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正片

主演:Arash,Marandi,Flor,Eduarda,Gurrola,路易斯·阿伯提,埃利希奥·梅兰德斯,Eduardo,Mendizábal,Edwarda,Gurrola,Uriel,Ledesma,Ishbel,Mata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 / 美国 / 希腊 / 多米尼加语言:西班牙语 / 英语 年份:2018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萤火虫 剧照 NO.1萤火虫 剧照 NO.2萤火虫 剧照 NO.3萤火虫 剧照 NO.4萤火虫 剧照 NO.5萤火虫 剧照 NO.6萤火虫 剧照 NO.13萤火虫 剧照 NO.14萤火虫 剧照 NO.15萤火虫 剧照 NO.16萤火虫 剧照 NO.17萤火虫 剧照 NO.18萤火虫 剧照 NO.19萤火虫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萤火虫漫天,小日本感动了我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影片一开始的这句台词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晕的红色中,一个少年开始了回忆,这是他灵魂的回忆,他已经死了。这注定是一场悲剧……
可爱的小节子正在为死去的萤火虫挖坟墓,哥哥清太走过来问妹妹在干什么,节子说:“造坟墓,妈妈没有被放在坟墓里吧!我听婶婶说,妈妈已经死了,就放在坟墓里。”清太听了妹妹的话,强抑多时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他们的妈妈已经在空袭中被炸死,他一直瞒着妹妹说妈妈身体不舒服住在医院里。节子蹲在那里伤心地嘟囔着:“为什么身体不舒服就死了……”
可爱的节子!她都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死,她住在婶婶家里的时候半夜会突然想起妈妈,哭叫个不停,可是她现在不得不默默接受了妈妈已经死了的现实,不愿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愿遭受婶婶的白眼,和哥哥搬到了山洞里生活,相依为命,她只是个四五岁的孩子。
战争让清太和节子失去了妈妈、失去了家,他们虽然能幸运的逃过飞机的轰炸,却逃不过饥饿的纠缠,可爱的节子,那个抱着糖果盒开心的蹦蹦跳跳欢呼着终于能吃到糖果的孩子最后还是没有逃过饥饿和风湿这两个死神,她手里拿着哥哥带回来的西瓜,却再也睁不开眼,临死之前,她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哥哥:哥哥,谢谢你!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下来了,它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不得不接受美好的生命被毁灭这个残酷的结尾!!!
影片的结尾呼应了开头,清太,这个坚强的日本少年,不久后也饿死在街头。兄妹俩终于在另一个世界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那是一个暗红的世界,萤火虫漫天飞舞。
这是一部感人的日本动画片,导演并不是赫赫有名的宫崎骏,而是一个叫高畑勋的人。这真是一部感人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对中国的影视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们曾贫穷,所以有了钱之后急着炫耀;我们曾备受欺凌,所以在站稳了之后首先要嘲笑一下对手,朝着对手吐几口唾沫,告诉对手,老子站起来了;我们曾软弱,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为自己树立无比强大的形象,过去、现在、将来,我们一直无比强大。
我们的电影,关于对那场战争的描述,从不“示弱”,《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我们无比智慧勇敢,敌人无比低能弱智;我们无比强大,敌人无比弱小;我们总是胜利,敌人总是失败……我们的电影太多的是表现我们的勇敢、智慧、顽强、强大,唯独没有人性的表现,没有让人感同身受的真实的历史。我们是像电影中那么所向披靡吗?我们死了多少人?敌人死了多少?我们的国土有多少曾经沦陷?我们出了多少汉奸、日伪、白军……
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能感动对手?怎么能让对手承认自己的罪孽?因为你没有从心理上征服对手,征服“小日本”。
我们没有感动自己的电影,更没有感动对手的电影,因为我们不愿“示弱”,我们害怕暴露自己的软弱,自己的渺小,我们喜欢把自己塑造的无比强大。《举起手来》、《小兵张噶》、《亮剑》……,全体人民看的眉飞色舞,赞不绝口,可这不过是一种集体自慰罢了。我看到的是中国电影意淫对手的无比强大,而我们本身却恰恰相反;我看到无数的男阿Q、女阿Q、老的少的阿Q造作的表演以及兴高采烈的欢快的脸……
建国已经六十年,改革开放以及三十年,我们强大了起来,可我们仍然没有勇气,或者说没有意识去把我们真实的历史,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历史用影视的形式做人性的表达,没有想着去感动对手,感动其实与我们是一样具有人性的日本人。
看了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我流泪了;看了鲁迅的《伤逝》,我唏嘘不已。但是至今我没有看到一部中国电影让我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而落泪。而“小日本”的《望乡》,还有今天我才看到的《再见萤火虫》(应该叫《萤火虫之墓》更恰当),我竟然为我一直最痛恨的日本鬼子落泪,因为我从这两部电影中看到的不是我以前知道的“日本鬼子”,而是有血有肉、值得同情的、活生生的人,是可爱的节子,是坚强的清太,是美好的人性。
我也看过《小兵张噶》,好聪明、好勇敢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确实有过,现在依然有,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林浩就是其中一个,但是,我们的历史中更多的是像节子那样心地单纯、被战争毁灭的幼小的生命,因为历史并不仅仅是英雄的历史,也是普通人的历史、即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为什么忽略了表现普通人,表现自己?表现普遍人性?
只有表现普遍人性,才会产生经典,中国影视才会有出路,只有让现在的日本人看到那场战争中的中国的节子和清太,日本人才会认识到曾经犯下的罪孽,才会服罪,我们的影视要感动他们,像他们感动我们一样,而不是一味的愚蠢的“示强”,一味的意淫,做既没有思想,也无艺术可言的电影。

