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2015

HD

主演:陈永忠,谢理循,余世学,郭月,赵达清,罗飞扬,曾帅,秦光黔,刘林艳,杨卓华,杨江船,欧孟军,吴得水,宋大成,廖冬凯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1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2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3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4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5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6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13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14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15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16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17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18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19路边野餐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路边野餐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贵州黔东南神秘潮湿的亚热带乡土,大雾弥漫的凯里县城诊所里,两个医生心事重重活得像幽灵。陈升为了母亲的遗愿,踏上火车寻找弟弟抛弃的孩子;而另一位孤独的老女人托他带一张照片、一件衬衫、一盒磁带给病重的旧情人。去镇远县城的路上,陈升(陈永忠 饰)来到一个叫荡麦的地方,那里的时间不是线性的 ,人们的生活相互补充和消解。他似乎经历了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思索了自己的生活。  最终,陈升到了镇远,只是用望远镜远远地看了孩子。把老女人的信物给了她旧情人的儿子。一个人再次踏上火车。分不清这个世界是我的记忆,还是我是这世界的一个浮想……无妄之灾2018圣诞树3追你到天涯在这里第一季心悦宝石无限之住人醉拳(2003)分割人生爱之奇迹遁入江湖爸爸快长大春色燃烬哦我的皇帝陛下 第二季罗比·威廉姆斯重明卫:大明机密败家仔经常请吃饭的理事大人魂断蓝桥(普通话版)只属于我的女神里昂黑帮狄仁杰:长安变三七日小别离我心所愿守城前传老爹们青春之旅 第二季面纱之下第一季全民战争2016疯狂天才时光教会我爱你捉鬼大师粉雄救兵:我们在日本!面对面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缴枪不杀2006看不见 Unseen失恋排行榜海热症杀戮开始骚扰游戏SP秋津VS过特之女追忆 追憶冻肉亚瑟王:斗兽争霸明珠三国2之貂蝉攻略

 长篇影评

 1 ) 毕赣《路边野餐》观后问答回忆@Hong Kong Kwoloon KITEC 2016/03/26

这是我三月底看完后写的日记。
首先,回忆是会被篡改的,所以张冠李戴,遗漏加缀必定有之。望见谅。
问:为何这部电影叫《路边野餐》,我觉得没有太契合。
答:一开始我想叫这部电影《惶然录》,但是制片说这个名字离观众太远。《路边野餐》是我第二部电影的名字,先借来用了。
问:我觉得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侯孝贤的《南国再见,南国》,另外我想问一下电影中出现的诗,音乐的含义。
答:我个人很喜欢侯孝贤。电影里的诗都是我自己写的。我把诗运用到电影中是从我大学拍的一个诗歌Vedio《老虎》开始,《老虎》当时拍的很烂,自己不懂怎么拍电影,所以拍的太碎,根本不能看。后来我想着用诗歌作为衔接,是个不错的方式。所以就在这部电影里运用了。关于音乐,我很喜欢流行音乐,很喜欢林强为侯孝贤在《南国再见,南国》中做的音乐。于是我写emial给林强,他回复我说他太忙了。后来我又写email给他,他回复我发一个我拍的电影的link给他。我告诉他我很希望他能帮我做音乐,但是我没钱。他回复我说,你能等么,能等的话就等。
问:电影里面的男主角叫陈升,是很偶然地与台湾歌手陈升重名么?
答:我在2011年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正好在听陈升的歌儿。我写剧本的时候喜欢听流行歌。正好这个演主人公的演员姓陈,我想正好,就叫陈升吧。
问:电影里面有很多大师的影子。请问你平时是他们的影迷么?
答:不是,我不怎么看电影。我觉得每一个大师都是不可复制的,反而是好莱坞电影有它的一套操作程序在。我个人喜欢侯孝贤的电影语言,我想我会自然而然地与他的风格有些接近吧。
问:海报中出现郭月穿旗袍的那张为什么电影里面没有是后期剪掉了么?还有什么背后被剪掉的故事是我们不知道的?
答:那张穿旗袍的照片不是我们拍电影的时候拍的,是我们自己随意玩的时候拍的。后来这些照片被送去国外用作展览资料,国外很喜欢这张照片,所以也就一直留着用了。但其实跟我的电影内容无关。这也可以看出西方的审美与我们的差别。影片其实后面还有20分钟的内容是关于陈升在火车上的长镜头以及后来他见到了他死去的母亲。后来我觉得陈升实在太辛苦了在这部电影里,而且其实电影的情绪已经推进到了最高点,所以没有必要放后面的那段。于是就删去了。
问:【荡麦】这个地名之前就出现在你的短片《金刚经》中,我想问为何你对这个词情有独钟。
答:我原来问我的一个苗族朋友,【隐秘】在苗语里面怎么说,他说【荡麦】。影片中,主人公去了那个地方,也就是到了隐秘之地,一个与虚幻之地。在这个地方他时间是被打乱的。后来我在要拍这部电影的时候,特意去查了一下,原来那个苗族朋友骗我。【隐秘】根本就不叫【荡麦】(笑),不过我还是沿用这个名字,去标志与现实不同的另一个空间。
问:为什么陈升把老奶奶托他给老爱人的磁带直接送给了别人,而且自己穿上了那件衣服?
答:在虚幻的时间里,陈升本就不用如往常一样,这种对于现实托付的处理,亦是一种对抗。
问:虚幻中陈升与那个洗头店的女人坐在曾经瀑布边的小屋,一个舞厅灯坠在他俩中间,这样的画面是要暗示洗头店的女人是谁么?后来陈升也把那盒李泰祥的磁带送给了她。
答:可以理解成这个女人是他的老婆,其实无所谓。正如我所引《金刚经》:
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图片1>

