一,是故事叙述者个人的情感倾注。影片非常注重宋子文的身边红人唐秘书对当时的人和事的态度,比如对宋子文的尊重,对新婚爱人的难舍,对田中隆吉的鄙夷等等。或许有人会质疑,影片的表达是否过于情绪化?但从观者的角度来看,这种真情流露,反而让事件和人物更显丰满。

其二,导演本人的情感倾注,也让《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成为一部风格鲜明的大银幕作品。影片大致分为四个章节,有节奏地呈现事件全貌。每个章节之间,韩导通过真切的感怀,将一位女性导演的所思所想所执所念,全然倾注到作品中,其能量密度之大,情感指数之高,是一般纪录电影所不具备的。如果把传统纪录电影比作学术论文,那么《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就是交响诗。

韩导并非拍不出充斥着历史学家娓娓道来的纪录电影,但她选择在形式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自己。在这部电影里,她甚至把宋子文的外孙冯英翰、王亚樵的嫡孙王家柱饱含情感的追述,以及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的论述,放在了电影片尾的彩蛋部分,而并没有去铺张运用这些珍贵资源,充分彰显了创作者冷静而克制的内心定力。

总之,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期待韩晶导演在“回忆电影”的道路上,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也为中国的纪录片界再输新血!

2019年5月于上海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短评

在剧情片都开始流水账的时代,一部纪录片还在讲故事。

4分钟前
  • 阿佛
  • 力荐

一直叨逼叨烦死了。这是啥?讲解ppt吗?说纪录片不是纪录片,一堆自以为幽默的不合时宜的打趣屁话,充斥了大量极为主观且不合历史yy出来的独白。说是故事片呢,通篇都是旁白在bb。旁白超过三分之一我就会默认导演应该改行了。哗众取宠啥玩意儿啊。

7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很差

太好看了,演员都长的很像

9分钟前
  • 东门吹雨
  • 力荐

最近连续看了两个气质相同的作品,美剧切尔诺贝利和此片。我还是很能接受这种能客观讲述历史,呈现方式的体验感又很好的影片

12分钟前
  • 食肉小野马
  • 推荐

2.5星,电影结束后的真人访谈还不错,其他几乎没法看。。。PS:“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如”

15分钟前
  • 秦诺诺
  • 还行

有意思的,纪录片式的故事

20分钟前
  • 何许人本尊
  • 力荐

念在唐腴胪当了双重替死鬼的份上,就原谅了你80分钟的唠叨。要把纪录片艺术化就去看看《大师》系列怎么拍的,要把故事讲好就认真拍电影。相对主义的历史故事还不如去复旦听一节邓杰的历史课。不过铁路博物馆看起来很不错,值得一去。

25分钟前
  • decca
  • 较差

走近科学特别加长版……剧本写的太做作 夹杂了太多的多余的元素 说教性太强 而且音乐设计比较简单 细节也不是很考究甚至有词语错用 就电影来说用功不够 就算作为科教片来说也太拖沓了…不过对于历史的探究可以鼓励 需要更多这种类型的影视

28分钟前
  • 名字長了有好處
  • 较差

T.V.宋真是惨啊。

32分钟前
  • Die Katze
  • 较差

读白方式讲述4章故事,说明白了当时王子文刺杀的来龙去脉。有趣的是快结束,自己被刺死了还讲述后来的故事,有点跑偏了,是记录片还是惊悚片啊。。结束片花几位教授说的好,了解历史,把握未来。

34分钟前
  • zorro628
  • 还行

故弄玄虚,装腔作势。另外,毕志飞不是一个人,导演硬是给自己加了太多镜头。国产谍战片质感,非要包装成纪录片,失望。真的不是放几张旧照片就叫做纪录片。

36分钟前
  • 等待如果
  • 很差

emmmmm......哇 这纪录片真难看啊

41分钟前
  • 泡菜
  • 较差

纪录片和故事片的混搭,观影效果实在很一般

46分钟前
  • 阿的雷
  • 还行

有幸在学校看了这部纪录片,叙事视角独特,留有悬念,将清洁性与真实性相结合。其中,不乏民国意象的交叠。

48分钟前
  • 孤鸿寡鹄
  • 力荐

故事整体画风是幽灵告诉你脸盲不要去玩什么刺杀……老北站那条线可能在凑时间。bgm和镜头剪切完全负分滚出。

50分钟前
  • アキラ
  • 较差

事件是好素材,拍得风格太混搭了

55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较差

电影风格的纪录片,会比较好看点,但是也造成了不伦不类的感觉。历史细节上做的还不错,史料真实。

59分钟前
  • 还行

算不上是好电影,是一部非常合格的纪录片

60分钟前
  • 小张同志
  • 还行

即便如沙尘般的微小生命,才是汇聚成大时代的真正原因。

1小时前
  • 本来老六
  • 推荐

认真讲故事的纪录片,胜过很多故事片电影

1小时前
  • 必须的毕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