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之夭夭

HD中字

主演:苏菲·玛索,伊万·阿达勒,萨米·弗雷,吉尔·勒卢什,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其它年份:200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逃之夭夭 剧照 NO.1逃之夭夭 剧照 NO.2逃之夭夭 剧照 NO.3逃之夭夭 剧照 NO.4逃之夭夭 剧照 NO.5逃之夭夭 剧照 NO.6逃之夭夭 剧照 NO.13逃之夭夭 剧照 NO.14逃之夭夭 剧照 NO.15逃之夭夭 剧照 NO.16逃之夭夭 剧照 NO.17逃之夭夭 剧照 NO.18逃之夭夭 剧照 NO.19逃之夭夭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逃不是一个贬义词

人们都说她身上有一种特有的东方气质,这也许就是她在远东很受欢迎的原因吧。另外八卦一下,前一段时间很著名的苏菲玛索在晚会上的走光事件,深刻教育了女生要把肩带弄紧一些。看了现场的视频后注意的不是走光的本体,而是惊叹她即便是在突发事件下也表现出来的优雅以及恢复镇定地速度。

看这部电影当然是冲着她去的。导演也深知观众的这个心态,开场就把摄影机降到了苏菲玛索的腰部以下,灰色短风衣下完美的小腿加上精致的高跟鞋和手中的红色提包,伴随着清脆的鞋跟声和她优美的步伐,展现出曼妙的身姿,吊足了擅长YY的男性的胃口。

编剧很不错。故事讲的有希区柯克的味道。在警、匪、匪家属这个传统的人物结构里,太多的人尝试过太多的布局。当然在很多现代手段的协助下,出新出奇也是常事。记得当年的《变脸》不就是凭着新颖的剧情和两位男主角出色的演技大获成功吗?

http://rapheal.bokee.com/3038912.html

 2 ) [嘻皮流水] 逃之夭夭


国庆长假将尽,原想回顾一下“老枪”,再看看冯小宁那当初卖不出去的“信天游”有多主旋律,看看“求求你,表扬我”有多荒诞。结果呢,是看了一部比较无聊的“黑暗侵袭”(Descent),和一部前玉女苏菲·玛尔索的“逃之夭夭”。

关于“逃之夭夭”,有大声叫好的,说它叙事结构、场面调度啥啥的特出色,从这电影,还思考出了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有倾向于贬斥的,比如,有一种意见是感性化的,嫌苏菲老了,说手上青筋曝露了真实的老相,青春美好不再,还有一种意见是理性化的,从对类型片的令人钦佩的熟稔出发,指出各种桥段的类似与陈旧,说一看开头就猜到结尾了。

我于看电影,纯属瞧热闹,不光对电影语言一窍不通,而且缺乏历史感,还记性差,所以既没看出多么出色,也没觉得多么拙劣,甚至,对苏菲以前啥模样,早就忘了个精光。

没啥期待,所以自以为非常客观。我只是觉得,作为悬疑片,我比较喜欢它的节奏。紧张归紧张,但没那么逼仄(当然也不似陈年老片那样过于舒缓)。不是不愿意享受那种压迫式的情节推进,而是愿意换种口味。

至于深层次的思考,好像太累了点儿,看电影看出哲学家来,不那么值得庆幸。苏菲呢,确实是老了,比玉女时代,那肯定是“老”了一个档次,但我们有新玉女可以赏玩,该老的还是应该让她老去,总比玉女变妖女(如刘晓庆)好得多。此外,以考据式的眼光看电影的一群人,我很钦佩,也有点厌恶——他们让我长了见识,但也几乎让我看片子的时候,自卑得都不敢有一丁点儿畅快和感动,恐怕中了陈旧的圈套而显出自己的幼稚。

据说前段时间苏菲·玛尔索来中国就是携“逃之夭夭”来的,我猜这片子的票房不会特别理想,如果苏菲不来,就更没戏。观众的口味和心理,整个电影市场的运转机制,都是“大片”(所谓的)化、炒作式的,很少能容得别样风格。何况,“逃之夭夭”的风格,在“大片”面前,显得太中性。

(2005.10.7)

