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象同行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与象同行 剧照 NO.1与象同行 剧照 NO.2与象同行 剧照 NO.3与象同行 剧照 NO.4与象同行 剧照 NO.5

 剧情介绍

与象同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20年,一群名为“短鼻家族”的野生亚洲象群离开了老家云南西双版纳,踏上漫长的北迁旅途。它们穿越人类城市,到达有纪录以来亚洲象在我国最北之地,向生存极限发起挑战。他们为什么出走?这个种群最终命运如何?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解读中国工作室合作,联合拍摄COP15主题纪录片《与象同行》,通过从未公开的罕见野生亚洲象社会行为镜头,深度还原了“短鼻家族”北迁南返的前因后果。五日情人风骚女子第二季婚姻点滴第一季宛若索鸟劫持你的女儿黄金大劫案(电视剧)假如爱有天意2020跤王战寇记绝命毒师 第四季 幕后纪实橘子郡男孩第一季抢钱夫妻(粤语)金刚不坏无法抗拒龙潭三杰梅兰芳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相忘于江湖粉色樱与大眠王亚历山大大帝的失落陵墓命运咖啡馆王忠诚罪恶黑名单第七季美食不美第一季五号机要员菜鸟老警 第二季希特勒:恶魔的崛起1雷霆战将张云龙版男团秘事我亲爱的失败者之怪物浪漫穷友记 第四季金钱与我救命下课铃杀手面包师情妇爱情公寓胜地1998河谷镇 第六季高卢英雄大战凯撒王子银河铁道999剧场版金盏花爱妻国语版啦啦队长达芙妮大弑之日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

 长篇影评

 1 ) “超自然”事件:西双版纳短鼻象家族北迁事件的深度回顾

还记得上一年的西双版纳大象出走的新闻吗?这件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超自然”事件后来怎么样了?大象找到新的栖息地了吗?迁徙途中遇到了怎么样的困难,对沿途居民又有什么样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导致他们出走的原因找到了吗?

事隔一年,终于有一个记录片能够忠实地还原这一事件原貌,由解读中国工作室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的《与象同行》全程记录了西双版纳短鼻家族出走途中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也深度探讨了造成大象出走的多方因素,力求还原这个最为真实的“超自然”事件。

导演陈熠之的加盟,更是让自然记录片爱好者拉高了对《与象同行》的期待值,而事实上她也交出了一份很漂亮的成绩单。

作为国内知名野生动物与自然类题材纪录片导演,陈熠之非常善于挖掘和拍摄中国珍稀物种的影像故事,其纪录片作品《天行情歌》《最美华夏——中国的野生国宝们》曾获得IWFF国际野生动物电影节最佳影片、法国戛纳多媒体与电视影展“银豚奖”及法国戛纳电视节MIPTV真实影展最佳影片等知名国际奖项和提名。

在《与象同行》中,她耐心地用镜头带着观众一步一步了解这个轰动一时的象群出走事件,更披露了大量此前被大众忽略掉的各种细节和信息。

西双版纳短鼻家族离奇出走,有人说,这是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受保护动物栖息环境不再宜居所造成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表面上看来确实如此:

2020年春季以来,云南多地出现旱情,高温少雨,雨季偏晚等情况已经造成了全省57条河道断流,94.5万人、22.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而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也是地球最北的热带雨林就落在西双版纳域内,这里也正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的最大家园。

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4月,亚洲象都会聚集到勐养子保护区的野象谷度过旱季,因为这里有一条小河,富含盐等亚洲象身体必须的矿物质。

然而,自2019年以来降雨量越来越少,2020年更是西双版纳有史以来最干旱的一年,这也直接导致了野象谷那条溪流,在2月份春节过后就已经断水断流了。

这个被视为是大象出走的直接导火线。

但事实远远没有这么简单,随着记录片镜头的不断深入,拍摄团队带着观众一步一步地全方位地解析云南亚洲象生存状况,将时间线回溯更久远的年代,可以让我们对整件事有一个更为客观的理解和看法。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国家不断加大对亚洲象的保护力度,打击非法盗猎,开展自然保护地的改造恢复,亚洲象在中国的数量从低谷时的150头上升到了300多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还是非常适合亚洲象生存的,不然不可能数量有这么稳定的增长。

但为什么大象又会出走呢?