 2 ) 关于毕赣和《路边野餐》,或许你应该知道这些

这几天一直在准备一个对毕赣的采访,搜集了不少关于他和《路边野餐》的资料及报道。下面就整理一份自己觉得有趣或重要的点,希望也能顺便理清思路,完成最后的提问设计。 1、毕赣,1989年生,贵州凯里人。出生地很重要,就像希腊之于安哲罗普洛斯,安托利亚之于锡兰,山西之于贾樟柯。对了,《路边野餐》英文名就叫“Kaili Blues”,据说下一部《地球最后的夜晚》还是这名。 2、《路边野餐》(2015)是毕赣长片处女作,此前他声名不彰,尽管已经凭借《老虎》、《金刚经》在独立电影界小有名气。这一点也很重要,尤其当你联系到“XX优则导”的赵薇、韩寒、郭敬明以及接下来的王宝强等。 3、影片已获得国内外十多个电影奖项,包括金马和洛迦诺的最佳新导演、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等。在台湾放映时“轰动半个台湾文艺圈”,而在北影节的放映门票十秒钟售罄。 4、影片的主要内容被极简地概括为:诗人陈升在寻找侄子的途中,与自己逝去的爱人在一个神秘的时空里获得了重逢。 5、影片最知名的是长达42分钟的长镜头,它实际上拍了60分钟,在一天内拍了三遍完成。第一遍用的是5Dmax3拍的,因为它的曝光是顺滑的;“然后第二遍的时候,我们当时去百货商场买了一个人家不要的老的录像机,因为我觉得这段需要一个特别美的介质去完成”;“第三遍我又有另外一个玩法,我们找电视台借了一个拍新闻的东西,这个东西操作性要好一点”。导演最后用了第一遍拍的,因为“它还保持着那种陌生感,虽然它的技术流程完成得没有那么好,但是还保持着那种陌生的味道,那个味道是最需要被人感受到的”;在另一个场合,他说“它差的地方很差,但它好的地方就是最好的”。 6、洛迦诺电影节选片负责人马克·佩兰森在其推荐短评中说:“导演毕赣创造性地构建出一种诗意地进入自己家乡的途径……在这部令人惊讶的长片处女作中采取了一条最简单的实现道路”。而《电影手册》则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来评价它。 7、毕赣(在与文学的区分中)对影像有高度自觉,“电影应该有属于电影自己的词汇,比如说黑场,比如说叠画”;但影片中同样出现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属于一部叫做“路边野餐”的诗集,由陈升/毕赣创作。 8、影片的配乐由林强完成。导演说:“我和强哥本质上是一个粉丝的追星行为,因为我喜欢《南国》。最后在做配乐的时候,我们的制片方,他们问我想要谁,我说那就去找一下强哥,就发邮件给他,然后强哥说他没空,然后又发邮件给他,他就答应了。然后跟他描述我需要的是什么,大概就是一列飞驰的火车,进去山洞,然后看到两束光,就出来了,他说他懂了。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就给我发邮件过来了”。 9、影片档期原定6月3日,后推迟至七月,而七月则是国产片扎堆上映的“保护月”。对于市场和观众,毕赣表现得很酷很淡然,他说,“我的电影就像一场大雨,但你们不要带伞”;又说自己的电影是拍给“野鬼和风”的。意思是:他付出了真心,希望你们亦如是;如果不行,他也不Care,最好别去看。 