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

HD中字

主演:Gaylen Ross,Tony Fish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狂人 剧照 NO.1狂人 剧照 NO.2狂人 剧照 NO.3狂人 剧照 NO.4狂人 剧照 NO.5狂人 剧照 NO.6狂人 剧照 NO.13狂人 剧照 NO.14狂人 剧照 NO.15狂人 剧照 NO.16狂人 剧照 NO.17狂人 剧照 NO.18狂人 剧照 NO.19狂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狂人皮埃罗:不明飞行体

    戈达尔嘲笑斯皮尔伯格:“假如他碰到一个不明飞行体(UFO)时,他一定会吓得哑口无言,所以我说他不够勇敢。而我呢,我则有一箩筐的话要对不明飞行体说,因为我自己就是不明飞行体嘛。”
    不明飞行体。这五个字的意象就是这部电影——《狂人皮埃罗》。它懒懒地飘,忽东忽西,风和引力都不是它的限制。它轻飘飘地,没被任何责任累赘。它浮在天上,轻浮地近乎透明。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大张着嘴,眼神天真得茫然。
    如果就在我写前面几句话时,窗外的天上突然飘过来一个不明飞行体,我会立即叫住它:“HEY!无所事事的不明飞行体!”它肯定会惊讶地回头看,因为它从吃过早饭后就在天上滑行,一直没人理它,当然更没有人说它无所事事。它木在那里等我接下去的话。我组织了下语言:“你没有壳,也不吃饭,还不背背包。你能载得动爱吗?”它会有一会儿迟钝的反应时间——因为没有人问过类似问题呵,然后像动画片里的兔八哥似的,尴尬地意识到地球的引力和自己的重量,斜斜栽下来,带着重力加速度。这时我就趁着那道倾斜的滑行线还未消失的时候,赶紧许个愿——其实我的目的就是这个。
    哈哈。我许的愿望是,到电影里去找安娜·卡里娜。像皮埃罗一样,我要跟她度过一段浑浑噩噩的时光,我们漫无目的地游荡,唱歌,把敞篷车开到海里去,在海滩上把皮肤晒的黝黑,然后,她会在我的手上死去。到那时,我引爆自己重新回到现实世界。
    这是在说梦话么?皮埃罗说:“可能是我在做白日梦吧……我们到了双面人的时代,我们不需要镜子就可以跟自己对话。我们都是由梦拼合起来的,我们又构成了梦。”有什么?我喜欢这个梦。
    
    看这个电影前的那几天,我几乎不能摆脱睡眠中迷蒙的状态,精神十分萎靡,什么都不想干(后来证明这是被蚊香熏的。。。)。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于是我就看了《狂人皮埃罗》,我看的是CC版的DVD,除了电影,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花絮,外加让·伯纳德·鲍依的评论音轨。我看了一遍又重来一遍,从中午一直看到晚上,窗外灼热的太阳慢慢谢幕,转场成漫天的星星和绸缎似的夜。操场上传来篮球击打地面的声音,和它们的回声。一声一声之间,好像隔着苍茫的年月。恍恍惚惚,似乎就是在梦里似的。
    这是一个由红色和湖蓝色组成的故事——片中的字幕和布景上零零碎碎都是这两种颜色。红和蓝在法国国旗中分别意味着自由和爱。这个电影是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诗,诗里是皮埃罗和玛丽安的感情。那是爱吗?或许不是的。影片大致上是在讲:厌烦了自己贫乏生活的皮埃罗(他总是自称叫费迪南)一天晚上从岳父母家那烦心的上流人士聚会回到家,发现请来照看小孩的玛丽安是旧识。于是他抛弃一切和玛丽安开始了一场疯狂、浪漫又无所事事的旅程,他们的旅程天真而刺激,时间在他们那里仿佛不存在。玛丽安像蹦蹦哒哒的小雀儿飞过一个个墙头,脚轻点着地。没有什么能让她静静地看细水长流。皮埃罗也不是安分筑巢的鸟儿,但他还有他的自私。他希望玛丽安是触手可及的,他不想有笼子,但也不想玛丽安冲破他自私的红线。而玛丽安还是飞过一个个墙头,脚轻点着地……最终,他把玛丽安射杀了,玛丽安落下来,落在他臂弯里,他觉得玛丽安还是重的,他的臂膀觉得沉。他后悔。他嘴硬。他对玛丽安说:“你不该这样。”
    
    电影在我的叙述下仿佛带有了情节性。我应该意识到,戈达尔从来就不是一个说故事的人:“其他人都叙述一个开端,再来是中段情节,然后是结局……我对这种事觉得很不自在,我从未成功地从头到尾说完一则完整的故事。”
    我感到我上面的叙述破坏了这部电影。我它篡改了——其实这部电影只是一堆片段的组合,电影里支离破碎的片段无拘无束,没有被情节的线索束缚住。它的目的是平面的,平面的目的,意味着没有方向性,它没有朝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不管这是时间前进的方向还是地理上的方向)。重要的事情被掠过,镜头没有浪费在事物之间的联系上,这部电影不是由上一个镜头指向下一个镜头,而是各自平等地存在着,各自享有着浑浑噩噩的自由。没有方向的自由是浑浑噩噩的,无拘无束是它的表象,它的骨子里是无所事事。放弃了正常的叙事,打乱了时间,戈达尔从生活中拣出因果关系和一切时间或事件上的联系,随手扔掉,于是存留在这部电影里的,便只有灵光乍现的短诗和波澜不惊的生活之湖。——诗必须是短的,以使它没有时间上的历险;湖必定是波澜不惊的,因为戈达尔把能吊起观众紧张情绪的蒙太奇全都去掉了。
    戈达尔刻意的避免反打镜头,也避免相互联系的蒙太奇运动。在他的电影里,摄影机的视角不是全能的上帝视角,而是切切实实的观众视角(尽管他的观众其实挺少的-_-|||)。他抵制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以降利用剪接对观众情感进行控制的规矩,他不玩扩展时间和压缩时间的把戏。戈达尔的电影不在时间里,准确的说,是不在投影布之外的现实时间里。“电影时间比实际时间更具伸展性,电影人可以有自己的主观性,这就是电影的构想。”关灯以后,也关掉了放映厅里的时间,关掉了现实世界中的时间。电影里的一切发生在漆黑的时间断口和放映机的楔形光束里,它在循规蹈矩的现实中逃离了。因此,它是自由的。
    我自认为还是个年轻人,并不抵制片中为所欲为的无政府主义自由观。我经常想起片中皮埃罗的那句台词:“幸亏我不喜欢吃菠菜,否则我就得吃菠菜了。”——喜欢和行动之间没有任何障碍,这种天地任逍遥的语气把我击中了。可这竟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玛丽安就说:“就是这个令我悲伤:生活永远不像书里写的那样。明晰、富有逻辑和条理。偏不是那样。”
    