野象谷溪流在2020年的断流,更像是一个导火线,似乎还有更多的因素涉及其中。

实际上,随着象群数量越来越庞大,在有限保护区和栖息地的固定条件下,早在多年以前,亚洲象就已经不断地向外迁移和扩散,同时,它们和居住在栖息地周边的人类村落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过去几十年里,保护区里约2/3的亚洲象走进了周边的人类生活区,它们不断地往返于热带雨林和人类村庄之间。

更重要的是,亚洲象每天约有16个小时在进食,成年象每天要吃数百斤的植物,相对他们平时吃的竹笋、嫩叶、野芭蕉等食物,人类种植的水稻、玉米、甘蔗等能提供更高的热量,极大缩小了他们进食的时间,它们不断到农田里去取食,也引致保护区周边的农地不得不改变作物种类,这又进一步减小了象群的进食来源。

气候的变化和紧迫的生存资源,最终促使它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处。2020年3月初,由短鼻妹、蓝眼睛和野象谷其他大象组成的新短鼻家族,一共15头亚洲象,提前离开了野象谷一路北上,去寻找新的栖息地。

除了深度剖析了象群出走原因,《与象同行》一路追踪短鼻家族的北上之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了中国政府在保护野生动物时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从前期的护航,慢慢转变策略改为阻止北上、引导南移。

因为越往北走,适合它们的栖息地就越少,而这些信息象群是没有办法提前知道的,只能由专业人员为它们重新规划合适的栖息地。

中国的大象保护专家最终为短鼻家族定下的目的地是普洱,普洱市最多时分布着100多头亚洲象,大多数是20年前从西双版纳迁移过来的。

但是如何引导,一路上也是困难重重,其中最为惊险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要数元江大桥的引渡工程。

短鼻家族北迁的时候是旱季(2020年3月),但随着雨季的到来,许多河流水位不断上升,水势汹涌的元江,成了短鼻家族南返途中最大的障碍。虽然大象擅长游泳,但因为象群里有两只小象,所以冒险渡河对它们来说可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危险。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决定引导象群从元江大桥上通过。

元江大桥高差有100多米,像这种大型的人工设施,大象都不喜欢在上面长时间逗留,大象能够过桥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建立起大象与人类的基本信任,比如前期给它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水池,旁边有很多小水桶供它们玩耍,慢慢建立起象群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信任度。

再通过投食和车辆封堵道路两种办法双管齐下,慢慢引导大象过桥。短短的3分钟,却蕴含着所有工作人员数天甚至数周的精心策划和耐心安排。

2021年8月12日,短鼻家族终于抵达普洱,也为这次西双版纳短鼻家族北上迁移的旅程暂时划上句号。

除了记录短鼻家族北移旅途的艰辛外,记录片还在多个方面真实披露了象群的不断发展对周边村庄居民的消极影响,人象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如何解决人象之间对居住地的争夺,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由政府作为中间人进行调和。

真正治本、也是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修复栖息地。

影片最后提及旨在修复热带雨林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名为“生物多样性胶园试点”计划已于几年前启动,另外,中国政府也正在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创建,以建立短鼻家族和其他亚洲象家族所在保护区之间的生态廊道,让它们不再迷路。

在此基础上,还会增加食源地,过去5年里,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对亚洲象的保护计划,在雨林边缘,为亚洲象提供食源地,设立大象食堂,从而进一步减少大象对周边农地的破坏和侵占。

其实,栖息地的改造修复,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建造,最终就是要促进人象和谐相处,既要保护大象也要保护人,政府还会通过救助补助的形式,缓解人象矛盾,真正实现人象共存的双赢局面。