10、被问及自己的创作受谁影响时,导演提到了侯孝贤和塔神,尤其是《南国》和《潜行者》。而更多影迷则发现了阿彼察邦的《热带疾病》,导演确乎很喜欢这部,但他认为自己与阿彼察邦并不像,“很多人说我和阿比察邦像,大概是人类对某种气候的一种共鸣吧”。这两天也看了《潜行者》和《热带疾病》,都非常喜欢,趁着观感尚鲜明推荐下吧。 潜行者 塔神1979年的作品,改编自短篇小说《路边野餐》。故事大致是:在一片20年前因陨石堕落或外星文明造访形成的恐怖区域里,传说有一个名叫“The Room”的囚室,它能实现人的愿望。潜行者与为寻求灵感的作家和为探明真相的教授/科学家,踏上了这片变幻莫测、已使无数人丧命的死亡之地。一路上,三个人就欲望、存在、信仰展开了漫长的俄式辩论。 显然,我们应该把教授、作家、潜行者视为三位一体的人性构成部分,指向智识、自由意志和虔信的不同维度,但困难始终存在:我几乎无法断定导演自身的认同落于何处。最初,我以为是借强者(教授)和自由者(作家)的对比,来做一首软弱/信仰者(潜行者)的赞歌。后来,当他们最终抵达“房间”时,作家却放弃了破门而入,因为他已经从潜行者导师“箭猪”的自杀中推断出“房间”并不能实现人的全部愿望,只能实现人潜意识最深层的欲望——这也就意味着“房间”就在人心之中;同时作为一个活在地下室中的虚无主义者,他极度地看不起自己,也不愿将自己的龌蹉泼洒在他人头上——真是极为有力的存在主义者自白。不过到最后,我又觉得塔神的同情似乎还是落位在潜行者身上:因为哪怕上帝是编造的,人也必须信仰,而且上帝作为绝对的被给予性,仅仅关乎信仰。 潜行者所需要的仅仅是虚无主义者们的破门而入,哪怕门内一无所有。但存在主义者的强大逻辑击穿了他全部的希望与幸福。而他致命的绝望却又辩证地上升为一首信仰之歌——影片早已说明,“房间”只接纳真正的绝望者和痛苦者。他所需要的是克尔凯廓尔式的终极一跃,这一跃所抵达的既在门内,又在门外。 在影像上,依然是自《伊万的童年》以来典型的塔神风格:大段大段的诗意长镜头、对水面倒影的钟爱、具有启示意味的神秘动物……如果说塔神的运镜仍然深受卡拉托佐夫等新浪潮前辈影响的话,那么真正接续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传统的恐怕也就他了。所有的存在追问及在这追问中颤栗着的情感都以最为电影的方式被陈说。 热带疾病 阿彼察邦2004年的作品。影片分为两段。前半段以现实主义风格讲述了在一段泰国小乡村暗暗滋长的男同恋情,影像上非常容易让人想起侯孝贤,甚至杨德昌和蔡明亮。随后迅速以片中片的形式进入充满奇幻色彩的下一段落,其迅速一度让人怀疑是不是另一部片。在后半段中,男主追踪一只老虎进入热带森林,而在泰国的传说中,正是爱意使情人的灵魂幻化为老虎…… 这部影片的妙处几乎全在于后半段,也只有全部看完我才开始惊呼。阿彼察邦用片中片的形式把男孩接受一段激进爱恋前的潜意识挣扎奇幻地呈现出来,从而将电影最为彻底地还原为做梦本身。这种彻底性还在于,他淡化了对同性恋进行社会层面上的外在表达,从而将爱情最为彻底地还原为个体隐秘盛开的情欲、恐惧、焦虑、悲哀与甜蜜。也正因此,他还摆脱了第三世界民族寓言(尤其对泰国而言)的嫌疑,从而最为彻底地将影像还原为个体内生性的,因而也是普遍性的表达。