    那时,刚步入电影的新浪潮的年轻人身上都满溢着这种自由。他们年少轻狂,标新立异。特吕弗的《枪击钢琴家》和《祖与占》、戈达尔的《法外之徒》和《女人就是女人》,他们的自由飞驰着轻盈地划过碧空。老年的戈达尔回忆他的主人公时说:“这些人都代表某种理想的自由形象,也就是说,在不受干扰下为所欲为的自由的化身,实际上也就是什么事也不做的自由。既然我们处处都受到限制,我们也看不清左右我们一切的总体制,所以干脆什么也不做。而别人批评我的正是这种纯属个人主义色彩的作风,其他人则指责我是一个无道德观的人,因为我的态度一向就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一径做脑中闪过的事。”
    戈达尔这种“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混沌,与当时法国思想界的精神状况有关。法国在二战中"不光彩"的胜利,使传统的自由主义备受打击;马歇尔计划对自由主义的宣传,反倒让本身就爱唱反调的知识青年更倾向于与之相对立的左派。在一些著名大学,如戈达尔就读的巴黎大学(索邦)、巴黎高师里,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德国思想竞相涌入。各种思想的冲撞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杂交品种,南桔北枳,让年轻的知识分子应接不暇。法国的新潮思想总是以其"片面的深刻"惊世骇俗。戈达尔承认:“我一直就活在两个国度之间,每个国度的历史对我都稍有影响。”面对着纷繁的思想,“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混沌态度,虽然是迷茫的,但确实是合乎情理的。
    在思想的碰撞和交战中,新潮必须标新立异,争奇斗艳,并且大有睥睨一切之势,方能压倒和排挤旧潮。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产生,也与这些奇异绚烂的思潮脱不了干系。
  
    《狂人皮埃罗》里嫁接了歌舞片、黑帮片、公路电影等元素,戈达尔把委拉斯凯兹、兰波、福克纳等元素生硬地拼接进他的电影里,在这部电影里他还向自己的上一部片子《女人就是女人》致敬。50年代,波普艺术在美国兴起,并由于其易操作性和易于流水线生产的特点,在欧洲迅速流行。“拼接”和“复制”风靡了当时的艺术圈。用复制品取代原作的地位、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这些波普艺术的特点原封不动地在戈达尔的作品中显露出来:“我经常拿一些不是自己构想的点子来拍片,我自己是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点子的……至少可以拿别人的东西做个大纲。现在我则试着拿一些别人拍过的影像,前前后后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影像,如此就成了我的电影。”
    
    戈达尔的电影或许就是个大杂烩。吃惯了细腻清淡的淮扬菜,或鲜嫩滑爽的粤菜,你可能一时不会适应过来。但细细品来,粗粝的外表下清淡咸鲜、汁稠色艳的感觉可是一样都不少了。杂烩自有杂烩的妙处,所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戈达尔也知道解人难得,他多次谈到自己的观众少得可怜,还为此极尽挖苦之能事来贬损斯皮尔伯格和特吕弗。他曾自嘲,“《狂人皮埃罗》花了两亿五千万旧法郎,从未捞回血本……我怎么会出名呢?”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如今艺术电影过时了,有自我意识的电影过时了,测试电影限度的电影过时了,戈达尔的影迷也渐渐老了。他的影迷并不多,也许像他说的只有十五个,但我相信,这十五个人在看他的电影时,内中的喜悦是无法言说的。

 

 2 ) 狂人日记

       戈达尔的《狂人皮埃罗》始于相遇,终于分离,中间是一场漫无边际的逃亡。

    1965年出现的这部影片对于戈达尔来说,标志着一个创作阶段的终结,所以他更加肆无忌惮,拼接、跳接、奇怪的画外音和毫无逻辑的剧情,但这一切却饱含深情,就像电影中塞缪尔·富勒的出现。电影是什么?----电影是战场,是爱,是恨,是动作、暴力和死亡,但终归一个词,那就是“情感”。