 2 ) 与象同行,与人同行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隐喻。 这部纪录片看似在讲“短鼻家族”的迁徙,也是在讲人与自然的相处。 与象同行,和自然相拥。两年前这群“短鼻家族”离开了老家西双版纳开启了漫长的北迁旅途,是说走就走的文艺旅行还是被迫流浪的逃离之路? 《与象同行》这部纪录片聚焦“云南野生亚洲象北移南归”事件,通过从未公开的罕见野生亚洲象社会行为镜头,深度还原了这一现象的前因后果。 为了保障这一次特别的“旅行”,边防和武警战士在几十天里彻夜观察和守护,这是我们和大象也是和自然的相处之道。更有趣味的是,象群里的亲子、成长话题,人象之间怎样和谐相处,都在这一过程中映照出人类自己。 《与象同行》在8月12日“第11个世界大象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播出,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到深处迫切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希望我们不会听到这样的钟声,希望我们可以像呵护自己一样保护象群、保护自然。

 3 ) 这一次,大象不在房间里

在疫情发生后的这几年里,有关动物的新闻和摄影图片时不时地就会登上热点话题。人类活动减少后,旅游景点海水变清、街道长出花草、动物走上村庄甚至城市。在疫情后的世界,这类新闻显得如此不同,几乎以“清新”之姿,让人忍不住想要关注。

由解读中国工作室携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的这部《与象同行》,试图记录和探讨的,正是这类事件中的一件,即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群北迁事件。作品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2022年第二阶段大会正式播出,由擅长野生动物与自然类题材的导演陈熠之执导,她着迷于挖掘中国珍稀物种的影像故事,之前曾潜心三年记录天行长臂猿的生活,这一次,她将镜头对准了迁徙的象群。

2020年,一群名为“短鼻家族”的野生亚洲象群离开了老家云南西双版纳的勐养子保护区,踏上漫长的北迁旅途。应该没有人能忘记新闻热搜和朋友圈被一群出走的大象刷屏的奇景,但大象们后来怎么样了?当热度和关注退去,我们也许可以试着回溯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更多信息。

气象万千、大象无形、象牙塔……根据这些常用成语和熟语,我们可以得知,大象曾经广泛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我们的祖先对于这种生物并不陌生。但随着气候变迁,以及各种人类活动的发展,事实是,到上世纪70年代,境内野生亚洲象的数量已经只剩100多头,栖息地也多集中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在此次大象出走事件发生之前,2019年是西双版纳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一年,保护区野象谷附近的河流历史首次断流。2020年的云南旱情中,高温少雨,雨季偏晚,57条河流断流,94万人、2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按照以往年份的习惯,12月到次年4月间,亚洲象会聚集在野象谷。旱情的出现,导致觅食时间变长,于是15头亚洲象选择提前离开。

抛开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还应看到的是,过去几十年里,保护区里三分之二的亚洲象走进了周边人类生活区,世代生活在此的象群甚至适应了取食农作物的模式,经常往返雨林和人类生活区找乐子。经过多年对象群的保护,象群不再过分惧怕人类,开始跟人类享用同一个生态空间。

于是,从2020年3月,这个被称为“短鼻家族”的象群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北迁之旅。通过镜头,我们得以观察到野生象群的一些生活画面。比如04年出生的短鼻妹,鼻子比其他同伴要短。姐姐蓝眼睛在这一季的求偶季中魅力超凡,吸引了三头公象。成年象高3米,一天需要进食16小时。