 2 ) 看着这哥就火大

这哥十四岁了,不算小,遭受父母双亡如此重大的人生变故却还不知长大,虽寄姨妈篱下,但至少有地可寄,却不懂为人做事,还把自己当少爷,我说哥,当下世道这么难,好歹你得主动做个家务什么的,也不至于姨妈这么难看你。其实就这哥害死妹的,让妹妹住山洞,还偷窃,最后自己沦落成乞丐死掉.混成这样不叫感人叫愚蠢至极.
当年看的时候,这片打是是宫崎骏的名号,我还把这部片子归为我最不喜欢的宫崎骏作品,因为宫崎骏作品里的主角小女孩往往年纪虽小却知道先隐忍努力最后自强自立,这才叫感人,这才叫流泪。
谢天谢地,原来这片不是宫崎骏的。



后记: 是的,我们这一代没饿过肚子,但是中国经历的饥荒年代还少吗?说说最近的一次, 50年代左右出生的,我们身边的长辈,经历3年饥荒时,如剧中的哥妹这样的年纪。你可以去听听他们怎么过来的。难道饿了肚子,不用帮家里做家务活了?还有在中国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最小的女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又是怎样?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长辈: 她12、3岁时父亲就过世了,然后到另外一个省去帮比她大10几岁的姐姐带孩子,那孩子,也就是她的外甥女,老是揪她头发。 回来后书也念不了了,因为文化大革命她哥哥沦为右派,受牵连,再加上她母亲极其重男轻女,也不会再让女孩读书。 于是她去绣品厂学绣花,做了很多年, 攒够了嫁妆钱,并且她的绣花技术使得另一绣品厂请她去做师傅。 就是这样一点点地靠劳动,现在生活得也很好。

其实看过的那些宫崎骏动画,基本已经忘记讲什么了,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千与千寻和哈尔移动城堡里的女主人公遇到逆境时尽心尽力把家务活先干漂亮的态度。

 3 ) 片面的视角

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极力赞赏这部片子,纷纷感动地稀里哗啦的,总之我是一滴眼泪也没流,也许泪点确实比较高吧。。。

这片子讲的是,二战后期,日本遭到反击时,两个孩子家破人亡,最后饿死了。这样平淡描述的话,大家顶多略表同情吧,或者没什么感觉,甚至还会有死得活该这样的想法。可是导演高畑勋很聪明,他把这个小孩子塑造得天真无邪烂漫可爱,大家便觉得:好可怜啊,这么纯真的小孩子都被战争害死了,她多无辜啊,战争和她又没有半点关系。于是大家眼泪同情心都泛滥了,进而引申出,战争是日本政府的错,日本人民是无辜的。

可是,用一个可爱无辜的小孩子代表战争时的日本人民,这难免有卖萌博同情的嫌疑。普通的日本群众中,有多少是像节子这样无辜纯真的,又有多少是支持日本发动战争的。至少这部片子里,节子的哥哥就会对节子说“爸爸去杀敌人了”,所谓的敌人是做了什么才被你认为是敌人,因为你们国家发动战争对方还击所以是敌人?难道该坐等被杀?尚不懂事的节子的死至少还是令人同情的,可对于她哥哥的死,我无法表示同情。“为这个国家做事的人才能吃白米饭”,其他人只配喝稀饭!为这个国家做事,做什么事?那便是在后方支援战争。

导演选取的视角实在是非常非常的片面,避重就轻,利用大家对一个可爱小孩的同情,来淡化对日本残酷行为的恨意。就像《天使爱美丽》中报刊亭老板惋惜戴安娜王妃的死“多可惜,年轻又漂亮的王妃”,Amelie当即反问“又老又丑就不可惜?”我也想问那些眼泪泛滥的人,如果死的不是节子,只是一个不可爱的没什么特点的日本人,你们还会这样吗?