 3 ) 贪心导演:要你的第二次

    周星驰来学校演讲的时候说:“……拍出一个电影,如果观众看完以后没有睡着,我已经很安慰了;如果观众看了还笑,我就很高兴很高兴;如果观众看完,还会和你握手,并恭喜你,那么我就很高兴很高兴很高兴;如果观众还能把里面的台词都念出来,你知道我有多高兴?”
    如果说导演需要从观众那里收获幸福,如果说周星驰代表了大多数有追求的导演,那么《逃之夭夭》的导演一定是贪心的。他不仅希望观众看完以后没有睡着,他还要你醒着再看第二遍。于是,我和Rongs就看了第二遍。
    尽管很多豆瓣对《逃之夭夭》表示不满,我还是很乐于表示,我很喜欢它。影片的前90%看起来都像是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特工、美女、间谍依次登场,然后在火车上,美女特工坐在了一个英俊的男子的对面。《西北偏北》中美女特工用语言诱惑他:
     “今天晚上跟我住吧!”
     “为什么?”
     “因为你的脸,长得很好”……
     “我还是不明白”
     “因为我的房间很大”
     “……”
     “因为我带的书,很无聊”
    苏菲.玛索不用这么费劲,她身体的魅力完成了这一工作。和《西》一样,男子渐渐受了诱惑,爱上了特工,然后被无辜的卷进一场追杀,这是特工事先设好的套。美貌男子智慧而敏捷,一次次逃离险境。此时,特工对男子也动了感情,于是不忍心再利用他,于是对他很绝情。然而男子的爱已无法抑制,他一次次往火坑里跳,最终被当局带到了安全的境地。看过《西北偏北》的人,肯定能料想到,在女特工被外国间谍控制的时候,男子挺身而出,最终英雄救美成功,收获生命和爱情。
    《逃之夭夭》的最后10%是挑战希区柯克的地方。当男子打开保险柜的那一刻,我才确信无疑他就是众人的猎物。他利用了所有人的利用,他在被所有人控制的时候还一直踩着自己的节奏,保存了自己、消灭了敌人,取走了账户,太完美了!
    可是,看到这些并不能让人安心:一个人,眼见着妻子勾引别的男人,眼见着妻子是埋伏在身边一心对付自己的特务,可是他,又爱上了她,并且征服了她。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他是如何企盼妻子背叛自己来得到她的爱?女人的心里又是怎么变化的?要想知道这些错过的细节,那么就,请你献出你的第二次。

   http://toppi.blogbus.com/logs/2005/12/1767153.html

 4 ) 法国电影的魅力

看完之后回头想来,男主演的演技真是堪称一流。

从当初的惶恐不堪陌生人到最后的霸气十足zimmer。让人无论如何移不开眼。

他坐在尼斯某豪华酒店对面的椅子上,背后是蔚蓝一片的海洋,他看着报纸,不时有身材上佳的女性走过,那样的色彩,耀眼的足以让我心生喜悦。

结局让人心中一暖,zimmer借刀杀掉自己的敌人,同时交出所有赃款,携着女主悠然离去。

原来所有的一切,纵然惊心动魄,也不过是一位痴情男子,为了携美归隐所设下的计谋而已。

动人心魄,亦动人心弦。

 5 ) 他试探她还是她试探他?

不得不说法国的原版内涵就是深厚,美国翻拍的致命伴侣,就简单多了,洗钱会计师黑吃黑,整形到女朋友都不认识,最后反转。

再看法国原版,却能品出更深一层的内涵来。

女主一直被蒙在鼓里吗?我觉得不完全是,在火车上女主自己有外套偏脱掉,借男主的毛衣当枕头,这可以说是勾引,但就算再整形,也没办法改变人的体味吧?尤其毛衣,特别吸味道,很难瞒过枕边人的。我觉得这一点就让男主暴露了大半,不过女主的身份是卧底警察,对男主的感受复杂,所以这里就继续演下去了。

男主对女主的卧底身份也心存疑虑,所以也在一直试探,诋毁原来的自己,共进晚餐时也说老婆离开自己是因为以前的自己讨人厌,这可以说是试探,也是表白。

最后男主冒身命危险出现,并表露真正身份时,才算彻底把自己托付给了女主,放弃了尔虞我诈的爱情游戏。女主却也没表现太惊讶,更多的是一种感动,给了他两分钟逃跑。

男主不逃却交出了黑钱,表现出洗心革面,浪子回头的姿态,女主也就没有告发他,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负国家不负卿。

整形整到有合体之缘的情人都不认识,这个设定本来就不合理,别说整形了,就算灵魂附身到别人身上,最亲近的人都能从一些小细节察觉的。所以法国版好就好在不试图强迫你接受这个设定,内涵其实在借这个设定,演绎出两人彼此吸引,却互不信任,彼此试探,最终豁出一切,终于打破隔阂的爱情故事。

所以法国原版是爱情故事,美国翻拍的是谍战片,内涵不同。

 6 ) 逃之夭夭

影片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悬疑故事:洗钱高手安东尼·齐墨是警方和黑帮的眼中钉,他鲜为人知的女友希雅拉被认为是他唯一的弱点,双方都看到了这点,皆欲通过她摛获齐默。希雅拉按照齐墨的指示使年龄与身材都与其相仿佛的翻译弗朗索瓦成为齐墨的代罪羔羊。弗朗索瓦在南下的火车上与美女希雅拉邂逅,并且在海滨共度周末。刚刚“被甩”的他对希雅拉一见倾心,当然,共度良宵的代价是被黑帮误认为齐默并险些横死街头,在医院中希雅拉及时赶到救了他的小命。但被爱情烧得头脑发昏的弗朗索瓦开始自杀式地追随于希雅拉的左右,并且很快被警方抓获,警方向他透露希雅拉原来是他们的卧底,并警告他不要碍事。