从上世纪起亚洲象数量上升,象群进食行为发生了变化。人类上千年的农耕行为,让野生亚洲象熟悉了人类的生活作业习惯。从前象群的食物是竹子等植物,但人类种植的玉米、水稻等作物能提供更高的热量,这缩短了象群每天进食的时间,也使得象群更加不怕人。随着沿途人类的增多,象群的作息也发生了变化,它们改为白天休息,晚上七八点天黑后才下山进食。西双版纳17个乡镇如今都有野生象群的活动,为保护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人类的文明和生活方式在不经意间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象群北上到达普洱以后,往北便是人口密集区,更缺少合适的栖息地。5月抵达玉溪后,短鼻家族甚至第一次穿越了人类城市。尔后它们更是一路北上到昆明附近,保护工作者认为必须阻拦和助返。

但相比出发时的旱季,象群返回时遇上雨季,江水汹涌。8月天气转凉,对小象也是威胁。途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帮助象群跨越元江。负责监测和协助的消防工作者采用投食和车辆封堵引导的方法,希望能帮助象群跨过大桥。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象群是否信任人类。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象群在人工修建的水塘嬉闹,在农田里食用人类种植的作物,在茶园中交配,维系着种群生存和繁衍的任务。当地农民说:“人象一起生活已经很多年了,不觉得奇怪。”

影片中最打动我的一幕,是象群通过时,村民关门闭户,但又忍不住站在自家窗口和楼顶,观察野象的行为。时值春茶采摘季节,一位茶农在室内炒茶,而打开的窗外,象群正在她的茶园里嬉闹。

可以说人类在监测和观察人类的同时,也在被大象观察着,象群出发时看到汽车会本能地防备和攻击,返回时明白人类并无恶意,达成默契,接受了人类的帮助。

大象行为的改变,也促使人类改变了生活的习惯。比如大象到来后,村民每天只能11点以后才能下地干活,大象毁坏的庄稼交由官方和保险公司去赔付。监测人员在观察过程中,从一开始大象到来后屏住呼吸,觉得要保护人类,到逐渐感受到象群的智慧。就像影片中野象救护员所说:“它们像智者,会取悦自己,有家庭认知。”

历时17个月,短鼻家族途经普洱、红河、玉溪、昆明,先北上,又西行,后南下,创造了中国野生亚洲象有记录以来最长距离迁移,并最终回到自己的原本的栖息地西双版纳。

常有研究说,大象、海豚等等动物是高智慧生物,似乎想用智慧这一人类概念来决定是否该保护某种动物的衡量标准。但看完影片,我不愿把人类帮助野象的行为理解为一种救助,不愿站在一个权利拥有者的身份去谈施予。我想影片以及保护工作者更想要探索的,是人类与动物共生的可能性。在历经多年的动物保护知识普及之后,人们是否能够用一种平等的视角去看待自身与动物的关系反而更加重要。

人类改变了地球和自然,象群被迫开始改变习惯,适应新的环境。破坏容易,恢复却很困难,保护区成立六十多年来,野生象群的数量才从100多头增加到300头。保护区在雨林边缘建立了大象食堂,尝试着修复它们的栖息地环境,筹建亚洲象国家公园。如保护工作者所说:保护大象,也保护人,促进人象和谐共处才是最终目的。短鼻象家族与其说是出走,不如说是回归,是物种的回归,也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回归。

看完影片,我们或许可以将目光拉到更多现实信息。今年以来,我们陆续又关注到东北虎事件、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

我很喜欢影片的名字——与象同行,“同行”不仅仅是一种带有文学意向性的美好向往。闯入人们视野的不再是房间中的大象,而是一种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人类与动物该如何共存,已然成为一个必须思考的紧迫议题。

希望留给人类同行空间的不仅仅是象。

 4 ) 它们终于回家了——这份美好值得被记录

昨晚,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吃火锅,聊天的时候,我提起我刚看完一个纪录片,叫《与象同行》,朋友睁大了眼睛,说:“是讲那十几头大象用了十几个月的时间从云南西双版纳离开,长途迁徙的事情的吗?。”我说:“是啊,你也关注了这件事吗?”