    在影片那个极有创意的片头中,红色字母和蓝色字母依次排列出现,组成主创的名字,接着又不规则地消失,就如同影片“恋爱与分离”的主题,最后剩下的两个蓝色字母“O”如同一只眼睛凝视着观众。在这种意料不到的情景下进入电影的观众会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被戈达尔彻底搞晕。第一个镜头两个年轻的女孩在打网球,此时贝尔蒙多饰演的主人公费迪南的画外音出现,一段关于维拉斯基的艺术评论,可悲的是,当我们竖起耳朵想认真听听这段话时,音乐响起了,音乐声太大以至于掩盖了独白的声音。此刻的镜头出现了主人公费迪南,他正在一个书店中选书,两旁是旋转书架,下一个镜头就变为费迪南躺在浴缸里阅读一本关于结构主义的著作。如果说“网球”与“书店”在戈达尔看来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代表,那么接下来费迪南被迫跟着富豪妻子去参加一个无聊的宴会就明确了这种对比。宴会上的女人们谈论着化妆品与奢侈的生活,这让费迪南难以忍受,在红、白、蓝的滤镜笼罩下,影片的色彩主题被凸显出来。最后费迪南疯了,他把蛋糕扔在了宾客脸上,回到家中见到帮忙照顾孩子的马丽安(安娜·卡丽娜饰),他们立刻决定私奔。短短几分钟,却讲完了故事的起因,如同那作为转场标志的烟花,如此美丽,但一瞬间落下,又让人措手不及(戈达尔电影中的标点符号就是这些意外插入的“无关”镜头,如本片中的烟花、霓虹字幕等等)。

    在黑夜逃亡这场戏中,镜头分别对准了马丽安和费迪南,正面固定镜头(汽车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动),挡风玻璃上依次出现各色光束,最后我们才看到男女主人公终于出现在了一个镜头中。戈达尔实在是太喜欢汽车了,在处女作《筋疲力尽》的开篇就是汽车,还记得同时期拍摄的《阿尔伐城》的最后一个镜头么?更别提之后的那部《周末》了。在《狂人皮埃罗》中,不同型号、不同颜色的汽车不仅仅是带领主人公逃离的工具,它们更是参与叙事的主角。有美国的福特汽车,也有欧洲的豪车劳斯莱斯,这些道具就如同戈达尔在影片中随意提到的巴尔扎克、贝多芬、兰波、雷诺阿和尼古拉斯·雷,你可以去分析它们的意义,但这些“意义”早已在影片的叙事中被解构了。

    黑夜逃亡之后的第一个镜头就是马丽安的特写(蓝色的服装、蓝色的眼影),这是本片多个凝视镜头中的一个。在弗兰克家的这场凶杀戏中,戈达尔几乎是用滑稽的游戏式的抽象拼贴完成的。镜头不时对准墙上的画像,跟随马丽安穿梭于房间中,完成一个个高难度的跟拍,危险逼近,马丽安和费迪南开始了反击,这是一段复杂无序的跳接拼贴而成的影像,也是戈达尔的又一个天才创造,可能只有希区柯克《惊魂记》中浴室杀人那段剪辑能与之媲美吧!

    在第二段的逃亡剧情中更是没有了所谓的规则与方法。马丽安给费迪南取了个新名字“皮埃罗”,但费迪南并不喜欢。他们为了不付加油的钱,袭击了三个加油站的工人,还抢了一辆敞篷汽车,不停换着服装,开车冲进大海,烧掉汽车制造意外身亡的假象,还有不挽裤脚就走过河流,这些孩子气的行为背后是戈达尔对成人世界规则与秩序的蔑视,还包括那本费迪南一直不离手的漫画书《大脚历险记》。戈达尔的主人公邪恶与天真并存,他们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爱情则只是游戏。马丽安不想要稳定的关系,“我们从不对彼此承诺”“感情比爱的誓言更重要”,马丽安幻想在逃离后,拿着钱可以去环游世界,而费迪南将钱故意丢在汽车里一起烧掉了,马丽安需要刺激的历险,费迪南则想停下来好好享受,他们能去哪里呢?不管是爬上屋顶,还是将身体埋在沙子下面,上天入地,都无法真正地隐藏起来,所以唯有行走于这个平行于地面的世界,逃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他们来到了一个小岛,想开始安稳的生活,就像尤利西斯的传奇旅程一样。岛上有大型的鹦鹉,像是《金银岛》中的描绘,还有马丽安和费迪南这两个长不大的孩子,这就是属于他们的梦幻岛。歌舞、嬉戏,费迪南开始写日记了,记录下他恋爱的感受。此时戈达尔对影片声音的处理也越来越夸张。那些画外音是独白么?是对白么?抑或两者都不是?他们经常你说前一句我接后一句,我说一个词你又说一个词,主人公在银幕上张开嘴,但观众却什么也听不见,画面上没有人物,却出现了语言。重复、断裂、拼贴造成了猜疑、质问与固执。此时,电影中又出现了凝视镜头,还是马丽安的,“你永远不会离开我么?”“不会”“你肯定?”“我肯定”。在卡丽娜的眼睛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种迷茫,这是谎言!我们无法不联想到此时的卡丽娜与戈达尔,如果说《女人就是女人》中的卡丽娜就是天使,这是他们蜜月期的情书,那么《狂人皮埃罗》就是他给她的告别的礼物,如同《阿尔伐城》的最后一句台词“我爱你”一样,一向“自命清高”的戈达尔居然在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上来了句直白的大俗话,比好莱坞还俗,但如果说台词的人是卡丽娜,那么一切都应该被原谅。

    《狂人皮埃罗》中的马丽安是任性的,她不是《随心所欲》里的娜娜了,迷茫地探索着自己究竟想要过哪种生活,在这里,她知道了自己想要不安稳的旅程,想要刺激,所以她去杀了军火商人,并离开了费迪南。费迪南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被追杀的目标,剧情反转了,浪漫的爱情中出现了暴力。戈达尔电影中的暴力永远都是戏剧化的形式批判,在戈达尔的电影中,他总是不放弃任何加入政治主题的机会,在黑夜逃亡那场戏中,收音机中出现了关于越战的报道,而费迪南与马丽安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也模仿了美军与越共,此时的画外音出现了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和炸弹爆炸的声音。在费迪南被黑帮抓住进行逼供时,马丽安的红色连衣裙成为了头套,而这场戏像极了戈达尔以阿尔及利亚内战为背景拍摄的《小兵》中的一个场景。