纯真可爱的节子的死也让我同情,但是我同情的也仅仅只是这个小女孩而已,而不是二战时的日本群众。一个国家发动战争,也许与那个国家的一个小女孩无关,但并不代表与它的人民无关。

当我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看到照片上被砍下的婴儿头颅,看到散落的断手断脚,看到真实的遇难同胞的骷髅时,我想我的同情和悲伤分不出一点来给一个在哥哥陪伴下死去的日本女孩,不管她是多么的无辜可爱。就比如,一个人杀了你家人,然后他的家人饿死了,你绝对不会说他的家人好无辜啊好可怜啊然后还悲伤地哇哇大哭吧。


--------------------------------------------------------------------------------------
现在看来,当时写的东西确实比较偏激,不过我对这片子的厌恶一点不减。

 4 ) 丧钟为何而鸣

当时看这部影片时,虽然感觉伤感,但其实更多的感觉是愤怒,那个任性哥哥凭什么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把年幼的妹妹带向死亡。
实际上,高畑勋是用哥哥这一角色来象征日本军国主义、日本帝国,年幼的妹妹象征盲从的日本人民,这部片子不是叫人伤感,而是促人反思,反思丧钟为何而鸣。
影片之所以会令人伤感,主要是因为“妹妹”被定义为年幼无知,才会跟随“哥哥”走上死亡之路,“妹妹”真是无辜的受害者吗?在纳粹帝国被最终击败的柏林战役中,城防司令请求希特勒允许疏散柏林的居民,希特勒拒绝并狂怒的喊到:“德国人民选择了我,他们应该为他们的选择做出牺牲”。所以战后德国的两任总理先后下跪道歉,忏悔德国人民曾经用自己的双手把恶魔推上了宝座。而这一点是日本到今天也做不到的。

 5 ) 拜托,不是宫崎峻,是高畑勋!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宫崎骏(5840)

稍微有点耐心,看下介绍就知道,这部片子跟宫崎骏完全没有关系。导演和编剧都不是他。

宫崎骏和高畑勋应该是对手的关系:
(1)都是吉卜力吉卜力出品的。
(2)1988年,宫崎骏与高畑勋同时开工,各自组建队伍,双方展开竞争。宫崎峻完成了《龙猫》,高畑勋第一次执导电影《再见萤火虫》,2 部影片均大获成功,为吉卜力的发展开辟新道路。

因为是同吉卜力工作室出品,而大部分人都认为吉卜力=宫崎骏,便以讹传讹了?虽然说看的片子要看的是片子本身,不是导演,名导演也会出烂片。但是明明是高畑勋的作品为什么非要在宫崎峻的外衣下啊?而且我喜欢的几部吉卜力的作品都是高畑的,但是因为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是宫崎峻的,害我误会了好多年,差点就连自己喜欢的导演的名字都不知道。

况且高畑勋和宫崎骏的风格确实相差很远, 当时我也是在宫的动画打包中看到这个的。看完就觉得不是宫的作品。


其实说实话,个人觉得这部片子不能给五星,三星半差不多。豆瓣的星级评论却如此强大。可能也与宫崎骏的名号有关吧。那高畑勋岂不是太吃哑巴亏了?
虽然片子的主题是控诉战争,可是难以避免再现军国主义的魂。比如那个剖腹的军人。比如哥哥在得知日本战败后的无望呐喊。也许是因为片子的背景是发生在日本战败后吧,如果把这对兄妹换成中国人,相信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就会截然不同,所以说我终究不能摆脱联想。

有人说,做简单的黑白判断。而做不到就电影谈电影,就艺术谈艺术。电影只是电影,不要总想到它反映了什么,揭露了什么等等意义,这是我们从小所受教育中留下的遗毒。可是,就电影谈电影,就艺术谈艺术,那还是所谓的电影,所谓的艺术吗?