朋友离开拿出手机,翻出去年8月12日发的一条朋友圈,那条朋友圈的内容就是她转发了这群大象回到它们的适宜栖息地的视频报道,转发语是:“终于回家了。”

我说:“这么巧,你是一直有关注这件事情吗?”朋友说:“嗯嗯,2020年的时候就断断续续地关注着这方面的新闻,因为我特别喜欢大象,大象特别爱自己的家人,你知道吗?我转发完这个视频,就接到了我爸的电话,得知我外婆去世了。而我转发这个视频时说的就是‘终于回家了。”

说着说着,朋友有点哽咽,我摸了摸她的头。

她说的是对的,大象的确很爱它的家人,它们都是一个家族的所有象一起行动,不离不弃。《与象同行》里,我觉得感人的片段就是两头成年象、一头亚成年和一头幼象到水池中喝水,但是由于池壁高三米,对于亚成年和幼象有着一定到威胁,尤其是幼象,它多次陷入水中,情况十分危急。正当关注着这些大象的救援队开始紧张,准备进行救援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一头成年母象用头和鼻子奋力把幼象拱了出来,过了十分钟,两头成年公象用象牙和象足硬生生给这个水池弄出了缺口,把自己的家人们解救了出来。

说回这段真实的故事:2020年3月到2021年8月,整整17个月,1300公里,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的短鼻家族,一共16头野生亚洲象离开保护区,经普洱、红河、玉溪、昆明等地,先北上后西行再南下,于8月8日跨过了南归的最大障碍——元江,在8月12日回到了它们的适宜栖息地——普洱市墨江县。这是中国有纪录以来距离最长的野生大象迁徙。

在迁徙的过程中,花絮不断,象群迎来了一名新成员,而它们来到峨山县城的视频让它们上了热搜,一夜成名,从那之后,很多网友都开始关注着短鼻家族,关注着这场盛大的迁徙。

而此次迁徙,除了团结的短鼻家族自己,人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它们,云南一共出动警力和工作人员2.5万人次,布控应急车辆1.5万台,疏散转移群众15万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吨。为了象群和人类的安全,森林消防监测人员通过无人机监视屏实时监测着象群的一举一动,我们也得以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到大象的生活。

《与象同行》就是讲述这段云南野生亚洲象群“短鼻家族”北移南归的纪录片。镜头真实克制,画外音和采访者都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却让我感到平静,甚至 感动。除了上面提到的成年象救幼象出水池,象群静静地走在森林里,躺在地上乘凉的画面也美好的让人想哭,还有云南警方和工作人员一路上对象群的保护。

感谢有纪录片记录了这趟奇妙而独特的旅行,让更多人看到大象的美好和温柔,也看到了人类对它们的友好和关爱,我相信象群也接纳了人类,感受到了人类的善意,希望这样的美好能持续发生。

“终于回家了。”

 5 ) 一部纪录片的诞生

大家好,我是《与象同行》纪录片的联合制片人。

去年四月份,腾讯进行了战略升级,成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生物多样性和碳中和都是我们新部门的业务,COP15大会在昆明举行,云南大象迁徙事件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我们内部讨论时都觉得这真是好的故事,希望能参与做点事情。外文局在计划筹拍大象迁徙纪录片,所以我们一拍即合,立项推进。

双方联合遴选导演时,在几个导演中间选中了陈熠之,她之前拍的《天行情歌》曾经获奖,她在大象纪录片里的构思,以女性视角的思考让我们觉得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呈现。事实也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导演团队在云南拍摄了两个多月,她们捕捉到了很多精彩的镜头,包括大象元江过桥等,这些独家素材,也成为我们这部纪录片跟其他几部区别较大的地方。云南森林消防总队有提供了一些监控素材,慢慢就勾画出了一部纪录片的框架。

说一些项目中间有趣的故事。在配音选择上,我开始挺希望男性配音,但是导演用了一段话,以及几段配音demo说服了我们:“大象是母系氏族,女性配音更好。”完整版出来后,我们也感觉到了女性配音很新奇,也展现出了大象的柔软一面。