    在南方的艳阳下,戈达尔已经把传统电影打得体无完肤了,《狂人皮埃罗》一部六十年代中期的电影,现在看来却如此先锋,似乎时间仍然没有追上戈达尔的脚步。电影中戈达尔也继续实践着他的结构主义信条。费迪南的日记字体颜色由黑色变为了红色,原来整段的句子变成了一个个单词,文字开始结构自身;时不时出现的波普风格的宣传画;在电影院中看纪录片的费迪南又拿起了一本书(戈达尔对摄影机的不信任?);剧院角落里坐着的让·皮埃尔·里奥;尼古拉斯·雷风格的构图,景物占据镜头的主要位置,人物却被分割;费迪南在遭受暴力的时候镜头却切到了毕加索的绘画……所有这些都是戈达尔的创作,看似是“即兴”的,实则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戈达尔不会告诉库塔尔他想要什么镜头,他只会说他不想要什么镜头,所以库塔尔的镜头就如同我们观众的眼睛,我们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看到什么,所以戈达尔的电影总是给人应接不暇的发现的乐趣。

    《狂人皮埃罗》是创新的,是形式化、风格化的,但对戈达尔来说却更像是一次怀旧之旅,用来纪念他和卡丽娜即将逝去的爱情。男女主角的逃亡像是《筋疲力尽》,而浴缸中的对话、费迪南拉弓射箭等镜头在《蔑视》中都出现过,当然还有《小兵》与那个逼供镜头。在这些看似随意的爱情追逐中,戈达尔回望了他这几年来的爱情、人生、政治、艺术和哲学,毫无理由的逃离、抢劫、弃车、游戏、舞蹈、杀人与背叛,实际上都是戈达尔思考的延续。《筋疲力尽》中的疯狂,《女人就是女人》中的甜蜜,再到《随心所欲》中的迷惘和《阿尔伐城》中的爱能战胜一切,终于,戈达尔抵达了他这一阶段创作的终点“虚无”。影片以死亡结束,费迪南枪杀了马丽安,然后自杀,浓烟过后只剩下了大海和蓝天,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是马丽安的颜色,是大海和天空的颜色,在脸上涂上了蓝色油漆的费迪南终于变成了那个“狂人”皮埃罗,“又都是我们的了”“什么?”“永恒”“不,那只是海”“和太阳”。我们终究还是能理解戈达尔的,这本疯狂、迷幻、忧郁的“狂人日记”原来满篇都记载着真挚动人的爱的箴言。