 3 )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看了《路边野餐》,十分喜欢,但是我不太确定是否要推荐给大家,毕竟是一个很挑剔受众的电影,主要是叙事方式和镜头语言比较任性,看惯了套路片的看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讲故事的方式,比较容易找不到北,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被挑衅了。如果你有思想准本看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故事,可以去看看。


但是必须得说,这是真正的中国。从电影院出来,久违了那种看完一个好电影身心舒畅的感觉,虽然电影本身充满了一言难尽的心酸,但作为一个观众,我是非常开心的。我曾经在旅行的途中,无数次经过凯里这样的小城,荡麦这样的地方,常常会在上完厕所,等待开车的时候,望着山川河流想,中国真大啊,生长在这样的地方的人们,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终于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边看的时候边想起前年唐诺老师来北京,给我们做讲座的时候,唐诺老师说,台湾作家羡慕大陆的作家,因为大陆真是个故事的宝藏,太大了,太丰富了。今天看到《路边野餐》,就想起这话来,这电影细节太丰富了,生活的底子非常扎实。是我想看到的。这些满满当当的小细节太让人喜欢了。


还有一点让我喜欢的就是,我终于在大屏幕上看到了期望已久的文化上的自信。导演来自于他所描述的那个三线小城镇,镜头扫过之处,就是导演的眼睛所能看到之处,在电影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自洽的气场,可能是因为回到故乡拍摄,电影里的人,电影外的人,都很自在。导演解决了身位艺术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这是有故乡的人才有的底气。他镜头下的人们,和他们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我们经常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在故乡如鱼得水,一旦进入大城市就变得扎手扎脚,气势上挫掉一截,仿佛身高也被锯掉一截了似的。


关于女孩去听乐队演出,绕远道在河对面荡了一圈的长镜头,我非常喜欢,也非常真实,不知道你有没有无聊无事可干,于是下楼去逛一圈,就买了两根葱回来的时候,巴掌大点地方,躁动的年轻人,工作清闲,有大把时间要打发,就这么漫无目的,又假装有目的的乱窜。这很不电影,但却是生活的日常。生活在小地方的漂亮女孩一心向往着”大城市”,她打扮比当地人讲究。于她来说,有乐队来演出是个重要的事,是城里人的生活,所以她很郑重对待,要像城里人那样去看演出,要兜上一圈,假装自己在一个大城市出门看演出,要坐过船,走过桥去看演出,这是女孩自己的仪式感,也是她心里小小的浪漫。


特别喜欢那一对少年之间的暧昧情愫,女孩对男孩是有情的,但她心高又看不上男孩,估计想找个城里人。男孩老实又狡黠,男主上他车的时候,别人喊五块他不吭声,到了地方就管人家要二十。但他也清高,不和其他的男孩玩,所以挨欺负,也不抱怨,追求女孩的方式沉默笨拙,这一对太可爱。


电影还让我想起我来北京的第一年,有次去木樨园的批发市场,那天我下了地铁就坐上一辆三轮车,拉三轮的是个女人,对那一带很熟悉,就带着我抄近道,从一个城中村穿过去的时候,我惊呆于城中村里的一切,都是我童年时故乡城市里一些平房区的样子,一霎那间仿佛时间倒流,这是我第一次感觉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有时候空间即是时间。《路边野餐》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时间和时间感,不是一回事。同一个人对一个小时的感觉,在北京和在凯里,在荡麦的感觉都会不一样。电影把这种不一样拍出来了。


最后说一下诗人这种动物,很多人以为只有北上广有诗人,像凯里这样的地方不可能出诗人。其实恰恰相反,每天挤着地铁,堵在东三环上的人们很可能把诗意都给挤掉了,堵没了。每天看着山啊水的,活动的空间很大,但是精神的空间很逼仄,时间行进得缓慢,日子变化不大,发展的机会不多,有大把时间闲着也是闲着的地方,实际上是很容易出诗人的。现在读书也早不是什么奢侈的事。像陈升这样,读了些书,写写诗,抒发一下内心的苦闷是很正常的事。