根据我们的发行计划,目前已经在腾讯视频、哔哩哔哩、芒果TV上线。后续将会在爱奇艺、凤凰卫视、央视、北京卫视、英国SKY电视台等国内外电视台播出。希望大家多提意见,以助于我们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业务开展,和纪录片更好地呈现。

也要再次感谢熠之和她的团队,花了一年时间创作出的这部优秀的纪录片。

 6 ) 温暖的约定

1、

我喜欢《与象同行》中象群互动嬉闹的片段,有一种质朴的天真。

比如在野象谷,小象闯入村庄与森林的交界地带寻找乐子。他们卷走破碎的瓦片,踢倒废弃的砖头,将旧电线在空中甩来甩去。两只小象追跑打闹,一只被另一只绊了个跟头。

或者行走途中,吃饱喝足后躺在树荫下睡觉。城墙般的庞大身躯沉沉陷进柔软的泥土中,露出粉色的肚皮。他们或者背靠背,或者脚掌抵着脚掌,展现出一种不设防的姿态。如果仔细观察画面,会看到左上角一只幼年象伸了个懒腰,粗短的四肢在空中比划着,憨态可掬,像极了城市里养尊处优的宠物犬。

还有那些化险为夷的瞬间。两只幼年象和两只亚成年象在取水时跌入水泥砌成的坑洞,面临溺水的危险。母象用鼻子奋力将小象顶出水面。周围施救的成年象用象足和象鼻,硬生生将水坑开了一个角,落水的成员得以从这个缓坡爬上了岸。

当远方的风无法吹进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时,我就喜欢观看野生动物纪录片。那些自然的原始图景,动物之间的直白交流,似乎总能唤起我们心中一种远古般的回忆。被社会教条规训的思想,日渐麻木的感官,如同开了孔洞的高墙,开始接纳外面的世界飘进来的阳光、雨露与清风。我们意识到,从来都应该是自然怀抱并安抚着城市,而不应该是城市如棋盘上优势一方的棋子,一步步地吞掉野生动植物的领地。

还记得大四在广告公司实习时,我接待过这样一对特殊的客户。他们是一对中年夫妇,没有孩子,从国企辞职后,卖掉了北京的房子,跑到西双版纳包了一片生态茶园。他们想要推广自己的茶叶品牌,将卖茶得来的利润用于推动当地野象保护工作。后来这项合作并没有达成,因为他们手上所剩的资金不多了,支付不起昂贵的广告费用。

事实上这种辞了工作去做公益的叙事在当时非常多,算是一时间流行的鸡汤。其中大部分人是头脑发热,没多久后又低调返回城市。还有一小部分是炒作,本质上还是一门生意。

之后差不多十年,我再也没有和那对夫妻联系过。直到看到《与象同行》,才突然想起他们的故事。于是翻翻朋友圈,惊讶地发现他们仍然留在云南,还在做着当初的事情。茶叶的生意应该是没有继续下去,但是公益找到了新的方向,发展得很好,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实现了良性循环。他们经常在朋友圈里分享野生亚洲象的照片和视频,那些粗加工的影像令人感到很温暖。两个人都晒黑了,比十年前显老了不少,但眉梢眼角是舒展的,他们朋友圈的个人介绍写着:“这是我们与大象的约定。”

2、

环保公益纪录片,如果只是为了满足都市人的慈悲心与猎奇心,是不公平的。无论是中国云南,还是印度、泰国,在森林与村庄的交界处,在大象活动频繁的地区,以种植为生的农民成了弱势群体。大象种群数量增多,势必会扩大势力范围,啃食村民的庄稼,踩踏他们的房屋,甚至偶尔有人死于象蹄。但由于受制于保护野生大象的法律,农民不敢对大象进行可能会造成伤害的驱逐,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补偿,或者放弃祖辈留下的土地,搬去别处生活。