 3 ) 用电影来表现艺术

观戈达尔《狂人皮埃罗》(涉及剧透,未观慎入)导演戈达尔不用介绍了吧,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的话,千万不要说自己喜欢电影,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了解法国新浪潮的标杆人物。主演男主角:贝尔蒙多是我非常喜欢的法国明星之一,他曾多次与当时知名导演合作,我最早接触他主演的电影是7-80年代的一些硬汉警匪电影的老年形象,前几年才在梅尔维尔,夏布洛尔、戈达尔、特吕弗、德.西卡、路易马勒等大师的一些电影里看到他。他的戏路非常宽阔,文戏武戏,悲剧喜剧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红了几十年,是银幕上的常青树。曾被称为“法兰西最丑的美男子”。女主角:安娜•卡里娜1961年,在拍摄《女人就是女人》期间,她和戈达尔结婚。这段婚姻维持了七年。七年间,她几乎是戈达尔唯一的女主角。随着《小兵》、《随心所欲》、《法外之徒》、《阿尔伐城》和《狂人皮埃罗》,安娜•卡里娜的脸成为新浪潮一个重要的标签。我看了她的《随心所欲》后感觉她是我心中最美的女神。电影感受我看这部电影的载体是dvd,为了更好的了解影片,我连看了三遍,看完此片我脑中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电影想表达的是什么?每个人对电影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人的成才历程都有所不同。有的电影是通过故事在某个不经意处打动你的内心,有的电影是用镜头来诠释艺术的思考。40多年前戈达尔拍摄《狂人皮埃罗》就是后者。“我不会拍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这是戈达尔一句口号,《狂人皮埃罗》也的确如他所说,用他独特的镜头来传达一种新鲜的艺术语境。作品在荒诞中表达一种犀利,在诗意的对白中透出一股张力,凌乱的剪辑有独树一帜的美。哪怕这个电影的主线就是一个简单的雌雄大盗故事。你还可以在电影里浏览毕加索《镜中的少女》,雷诺阿《手捧鲜花的小女孩》,莫迪利亚尼的《系黑领带的女子》,以及马蒂斯、夏加尔等大师名作。你可以在片中分析表现主义大胆而夸张的色彩;你可以在片中思考结构主义关于文化意义的探索;你可以在片中体味超现实主义的无序的美;你可以在片中聆听诗意的对白;你可以在片中享受古典音乐的韵味;你还可以在片中发现借鉴前辈导演的桥段;你还可以在片中探索爱情与欺骗的界限;但你不可以用今天的好莱坞的模式去看此片,否则你会得到失望与沉闷。这部电影对当时的绘画与流行艺术有着紧密联系,从毕加索到波普艺术大师罗森博格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影子。电影分析电影一开始贝尔蒙多在浴缸里读着一本艾里弗的艺术理论著作,从对绘画大师委拉斯凯兹充满诗意的评论开始,借主人公之口,阐述电影建立在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冲突上的理论,这也是戈达尔的理论。戈达尔也借委拉斯凯兹来说明自己即使被批评包围也要战斗(拍自己的电影)主角对一个小女孩讲述深邃的艺术理论,仿佛在幽默着自己电影观众的理解力。贝尔蒙多提到尼古拉斯•雷的《沙漠怪客》正好我也看过这个电影,尼古拉斯•雷的影片暗示了某种无视、控制国家法制体系的势力——麦卡锡主义。将女性推到西部社会冲突带中,那是一部有女权主义特点的电影。通过这点可以看出戈达尔在影射女主角的暴力倾向。这里也提到了这位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提到了巴尔扎克的名著《塞查•皮罗多盛衰记》,那本小说写一个在各方面看来都平凡的花粉商,因为抱着可笑的野心,在兴旺发达的高峰上急转直下,一变而为倾家荡产的穷光蛋;但是“绝顶诚实”的德性和补赎罪过的努力,使他的苦难染上一些殉道的光彩。黄金时代原是他倒霉的起点,而最后胜利来到的时候,他的生命也到了终局。这也恰恰暗示男主人公的结局。有人说戈达尔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忤逆者。他不仅仅颠覆传统电影语言,对当时的流行文化也进行了调侃。通过对白与“植入广告”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语境。对当时的流行艺术“臀部文明”进行了讥讽。现在的电影把观众当傻子,不让观众思考,导致现在的观众不会思考那些艺术的电影。红绿蓝三色组成聚会的场景,具有情景主义的特色开始,最后以闹剧形式结束。单色滤镜的手法最早用于早期表现主义的电影,不同于表现主义电影强调用夸张的打光与构图来表现强烈的视觉张力的电影手法,戈达尔固定静止的机位,通过对白来结合滤镜的效果,戈达尔通过画面的剪辑与对白很好的说明了他想表达的东西,来反映上流人士的浮浅与空虚。从滤镜运用的时间也不相同,由红色开始,红色代表权力与血腥,在红色的滤镜下面,表面人们平和的谈论产品,其实却是蕴含着野心与欲望的争夺,蓝色在这里表示背叛与阴谋,这两种滤镜的时间相对要长。绿色传统意义上讲代表希望、艺术与爱情。绿色的滤镜极短,仅仅是贝尔蒙多离开前的一瞬间。虽然这种手法今天已经时空见惯,但很少有人能运用的比戈达尔更贴切,不只是技术方面。中间出现了一个让资深影迷兴奋的镜头,“三线教父”塞缪尔•富勒出现了,(美国B级片、黑色电影、独立电影)戈达尔一直把他视为偶像。这时的色彩恢复正常。“你看起来很孤独”男主角在问富勒,其实这也是戈达尔在问自己,每一个成功的导演都很孤独,但他们不会寂寞,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电影陪伴。戈达尔传承着富勒追求的电影手法,即用小成本和小制作,通过对简单而富于象征意义的画面,并通过电影中的对白进行社会政治批判和对人性的反省。这也是在暗喻法国新浪潮源于美国电影。“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电影就像一个战场,爱情、仇恨、暴力、死亡。一个词概括,情感”。这是富勒的回答,也是戈达尔这部电影的主题。里面还有一些结构主义的因素。 “我用来看东西的眼睛,用来听声音的耳朵,用来说话的嘴巴,感觉毫不协调无法正常的工作。人应该感觉自己是个个体,我感觉自己是许多的个人一样。”这段话解释了电影的结构原理,指出电影是用来眼睛来观看的,用耳朵来聆听,以声音来表达的。然后主角扔蛋糕和礼花的剪辑制造爆炸的幽默效果。两人在汽车里对话一段,汽车明显未动。显得比较假,可能这也是戈达尔的疏忽之处吧。在这里戈达尔抛弃了常用的好莱坞反打镜头,让观众自己体味主角的情绪变化,色彩调性忽蓝忽红,恍惚中创造了色彩虚拟的诗意,这点和楚原拍古龙的电影里面的氛围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处。另外戈达尔的电影和时事总有关联。通过收音机的广播,引申对越战的困扰。“我不叫皮埃罗,我是费迪南”这是贯穿电影的一句重要台词。“狂人皮埃罗”是个罪犯,非常有名的罪犯,所以贝尔蒙多总说我不叫皮埃罗,我叫费迪南。其实主人公的名字也不是费迪南,就向女主角希望他是皮埃罗一样,费迪南是男主角向往成为的对象。玛丽安的住所凌乱,但却挂着毕加索的《镜中的少女》莫迪利亚尼的《系黑领带的女子》等名画,表达戈达尔艺术至上的观点。至于男主角的床头帖这毕加索的名画《恋人》的印刷品巧妙的揭示男女主人公的微妙心理,戈达尔有着残酷的现实主义倾向。常常让角色进入静止画面。电影也经常没有对主体做明确解释。这里的对白仿佛是与画面有关的诗歌,这种语境是其他的导演很少尝试的。同时用一些不连贯的画面构成赋予电影不规则的结构风格。电影画面不论构图与颜色都像现代艺术的绘画,例如冰箱上的瓶罐就像莫兰迪的静物画。加油站等场景到处都有对广告的影射,以及对美国电影的影射。仿佛告诉我们这是一部黑暗的轻喜剧。影片还提到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书中从社会历史学角度和精神美学角度分析了主人公迪克性格变异过程,透视了战后资产阶级世界的空虚、幻灭,以及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表述了书中的主人公命运也是电影主人公的命运。所以说看大师的作品往往很累,因为你要有一定的知识面,才能领悟大师的一些意图。 在卡通于文化之间徘徊。表现主义的颜色不计成本的出现,仿佛调整着观众的视觉习惯。“一定要真实点,这可不是拍电影”明明是拍电影吗,戈达尔对好莱坞的调侃。让你感觉不到这是一部四十年前的片子。不同于诺兰的《记忆碎片》这里的时间的错位,没有诺兰的规律性,完全是随着主人公的日记来表现电影的主题-文字与事物。他完全不遵守旧的电影规则。电影里的镜头还有向约翰福特的《铁血金戈》致敬的桥段。两人过河的场面也美轮美奂,同时贝尔蒙多夹着书的也体现,戈达尔对文化的重视度。也暗喻了了两人将来的命运。电影后半部的取景开始赋予活力,画面上我们可以感觉到梵高、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的影子。用毕加索的画来象征这打破规律的暴力艺术最合适不过了。还有一个场景,人在巨大的树下行走,在屏幕最下方消失这个画面,是致敬尼古拉斯雷《穿越大沼泽地的风》电影包含对越战的反思,用火柴爆炸的效果可以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的燃烧弹有异曲同工之妙。镜头语言从摄影的角度来看非常直接,人物总是在镜头内移动,戈达尔经常拒接反打镜头剪辑,传统意义上好莱坞最常用的反打镜头就是从一个角色来观察另一个角色的反映。戈达尔总是用戏剧般的短镜头来体现暴力。不是明显的长镜头,却给人一种长镜头的效果。我对这句对白非常感兴趣“为了赚一点钱,我们从游客那里乞讨。”个人以为可以改成“为了赚一点钱,我们从观众那里乞讨。”不仅仅是对好莱坞,对于今天的电影也是一样,现在的导演白痴行为,导致了一些观众的白痴,高科技的垃圾充斥着荧屏。污染着我们的眼睛。结尾时贝尔蒙多的脸上涂满克莱因蓝的涂料,我猜想是否是象征古代爱尔兰勇士上战场的图腾,就像《勇敢的心》一样。 电影的结局出人意料,我稍微留点悬念与想象空间。本来这是一部情节很简单的电影,可以拍成警匪片,悬疑片也可以拍成恐怖片,但戈达尔却把他拍成艺术片,这是让我兴奋的地方,也是让我痛苦的地方,中国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用电影来表现艺术的人呀!