以上是简单说两句,不成文的一点感想……

 4 ) 无法苟同的尴尬

现在这个年代的影评人大概是到了一种尴尬的境遇。
要么对一部电影大夸特夸,获得一个“你开心,我也开心”的“好”结局。要么剑走偏锋,一个不小心就过度诠释。可没事,过度诠释才能体现文艺青年“忧伤”与“悯人”的情怀,过度诠释也就是市场。

如何评价一个年轻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呢?
这个命题放佛更适合放到知乎上去作答。
大概人人都有种既然你是第一次,那么作品里有些瑕疵总归是可以被忽略或者不提。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处女作,总是未开声,就引得各式各样评论标准折弯了腰。

去年的少女哪吒,好评下面几乎都是关于情怀与情怀,极少有人从电影的本身,从影像本身去分析。当然,如果从电影的本身去分析,那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是一部不那么合格的作品。但是,有情怀呀,你怪谁呀。

独立电影导演,如果想要卖弄情怀,大致可以写写字,拂拂琴,在家喂喂鸟就好了。电影不是关于卖弄情怀,而是关于用影像去创作,亦不是将几个镜头凑在一起了事。它终究是关于如何给观众一部“完整“的作品。

说回到路边野餐这部作品上。这部作品并没有预想中那样的完成度,这仿佛也是所有年轻导演的通病。它更像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将自己那么几年拍的短片,那些被各式各样文艺片导演影响的短片作品的一次拼合。于是,整部电影的”完整性“几乎是惨不忍睹。

电影里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只是流于表面,干硬地将各式各样小镇里的人,贴在一起。当观众在期待,人和人之间更深层的情感关系与互动时,发现电影里这些演员们几乎是脸谱般的存在。
当然,如果硬要通过冠上一个“梦境”来解释人物之间关系处理上的尴尬的话,那也是无可奈何。

(是呀,这时,影评人一定会被反问,”您行,您上呀。“)

而好多朋友口传中的四十分钟的长镜头。镜头机位的时常晃动与边缘扭曲,让观者每个十几秒,半分钟就要出戏一次。以及,这么一个长镜头,在机器经费有限,无法给出“妙”与“美”的体验的时候,硬塞进去40分钟的长度在电影之中。除了让整部电影更显得支离破碎与重心偏离之外,并没有利于整体电影风格的走向。并且,让导演的野心暴露无疑。