2021年我看到短鼻家族一路北上的报导时,就期待看到一部相关的纪录片。今年《与象同行》终于问世,只有53分钟,好在精巧而完整。这里的“完整”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它完整地梳理了短鼻家族从出发、北上直至南归的经历,保留了这十七个月中那些温暖的、俏皮的、治愈的抑或凶险的珍贵瞬间。第二,动物纪录片终归还是要回到“人文”这个立足点,《与象同行》没有回避人与象的冲突,也不刻意夸大人与象的情感浓度,而是埋下了一条人与象之间情感微妙变化的暗线,温情脉脉,也若即若离。

在北上的最初阶段,人与象之间的关系是紧张的。人类恐惧大象,担忧象群带来的经济损失。大象也提防着人类,有汽车经过时,甚至露出杀气。人与象彼此试探着对方,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寻找一个和平共处的办法。

多次摸索实践后,人类对象群采取了远程追踪的方式,不干预,不打扰,并对村民进行提前预警,尽可能降低损失。大象也开始信任人类,十几岁的成年象竟罕见地卸下警备,以幼象般的姿态进入梦乡。

短鼻家族以其团结、坚强、聪慧和憨厚治愈着人类。他们成为被凝视的焦点,投射着人类最为珍视却也日渐稀缺的品质。在影片后半段,他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航拍视角下,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图腾。

电影后三分之一则多了一点悬疑氛围。越向北行进,植被越稀少,对于象群来说也存在越多的凶险。为了整个短鼻家族的安全,似乎必须要出手干预,帮助他们平安返航。于是角色悄然转变,人类成为施救者,开始悄悄介入象群的旅途,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引导他们南归。傍晚时分,短鼻家族按照当地人预设的路线,成功踏上元江大桥,开始返家。影片抵达最高潮,航拍下的象群与直播间里欢呼的人们构成一组蒙太奇,配上激昂的音乐,仿佛完成了一项史诗般的壮举。

影片中有一位受访者说:“从某种意义上,大象像一个智者。我们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们,他们就会采取什么方式对待我们。”人类观察象,象感知人类,人象之间达成了一份遥远、默契而温暖的约定。

“大黄鸭之父”——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曾说,物体的绝对大小让我们感到了自身的渺小,这创造了一种平等的感觉。大象这种庞大的生物,或许比其他生物更能让我们反观自身,重新意识到万物有灵,众生平等。

对于短鼻家族为何北上,业内尚未有一个权威的论定。《与象同行》给出了一个假说:极端气候下景洪降雨量骤降,野象谷断流,象群为了寻找新的栖息地而向北迁徙。在2022年的8月,这个全球都被极端高温席卷的夏天,通过这部影片回顾野象北上的故事,或许会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气候危机,审视人类的未来。

 短评

真的好看

6分钟前
  • R成02
  • 力荐

大象是智者,但现在发挥的智慧其实也是应对变化的无奈吧。

10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我们认识的第八年,你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晋宁看大象。那年象群经过雨季的沅江。

14分钟前
  • 光与盐🪐
  • 力荐

第一次写的短评又被移除了,笑死。【象群出走和回归的顺利平安基本离不开一线森消的辛苦和居住地百姓的妥协牺牲,室公办里导领们握手庆祝还配有女服务员端茶倒水的镜头倒显得很好笑。嘛,这里的纪录片和大环境是这样的】

19分钟前
  • pissoff
  • 还行

3.5,象可爱。但是里面采的人少一些官腔就更可爱了。

23分钟前
  • 北冥有余
  • 还行

小象真的是种很神奇的生物 🐘🐘🐘(尤其指「皮」这一点)