 4 ) 随记(像看书一样看电影

背景:颓废的考试周

有活力才能做事,才有生活

如果干坏事能让我有活力…

情侣之间的疏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诗歌的语言从废墟中产生”

“作者选择了他者的自由”

探讨电影的本质总要回到探讨生活的本质

最终没有区别

什么幸福,什么激情,什么也没有

你说你想要生活,可生活是什么

你说生活在别处,可生活在何处

——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

——如此而已

 5 ) 狂人皮埃罗

一对小情侣疯狂的放逐与探索人生的过程,最后相爱想杀,真是够癫狂。在戈达尔的电影世界里似乎是不需要任何逻辑的,也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一切都是很自然地进行着,很畅快。宁波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展,画面与中文字幕分开的观影过程很煎熬,不能专心地看电影,尤其是戈达尔的画面拍的极美不愿错过一帧,而又是个文艺话唠,台词也很棒,也不愿错过半句,精神高度集中。戈达尔是鲜有的先锋主义者,从一开始就各种讽刺,最后更是将嘲讽进行到底。
雌雄大盗的前身,不得不说,法国人民都是曲高和寡的吟游诗人,男女背景式的独白,明明简洁的叙事能够阐述清楚的东西,一定要通过题外词把你的思考搅乱,这点上,美国人拍的才是可以定义为以人为本的电影,法国则更注重生活的体验,却又难有德国人民的深度。

 6 ) 这些对白不诗意不精彩呀?!

玛利安:皮耶罗的妻子
皮耶罗:我不在乎
玛利安:事情没那么简单
皮耶罗:我已经说过了,我不在乎。

玛利安:玛利安说
皮耶罗:费迪南
玛利安:一个故事
皮耶罗:变复杂了
玛利安:我认识一些人
皮耶罗:就像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
玛利安:我能够说明这一切
皮耶罗:从一个恶梦里逃脱

皮耶罗:弗兰克有钥匙吗?
玛利安:我能够说明这一切
皮耶罗:你恋爱过吗?
玛利安:我能够说明这一切
皮耶罗:他吻过你吗?
玛利安:我能够说明这一切

玛利安:一个故事
皮耶罗:变复杂了
玛利安:急匆匆离开
皮耶罗:从一个恶梦里逃走
玛利安:我认识一些人
皮耶罗:政治上的
玛利安:一个组织
皮耶罗:快逃
玛利安:军火走私
皮耶罗:沉默着、沉默着、沉默着

玛利安:是我,玛利安
皮耶罗:他吻过你吗?
玛利安:一个故事
皮耶罗:变复杂了
玛利安:我认识一些人
皮耶罗:你恋爱了嘛?
玛利安:用我的公寓
皮耶罗:阿尔及利亚战争
玛利安:我的哥哥
皮耶罗:从一个恶梦里逃脱
玛利安:急匆匆的离开
皮耶罗:回答
玛利安:击倒他
皮耶罗:争论
玛利安:汽车间
皮耶罗:是谁?
玛利安:朝南走
皮耶罗:快逃
玛利安:没钱

皮耶罗:现在是逃避这个堕落的社会的时候了
玛利安:我们从一条单行线上离开了巴黎
皮耶罗:承认了他的两个孩子,自由女神向我们致意

玛利安:总的来说
皮耶罗:这是一部冒险片
玛利安:项链上的血
皮耶罗:总的来说
玛利安:月色温柔
皮耶罗:这是个爱情故事
玛利安:这是个爱情故事
皮耶罗:月色温柔
玛利安:这是个爱情故事