一部关于年轻人的野心的电影,我们只能称赞年轻导演的”敢“,却无法真心地认同,这是一部多么优秀的电影。

 5 ) 赴一场亚热带雨季的奇幻与诗意之约

第四遍看《路边野餐》,终于是在大银幕上,完全像看一部陌生的电影,又看到很多细节,听清了环境声的细部,大雾弥漫、潮湿漏水的南方,陈升是失魂落魄的野人,在梦境里和过去、现在、未来的自己相遇,为他命运布光的手是隐形的巫术。映后和毕赣从影院一直吹到烤串摊上,还像几年前一样,心态和胃口都很好。导演放松地拍电影,观众也该放松地看,如同感受一场亚热带雷阵雨。 记得去年初第一遍看《路边野餐》,后期还没全部完成,没有中文字幕,还没有林强的音乐,只有包美圣、李泰祥、伍佰的歌声,以及陈升的诗,却带我在春天的下午一头扎进了湿漉漉的南方盛夏。瀑布前沉默的男人,对着水声喧哗无动于衷。漏水的屋子,光线幽暗,长满有怪味的霉斑。山前台球桌前用胶桶倒酒的男人,山谷对面是葱郁延绵的丛林。这些都是稔熟亲切的南方生活。 看多了来自秦岭淮河以北,那些寒冷荒凉的独立电影,终于看到一部属于南方的制作,绵密的意象,粘稠的情绪,和炎热夏天疯长的植被一起摇曳成梦呓,连河流都像在不断膨胀变形。确切点说,这是属于西南山区的电影,这口音和神色不用字幕都能听懂大概。 影片最撩动情绪的不是时空交错之迷,而是陈升在渐上年岁之后对周遭的不适,年轻时犯下的错中年无法偿还,同母异父的弟弟老歪,始终视他为仇敌,动不动就要揭他的疮疤,如果没有卫卫,陈升可能继续消沉于日常,或者跟弟弟干上一仗之后出走。天气暧昧的午后,陈升有些老了,喜欢斜躺在沙发上昏睡,钟表正在墙上游走,火车穿墙而过,他的体内有某种酶在苏醒发酵。 在云贵川山区,多数山林茂密水汽充沛的地方,一年四季,只要有一场雨降落,第二天的山道上一定是云雾缭绕,甚至大雾茫茫不见路途,市集和城镇被吞没在虚空里,几乎和电影里环境一样。陈升这个没有特点的人,就像路边冒出来跟你借火点烟顺带问路的平凡中年人,听他讲几句话,又觉得这个雾中来的人有些深不可测。 喜欢这个电影,因为这种氤氲的气氛好像与自己有关,升腾的水汽,漫长的阴天,寂寞山林,山中静止的河流,神秘传说,农业痕迹明显、半现代的小镇都是经历中的南方场景,导演在这些景观里制造了一种陌生的离间效果,就像捉迷藏,在日常生活里挖开一条隐秘的隧道,把传说与轶事,现实和幻境杂糅,通往不同向度的时间,交叉平行的人物轨迹,各自牵连,又各自独立。 凯里、荡麦、镇远,三个地理名词,串起了现在、未来、过去,陈升像是一个没有历史的人,很奇怪的留白和隐晦,别人说到他的从前,都像在说他们自己,当他说到别人的从前,才有点像自己。前往镇远的陈升与其说是去找卫卫,找老医生的旧情人,不如说是前往未知,找一条退隐之路。 陈升看见了两个卫卫,一个是青年人,忙着去火车上画时钟,让时间倒流,留住即将远走的爱人;一个是弟弟老歪的儿子,在家中墙上画钟表。这些钟表,在无人知晓的某一时刻,像被魔法点化一样流动起来。夹在两个卫卫之间的陈升,究竟是哪一个陈升。 陈升和江湖兄弟坐在车子里,广播新闻里讲着野人的传说,他说到了“老师傅”这个词的典故,原来老师傅在他挖煤地方,是狗的意思,当地人看见狗交配才学会了繁衍,所以忌讳这个称呼,如此喋喋不休,电影始终没有给车内一个镜头,一直沿着公路,沿着山林运动,大雾深处不知去向,这是无言的寂寞。 一个人带着纸钱、香烛出城祭祀,墓碑上却没有他名字,远处传来哭泣声、锣鼓的送殡的声音,更远处大雾迷蒙的山林,似有一种错觉,陈升应该驱车到路的尽头,更远的森林才是他的归途。他在梦里沉于水底,看见母亲的绣花鞋,似乎是自由在召唤。 陈升讲情义,坐牢也不供出兄弟,回到现实里没有几个朋友。一个不懂浪漫的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在舞厅和兄弟们消磨时间,面对爱人却不会唱情歌。中年失意,学了一首《小茉莉》,费力学会的儿歌,也只能唱给长得像妻子的人,唱得歪歪扭扭却很用情。 来自江湖的陈升,在大家眼里就是一个野人,年轻时,因为野性,人人都怕他,中年后,野性消散,想要过正常的日子,环境并不允许。年轻时和老医生相恋的林爱人,留下一盘磁带,一张老照片,消失不见,继续回去山林吹芦笙,某种意义上就像他的前世。 李泰祥的《告别》,开头的《金刚经》都在讲着时间的虚无和无可调和,陈升螳臂挡车逆时而动。在镇远,陈升没有找到老医生名叫林爱人的情人,也没找到归隐之乡。大河挡住去路,野人没有现身,火车开往时间的另一头,心情百无聊赖,只能继续昏睡,回到梦中,这是陈升唯一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时刻。

 6 ) 不负责解读,路边野餐其实和致命ID很像

先说结论

【全片只有4个人】

全片不算龙套,其实只有4个人,分别是陈升、陈升妻子、陈升父亲、陈升儿子。

因为:

1.陈升、老歪、疯子、酒鬼(两个酒鬼,一个是广播里提到的肇事的酒鬼,一个是乐队开车那个酒鬼)、林爱人是一个人,就是陈升自己。

2.老医生、洗头妹是一个人,是陈升的妻子。

3.花和尚、陈升父、老歪父是一个人,就是陈升父亲,不存在同母异父。

4.大小卫卫、酒鬼撞死的那人也就是老医生的儿子是一个人,也就是陈升的儿子。

【故事还原】


陈升入狱前是浪子、混混,也就是老歪的模样。他嗜酒、打台球,混黑社会,在舞厅里认识了后来的妻子。陈升和妻子之间生了一个孩子,叫卫卫,卫卫喜欢表,一家三口住在瀑布、火车旁的烂房子里,生活非常艰苦。

陈升的父亲心疼孙子,把卫卫接到镇远住了一段时间。孩子快开学了,陈升去接儿子回凯里。回家途中,他嗜酒成性,在后来乐队表演的那个村子买了两斤酒。结果,陈升酒驾出事,自己没事,但卫卫重伤。

最终,卫卫抢救无效去世。爷爷想起孙子生前喜欢表,开了个钟表店。母亲受刺激,觉得医生无用,于是自己开了间诊所。

至于陈升,受不了自己亲手杀死儿子的痛苦,疯了,继续每天酗酒,喜欢在身上绑红布条,会时不时跑进破车里,“冲冲冲,我要开走了。”

疯了的陈升极度讨厌曾经的自己,于是内心里,老歪出现了,他把这个分裂的人格认为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兄弟。

陈升心魔继续作祟,混社会的日子没有远去,他把父亲当成了大哥“花和尚”。

花和尚的儿子混社会死了,他不心疼,因为他早料到这一步,而且那个所谓死去的儿子,其实是陈升的人格或说灵魂。但陈升不干,要替大哥报仇,于是,把一个打牌的大姐当成凶手,杀了她,又逢严打,不放过精神病人,而这,才是陈升入狱的真正原因。

入狱后,陈升曾短暂的清醒,开始读书、写诗,还学了一首儿歌《小茉莉》,打算回家唱给妻子听。

可是出狱后,陈升的妻子却和他“协议离婚”了,注意,是“协议离婚”。这意味着,妻子仍然心疼丈夫,准许他继续和自己经营诊所。

夫妻两人共同经营,但各住各的,只不过陈升没钱,连冰箱都买不起,于是会把买的鸡和鱼冰在妻子也就是想象中的老医生家中,自己只吃一半。另一半呢?当然是留给老医生吃了。

看着曾经的丈夫如此痛苦,疯狂,但似乎又改掉了从前吊儿郎当的习气,老医生决定帮他找回自己,告诉他事实真像。于是,她拿出了带血的蜡染、磁带,还有一件衣服,让陈升交给自己那久久不曾谋面的“情人”。

最终,陈升去往镇远,一条通向死亡的路,也是一条重回新生的路。

【几个细节】

1.磁带只在三个人间传递,老医生、洗头妹、陈升。

2.乐队开车的司机,大家都叫他“师傅”,但字幕打的是“酒鬼”。

3.小卫卫坐游乐场的车在数数字,大卫卫被欺负时也在数数字。

4.最后一幕,火车窗外时间倒流。

5.花和尚因为梦见儿子老托梦说喜欢表,于是开了钟表店。老医生说,“我们不也是这样吗?”

6.老医生说,自己曾经的情人曾经拿电筒给她暖手。陈升让洗头妹关了灯,自己打开电筒,握住了她的手。

7.最开始电视里的老歌(忘了是什么),《伤心太平洋》、《突然的自我》、《公路之歌》在同一个时间层出现,就意味着时空穿梭。

8.陈升在洋洋的裁缝店门前穿上花红的衣服,也就是老医生让他带给情人的那件,之后,才有他和洗头妹的那一幕。

9.野人其实是陈升的心魔,他不愿面对自己撞死儿子的真相,于是编造出了野人出没。

 短评

时间,回忆,梦境,毕赣的电影非常私人,并不十分亲和观众,甚至有些粗糙。却因为其中迸发出的灵性与不完美,让人对其未来充满期待,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导演。