25分钟前
  • LawRachel
  • 推荐

这样的人与自然,发自内心的悸动

28分钟前
  • 缙云
  • 力荐

有一群名为“短鼻家族”的象群,突然离开了生活多年的云南西双版纳,一路向北,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8月12号第11个大象日的时候,《与象同行》纪录片上线了,它完整的记录了这个象群出走三个月历经的坎坷和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大象一路北上,穿过森林村庄,象与人的关系不断拉进,从陌生警惕到彼此信赖,充满温情。他们席地而睡,互相玩耍的生活画面与庞大的身躯形成反差萌,超级可爱。加上象群迁徙的一路风景,看后真是治愈了城市焦虑。象群不小心落入水池,年长的大象不顾自己的安危,共同协助,用头竭尽全力护送小象先脱离困境,这样的大智慧和分工明确的族群生活深深地震撼到了我,它们用行动表明,爱藏在万物之中。

32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力荐

今天正好还是世界大象日,在今天上线这样一部纪录片确实也意义非凡。当年亚洲象“短鼻家族”的新闻在微博热搜登了好几天,原本这样一个巨大的麻烦因为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协同保障,反而变成了一次赢得全球广泛赞誉的温暖与科普之旅!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在物种多样性上做出的努力~而这样一次奇妙的旅程能用镜头全程进行记录真是难能可贵,从片中我们可以完整了解到边防、武警、村民们为了亚洲象具体做出了哪些努力,而且不少内容也很有意思,很适合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36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对于这群大象来说,前面的路完全是未知的,但是它们却能走上一年,走上一千多里,认识回家的路,途中还有新的象宝宝出生,不仅佩服它们的勇气,也能感觉到大象真的很聪明。看它们顺利地过桥那里,很感动,值得一看。

37分钟前
  • 皮皮的皮神
  • 推荐

剪辑难度肉眼可见的大,恭喜刘老师!

38分钟前
  • 阝女
  • 还行

我们Louise 是我们东5街340号的骄傲

39分钟前
  • 圆歪歪
  • 力荐

向生存极限挑战,它们不过是要求生而已。

41分钟前
  • TK
  • 力荐

一群大象,面对未知的前路,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期间看到和睦的象群家庭对小象的关爱,以及互帮互助。他们是顽皮的破坏者,更是人们心中的宝贝。西双版纳行,跟亚洲象亲密接触,无比喜欢它们的温柔和智慧。希望大象的栖息地能越来越广阔,希望所有的大象永远被温柔以待!

43分钟前
  • 琨霓
  • 力荐

作为陆地之王的亚洲象,身高高达三米,这个大块头又是极具智慧的,据说,智力能够达到人类的五六岁,而在去年长达几十天的大象北移南迁的沉浸式直播之中,它们成为了全球的网红动物。而在这段不短的“旅行”之中,各路保障大队让这次行程有惊无险。最有趣的是,在迁徙过程中,短鼻家族还诞生了两只可爱的小象,让人不禁产生怜悯之心。在世界大象日来临之际,愿我们与象同行,为爱守护。保护环境太重要了,这是一堂生动的科普之课,也是人象共存的良好探索。

48分钟前
  • 张劳动
  • 推荐

一次再自然不过的迁徙,因为和现代文明的碰撞,变成了一场奇幻的旅程。而当这场奇幻的旅程,被代表现代文明的摄影机记录下来时,整件事情的象征意义,就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2分钟前
  • F
  • 力荐

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而且以小见大,一切的发生都是潜移默化,虽然常常焦虑这个国家是否还是走在正确的路上,但是我还是一直满怀希望。

57分钟前
  • leoglory
  • 力荐

”大黄鸭之父”——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曾说,物体的绝对大小让我们感到了自身的渺小,这创造了一种平等的感觉。大象这种庞大的生物,或许比其他生物更能让我们反观自身,重新意识到万物有灵,众生平等。

1小时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可爱的小象 嘤嘤嘤

1小时前
  • 明天开始戒db
  • 力荐

象群的北迁就像人类的流浪地球,是无可奈何又悲壮的行为,那么多未知那么多危险,却不得不走出去、走下去。万物有灵且平等,让人类做尊重它们、值得信任的朋友,让它们不再流浪。

1小时前
  • So Magic
  • 推荐