玛利安:我们发现标志车
皮耶罗:进入了法国中心的一个小镇
玛利安:而油箱
皮耶罗:几乎要空了
玛利安:玛利安
皮耶罗:和费迪南
玛利安:停在一个酒吧
皮耶罗:要了些喝得
玛利安:思考着
皮耶罗:怎么样付帐
玛利安:无线电通信已经描述了他们的模样
皮耶罗:人们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们
玛利安:他们的模样
皮耶罗:人们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们

皮耶罗:第八章
玛利安:在地狱的一个章节
皮耶罗:第八章
玛利安:我们穿越了法国
皮耶罗:就像是影子
玛利安:穿过了一面镜子

皮耶罗:就像是影子
玛利安:穿过了一面镜子
皮耶罗:我看见了那件小餐馆,那间凡高决定割下自己的耳朵的小餐馆
玛利安:你撒谎,你到底都看见了些什么
皮耶罗:我看见了

皮耶罗:风景线慢慢展现在我们眼前
玛利安:无数个世纪飞向远方,就像无情的暴风雨一样

皮耶罗:第八章
玛利安:在地狱的一个季节
皮耶罗:爱情需要时常更新
玛利安:真正的生活不是这样的,数不尽的世纪飞向远方就像无数的暴风雨一样
皮耶罗:我把她搂的紧紧的却开始哭喊
玛利安:这是我们第一个也是唯一个梦想

皮耶罗:我不喜欢吃菠菜,这可真是件好事,因为如果我做了,我就得把它吃掉,但我却忍受不了,你们也一样,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这就像麦克尔.西蒙拍的电影,他被这个女孩子吸引
玛利安:你曾想过要结束生命
皮耶罗:我那时不想活的太无聊
玛利安:你说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生命的尽头
皮耶罗:是的……到了这天晚上

玛利安:第七章
皮耶罗:有个诗人叫勒菲尔非
玛利安:罗伯特.布朗宁
皮耶罗:逃离了
玛利安:永远
皮耶罗:爱人
玛利安:只要我是我
皮耶罗:你是你
玛利安:只要万物就在我们身边
皮耶罗:我,爱你的人
玛利安:你,拒绝我的人
皮耶罗:只要我们想逃命
玛利安:这就是命运

玛利安:为什么你忧伤?
皮耶罗:你用语言,我用眼睛

玛利安:接下来我们发现费迪南到达了
皮耶罗:士伦
玛利安:他在码头徘徊
皮耶罗:他住在利特尔宫殿旅馆
玛利安:他找我
皮耶罗:玛利安
玛利安:却找不到,日子一天天过去,有时真个下午他都会在全天电影馆待着,他任写笔记
皮耶罗:因为语言可以减轻负担
玛利安:那些围绕在他们身边
皮耶罗:甚至是恨堕落的生活
玛利安:语言只保存纯洁的那一部分

皮耶罗:跟你在一起,事情总会变得更糟
玛利安:不,所有事情都非常简单
皮耶罗:一下子发生了太多事
玛利安:不
皮耶罗:一个小海港,就像康拉得的小说
玛利安:一艘船,就像罗伯特.路易斯.史地温森的小说
皮耶罗:一个哥哥就像弗克纳的小说
玛利安:一个暴发户就像杰克.伦敦的小说

皮耶罗:跟你在一起事情总会变得很复杂
玛利安:所有的事都很简单
皮耶罗:一下子发生了太多事
玛利安:不
皮耶罗:有两个人欺骗了我,就像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
玛利安:你、我、他看看多简单
皮耶罗:我完全不明白

玛利安:他们想
皮耶罗:买那艘船
玛利安:那个老人
皮耶罗:是法国人
玛利安:我哥哥
皮耶罗:去收钱
玛利安:其他人
皮耶罗:不知道
玛利安:他们会
皮耶罗:非常生气
玛利安:他们会跟着弗锐德,我们要甩掉他们
皮耶罗:然后那
玛利安:照他们说的办

皮耶罗:我抱紧她开始大哭
玛利安:那是我们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梦

玛利安:又是我们的了
皮耶罗:什么?
玛利安:永生
皮耶罗:不,那只是海和太阳。


我抱紧她开始大哭,这是我们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梦,又是我们的了,什么?永生。不,那只是海和太阳~

故事看得心碎,随一声巨响,泪流满面。

 短评

如果伍迪艾伦也可以叫姿势分子,那么戈达尔无疑是姿势狂人(Intellectual le Fou)了!!!

4分钟前
  • *******
  • 力荐

无数个世纪过去了,就像许多风暴。我们都到了中年,不再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我们杀人,我们唱歌,每次呼唤对方都用不同的名字,我们玩着小时候的角色扮演,我们是在休假的死人,我们讲故事维生。你在日记里写:诗是失败者的游戏。

6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用拆解与破坏去构筑全新的结构,浓烈鲜艳的色彩是疯狂的写照,不计后果的行为是无因的宣泄,电影里的人物和电影后的戈达尔一样无法无天。

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色彩大赞。虽然形式仍然逃脱不了导演钟爱的亡命戏水鸳鸯~~主题也总是重复着诗意的酸溜溜思考。人生...... 孤独...... 革命...... 和艺术...... 但这一部几乎一点都不闷,男人恨兔子,女人恨芭比,音乐恨可爱,节奏恨跳药。总之,恨强大 。。/// Tu vas perdre 96 secondes de ta vie.