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原来挖掘机是这样下坡的呀。小茉莉真好听。

7分钟前
  • 某S
  • 推荐

大致如下几点:1、可以用很少的钱,拍出很有趣的电影。在中国同样可以。2、来自导演人生、观影和写诗的二手经验,唤醒了观众的一手经验。3、人们经常说有些电影可以不用看懂,只需去体验,但是,你很容易产生本能抗拒。4、电影要讲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告别》,“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其实,天朝的主流观众还停留在“以剧情为主”的观影审美层面,只要我看不懂,那就是烂片。但欧美—特别是欧洲—的观众,很早之前就已经转向了对“电影语言”的审美。毕竟,故事早已经被前人写完,像王朔说的—“全是改编西游记”。毕赣的电影湿漉漉的,脏乱,闷热,但一点也不差。

13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中国版阿彼察邦,《电影手册》年度十佳之类的很有戏。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重看2018.12.31】拍出了我最期望看到的贵州,诗梦断章迷雾攀附,野性神秘和隐瞒的情感。但毕赣的美学在前半部分的几个极度精巧镜头中已有完整体现,45分钟长镜反而带来视听的强势感(加上斯坦尼康技术方面的问题)造成断层,起和落的时机都不够好。

21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诗电影,游离于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美学有独到之处,乡土气息拍的很不一样。许多意向表达非常好,对空间、音乐的选择都独具匠心,技术逊于剧本,越往后越扎实。尤赞40分钟长镜头的想法,只是技术上太糙,有点用力过猛。

2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现实部分拍得像梦境,开始做梦了又转回现实风。那个长镜头是真厉害,如过山车一般上天入地,结束后感觉通体舒畅。看完甚至令人拒绝考虑任何技术的瑕疵,更何况那些画面的凹凸不平简直就像自带特效一样神奇...

2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3 到了最后才有了些电影该有的样子,没有用处的镜头太多了,倒不是因为不知所云,而是跟电影的整体格调的形成完全没有关系。在揽阿彼察邦的瓷器活上还是太嫩,在表侯孝贤的情怀上还是缺气数,四十分钟的长镜头有很明显的技术瑕疵,但却颇有点意思。

26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大陆终于出了一位阿彼察邦式的导演,仿佛是《南国再见》与《祝福》的合体,尤其是片头出现的那一瞬。作为长片处女作,导演自己的美学风格极其完整,短片里诗的念白、民谣与流行乐、父亲与手表这些独特元素也得以延续。那些人生的遗憾与时间的流逝,都交错在这段如梦似幻的旅程中了。

2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差点意思 被抬高了 玩的太虚 好词只能说诗意了

29分钟前
  • 还行

“离开的人一定还会再回来” 那些长镜头,那些诗意的梦。片尾曲《告别》大赞:“请不要畏惧此刻的沉默…各自曲折,让原来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3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先短评,后长评:我就一句公道话——普罗大众的灭顶灾难、电影迷的沉思与惊喜、学院派影评人的狂欢。

36分钟前
  • 新大町
  • 推荐

苏联的老塔,希腊的安哲,中国的毕赣,我认为是可以相提并论的。至于第二个贾樟柯这种言论,简直是对这部电影的侮辱。

40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今天在南特第一次看大银幕,之前觉得技术上非常接受不了瑕疵反倒变得不是很明显。我还是那句评价,毕赣厉害之处是一出手就给出了一个完整影像世界,他对电影美学的自觉即使放到全部华语导演里都是极其出众。

43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然而像四五线城市都不排片的,感觉自己是方圆十里内唯一的文艺青年……

47分钟前
  • 223
  • 力荐

长镜头技术不到位竟然被粉丝吹捧成导演的艺术手法,这届粉丝不行(▭-▭)✧

52分钟前
  • pixy
  • 还行

果然大家都拼了命地想逃离农村和小城镇,却又情不自禁地憧憬着、怀恋着诗化的乡村和小镇啊。

55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看到豆瓣影评里分析说,长镜头其实用的是野人视角,他们总是跟着人……这个电影真是开启了观众们想象力的引擎……

58分钟前
  • 悦然
  • 推荐

我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浑然天成的片名,不落俗套的海报,方言念白的诗句,怀旧而感伤的歌曲,几段在路上的镜头, 这一点点已经足够动人。这样的电影,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感受。正如某位诗人所言:一首诗在被真正读懂之前就已经在感染着读者。

59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