===============================

高畑勋个人简介:
     高畑勋出生于1935年10月29日,东京大学文化科毕业后,于1959年进入东映动画,早期作为演出助理参与一些电视动画的助理工作,参加了《安寿与厨子王丸》、《たのしい文明史 鉄ものがたり》、《顽皮王战争大蛇》、《暗黒街最大の决闘》等剧场动画的制作。
   在1964年完成首部电视《狼少年》获得肯定后,在1968年与宫崎骏、大冢康生等当时东映动画的新锐成员合作的《太阳の王子 ホルスの大冒険》,初次担任了监督一职。该剧成为日本动画的转折点,成为摆脱传统风格与开创未来形式的里程碑。这也是他首次执导的电影作品。
   1971年,高畑勲离开东映动画,和宫崎骏、小田部羊一等人一起进入“A-Pro”工作。1972与宫崎骏再度合作制作《熊猫家族》与《熊猫家族续集》,担任演出与分镜。六月的时候,高畑勲、宫崎骏和小田部羊一离开“A-Pro”,加入“Zuiyo Picture”,并在1974年开始制作《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由于《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的日常生活深刻自然的描述,也开启了同一风格的名作剧场动画的可能性,之后1976年又再次制作了《万里寻母》的电视动画。期间也参与过宫崎骏《未来少年柯南》与《小英的故事》等部份集数的分镜。在1979年的《红发少女安妮》,以描写青春期少女的感性与活泼,并忠实的呈现原作的幽默感,获得与众不同的极大好评,再次表现高畑勲对人物描写的高深功力。
  1981年又再次执导电影版动画《小麻烦千惠》,描写大阪市井小民的生活与人物关系的清新趣味之作。第二年(1982)完成了《大提琴手高修》,这部以宫泽贤治的原作小说改编的动画,围绕在剧情中的古典配乐,猫和少年成长的幻想场面,描写出原作的细腻和幽默,也可看出高畑勲的音乐造诣并不简单。1983年参与美日合作的动画长片《小尼姆的飞行床》,不过中途制作过程过长,就离开制作了。而后担任宫崎骏的电影《风之谷》的制作人。
   1984年4月,在德间资助下高畑勲和宫崎骏两人合伙创立了“二马力”会社,也就是吉卜力的前身。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成立,高畑勲担任宫崎骏的电影《天空之城》的制作人。成立吉卜力工作室后与宫崎骏完成唯一的一部纪录片电影《柳川掘割物语》,担任剧本与监督。1988年执导动画长片《萤火虫之墓》,这部以极写实的作画充满人文关怀的影片,描述战火之下兄妹的情感,感动了不少人的泪水。擅长音乐的高畑勲在1989年也担任《魔女宅急便》的音乐制作,并选用了松任谷由实的流行老歌为主题,使影片有着轻松开朗的明快气息。1991年由高畑勲监督,宫崎骏制作的《童年的点点滴滴》上映,融合了写实与回忆的幻想,细腻的人物刻画,描述爱与真诚的经典之作。
  1994年完成《百变狸猫》,这此走向如同宫崎骏以往明快嘻闹的风格,却有着深刻悲哀自然控诉,探讨着现代自然与人的互动关系。与宫崎骏的明朗开阔的风格不同,高畑勲所擅长的往往是小人物的微妙细腻的情感。
  
  代表作
  《太阳王子赫尔斯的大冒险》
  《熊猫 小熊猫》
  《熊猫 小熊猫—下雨天的马戏团—》
  (以上作品任监督)
  《三千里寻母记》
  《阿尔卑斯少女海蒂》
  《红发的安》(以上作品任演出)
  《大提琴手高修》
  《萤火虫之墓》
  《岁月的童话》
  《邻居山田君》(以上作品任脚本、监督)
  《平成狸合战》(原作、脚本、监督)

==============================

片子本身很承重,心情不好的人就别看了。
 

 6 ) 萤火虫之墓,破灭的更是希望

抛开政治因素,只谈文艺,该片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在我心中对标题萤火虫之墓的理解,即是对节子和哥哥清太的生命和希望终结的预示,并全部都投影到了一盒水果糖里。
        片子伊始,清太一家过着中层阶级生活,父亲是有地位有权势的军队大尉,母亲则是貌美贤惠的家庭主妇,一家人其乐融融。在战争前,家里还能吃到用糖水煮过的水果、肉制品罐头及贯穿全文的水果糖。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一瞬间便家破人亡,给无数家庭带去了苦难和噩梦,一醒来一切都变天了。清太和节子在轰炸中刹那间就沦为了孤儿,以前的美好