希雅拉与齐默约在山间小屋见面,警方荷枪实弹潜伏于小屋周边,螳螂捕蝉,静候大鱼入筌。同时黑帮也得到消息,并且长驱直入,将希雅拉扣为人质逼齐默现身。危急关头齐默并没有出现,弗朗索瓦不顾安危破门而入,而齐雅拉为了救弗朗索瓦也发出信号,警方的枪声大作,黑帮头子和杀手应声毙命。希雅拉为齐默对自己的见死不救黯然神伤,并且爱上了这个几度赔上性命追求自己的“翻译”。直到此时,故事主线安东尼·齐默才浮出水面,弗朗索瓦扯下希雅拉身上的对讲器,道破天机,原来他就是齐默本人,这个金蝉脱壳的妙计骗过了所有人,利用警方除去了黑帮,并且赢得了佳人芳心,瞒天过海,可谓大获全胜。故事结局当然皆大欢喜,齐默终于如游龙入海,携如花美眷飘然远遁。

情节并不复杂,主线也明析,不蔓不枝,但编剧对于底牌的出人意表过于自信,一路马不停蹄、心无旁骛地讲着这个故事,但给人的感觉就是情节显得过于单薄。影片汇集了悬疑、惊悚、爱情、追杀、伏击诸多元素,地中海的美景和苏菲·玛索的绝世美貌也是卖点,但所有元素都是按部署堆砌在一起,虽然位置和力道丝毫不爽,但给人的感觉确是单摆浮搁,不能融合一体。几场脱戏中,男女主演都不遗余力,轮番上阵。一是苏菲·玛索在火车上找到弗朗索瓦这个倒霉孩子的时候若无其事地脱去风衣,风情万种地款款落座,鞋尖轻挑,勾魂摄魄,轻易将弗朗索瓦收为裙下之臣。在地中海上,海蓝如碧,晶莹剔透,两人身着泳衣浮汎于水上,苏菲·玛索丽出肌表,曲线玲珑;伊万·阿达勒则是满身缀身,松松垮垮,腰间的游泳圈一览无遗。伊万·阿达勒大概是本片的最大败笔,相貌平平,身材臃肿,困惑于他“法国的汤姆克鲁斯”的雅号从何而来。虽然身材不佳,但伊万·阿达勒在片中脱戏不少,最重要的是被黑帮追杀,裸(半身)奔逃命一段,穿梭于车流之中惶惶逃命,赤足狂奔,节奏紧凑,可算是此片的华彩之一。另一点遗憾是苏菲·玛索虽仍是丰容盛鬋,但终究年近不惑,难掩岁月的痕迹。作为中法文化年的压卷之作,这部片子无论如何都太显平淡了些。

http://perfumehotpot.spaces.live.com/blog/cns!643CD2F748422257!373.entry

 短评

05年就拍的这么精致了!不过跟安吉丽娜朱莉的《致命伴旅》一个样。

10分钟前
  • 豆豆
  • 推荐

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12分钟前
  • 卡特兰
  • 还行

美女和阴谋总有关系啊

13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还行

还行吧,遗憾的是美人迟暮,再也见不到在看《忠贞》时的荡人心魂

15分钟前
  • Lucifer
  • 还行

太浪漫啦!! 内牛满面!!!

19分钟前
  • airi™
  • 推荐

虽说美版有那么点扯,不过这个版本的选角有点缺乏气场

24分钟前
  • 了不起的克莱德
  • 还行

没有什么一见钟情,只有再一世的萍水相逢。

2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看過簡介 即使再差 也不會差太遠

31分钟前
  • 禁臠
  • 还行

虽然片子烂了点,但有一小时的美人可看又何妨

36分钟前
  • 账号弃用
  • 还行

朱莉德普版的靠边去吧

38分钟前
  • 方言
  • 还行

游客抄的怎么一点都不改啊

43分钟前
  • 谷玄
  • 还行

很久前看的了~就记得剧情挺让人匪夷所思的.

45分钟前
  • 孟克依
  • 还行

比《致命伴侣》好看多了!!!

48分钟前
  • Zero-_-
  • 力荐

苏菲老了,那双手真难看

51分钟前
  • 伊蒂克
  • 还行

广角镜头用太多。剪辑不好。配乐我讨厌。柯美的设备成像紫边太严重。其他都很好。

54分钟前
  • .H
  • 推荐

很精致巧妙的布局,可是美人老了。

59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推荐

差劲 挺好奇导演这能力 可以把这么峰回路转的一个故事拍得那么平淡无奇 最后真相大白知道谁是安东尼的时候不是反转后应有的“噢噢噢原来是他!难怪……balabala”而更多是“什么鬼怎么回事还有这种操作?”男主有点像德国足球队教练勒夫。

1小时前
  • 黄悦_
  • 较差

意料之中的意想不到

1小时前
  • 大河马
  • 推荐

感谢The Tourist让我重新审视这部电影

1小时前
  • |
  • 还行

和致命伴侣如出一辙,伴侣是翻拍??

1小时前
  • 养生少女顺来多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