10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中二得我好尴尬 够傻逼的 这片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没有工作、财产和社会经验 没有车 其实也未必真的有文化 可能有彼此但很快就会厌倦对方 这才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小家子气的事情竟然被当作浪漫去拍 因为只读过很有限的书便将之当作整个世界 真的很糟糕

11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这片子让我想起福克纳,野棕榈里的那个女人,不知道为什么女人和男人总是在不同场合象征着生活和语言的对立。粗暴和鲜艳,玩笑和狂躁,他的花招太多让人应接不暇。作为电影白痴,我喜欢那些被压缩成最小片段的抒情,那些自由疯狂虚无,那些无意义的符号的运用。喜欢他们忽然凝视镜头的时候。

15分钟前
  • 有必要
  • 推荐

【上海电影节】目前看过的五部戈达尔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部!诗意,浪漫,美妙,摄人心魄。1.宽银幕,绚丽色彩,蓝白红,滤镜,斑斓路灯;2.烟花与霓虹,语词渐破碎的日记;3.声音拼贴与跳接,越战游戏配真实背景音;4.对流行文化与高雅艺术的碎片式重组;5.绝美风光与迷幻台词,梦,电影就是情感,远方,永恒。(9.5/10)

1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自身的浅薄学识在戈达尔的电影面前自惭形愧,那些诗意的独白是哲思、智慧还是其他?我已不甚明了。三言两语无法概括对这片的评价,哪怕只是一个镜头里的色彩也足以看出导演的用心,更不用说还有一些别具深意的段落。开向海里的汽车,实在太潇洒浪漫。看到最后才发现这原来是戈达尔的黑色电影。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看完黑白标准银幕的《筋疲力尽》紧接看彩色宽银幕的皮埃罗,形式感倍增。开场时红黄蓝白调色,夜奔闪烁的车灯,人物在环境中的心理畸变呼之欲出。故事虽然跳跃得缺乏现实逻辑,台词倒是富有哲学思辨,他谈艺术文学语言,却不谈生活,人物间也不追求有效有意义的沟通,真实吐露都在狂人日记里了。戈影展

24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不看看狂人皮埃洛怎么知道末路的焰火是怎么美,怎么知道戈达尔曾多爱卡里娜。是他写给她的长长情书,蔓延了整个夏日。你看贝尔蒙多一脸迷茫,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自由自在的奔跑。她是南方的风,不肯熄灭的彗星,笔墨未干的信纸。

2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戈达尔挑战“集齐七种艺术就能召唤神龙”,随便黑了一把爱国主义。Marianne是法兰西共和国的象征。失散之后再会,女主Marianne就一身国旗色,而男主Pierrot就没有白色(王室色)。最后还是国家背叛了爱国青年,后者只能把脸刷脸了捆着红炸弹去死。

27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阅片量每增加500部就应该重看一次

2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场疾病。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次梦境。这是一首现代诗,一首狂想曲,是某种最接近爱情和永恒的东西,以及随之而来的绝望、希望、苦涩、激情和暴力。我不知道戈达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要挑战电影的一切常规来呈现这段感情。我只知道,我度过了余生都不会再有的两个小时。

34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色彩涂抹 横插一杠子的画面 唠叨的哲学或诗人般的阐述,无法无天的行为,往脑袋上缠炸药 我们永远无法互相理解

39分钟前
  • 琧婯
  • 力荐

又是没法形容的一部电影,结尾简直了。戈达尔是怎样一个导演啊,把我想得到、想不到、做不出、做不到的事情都实现了,还不仅是电影层面上的,是文学艺术政治哲学爱情生活全方面的。不得不服。这部片配乐实在极佳啊...

4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8/10。戈达尔嘲讽地运用象征平等和博爱的法国国旗颜色,皮埃罗参加岳父家的无聊派对,他每走过一对情侣画面色调就随之变为红、蓝,笼罩着中产阶级的无聊,驾车逃跑一段皮埃罗和玛丽安娜的脸分别打着蓝、红的灯光,后面两人分别靠着射杀夺来的蓝色和红色的汽车兜圈打转,也对两人性格进行了对比(爱的小丑和生活的疯子),玛丽莲娜坐在船上那长镜头后面飘着的法国国旗加强了无政府主义的暗示。音画错位和镜头感称得上挥洒自如,两人逃上岛向美国游客表演越战,玛丽莲娜把脸涂黄、戴越南斗笠,皮埃罗扮演趾高气昂的美国水手,把燃烧的木材丢进大海表现击落飞机,画外音炸弹轰鸣,创造了非同凡响的效果;荒野中火烧车祸现场、两人手拉手趟过河流、加油站与工人对打,长镜头大全景、跟摇戏仿喜剧和动作片,皮埃罗坐船跟着玛丽莲娜的不对称构图表现妒杀之心。

44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重看#SIFF@环艺,四星半入;文化名人大集合,配以鲜亮色彩(镜头略过聚会不同场景的色彩变换最绝),美丽无比的卡里娜;疙瘩无意讲述亡命鸳鸯,时时戛然的配乐,跳切镜头,叙事节奏的飘忽,刻意断裂的时间点,存心打乱的事件碎片,反复吟诵的诗句,游历地狱一季,历经天堂瞬间。

4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巧合就是,今儿没网,就从C.E.F盘找存货,随随便便看了两部都是戈达尔。鄙人浅薄,是看过不少电影,可向来对特吕弗,戈达尔,侯麦,新浪潮等没有太多共鸣和悸动。可这部不一样,看完以后有冲动,而且是性爱的冲动,而且是那种法式又绸缪又猛烈的性爱的冲动。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5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戈达尔让我的语言捉襟见肘,他肆意的张狂的设置,调皮有意思的情节让人大呼过瘾。诗与画,感与想,总是乱入,充斥了电影。疯狂的气质,活蹦乱跳的表演,使这部一跃成为最喜欢的公路片。他电影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他不是为了完成故事,而是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表明他的观点,比如他对越战的看法。

56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色彩表意的极致。她说,警察不抓我们,是让我们自己堕落。他说,我以每小时100公里的时速抛弃自己。他们开车冲向大海的时候,激起的水雾映出了一道短暂的彩虹,美丽的就像他们自由而浪荡的一生。

58分钟前
  • 糖罐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