生活全都化为了奢侈而不可及的肥皂泡,一触即破。
        1937年及二战后,日本先后施行了一系列“节食助战”的行为,按照实物配给制,定量配发大米,然后顺及荞麦、大豆、薯类,糖类、火柴及纸制品更是被严格限制。而只有钱没有门道,根本买不到多余的食物,因为食物只能配给,私买私卖都是违法的。到了清太和节子投奔亲戚后,已经吃不到更好的食物了,只能吃到“杂合菜粥”(一种萝卜缨子等杂菜叶、豆腐及少许米粒煮制而成)。战争年代,自顾尚且不暇,所以姐弟俩只能喝到菜汤,沉在锅底的食物都是主人家的。受惯了宠爱的清太自然是忍受不了这些差别待遇及寄人篱下的冷嘲热讽的,带着妹妹就想着去找爸爸。然而,片中他们的父亲早就沉入海底了,他们早就是孤儿了,哪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而作为男子汉的哥哥心中想为妹妹罩起一片天也无可厚非,但是时代特殊,悲剧只是有增无减。
        躲在山洞里的妹妹年幼体弱,自然禁不起这样的折腾,他们唯一美好的念想,就是那盒水果糖,糖是有限的,无论再怎么省着吃,也还是见底了。哥哥最后给妹妹配了一小盒水果汁,那应该是妹妹生前最美好的回忆了吧!在萤火虫的“在上面,在下面,停下来了”中,妹妹笑着离开了,她不谙世事,或许还不曾领略哥哥那么多的情感撞击吧。萤火虫虽然带来丝丝光亮,但终究生命短暂,而妹妹的生命和希望也伴随着永远停在了那一刻。
        虽然人们总是在战后会总结,但当下次战争爆发时候又义无反顾。生命可贵,珍爱和平!如果可以,愿世界永无战争!

 短评

我发誓我再不敢看第二遍

6分钟前
  • 露娜peace
  • 推荐

我不太喜欢此片的论调,因为我觉得这种结局完全是男主咎由自取。这种缺乏自我奋斗精神的男主,就算境遇如何悲惨,也无法引起我强烈的同情,有的只是厌恶罢了

8分钟前
  • 香草冰激凌
  • 推荐

幸福是生生不息,却难以触及的远。

9分钟前
  • Weiming
  • 推荐

看得人真难受。PS为啥标签是宫崎骏?

1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直在想这对兄妹要是活下来了以后会不会发展成特别畸形的兄妹关系。

19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日本人博取同情的功利 是中国的N倍。

23分钟前
  • 大兒童
  • 力荐

反战毛啊这分明是反战败!

24分钟前
  • 这个姑娘太扯了
  • 很差

薄弱而刻意的煽情……实在没煽到我

29分钟前
  • Anubis
  • 还行

【B-】一个日本骚年,他妈死了,他爸死了,因为不想工作也不想当兵更不想洗碗做事(俗称废物)所以流落街头没钱吃饭,于是他妹也死了,他自己也死了,啊,太感人了。

31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虽然很悲惨,但是一想到是在二战的背景之下,对于罪魁祸首的日本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有同情之心。想当年,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千千万万比这更凄惨的悲剧上演过

36分钟前
  • Eclipse
  • 较差

虽然事先知道这是个煽情的片子,知道它注定是个悲剧,还是哭了。告诉你这是个悲伤电影,在你准备好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效果,的确是个好片子

38分钟前
  • 单线程青年
  • 力荐

“我们做错了什么?”这话应该由日本人说么,即使是平民?妹妹的神态、动作、配音都绝了。

41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看完之后很难受 战时的百姓都是最痛苦的 虽然觉得他们可怜 可是没法同情他们 在他们遭遇战争之时 我的家乡重庆的先辈们也经受着这个国家对我们的迫害 希望不要再有战争了 战争最受难的永远是百姓

46分钟前
  • 焰熠
  • 推荐

又精致又催人泪下。可是二战时期的日本一点也不值得让人那么同情

47分钟前
  • 张天师
  • 力荐

不能看啊。会流很多眼泪的。。。

51分钟前
  • susu/苏酱
  • 力荐

画面是挺美的,兄妹亲情也感受到了,但这一切都是他们国家的选择应该承受的。

55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推荐

即使他们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阀的家属……但看到他们的遭遇还是会感到心酸与难过,吐血!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圣母婊!!想抽死自己!!唉唉唉……战争使人不得开心颜不得开心颜(ฅ́дฅ̀)

58分钟前
  • ZWW
  • 推荐

忘不了哥哥怀抱饿死妹妹尸体那一幕,真是悲凉,饥荒战乱真的太可怕。自古战争遭殃的都是老百姓,贱民又算得了什么呢?对日帝政府无条件崇拜的人们又何辜又何荣?终归是坟头草没了。本片细节处理真是好。8.5

59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1.通过兄妹俩的所见所遇来体现战时战后日本社会的惨状与人性的私利,以小见大,悲伤的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战争是对所有平民的不公平。2.兄妹俩的亲情,他们是彼此坚强的理由。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其实我非常想给两星。给这剧情。给这劣作。

1小时前
  • A-su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